浅析地微动探测技术在断层勘测中的应用
微动勘探方法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c)V-H速度结构
-35
0
5
10
15
20
25
30
35
距Dis离tance((mm) )
(d)视S波速度-深度剖面
图1 微动软件界面 Figure 1 Microtremor survey Software Interface
表1 数据采集器参数指标 Table 1 Microtremor survey data Collector Parameter Indexes
量:每一重同心圆的圆周上呈等边三角形布设3个台 站,圆心处设一个台站(图3)。每次测量时,10个 台站同时观测、记录数据(如图4)。
实际生产中,采用二维微动剖面测量方式布设 台阵,如图5。在完成第一个台阵测量后,部分台站
的变化曲线(Vx~H曲线),可
35
要信息。 微动勘探从微动信号中提取面波(瑞雷波)频
散曲线,通过对频散曲线反演获得地下介质的S波速 度结构,进而探查地质构造。常用的提取面波频散 曲线的方法有频率-波数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因实际 工作中地形、环境等情况复杂,可以进行不规则布 阵测量的频率-波数法更利于野外施工。本文系统地 研究了国内外频率-波数法微动探测技术的发展,在 K.Tokimatsu (1992)研究基础上,结合地热勘探实 际,在保证其浅层分辨率的基础上拓展勘探深度。 通过与钻探资料比较证实:微动探测技术对断层破 碎带、含水层导致的低速区非常敏感,勘探效果明 显。下面结合微动勘探地热资源勘查的实例,来介 绍微动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应用效果。
1 微动技术
1.1 微动理论
Tokimatsu、K. Shinzawa 和S. Kuwayama(1992)提出了高分 辨率频率-波数谱法[5],即在处理时,用√Sii(f)Sjj(f)对 互功率谱Sij(f)进行规格化,进而得到高分辨率频率波数谱:
微动勘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172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微动勘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郭利君(广东邦鑫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50)摘 要:因勘探条件复杂,微动勘探未能在建筑场地岩土勘察中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是场地狭小、建筑垃圾、电磁波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微动勘探技术无法顺利开展。
文章首次将微动勘探技术应用于岩土勘察,通过勘探技术在岩土分层、辨别场地、风化残留体等方面效果较为显著,同时也对勘探原理与观测方式进行论述。
根据微动勘探技术在岩土中的应用优势和对地层综合地质解释的准确度、精准度分析得出,该勘探技术在岩土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微动勘探; 频率波数法;HV 谱比法;岩土中国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9-0172-2 收稿日期:2020-05作者简介:郭利君,男,生于1974年,汉族,广东广州人,本科,工程勘察工程师,研究方向:岩土工程。
微动勘探技术是对微动信息地表介质相关的波面信息进行勘探过程。
微动是一种波体和面波组成的复杂振动现象,是地球表面非地震情况下发生的随机振动,由于振动幅度小,振动周期短所以称之为微动。
而微动信号根据周期频率分为近距离人为振动信号和自然现象振动信号,周期<0.5的短周期判断为人为振动,像风、海浪等气候变化引起的振动周期>0.5可判定为自然现象振动。
微动信号会随着时空改变来变化自身的形态和振幅,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平稳统计性。
微动中面波信息占总能能量的一大部分,与地表介质紧密相关,也是微动勘探技术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
1 微动勘探技术在微动数据中进行频散曲线提取主要方法有两种,其一,SPAC 法即空间自相关法,该方法以圆心点为接收点,其他接收点位于圆台周围;其二,PK 法即频率波数法,此方法适用与任何形状的台阵。
2 工作方法建筑岩土在勘测过程中,资料处理时采用单点观测,对资料的解释、分析以及处理等工作需采用剖面处理。
地质勘查中的动态监测技术与应用研究

地质勘查中的动态监测技术与应用研究在当今的地质勘查领域,动态监测技术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犹如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实时捕捉地质环境的变化,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等提供关键的信息支持。
一、动态监测技术概述动态监测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对地质现象和过程进行连续、实时的观测和数据采集。
这一技术涵盖了多种手段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地质雷达、测井技术等。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飞机等平台获取大范围的地表影像,能够快速发现地质构造、地貌变化等宏观信息。
GPS 则可以精确测定监测点的位置坐标,为位移、沉降等监测提供高精度的数据。
GIS 则将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管理,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地质信息的时空变化。
地质雷达能够探测地下浅层的地质结构和异常,而测井技术则可以获取井下岩石物理性质和地层信息。
二、动态监测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一)矿产资源勘查在矿产资源勘查中,动态监测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追踪矿体的形态、位置和品位变化。
通过定期的地质测量和地球物理勘探,可以实时掌握矿体的开采情况,为优化开采方案、提高资源回收率提供依据。
例如,在某金矿的勘查中,利用地质雷达对井下矿脉进行连续监测,及时发现了矿脉的走向变化,避免了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二)地质灾害预警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动态监测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在潜在灾害点安装位移传感器、雨量计等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获取地面位移、地下水位、降雨量等数据。
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阈值时,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为人员疏散和灾害应对争取宝贵时间。
(三)地下水监测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但过度开采和污染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
动态监测技术可以对地下水位、水质进行长期监测。
在某地区的地下水监测中,利用自动监测井和水质分析仪器,实现了对地下水位和水质参数的实时监测。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毕 业 论 文微地震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完成日期 2014年6月10日院系名称: 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名称: _勘查技术与工程_____学生姓名: _ _* *____ ___学 号: ___**********______ __指导教师: * *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其应用摘要本论文以微地震监测技术基本原理、微地震产生的机理与微地震监测技术分类与过程为基础,通过具体的地震监测技术原理分析与在油气勘中的应用研究,更加清楚的了解微地震监测技术的技术特点与作用,为今后的微地震监测在油气勘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本文着重论述了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非常规油气特别是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
为微地震检测技术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微地震监测技术;油气勘探;页岩气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AbstractIn this thesi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mechanism to produce micro-seismic technology with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process-based classification, through specific analysis of 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principle and applied research in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a more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le of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pplications. Meanwhi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role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prospects in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Micro 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our country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Keywords: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shale gas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毕业论文第III页目录第1章前言 (4)1.1课题背景及目的 (4)1.2国内外研究现状 (5)第2章微地震监测技术综述 (4)2.1微地震监测技术原理 (4)2.2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分类 (9)2.3微地震监测技术野外施工的一般过程 (13)第3章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 (15)3.1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气勘探过程中的作用 (15)3.2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 (16)3.3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20)第4章结论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4)第1章前言1.1 课题背景及目的随着非常规油气(页岩气等)开采逐渐发展和重要性的提高,微地震监测技术成为压裂裂缝形成、发展的重要的判断依据,监测结果也为提高页岩气勘探技术,提高非常规油气采收率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证。
微地震监测与断层活动预测

微地震监测与断层活动预测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不断地发生。
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危害。
因此,对于地震的准确预测和有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方面,微地震监测技术以其高精度和高效性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微地震是指震级小于3.0的地震活动。
虽然这些微地震的能量较小,但它们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
通过对微地震的监测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壳运动的情况,并对断层活动进行预测。
微地震监测技术主要依靠地震仪器以及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地震仪器可以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和振幅变化来记录地震活动。
通过大规模的地震观测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足够的微地震数据以进行更准确的预测。
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系统则负责将地震仪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些系统通常由高性能计算机支持,可以处理庞大的地震数据,并生成有用的预测结果。
微地震监测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断层活动预测。
断层是地球内部的应力积聚导致的地壳断裂带。
地震活动通常发生在断层附近,因此通过监测微地震活动,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关于断层活动的重要信息。
例如,当微地震的频率和能量增加时,可能意味着断层即将发生地震活动。
这种预测信息可以帮助我们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此外,微地震监测还可以用于研究地壳的动态变化。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外部岩石层,它随着地震活动的变化而发生形变和变化。
通过监测微地震,我们可以获取地壳的变形数据,并进一步研究地壳的运动机制和地壳运动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地壳运动相对频繁的地区,我们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然而,微地震监测技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需要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来支持准确的预测和监测。
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
此外,数据分析和解释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
对于许多地区而言,缺乏专业人才和设备成为限制微地震监测应用的主要因素。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微地震监测技术仍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断层识别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断层识别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一、引言地质勘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在地质勘探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识别地下的断层。
断层是指地层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并产生移位的现象,由于其位置隐蔽、形态复杂等特点,难以在实地观察中完全识别。
为此,需要依靠现代技术手段来进行地质勘探,其中断层识别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断层识别技术的分类在地质勘探中,断层识别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地震勘探、测深雷达与电磁法、岩芯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
1.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情况来探测地下构造和地层岩性的方法。
它是一种通过波形反射来区分地层不同性质及是否被断层切割的方法。
在地质勘探中广泛应用,可识别断层的位置和形态,为地下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2. 测深雷达与电磁法测深雷达与电磁法是一种利用电磁波在地下的传导和反射情况来探测地下构造和地层岩性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激发源发射出的电磁波进入地下后,根据不同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反射、透射等不同响应,推断地下的结构和性质。
测深雷达与电磁法可以直接测量断层的分布和延伸情况,并可以同时测得不同介质的电阻率。
3. 岩芯分析岩芯分析是一种通过对地下打取的岩石样品进行制样、观察、测试等分析过程,来确定地层性质和构造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岩芯的纵向结构、颜色、物理性质等特点来推测断层的存在和断层带的宽度等信息。
它是一种非常精确的断层识别方法,因为可以直接分析地层物性和成分,从而确定地下构造的横向变化规律。
三、断层识别技术的应用断层识别技术在地质勘探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油气勘探在油气勘探中,断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地质参数。
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储存有重要影响,因此识别断层是油气勘探的一个关键节点。
地震勘探技术可以直接探测地下结构和油气藏赋存的情况,而测深雷达与电磁法则可进一步识别油气藏与断层之间的关系。
2. 矿产勘探与油气勘探类似,在矿产勘探中也需要通过断层识别技术来确定矿床的位置、分布及规模等信息。
微动勘探在城市建筑场地勘察中的应用

微动勘探在城市建筑场地勘察中的应用摘要:受人文干扰、地面硬化、建筑物密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物探方法在城市地质勘探中很难采集到高质量的物探数据。
微动勘探作为一种基于天然源的面波勘探方法,能够将人类的日常活动,包括各种机械振动,道路交通等作为有效信号源,具有快捷,低成本,不破坏环境等特点,在城市地质勘探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以成都某房建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为例,开展了微动勘探的试验研究工作,试验结果表明微动勘探在城市地质勘探中效果较好。
关键词:城市地质勘察、微动勘探、SPAC法1 微动勘探技术原理微动信号属于天然源信号,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的日常活动,包括各种机械振动,道路交通等,二是各种自然现象,包括海浪对海岸的撞击、河水的流动、风、雨、气压的变化等。
微动是由体波(P波和S波)和面波-瑞雷波和勒夫波组成的复杂振动,并且面波的能量占信号总能量的70%以上。
所以,常常利用微动中的面波信息研究地下横波速度结构,而实际应用中常利用微动信号中的瑞雷波。
微动信号的振幅和形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具有统计稳定性,可用时间和空间上的平稳随机过程加以描述。
微动勘探方法就是以平稳随机过程理论为依据,从微动信号中提取面波的频散曲线,通过对频散曲线的反演,得到地下横波速度结构。
2微动勘探的技术特点微动勘探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效性和便捷性上1.微动勘探是利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震动,并从中获取面波的频散特性以推断地下速度结构,从而有效地利用了环境噪声,减少了人工震源所带来的不便,这使得微动勘探技术非常适合应用于城市的复杂环境,市区繁忙的交通不仅不影响观测,还为浅层微动勘探提供了丰富的高频信号源。
2.微动勘探不需要人工激发的震源,对周围环境不产生任何影响,仅需在测试时采取较短时间的交通管控,有利生态环境保护。
3.如果采用分布式数字地震仪布设台阵时不受场地限制。
4.由面波频散曲线推断地层横波速度结构,由于速度小,分辨率更高。
断层识别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断层识别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摘要:断层识别技术在地质勘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断层的概念和分类,随后讲解了断层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断层识别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与优势。
一、断层的概念和分类断层是指岩体中经历了变形或位移的裂隙面,通常由于大地构造运动造成。
断层的分类可以根据位移方向、范围和大小进行划分。
根据位移方向,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侧错断层。
正断层指断层两侧岩块相对移动时抬升了的断层,逆断层则相反,是断层两侧岩块相对移动时下沉了的断层。
侧错断层指断层裂隙面平行于运动方向,存在一定程度剪切变形的断层。
根据范围,断层又分为大断层和小断层。
大断层是指千米级别的断层,与板块边缘或含油气盆地相关,通常具有多级分支和复合分离性质。
小断层则通常是数米至数十米的局部构造构造,属于一般性地质构造和运动应力变形的产物。
根据大小,断层可分为小错动断层、中型断层和大型断层。
小错动断层通常位于盆地或山地的边缘,其水平错动不大于1km,异常斑点覆盖面积不大于100km2。
中型断层则常位于山地中部,水平错动较大,异常斑点覆盖面积达100-500km2。
大型断层则位于山地中心,其水平错动可大于5km,其异常斑点覆盖面积超过500km2以上二、断层识别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断层识别技术是利用地震探测、重力测量、磁测、地电等方法探测研究断层以及其他地质构造形态的技术。
其中,地震探测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地震探测技术是指利用弹性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特性改变以探测地质构造分布和特征的方法。
通常,采用一系列地震仪器在地表或井孔以上布阵,以获得地下层状和其介质属性信息。
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对断层进行识别和判定。
对于断层的识别,基于地震数据的处理方法可朴素的刻画断层走向、变化形态,如断层形态多样性、油气富集规律等方面内容,有效帮助地质勘探人员作出高效的决策。
三、断层识别技术的应用与优势断层识别技术在地质勘探中应用越发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项目浅析地微动探测技术在断层勘测中的应用指导老师:组长:组员:目录摘要 ........................................................................................................... - 4 -关键词:地微动探测技术优越性断层勘察隐伏断层.............. - 4 -第一部分前言............................................................................................ - 5 -一、物探技术的含义.................................................................................... - 5 -二、断层的定义及其危害性........................................................................ - 5 -三、探测隐伏断层的意义............................................................................ - 6 -四、城市勘探中对探明隐伏断层的要求.................................................... - 6 -第二部分地微动探测技术........................................................................ - 8 -一、地微动探测技术介绍............................................................................ - 8 -(一)微动探测方法的由来................................................................ - 8 -(二)微动探测工作原理和方法技术................................................ - 9 -二、地微动探测方法的优越性.................................................................. - 12 -三、地微动探测方法应用案例.................................................................. - 13 -(一)地微动探测技术测深划分岩性层: 以地热井位选址为例... - 13 -(二)地微动探测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勘探工作中的应用.......... - 13 -(三)地微动探测技术在水库大坝隐患探测中的应用.................. - 13 -(四)地微动探测手段在断层勘测中的应用.................................. - 14 -四、地微动探测方法的局限性和今后改进方向...................................... - 14 -第三部分地微动探测手段在断层勘测中的应用.................................. - 16 -一、微动探测法在断层勘察中的应用——以贵阳地铁2号线建设为例.- 16 -(一)工程概述.................................................................................. - 16 -(二)物探方法选择及测线布置...................................................... - 16 -(二)微动探测结果和钻探验证结果分析...................................... - 17 -(三)微动探测结果.......................................................................... - 18 -(四)钻探验证结果........................................................................ - 20 -(五)总结.......................................................................................... - 22 -二、二维微动剖面探测隐伏断裂——以河南某煤矿采区为例 .................. - 23 -结束语........................................................................................................ - 24 -参考文献.................................................................................................... - 25 -摘要地微动探测技术是在传统微动测深的基础上研究发展的一种探测新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拾震器在地表接收各个方向的来波,通过空间自相关法提取瑞利波频散曲线,经反演获取S 波速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该项技术不受电磁及噪声干扰影响,探测深度大,虽然当前仍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其显示的优越性表明该技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技术。
近些年,此项技术逐步应用于国内城市活断层调查、工程地基勘察和场地稳定性评价等多个勘探领域。
本文将浅析微动探测法在断层勘察中的应用,分析该技术在城市强干扰地区探测地下隐伏断层的适用性,为类似地区开展物探工作、选择物探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微动探测技术优越性断层勘察隐伏断层第一部分前言一、物探技术的含义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之所以能够解决或查明有关地质和工程问题,是因为所要探测的地质对象与周围介质间存在某种物性差异。
而这种物性差异可影响被寻找地质体周围某种天然或人工物理场的分布特征。
物探技术就是利用先进的物探仪器来摄取这些物理场的分布并与均质条件下的物理场相比较,找出差异的部分来研究与勘探对象之间的关系,达到解决地质问题或工程问题的目的。
二、断层的定义及其危害性断层是地壳,表层中岩层顺破裂面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
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被称为断层。
断层面之上的一侧称为上盘。
之下的一侧称为下盘。
上盘相对是下滑,错动的称为正断层。
多是由于受拉张造成。
上盘相对是上冲错动的称为逆断层或逆冲断层。
多是由于受挤压造成。
两盘沿断层走向呈相对水平错动的称为平移断层或走滑断层。
断层有各种不同的尺度,从较小的破裂,到上千公里的板块边界的断裂带。
小断层在地表的出露近似为一条线,很多大断层则常是包括多条断层集合的宽阔的地带。
断层存在的深度不同,较小的断层一般存在于地壳表部,巨大的断层一般可达到地壳的脆韧性转换带。
因此断层一般在中上地壳最为明显。
大多数的地震也是发生在二三十千米以上这一深度的范围。
深部的断层,有的直接出露地表。
有些则是隐伏的,他们在深部的位置和延伸情况要靠地球物理等方法间接测定。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球表面层形成过不计其数的大大小小的断层。
他们形成与活动的时代新老不同。
许多断层经过强烈滑动位移之后,早已停止了活动。
成为已愈合的死断层。
这类断层一般不再具备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
对研究现代断层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来说。
更关心现代仍在活动着的断层。
即活断层。
从地质学角度看,一条断层如果在现代构造应力场的背景下,或者说是在现代构造环境下曾是活动的,它就可被视为活动断层。
工程意义上的活断层是指自晚更新世(12万年前左右)以来的活断层。
这些活断层在我国大陆内广泛分布,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地区,活断层规模大,活动性强,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大断层常常构成区域地质格架,控制区域地质结构的演化,而小断层由于数量多,分布广,隐蔽性强,其破坏性更不容忽视,分布于城市地下的断层多属于这一类型,因此对城市地表建筑和地下生命线构成严重威胁。
三、探测隐伏断层的意义活断层是地壳中最重要的构造,也是引发地震、地裂缝,地表沉陷、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罪魁祸首。
城市建筑物密集、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网络化、系统本身存在着严重的脆弱性,因此断层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城市和人类的安全。
面对活断层引发的地质灾害,人们通过对不良地质的调查,圈定潜在的灾害区,从而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
对活断层的探测与识别中最困难的则是对隐伏断层的勘测,他们在深部的位置和延伸情况只能靠地球物理等方法间接测定。
因此开展隐伏断层的探测,对城市建筑和人类的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四、城市勘探中对探明隐伏断层的要求在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工程场地勘探中,探明隐伏断层是一项必做的工作;而探明隐伏断层的方法选择要因地制宜,经济科学。
在场区内选取普查活断层的有效物探方法,不仅要考虑岩石的物性、断层构造面的形态特征及其引起的物性差异,而且还要考虑场区环境对物理、化学探测方法的干扰和限制。
目前常规物探探测方法主要有: 高密度电阻率法、直流电测深法、地震波法和地质雷达。
对于城区的地质勘探,由于这些方法受城市复杂的环境条件制约,探测效果不甚理想。
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直流电测深法受硬化路面制约,无法满足电极接地条件; 地震波法受到城区的交通、行人、机械振动和高压输电线干扰,基本无法采集有效信号; 地质雷达法分辨率较高,但有效勘探深度一般小于 5 m,无法满足轨道交通的探测深度要求,且在城市主城区勘探时受到地下管线、管网,以及测线附近建筑物干扰,雷达资料判释时常常具有多解性。
微动探测法则适用于地面障碍物覆盖区(城区)的构造勘探,且不受电磁干扰、场地噪音及高低速夹层、低阻高导层屏蔽作用的影响,对深部地层的分辨能力强,对断层破碎带(裂隙发育)、采空区(空洞)、花岗岩孤石等探测效果好。
第二部分地微动探测技术一、地微动探测技术介绍(一)微动探测方法的由来地球表面无论何时何地都存在一种天然的微弱震动,被称为“微动”。
这是一种在时间、空间域内都极不规则的震动现象,既由诸如气压、风速、海浪、潮汐变化等自然现象产生,也源自车辆行驶、机器运行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