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理数》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理数》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理数》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理数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基本运算和基本概念

本身之迷

① 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

② 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正数和0) ③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1

④立方等于经本身的数是±1,0

⑤偶数次幂等于本身的数是0、1

⑥奇数次幂等于本身的数是±1,0

⑦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0 数之最

①最小的正整数是 1 ②最大的负整数是-1 ③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④平方最小的数是0

⑤最小的非负数是0

⑥最大的非正数0 ⑦没有最大和最小的有理数 ⑧没有最大的正数和最小的负数

例、填空:

①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和是_____; ②____与它绝对值的差为0;

③ 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商是___;(0除外) ④ ____的倒数等于它本身;

⑤____的绝对值与它本身互为相反数;

⑥ ____的平方与它的立方

互为相反数;

⑦_ __的倒数与它的平

方相等;

⑧____的平方是4,_____

的绝对值是4;

1、(1)、___)9()6(=-++ , (2)、___)9()6(=--+, (3)、___)9()6(=-?+, (4)、

___

)14()56(=-÷-,

(5)、___4716=-,

(6)、___46=+-,

(7)、____)3(3

=-, (8)、____

)2(4=-,

(9)、____24

=-, (10)、

____)1(2008

=-,

(11)、____)2(3

=--, (12)、___565=--,

(13)、___2

1

31=-, (14)、___)10

3

()65(=-?-, (15)、

___

8

3

25.0=÷-,(16)、

____

5.04=,

(17)、___55=+-, (18)、___1020=--, (19)、___)1.6()9.5(=---, (20)、___)13(0)56()7(=-÷?-?-。

(21)、2

)2(-=-------------- (22)、 2

3=--------------

(23)、 2

)3

2(-=--------------(24)、 22-=

--------------

(25)、 3

2=-------------- ( 26)、 3

22

-=--------------

(27)、2009

)1(-=-----------

(28)、 2007

1-=------------

( 29) ( )2=

16, ( 30)()()=---3

411

( 31)=??-4232

( 32)()

=-??-10

2

1)32(

( 33)=?

--2

1

22

2

( 34)=???? ??-2

5

522

( 35)=???

??????

??

?

?--2

2

31

2、下面有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一个有理数奇次幂为负,偶次幂为正

B.三数之积为正,则三数一定都是正数

C.两个有理数的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乘方结果仍是有理数

D.一个数倒数的相反数,与它相反数的倒数不相等

3、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任何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一个负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C)一个正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D)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是负数;4、下列四个命题:(1)任何有理数都有相反数;(2)一个有理数和它的相反数之间至少还有一个有理数;(3)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4)一个有理数如果有倒数,则它们之间至少还有一个有理数;(5)数轴上点都表示有理数;(6)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平方必是正数。上述命题中,说法正确的是

5、a是最小的正整数,b是最大的负整数的相反数,c 是到数轴上距原点的距离

最小的数,求2

a b c

++的值

6、下列各数对中,数值相等的是()

A 、+32与+23

B 、—23

与(—2)3

C 、—32

与(—3)2

D 、3×22与(3×2)2

7、按照下面所示的操作步骤,若输入x 的值为-2,

则输出的值为___________ 8、已知

123112113114

,,,...,

1232323438345415

a a a =

+==+==+=??????依据上述规律,则

99a =

9、定义

2*a b a b

=-,则

(12)3**=

______.

10、规定()()a b b a b a --+=?,求

)

5(3-?的值。

11、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 ,b ,都有a

b=b 2

+1。例如,

74=42+1=17,求53的值及当m 为有理数时,m (m 2)的值。

12、现规定一种运算“*”

,对于a 、b 两数有:ab a b a b

2*-=,

试计算2*)3(-的值。

13、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 ,b ,都有a b=a 和a b=b ,例如32=3,32=2。则(2006

2005)(

2004

2003

=__________。

输入x

平方

乘以3

减去5

输出

二、数的分类

1、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内:-16,26,-12,-0.92, 0, 0.1008,-4.95 正

{ }; 负

{ }; 整

{ }; 正

{ }; 负

{ };

2、 下列各数中:7,-

9.25,109-,-301,274

31.25,157

,-3.5,0,2215,-7,1.25,-3

7,-3,43-。 正

{ } 正

{ } 负

{ } 负

{ } 正

{ } 负

{ }

三、非负性

1、已知()0

422

=-++y x ,求y

x ?的值。

2、若130a b c ++-+=, 求2

22

()()()a b b c c a -----的值.

3、 如

()()0132122=-+-++c b a ,

求3

3

3c a abc -+的值.

4、已知132x +与1

22

y -互为相反数,求x y +的值。

四、绝对值的化简

1、若|—X|=2,则X=______ 若|X|=2,则X=______, 若|X —3|=0,则X=______, 若|X —3|=6,则X=______

2、A 为数轴上表示1-的点,

将A 点沿数轴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B 点,则B 点所表示的数为_____ 3、与原点的距离是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_________个,它们分别表示的有理数是_______和_______; 4、绝对值小于2011的所有整数之和是__ _ 绝对值大于2而小于5的所有整数有____ 他

为 ,积为 .

5、已知两个有理数a,b ,如果ab <0,且a+b <0,那么( )

A 、a >0,b >0

B 、a <0,b >0

C 、a,b 异号

D 、a,b 异号,且负数的绝

对值较大

6、若∣a ∣=3,则a 的值是( )

A.-3

B. 3

C.3

1 D.3± 7、如果a 与1互为相反数,则|2|a +等于( ) A .

2 B .2- C .1 D .1- 8、如果a a -=-,下列成立的是( ) A .0a < B .0a ≤ C .0a > D .0a ≥

9、比-7.1大,而比1小的整数的个数是( )

A .6 B.7 C. 8 D.9

10、若x 为有理数,则x x +必是 ( )

A 、非正数

B 、非负数

C、0

D、正数

11、下列各语句中正确的是()

A、若a>-0.5,则a是正数

B、若a<0,则a

a<

C、若b

a>,则b

a> D、

若b

a=,则b

a=

12、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的绝对值,那么这个数是()

A、-1

B、0

C、1

D、-1,0,1

13、若5=a,2-=b且0>

ab=

+b

a

14、已知︱a︱=5,︱b︱=8,且︱a+b︱= -(a+b),试求a+b的值。

15、已知|a|=7,|b|=3,求a+b的值。

16、已知,3

,2

,1=

=

=c

b

a且a>b >c,求a+b+c的值。

17、若,3

,4

,=

=

-

=

-n

m

m

n

n

m

则=

-n

m________。

18、若|a|=4,|b|=7,求(1)a+2b的值;

(2)若ab<0,求|a—b|;(3)若| a—b |= b—a,求a—2b的值;

(4)若ab>0,| a—b | = b—a,求a—2b+1的

值19、实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

化简|a-b|+|b

-c|-|c-a|

五、实际问题的应用

1、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g ,(25±0.?2)kg ,(25±0.3)kg 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

A .0.8kg

B .0.6kg

C .0.5kg

D .0.4kg

2、2008年8月第29届奥

运会将在北京开幕,5个城

市的国标标准时间(单位:

时)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

示,那么北京时间2008年

8月8日20时应是( )

A .伦敦时间2008年8月8日11时

B .巴黎时间2008年8月8日13时

C .纽约时间2008年8月8日5时

D .汉城时间2008年8月8日19时

3、如图是某只股票从星期一

至星期五

每天的最高股价与最低股

价的折线统计图,则这五天

中最高股价与最低股价之

差最大的一天是( )

A.星期二

B.星期三

C.

星期四 D.星期五.

5 0

89

星期

四 一

三 五

4、小明业余时间进行飞镖训练,上周日训练的平均成绩是8.5环,而这一周训练的平均成绩变化如下表:正号表示比前一天提高,负号表示比前一天下降

(1)问本周哪一天的平均成绩最高,它是多少环?(2)问本周哪一天的平均成绩最低,它是多少环?(3)本周日的成绩和上周日的成绩比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其变动的环数是多少?

5、某一出租车一天下午以鼓楼为出发地在东西方

向营运,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行车里程(单位:km)依先后次序记录如下:+9、-3、-5、 +4、-8、 +6、-3、-6、-4、+10。

(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出租车离鼓楼出发点多远?在鼓楼的什么方向?

(2)若每千米的价格为2.4元,司机一个下午的营业额是多少?

6、冷库的室温为2℃,现

存入一批食物冷冻,必须使室温保持在-22℃,若冷冻每小时使室温下降5℃,经过多少小时,就可以使冷库达到-22℃的冷冻室温?

7、已知某零件的标准直径是10mm,超过规定直径长度的数量(单位:mm)记作正数,不足规定直径长度的数量(单位:mm)记作负数,检验员某次抽查了5件样品,检查的结果如下表:(1)试指出哪件样品的大小最符合要求;

(2)如果规定偏差的绝对值在0.18mm之内是正品,偏差的绝对值在0,18mm—0.22mm之间是次品,偏差绝对值查过0.22mm是废品,那么上述5件样品中,哪些是正品,哪些是次品,哪些是废品?

8、红星队在4场足球赛中

的成绩是:第一场3:1胜,第二场2:3负,第三场0:0平,第四场2:5负。红星队在4场比赛中总的净胜球数是多少?

9、某食品厂从生产的袋装食品中抽出样品20袋,检测每袋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超过或不足的部分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记录如下表:

这批样品的平均质量比标准质量多还是少?多或少几克?若每袋标准质量为450克,则抽样检测的总质量是多少?10、10袋小麦以每袋15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分别记为:-6,-3,-1,-2,+7,+3,+4,-3,-2,+1与标准重量相比较,10袋小麦总计超过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总重

量是多少千克?每袋小麦的平均重量是多少千克?

11、十·一”黄金周期间,省城逍遥津公园风景区在7天假期中每天旅游的人数变化如下表(正数表示比前一天多的人数,负数表示比前一天少的人数): (单位:万人)

(1) 若9月30日的游客人数记为1万,10月2日的游客人数是多少?

(2) 请判断7天内游客人数最多的是哪天?最少的是哪天?他们相差多少万人?

(3) 求这一次黄金周期间游客在该地总人数.

六、科学计数法

1、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上海世博会第四轮环保活动投资总金额高达820亿元,其中820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110

82

.0? B、10102.8? C、910

2.8?

D、810

82?

2、为了响应中央号召,今年我市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全市农业支出累计达到234 760 000元,其中234 760 000元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A.2.34×108元

B.2.35×108元

C.2.35×109元

D.2.34×109元

3、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0000 km/s,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大约需要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用科

学记数法可表示为()(A)km

7

10

15?(B)

km

9

10

5.1?

(C)km

8

10

5.1?(D)

km

8

10

15?

4、据统计,2009年嘉兴市人均GDP约为4.49×104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近似数 4.49×104有_______个有效数字.

5、温家宝总理有句名言: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

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将1 30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七、近似数

1、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0.05019分别取近似值,其中错误的是()A.0.1(精确到0.1)B.0.05(精确到百分位)C.0.05(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D.0.0502(精确到0.0001)2、近似数1.23×105精确到________位,有_______个有效数字.

3、列各个数据中,哪些数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小琳称得体重为38千克;

(2)现在的气温是-2℃;

(3)1m等于100cm;

(4)东风汽车厂2000年生产汽车14500辆.

4、(1)近似数7. 9万精确到______,有______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____

(2)近似数 5. 08 X 106精确到_____,有______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____

(3)近似数0. 080 900精确到_______,有______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____ 5、用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按括号中的要求取近似数.

(1)0.6328 (精确到0.01);

(2)7.9122 (精确到个位);

(3)47155 (精确到百位);

(4)130.06 (保留4个有效数字);

(5)460215 (保留3个有效数字).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近似数32与32.0的精确度相同

B 、近似数32与32.0的有效数字相同

C 、近似数5万与近似数5000的精确度相同

D 、近似数0108.0有3个有效数字

八、字母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1、有理数a 、b 在

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b

a 的值( )

A .大于0

B .小于0

C .小于a

D .大于b

2、如果ab<0,那么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 .a<0,b<0

B .a>0,b>0

C .a ≥0,b ≤0

D .a<0,b>0或a>0,b<0

3、已知,其中有三个负数,则

( ) A

B .小于0

C .大于或等于0

D .小于或等于0

4、若,其a 、b 、c ( )

A

B .都小于0

C .至少有一个大于0

D .至少有一个小于0 5、如果两个数的积为负数,

和也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数

( )

(A) 都是负数

(B) 都是正数

(C) 一正一负,且负数的

绝对值大

(D) 一正一负,且正数

的绝对值大

6、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

除,如果交换被除数与除数的位置而商不变,这两个数

一定是 ( ) (A) 相等 (B)

互为相反数

(C) 互为倒数 (D)

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7、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若b a ,异号,则b a ?<0,b

a <0

B 、若b a ,同号,则b a ?>0,

b

a >0

C 、b a b a b a -=-=-

D 、b a

b a -=-- 九、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应用

1、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

c ,

d 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

为5.试求下式的值: 1999

1998

2

)()()(cd b a cd b a x -+++++-

2、若m ,n 互为相反数,则

│m-1+n │=_________.

3、如果a 、b 互为倒数,c 、d 互为相反数,且m=-1,则代数式2ab-(c+d )+m 2

=_______。

4、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

m 、n 互为倒数,x 绝对值

为2,求x n

m a

b mn --++-2的值

5、若正数a 的倒数等于其本身,负数b 的绝对值等于 3,且c a <,2

36

c

=,求代数式

22(2)5a b c

--的值。

6、a 与b 互为相反数,b 与c 相乘的积是最大的负整数,d 与e 的和等于-2,则

e d bc

b

a bc ++++

的值是多少?

7、若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2,

求()cd m cd b a -++的值。

十、四则混合运算

1、考查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121()(24)234-+-?-

(完整版)椭圆知识点复习总结

椭圆知识点总结复习 1. 椭圆的定义: (1)椭圆:焦点在x 轴上时122 22=+b y a x (222a b c =+)?{ cos sin x a y b ??==(参 数方程,其中?为参数),焦点在y 轴上时22 22b x a y +=1(0a b >>)。方程 22Ax By C +=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C ≠0,且A ,B ,C 同号,A ≠B )。 例一:已知线段AB 的两个端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上,AB=5,M 是AB 上的一个点,且AM=2,点M 随AB 的运动而运动,求点M 的运动轨迹方程 2. 椭圆的几何性质: (1)椭圆(以122 22=+b y a x (0a b >>)为例):①范围:,a x a b y b -≤≤-≤≤; ②焦点:两个焦点(,0)c ±;③对称性:两条对称轴0,0x y ==,一个对称中心(0,0),四个顶点(,0),(0,)a b ±±,其中长轴长为2a ,短轴长为2b ;④准线: 两条准线2a x c =±; ⑤离心率:c e a =,椭圆?01e <<,e 越小,椭圆越圆;e 越大,椭圆越扁。⑥通径2 2b a 例二:设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上一点P 作x 轴的垂线,恰好过椭圆的一个焦 点1F ,此时椭圆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且A,B 两点所确定的直线AB 与OP 平行,求离心率e

2.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1)点00(,)P x y 在椭圆外?2200 221x y a b +>; (2)点00(,)P x y 在椭圆上?220 220b y a x +=1; (3)点00(,)P x y 在椭圆内?2200 221x y a b +< 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往往设而不求) (1)相交:0?>?直线与椭圆相交;(2)相切:0?=?直线与椭圆相切; (3)相离:0?>与过点(2,0),(0,1)A B 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 点T ,且椭圆的离心率2 e =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12,F F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M 为线段2AF 的中点,求证:1ATM AFT ∠=∠ (3)求证:2 121 2 AT AF F =. ?4、焦半径(圆锥曲线上的点P 到焦点F 的距离)的计算方法:利用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转化到相应准线的距离,即焦半径0r ed a ex ==±,其中d 表示P 到与F 所对应的准线的距离。 例五:已知椭圆22 221x y a b +=上一点P 到椭圆左焦点的距离为3,则点P 到右 准线的距离为____(答:10/3); 例六:椭圆1342 2=+y x 内有一点)1,1(-P ,F 为右焦点,在椭圆上有一点M , 使MF MP 2+ 之值最小,则点M 的坐标为_______(答:)1,3 6 2( -) ; 5、焦点三角形(椭圆或双曲线上的一点与两焦点所构成的三角形) 问题:0||S c y =,当0||y b =即P 为短轴端点时,m ax S 的最大值为bc ;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有理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 分)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7, 3 2 π ,+8,sin60o 。 3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3 分) 1、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 4 1 a 2 b ,这3 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13 a 2 b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3 -5a3b 2c 是6 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11 分)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6 分) 1、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 ax +b =(0 x为未知数,a ≠ 0)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 是未知数x 的系数,b 是常数项。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3 分) 1、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2、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中考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授课内容:语文中考阅读 授课教师:张媛媛 第二章中考议论文阅读 第一节中考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一.定义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 记叙文是以事感人的文章 说明文是以知授人的文章 论题是指标题是论点的议论文。 二. 分类 议论文按照论证方式可以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驳论文的破立结合: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区分论点和分论点 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三. 三要素 论点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论据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 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

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 地理知识点总结了一篇又一篇,每次都是以不一样的视角去告诉学生,如果考试是这样考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必须要记住,今天也不例外,每块知识都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一定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 一、生态问题 1 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 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高中数学:椭圆知识点归纳总结及经典例题

椭 圆 1.椭圆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设为2c). 2.椭圆的标准方程: 12222=+b y a x (a >b >0) 122 22=+b x a y (a >b >0) 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形,为了计算简便,可设方程为mx 2 +ny 2 =1(m>0,n>0)不必考虑焦点位置,求出方程 3.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定义法、待定系数法、相关点法、直接法 . ,.2,,1的轨迹中点求线段段轴作垂线向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半径为标原点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如图例M P P P P x P ''解:(相关点法)设点M(x, y),点P(x 0 , y 0 ), 则x =x 0, y = 2 0y 得x 0=x , y 0=2y. ∵x 02 +y 02 =4, 得x 2 +(2y)2 =4, 即.14 2 =+y x 所以点M 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4.范围. x 2≤a 2,y 2≤b 2 ,∴|x|≤a ,|y|≤b . 椭圆位于直线x =±a 和y =±b 围成的矩形里. 5.椭圆的对称性 椭圆是关于y 轴、x 轴、原点都是对称的.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 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叫做椭圆的中心. 6.顶点 只须令x =0,得y =±b ,点B 1(0,-b)、B 2(0, b)是椭圆和y 轴的两个交点;令y =0,得x =±a ,点A 1(-a,0)、A 2(a,0)是椭圆和x 轴的两个交点.椭圆有四个顶点:A 1(-a, 0)、A 2(a, 0)、B 1(0, -b)、B 2(0, b).椭圆和它的对称轴的四个交点叫椭圆的顶点. 线段A 1A 2、B 1B 2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 长轴的长等于2a. 短轴的长等于2b.a 叫做椭圆的 长半轴长.b 叫做椭圆的短半轴长. |B 1F 1|=|B 1F 2|=|B 2F 1|=|B 2F 2|=a . 在Rt △OB 2F 2中,|OF 2|2=|B 2F 2|2-|OB 2|2, 即c 2=a 2-b 2 . a A 1y O F 1F 2 x B 2 B 1 A 2c b y O F 1F 2x M c c x F 2 F 1 O y M c c y x P O P ' M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 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 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 应电流。 19.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 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0.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1.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2.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 由定子和转子。 23.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 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先抑后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以乐写哀等。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等。 (4)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所要表明的对事物的观点、看法。在文章中一般要旗帜鲜明的提出来。一篇议论文,一般论点的提出方式有:题目就是论点、一开始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文章结尾概括论点、有时候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由几个分论点组合而成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论点与论题的区别与联系: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话题,也就是作者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论点是议论这个话题之后得出的观点。有时候,论点和论题是统一的,有时候是不一样的,需要自己去把握。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一般的论据要具有典型性,是众所周知的、已经被证明了正确性的这样的人物或者事例,而不能是自己编造的一个事例,没有经过大家的认可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所列举的事例为事实论据,一般事例的叙述要简洁,不能太过于冗长,引用名人名言属于道理论据。 (3)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过程要严谨,论证要充分。 一般论证过程都是以三段论的形式展开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部分就是提出论点或者是论题的部分。分析问题部分就是证明论点的部分;解决问题部分一般是重申论点、发出号召或者是提出论点。 二:论证方法:常用的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在回答论证方法的作用的时候,要结合内容来回答。比如: 问:文章列举这个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查找这个事例前后的内容,看看是围绕那一句关建话展开的,那么这句话就是问题的答案。 问:比喻论证的好处是什么? 回答的时候要先分析比喻的方法,即把-----比喻成了-------,在这里生动形象的论证了---------的内容(观点),(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喻,把抽象的道理浅显化,更通俗易懂) 三:论证结构: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 四: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谨生动 五: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有时候是驳立结合) 立论:摆明论点然后运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观点。 驳论:先摆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去分析错误的观点,进行批驳,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观点。 六:阅读议论文常见的问题回答模式:

最新外研版(新)八年级上册英语各模块知识点归纳总结

英语初二上册重点知识点讲解 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 1.pair n. (相关的)两个人,一对,一双,一副 a pair of socks一双袜子 a pair of gloves一副手套two pairs of trousers两条裤子 e.g.A pair of teenage boys are watching a football game.两个青少年正在看足球赛。 2.correct (1)v. 改正,纠正 e.g.The teacher returned to her room to correct exercise books.老师回到房间去改练习本。 Correct the spelling.纠正拼写。 (2)adj.正确的;恰当的 e.g.correct pronunciation 正确发音 Do you have the correct time?你的表走得准吗? 3.advice (1)n.意思是“意见,建议”,为不可数名词,可用some,much,a piece of,pieces of等修饰,不能说an advice或many/a few advices。 (2)表示“有关……的建议”时,用介词on,接名词、代词或由疑问词引导的不定式。 advice on what to do next. 我们去征求一下他的意见下一步该怎么办。 e.g.Let’s ask for his 常见搭配: take/follow one’s advice接受某人的建议 ask for advice 征求意见 接受(拒绝)某人的建议 accept/refuse one’s advice offer advice to sb. 向某人提供建议 拓展: advise vt.建议 常见搭配:advise sb. to do sth.

六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

六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2)找出单位“1”的量(以后称为“标准量”)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是”、“占”、“比”、“相当于”的后面 (3)画出线段图,标准量与比较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即可,标准量与比较量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即可。(4)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几 。 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5)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 12.乘法应用题有关注意概念。 (1)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 (2)找单位“1”的方法:从含有分数的关键句中找,注意“的”前“是、比、相当于、占、等于”后的规则。 (3)甲比乙多几分之几?计算方法是:(甲-乙)÷乙= 甲÷乙-1甲比乙少几分之几?计算方法是:(甲-乙)÷甲 = 1-乙÷甲 (4)“增加”、“提高”、“增产”等蕴含“多”的意思,“减少”、“下降”、“裁员” 等蕴含“少”的意思,“相当于”、“占”、“是”、“等于”意思相近。 (5)当关键句中的单位“1”不明显时,要把关键句补充完整,补充成“谁是谁的几分之几之几”或“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甲比乙少几分之几”的形式。(6)乘法应用题中,单位“1”是已知的。 (7)单位“1”不同的两个分率不能相加减,加减属相差比,始终遵循“凡是

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学习议论文,首先了解最基础的语文知识——表达方式。 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5种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写: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议论: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如:豆子发芽了。(记叙) 一颗颗圆润的豆子长出了代表着希望的瘦弱的嫩芽。(描写) 啊,豆子发芽了!(抒情) 豆子发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议论) 豆子发芽需要水分。(说明) 议论文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一般都由论点、论据、论证组成,称为议论文三要素。议论文是一种实用的文体,它的范围很广,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般性的政论文、评论、杂文、演讲稿、读后感、序跋等。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把握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怎样把握论点呢? 1.分清论题和论点。 例如:九年级上册《谈读书》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前者是议论的问题,后者是议论的观点。所以,阅读议论文,要纵观全文,弄清作者是对什么问题发议论的,然后再看作者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2.注意论点的位置。 有时文章标题就是论点。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点有时在文章的开头,例如: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在文章的中间。当然,也有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n-·180°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n-条对角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

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高二数学椭圆的知识点整理

第1讲 课题:椭圆 课 型:复习巩固 上课时间:2013年10月3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圆锥曲线的来历; (2)理解椭圆的定义; (3)理解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 (4)掌握椭圆离心率的计算方法; (5)掌握有关椭圆的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 教学重点:椭圆方程、离心率; 教学难点:与椭圆有关的参数取值问题; 知识清单 一、椭圆的定义: (1) 椭圆的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21F F 、的距离和等于常数 ()a 2(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说明: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 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c 2. (2) 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之 比为常数e ,当10<>=+F F a a PF PF ; (){} .02,22121>>=+=F F a a PF PF P M 三、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 轴: ()0122 22>>=+b a b y a x ; 焦点在y 轴: ()0122 22>>=+b a b x a y . 说明:a 是长半轴长,b 是短半轴长,焦点始终在长轴所在的数轴上,且满足 .222c b a += 四、二元二次方程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 方程()B A C B A C By Ax ≠=+均不为零,且、、22表示椭圆的条件:

上式化为12 2=+C By C Ax ,122=+B C y A C x .所以,只有C B A 、、同号,且B A ≠时,方程表示椭圆;当 B C A C >时,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当B C A C <时,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 五、椭圆的几何性质(以()0122 22>>=+b a b y a x 为例) 1. 范围: 由标准方程可知,椭圆上点的坐标()y x ,都适合不等式 1,122 22≤≤b y a x ,即b y a x ≤≤,说明椭圆位于直线a x ±=和b y ±=所围成的矩形里(封闭曲线).该性质主要用于求最值、轨迹检验等问题. 2.对称性:关于原点、x 轴、y 轴对称,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 3.顶点(椭圆和它的对称轴的交点) 有四个: ()()()().,0B ,0B 0,0,2121b b a A a A 、、、-- 4. 长轴、短轴:21A A 叫椭圆的长轴,a a A A ,221=是长半轴长;21B B 叫椭圆的短轴,b b B B ,221=是短半轴长. 5.离心率 (1)椭圆焦距与长轴的比a c e = ,()10,0<<∴>>e c a (2)22F OB Rt ?,2 22 22 22OF OB F B +=, 即222c b a +=.这是椭圆的特征三角形,并且22cos B OF ∠的值是椭圆的离心率.(3)椭圆的圆扁程度由离心率的大小确定,与焦点所在的坐标轴无关.当e 接近于1时,c 越接近于a ,从而22c a b -=越小,椭圆越扁;当e 接近于0时,c 越接近于0,从而22c a b -=越大,椭圆越接近圆;当0=e 时,b a c ==,0,两焦点重合,图形是圆. 6.通径(过椭圆的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通径长为a b 2 2.

(完整版)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一、圆的定义。 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 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旋转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 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 的半径为r ,OP=d 。 7、(1)过两点的圆的圆心一定在两点间连线段的中垂线上。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到三 个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 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直线与圆相离。 2 9、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x 1,y 1)、B (x 2,y 2)。 则AB=221221)()(y y x x -+- 10、圆的切线判定。 (1)d=r 时,直线是圆的切线。 d = r 直线与圆相切。 d < r (r > d 直线与圆相交。 d > r (r d 点P 在⊙O 内 d > r (r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一、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 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 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 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 证 (一)论点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 解和主张,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 问题,它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点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 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 阐述中心论点的若干思想观点。 2、一篇文章的论点有几个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 出几个分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 是并列的,也可以使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 a、有的文章把几个分论点综合 归纳起来就是中心论点;b、有的文章几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3、论点的特征: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包括肯定和否定),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 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内容上:具有判断性,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述问题的观点、态度。(包括肯定和否定) 4、寻找文章的论点 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揭示了论点(议论文的标题不是表明论点就是点名论题,论题只揭示议论

的范围,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 张)。即论点可以安排在文章的 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 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从 常见位置寻找文章的论点,是我 们的习惯做法。但是,我们判断 一个句子是否就是文章的的论 点,还应该通读整个文段,看这 个文段的其他句子是否围绕这 个句子来写,与这个句子有没有 逻辑上的关系。 (二)论据 1、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 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 础,是文章的主体。 2、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 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 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3、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论据 用来支撑或证明论点,当文章 只有中心论点时,是直接支撑 论证中心论点,当文章有分论 点时则可能直接支撑证明中心 论点,但更多是在证明分论点 后与分论点一起间接支撑证明 中心论点。 第一、事实论据要确切真实, 材料虚假或张冠李戴,都不能 有效地证明论点。 第二、论据要与论点一致。 第三、事例论据要简洁,凡与 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情节过程都 是多余的。 第四、举例论证必须把事例的 意义内涵与论点结合起来分析 论述。 4、论据间的关系:几个论据共同 论证一个论点时,要注意其顺 序:或时间,或空间,或主次,或数据的大小。

八年级上册英语外研版各模块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英语外研版各模块知识点归纳总结

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 advice take/follow one’s advice接受某人的建议ask for advice 征求意见accept/refuse one’s advice接受(拒绝)某人的建议 offer advice to sb. 向某人提供建议 try to (1)try to do sth .努力做某事try doing sth.试着做某事 try/do one’s best to do sth. 尽某人的全力做某事 5.as…as possible/one can time at a time一次,每一次at one time曾经,一度 at times /from time to time 有时,偶尔on time 准时 all the time 总是,一直in time及时,迟早 ①It’s time for sb. to do sth./It’s (high) time sb. did sth. Suggest

(2)形容词比较级用法 ①表示两者进行比较时用形容词比较级,最明显的提示词是than,其结构为“A…+比较级+than+B”。 ②有表示程度的副词a little,a bit,a few,a lot,much,even,still,far,rather,any等修饰时,用形容词比较级。 ③比较级前面可以加上表示具体数量差别的结构,表示具体“大多少”,“小多少”,“长多少”,“短多少”等。 ④表示“两者之间最……一个(of the two)”时,常用“the+比较级”结构。 ⑤表示“越来越……”,用比较级重叠结构,即“比较级+and+比较级”,多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时用“more and more+形容词原级”。 ⑥表示“越……就越……”时,用“the+比较级,the+比较级”结构。 Module 4 Planes, ships and trains 形容词最高比较级用法 ①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人或物进行比较时,用最高级形式。形容词最高级前必须加定冠词the,句末常跟一个in/of短语来表示范围。(of表示同范围,in 表示不同范围)

椭圆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

【椭圆】 一、椭圆的定义 1、椭圆的第一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P 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2121 F F a PF PF >=+ ,这个动点P 的轨迹叫椭圆。这两 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注意:若)(2121F F PF PF =+,则动点P 的轨迹为线段21F F ; 若)(2121F F PF PF <+,则动点P 的轨迹无图形。 二、椭圆的方程 1、椭圆的标准方程(端点为a 、b ,焦点为c ) (1)当焦点在x 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122 22=+b y a x )0(>>b a ,其 中222b a c -=; (2)当焦点在y 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122 22=+b x a y )0(>>b a ,其 中222b a c -=; 2、两种标准方程可用一般形式表示:22 1x y m n += 或者 mx 2+ny 2=1 三、椭圆的性质(以122 22=+b y a x )0(>>b a 为例) 1、对称性: 对于椭圆标准方程122 22=+b y a x )0(>>b a :是以x 轴、y 轴为对称轴的轴

对称图形;并且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对称中心称为椭圆的中心。 2、范围: 椭圆上所有的点都位于直线a x ±=和b y ±=所围成的矩形内,所以椭圆上点的坐标满足a x ≤,b y ≤。 3、顶点: ①椭圆的对称轴与椭圆的交点称为椭圆的顶点。 ②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与坐标轴的四个交点即为椭圆的四个顶 点,坐标分别为)0,(1a A -,)0,(2a A ,),0(1b B -,),0(2b B 。 ③线段21A A ,21B B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a A A 221=, b B B 221=。a 和b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4、离心率: ①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度的比叫做椭圆的离心率,用e 表示,记作 a c a c e == 22。 ② 因为)0(>>c a ,所以e 的取值范围是)10(<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 有理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32,7, 3 π +8,sin60o 。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3分) 1、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b a 2 3 14-,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b a 2 3 13-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c b a 235-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1分)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6分) 1、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 )为未知数,(0a x 0≠=+b ax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 是未知数x 的系数,b 是常数项。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3分) 1、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2、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