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基础知识

验光基础知识
验光基础知识

验光基础知识:双眼单视/立体视/双眼视基础

1.眼屈光系统

一.视觉的基本条件:

1.屈光系统透明:这是产生视觉的最基础条件。

2.成像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光学系统中成像的清晰度取决于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当影像正好在光学系统的光学焦点所在的平面焦平面上成像时,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最高。人眼的屈光系统也是如此,当眼屈光系统的光学焦点的成像位置正好处于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处时,影像最清晰。

3.视觉分析功能正常:这一功能由大脑完成。

二.眼的屈光因素:

1.眼的光学界面由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晶体前表面、晶体后表面、视网膜前表面组成。

2.眼的屈光介质由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组成。

角膜在眼球的最前端,是人眼屈光系统中屈光力最大的一个光学因素。

角膜的后面就是房水,房水的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球的内压,另外起到一个光学介质的作用,对整个屈光系统的总屈光力产生影响。

晶体全称晶状体重要的光学介质,他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自身的调节改变眼屈光系统的总屈光力。

玻璃体是重要的眼内容物,起到保持眼球形状的作用,对光学系统的屈光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屈光介质的基本数据:

1.折射率:角膜(1.376),房水(1.336),玻璃体(1.336),晶体(1.406)。

2.屈率半径:角膜前表面屈率(7.7mm),后表面屈率(6.8mm),晶体前表面屈率(10mm),后表面屈率(6.0mm),视网膜屈率(10mm)。

四.角膜的屈光特性:角膜的形态近似凹透镜,光线不折射,仅发生位移,角膜与其前后介质的折射率共同作用,产生正屈光作用,产生焦力40~45D,占眼总屈光力70~75%。

五.屈光力的计算:

D=(n2-n1)/r

D=屈光力 r:简化眼角膜屈率半径前表面=8mm r1:角膜前表面屈率半径=7.7mm

r2(角膜后表面屈率半径)=6.8mm n(角膜和房水的综合折射率)=1.3375 n1(角膜折射率)=1.376 n2(房水折射率)=1.336

方法1(近似计算):D=(n-1)/r=(1.3375-1)/0.008=42.19D

方法2(精确计算):

D1=(n1-1)/r1=(1.376-1)/0.0077=48.83D

D2=(n2-n1)/r2=(1.336-1.376)/0.0068=-5.88D

D=D1+D2=48.83-5.88=42.95D

六.晶状体的屈光:

核心密度高,折射率大,外层曲率平,内层曲度弯

后表面屈率半径:6mm前表面屈率半径:10mm

晶体折射率:1.406 玻璃体折射率:1.336

折射率前后有落差,因此光线发生聚合现象

在调节时,前屈率变为5.33mm

n:晶体密度n1:房水密度n2:玻璃体密度

r1:晶体前表面屈率半径

r2:晶体后表面屈率半径

七.晶体屈光度计算:

不调节时:

D1=(n-n1)/r1=(1.406-1.336)/0.01=7.0D

D2=(n2-n1)/r2=(1.336-1.406)/(-0.006)=11.76D

D=D1+D2=7+11.76=18.76D

耍庀低车淖芮饬Γ?br>1.角膜:43.00D(40.00~45.00D)

2.晶体:17.00D(16.00~20.00D)

3.全部屈光力:58.00D(56.00~65.00D)

4.调节后全部屈光力:70.00(晶体调节为12.00~14.00D)

九.三对基点(mm):

前主焦距(17.05)后主焦距(22.78)前主点距(1.35)后主点距(1.60)前结点距(7.08)后结点距(7.33)

2.双眼单视(双眼视)基础

一.双眼单视(双眼视)定义:双眼同时注视单一视标,同时在双眼黄斑成像,中枢将双眼视标像的传递信号进行重叠处理,形成单一完整的有立体感的影像。

双眼视是一种组织性的视觉功能,是由两个各自分开的眼睛,将所有影像在每一个眼睛上个别聚焦成像,经过共同协调运动行为与大脑视觉系统的整合作用,完成双眼单视的视觉机能。

二.三大机能:

正常的双眼视觉建立在感觉机能、运动机能和整合机能之下。

1.感觉机能:感觉机能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外界刺激,包括光感、物体形状、颜色级影像刺激方位。感觉机能是人眼最原始,最基本的机能,就是单纯看的功能。

2.运动机能:眼球运动机能最主要的作用为,外眼肌运动协同作用能力,除此之外与调节作用,瞳孔反应之间有密切关系。运动机能的目的是保证双眼始终在目标上形成视轴焦点,保证双眼单视的建立。眼球的运动根据追踪目标的位置及距离可分为,同向运动和异向运动两种。当追踪远距离目标时,眼球会向同一个方向转动,以保证主视向(视轴焦点)始终在目标上,这种向同方向转动被称为同向运动。双眼在观察远目标时,视轴处于相对平行的状态,为了保证在观察近距离目标时,双眼的视轴能够在目标上形成视轴焦点,双眼会同时向内侧转动,我们称之为集合,而当由视近向视远转换时双眼会向外展开,我们称之为散开运动,集合及散开运动被统称为异向运动。在跟踪近距离移动目标时,会同时出现异向运动和同向运动。此外调节以及瞳孔反应与眼肌的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异向运动、调节和瞳孔反应统称为距离反应三联动。异向运动保证了观察不同距离不同方位的目标时,双眼视轴始终在目标上形成视轴焦点,建立正常的双眼单视。调节的作用是保证观察不同距离目标的清晰度。瞳孔反应的目的则是保证整个屈光系统的总屈光度改变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光学缺陷。

3.整合机能:主要功能是将感觉机能所收集的视觉信号,依其大脑皮质影像融合形成单一视觉知觉区。这一机能的主角是大脑。

三.双眼视形成的神经反射生理基础:

1.双眼视野重叠:在双眼180°视野中,有120°的视野是重合的,占整个视野的66.7%。正是由于这一部分重叠视野形成的视差建立了双眼单视(立体视觉)功能。而剩余的33.3%的视野,每边30°的视野的影像是完全不相同。这样的分工即保证了双眼单视(立体视觉)功能,又有效的增加了视野范围。2.定位反射正常(能够形成视轴焦点):双眼的主视向(视轴焦点)能够准确的对准目标。

3.再注视反射正常(运动机能正常,跟踪目标的能力):当目标位置发生变化时,主视向(视轴焦点)依然能够保持在目标上。

4.集合和散开反射正常(非平行运动反射正常):在观察不同距离目标时,主视向(视轴焦点)位置依然保持在目标上。

5.本体感受反射、耳迷路、颈部肌肉反射协调完成:这是全身对的视觉反应,包括身体运动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四.双眼视形成的生长发育生理基础:

1.视锐度的发育正常:这是建立人双眼视觉的基础,它属于感觉机能的范畴,它的发育正常与否直接决定了人眼的正常感知能力。

2.眼肌和相关组织发育正常(颈部肌肉):眼肌及相关组织的正常发育是保证了双眼单视(立体视)功能的建立。头部的转动正常可以扩大人眼的视野范围。

3.视知觉、中枢感觉、眼球运动协调关系建立的正常发育:双眼相同的感知能力,协调的运动能力与大脑的处理能力使我们建立了完整的双眼单视(立体视)功能。

五.三级视功能:

三大机能描述的是各个器官的功能,而三级视功能是指在三大机能保证下双眼单视(立体视)建立的过程。按照立体视觉建立的顺序依次为同时知觉、融合功能和运动立体视觉。

1.同时知觉:中枢能同时感受落在视网膜及双眼黄斑上的像刺激。双眼感觉机能正常是保证同时知觉的前提。

2.融合功能:双眼看到的像能够准确重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双眼注视角度,在眼肌参与运动反应的条件下仍能准确重叠。运动机能和整合机能是融合功能的保障。在同时知觉的保证下,双眼的主视向(视轴焦点)能够准确的对准目标,双眼影像经过大脑的这和形成单一的视觉知觉的过程称为融合功能。融合功能有分为三级融像,融合视、重叠视和立体视。

第一级融像,融合视:单一影像同步反映于视觉知觉上,成为视轴目标,形成单一视觉知觉,如完全相同的两只狮子同时反应在各眼相对应的视觉区域内时,通过整合作用形成一个狮子的单一影像。

第二级融像,重叠视:不相似的物体同时投射与两眼视觉相等的位置上,形成单一的视觉知觉,例如当右眼看到的是狮子,而左眼看到的是笼子的时候,且它们正好处于相对应的视觉区域内时,通过大脑的整合,我们立刻看到了一个狮子在笼中的影像。

第三级融像,立体视:融合部分相似但不相同,部分完全不同的影像,形成单一的具有三维空间感的影像。3.运动立体视觉:在时间的参与下产生运动立体视觉。这是人眼最高一级视功能,是对三维空间、景深、运动物体的速度及方位等的视觉感觉。

3.视网膜对应

一.基本概念:

1.中枢眼:双眼视觉信息在中枢汇总形成单一的视觉感受。双眼参与了视觉的建立,但是通过大脑对两个眼睛的影像进行处理之后,反应出的是一个完整的影像。就向一个眼睛所看到的一样。因此,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称之为中枢眼。规定中枢眼的位置在双眼的正中间。中枢眼的任意一点都是由双眼视网膜对应的两个点重合而成。黄斑中心凹对应点为主对应点,双眼相对于黄斑中心位置同侧(如右眼颞侧和左眼鼻侧,左眼颞侧和右眼鼻侧)距黄斑中心凹等距的两点称之为次对应点。

2.视向:

单眼主视向:固视目标经过节点与黄斑中心的连线。

单眼次视向:旁固视目标经过节点与黄斑中心以外某点的连线。

双眼主视向:由双侧单眼主视向综合的共同视向。它是从固视视上的一点标经过各眼的节点到其各自黄斑中心连线的方向。

双眼次视向:旁固视目标到双眼对应点连线的终点。它是从旁固视目标经过各眼的节点到视网膜对应点的连线方向。

二.视网膜对应的条件:

1.眼肌平衡:眼肌平衡是双眼视网膜对应的前提。

2.双眼黄斑对应,在眼肌平衡的条件下,双眼视轴的一端是目标上的视轴焦点,而另一端是各自的黄斑部对应点,形成黄斑对应。

3.视网膜区域性对应,右眼鼻侧与左眼颞侧对应,左眼鼻侧与右眼颞侧对应

4.对应点视标像转变为视觉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投射到视中枢,经过大脑对图像的处理使之融合成单一的

视觉知觉,建立双眼单视。

5.周边融合:一眼为黄斑注视,另一眼为非黄斑注视(旁中心注视)非黄斑注视点为假性黄斑,双眼为异常视网膜对应,经过自然锻炼,仍可形成双眼单视,称为周边融合。

6.异常视网膜对应:双眼黄斑对应,中枢可将双眼像融合成一个像,黄斑不对应,发生双像,中枢则抑制斜视眼的黄斑像,为了建立双眼视,斜视眼产生新的异常对应点,因而手术前,由于周边融合可有双眼单视,斜视矫正后则可能反而发生复视。

7.旁中心注视:黄斑中心以外的假黄斑的视功能弱于真黄斑,遮挡健眼,用假黄斑注视称为旁中心注视。

三.固视差异:

1.定义:因单侧眼位偏斜倾向,或双眼不对称的眼位偏斜倾向,在双眼单视的情况下,固视目标的像在双眼视网膜上不能精确对应(异常视网膜对应对应)。

2.病因:双眼固视同一视点,固视点的像在双眼视网膜上的位置本应精确对应,双眼分别从视网膜获得信息,才能被中枢理解为单一的目标。但是固视点的向在视网膜上为精确定位时,由于零视差的作用,双视轴物端的固视点周边形成单视区,双视轴像端的视网膜一定范围内形成对应圈,有称Panum视区,当固视目标的像落在双眼的对应圈内,即可形成双眼单视。若单眼有眼位偏斜的倾向,开融合机能的控制下,患眼最大限度以对应区边缘与健眼固视目标相对应,在不影像双眼单视的情况下,尽量满足隐斜严的眼位偏斜倾向。被测者感到患眼周边影像偏离中心的固视现象就是固视差异。固视差异是通过双眼融合量值的调节来实现的。

四.固视差异分类:

1.正固视差异:为了维持双眼单视,患眼去微量融合过渡,表现为内斜视,又称集合性固视差异。2.负固视差异:为了维持双眼单视,患眼去微量融合不足,表现为外斜视,又称散开性固视差异。3.垂直性固视差异:为了维持双眼单视,患眼去微度上斜视或下斜视,又分为上固视差异或下固视差异。五.固视偏离检查:

固视偏离检查视标为中间有固视圆点的十字视标。右眼同时看到圆点上面和右面的线条,左眼看到的是圆点左面和下面的线条,圆点同时被两个眼睛看到为固视点。

1.当右眼一组线条向右侧水平偏离圆点,为右眼正固视差异,黄斑鼻侧注视,表现为右眼内斜,又称集合性固视差异。

2.当左眼一组线条向左侧水平偏离圆点,为左眼正固视差异,黄斑鼻侧注视,表现为左眼内斜,又称集合性固视差异。

3.当右眼一组线条向左侧水平靠近圆点,为右眼负固视差异,黄斑颞侧注视,表现为右眼外斜,又称散开性固视差异。

4.当左眼一组线条向右侧水平靠近圆点,为左眼负固视差异,黄斑颞侧注视,表现为左眼外斜,又称散开性固视差异。

5.当右眼一组线条向上方垂直远离圆点,为右眼下固视偏离,黄斑下侧注视,表现为右眼下斜。6.当左眼一组线条向上方垂直靠近圆点,为左眼下固视偏离,黄斑下侧注视,表现为左眼下斜。7.当右眼一组线条向下方垂直靠近圆点,为右眼上固视偏离,黄斑上侧注视,表现为右眼上斜。8.当左眼一组线条向下方垂直远离圆点,为左眼上固视偏离,黄斑上侧注视,表现为左眼上斜。9.当双眼同时看到两个圆点且水平分开为共同转内斜。

10.当双眼同时看到两个圆点且水平较差为共同转内斜。

11.当右眼的一组线条清晰度低于左眼一组线条为,右眼周边抑制。

12.当左眼的一组线条清晰度低于右眼一组线条为,左眼周边抑制。

第一学年:

毛泽东思想概论36学时2学分

思想道德修养36学时2学分

高等数学45学时2.5学分

医用物理72学时4学分

医用基础化学162学时9学分

医用细胞生物学54学时3学分

人体解剖学153学时8.5学分

组织胚胎学81学时4.5学分

计算机基础81学时4.5学分

英语288学时16学分

体育180学时10学分

军事36学时2学分

第二学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6学时2学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36学时2学分法律基础36学时2学分

邓小平理论概论54学时3学分

生理学108学时6学分

生物化学108学时6学分

微生物学63学时3.5学分

病理解剖学126学时7学分

免疫学54学时3学分

第三学年:

病理生理学45学时2.5学分

药理学99学时5.5学分

诊断学135学时7.5学分

内科学108学时6学分

外科学108学时6学分

妇产科学54学时3学分

预防医学72学时4学分

外科手术学36学时2学分

眼的解剖与生理学36学时2学分

影像诊断与眼科影像学54学时3学分

第四学年:

儿科学45学时2.5学分

眼应用光学54学时3学分

眼科学90学时5学分

眼屈光学与验光学108学时6学分

眼视光仪器54学时3学分

临床双眼视与低视力72学时4学分

眼镜学72学时4学分

角膜接触镜54学时3学分

眼科激光学36学时2学分

发布:张莹发布时间:2009-12-17新闻来源:浏览量:2387

适用专业:眼视光学

总学时:34 理论学时:26 实验学时:8 考试性质:考查课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的性质、地位

《低视力学》是为视光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视光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全面介绍知识,主要讲解临床低视力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临床表现,低视力的检查方法、各种助视器的使专业学生应当认真学习和研究的课程。

2、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低视力的基本理论,本课程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对于学生全面了发展以及社会对低视力患者的重视程度有重要意义。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作风,并增加综合操作及系列性实验内容,为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由于近年我国医学的快速发展,在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的更新。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理论联系实际,在引导、启发性教学,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运用典型临床病例组织教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安排2次实验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结合眼科学及眼视光学讲解,加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并建议使用CAI(或PPT课件)立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互配合使用

在教学中,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握两个层次。属于了解层次的,考试时所占分量较轻;属于理解或掌握层次的,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对定要十分清楚。

三、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方法以期末考试为主,结合实验课考核。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实验考核

考试采取随堂开卷闭卷考试形式;实验考核包括实验课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四、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课加深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并通过对各种仪器的亲手操作,观看教学录像,使学生们力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有效的提高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树立独立设计实验的思考观念和独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项目及内容简介

五、作业要求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每6学时安排一次作业,要求学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解答问题。作业题型应当按照大纲规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比例要求来安排。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低视力学》为视光学临床课程,与很多视光学基础课程联系密切,包括《眼检查法与器械学》、《眼光学理论与方法》、《视觉神经生理》、《眼视光影像学》、等。该课程视光学学科体系中处于主要地础视光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又是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的升华。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

1.孙葆忱.低视力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瞿佳.《视光学理论和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王幼生、廖瑞端.《现代眼视光学》.广东:科技出版社,200

4.

4.惠延年.眼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完整版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 ——12眼本2班 一、名词解释 1、视力(VisualAcuity):即视觉分辨力,双眼所能分辨的外界两物点间的最小距离,常用视角的倒数表达。 2、视角(visualangle):物体两端与眼第一结点所成的夹角。 3、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在正常情况下,人眼对外界物体的分辨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该理论被称之为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 4、模型眼(SchematicEye):一个适合于进行眼球光学系统理论研究且模拟人眼的光学结构。 5、正视化(Emmetropization):外界的视觉刺激对眼球的生长发育发挥精确的调控作用,眼球壁会向着物像焦点的方向生长,直至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达到合适的匹配,此过程称为正视化。 6、正视(Emmetropia):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屈光不正(RefractiveError):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像的一种屈光状态。 8、近视(Myopia):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 9、远视(Hyperopia):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 10、远点(FarPoint):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发生共轭关系的物空间物点的位置,称为远点。 11、近点(NearPoint):当眼处于最大调节力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发生共轭关系的物空间物点的位置,称为近点。 12、隐性远视(LatentHyperopia):即潜伏性远视,在无睫状肌麻痹验光过程中不会发现的远视,隐性远视=全远视-显性远视。 13、显性远视(ManifestHyperopia):在常规验光过程中可以表现出来的远视,等于矫正至正视状态的最大正镜的度数。 14、全远视(TotalHyperopia):即总的远视量,在调节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所能接受的最大正镜的度数,全远视=显性远视+隐性远视。 15、绝对性远视(AbsoluteHyperopia):指的是调节所无法代偿的远视,等于常规验光过程中矫正至正视的最小正镜的度数。 16、随意性远视(FacultativeHyperopia):由自身调节所掩盖的远视,但在常规验光过程中可以被发现的远视,随意性远视=显性远视-绝对性远视。 17、散光(Astigmatism):平行光通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而是在空间不同位置的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圆的一种屈光状态。 18、Sturm光锥:平行光线透过复曲面的屈光界面后,不能形成焦点,而是形成一前一后两条互为正交的焦线,两焦线间的光束形成顶对顶的圆锥形,称为Sturm光锥(史氏光锥)。

验光员试题附答案

验光员试题 是高级的哦 一、单项选择(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1. ( )的态度是每个验光员应必备的。 A、消极 B、被动 C、积极主动 D、平淡 2. 验光员使用仪器工作时,均应做到( )。 A、不能损耗 B、随便使用 C、遵守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 D、快速操作 3. 0.52毫米是用光学方法测量活体角膜( )的正常值。 A、厚度 B、曲率 C、中央部厚度 D、周边部厚度 4. 含有视紫红质,感弱光的视细胞是( )。 A、锥体细胞 B、杆体细胞 C、色素细胞 D、柱状细胞 5. 视神经炎早期视力( ),并伴有前额部或眼球后疼痛。 A、无改变 B、减退 C、显着减退 D、可矫 6. ( )是由底相对的大小不同的三棱镜单向排列所组成。 A、正球面透镜 B、负球面透镜 C、正柱面透镜 D、负柱面透镜 7. 正透镜的移心方向与所需之三棱镜( )。 A、底向相反 B、底向相同 C、顶向相同 D、顶向垂直 8. 7.7mm为( )曲率半径的正常值。 A、角膜前面 B、角膜后面 C、晶状体前面 D、玻璃体后面 9. ( )为角膜折射率的正常值。 A、B、1.376 C、 D、 10. 透镜是由( )构成的透明介质。 A、两个反射面 B、三个反射面 C、一个折射面 D、两个折射面 11. 两个平面相交形成的三角形透明柱称(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透镜 D、棱镜 12. 钛的特点是:密度为、重量轻、有很高的强度、( )和良好的可塑性。 A、着色性 B、耐磨性 C、耐腐蚀性 D、刚性 13. 隐性斜视者对于显性斜视者来说,两眼的( )。 A、屈光参差程度高、融像能力差 B、屈光参差程度低、融像能力差 C、屈光参差程度低、融像能力强 D、配镜问题更难于解决 14. ()是影响双眼单视质量的因素。 A、两眼成像的清晰度 B、两眼成像的清晰度和大小程度 C、两眼成像的清晰度、大小程度和大脑视觉中枢的融像能力 D、以上都不是 15. ( )是双眼视近时的三联运动。 A、调节、集合与瞳孔缩小 B、调节 C、瞳孔缩小 D、调节、集合与瞳孔放大 16. 一镜片下部有一圆形,其边缘是直边的子片,这样的镜片是( )。 A、双焦点镜片 B、多焦点镜片 C、单焦点镜片 D、近用矫正镜片

基础性实验:趣味光学实验汇总

光学基础性趣味实验 目录 实验1 光与彩虹(人造彩虹) (2) 实验2 人造彩虹2 (3) 实验3 光的折射实例 (5) 实验4 自制放大镜 (6) 实验5 红外线实验的设计 (7) 实验6 多功能小孔成像仪的制作 (8) 实验7 自制针孔眼镜——小孔成像的应用 (9) 实验8 镜子中有无数个镜子 (10) 实验9 日食和月食的演示 (11) 实验10 制作针孔照相机 (12) 实验11 用激光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 (13) 实验12 全反射现象观察......................................... 14错误!未定义

实验1 光与彩虹(人造彩虹) 思考:你用什么办法能制作出与空中彩虹颜色一样的彩虹? 实验准备:清水1盆、平面镜1个 实验操作: 1.取一小盆并加入2/3的水,再把镜子斜放于盆内; 2.使镜面对着阳光,在水盆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实验中的科学:将镜子插入水中时,在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它是光的折射作用,实验表明: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就会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这里镜面左侧的水就好像一个三棱镜,因而光射出水面后就会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创新: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制造出美丽的彩虹?

实验2 人造彩虹2 准备材料:水、一个玻璃杯、一张白纸。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装满水,把杯子拿到阳光可以照射到的窗台上;2.把纸放到阳光透过杯子投射进来的地方,这样在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虹的色彩。 实验中的科学: 光线被水折射了,因而投射到纸上的颜色是阳光被分解之后的颜色,原理跟天空中彩虹的形成是一样的。当阳光以40到42度的角度照射空中的水珠时,阳光通过水珠时发生折射,投射到空中形成了彩虹。 知识问答:彩虹为什么总是弯曲的? 想象你看着东边的彩虹,太阳在从背后的西边落下。白色的阳光(彩虹中所有颜色的组合)穿越了大气,向东通过了你的头顶,碰到了从暴风雨落下的水滴。当一道光束碰到了水滴,会有两种可能:一是光可能直接穿透过去,或者更有趣的是,它可能碰到水滴的前缘,在进入时水滴内部产生弯曲,接着从水滴后端反射回来,再从水滴前端离开,往我们这里折射出来。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光。 水滴对光的反射,折射加色散形成彩虹。色散后不同色光出射的方向不同,对一个水滴出射的光我们只有站在特定的观察点上才能看见特定的颜色光,而我们平时是站在固定的观察点上去看空中多个水滴,这样,不同水滴中出射的同一种色光能够到达眼睛,这些水滴

初级验光员试题-答案

眼镜验光员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初级验光员试题 一.单项选择参考答案:点击这里 1. 职业道德通过( D ),起着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A、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 B、增加职工福利 C、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 D、调节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2.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符合爱岗敬业要求的是( D )的观念。 A、树立职业理想 B.强化职业责任 C、干一行爱一行D、多转行多受锻炼 3. ( A )是每个验光员必备的学习态度。 A、学无止境 B、思前想后 C、左顾右盼 D、刻苦勤奋 4. 验光员同事之间应( A )。 A、谦虚谨慎 B、自高自大 C、骄傲自满 D、互相夸耀 5. ( C )不是眼球内容物。 A、房水 B、晶状体 C、角膜 D、玻璃体 6. 泪阜为眼( C )组织包围着一个肉状隆起的组织。

A、睑裂 B、睑缘 C、内眦部 D、外眦部 7. 泪腺和副泪腺组成泪器的( C )。 A、泪囊部分 B、泪管部分 C、分泌部分 D、排泄部分 8. 泪小点、( C )、泪囊和鼻泪管组成泪器的排泄部分。 A、泪腺 B、泪腔 C、泪小管 D、鼻小管 9. ( B )由外层脂质层、中层水分、电解质层和内层粘液层三层组成。 A、泪腺 B、泪液 C、角膜 D、眼球壁 10. 泪液的( D )约为±。 A、日分泌量 B、日蒸发量 C、每秒分泌量 D、PH值 11. 11mm~为正常角膜( )值。 A、纵径 B、横 径 C、上下距 D、前后距 12. 虹膜的基质后层包含( )。 A、血管和载色 体 B、瞳孔括约肌和瞳孔扩大肌 C、血管和瞳孔括约肌 D、载色体和瞳孔括约肌 13. 睫状体由血管、弹性纤维、色素上皮及( )等组织构成。 A、轮匝肌 B、括约肌 C、扩大肌 D、平滑肌 14. 视神经在穿过巩膜的视神经( )处形成的淡红色部分,称为视盘。

电大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完美版完整版

电大办公自动化基础知 识完美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完美版) 1. OA, 办公自动化的全称是_____。 A) Office Assistant B) Office Automation C) Operational Analysis D) Open Architecture 【答案】B。 2.信息技术的简称是_____。 A) IC B) IQ C) OA D) IT 【答案】D。 3.办公自动化的理论基础是_____。 A) 行为科学 B) 系统科学 C) 管理科学 D) 计算机科学 【答案】B。 4.办公自动化里_____。 A) 人和设备是重要条件,而技术是决定因素 B) 技术和设备是重要条件,而人是决定因素 C) 设备和管理是重要条件,而人是决定因素 D) 人和管理是重要条件,而技术是决定因素 【答案】B。 5.办公人员、办公机构、办公制度、办公技术工具、办公信息及环境是_____的六大要素。 A) 办公自动化系统 B) 办公自动化 C) 办公系统化 D) 系统自动化 【答案】A。 6.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服务于某种目标的_____处理系统。 A) 人机信息 B) 网络信息 C) 自动 D) 中心 【答案】A。 7.直接影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总体机构的是_____的设置。 A) 办公制度 B) 办公人员 C) 办公机构 D) 办公环境 【答案】C。 8.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处理各种办公信息的技术叫:_____。 A) 办公信息处理技术 B) 网络信息处理技术 C) 计算机管理技术 D) 系统信息存储技术 【答案】A。 9.磁盘是OA 系统的_____设备。 A) 信息处理 B) 通信 C) 信息储存 D) 信息发生 【答案】C。 10.打印机是OA 系统的_____设备。 A) 信息处理 B) 通信 C) 信息存储 D) 信息发生

验光配镜的基本步骤

1、验光配镜得基本步骤 问诊--验光--选择镜架、镜片--前调整--加工--后调整(整形)--校配 2、眼镜手工加工得步骤 加工前得调整--确定镜片加工基准--制作模板--割边--磨边--磨安全角--(抛光)--装配--加工后得调整--检测 3、半【全】自动磨边加工流程(渐进眼镜也就是) 加工前得调整--确定镜片加工基准--制作模板【扫描】--定中心--磨边--磨安全角--(抛光)--装配--加工后得调整--检测 4、半框眼镜加工制作得步骤 加工前得调整--确定镜片加工基准--制作模板--定中心--磨边--磨安全角--(抛光)--开槽--装配--加工后得调整--检测 5、无框眼镜加工制作得步骤 加工前得调整--确定镜片加工基准--制作模板--定中心--磨边--磨安全角--(抛光)--打孔--装配--加工后得调整--检测 1、眼镜加工就是验光配镜过程中得一个重要环节。准确得验光就是基础,完美得验光就是保证 2、校配步骤: 让顾客坐下--让顾客带上眼镜,操作观察配戴情况--调整颞距(外张角)--调整镜架水平(倾斜角)--调整鼻托--调整镜腿脚套弯曲--让顾客试戴,直至满意 3、镜架得测量⑴方框法:就是指在左右镜片最外缘分别作水平与垂直方向得切线,由水平与垂直切线围成方框,用以标注镜架尺寸 “方框”用方框法表示镜架尺寸 “50”代表镜圈尺寸。镜架镜圈所载镜片外切垂直线间得水平距离 “20”代表鼻梁尺寸。镜架镜圈所装载得左右镜片,在鼻侧两垂直外切线间得水平距离“135”代表镜腿尺寸。就是从铰链中心至镜腿末端得扩展长度 “50+20”就是镜架镜圈得几何中心得水平距离/两外切矩形得中心距离。测量FPD可由一侧镜圈得颞侧外缘(或内缘)量至另一镜圈鼻侧得内缘(或外缘) 基准线法,就是指左右镜片外缘得最高点与最低点做水平线,最高点与最低点水平线间得等分线,即过左右镜圈几何中心得连线,为基准线 镜圈尺寸。基准线与镜片鼻侧颞侧交点间水平距离!鼻梁尺寸。基准线与镜圈所装左右镜片鼻侧内缘交点间得水平距离!FPD,左右镜片鼻侧与颞侧间基准线长度得中点。 4、半框模板:在镜架得右撑板上画任意水平线。在水平线上标出瞳距,并作垂线。根据用途确定加工高度后,作水平加工基准线。将撑板扣在坯料光滑面上,裁剪与撑板相同得模板。将撑板上得加工基准线复制到模板上。并画R,箭头只向鼻侧。 无框。左右撑板都画。。。全框先裁剪模板,再画,不画撑板

主觉验光试题

主觉验光试题一、名词解释: (1)主觉验光 (2)雾视技术 (3)交叉柱镜 (4)“30”度原则 (5)散光 (6)双眼平衡 (7)MPMVA (8)插片法 (9)瞳距 (10)双色试验 二、单选题 1 散光患者雾视后,则两条焦线必须在(D )。 A: 视网膜上 B: 视网膜后 C: 视网膜两侧 D: 视网膜前 2 雾视的度数一般选择(A )。 A: +1.00 B: +2.00 C: +3.00 D: 加正镜至远视力降至0.2 3 散光的度数与轴向是用(D )来精确的。 A: 裂隙片 B: 散光表 C: 视力表 D: 交叉柱镜 4 双眼视力平衡是为了(C )。 A: 单眼达到最佳视力 B: 双眼达到最佳视力 C: 等同双眼视力 D: 等同屈光度数 5 双色试验时如果绿色清楚,那么应(A ) A: 加+0.25D B: 加+0.50D

C: 加-0.25D D: 加-0.50D 答案: A 6 (C )是双色试验时注视的顺序。 A: 只看红色视标 B: 只看绿色视标 C: 先看绿色视标,再看红色视标,再看绿色视标 D: 先看红色视标,再看绿色视标,再看红色视标 7 使用交叉柱镜比较前后两面清晰度是否相同时(C )。 A: 两面一定要同样清楚 B: 两面一定要同样清楚 C: 同样模糊与同样清楚均可 D: 一面清楚一面模糊即可 8 远视程度超过睫状肌生理张力所能代偿的范围,未代偿的剩余部分远视度称为(D )A: 隐性远视 B: 显性远视 C: 功能性远视 D: 绝对性远视 9 色觉异常者(B )。 A: 不应用双色测试法 B: 也可以用双色测试法 C: 绝对不能用双色测试法 D: 必须双眼同时查双色测试法 10 交叉柱镜是由(C )构成的。 A: 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同的球镜片轴位平行叠加在一起 B: 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同的柱镜片轴位平行叠加在一起 C: 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反的柱镜片轴位垂直叠加在一起 D: 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反的柱镜片轴位平行叠加在一起 11 交叉柱镜反转后在每一位置应停留(B)。 A: 1秒 B: 3秒 C: 4秒 D: 5秒 三、填空题:

验光基础知识3

验光基础知识3 五,老视患者验配近用眼镜 简介: 首先了解矫正老视眼附加度数与年龄的关系—— 一般规律:(年龄-30)×+1.00,即40岁需ADD+1.00D,50岁需ADD+2.00D,60岁需ADD+3.00D。 同时注意老视与患者原有屈光状态有一定关系,未行矫正的远视眼老视出现较早,而近视眼出现较晚。 操作流程: 1.问诊,询问顾客远视力状况,平时用眼习惯,同时询问顾客年龄。 2.电脑验光,检查其视远时的屈光状态。对未戴眼镜的顾客,检查结果往往会是轻度远视、轻度近视、轻度散光或正视。必须向顾客解释这一检查结果的意义。 3.检查顾客裸眼远视力。 4.对裸眼远视力未达0.8或1.0的顾客,应对其进行屈光矫正检查,直至视力达到1.0。方法同正常的验光。 5.近点测量: 顾客双眼视,阅读近用视标,将视标自眼前近处移开,直至刚好清晰。检测顾客近点距离。 6.检测顾客习惯工作近点——近业距离。 7.计算顾客ADD 例,顾客近点距离为50公分,近业距离为33公分,ADD应为+2.00D 8.以上计算结果结合顾客年龄后,判断初始值 9.给顾客双眼同时加上与相对应的附加度(初始值)。 10.让顾客观察近用视标,询问顾客阅读近用视标效果,并尝试增加及减少附加度,直至顾客获得最佳阅读效果。

11.让顾客持续阅读书报一段时间,确定无不适症状。 12.测量近用瞳距,书写处方。 对于验配双光眼镜的顾客需书写远用度数和附加度,远用瞳距;对于仅验配近用眼镜的顾客,只需书写近用光度和近用瞳距。对验配渐进片的顾客还需进行其它检查。 注意事项: 1.一些平时从不戴眼镜,但检查结果证明有低度散光的顾客,尤其是单眼偏轴散光的,在验配近用眼镜时应注意,一般不需要考虑其散光度数,而用单光来作为其看近度数。 2.向顾客说明近用光度仅限近距离阅读或工作时使用,看远需不戴或另有光度。 3.对一部分单眼有眼疾的老年人,只需验出另一眼看近光度,病眼与之使用相同光度或对称即可。 六,屈光参差 简介:双眼屈光状态有差异,称为屈光参差,表现为双眼同近视,但屈光度相差较大;一眼近视另一眼远视;一眼散光另一眼无散光;等等。 在验光时,对屈光参差患者应注意: 1.单眼矫正视力良好,但未必可获得良好的双眼视。此时只有降低屈光度较高的一眼,直至获得良好的双眼视。理论上讲,双眼屈光度差应不超过± 2.50D为宜。 2.向顾客解释减低度数的原因。 3.可与顾客探讨是否验配隐形眼镜。 七,青少年初配时假性近视的判别 简介:14岁以下或初次配镜的青少年,往往因长时间过度调节而存在一定的调节紧张,出现假性近视或使近视度数偏高。为准确验光,有必要使用散瞳验光或者雾视法验光。 八,远视眼验光 远视眼因长期使用调节,一般验光无法检查其真实的屈光状态,需要利用散瞳验光或雾视法验光来确诊。 九,关于散瞳 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进行散瞳虽然效果较明显,但由于一部分青光眼患者或者隐性青光眼患者,一旦由于散瞳时发生眼压升高,会造成失明。所以希望大家在未掌握正确处理方法时,暂停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如双星明等)散瞳。对于需要消除调节后进行验光的患者,建议使用雾视法。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几何光学基础测试题(6)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几何光学基础测试题(6)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束红光从空气穿过平行玻璃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光进入玻璃砖前后的波长不会发生变化 B.红光进入玻璃砖前后的速度不会发生变化 C.若紫光与红光以相同入射角入射,则紫光不能穿过玻璃砖 D.若紫光与红光以相同入射角入射,在玻璃砖中紫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小 2.先后用两种不同的单色光,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同双缝干涉装置做实验,在屏幕上相邻的两条亮纹间距不同,其中间距较大 .....的那种单色光,比另一种单色光() A.在真空中的波长较短 B.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 C.在玻璃中传播时,玻璃对其折射率较大 D.其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 3.如图所示,一细束平行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互相分离的a、b、c三束单色光。比较a、b、c三束光,可知() A.当它们在真空中传播时,a光的速度最大 B.当它们在玻璃中传播时,c光的速度最大 C.若它们都从玻璃射向空气,c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大 D.若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c光照射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 4.公园里灯光喷泉的水池中有处于同一深度的若干彩灯,在晚上观察不同颜色彩灯的深度和水面上被照亮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 B.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 C.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 D.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 5.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 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 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 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6.如图所示,黄光和紫光以不同的角度,沿半径方向射向半圆形透明的圆心O,它们的出射光线沿OP方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O是黄光,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短 B.AO是紫光,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短 C.AO是黄光,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长 D.AO是紫光,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长 7.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射向空气,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光由玻璃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较小 B.该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小 C.b光的光子能量较小 D.b光在该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 8.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厚度为d的立方体A和半径为d的半球体B分别放在报纸上,且让半球的凸面向上.从正上方(对B来说是最高点)竖直向下分别观察A、B中心处报纸上的文字,下面的观察记录正确的是 ①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高 ②看到B中的字比A中的字高 ③看到A、B中的字一样高 ④看到B中的字和没有放玻璃半球时一样高

眼镜验光员职业资格考试题及答案

眼镜验光员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高级验光员考试题目 一、单项选择 1. (C)的态度是每个验光员应必备的。 A、消极 B、被动 C、积极主动 D、平淡 2. 验光员使用仪器工作时,均应做到( C)。 A、不能损耗 B、随便使用 C、遵守操纵规程,爱护仪器设备 D、快速操纵 3. 0.52毫米是用光学方法丈量活体角膜(C )的正常值。 A、厚度 B、曲率 C、中心部厚度 D、周边部厚度 4. 含有视紫红质,感弱光的视细胞是(B )。 A、锥体细胞 B、杆体细胞 C、色素细胞 D、柱状细胞 5. 视神经炎早期视力( C),并伴有前额部或眼球后疼痛。 A、无改变 B、减退 C、显著减退 D、可矫 6. (C )是由底相对的大小不同的三棱镜单向排列所组成。 A、正球面透镜 B、负球面透镜 C、正柱面透镜 D、负柱面透镜 7. 正透镜的移心方向与所需之三棱镜( C)。 A、底向相反 B、底向相同 C、顶向相同 D、顶向垂直 8. 7.7mm为(A )曲率半径的正常值。 A、角膜前面 B、角膜后面 C、晶状体前面 D、玻璃体后面 9. (B )为角膜折射率的正常值。 A、1.336 B、1.376 C、1.406 D、1.437 10. 透镜是由(D )构成的透明介质。 A、两个反射面 B、三个反射面 C、一个折射面 D、两个折射面

11. 两个平面相交形成的三角形透明柱称(D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透镜 D、棱镜 12. 钛的特点是:密度为4.5、重量轻、有很高的强度、(C )和良好的可塑性。 A、着色性 B、耐磨性 C、耐腐蚀性 D、刚性 13. 隐性斜视者对于显性斜视者来说,两眼的(C )。 A、屈光参差程度高、融像能力差 B、屈光参差程度低、融像能力差 C、屈光参差程度低、融像能力强 D、配镜问题更难于解决 14. ( C)是影响双眼单视质量的因素。 A、两眼成像的清晰度 B、两眼成像的清晰度和大小程度 C、两眼成像的清晰度、大小程度和大脑视觉中枢的融像能力 D、以上都不是 15. ( A)是双眼视近时的三联运动。 A、调节、集合与瞳孔缩小 B、调节 C、瞳孔缩小 D、调节、集合与瞳孔放大 16. 一镜片下部有一圆形,其边缘是直边的子片,这样的镜片是( A)。 A、双焦点镜片 B、多焦点镜片 C、单焦点镜片 D、近用矫正镜片 17. 屈光参差的产生原因( D)。 A、均是先天的 B、均是后天的 C、疾病造成的 D、先天、后天、用眼不当等 18. ( D)位于晶体与视网膜之间。 A、房角 B、房水 C、虹膜 D、玻璃体

验光基础知识

验光基础知识:双眼单视/立体视/双眼视基础 1.眼屈光系统 一.视觉的基本条件: 1.屈光系统透明:这是产生视觉的最基础条件。 2.成像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光学系统中成像的清晰度取决于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当影像正好在光学系统的光学焦点所在的平面焦平面上成像时,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最高。人眼的屈光系统也是如此,当眼屈光系统的光学焦点的成像位置正好处于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处时,影像最清晰。 3.视觉分析功能正常:这一功能由大脑完成。 二.眼的屈光因素: 1.眼的光学界面由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晶体前表面、晶体后表面、视网膜前表面组成。 2.眼的屈光介质由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组成。 角膜在眼球的最前端,是人眼屈光系统中屈光力最大的一个光学因素。 角膜的后面就是房水,房水的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球的内压,另外起到一个光学介质的作用,对整个屈光系统的总屈光力产生影响。 晶体全称晶状体重要的光学介质,他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自身的调节改变眼屈光系统的总屈光力。 玻璃体是重要的眼内容物,起到保持眼球形状的作用,对光学系统的屈光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屈光介质的基本数据: 1.折射率:角膜(1.376),房水(1.336),玻璃体(1.336),晶体(1.406)。 2.屈率半径:角膜前表面屈率(7.7mm),后表面屈率(6.8mm),晶体前表面屈率(10mm),后表面屈率(6.0mm),视网膜屈率(10mm)。 四.角膜的屈光特性:角膜的形态近似凹透镜,光线不折射,仅发生位移,角膜与其前后介质的折射率共同作用,产生正屈光作用,产生焦力40~45D,占眼总屈光力70~75%。 五.屈光力的计算: D=(n2-n1)/r D=屈光力 r:简化眼角膜屈率半径前表面=8mm r1:角膜前表面屈率半径=7.7mm r2(角膜后表面屈率半径)=6.8mm n(角膜和房水的综合折射率)=1.3375 n1(角膜折射率)=1.376 n2(房水折射率)=1.336 方法1(近似计算):D=(n-1)/r=(1.3375-1)/0.008=42.19D 方法2(精确计算): D1=(n1-1)/r1=(1.376-1)/0.0077=48.83D D2=(n2-n1)/r2=(1.336-1.376)/0.0068=-5.88D D=D1+D2=48.83-5.88=42.95D 六.晶状体的屈光: 核心密度高,折射率大,外层曲率平,内层曲度弯 后表面屈率半径:6mm前表面屈率半径:10mm 晶体折射率:1.406 玻璃体折射率:1.336 折射率前后有落差,因此光线发生聚合现象 在调节时,前屈率变为5.33mm n:晶体密度n1:房水密度n2:玻璃体密度 r1:晶体前表面屈率半径 r2:晶体后表面屈率半径 七.晶体屈光度计算:

眼镜定配验光试题

验光员、定配工试题 姓名单位准考证号得分 一、填空题(15分) 1、角膜的前表面为凸面光学界面,角膜的后方充满房水,形成了凸透镜结构。角膜从组织学上分 5 层? 2、由于上下眼睑对角膜持续性压迫,可使角膜垂直方向上屈光力较强的散光, 称为生理性散光。 3、角膜的中央厚度为0.5--0.55 毫米? 4、 5、眼轴长度约24 毫米;眼总屈光力(静止时)约+58 D。 6、眼睛注视33cm处灯光,观察角膜反光点,反光点如果在角膜的中央鼻侧, 为正kappa角,在中央颞侧,为负kappa角。 7、近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聚焦于视网膜前。 8、裸眼视力判定标准是:辨别0.1~0.4视力表的视标,要求每一个视标(一行中的)都能正确辨别,方算该行视力通过;辨别0.5~0.6视力表视标时,每一行视标中允许有 1 个看错,仍算该行通过;辨别0.7~1.0视力表视标时,每一行视标中允许有 2 个看错,仍算该行通过。 9、检影验光中的映光四要素是动向、速率、亮度及形态。 10、隐形眼镜第一天配戴4小时,第二天延长 2 小时? 二、选择题(15分) 1、泪液是(B )A、中性;B、稍偏碱性;C、偏酸性;D、碱性。 2、眼外肌肉共有(C ) A、4条; B、5条; C、6条; D、8条。 3、屈光度1/4表示法以(A ) A、1/4D; B、1/8D; C、1/2D; D、都不是。 4、眼睛看近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发生什么样的变化?(A ) A、变厚; B、变薄; C、不变化; D、不一定。 5、在屈光度计算时,焦距的单位用(C ) A、毫米; B、厘米; C、米; D、英尺。 6、通过棱镜看物体,物体向哪个方向移动(A ) A、棱镜顶部; B、棱镜底部; C、棱镜左右方向; D、不变化。 7、三棱镜度计算中移动距离单位用(B ) A毫米;B、厘米;C、米;D、英寸。 8、正视眼的远点为无限远,测近点为10cm,其调节为幅度(B ) A、1D; B、10D; C、5D; D、11D。 9、两眼屈光不等时当相差多少以上时,称屈光参差。(A ) A、2.50D; B、2.00D; C、1.50D; D、3.00D 。 10、视力检查时,远视力不到1.0,近视力正常,应是下列哪种情况?(D ) A、近视眼; B、远视眼; C、正视眼;D近视眼或复性近视散光。 11、近视力检查时,对检查距离的要求是(D ) A、33厘米; B、20厘米; C、大于10厘米; D、没有限制。 12、初次配戴隐形眼镜者,第一次要求配戴后几天复查。(C ) A、2天; B、5天; C、7天; D、15天。 13、在测量近用瞳距时,距离一般为多少?(D )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综合验光仪的验光流程 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时,共分为两个主要步骤:仪器的调整、屈光检查,其中屈光检查包括单眼检查、双眼平衡。 1仪器调整 在开启综合验光仪电源后,需进行以下调整: ①调整垂直平衡手轮:使平衡标管(或平衡槽)中的气泡居中。 ②调整光心距:旋动光心距手轮,将使用瞳距尺或瞳距仪测得的瞳距值输入。 ③调整镜眼距:调整使被测眼的角膜前顶点和读窗内的最长线刚好相切,此时镜眼距为13.75mm。如在观察时不够清楚,可在被检者颞侧用笔灯照射观察。 ④集合掣:使集合掣停留在远用检测状态。 ⑤归零:将球镜、柱镜光度归零,柱镜轴位放置90°方向,内置辅镜调整为0或0。 2屈光检查 2.1置入客观度数? 将通过电脑验光仪或检影镜得到的客观检查光度置入综合验光仪。由于综合验光仪中没有正柱镜,故客观检查如得到的是正柱镜,需通过“求和、变号、转轴”转换为负柱镜。 2.2单眼检查? 2.2.1雾视:放松眼睛调节置入客观度数后,检查被测者视力,如视力在0.6以上,则可以开始进行雾视;如未达到,则需使用内置辅镜的PH镜片进行检查是否可提升至0.6以上。在满足雾视条件后,开始单眼雾视。 ①先在右眼加+0.75DS,检查视力,使单眼视力达到0.2清楚,0.3模糊,如未达到,则继续每次追加正球镜0.25D至要求; ②左眼步骤同右眼; ③双眼同时打开,检测视力是否达到0.3清楚,0.4模糊,如未达到,可双眼每次同时追加0.25D至要求; ④双眼达雾视标准后,请被检者在雾视光度情况下充分放松3~10分钟,以达到充分雾视的效果,结束后检查视力,如视力仍为0.3则雾视完成,如视力有提高,则重复③。

光学测试技术1-光学基础知识

光学测试技术
卓力特光电仪器(苏州)有限公司

几何光学

光学基础知识
成像
实像与虚像 实物与虚物
各光线本身或其延长线交于同一点的光束,叫同心光束 例:从一点光源发出的光束 由若干反射面或折射面组成的光学系统,叫光具组 例:平面镜(一个反射面)、透镜(两个折射面)以及 更复杂的光学仪器

光学基础知识
以Q为中心的同心光束经光具组的反射或折射后转化为另 一以Q’点为中心的同心光束,则光具组使Q成像于Q’。Q 称为物点,Q’称为像点。
实像、虚像
如果光束中各光线实际上确是在某点会聚,那么这个会聚点叫做实像. 如果光束中各光线是发散的,但反向延长后可以找到光束的顶点,那么 这个顶点叫做虚像.

光学基础知识
实 像
如果光束中各光线实际上确是在某点会聚,那么这个 会聚点叫做实像。
虚 像
如果光束中各光线是发散的,但反向延长后可以找到 光束的顶点,那么这个顶点叫做虚像。

光学基础知识
平面镜成像原理
由镜前一发光点Q射出的 同心光束经镜面反射后成 为发散光束,由反射定 理,反射线的延长线严格 地交于镜面后同一点Q’ , 像点Q’与物点Q对镜面对 称。
眼睛为什么能看到虚像?
眼睛是根据射入眼睛的那部分光线的最后方向和 发散程度来判断它们发光中心的位置的。所以当 一束成虚像的发散光束射入眼睛后,我们的感觉 是它们延长线的交点处似乎真有一个发光点。

高级验光员考试题 附答案

高级验光员试题 一、单项选择(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1. ( )的态度是每个验光员应必备的。 A、消极 B、被动 C、积极主动 D、平淡 2. 验光员使用仪器工作时,均应做到( )。 A、不能损耗 B、随便使用 C、遵守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 D、快速操作 3. 0.52毫米是用光学方法测量活体角膜( )的正常值。 A、厚度 B、曲率 C、中央部厚度 D、周边部厚度 4. 含有视紫红质,感弱光的视细胞是( )。 A、锥体细胞 B、杆体细胞 C、色素细胞 D、柱状细胞 5. 视神经炎早期视力( ),并伴有前额部或眼球后疼痛。 A、无改变 B、减退 C、显著减退 D、可矫 6. ( )是由底相对的大小不同的三棱镜单向排列所组成。 A、正球面透镜 B、负球面透镜 C、正柱面透镜 D、负柱面透镜 7. 正透镜的移心方向与所需之三棱镜( )。 A、底向相反 B、底向相同 C、顶向相同 D、顶向垂直 8. 7.7mm为( )曲率半径的正常值。 A、角膜前面 B、角膜后面 C、晶状体前面 D、玻璃体后面 9. ( )为角膜折射率的正常值。 A、1.336 B、1.376 C、1.406 D、1.437 10. 透镜是由( )构成的透明介质。 A、两个反射面 B、三个反射面 C、一个折射面 D、两个折射面 11. 两个平面相交形成的三角形透明柱称(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透镜 D、棱镜 12. 钛的特点是:密度为4.5、重量轻、有很高的强度、( )和良好的可塑性。 A、着色性 B、耐磨性 C、耐腐蚀性 D、刚性 13. 隐性斜视者对于显性斜视者来说,两眼的( )。 A、屈光参差程度高、融像能力差 B、屈光参差程度低、融像能力差 C、屈光参差程度低、融像能力强 D、配镜问题更难于解决 14. ( )是影响双眼单视质量的因素。 A、两眼成像的清晰度 B、两眼成像的清晰度和大小程度 C、两眼成像的清晰度、大小程度和大脑视觉中枢的融像能力 D、以上都不是 15. ( )是双眼视近时的三联运动。 A、调节、集合与瞳孔缩小 B、调节 C、瞳孔缩小 D、调节、集合与瞳孔放大 16. 一镜片下部有一圆形,其边缘是直边的子片,这样的镜片是( )。 A、双焦点镜片 B、多焦点镜片 C、单焦点镜片 D、近用矫正镜片 17. 屈光参差的产生原因( )。 A、均是先天的 B、均是后天的 C、疾病造成的 D、先天、后天、用眼不当等 18. ( )位于晶体与视网膜之间。

办公自动化笔记

笔记 一、正确的开机和关机的方法: 开机:先开显示器后按主机箱 关机:先关主机后关显示器 二:鼠标的使用方法: 左键:单击双击拖动 中键:用来浏览网页或长文档(滑动上下拖动)右键:单击拖动 单击左键:选定对象或确定操作 双击左键:打开对象 左键拖动:移动对象 单击右键:弹出对象的右键菜单 右键拖动:移动或复制对象 三:键盘的分区 (一):功能键区:ESC-----F12 ESC 放弃键:取消当前执行的操作或退出。(二):主键盘区:字母键区 ASDF JKL; FJ:盲点 双符键:上下两种字符组成

Caps lock:大写字母锁定键Shift:上档键 1.用于输入双字符上面的字符 2.切换大小写字母(按住时:输入大写字母松开的时: 输入小写字母) Backspace:退格键:删除光标左侧的文字 Enter:回车键 1.换行 2.确定并执行操作 (三):编辑键区 Print screen:抓屏键:复制电脑屏幕上的画面作为图片使用方法: 打开要复制的界面-------点击抓屏键-------打开可以放置图片的软件-----空白的位置单击右键------粘贴(Ctrl+V) Alt+抓屏键:复制当前激活的窗口 Delete:删除键:删除光标右侧的文字或所选的对象Home:将光标快速移至行首 Ctrl+ Home: 将光标快速移至文章的起始位置 End: 将光标快速移至行尾 Ctrl+End: 将光标快速移至文章的结尾部分 Pageup:上翻页Pagedown:下翻页 (四):小键盘区(数字键区) Numlock:数字锁定键(第一个指示灯)

常用的快捷键: Ctrl+shift:在所有输入法之间进行切换 Ctrl+空格:在中英文输入法之间进行切换 Ctrl+句号:在中英文标点符号之间进行切换 shift+空格:全角和半角之间进行切换 Alt+Tab:在所打开的窗口之间进行切换 Alt+ESC:按窗口打开的先后顺序进行切换 Alt+回车:弹出文件属性对话框(先选中文件) Win+D:最小化和还原所有窗口 第二部分 计算机的组成: 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 定义:硬件是指那些看得见、摸得住的实体;例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等。 软件是指为计算机运行服务的各种程序和全部技术资料。软件又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硬件系统: 1.运算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2.控制器

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自编)

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 众所周知,传统的办公模式以纸为主,且需靠人力实现传送。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革命不断冲击,传统办公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工作和生活需要,所以办公自动化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认可。 一、办公自动化的概念及特点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办公方式,是当前新技术革命中一个非常活跃和具有很强生命力的技术应用领域,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通过网络,组织机构内部的人员可以跨越时间、地点协同工作。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所实施的交换式网络应用,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从而极大地扩展了办公手段,实现办公的高效率。 办公自动化是信息化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它将许多独立的办公职能一体化,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及办公效率,从而获得更大效益,并对信息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当前国际上办公自动化飞速发展,它是涉及文秘、行政管理等多种学科并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化等技术的一门新型综合性学科。办公自动化理论基础中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行为科学是办公自动化的四大支柱或称四大支撑技术。

办公自动化是融人、机器、信息资源三者为一体的人机信息系统。其中“人”起决定因素。办公自动化将包括文字、数据、语言、图像等在内的办公信息实现一体化处理。它把基于不同技术的办公设备用网络联成一体,使办公室真正具有综合处理信息的功能。办公自动化的目标明确,能够优质、高效地处理办公信息和事务,提高了办公效率和质量。它是一种辅助手段,便于人们产生更高价值的信息,使办公活动智能化。 二、办公自动化应用 因篇幅有限,结合我局人员工作实践,本章主要介绍一下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希望在工作中能给予大家帮助。 计算机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包括硬件系统(hardware)和软件系统(software)。如图1: 图1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 ——12眼本2班 一、名词解释 1、视力(Visual Acuity):即视觉分辨力,双眼所能分辨的外界两物点间的最小距离,常用视角的倒数表达。 2、视角(visual angle):物体两端与眼第一结点所成的夹角。 3、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在正常情况下,人眼对外界物体的分辨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该理论被称之为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 4、模型眼(Schematic Eye):一个适合于进行眼球光学系统理论研究且模拟人眼的光学结构。 5、正视化(Emmetropization):外界的视觉刺激对眼球的生长发育发挥精确的调控作用,眼球壁会向着物像焦点的方向生长,直至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达到合适的匹配,此过程称为正视化。 6、正视(Emmetropia):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像的一种屈光状态。 8、近视(Myopia):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 9、远视(Hyperopia):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

10、远点(Far Point):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发生共轭关系的物空间物点的位置,称为远点。 11、近点(Near Point):当眼处于最大调节力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发生共轭关系的物空间物点的位置,称为近点。 12、隐性远视(Latent Hyperopia):即潜伏性远视,在无睫状肌麻痹验光过程中不会发现的远视,隐性远视=全远视-显性远视。 13、显性远视(Manifest Hyperopia):在常规验光过程中可以表现出来的远视,等于矫正至正视状态的最大正镜的度数。 14、全远视(Total Hyperopia):即总的远视量,在调节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所能接受的最大正镜的度数,全远视=显性远视+隐性远视。 15、绝对性远视(Absolute Hyperopia):指的是调节所无法代偿的远视,等于常规验光过程中矫正至正视的最小正镜的度数。 16、随意性远视(Facultative Hyperopia):由自身调节所掩盖的远视,但在常规验光过程中可以被发现的远视,随意性远视=显性远视-绝对性远视。 17、散光(Astigmatism):平行光通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而是在空间不同位置的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圆的一种屈光状态。 18、Sturm光锥:平行光线透过复曲面的屈光界面后,不能形成焦点,而是形成一前一后两条互为正交的焦线,两焦线间的光束形成顶对顶的圆锥形,称为Sturm光锥(史氏光锥)。 19、最小弥散圆(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前后焦线之间为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椭圆形光学切面,其中最小的光学切面为一圆形,称最小弥散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