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部编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1)—(2)题。(5分)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笔画横轻竖重,撇捺出笔劲利。

B.笔力浑厚强劲,气势庄严雄浑。

C.结构阔大端正,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D.从总体上看,作品刚健而娟秀,飘逸而灵动。

(2)用正楷或行楷将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3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A.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我们不应是过度狂热的追求完美无瑕,以至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甚至到了厌世的境地。

B.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美丽的景色实在引人入胜,游人们不由得陶醉其中。

C.他对答如流的态度是那么的胸无成竹,那十拿九稳的神情,真是让我无地自容,暗暗发窘。

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解析:C选项里“胸无成竹”的意思是是指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与语境不符,应该用“胸有成竹”。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2分)

A.小明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快乐英语”、“英语角”栏目主持,真让人佩服。

B.不管气候条件或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C.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D.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解析:A选项应该在主持后面加“的职务”,承担......的职务;B选项应改为“尽管”;C选项中“问题”与“改善”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解决”。故选D.

4.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不求甚解》是邓拓的议论文作品,文章主要是为了议论:“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即多次反复、虚心领会.”这个道理

B.《谈读书》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写的著作《随笔》中的一篇文章。

C.《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

D.《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解析:C项中提及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应该是宋词而不是元曲。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①相反,在生活的此处过不了这一关,就别想在生活的别处能过好这一关

②面对委屈、挫折、困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

③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

④人生在世,确实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

⑤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

A. ②③⑤①④

B. ④②③⑤①

C. ④⑤②③①

D. ②③④⑤①

解析:B按照逻辑顺序排列。注意关联词语和句子之间的语意联系。

6.根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2分)

生命是那园圃中的花,在争奇斗艳中绽放光彩;生命是那草原上的马,在纵横驰骋中彰显英姿。,。

解析:此题为开放题,答案略。形式上符合要求,1分;内容上符合语境,1分。注意两个例句的句式,总体为"生命是……,在……中……",但是字数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也要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即“在……中”之后要用动宾短语。如,我们可以写成“生命是那大海中的船,在乘风破浪中抒写辉煌。”点评: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7.补写下列古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5)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6)《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竟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

B.“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这一句,写各条龙舟上的人擂鼓欢呼,声抵云霄,如同轰响的“春雷”,震人心魄。

C.“震”字准确重现了万人雷动的场景,可见此时已有龙舟胜利抵达终点,因此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

D.“金碧楼”与前面的“红旗”、“杨柳”、“烟波”一起,在听觉上丰富了整个场面。“第一归”呼应了“竞渡”的主题,对首句的“飞出深深杨柳渚”进行了完美的收结。

解析:D选项应该是在视觉上丰富了整个场面。

9.有评论者认为词中“飞”改为“冲”更好。你认为有道理吗?请主说理由。(3分)

有道理,“冲”比“飞”好。“冲”字更能表现出在龙舟竞赛时划龙舟人的气势冲天,从众多龙舟中脱颖而出争得第一的豪迈气概,照应题目“竞渡”中的“竞”字,也照应下文的“惊退万人争战气”的“争”字,更加地生动形象有气势。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词的赏析能力。首先要能辨别两字之间不同的表现力,其次更重要的是要把两个字分别放在上下文中去体味推敲,看哪个字更能符合全诗豪迈有气势的意境。(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

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10.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三处)(2分)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解析: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2分)

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解析:A.均指“这时”之意。B.名词用作动词,面戴/名词作状语,当面;C.一致/轻快、敏捷;D.崇尚/还,依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

(2)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

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

1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2分)

因为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每对1处给1分。)【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

三、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低调显境界

向贤彪

何谓低调,我理解就是走了大运、干了大事,或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后,不忘乎所以、盛气凌人,不卖弄显摆、大肆张扬,而是以平静淡然的心情对待成功。

低调的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知道自身的渺小,他们收敛、含蓄,就像大海永远把自己放在低处,但没有人能否认它的深邃;低调的人,是生活的强者,他们相信付出终有回报,所以他们蓄势待发,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又把目光投向下一个,总是比别人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知名人士表现出低调做人的品格。三国时诸葛亮对蜀国居功至伟,刘备本想以皇位相让,但诸葛亮谨守属臣本分,低调做人,而正是他的功成不居,让后人敬佩不已。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家喻户晓的科技大家。然而,他低调做人。当中央领导同志去看望他,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并号召全国所有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时,他

却连连摆手说:“向我学习,不敢当!”钱老居功不自傲的品格,让我们读懂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对人生观的诠释。

先哲们都曾用隽永的语言来颂扬低调的品格。如:“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温温恭人,维德之基”。低调谦恭,是个人成长的“加速器”——“若升高必自下,若除趋必自迩”;是人不断前进的“稳定阀”——“人能虚己以游世,其谁能害之”;是获得知识、赢得信任的“指示灯”——“君看桃与李,成蹊亦无言”;是“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的“必由路”——“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外国一位哲人也曾这样说:“当我们事事如愿时,切不可忘乎所以、盛气凌人。因为成功时趾高气扬与遭厄运时悲观丧气,都是一种浅薄和脆弱的表现。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情、恒定的态度。”

看来,古今中外都是崇尚低调做人、谦虚处世的。这样,赢得的不仅是信任、信赖,而且可以使自己减少偏差,克服自满,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取、赢得未来。

低调,不是压抑身身的欲望,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自己的约束,也是一种对社会、对别人的尊重。懂得低调的人,才会“胜不骄,败不馁”;懂得收敛的人,也将赢得社会和别人的尊重。

(摘自《读者文摘》2016年3朋,有删改)

14. 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观点。(3分)

低调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后,以平静淡然的心情对待成功。(低调做人赢得的不仅是信任、信赖,而且可以使自己不断进取,赢得未来;低调是一种境界,一种对自己的约束,也是一种对社会、对别人的尊重。)

15.下列句子能否当做本文论据?请简述理由。(3)

“有旷达之性,方可逍遥于世,轻松做人,从容处事,自己主宰自己。”

答:不能,这句话体现“心胸开阔,想得开”。不能证明作者的观点。

16. 阅读文中议论列举三国时诸葛亮,结合原著的阅读回答问题。(5分)

(1)下面的一副对联准确的概括出了诸葛亮的生平,请你按照示例,选取你熟悉的一点,做比较详细的解释。(2分)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六出:即六出祁山,刘备死后,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

你的解释:

(2)《三国演义》中,马谡因失守街亭而被诸葛亮斩首,你觉得诸葛亮有没有过错?为什么?(3分)

答:诸葛亮用人不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街亭是蜀军“咽喉之路”,不可委命于马谡。

17.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一段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本文属于立论。

B.第段中加点的词“不是……而是……是……也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C.选文首先解释什么叫“低调”,然后以古今中外人士的言行为论据,论证“低调做人、谦虚处世”的观点,最后进一步理解“低调”的含义。

D.第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低调的为人处世态度。

解析:选文没有“对比论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8—24题。

酒酿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yùn wèi 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嚼起来没有啥话题避讳的。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经理碰了一鼻子灰,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18.根据提示作答。(3分)

(1)(注释)避讳(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说)

(2)(注音)酒酿(niàng)

(3)(写词语)yùn wèi(韵味)

19.小说开头说“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3分)

答:他的酒酿难度高,都用别人难做的小钵头做;他吆喝的嗓音浑厚,极有韵味和穿透力;他的酒酿上得台面,老吃客大多认准他的酒酿;他的酒酿销量好,从来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他的酒酿信誉高,无需挑拣;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从无例外。

【解析】“酒酿王不虚不谬”“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3分,起码从三个方面概括吧。如,他的几个“最”:酒的品质最好,特点最鲜明;最诚信的、最有原则的“生意人”。

20.品读下面两句话回答:酒酿王的吆喝在古庙镇有什么特别的意义?(2分)

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

答:他的吆喝声已经融进古庙镇人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的极具韵味的吆喝声富有美感,成为古庙镇崇尚信誉和文化传统的文化象征。

【解析】两句话是基础,目标是“酒酿王的吆喝在古庙镇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一是“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说明“吆喝声”已融入人们的生活,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吆喝声”的“韵味”的本质是什么?一在音律,更在酒品和人品。所以,“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

22.文中黄阿二的语言极具生动。请任选三处说说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3分)答:(选文略)讲诚信,卖的酒酿既质量好,又不会短斤缺两。做事有原则,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勤劳质朴,自己不动手做酒酿就感觉比死还难受。易满足,听到吃客对酒酿肯定的评价,感觉比吃人参还补。

【解析】注意!要求是“任选三处”“语言”,“说说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理论上一处语言分析赋2分,千万别偷懒。最好是在不同的段落找“语言”,这样分析出来的“性格特征”才不容易雷同。有前两题的铺垫,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应该不难了。23..除了黄阿二以外,小说还具体写了哪些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4分)

答:老茶友、老浴友等古庙镇人,一公司经理。从正面和侧面衬托出黄阿二坚持质量和信誉、保持传统手艺和文化的执着的精神品格,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为了写好A,作者还写了B和C,写B和C的作用是什么?最主要的当然是起衬托作用,就看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衬托了。初三了,你千万别说不知道,你的语文老师会生气的。

24.文中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试联系实际说说酒酿王的形象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要点: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但坚持质量和信誉的经商理念不能变;坚守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文化,重视构筑人类精神的家园;保持内心的满足和安定,去除名利带来的浮躁。【解析】初三的学生应该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社会”、准确地认识“当今社会”的特定了,自然也就能“联系实际”说说酒酿王的形象“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了。

四、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不断努力而梦想永远无法实现,而我们的人生正是如此.令人欣慰的是,我听见时间长廊另一端有个声音说:“也许今天无法实现,明天也不能.重要的是,它在你心里.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努力.”

﹣﹣《马丁?路德?金自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 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写作导航】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马丁?路德?金自传里面关于梦想的一段话,我们写作的思路应在对话中寻找,只要能确定关键词语或者能分析出材料中的含义,本作文写作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这则材料里面有一个关键字词:梦想,这则材料一共两个句子,第一个句子的主要意思是:无法实现梦想是痛苦的;第二个句子的主要意思是:人应该有梦想.构思时,可围绕着这两个意思来写.

【思路点拨】要写好“理想”这篇话题作文,关键是我们要弄清“理想”的多层含义.写作时我们可以从什么是理想,理想的范围大小,理想的重要性,如何树立、怎样树立、如何实现等等方面来考虑.

【写作指南】本文可以写自己关于梦想的故事,也可以写别人关于梦想的故事,只要选好角度,注意人称的变化.

【误区指南】本作文有一个关键词语:梦想,在写时,切记不要围绕梦想写假大空的文字,给人无病呻吟之感.

【细节描写】文章应以细节描写为主,特别是心理描写(写自己实现梦想的心路历程),一定要使用.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太适合写议论文.

【满分作文引领】

放飞梦想

放飞梦想,青春绽放!

﹣﹣题记

那个蒲公英盛放的季节中,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梦想.那时的我想将梦想一直坚持下去,可小小年纪的我,总是好奇新事物,于是…

八岁的时候,我梦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想用粉笔写下青春的乐章;用书本奏响青春的胜歌;用朴实的语言托起明天的希望!那时候小小的我,总是在模仿老师的一板一眼,一个动作,一个神态…知道老师的教鞭打碎的我的梦想…

十岁的时候,我想当一名中外闻名的科学家.想发明一颗太阳挂在夜空,那样就不会害怕走夜路了;想发明一盒永不退色的水笔,那样不管我画多少张画都有最绚丽的颜色;想制作一张世界上最舒服的床,让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可以好好放松一下!那时候小小的我,总是梦想着真的有那么一天…

十二岁的时候,我过了从出生到那时候最华丽的生日会!从那时起,我梦想着当一个家财万贯的企业家!给爸爸妈妈最富裕的生活,带着爸爸妈妈到我的理想天堂﹣﹣法国巴黎游玩,让我成为顶天立地的女强人,每天都上演一场华丽的生日会!那时候的我,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无忧无虑的翱翔在梦想的宇宙中!

十五岁的我,想当一名军人!一名合格的军人,一名可以保家卫国的军人!没有了儿时的天真,反而多了一份自信;没有了不切实际的梦,反而多了为梦想而拼搏的动力;没有了摇曳不定的思绪,反而多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想当军人,梦想从此不再改变!

在这个蒲公英盛放了的季节中,我终于确定了自己的梦想.我的一路有梦想同行,至此,放飞梦想,青春绽放!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格调积极向上的作文,清新自然,能够透过字里行间展现出作者的热爱生活、拥抱青春的性格,文章开头的题记提升了整篇文章的文学性,也更能获得看卷老师的青睐,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在关键段落的开头,加上恰当的时间词语,按照时间的顺序写出对理想的憧憬和向往,层次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