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综合地层分区
秦岭_大别中央造山系南缘勉略古缝合带的再认识_兼论中国大陆主体的拼合

!
勉略古缝合带
关于勉略古缝合带的恢复重建研究& 已有很多成果发
表 *%KC&E&%C$%E+& 为避免重复 & 这里不再论证 & 仅列出主要证据 ( 在 现 今 勉 略 构 造 带 中 &自 西 至 东 的 不 同 区 段 &从 物 质 组
!"!
! " # $
!"#$#!%&’$ ()$$"*%+ #, &-%+.
% ! 勉略构造带 "! ! 蛇绿岩及相关火山岩 "" !@AB 岩石剥露区 "C ! 韧性剪切带 "D ! 断层 "E ! ! 华北地块南缘与北
秦岭带 #" 扬子地块北缘 ## 南秦岭 "F ! 秦岭 G 大别造山带商丹缝合带 $,(%%# 秦岭勉略缝合带 $,(!%"H ! 秦岭 G 大别 北缘边界断裂带 $(%% 和南缘边界断裂带 $(!& 即勉略构造带 %
张国伟等 L 秦岭 ’ 大别中央造山系南缘勉略古缝合带与中国大陆主体的拼合
!"#
图%
秦岭 ’ 大别南缘勉略构造带与勉略古缝合带简图
()*+%
,-./012)- 013 45 2./ 6)1789/ 2/-247)- :/82 47 2./ ;492./<7 01<*)7 45 2./ =)78)7*’>1:)/ 4<4*/7 17? 2./ 6)1789/ ;929</
!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西北大学地质系 " 陕西 西安 A644B1 #
摘要 # 秦 岭 C 大 别 等 中 央 造 山 系 南 缘 的 勉 略 $ 勉 县 D 略 阳 % 构 造 带 是 中 国 大 陆 构 造 中 划 分 南 北 & 连 接 东 西 的 重 要 构 造 带 ’ 构造 & 沉积 & 地球化学 &地球物理 &古生物和同位素定年以及变质变形 &岩浆活动等多学科综合研究证明 !勉略构造带 先期原是秦岭D大别造山带中除商丹缝合带以外的另一条于中 " 晚泥盆世扩张打开 &晚二叠世开始俯冲 &中 " 晚三叠世 陆D陆碰撞造山的古板块缝合带 !也是中国大陆印支期完成其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 !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关键词 # 中央造山系 ) 勉略古缝合带 ) 勉略构造带 ) 中国大陆主体拼合 中图分类号 !EF5GH=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6BA6DGFFG "G445 #41264D4I5BD4I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油气前景

o atQil g—Da i o o e i b l a d fE s ni - be r g nc et n n
h dr c r o t nta s y o a b n po e i l
XeD n nn H nx , h uLf , i Q ̄n 2 i o g ig , eMigi Z o i X e i g a
( . eatetfGo g , o h e n e i ,ia , ha x 7 0 6 , hn ; 1D p r n el y N r ws U i  ̄ t X ’ n S a ni 10 9 C ia m o o t t v y 2 P t l m xl ai n eep e t eerhIstt,ea i e C m ay SN P C。a yn H n n4 33 .7 ) . eo u Epo tnadD vl m n s c tu H n nOl W o p n ,I O E N nag, ea 7 12 Cl re r o o R a ni e i f
维普资讯
天热Hale Waihona Puke 气比 第2 7卷 第 1 期
OL& G SG 0 JG I A E I Y 0 2 0 年 2月 06 文 章 编 号 :2 3— 9 5 2 0 ) 1— 0 8— 8 0 5 9 8 (0 6 0 04 0
东秦 岭一大 别 造 山带 北 缘 逆 冲 推 覆 构 造 特 征及 油气 前 景
l t n s a in ita o tn n a r g ni t g d t n fYa s a i — a l maa a t k l xe — a e Ya h n a n r c n i e tlo e c sa e a he e d o n h n a —e ry Hi ly o n n n sr e si e tn i p so tg .T e p e e v to o di o fs u c c sv re r al n d f r n o e d s g e t in sa e h r s r a in c n t n o o r e r k ai sg e ty i i e e tz n sa e i o n m n s;a d o la d n i n
地理秦岭知识点总结

地理秦岭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秦岭位于中国中部,东接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西连长江流域的川滇高原。
自东北至西南地势逐渐升高,横贯华夏大地,俯临长江与黄河之间。
整个山脉分为七段,从陕西华阴至四川广元,全程约1000公里。
在秦岭地区西、东部各分布有秦岭和淮河的两个水系,各有一定的河流,除有一定数量的内流河外,还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这得到科学家学术研究的证实。
二、地质构造秦岭山脉即为古生代构造抬升出的造山带,核心地带呈南北走向,因受构造运动的挤压形成了一系列的山地。
在构造特征上,秦岭是典型的碰撞造山型山地,是中国国内东西走向的断裂带。
通过滑动构造,使泥盆系的岩层堆砌形成了中泥盆世的泥盆系地层,这种地质造成了丰富的矿藏资源。
山脉最大的特征在于其结构上呈东西走向,顶部宽广,五彩鲜明,是一条以深度和宽度取胜的典型小地形山。
三、气候特点秦岭气候多样,有着显著的垂直气候分布特点。
由于其地处亚热带到温带的过渡带,气候从东到西和从山脚到山顶有着显著的变化。
夏季气候凉爽,适合度假的消暑场所。
冬季则严寒少雪,因而生态垂直地带范围较大。
由于垂直气候的分布,使得山地植被及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四、植被分布秦岭植被种类繁多,海拔高度不同的地方植被分布也有所不同。
在0-900米的山地范围内主要分布有森林植被,低山带主要有与都的森林、灌木林、落叶阔叶林,高山丛林则以落羽松、枫树、松树为主。
在900-1800米的山地范围内,主要分布有次生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植被总体优势尚未明显。
在1800-2400米的山地范围内,高山针阔混交和针叶林逐步成为植被的主导,高山草甸逐渐变成山地林带气候的特征。
这些植被对于保护水源、土壤、气温等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五、动植物资源秦岭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特有的生物物种分布区之一。
植物方面,有多种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地被植物分布于不同的海拔地带。
秦岭地区的山地植被对于维护土壤、保持水源、调整气候等有着重要作用。
河南省新县南部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大别岩群原岩为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夹陆源
*河南省“两权”价款项目地质科研基金项目(编号:豫国土资函[2011]36 号)
袁德志(1972—),男,高级工程师,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
1
总 第 631 期
2021 年 11 月 第 11 期
现代矿业
碎屑沉积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2]。
形带(图 1)。区内脆性构造发育,主要表现为各种性
带圈定了较好的 Au 异常区。在深入了解该异常区地质特征后,开展 1∶10 000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进一步发现其中有 10 处综合异常区,圈出 14 条金矿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区元素异常以
Au、Ag 为主元素(成矿元素),伴生 Cu、Pb、Sb、Bi、W 等元素异常。Au、Ag 异常内带发育,浓集中心
明显,与伴生元素异常相互套合或叠合程度高。
关键词 金矿 地球化学 找矿标志
DOI:10.3969/j.issn.1674-6082.2021.11.001
Soi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cator of Gold Deposits in Southern Xinxian,
由表 1、表 2 可知:
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中;异常区内北北西向、北东东
(1)Au 可作为成矿元素。Sb、Au、Bi 变异系数较
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发育,被石英脉、闪长岩脉充
大(>1),分别为 6.1、5.43、1.02,说明 Sb、Au、Bi 这 3 个
填。
元素离散程度大,呈极强分异(≥1.5)、强分异(1.0~
致呈均匀分布,成矿可能性很小或异常较弱。
了矿区元素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确定了异常下限值
秦岭的地理知识及地貌特征之一

秦岭的地理知识及地貌特征之⼀⼭神,中华神灵谱系中的重要⼀脉秦岭的地理知识及地貌特征之⼀⼀、秦岭的区域及范围:秦岭有⼴义、狭义、地质、地理概念上的划分。
⼴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鄂豫皖——⼤别⼭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岭。
其范围包括岷⼭以北,陇南和陕南婉蜒于洮河与渭河以南、汉江与嘉陵江⽀流—⽩龙江以北的地区,东到豫西的伏⽜⼭、熊⽿⼭,在⽅城、南阳⼀带⼭脉断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处为桐柏⼭,在豫、鄂、皖交界处为⼤别⼭,⾛向变为西北—东南,到皖南霍⼭、嘉⼭⼀带为丘陵,⾛向为东北-西南。
⼴义的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岭。
秦岭以南属亚热带⽓候,⾃然条件为南⽅型,以北属暖温带⽓候,⾃然条件为北⽅型。
秦岭南北的农业⽣产特点也有显著的差异。
因此,长期以来,⼈们把秦岭看作是我国“南⽅”和“北⽅”的地理分界线。
狭义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为界,西⽌于嘉陵江。
狭义的秦岭是渭河中、下游和汉江上游的分⽔岭。
陕西秦岭是指界于渭河中、下游与汉江上游之间、包括嘉陵江上游(阳平关以上)和南洛河上游(洛南县境内)在内地陕西省南部⼭地。
其范围⽐⼴义的秦岭⼩,但却⽐狭义的秦岭⼤。
陕西秦岭是⼴义的秦岭的主要组成部分,横亘在关中平原和汉江⾕地之间,四个极点是:北到潼关县城以南,南到旬阳县城,东到商南县的富⽔以东,西到略阳县的郭家坝以西。
⼤致界于北经32°40′-34°35′与东经l 05°30′-110°05′之间,⾯积55,000平⽅公⾥,约占陕西省总⾯积的25%多,属于商洛、汉中、安康、宝鸡、咸阳、渭南和西安七个市的13个县全部和22个县的部分地⽅。
秦岭所属的市、县市市县的全部在秦岭县的⼀部分在秦岭商洛商县、洛南、⼭阳、丹凤、镇安、柞⽔、商南汉中略阳、留坝、佛坪勉县、汉中、城固、洋县、宁强安康宁陕安康、旬阳、汉阴、⽯泉宝鸡凤县、太⽩渭滨区、宝鸡县、眉县、岐⼭西安周⾄、户县、长安、临潼、蓝⽥渭南临渭区、华县、华阴、潼关合计1322。
巍巍大别山——走进湖北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

26巍巍文/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地质奇观大别山——走进湖北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黄冈大别山于2018年4月1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这是我国第37个同时又为湖北省第2个世界地质公园。
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黄冈市境内,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总面积2 625.54平方千米,其以大陆造山带构造—花岗岩山岳地貌为特征,兼具地质遗迹的典型性、系统性等特点,是地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自然环境优良、历史文化厚重、科普价值极高的自然保护地。
大别之山别于何相传历史学家司马迁在20岁时曾游历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河南等地的名山大川,当他登上大别山主峰,观赏南北两侧景色后不禁感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大别山由此得名。
当然,还有一个更具神话色彩的说法:据说在洪荒之世,. All Rights Reserved.27> 哲人观海 华 仁/摄天地浑然一体,亿万生灵被挤压在昏暗的天地之间,后来有一座山訇然升起,用它的脊梁把苍天高高撑起,从此有了天地之分,万物生灵也得以获得光明。
由于这座山分出了天和地,分出了白天和黑夜,使天地有别,便被称为大别山。
传说固然动人,但毕竟只是表达人们对大别山的景仰。
追根溯源,大别山的特点及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文化渊源息息相关。
据地质学家论证,大别山在远古时代,曾是一片汪洋,在大约20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地面逐渐隆起,形成了> 罗田天堂春雾 刘 飞/摄. All Rights Reserved.28地质奇观现在连绵千余千米的大别山脉,成为了中国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山南麓的水流入长江,北麓的水流入淮河,因此大别山的山南山北气候环境截然不同,植物的差异也很大。
地学研究实验室大别山,是中华大地中央腹地绵延2 000多千米、横亘东西的巨大秦岭—大别山系的东延部分。
而整个秦岭—大别山系在地质学中则被认定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带,是全球著名的大陆造山带之一。
各地区域地质构造

安康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系南部和杨子准地台北部汉南古路的东北缘,分别由东西走向的秦岭地槽褶皱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复合交接组成。
蓝田位于骊山——秦岭间的山前断陷盆地,属渭南地堑的一部分,新生代以来,由于骊山、秦岭上升之侧向挤压,而形成宽缓向斜。
骊山南侧和秦岭北麓断层,为长期活动性大断裂,它们控制了断陷盆地的发展。
第三系红层变形微弱,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地质构造形迹如下。
一褶皱褶皱在蓝田的黄土台原及黄土丘陵地带表现较突出,主要有3条,一是白鹿原向斜;二是寺沟背斜;三是支家沟背斜。
白鹿原向斜为一平缓不对称向斜,轴部位于荆峪沟左侧,轴向主要为北西西,但在徐家河以东转为近东西,轴部地层产状较平缓,向北西倾伏,南西翼陡窄,出露地层最老为下上新统灞河组,岩层走向为北75°东,倾向南东,倾角12~21度,转折端宽缓,岩层倾角小于5°;寺沟背斜为一平顶背斜,轴向北63°西,向北西倾伏,两翼不对称,北东翼岩层走向为北60°西,倾向南西,倾角37°。
因受汤峪口——岱峪断层的破坏,形态也不整齐;支家沟背斜亦为一平顶背斜,轴部位于荒滩——马王庄一线,轴向北60°东,向南西倾伏。
背斜两翼不对称,北西翼岩层走向北60°西,倾向南西,倾角12°;南东翼岩层走向北70°东。
倾向南东,倾角8°,向南西延伸至阿氏庄附近即己消失。
二断裂断裂包括断层和裂隙两类。
蓝田断层主要有辋峪口——流峪口——厚镇断层;汤峪口——岱峪口断层;库峪口——何家山断层;下韩——大嘴坡断层。
这些断层的特点是延伸远,规模大,皆为长期活动性大断裂,它们构成了蓝田盆地的东、南、北部边界。
断层主要有:辋峪口——流峪口——厚镇断层。
该断层东北端经厚镇延伸至渭南,西南端过老虎沟口后,被第四系(Q)覆盖,境内可见长度达60公里,在平面上呈折线分布,结构复杂,覆盖后难见全貌,故前人对断层性质和展布方向认识颇不一致,但最新一次活动为正断层性质是被公认的;汤峪口——岱峪口断层。
襄樊-广济断裂湖北段构造特征研究

襄樊-广济断裂湖北段构造特征研究陈璘【摘要】襄樊-广济断裂是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最重要的边界断裂之一,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对其属性有不同的认识.为了查明其属性,深化研究东秦岭大别南缘的地质结构特点,选择了青峰和三里岗一带白垩纪盆地进行解剖研究,结合近年的区域调查成果,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现代造山带研究方法,重新对其属性进行了认定:目前的襄樊-广济断裂形成于喜马拉雅期,是一条规模巨大的脆性断层,具由南向北逆冲的特点,地表上大致构成扬子台地区与秦岭区的分划,同时掩盖了燕山运动造山带和稳定陆台的边界,且它对元古代以来的沉积作用控制不明显;在青峰及以西的地区,与燕山造山期构造叠加在一起,造成其变形具有多期的构造特点,实属不同构造体系下的产物.【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9(031)002【总页数】6页(P186-191)【关键词】构造体系;喜马拉雅期;地表分界线;构造叠加;襄樊-广济断裂;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作者】陈璘【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武汉,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2“襄樊—广济”断裂也称为“青峰—襄樊—广济”断裂,其横穿湖北省中部,西侧延入四川省,与城口断裂相接;湖北境内起于竹溪的丰溪,向东经竹山县的官渡镇、房县、青峰镇、谷城玛瑙观、茨河镇、襄樊市、随州市的双河镇、洪山镇、三里岗镇、京山县的三阳镇、应城市、武汉市北、黄冈市、浠水、广济一线分布,至黄梅一带,向北东方向延入安徽境内,湖北省内全长约700 km。
长期以来,许多地学工作者一直认为“(青峰—)襄樊—广济”断裂构造是一条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是扬子地块与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分界线,控制着自元古代以来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及构造作用的发展与演化[1]。
由于西段多期构造叠加在一起,构造形迹十分复杂,与东段的构造特征差异明显,导致长期以来对整个断裂属性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
秦岭—大别造山带横亘中国大陆中部的一个巨型山链,走向北西,延伸长度超过2 000 k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6期 2011年12月 资源环境与工程
Resources Environment&Engineering Vo1.25,No.6 Del2.,2011
东秦岭一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综合地层分区 陈 磷 ,左文超 ,徐春燕。,李 浩 ,黄 波 (1.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34;2.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湖北武汉430022;3.湖北省 地球物理勘察技术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56;4.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武汉430034)
摘要:地层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地质实体之一。通过利用25万区调最新成果(特别是1:25万麻城幅区调), 以地层实体特征为研究对象,对东秦岭一大别造山带及其两侧地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地层分区划分 方案。根据地层综合特征和差异性,将研究区划分为2个地层大区、4个地层区和9个地层分区,并对各地 层区不同时代不同环境形成的地层主要岩性组合及主要地层群组间的接触关系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东秦岭一大别造山带;综合地层分区;岩性组合;接触关系 中图分类号:P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11(2011)06—0569—08
O 引言 秦岭一大别造山带是横亘中国大陆中部的一个巨 型山链,延伸长度超过2 000 km,走向大致呈近东西一 北西西向,并以超过200 km的宽度把华北陆块和扬子 陆块分隔开来。东秦岭一大别造山带是上述山链的东 段,地层、岩石及构造尤为复杂,多期复杂的构造既控 制了地层的形成,又对已形成的地层进行着改造。对 东秦岭一大别造山带及其两侧岩石地层进行综合分区 和对比研究很有必要,可为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地质环 境和寻找矿产资源提供参考。 1 地层分区的依据和原则 1.1地层分区的依据 研究区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部位及两 侧,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出露较全,从太古宙到新生代 的地层均有分布。多期次构造活动既控制了地层的形 成,又对已形成的地层进行着改造。三叠纪末印支运 动导致秦岭洋盆关闭,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 对研究区地层影响最大,宏观表现为主要断裂活动对 地层序列进行切割,使地层间断或堆叠重复或导致已 埋藏于地下深处的老地层隆升与新地层接触。特别是 两大板块碰撞部位及其邻近地区,地层受主要断裂影 响更为严重,一个完整的原始沉积盆地或沉积相区,经 后期主要断裂活动可能被肢解成几个构造一地层区 块;一个较大的构造区块内的地层,也可能是几个沉积 盆地或沉积区物质的堆叠体。因此对造山带及其邻近 地带的地层进行分区应考虑两个主要依据,一是地层 总体基本特征,二是区域构造部位和主要断裂,应称谓 构造一地层分区。因此,本次地层区的命名均冠以构 造名称。 对远离造山带的大范围扬子陆块,其地层分区主 要依据中新元古代一古生代地层组合特征和变化情 况,并综合考虑其它时代地层特征而确定。 1.2地层分区及分级原则 本研究区构造一地层等级划分为四级,划分原则 如下: 地层大区同属一个大型板块区域内的地层,划 归为同一地层大区。地层大区边界线是板块碰撞缝合 线(大断裂)。 地层区在同一地层大区内,处于同一大地构造 带上的地层,划分为同一地层区。地层区边界线是较 大的断裂。 地层分区在地层区内,对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 组合总特征基本相同的地区,划定为地层分区。地层 分区边界线为主要断裂。 地层小区在地层分区内,对地质构造环境和地 层组合特征相同的较小区域,划定为地层小区。在同
一小区内用一个综合地层柱状图就可以反映出本小区 的地层特征。 1.3构造一地层区划分 根据上述地层分区依据和原则,将研究区划分为 2个地层大区,4个地层区,9个地层分区。此外将3 个地层分区进一步划分为8个地层小区(图1)。各地
收稿日期:201I一03—14;改回日期:2011—06—09 作者简介:陈磷(1971一),男,高级工程师,地质矿产勘查专业,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E—mail:yzchenl@163.corn 570 资源环境与工程 层分区具体地层单位划分及对比见柱状图(图2、3)。
构造一地层分区名称及编号 Ⅱ 扬子板块地层大区 主要断层名称殛编号 T 华北板块地层大区 Ⅱ 南秦岭构造带地层区 ①丹凤一淅川—桐柏一宣化一浠水大断裂f蛇绿混杂岩带) T。 华北陆块地层区 Ⅱl-1 南秦岭构造带内带地层分区 ⑦洛南-栾川一明港一合肥断裂 T 华北陆块地层分区 ⅡH南秦岭构造带外带地层分区 ⑨城口一襄樊一广济断裂 I 华北陆块南缘反冲褶断带地层分区 Ⅱ1。 随枣地层小医 @宜阳一鲁LⅡ断裂 T 北秦岭构造带地层区 Ⅱ 一 丹江地层小区 ⑤朱阳关—镇坪断裂 T 北秦岭构造带外带地层分区 Ⅱ : 两陨一武当山地层小区 ⑥信阳一商城一晓天断裂 I j一 北秦岭构造带外带西区段(二郎坪)地层小区 Ⅱ 一: 甲利一竹溪地层小区 ⑦新城一黄陂断裂 I 一. 北秦岭构造带外带东区段(北淮阳)地层小区 Ⅱ 扬子陆块地层区 ⑥石泉一安康一竹山断裂 I 一 北秦岭构造带内带地层分区 Ⅱ 上扬子地层分区 @桐城一太湖(郯庐)断裂
I 一 北秦岭构造带内带西区段(中秦岭)地层小区 Ⅱ2一 下扬子地层分区 I 一 北秦岭构造带内带东区段(大别山)地层小区 Ⅱ2一,江南地层分区
图1研究区构造一地层分区略图 Fig.1 Sketch of structural—stratigraphic subregion in study area 1.~级构造一地层分区界线(断裂);2.二级构造一地层分区界线;3一:级及四级构造一地层 分区界线;4.基岩出露区边界线。
2华北板块地层大区(I) 2.1华北陆块地层区(I ) 本研究区华北陆块南部与北部地层特征有一定差 异,可划分为2个地层分区。 2.1.1 华北陆块地层分区(I ) 该区位于本次研究最北部宜阳一鲁山断裂以北, 地层发育较全。基底由太古宇中深变质岩系太华岩群 (下部为变酸性、中基性岩序列,上部为变碎屑岩及碳 酸盐岩夹少量火山岩序列)、登封岩群(变花岗岩一绿
岩一碎屑岩序列)和中元古界中浅变质岩系嵩山岩群 (变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系)构成。上覆地层(与下伏地 层呈不整合接触)为中元古界熊耳群浅变质中一基性 夹酸性火山岩系、中上元古界汝阳群浅变质碎屑岩一 碳酸盐岩系。再上不整合覆盖未变质地层,从老到新 有寒武一奥陶系碳酸盐岩建造,石炭一三叠系碎屑岩、 碳酸盐岩建造,侏罗系含煤碎屑岩建造,白垩系碎屑岩 建造和新生界地层。该地层区缺失中奥陶世一 石炭 世地层 第6期 陈鳞等:东秦岭一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综合地层分区 573 2.2北秦岭构造带地层区(I ) 2.2.1 北秦岭构造带外带地层分区(I ) 该分区处于洛南一栾川一明港一合肥断裂与朱阳 关一镇坪断裂及信阳一商城一晓天断裂之间,为一个 比较复杂的活动带。多期次构造活动、岩浆活动、褶皱 和断裂构造发育。区内出露的地层东西差异较明显, 故划分为2个地层小区。 (1)北秦岭构造带外带西区段(二郎坪)地层小 区(I 2 一 ) 该小区北界为洛南一栾川一明港一合肥 断裂。南界为朱阳关一镇平断裂。全区地层多呈北西 西向带状分布,河南省1:25万区调称之为北秦岭南召 构造地层小区 J。出露地层为中新元古界宽坪岩群中 浅变质基性火山岩一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系,新元古界 淘湾岩群浅变质碎屑岩一碳酸岩盐系,下古生界二郎 坪群浅变质细碧岩一石英角斑岩一碎屑岩系。上述岩 群间均呈断层接触关系。其上覆盖层为上古生界柿树 园组浅变质碎屑岩系和蔡家凹组碳酸盐岩系。在南召 县附近断陷盆地内分布有晚侏罗世南召组黄褐色、灰 绿色碎屑一泥质岩系及早白垩世马市坪组黄褐色碎屑 岩系。 (2)北秦岭构造带外带东区段(北淮阳)地层小 区(I;一 ) 该小区北界为洛南一栾川一确山一合肥 断裂东段,南界为信阳一商城一晓天断裂。本区大部 分被第四纪沉积物覆盖,仅南部大别山北坡出露基岩。 在光山一商城一带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龟山岩组中浅 变质碎屑岩一火山岩系,古生界寒武一志留系中浅变 质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系,泥盆系中浅变质 碎屑岩系,石炭系含碳质泥质碎屑岩系。各岩系问均 为断层接触。其上不整合覆盖中生界侏罗系碎屑岩 系,白垩系中酸性火山岩一碎屑岩系¨ 。 2.2.2北秦岭构造带内带地层分区(I 一,) 北秦岭构造带内带是一个强烈活动带,由于(丹凤 一)淅川一桐柏一宣化一浠水大断裂的多次活动破坏 了该构造带的完整性及空间分布的连续性。本次工作 区内该构造带有西部、东部两个区段,其地层特征有明 显差异。故划分2个地层小区。 (1)北秦岭构造带内带西区段(中秦岭)地层小 区(I 1一 ) 该小区位于秦岭中部地区。其北界为朱 阳关一镇平断裂,南界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后 最终主缝合线西段丹凤一淅川一桐柏大断裂,平面上 成扁豆状沿近东西向分布。本区段为夹持于两大断裂 之间的一个长期隆升区,构造及岩浆岩活动非常强烈, 多期褶皱和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基本没有完整分布的 地层,多是一些堆叠的构造地层岩片。从总体特征来 看,以中部呈北西西向窄条状分布的上白垩世断陷盆 地(西峡盆地)红色碎屑沉积岩系为界划分为北、南两 部分。北部(河南省称中秦岭蛇尾构造地层小区)出 露地层有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为一套中深变质的碎屑 岩一火山岩一含石墨碳酸盐岩系,中新元古界峡河岩 群为一套中浅变质的碎屑岩一碳酸盐岩一火山岩系, 下古生界子母沟组碳酸盐岩系。南部(河南省称之为 中秦岭内乡构造地层小区)出露地层有古元古界陡岭 岩群中深变质碎屑岩一火山岩一含石墨碳酸岩系,中 新元古界龟山岩组中浅变质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及火 山岩系,下古生界周进沟组浅变质碎屑岩夹碳酸岩系, 上古生界泥盆系南湾组浅变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系。 上述各岩系问均呈断层接触关系¨ 。 沿商城一丹风一淅川一桐柏大断裂带(即两大板 块主缝合线的西段),断续分布着一系列残存的蛇绿混 杂岩片,各种蛇绿混杂岩块以不同级别的韧性剪切带 和断层相分割,成为构造岩块组合体。这里蛇绿岩系 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构造就位时期为印支期。 (2)北秦岭构造带内带东区段(大别山)地层小 区(I 一 ) 该小区位于大别山地区,是一块长期隆升 区,在平面上呈三角形。其西南边界为华北板块与扬 子板块碰撞后最终主缝合线东段桐柏一信阳一宣化一 浠水大断裂,北界为信阳一商城一晓天断裂,东南边界 为桐城一太湖(郯庐)断裂。本区多期构造活动、岩浆 活动及变质作用很强烈,各种类型的褶皱和断裂、韧性 剪切带非常发育,基本上没有完整发育的地层,多是一 些堆叠的构造地层岩片。最老的深变质岩系出露于麻 城一团风断裂以东地段,基本为变花岗岩一绿岩一碎 屑岩序列。太古界一古元古界大别山岩群,由一套深 变质的表壳岩系组成,基本上是层状无序地层,主要岩 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含石墨片麻岩、斜长角 闪岩、夹大理岩、磁铁石英岩等。其上覆岩系(与下伏 岩系呈断层接触)主要分布在西部地段,为中元古界中 深变质岩片麻岩系(福田河片麻岩组、西张店变基性火 山岩组),主要岩性为二云(黑云、白云)斜长片麻岩、 二云钠长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二云石英片岩 等。再上不整合覆盖有新元古界南华一青白口系“红 安岩群”(相当于武当岩群)浅一中变质沉积一火山碎 屑岩系,主要岩性有白云钠长石英片岩、浅粒岩、绿帘 绿泥钠长片岩及变粒岩等。在复向斜槽部分布有新元 古界震旦系浅变质碎屑岩一碳酸盐岩系。 沿丹风一淅川一桐柏一信阳一宣化一浠水大断裂 (即两大板块主缝合线)的中东段,断续分布着一系列 残存的蛇绿岩混杂带岩片,主要有碳酸盐岩岩片、超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