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扇贝育苗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海湾扇贝养殖技术

海湾扇贝养殖技术

海湾扇贝养殖技术
解承林
【期刊名称】《农业知识》
【年(卷),期】1996(000)007
【摘要】海湾扇贝是一种生长快、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管理方便、经济效益显著的优良养殖品种,现将其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养殖海区。

一般说来,凡适合贻贝和海带养殖的海区,均可养殖海湾扇贝。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解承林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8.3
【相关文献】
1.龙须菜与海湾扇贝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研究 [J], 孙桂清;赵振良;穆珂馨;吴新民;郭金龙;王六顺
2.秦皇岛海湾扇贝标准化高产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 [J], 陈秀玲
3.关于改进海湾扇贝养殖技术的探讨 [J], 石峰
4.海湾扇贝保苗及养殖技术要点 [J], 韩恭文;王秀娣
5.贝类养殖技术之六海湾扇贝大面积养殖主要技术措施 [J], 宋希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贝类养殖技术

贝类养殖技术

贝类养殖技术贝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通过合理的贝类养殖技术,可以提高贝类的产量和品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贝类养殖的技术要点,并提供实用的养殖建议。

一、贝类养殖前期准备1.选址贝类养殖需要选择适宜的海域或湖泊进行,要考虑水质、底质和养殖规模等因素。

水质应清澈、富含氧气,底质应沉积富有有机物质。

养殖规模要根据自身资金和技术条件确定。

2.设施建设贝类养殖需要建设养殖基地,包括养殖池塘、网箱或浮筏等设施。

池塘应有合理的深度和流通系统,为贝类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

网箱或浮筏应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种苗选购贝类养殖的种苗选择要根据养殖品种和所在地的气候条件进行。

种苗应具备健康、生长良好的特点,无明显病害和畸形。

二、贝类养殖养护管理1.繁殖技术贝类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自然繁殖、人工繁殖和雌雄异体养殖等。

根据养殖品种的特点和养殖环境的需求,选择适宜的繁殖技术进行。

2.饲料管理贝类的饲料种类繁多,包括浮游生物、藻类、底栖动物等。

养殖者要根据贝类的食性和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品种和投喂方式,保证贝类的养分摄入和生长发育。

3.水质管理贝类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质清澈、富含氧气。

养殖者要注意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含量和氨氮含量等,及时调整水质,保证贝类的健康生长。

4.防病消毒贝类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特别是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养殖者要定期对贝类进行防病消毒处理,合理选择药物和方法,防止疾病传播和发生。

三、贝类养殖市场销售1.市场调查在贝类养殖过程中,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是十分重要的,养殖者要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市场动态和趋势,为销售做出合理的决策。

2.销售渠道贝类的销售渠道多种多样,包括直销、批发市场和电商平台等。

养殖者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提高贝类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品牌宣传贝类养殖的品牌宣传对于销售非常重要,养殖者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展览会和广告等途径,提升贝类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合作伙伴。

扇贝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扇贝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扇贝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扇贝是一种受到广泛喜爱的海鲜,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扇贝的养殖。

本文介绍了扇贝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合适的环境条件、种苗选择、饲料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扇贝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正文:一、适宜环境扇贝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水质必须清澈,富含氧气;其次,水温宜保持在15-25摄氏度之间;再次,水深建议在2-6米之间。

此外,扇贝对水体浑浊度也较为敏感,最好选择水质较清的海域进行养殖,避免污染源的影响。

二、种苗选择选择优质的种苗是成功养殖的关键。

扇贝种苗应具备以下特征:完整的壳体、饱满的腹层、光滑的贝壳、均匀的大小以及无明显的伤疤或损伤。

此外,种苗应来自健康的母贝,并经过充分的检疫工作。

三、饲料管理扇贝的饲料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养殖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扇贝饲养要求进行科学的投喂。

一般来说,早期幼苗期的扇贝需要较高浓度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而后期成长阶段则以浸殖羊栏为主要的饲料方式。

四、疾病预防在扇贝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对养殖效益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养殖户应加强疾病防治工作。

首先,建议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并定期沉淀污泥、更换水体;其次,加强观察扇贝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行为或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合理使用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也是必要的。

五、养殖期管理在扇贝的养殖过程中,合理管理养殖期对成活率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合理控制密度。

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导致竞争激烈,影响扇贝的生长。

其次,适当清除底泥和杂物。

底泥杂物的积累容易滋生病菌,降低养殖效益。

再次,采取适当的修剪和繁育手段。

定期对贝壳进行修剪,有助于扇贝壳体生长,并控制养殖时机,选择适宜的繁育期。

六、收获与销售扇贝一般在2-3年左右可收获,此时的扇贝品质较佳,贝肉呈奶白色,且质地鲜嫩。

采收时应根据产品要求选取适当规格的扇贝。

贝类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贝类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贝类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贝类作为一种优质海产品,其养殖方式和注意事项对于贝类养殖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贝类养殖的常用方法,并详细说明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养殖者实现稳定高产。

正文:一、贝类养殖的常用方法1. 海滩撒播法:这是贝类最常见的自然养殖方式之一。

养殖者将成熟的贝类母贝打入海滩,并留意排除外来捕食者,等待幼苗自行孵化。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产量相对较低且无法控制。

2. 水池养殖法:这是贝类养殖者常用的人工养殖方式。

养殖者们构建饲养池,可以通过控制水质、温度和食物来提高贝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这种方法需要额外投入一定资金,但效果更可控。

3. 包装冷冻法:这是一种在贝类育苗期间使用的方法。

养殖者将贝类母贝捕获,包装冷冻后运输到养殖场。

在养殖场中,母贝解冻并自然产出幼苗。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贝类的品种和数量。

二、贝类养殖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贝类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者应选择清澈、富含营养物质的海域或养殖池。

水温对贝类生长也有较大影响,养殖者需要确保水温在适宜范围内。

2. 合理投喂和管理:贝类的食物以浮游生物为主,养殖者在投喂时要控制食物的量,以免过度投喂造成浑浊水质和生长不良。

此外,定期清理池塘或放置过滤网等也是必要的管理措施。

3. 防范外来捕食者和病害:贝类养殖过程中,需特别关注外来捕食者如螃蟹和鱼类等,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捕食造成巨大损失。

同时,贝类易受到某些病害的侵害,养殖者需进行防治,以保持养殖稳定。

4. 定期收获和交流合作:贝类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养殖者应根据贝类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收获时间,避免资源浪费和贝类生长不全。

交流合作也是重要的,养殖者可与同行进行经验分享和资源互助,共同提高养殖效益。

结论:贝类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对于养殖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选取适合的养殖方法、注意环境、投喂管理、防范捕食者和病害、定期收获和与同行合作,都能帮助养殖者实现贝类的稳定高产,进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扇贝“渤海红”健康养殖技术

扇贝“渤海红”健康养殖技术

编辑:王勇***********************扇贝“渤海红”新品种对实现海水养殖良种化,推动水产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丰富了我国扇贝的品种资源,提高了扇贝对不同养殖环境的适应性,对我国商品扇贝的更新换代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养殖方式和配套技术主要采用筏式养殖,适用于大潮低平潮时水深4~10米近海养殖区;风浪、潮流适中。

1.养殖设施及设置浮筏由聚乙烯绳索、浮球和固定缆绳的桩组成。

筏架一般长100米,筏架间宽10~20米。

每隔4米挂1个浮球,每100厘米挂1个网笼;每个网笼10~12层,底盘直径30厘米,网孔2厘米。

2.养殖密度网笼每层放置25~30个苗种,每亩水面可养10万~15万苗种。

3.管理定期清除肉食性腹足类及甲壳类;洗刷清除附着生物等;在高温或附着生物大量繁殖季节,适当加深吊养水层;台风来临前,做好加固、转移等工作;随着扇贝的生长,附着和固着生物的增生,水流交换不好,因此,应及时做好更换笼网的工作。

4.收获当年11~12月,壳高≥5.5厘米即可收获上市。

二、主要病害防治方法1.主要病害(1)性腺萎缩症①病原:病毒样颗粒,该颗粒近球形,无囊膜,直径50~80纳米。

包涵体通常位于细胞核附近,为球形、椭球形或肾形结构,大小不一(最大者长径约9微米,短径约8微米)。

②主要症状:患病软体消瘦,无光泽,性腺严重萎缩。

鳃苍白色并有轻度糜烂。

肠道内含物少,呈空或半空状。

生殖泡囊形态不规则,生殖细胞肿胀或萎缩,胞质少,未见卵黄积累;消化盲囊、鳃等器官组织也呈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特征,文/ 隋增行扇贝“渤海红”健康养殖技术编辑:杨风光**************主要表现为结构紊乱,细胞变形、甚至溃散。

③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在春季发生在暂养亲贝中,最终导致约1/3亲贝死亡。

(2)外套膜糜烂病①病原:病毒、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

成熟的病毒粒子近球形,直径150~180纳米,由外部囊膜和内部核衣壳组成。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

栉孔扇贝养殖技术规范(1)苗种培育主要设施①场址选择选择海流畅通,附近无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的污染。

远离河口,无大量淡水注入,盐度在25‰以上,水质清新。

交通、供电及淡水来源方便。

附近有适合稚贝中间育成的海区或养虾池。

②设备条件A.育苗池一般为水泥池长方形,半卧式,水深1.2~1.3米,长×宽为3米×5米,水体在20立方米左右;池底有1%~3%的倾斜度,排水口径宜粗些。

育苗间保温好,弱灯泡照明即可。

B.饵料池水泥池,池深0.8~1.0米,水体6~8立方米,总水体与培育水体之比为1:1或1:2;受光好、保温好、池底有3%~5%的倾斜度。

C.预热池一般建在育苗室内,要有两个轮换使用,预热水体与培育水体之比为1:2或1:3,保温条件好。

D.砂滤池或砂滤罐砂滤池可建在预热池之上,过滤面积与育苗水体之比为1:10或1:20;如果是砂滤罐过滤,面积与育苗水体之比为1/30~1/40。

E.沉淀池应尽量建于地势较高处,靠沉淀池水位差自流引水,沉淀池宜分隔多个轮流使用,总容量为育苗总水体的2~3倍,池深2米以上,池顶加盖,上部留有溢水孔和进水孔,池底应向排水口倾斜一定坡度,排污管口加阀门,出水口宜高于池底约30厘米。

使用中至少每周洗刷一次。

F.单胞藻保种室要求光线好,可调、控温好,保种室面积与育苗水体之比为1:15~20。

G.水泵设备通常分为一级泵和二级泵。

一级泵将海水抽至沉淀池;二级泵通常将沉淀后海水加压送进过滤罐,或将贮水池水送入换热设备。

水泵的选择需根据生产能力和水池的地理位置来确定技术参数。

H.加温设备一座500立方米水体育苗室,需要配置1~2吨蒸汽或海水锅炉一座。

I.充气设备可用罗茨鼓风机,或用活塞式电充气机。

J.发电设备用于停电时临时供电,其功率应按用电量而定。

K.其它设备显微镜、解剖镜、藻种瓶、三角烧杯、烘箱等。

(2)扇贝人工育苗技术①饵料培养扇贝育苗常用饵料种类为: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湛江叉鞭金藻及扁藻等。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

一、名词解释丰满度:生殖腺占或覆盖内脏团的面积比例性腺指数:生殖腺湿重/软体不湿重*100%生物学最小型: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是的最小个体环带:多板纲的贝类外套膜包被在软体的背侧,其未被贝壳覆盖的部分面盘幼虫:以面盘为运动和摄食器官的幼虫齿舌:贝类口腔底部的角质齿状咀嚼器包苗:用网片将贝苗包裹在养成绳上,待贝苗附牢后,再拆掉网片外套膜:胚胎时期内脏团背侧皮肤的一部分褶皱想下延伸而形成的两片薄膜,具有分泌贝壳的作用有效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热量)条件。

当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均得到满足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和发育速度成正相关,并且要积累到一定的温度总和,才能完成其发育期,这个温度的累积数称为积温。

二、问答题1、贝壳方位判别:壳顶所在的一方为背面;再从一下5个方面判别前后两端。

、1)壳顶尖端所向的一方通常为前端2)自壳顶到贝壳两端距离近的一方为前端3)外套窦(外套线弯入部分,为水管肌留下的痕迹)在后端4)外韧带所在的一端为后端5)单柱类(即只有一个闭壳肌的种类,如扇贝)闭壳肌痕位于中央偏后最后判别左右两壳:将贝壳的壳顶向上、前端朝向观察者前方,则位于观察者左边的为左壳,位于观察者右边的为右壳2、贝类主要的生活习性和食性P47-501)贝类的生活类型可以分为游泳、浮游、底栖生活三大类。

底栖生活又分为底上和底内两种,底上生活又有匍匐、固着、附着三类;底内生活也分为埋栖和凿穴类型,其他的还有寄生于共生、游泳生活型和浮游生活型。

2)贝类的食性依据种类而异,按摄取方式可以划分为滤食性、舔食性和捕食性三种类型。

3、简述蓄水养殖的优点1)利用了大片的高潮区荒废滩涂,扩大了滩涂的养殖面积,2)蓄水养殖敌害少,苗种存活率高,可大大节约苗种。

3)蓄水养殖因为土塘可以施肥饵料丰富,所以大大提高了贝类的生长速度,缩短了养殖周期,可实现稳产高产。

4)蓄水养殖,捕捞方便。

4、育苗质量检测5、双壳类人工育苗的流程 p831)育苗前的准备工作清池,整埕….饵料的准备2)催产3)受精与孵化4)浮游幼虫的培育加水饵料供应预防敌害巡视与观测5)附苗附苗效果检查投放附苗器6)稚贝培育加大换水量繁殖底栖硅藻控制水位敌害防治疏苗7)苗种采种鲍鱼人工育苗的方法:1)亲鲍的选择与人工诱导2)孵化3)幼苗培育4)稚胞的饲养管理贝类常见人工催产的方法:物理化学生物(举例)如何用水滴法区别贝类的雌雄: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洁净海水,用吸管或解针在生殖腺上取一点生殖细胞置于水滴中,轻微搅动,若马上散开形成一粒粒小颗粒的则为雌性,若形成奶油状或密云状的则为雄性。

附着型贝类——扇贝的养殖

附着型贝类——扇贝的养殖

扇贝的室内人工育苗
• 升温育苗(海湾扇贝) • 常温育苗(栉孔扇贝)
升温室内人工育苗
• 亲贝入池
–亲贝选择:
• 壳高5-6厘米的1龄贝 • 体质健壮,活力好 • 无损伤,无错壳,无病虫害。
–入池时间: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若室内工作不
充分,饵料不足,可适当延迟一段时间。
亲贝的促0目的窗纱网制成,小者长30~40厘米, 宽20~30厘米, 大者长60~75厘米,宽35~40厘米。
• 每袋装采苗棕帘约5米左右或网衣100克左右。 • 若采苗密度过大可在袋内追加一部分洗净的网 衣。 • 网袋系在直径 0.5 厘米左右、长约 3 米的聚乙烯 垂绳上,袋与袋之间不应碰撞,为防缠绕,垂 绳下面应有坠石,(10袋/串)。
• 性腺指数
• 性腺指数 = 腹嵴干重/软体部干重 x 100% • 栉孔扇贝性成熟时,性腺指数在15%以上
• 繁殖方式:产卵型 • 产卵量
• 产卵量大,多次产卵 • 海湾扇贝产卵量在100万粒左右 • 虾夷扇贝一次产卵可达1000~3000万粒 • 华贵栉孔扇贝:300~1500万粒
扇贝的生长
4. Polyculture of scallop and sea cucumber Using net cage
each layer will contain 30 Farreri’s scallops and 1-2 sea cucumber
bottom sowing culture
Farreri’s scallop: 40-50 individuals per square meter sea cucumber: 3-4 individuals per square meter
附着型贝类 ——扇贝的养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湾扇贝人工育苗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所用
1、海水均要符合国家无公害养殖海水标准(NY 5052-2001)
2、饵料生产厂家均要有合法资质,其产品均要有合符合国家无公害产品的质检证明。
3、药品均要遵循国家违禁药品使用条例,严禁使用违禁药品。购进的药品要有生产厂家
的合法资质和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一)亲贝的选择 亲贝的质量对育苗成败有很大影响,好的亲贝应具备以下条件:
1.壳高>5厘米,壳厚> 2厘米,表面附着物少。
2.鲜出肉率>30%,性腺指数>8%。
3.外套膜无萎缩,外套腔无浮泥,养殖死亡率< 10%,越冬死亡率<30%。
要选择生活在水清、流大、养殖水域无污染、饵料丰富海区的养殖贝作为亲贝。
(二)亲贝的越冬 目前种贝越冬有两种方式,一是自然海区越冬,方法是在秋季收获
前将选好的种贝简单洗刷,按每层20个左右,重新装笼,选择冬季最低水温不低于4℃的
海区,稀养越冬,这样有利于亲贝在越冬时生长、发育。二是室内越冬,方法是在冬季水温
降至4℃以前将亲贝移至室内暂养,每天少量换水,少量投饵,以螺旋藻、酵母等代用饵料
为主,5~7天倒池一次。根据生产需要开始升温育苗。
(三)亲贝的促熟
1.温度:根据生产需要,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开始升温,从自然海区挑选的种贝,入
池后先稳定3~5天后,每天升温1℃,升至12℃时稳定3~4天,然后每天升温0.5℃, 15℃
时再稳定3~4天,再逐渐升至18~20℃恒温待产,此时性腺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性腺增
大,表面黑膜隐褪,雌区变为桔红色,雄区呈乳白色。历时30~35天,积温达到450℃左
右,这时产卵通常孵化率较高。要注意的是,海湾扇贝是雌雄同体,在临界温度下,容易流
产,如控制不当,而形成大规模流产的话,孵化率就会特别低,种贝的利用率也大打折扣。
2.饵料:饵料是海湾扇贝生殖腺发育成熟的物质基础,饵料的种类、质量和数量对亲贝
的生殖腺发育有显著影响。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等硅藻类是亲贝的最适饵料,而扁藻、
金藻、小球藻等饵料对亲贝的生殖腺发育效果较差。在亲贝促熟过程中,如单胞藻数量不足,
适当投喂一些代用饵料,如大型海藻(鼠尾藻、马尾藻)磨碎液、蛋黄、酵母、可溶性淀粉
等对性腺发育是有利的。
亲贝的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10℃以前摄食量较少,通常每天4次,每次(2~3)
×104个细胞/毫升,10℃以后可逐渐增至每天12次,15℃以后增至每天24次,如每方水养
亲贝150个左右,最大投饵量可以达到,每天(50~70)×104个细胞/毫升。投饵量不是一
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增减,判断饵料的多少首先要看水色,如水中残饵超过3×
104个细胞/毫升,水色较浑,说明投饵量过大,其次看扇贝直肠,如直肠膨起,肠内粪便连
续,说明饵料适量,如直肠萎缩,肠内粪便呈念珠状,则是投饵量过低的表现。
(四)获卵与孵化
1.获卵:亲贝在18~20℃恒温待产,性腺充分成熟后有排放现象,一般情况下先排放
精液,如性腺发育较为同步,大约10分钟左右会出现大量排卵的现象,此时应迅速倒池获
卵,待池中卵子密度达到30~50个/毫升时,再继续倒池,直至出现大量排精时,停止倒池,
该池因精液过多,孵化率通常较低,一般弃去不用。
2.孵化:产卵结束后,在孵化池中加2~3ppm抗生素,同时搅池并微量充气,将池面精
子泡沫捞出,尽量保证孵化水质,孵化水温要恒定在20~22℃之间,在此温度下,胚胎经
过24小时发育到D形幼虫时,此时要尽快选优,防止因孵化水质差造成D形幼虫下沉。海
湾扇贝孵化率的高低取决于性腺的成熟度,所以,关键是在蓄养过程中,使性腺充分成熟,
提高卵子质量。
(五)幼虫的培育
1.水温:幼虫培育水温一般控制在22~24℃。室温最好高于水温2~3℃。
2.密度:D形幼虫培养密度以8~15个/毫升,眼点幼虫6~10个/毫升较为适宜。
3.光照:育苗室内光照一般控制在500~800勒克斯左右。
4.饵料:幼虫期间饵料以等鞭金藻为主,后期辅以扁藻、小硅藻。投饵量从1万细胞/
毫升逐渐增至10万细胞/毫升。饵料要求新鲜,停肥2天以上,无污染。
5.换水、倒池:海湾扇贝幼虫培育过程中,每天换水2次,换水量从V/4/次~V/2/次,
幼虫变态后换水量增至2V/天。幼虫培育期间倒池2次,采用拖网法或虹吸法将幼虫滤出,
放入另池培养,操作时要避免损伤幼虫,倒池后施2~3ppm抗生素药物。
6.充气:幼虫培育期间连续微量充气,有利于幼虫、饵料均匀分布。
7.幼虫检查:每天定时取样检查幼虫的生长、摄食情况,随时制定调整技术方案。
(六)采苗 D形幼虫经过10~12天的培养出现眼点,壳长180~220微米,当球状眼
点的比例达到30%左右,可投放附着基,或移到另池采苗,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幼虫密度。
1.附着基的种类:海湾扇贝幼虫适宜的附着基有红棕绳苗帘和聚乙烯网片。
2.附着基的处理:棕绳必须经过严格捶打、烧棕毛、0.05%氢氧化钠浸泡、煮沸、再浸
泡等处理过程后方可使用。新聚乙烯网片需用0.05%氢氧化钠浸泡、洗搓干净。聚乙烯网
片可多年反复利用,旧聚乙烯网片则无需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洗刷干净后可直接使用。无
论哪种附着基投放前都要经过10~20ppm抗生素溶液浸泡2小时以上。
3.附着基的投放数量:聚乙烯网片2~3千克/立方米,若用直径0.3厘米的红棕绳苗帘
则800~1000米/立方米,直径0.8厘米的红棕绳苗按300~400米/立方米水体投放。
4.附着后的管理:
(1)增加换水量:换水或流水均可,保证每天2个量程。
(2)增加投饵量:投饵量按金藻为每天10~15万细胞/毫升。
(3)降温:幼虫变态为稚贝后,开始降温,每天温差不超过2℃ 。
(4)光照:适当增强光照,各方条件逐渐接近自然环境后,当稚贝平均壳高达到450
微米以上,选择适当时机出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