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县猪弓形虫病的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
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年第02期猪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其终末宿主是猫,人也会感染此病,因此该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
当人弓形虫被猫吃掉后,就开始在猫的肠壁细胞内裂殖,最后以卵囊的形式随猫的粪便排出。
如果猪吃掉这些卵囊后,就会引发弓形虫病。
特别是3 ̄5月龄的仔猪,感染该病的可能性较大。
1流行病学1.1感染源感染源是病人、病畜和带虫动物,其肉、组织和血液中都含有弓形虫,且病体的分泌物中如唾液、乳汁、痰、尿液等也都含有弓形虫。
1.2传染源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被终宿主猫排出的卵囊所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食具,卵囊对人和中间宿主都有很强的感染性。
1.3感染途径包括经口感染,即动物之间相互捕食和吃未经煮熟的肉类、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经胚盘感染。
1.4易感动物人、畜禽和野生动物都具有感染性。
在家畜中羊和猪是最易感染,尤其是猪,常发生暴发性流行和大死亡。
1.5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猪的发病季节一般以夏秋季居多,即每年的5 ̄10月份。
2临床症状该病对仔猪和怀孕母猪都有很大的感染性,尤以仔猪感染性较强。
患病仔猪常突然少食或废食,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多呈腹式呼吸)、流清鼻涕、粪便干并外附黏液、眼内出现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等。
发病后期,出现腹泻、精神沉郁、后肢麻痹、在耳、鼻端、下肢、下腹等处出现紫红斑或小出血等症状,最后因呼吸极度困难和体温急剧下降而死亡。
3诊断方法3.1直接镜检可取肺、肝、淋巴结做涂片,用姬氏液染色后检查;取患畜的体液、脑脊髓液做涂片染色检查;也可取淋巴结,研碎后加生理盐水过滤,经离心沉淀后,取沉渣做涂片染色镜检。
虽然这些方法操作简便,但有假阴性,必须对阴性猪做进一步诊断。
3.2动物接种取肝、淋巴结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加双抗后在室温下放置1h。
接种前摇匀,待较大的组织沉淀后,取上清液接种小鼠腹腔,每只接种0.5~1mL。
经1~3周小鼠发病时,可在腹腔中查到虫体。
3.3血清学诊断国内常用有IHA法和ELLSA法。
猪弓形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中国动物保健2020.1070%。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各种病畜的分泌物、粪便、尿液、乳汁和血液等,猪只如果误食带虫动物的分泌物、内脏等污染过的饲料或者水就会引发消化道感染,进而引发猪弓形体病[1]。
2临床症状一般来说,感染了弓形虫病的猪只会出现突然停止进食、体温上升的情况,严重的患病猪只的体温也可能会达到41℃以上,这种情况大概会持续7~10d 左右就会消失。
与此同时,患病猪只的呼吸也会变得非常急促,呼吸时猪的腹部起伏很大,有时也会像狗一样坐着喘气,流清鼻涕且眼内会有分泌物;排便的时候会干涩、粪便呈颗粒状,有些病猪还会表现出明显的呕吐症状。
之后随着病猪患病时间的增加,患病猪只身体多处出现紫红色的瘢痕或者小红点。
也有的病猪耳朵尖甚至出现坏死情况,最后因为体温急剧下降以及呼吸困难而死,怀孕中的母猪若是感染弓形虫病,会发生流产或者胎死腹中的情况,有的甚至会失明。
猪只感染猪弓形体病之后也有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同时病猪也会感到后肢无力、鼻腔干燥、眼膜潮红,在耳、鼻处还会出现紫红色斑或者出血点,猪弓形体病有3~7d 的潜伏期,发病的病程大概在半月左右[2]。
3病理变化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以发现,病猪的肺、淋巴结、肝、脾、肾都发生明显的病变,其中肺部呈现大叶性肺炎,含大量浆液,前面可见大量带泡沫的浆液;淋巴结则出现很多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肝出现肿胀并且出现坏死灶;脾脏则出现少量的出血点且伴随着明显的萎缩;肾脏的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3]。
从临床剖解结果来看,猪弓形体病病变的主要特征为:急性病例出现全身性病变且淋巴结、肝、肺和心脏等器官肿大,并有许多出血点和坏死灶。
肠道重度充血,肠黏膜上通常可以见到扁豆大小的坏死灶。
肠腔和腹腔内也会含有大量的渗出液。
急性病变一般在仔猪群体内发病率较高,慢性病例可见有各脏器的水肿,并有一些比较零散的坏死灶,年龄大的猪只则主要表现为慢性病变。
4诊断当前我国在猪弓形体病诊断方面主要有五种方式,分别为直接观察、集虫法观察、血清学诊断、动物接种以及淋巴结穿刺涂片。
猪弓形虫病的诊疗报告

猪弓形虫病的诊疗报告摘要:对一例病猪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合血清学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方法进行病例检测,结果表明,该例病猪是由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Nicolle & Manceaux)感染引起。关键词:猪;弓形虫病;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弓形体又叫弓形虫、弓浆虫或毒浆虫(Toxoplasma gondii Nicolle & Manceaux),属于一种单细胞原虫,是引发弓形虫病的病原体。病原体寄生在终末宿主猫科动物体内生长繁殖,形成卵囊并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发育成熟而具有感染力。具有感染力的卵囊污染食物和水源,被中间宿主(人或猪等多种动物)食入或饮入后,经淋巴和血液进入组织器官,并侵入有核细胞内,造成组织器官的严重损害和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出现患病体征。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一般猪场猪群感染率在20%以上,有的高达60%,死亡率达60%~80%。弓形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每年的4~10月多发,任何年龄的猪都可感染,而以10~50 kg的中小猪发病较严重。临床上生产母猪(包括后备母猪)常有发病,但配种公猪很少发生,这可能与抵抗力有关[1-3]。高床饲养的猪群少见发病,而平养的猪群则屡见不鲜,可能与猪只接触粪便的程度有关。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某商品猪场养猪3 000多头,2010年4~5月期间猪群突然发病,在1个月内陆续死亡5头,20多头病危,另有100多头发病。发病和死亡的猪以40~50 kg的中小猪为主。作者主要就这起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处理等方面做如下报告。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验动物1头发病死亡的育肥猪;6头活猪,有育肥猪4头、母猪1头和空怀母猪1头,从6头活猪颈静脉随机无菌采集全血,每头约4 mL,得到血液样品。1.1.2检测试剂Taq酶、PCR缓冲液(含Mg2+)、dNTP为大连宝生物公司产品;蛋白酶K为Merck公司产品;弓形虫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武汉科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小白鼠购自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染色液有瑞氏染液、HE染液。1.1.3引物设计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猪弓形体基因序列(AF146527),利用Primer5.0软件设计一对引物,上游引物P1为5′-CGTGACTCGGGCCCAGCTGCGTCTG-3′;下游引物P2为5′-CGCTGCAGACACAGTGCATCTGGAT-3′。预计PCR扩增产物长度为463bp。1.1.4主要仪器为实验室现有的PCR仪(美国AB公司)、高速冷冻离心机(Sigma 公司)、尼康E200显微镜、尼康4500数码照相机。1.2兽医检查1.2.1涂片对发病死亡的育肥猪进行剖检,剖检时,取病死猪的血液、心包液和腹腔液进行涂片,用瑞氏染色法染色后光学显微镜检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1.2.2病理学检查按常规方法对发病死亡的育肥猪进行尸体剖检,记录眼观病变情况。1.2.3血清学检测将采集到的4头育肥猪的全血在高速冷冻离心机上5 000 r/min离心8 min,分离血清。采用猪弓形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1.3PCR检测剖解时无菌分别取一块肺脏、肝脏、淋巴结以及脾脏组织,放入无菌塑料袋中,于-70℃环境备用。1.3.1DNA的提取取病料肺、肝、淋巴结组织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接种小白鼠腹腔,每只接种0.5 mL。待小白鼠出现被毛粗乱、呼吸促迫症状,从其腹水收取弓形虫速殖子,计数后加入SDS裂解液和蛋白酶K,混匀后置于37℃消化过夜。消化好的虫体悬浮液再加入5 mol/L NaCl溶液和5% CTAB溶液,65℃水浴10 min;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溶液抽提2次,用异丙醇沉淀,70%乙醇洗涤;适量的灭菌水溶解,-20℃保存。1.3.2PCR反应PCR反应体系为50 μL,DNA模板添加量为0.5 μg。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3℃退火30 s,72℃延伸30 s,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PCR产物经12 g/L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4-7]。选取其中一阳性样品的463 bp左右的PCR扩增产物片段,用TaKaRa公司的DNA片段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后,与T-Easy载体(Promega)连接,转化Escherichia coli JM109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重组质粒,送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测序。2结果与分析2.1临床症状患猪突然减食或废食。稽留高热,体温常达41.5~42.0℃或更高,并稽留不退,一般持续5~10 d或更长。咳嗽,有明显的呼吸症状,常呈腹式呼吸。腹泻,鼻、耳、四肢及股内外侧、胸腹部、臀背部等处皮肤出现紫红色出血点或由出血点融合而成的瘀血斑块,甚至有的遍及全身而遍体紫红(图1)。2.2病理变化体表瘀血发绀或有坏死结痂斑块;胸腔、腹腔出现积液,色浅黄;肺、脾、肝等实质器官具有特征性病变,肺膨大(水肿),被膜紧张有光泽,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紫红色坏死病灶,小叶间质明显增宽(图2);脾肿大,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脾髓如泥;肝肿胀浑浊,表面和切面可见灰白色坏死病灶(图3)。全身淋巴结显著肿大,特别是颌下、肺门、肝门等处淋巴结比正常的大2~3倍。胃黏膜潮红,肠道明显充血,肠黏膜可见多量坏死病灶,肠系膜淋巴呈绳索样肿大(图4)。2.3涂片观察血液涂片用瑞氏液染色,镜检发现月牙形滋养体,核为红色,细胞质为蓝色(图5)。2.4血清学诊断试验设猪弓形虫血清抗体大于0.494判为阳性,小于0.422判为阴性,在0.422~0.494之间为可疑。得到的猪弓形虫血清抗体ELISA检测结果分别是育肥猪1号0.936、育肥猪2号0.867、育肥猪3号0.927、育肥猪4号0.831、母猪0.922、空怀母猪0.910,由此可见,所检测样品的抗体均为阳性。2.5PCR结果剖检猪所采样品出现了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条带,且为阳性(图6)。2.6PCR产物的克隆和序列测定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基因片段长度为463 bp,核苷酸序列经测定提交后证实,所克隆的基因为猪弓形虫的部分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为:TGACTCGGGCCCAGCTGCGTCTGTCGGGATGAGACCGCGGAGCCGAAGTGCGTTTTCTTTTTTTGACTTTTTTTTGTTTTTTCACAGGCAAGCTCGCCTGTGCTTGGAGCCACAGAAGGGACAGAAGTCGAAGGGGACTACAGACGCGATGCCGCTCCTCCAGCCGTCTTGGAGGAGAGATATCAGGACTGTAGATGAAGGCGAGGGTGAGGATGAGGGGGTGGCGTGGTTGGGAAGCGACGAGAGTCGGAGAGGGAGAAGATGTTTCCGGCTTGGCTGCTTTTCCTGGAGGGTGGAAAAAGAGACACCGGAATGCGATCCAGACGAGACGACGCTTTCCTCGTGGTGATGGCGGAGAGAATTGAAGAGTGGAGAAGAGGGCGAGGGAGACAGAGTCGGAGGCTTGGACGAAGGGAGGAGGAGGGGTAGGAGAGGAATCCAGATGCACTGTGTCTGCAG。3讨论3.1诊断根据PCR和血清学检测结果为阳性,可以判定该次疫情是由弓形虫感染引起的。依据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该起猪弓形虫病为急性感染。3.2猪弓形虫病与猪瘟在临床上的鉴别诊断猪弓形虫病在临床表现上,有些症状与猪瘟颇为相似,这常常导致误诊。其实,猪弓形虫病与猪瘟在临床上的表现虽然相似,但却不尽相同,只要仔细观察,是不难分辨的,总结我们的临床经验,可从下面几点进行鉴别。3.2.1体表出血(瘀血)斑点不同猪瘟的体表皮肤出血仅发生于耳尖、四肢内侧、腹下等皮薄处,而猪弓形虫病的出血点或瘀血斑块则全身到处可见,特别是在胸背部、荐臀部等皮肤厚实的部位出现,这是猪瘟患猪所少见的。猪瘟出血是局限性、散在性的出血点(如火鸡蛋或麻雀蛋样),即使融合也不会形成大斑块,程度较轻微;而猪弓形虫病患猪的出血则呈广泛性、弥漫性的瘀血斑块,甚至有的瘀血斑块互相融合遍及全身。猪瘟体表出血斑点呈紫黑色或蓝黑色,颜色较深;猪弓形虫病患猪体表瘀血斑块多呈紫红色,颜色相对较浅。3.2.2排泄物不同猪瘟便秘阶段排出的粒状干硬粪团呈灰黑或灰褐色,后期拉稀呈黄褐色水样腹泻,尿液浅黄色;而猪弓形虫病患猪排的粒状干硬粪团呈暗红色,后期拉稀呈酱油(煤焦油)样半流体黏稠粪便。尿液呈鲜橘黄色。3.2.3体温不同猪瘟病猪虽体温升高,但高热稽留时间相对较短,常于高热后不久就下降到40.5℃,而持续低烧不退;猪弓形虫病患猪的高热稽留时间较长,41.5℃以上高热可稽留7~10 d或更长时间。3.2.4病理变化不同典型临床症状的猪瘟虽已不多见,但解剖病变仍具有特征性,即以全身性出血为主,如皮下组织和实质器官表面的针头状散在性出血,以及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淋巴结切面红白相间(大理石样);而弓形虫病猪内脏器官则以出现大量的坏死病灶为特点,虽然全身淋巴结肿大,但却没有周边出血和切面红(黑)白相间的病理变化。3.2.5发病季节不同两者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猪瘟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深秋、冬季和初春);弓形虫病病原体(卵囊)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才能发育成熟而具备感染力,所以多在高温高湿季节(4~10月)出现。3.3预防措施猪弓形虫病一旦在猪场发生,病原很难清除,将会在场内经久不息,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全面防范,否则后患无穷。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是传播本病的罪魁祸首,猪场内应禁止养猫和防止野猫进入(毒饵诱杀或人工捕杀);定期灭鼠,加强饲料及原料的保管贮存,避免猫鼠进入饲料仓库,禁止使用被猫、鼠粪尿污染的饲料喂猪;定期全场消毒,清除粪污,减少环境中的病原数量和传播机会;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磺胺类药物,新出现病例的猪场或曾发生过猪弓形虫病的猪场,添加药物混饲进行群体预防尤为必要。应于发现确诊病例之后或于每年4月气温回升之时实行全场加药,实施群体预防;在添加磺胺类药物时,应按常规比例添加磺胺增效剂;为减少磺胺类药物对猪体肾脏的毒害及副作用,还应同时添加小苏打[8]。3.4治疗猪弓形虫病病原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早期和足够疗程治疗,疗效相当确切,应在发现病例后尽快做出确诊并立即用药,以阻止病原体在病猪体内的繁殖和减少对机体的危害。常用的药物是磺胺六甲(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五甲(磺胺对甲氧嘧啶)和增效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可按75 mL/kg肌注,首剂加倍),这些药物每天2次,连用2 d后,再以同样剂量每天用药1次,继续连用3~5 d[8],一般都会康复。参考文献:[1] 林曦. 家畜病理学[M]. 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26-329.[2] 殷震,刘景华. 动物病毒学[M]. 第二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7.[3] 蒋金书. 动物原虫病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258-272.[4] 单连玉,杨秀珍,杨树森. PCR技术诊断弓形虫病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2,29(2):58-65.[5] 甘绍伯,佟玉品,尹清源. 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弓形虫的实验研究[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9,15(2):27-31.[6] 单连玉,杨秀珍,刘佩梅. PCR技术检测RH 株弓形虫组织内感染的实验研究[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2,8(4):416-419.[7] 崔平,刘红彬, 方素芳, 等. PCR检测猪弓形虫病方法的建立[J]. 中国动物检疫, 2009,26(5):62-63.[8] 朱芬花.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弓形体病[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10,29(2):32.。
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15
2020年第2期 疫病防控
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王岚 / 甘肃省会宁县丁家沟镇畜牧兽医站 730700
摘 要:猪如果感染了弓形虫病将 出现体温异常升高、精神状况不佳、食欲 不佳,全身各处出现病理性改变,不经过 合理有效的治疗最终将会导致猪的死亡。 不仅如此,该种疾病由于传播途径广泛很 容易在猪群中传播,造成大面积的流行和 死亡。本文通过对猪弓形虫病进行流行 病学和实验室解剖学的分析,提出了有效 的中医和西医治疗手段,希望能够对相关 的研究者和养殖者有所帮助。
2 猪弓形虫病的诊断
2.1 临床检查 猪一旦感染上该种疾
病就会出现体温异常升高、精神萎靡不 振、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的情况。病猪 会喜欢饮用干净的清水,但是大便却较 为干燥还伴有粘液。除了这些典型的 表现,个别猪的下腹部会出现淤血斑 点,耳朵后面会有紫色的坏死,后腿也 会有紫色的坏死斑点。病猪的尿液不 是清亮的黄色,变成了茶红色。病猪活 动力变弱,活动变少,行走时摇摇晃晃 站立不稳。
关键词:猪;弓形虫病;治疗;诊断 猪的弓形虫病不仅可以感染猪还 可以感染人,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 弓形虫侵入猪的体内,在猪的有核细胞 内寄生,引起猪弓形虫病。如今经济发 展迅速,养殖业也是发展的越来越好,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对猪的健康造成严 重的影响,对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不 可估计。猪弓形虫病的发病症状不典 型,与其他许多疾病都十分相似,为了 更好的针对性的进行治疗,需要养殖户 熟悉其诊断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防 控该病。
各 1 次,连续注射 4d 就可以看到显著 的成效 [2]。 3.2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不同于西医 治疗,但是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治疗效 果,相对于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的副作 用更小,药物残留能够更好的被自然代 谢,现在越来越多的兽医治疗站开始逐 渐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治疗该种疾病, 得到了很好的推广,有显著的疗效。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在猪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它不仅对猪的生产性能和
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产生威胁。
下面将介绍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1. 流行病学
猪弓形虫病主要通过口部摄入感染。
猪在饮水、食物、环境中摄入被粪便污染的弓形
虫卵或灭活的囊状体,寄生在猪的组织中生长繁殖。
弓形虫在感染过程中可经过胎盘感染
传给猪仔。
2. 临床症状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具体表现为:
- 成年猪:慢性感染的成年猪一般无明显症状,但可出现下列表现:食欲减退、消瘦、无精打采、毛色变浅、腹泻、眼角结膜黄糖沉着、呼吸急促、死亡率增加。
- 猪仔:感染猪仔常呈急性病例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厌食、消瘦、呼吸急促、腹泻、憔悴、抽搐、拱背现象。
3. 防治措施
- 环境卫生:加强猪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猪舍中的粪便和尸体。
避免与猪粪便直接接触,减少弓形虫的感染途径。
- 合理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注意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合理饲
喂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的体质。
- 预防人畜共患病:定期进行猪的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 弓形虫疫苗:猪弓形虫病的疫苗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根据兽医的建议
和猪群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疫苗接种。
猪弓形体病症状 猪弓形体病怎么治疗

猪弓形体病症状猪弓形体病怎么治疗猪弓形体病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以及温暖潮湿的地区,能够通过感染母猪胎盘,导致妊娠母猪流产、产出有缺陷的仔猪或者死胎,还可通过吸血昆虫进行机械性传播。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弓形体病症状,猪弓形体病怎么治疗。
一、猪弓形体病的症状急性:该病一般有3~7天的潜伏期,开始发病时病猪体温逐渐升高至40~42℃,且能够保持3~10天,一些病猪体温能够高达42.9℃,精神沉郁,喜欢躺卧,食欲不振,只吃几口稀食,有时出现呕吐。
亚急性:病猪出现高烧,精神沉郁,减少或停止采食,难于呼吸,而其他症状表现则较轻。
二、猪弓形体病怎么治疗急性型弓形体病的发病初期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0.3mL,注意剂量足够,且在深部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3次,连续使用5天。
或者按每千克体重使用磺胺嘧啶70mg或甲氧苄氨嘧啶14mg。
但由于磺胺嘧啶的溶解度较低,且非常容易在尿中析出结晶,因此在病猪内服该药过程中,要使用等量的碳酸氢钠,同时增加饮水。
三、如何鉴别诊断猪弓形体病鉴别的重点是要掌握不同疾病的最典型特征,如病猪患有猪丹毒时,没有出现难于呼吸的症状,亚急性还会在皮肤上形成菱形、方形疹块,并在体表明显突出。
患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时,会出现呼吸道症状,且能够导致母猪的流产率超过30%,仔猪病死率超过50%;患有猪附红细胞体病时,表现出叫声嘶哑,咳嗽、气喘,可视黏膜先充血,然后苍白,并有轻度黄染,同时血液比较稀。
患有猪瘟时,表现出全身性皮肤发绀,但没有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嗽症状;患有猪肺疫时,在胸部进行听诊能够听见摩擦音和啰音,进行叩诊时肋部明显疼痛,且咳嗽加剧。
四、预防猪弓形体病的主要措施加强日常饲养管理,给猪饲喂营养全面和均衡的饲料,避免发生各种应激,促使猪体自身抗病力和免疫力增强。
猪舍和周围环境保持卫生良好,及时清除猫的排泄物,不能够将已被猫污染的饮水和饲料供给猪采食。
5~9月份,即该病容易发生和流行的季节,将磺胺嘧啶500g和乙胺嘧啶25g添加在猪只每吨饲料中,连续饲喂1星期,能够良好的预防猪弓形体病的发生。
猪弓形体病

猪弓形体病猪弓形体病,又称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人畜共患的原虫病。
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
弓形体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在家畜和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
又称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人畜共患的原虫病。
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细胞内的弓形体虫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
弓形体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在家畜和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
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弓形虫可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猪体。
表现为高热、喘气、皮肤发红等,易被误诊为猪瘟、链球菌病、感冒,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方能确诊。
对于弓形体病,只有磺胺类药物有特效,其他抗生素无效。
在病的后期,病猪体表,尤其是耳、下腹部、后肢和尾部等因淤血及皮下渗出性出血而呈紫红斑。
猪弓形体病猪弓形体病 - 病症与病因症状猪食欲减退,体温40.2℃~42.3℃之间,多在40℃~41.5℃,稽留不退。
部分猪呼吸困难,驱赶时有5%出现咳嗽。
部分猪身体下部及耳部有瘀血斑,触诊可感少数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诊断取肝、脾、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
以肺、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触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发现典型的呈月牙形、弓形的弓形虫滋养体。
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2度,呈稽留热(常发热7~10天,精神沉郁,)(l)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育肥猪有咳嗽、流鼻液,乳猪偶有咳嗽和流鼻液。
(2)耳尖、阴户、包皮尖端、腹底的皮肤上出现出血性紫斑。
乳猪明显,往往有从耳尖向耳根推进或减退的情况,作为疾病轻重的标志。
育肥猪偶尔有此现象。
(3)体温41℃~42℃以上,呈稽留热型。
(4)乳猪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等。
(5)伏卧难起,迫起后步态不稳,个别关节肿大。
(6)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
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摘要:云南墨江某规模猪场综合效益近年来持续下降,母猪具有明显的繁殖障碍,仔猪保育阶段死亡率和淘汰率较高,疾病混合感染情况相对严重,采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均未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对该猪场进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检查,采集不同猪体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确诊为猪弓形虫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效果确切。
关键词:猪;弓形虫病;诊断;治疗云南墨江某规模猪场近年来生产能力明显下降,经济效益不理想,疫病发生风险较大,养殖户采用诸多抗菌素治疗,整体效果不理想,疾病复发问题严重。
2022年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前往该养殖场进行全面调查,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症状体征分析、剖检、实验室检验等确诊为弓形虫病。
根据感染情况为养殖户制定了科学、可行的防治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1.症状表现病猪主要为保育猪、种猪,体重在10-50kg之间,其中保育舍中处于关键发育阶段的仔猪发病率较高。
具体表现为急性经过,食欲明显下降,2-3天后病猪被毛粗乱,不具有光泽,精神不振,不喜动,离群独居,每日多数时间处于伏卧状态。
进一步观察病猪的症状体征,可见鼻盘干燥,体温明显升高,在40℃左右,稽留一周左右恢复至正常体温,濒死期处于低体温状态,且病猪嗜睡严重。
呼吸明显加快,表现为腹式呼吸或犬坐式呼吸,伴有一定的咳嗽症状。
打喷嚏频次较高,流清涕,病情发展至中后期时观察鼻孔可发现分泌物和饲料粉末。
眼眶有异物,眼角有眼屎,表现为浆液性、脓液性或血样。
粪便表现为颗粒状,外部附着黏液;部分病猪拉稀严重,少数有呕吐症状;尿为橘黄色或褐色;部分病猪的病程较长,伴有慢性消耗性症状。
部分病猪伴有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麻痹、行走失稳,或者突然倒地,嘶叫,有角弓反张症状的表现。
对病猪的耳尖、鼻端、下腹、股内侧等皮肤部位进行观察,可见点状出血或紫红色斑块,耳内整洁度较差,部分病猪耳尖存在干性坏死,耳壳上生成痂皮,颜色为黑色。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猪明显消瘦,伴有一定的贫血症状,眼结膜苍白,治疗时注射针眼部血凝情况较差,出血不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