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地震导航数据的处理技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海上地震勘探罗经鸟数据分析

海上地震勘探罗经鸟数据分析1引言在海洋拖缆地震勘探中,因为海浪、海流等的作用,勘探船只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状态,它拖带的电缆的形状也随时处于变化之中。
为实现精确的导航定位,在综合导航定位系统计算中,需要处理来自多种传感器的定位数据。
即针对每类数据,需要考虑影响数据质量的多种因素,逐一进行分析,找出相对应对策和解决方案,才能保证拖缆的最终精确定位。
对于拖缆勘探中电缆的定位研究,国外早于国内,且已有相对成熟的应用产品。
随着中国石油勘探领域拓展至深海,自主研发同类产品势在必行,拖缆定位技术的研究为开发综合导航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罗经鸟(安装在拖缆上用于测定电缆方位及控制电缆位置的设备)数据是确定电缆空间形态的关键数据,其精度直接影响检波点的定位结果。
本文通过将罗经鸟数据应用于拖缆定位计算,并进行分析、研究,在实践中探讨了其改正值对拖缆空间位置的影响。
2拖缆空间形态确定方法拖缆勘探的导航定位是通过多种设备协作完成的。
通过安装在船上的DGPS(差分GPS),利用星站差分获取船体的参考位置,作为整个定位网络的起算坐标。
通过电缆尾标上和枪阵上的RGPS(相对定位GPS),得到相对于船上RGPS参考站之间的基线向量,以确定枪阵和电缆尾部的位置(图1),这样基于DGPS和RGPS可得到精确的电缆头尾坐标。
电缆中部坐标则主要由声学定位和罗经鸟来控制。
通过电缆上的声学定位设备,测得各声学节点间的距离,组成一个声学测边网,然后通过网平差得到声学节点坐标。
但电缆上声学节点未能覆盖全部检波点,节点间的检波点定位需先通过罗经鸟方位和电缆理论距离确定电缆形状,再计算得到检波点坐标。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曲线积分法或多项式拟合法确定电缆形状。
2.1曲线积分法曲线积分法是将电缆看作一条光滑曲线,且电缆的弯曲水准非常小,每两个检波点之间的电缆是一个小弧段,长度定义为S,两者之间的方位用罗经鸟方位内插得到,则检波点Pi+1(Xi+1,Yi+1)的坐标可由Pi(Xi,Yi)求出。
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与解释

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与解释一、引言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探测地下构造、岩性、矿床和地下水等物质的一种探测技术。
地震勘探是地质勘查、工程勘察和地震预测等领域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与解释是地震勘探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处理流程、数据处理方法及解释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包括数据备份、数据预处理、数据校正、数据解释三个过程。
1.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信号数据进行复制备份存档,以便后续数据处理和解释使用。
2.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数据导入、数据剪辑、数据切割、数据去反演等步骤。
其中:数据导入是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信号数据导入到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解释。
数据剪辑是将不相关的数据删除,只留下与勘探目的有关的数据,以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和效率。
数据切割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将采集的地震信号数据分为多个时间窗口,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解释。
数据去反演是去除地面反射波和地下因受到地面影响而引起的表面波、散射波等干扰信号,强调地下直达波的信号,提高勘探的分辨率。
3.数据校正数据校正是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校正处理,以便对数据进行精细的解释。
其中:时差校正是将不同检波点接收到的地震信号数据进行时差校正,以将所有检波点接收到的地震信号数据时限一致。
幅值校正是将地震信号数据进行幅值校正,以消除由于不同检波器灵敏度的差异引起的幅度变化,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
补偿校正是针对地下介质的补偿,以消除由于介质特性所引起的干扰信号,提高数据解释的精度。
四、数据处理方法1.频率域反演法频率域反演法是一种频率域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显示地下介质的频率特征。
通过对勘探目标的频率响应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地下介质的速度、厚度、密度,以及存在于介质中的岩性、构造等信息。
2.三维成像法三维成像法是一种立体成像技术。
它通过对不同方向、不同深度的地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三维勘探图像,以方便勘探人员对地下构造、岩性和矿藏等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和解释。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规律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探测方法、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地质解释技术、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和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等方面。
1.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是指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波动,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压缩波,在地壳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以扭动的方式传播。
当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密度的岩层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这些现象是地震勘探的基础。
2.地震波探测方法地震波探测方法包括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折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和时间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反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分辨率。
3.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是在野外布置观测系统,通过激发地震波并记录地震信号来进行数据采集。
室内数据采集则是在室内通过计算机系统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预处理、增益控制、滤波、叠加、偏移、反演等步骤。
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平滑处理等;增益控制包括调整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滤波包括去除高频噪声和低频干扰;叠加是指将多个地震信号进行叠加,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偏移是指将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移动,以纠正地震信号的偏移;反演是指将地震信号转换为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如速度、密度等。
5.地质解释技术地质解释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和储层解释等方面。
构造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构造特征和形态;地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年代、沉积环境和地层组合;储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油气储层的性质和特征。
石油勘探技术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石油勘探技术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石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确保石油供应的稳定与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石油勘探技术的几个主要方面,并介绍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石油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通过使用地震、电磁、重力、磁力等物理现象,对地下进行探测,获取地下油气的地质信息。
其中,地震勘探技术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
通过探测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传播的速度、方向和能量衰减等信息,地球物理勘探可以判断油气藏的分布和特征,从而为石油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测井技术测井技术是勘探工程中的另一项重要技术。
它通过钻井设备在钻孔过程中对地质层进行实时测量,获取地层物理性质和岩性信息。
测井技术有多种方法,包括电测井、声波测井、核子测井等。
这些测井数据可以提供油气藏中油层、水层和气层的界面信息,帮助工程师判断油层的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为油田开发和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三、岩心分析技术岩心是由地层中取得的岩石样品,其分析对于油田开发和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岩心分析技术通过对岩心样本进行物理性质、岩性和地层特征等方面的测试,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油气藏的储集条件和地层性质。
此外,岩心的化学分析还可以确定油气成分和组成,为油田开发提供必要的信息。
四、地震解释与成像技术地震数据是石油勘探中的宝贵资源,其解释与成像对于勘探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
地震数据的解释和成像技术可以将地下的二维或三维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地震剖面图和地震井筒图,以呈现地下岩石、构造和油气层等信息。
这些图像可以帮助工程师判断油气储层的范围、厚度和分布情况,指导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综上所述,石油勘探技术在油田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测井技术、岩心分析技术和地震解释与成像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石油行业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推动了石油勘探的进步和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
测绘技术中的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介绍

测绘技术中的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介绍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是测绘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为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持。
下面将介绍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技术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技术是指通过将地球物理数据进行预处理、处理和后处理等一系列步骤,提取和处理出有效的地球物理信息。
其中,最常见的地球物理数据包括地震数据、电磁数据、重力数据和磁力数据等。
1. 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发生的震动现象,通过地震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了解到地下岩石的构成、厚度和形状等信息。
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地震数据质量控制、地震数据成像和地震数据解释等。
地震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生成地震剖面图和速度模型,为地下构造和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电磁数据处理电磁数据是指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电磁场变化来研究地下结构和资源的一种方法。
电磁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解释和数据建模等。
电磁数据处理可以提供地下岩石的电导率分布图,从而为地下水资源勘探和矿产资源勘探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3. 重力数据处理重力数据是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来研究地表和地下质量分布的一种方法。
重力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解释和数据建模等。
重力数据处理可以提供地下质量分布图,从而为地下岩石的密度分布和构造特征提供了信息。
4. 磁力数据处理磁力数据是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来研究地下磁性物质的一种方法。
磁力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解释和数据建模等。
磁力数据处理可以提供地下磁性物质的分布图,从而为矿产资源勘探和地下构造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二、地球物理数据解释技术地球物理数据解释技术是指通过对处理后的地球物理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得出地下结构和地下资源的有关信息。
地球物理数据解释技术主要包括数据解释方法和解释工具两个方面。
1. 数据解释方法数据解释方法是指通过对处理后的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反演、成像和模拟等方法,得出地下结构和资源的一系列信息。
海上地震数据高分辨率相对保幅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合 适 , 很 容易生 成假 的 AVO 异 常 , 而会 误 导后 则 从 期 烃类 检测 技术 的应 用 。图 1示 出了缺 省速度 情 况 下和用 实 际速度 进 行 球 面 扩散 补 偿 的结 果对 比 , 可 以看 出 , 缺省 速度 的情 况下 , 型 AVO 曲线 变 化 在 模 特征 与球 面扩散 补偿 后 的 AVO 曲线 变 化特 征 不 一 致 , 用实 际 速 度 进行 球 面 扩散 补偿 后 的 AVO 曲 而
用, 而这 些 技术 的应 用 是 以真振 幅处 理 的地 震 数据 为基础 。从 地震 资 料 处理 的角 度 考 虑 , 对 保 幅 处 相
至 于地层 吸 收 、 反射 透 射 损失 则 采 用 能 量统 计 的方
理 可 以分 为原始 数 据 的 振 幅保 持 和真 振 幅 的恢 复 。
数 选择 最 为重要 , 以前 在 进行 常规 处 理 时往 往 忽视
了这一 点 。实 际上 , 在相对 保 幅处理 中 , 速度参 数选
择 对地 震数 据振 幅 的 影 响 比较 大 , 果 速 度 选 择 不 如
幅处 理 的核心 , 是 相 对保 幅处 理 的难 点 所在 。笔 也 者基 于近 几年 的处 理 工 作 实践 , 结 出 了一 套 高 分 总 辨率 相对 保 幅处 理 的技 术 思路 与 流程 , 在 海 上 油 并
气检 测 问题 , 三是 油 气 田开发 过 程 中对 剩余 油气 分
布 的监控 问题 。后 两个 问题 在海 上地 震 资料处 理 中
一
处理 软件模 块 的“ 幅 ” 力 等 。与 陆上 地震 数据 相 保 能
比, 上 地震数 据有 其 自身 的优势 , 海 如采 集 时的地 表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解释与解释技术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解释与解释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中,地震解释和解释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工具。
通过地震解释和解释技术,我们可以获取有关地下地质结构和油气储集体的详细信息。
本文将就石油勘探中的地震解释与解释技术展开讨论。
一、地震解释的基本原理地震解释是通过分析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振幅和频率等特征,来推断地下结构及其性质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以及地震波在地下各层界面上的反射、折射、干涉等现象,从而推断地层的分布、构造、岩性以及油气储集体的形态等信息。
地震解释的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
首先,需要将地震仪器放置在地面或水中,并通过震源激发地震波。
接着,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路径中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并被地下介质所记录。
随后,通过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剖析和校正地震数据,去除环境噪声和仪器响应等因素的干扰,并将数据转换成地震剖面。
最后,利用地震剖面中的特征,如反射界面、反射振幅等,进行地震解释,得出地下结构和储集体的有关信息。
二、地震解释技术在石油勘探中,常用的地震解释技术主要包括岩性解释、层序解释和构造解释等。
1. 岩性解释岩性解释是通过分析地震剖面上反射振幅、相位等信息,来确定地下岩石性质的过程。
根据岩石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如振幅的大小、相对位置的变化等,可以推断出地下岩石的性质,包括岩性、岩石圈等。
2. 层序解释层序解释是指通过分析地震剖面上反射界面的几何关系和相对位置,来推断地下不同层序的过程。
在地震剖面上,不同沉积层之间存在着层序间不连续面,通过分析这些不连续面的特征,可以判断沉积层的分布、整体趋势等。
3. 构造解释构造解释是指通过分析地震剖面上的断层、褶皱、背斜等构造特征,来判断地下构造单元的性质和规模的过程。
通过识别和分析地震剖面上构造特征的变化,可以了解地下构造单元的发育情况、断裂带的分布和形态等。
三、地震解释的挑战和前景在地震解释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
节点仪器地震勘探辅助数据处理技术及应用

节点仪器地震勘探辅助数据处理技术及应用摘要:随着石油勘探和开采的不断发展,地质对象日益复杂,对精确识别油气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国外的高密度地震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解决了噪声抑制、分辨率和保真度的改善。
为加速中国油田开发利用高密度地震技术,笔者对节点仪器地震勘探辅助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归纳整理。
关键词:节点仪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一、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现状由于有效的可控震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野外地震勘探的采集范围越来越复杂,采集工作的效率和接触面也越来越大。
由于线路容量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常规的地震数据采集设备已经没有了。
该方法能够满足复杂环境下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需要。
由于其体积小,采集独立,稳定可靠,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该观测系统具有设计灵活、适用范围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油气勘探、煤矿地震勘探、在地质监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结点仪表在经济上也有较大的优越性。
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有四个共性:(1)储层厚度:中国东部地区1~5 m,中国中西部地区5~10 m,超出了传统地震勘探技术的极限。
(2)储集层的异质性较高:大陆沉积面变化迅速,砂岩与泥岩间的交叠较多;碳酸盐岩储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火山岩储层的发育机理和物性差异较大。
传统的地震技术无法满足对低分辨率目标的横向识别和各向异性的研究。
(3)地表复杂情况下,地层构造及断裂块体十分复杂。
地面和地下的复杂构造,使得地震图像难以进行,而波场的复杂性也影响了图像的准确性。
传统的地震技术在改善图像的准确性和纵向分辨率方面是不够的。
(4)在含油气丰富的凹陷(带)中进行精细储层评价、剩余油量监测、新地层系列寻找、动态开发监测是当前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
因此,为了提高成像的准确性,必须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增加信噪比;增加地震频带以改善解析度;为了提高油气藏的保真度,提高油气藏的准确性,已成为地震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1]。
针对复杂储层勘探与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富集油气储层进行精细评估与开发,必须开展高密度地震实验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月孟油
健
球海理
乡探
第卷增刊
处理技
术
海上地震导航数据的处理技术
李振勇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海外业务部李振勇海上地展导航数据的处理技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增刊摘要随着海洋地震勘探以及定位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海洋地震数据采集中的海上定位方式及导航
数据处理技术逐渐成为了历史然而面对新老海洋地震资料的连片处理熟悉和掌握传统的海洋导航数据
处理技术对于提高观测数据的精度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介绍了传统的海洋定位技术参考椭球体的建
立和高斯投影方式最后介绍了海上地震导航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导航数据参考椭球体投影高斯投影航迹
二,二
随着海洋地震勘探以及定位技术的高速发展海洋地震数据采集采用的传统的海上定位方式以及导航数据处理技术将逐渐成为历史如今导航数据已转到勘探船上进行实时处理处理人员得到的原始导航数据已经是每个炮点检波点坐标的或格式的文本数据处理人员只需将导航数据和地震数据合并即可完成预处理鉴于海洋地震勘探中经常要面对新老资料的连片处理熟悉和掌握传统的海洋导航数据处理技术仍然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提高观测数据的精度
挖掘老资料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图海洋二维勘探实际船迹和电缆形态
海洋地震数据的特殊性海洋二维地震数据采集与室内资料处理一般基于两种假设①野外施工船沿设计测线直线行驶②整个接收缆线也呈直线并与设计测线重合随船行驶图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船和电缆不断受到海风海流以及海浪的影响施工船的航迹和电缆的形状都是弯曲的而且电缆本身还存在着一定的“羽角”羽角就是电缆的基本方向与施工测线方向构成的夹角图河北省啄州市信箱本文于年月日收到由于野外施工中存在这样的羽角所以就使测线的共中心横向发散其发散的程度随航迹的弯曲或电缆羽角的增大而增大在海洋二维勘探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可降低发散程度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发散问题造成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在海洋三维勘探尤其是单枪单缆中要利用羽角的作用产生横向多次覆盖按潮汐划分成片便于每片内测线羽角一致提高覆盖次数而海洋三维地震勘探施工与二维地震勘探相比测网密度大产生的线距小故要求三维施工时炮点检波点定位更准确因此相应的定位和处理技术也更为复杂
以往常用的海上定位法可以分为双曲线定位法
和双圆定位法两种第卷增刊
李振勇海上地震导航数据的处理技术
双曲线定位法由一个主台和二个以上的副台组成用户通过测量主副台信号到达接收点的时差或相位差就可以获得一条经过用户当前位置的双曲线此双曲线的焦点便是被测主副台所在点两
条这样的双曲线的交点就确定了用户所在的位置图左双圆定位法是指一测点位置可以由已知两个定
点为圆心以两定点至测点的距离为半径的两圆的
交会点确定这是圆定位的基本概念也就是说此
法是通过测距实现的即将两套收发设备架设在地
面位置已知的点上岸台另一套带有距离测量的收发设备装置在测量船上称为机动台或简称船
台作业开始后船台向岸台定时地发射询问信
号岸台接收到询问信号后立即发射应答信号因此电波往返的传播时间为船台到岸台距离的函数即通过距离测量设备检测电波往返的时间就能获得瞬时的船台至岸台的距离值再经外围设计记录与处理就可以求出船台的瞬时位置坐标图右
图双曲线定位法左及双圆定位法右几何原理如图所示某工区内共有四个岸台它们分别
为号号号和号所谓岸台是指设在海岸
附近的陆地上的已知精确位置的导航台站传统的
大地坐标系数据转换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数据
野外导航多采用定位系统导航带格式为班记录到原始导航带上的船坐标位
置
是导航天线的位置而地震数据处理需要的恰恰
是由大地坐标系观测的数据转换成平面直角坐标
系下的坐标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地面上的任
何物理点位置不仅用大地坐标系的经纬度表示而且还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描述为此需建立一个参考椭球体才能将
参考椭球体的建立所谓参考椭球体即与地球大地水准面形态最为接近且又能用简单数学模型进行描述的假想的光滑椭球体之所以称为参考椭球体因为
在理论上存在一个形状体积与地球体符合最好的地球椭球体
地球表面的高山平原海洋与河谷等使地表的高低起伏很不规则人们首先假定地球由平静的海洋面即大地水准面所包围但该水准面受地表及地下物质分布不均的影响其表面仍有起伏于是人们最后再用一个近似于大地水准面的规则以短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椭球体代替实际的地球体从而形成了一个参考椭球体图多年来人们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描述出不同
国别的各种椭球体的形状表在中国应用的参考椭球体为“克拉索夫斯基—”确定的参考椭球体其长半轴为短半轴为扁率为,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年
图参考椭球体
表不同计算方法描述出的各种椭球体
椭球体名称提出年代年长半径扁率
埃佛莱斯特克拉克海福特
克拉索夫斯基年大地坐标系
施密特游存义年大地坐标系
投影方
式
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采用的是平面坐标系因此需要将椭球体表面上各点的大地坐标投影到平
面坐标系上根据不同的需要形成了多种地图投影方式如莱姆特的圆锥正切投影高斯投影和通用横墨长托投影简称等西方公司以及海洋
资
料大都采用投影方式中国大陆大都采用高斯投影方式图
图高斯投影及坐标示意图地球表面是一个不可展的曲面将球面上的图形伸展到平面上必将产生变形变形虽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掌握和控制为了限制投影变形高斯投影采用了经差和的分带投影我国采用的是将中央子午线左右各或划分为一带称为“带”或“带”各带将有自己的坐标轴和原点自子午线起每经差自西向东分带依此编号为二设带号为则带的带号可以写为。其中。为中央子午线的经度设一横椭圆柱与地球椭球面上某一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相切椭圆柱轴通过地球椭球中心图将经纬线透视投影到椭圆柱面上然后沿其母线切开展成平面即可得到平面上的经纬线网为了简化只绘出投影带的界子午线中央子午线及赤道的投影投影后的中央经线和赤道互相正交且为投影带的对称轴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每一投影带投影后的中央子午线即为该平面直角坐标的纵坐标轴轴投影后的赤道即为横坐标轴轴其交点为坐标原点但是为了避免横坐标值出现负值统一规定把轴定在离中央经线的西即西移即原点坐标为。可想而知每个投影带都有一个彼此相同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了区别点的坐标所属投影带规定在横坐标值前冠以投影带的带号纵坐标值无论在那一带都是由赤道起算的自然值投影—通用横墨长托投影与高斯投影均为横圆柱投影但是在高斯投影中规定中央经线上长度比为,而在投影中则为,即高斯投影为横切圆柱投影而投影则为横割圆柱投影从坐标值上看高斯盯一高斯投影是从西经至西经为第带由此每隔经差向东直到东经至东经为第带设为带号又。为中央经线经度在本投影中带号与中央经线的经度关系式为几。式中几。东经取正号西经取负号其坐标规定与高斯投影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坐标值的计算在南北半球有所区别本文都
以
北半球为例需要引起处理人员的注意第卷
增刊
李振勇海上地震导航数据的处理技术
海洋导航数据处理
传统的海洋导航数据处理通过对原始导航数据的计算加工首先获得准确的船点位置坐标
然后经电缆定位运算获得诸如炮点检波点及其共
中心点的坐标等参数图海洋导航数据处理一般分为两个阶段①完成
船点坐标的定位计算②完成电缆的定位运算导
航定位系统记录的船点位置数据大部分是可靠的但往往有一部分数据存在问题为能确定错误所在,可分批分组绘航迹图逐条测线进行检查再对个别位置的异常数据图进行编辑修改删除坏炮再进行内插或外推然后重新计算船点位
置
最终可获得正确的船点位置电缆定位类似于陆上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预处理它以每条测线为单位利用船点坐标和方
位角罗盘读数定位磁罗盘数据震源中心相对于
船点的位置坐标电缆上各检波点及各罗盘位置相
对于船尾的弧长距
离等参数计算
出测线上各炮点各检波点的平面位置坐标同时计
算出地下的各种信息在进行电缆定位运算之前首先要对记录的各编号定位罗盘的读数进行
加工整理消除死罗盘和不正常罗盘读数对定位结
果精度的影响其中包括异常值的影响对死罗盘和不正常罗盘的无效数据采用人工编辑方法将其
消除而对异常值则采用卡尔曼滤波器对其进行自动识别编辑与内插
图是三条测线的炮点航迹图和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