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三维属性及地质建模
基于三维地质-地球物理建模的深部成矿预测——以黑河地区永新金矿床为例

基于三维地质-地球物理建模的深部成矿预测——以黑河地区永新金矿床为例赵忠海;崔晓梦;孙景贵;陈俊;乔锴;梁杉杉;Manirambona Alain Jospin【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年(卷),期】2024(54)2【摘要】黑龙江省永新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交会拼合部位,是近几年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
为了深入探讨永新金矿床外围及深部的成矿潜力,首先在典型矿床分析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以及重磁联合剖面基础上,利用三维地质建模软件Creatar XModeling构建了区域和矿床三维地质模型,刻画了主要控矿地质体三维形态,揭示了区内深部构造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特点及与各地质要素之间的关系。
然后,采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找矿方法,依据证据权法对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等多源信息进行融合,圈定了8处深部找矿预测靶区。
部分深部靶区钻孔发现了多处矿化信息,验证了本次深部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指示研究区深部仍具有较大的成矿空间和潜力。
【总页数】18页(P498-515)【作者】赵忠海;崔晓梦;孙景贵;陈俊;乔锴;梁杉杉;Manirambona Alain Jospin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P618.51【相关文献】1.原生晕在深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以黑河地区永新金矿为例2.新疆智博铁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深部成矿预测3.三维地质建模在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预测中的应用--以萨尔朔克矿区为例4.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三维地质建模与成矿预测5.鲁西归来庄金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深部成矿预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维地质建模及应用实例

三维地质建模及应用实例张宝一;吴湘滨;王丽芳;刘修国;吴信才【摘要】文章介绍了实体模型、场模型和混合模型三类空间数据模型及其相应的三维地质构模方法,列举了三维地质构模在矿产资源评价、城市地质、地下水资源评价方面的3个应用实例.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是实体模型与场模型的集成,三维显示与检索采用实体模型,资源量估算和矿化分布预测采用场模型;在城市地质中的工程地质层状地质体建模采用多层DEM构模法,介绍了基于三维地层模型的剖切等应用分析;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含水层组的三维建模采用剖面构模法,以水文地质剖面为建模数据源,辅以钻孔、含水层组底界埋深等值线、地表高程等值线等作为约束条件.【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3(028)003【总页数】8页(P344-351)【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实体模型;场模型;应用实例【作者】张宝一;吴湘滨;王丽芳;刘修国;吴信才【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23;P6280 引言随着“数字矿山”“数字油田”“数字城市”等概念的日趋成熟,二维空间信息表达方式的局限性愈来愈明显,众多地学研究领域都迫切需要从真三维空间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将三维地质建模研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所谓三维地质建模,是指运用现代空间信息理论和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能反映地质空间内部结构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物理、化学属性的空间分布等地质特征的数学模型,对地质空间及相关的人类工程活动进行真三维再现和分析的科学与技术[1]。
Petrel三维地质建模应用技术探讨

模型构建成果
模型可视化
通过petrel软件的可视化功能, 将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可视 化展示,方便对模型的理解和分
析。
模型评估与优化
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 包括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 用性等方面,确保模型能够满足
实际应用的需求。
模型应用与拓展
将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应用于实 际的地质勘探和油气开发中,并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模型进行拓 展和完善,不断提高模型的精度
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应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 储量,优化采矿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采矿成本
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减少采矿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降低 采矿成本,同时提高采矿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5
CATALOGUE
它主要用于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提 供从数据导入、模型建立、模拟分析 到结果展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petrel软件特点
高度集成
高效建模
Petrel软件集成了多个模块,包括数据导入 、模型建立、模拟分析和可视化等,方便 用户进行一站式操作。
Petrel软件支持多种建模方法,包括实体建 模和体素建模,能够快速构建复杂的地质 模型。
可视化
提供丰富的可视化工具,方便 对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
扩展性
支持与其他专业软件进行集成 ,可扩展性较强。
03
CATALOGUE
petrel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实践
模型构建准备
数据收集
确定模型范围和网格尺寸
收集所有相关的地质数据,包括地震 勘探数据、钻孔数据、测井数据等,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

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已从单纯的建筑设计扩展到了地质建模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技巧,并分析其应用前景。
在准备工作阶段,首先需要采集各种地质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岩土性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野外调查、钻孔、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方式获取。
获取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如数据清洗、插值运算等,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数据准备:收集并处理地质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岩土性质、水文地质等信息,确保数据质量。
建立模型框架:利用BIM软件,如AutoCAD、Revit等,根据采集的数据建立地质模型框架。
模型细化:在模型框架的基础上,添加地质要素,如岩层、断层、节理等,并对模型进行细化。
纹理处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模型进行纹理处理,使其更加真实地反映实际地质情况。
在三维地质建模过程中,有一些技巧需要注意。
对于模型细节的处理,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精度要求,合理运用BIM软件的细节控制功能,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对于颜色和纹理的选用,应根据地质数据的特征和建模目标进行合理搭配,使模型更加真实可信。
对于模型优化,要充分考虑模型的精度和运算性能,采用合适的优化策略,以提高模型的运行效率。
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矿山领域,通过建立矿山水文地质模型,可以对矿床进行合理规划与开采,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
在水利工程中,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对库区进行稳定性分析,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在交通工程中,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地质条件,为道路设计、基础选型等提供支持。
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是一种先进的建模方法,它在地质勘察、矿山、水利、交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目前该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数据获取和处理难度较大、建模过程较为复杂等。
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三维地质建模方法随着国家《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正在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其中关于“构建实时、透明的煤矿采、掘、机、运、通、洗选等数据链条,实现煤矿智能化和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应用”的要求,须在采、掘之前构建采煤工作面透明三维地质模型。
为此,北京中矿大地地球探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创新研发的三维全波形反演技术构建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为目标,实现采煤工作面地质信息透明化,必将成为煤矿智能化开采的必然要求。
以下对其基本流程进行基本介绍。
1.目的与任务三维地质建模是煤矿勘查工作的延伸,目的是有效实现各种不规则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与重建,可以深入分析地质体空间结构,提取控矿信息,建立煤层分布特征与展布模式,为进一步开展勘探、开采设计、预测和成因研究提供直观、准确的数据支持,服务于后期勘探与开发工作。
三维地质建模的任务是基于普查、详查或勘探各阶段获取的各种地质、物探数据资料,基于各地区煤矿地质特征与成煤规律的研究,对相关地质信息进行提取,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和计算机技术,建立并展示勘探工作范围内三维地质模型,为进行勘探区三维空间分析,进一步开展煤矿资源勘探、资源量估算、分布规律研究、开采设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2.三维地质建模基本框架与流程煤矿综采工作面三维地质建模的基本工作程序划分为数据准备、模型构建、成果展示三个阶段,归纳流程为:确定建模目的及模型主要功能→确定建模环境→汇集勘查相关资料→提取与三维地质建模相关的各种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及标准化处理→构建三维地质建模主题数据库—构建结构模型→构建属性一体化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模型质量检测和评价、调整或修正模型→成果展示、编制和归档。
其中,对于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地形数据、地质填图数据、勘探线剖面数据、地球物理数据、钻孔数据、巷道素描数据、井上下对照图、工程数据等。
根据已有的资料,采用合适的数学或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找矿中的应用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找矿中的应用尹东红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地质建模、矿床建模和矿产资源评估,这些技术在地质学和资源勘探领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地质建模是通过创建地下地层的数学或计算模型,以更好地理解地下岩层的分布、性质和结构。
三维地质建模的重要性体现在找矿、石油勘探、水资源管理、环境研究和地震学中的应用。
这一过程整合了各种地质数据,如钻探数据、遥感数据和地球物理数据,为资源勘探和地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维建模;找矿;地质三维地质建模在地质和矿产勘探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提供了精确的地质信息呈现,包括地层分布、岩性、矿化体分布等,使地质学家和勘探人员更好地理解地下地质情况,有助于更高效地进行矿产勘探和开发。
此外,三维地质建模也支持资源评估和储量估计,帮助确定矿床的体积、品位和储量,从而支持合理的资源规划和决策制定。
通过提供更全面的地下信息,它还有助于降低勘探风险,减少无效探测,从而节约成本。
环境影响评价也受益于三维地质建模,因为它可以帮助预测矿床开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支持环保监测和可持续矿产开发。
此外,三维地质建模为矿床的合理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基础,从确定最佳采矿方法到设施位置和通风系统的规划,以确保采矿活动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这项技术还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有助于不同利益相关者更容易地理解地质情况,进行决策和交流,这在矿产开发项目的合作和社会接受度方面尤为重要。
三维地质建模促进了地质科学的发展,鼓励地质学家和工程师在地质建模算法和技术上的研究,以不断提高建模的准确性和效率。
因此,三维地质建模不仅提高了矿产勘探和开发的效率和准确性,还有助于减少环境影响和勘探风险,支持可持续矿产开发,是地质和矿产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1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1 地质数据采集方法(1)遥感技术。
地质勘查是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遥感数据可用于发现和识别地质特征,如地层、矿床、构造线aments等。
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前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三维建模技术旨在利用对地质实体的三维建模实现地质实体三维可视化,使抽象的矿体数据转化为清晰的三维模型,从而更明显的揭示矿体的形态分布规律,方便研究工作的进行。
同时,通过三维建模可以使得传统的二维平面上的工程设计清晰直观的展现在三维空间中,有利于矿床生产,也有利于环境评估。
因此矿体三维建模技术在国外的矿山工作、学生教育、科研工作中有着极其广泛的使用。
但是国内的矿山建设大部分依然停留在二维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很少利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辅助生产研究工作,在国内同样也没有合适的国产三维建模软件适用于矿山实体建模。
因此研究地质实体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国内矿山科研生产相结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研究区域西起阿尔金断裂,东止于哇洪山—温泉断裂,北与柴达木盆地相交,南以昆南断裂为界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造山带相邻。
东西长约1500km,南北宽100—210km,总面积约为17万km²。
为了更直观的提现矿床的形态分布以及变化特征,帮助矿山研究,辅助矿山生产、设计工作。
解决大规模矿山的生产难题,提高生产效率,本文将以夏日哈木铜镍矿床为例利用国外软件surpac,展现整个模型的建立过程,并利用软件功能进行矿体储量估算,为该矿床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
最后,归纳总结surpac在矿山建设中的方法,展现具体的操作过程,以及三维可视化矿山的成果。
既作为夏日哈木铜镍矿工作的一部分,同时也以此为例说明surpac在矿山建设中的应用,同时找出研究中的问题,为surpac在国内的完善提出建议,促进国内三维可视化矿山的普及。
摘要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三维建模技术旨在利用对地质实体的三维建模实现地质实体三维可视化,使抽象的矿体数据转化为清晰的三维模型,而更明显的揭示矿体的形态分布规律,方便研究工作的进行。
同时,通过三维建模可以使得传统的二维平面上的工程设计清晰直观的展现在三维空间中,有利于矿床生产,也有利于环境评估。
三维地学建模技术及其应用

三维地学建模技术及其应用作者:张慧慧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0期摘要:本文介绍了三维地学建模技术方法,并从三维建模软件现状和地质形态两方面探讨了三维地学建模存在的问题;同时总结了三维地学模拟研究的应用现状;最后指出了三维地学建模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三维地学建模;方法;应用现状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1引言一直以来,对于地学信息的表示和处理都是基于二维的,通常是将垂直方向的信息抽象成一个属性值,称为2.5维或假三维。
随着地学研究的深入,二维分析日益显得不足,二维在具有三维特性的矿山与地质领域,应用也不够理想,现有二维数据结构的GIS工具直接应用到地质领域时,效果总是不太理想,难以表达复杂的地下三维地质与工程问题。
所以在许多地学应用领域迫切需要真三维地学信息的表示、处理和分析软件。
随着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三维地学模拟逐渐成为数学地质、石油勘探、岩土工程、GIS和科学计算可视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热点[1]。
本文主要探讨了三维地学建模技术方法,指出了三维地学模拟存在的问题,同时介绍了三维地质模拟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前景。
2三维地学建模技术方法地学模拟是一门综合运用现代空间信息理论来研究地质体几何结构及其内部物理、化学属性数据的信息处理、数据组织、空间建模与数字表达,并运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对其地学三维可视化进行真三维的再现与交互的科学与技术。
因此,它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即三维建模和可视化,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表现[2]。
目前,三维地学模拟技术方法概括起来有:断面(Section)构模法、表面(Surface)构模法、块体(Block)构模法、线框(Wire-frame)构模法、实体(Solid)构模法和体视化技术。
断面法是三维问题二维化,其缺点是表达不完整。
表面法是DTM(数字地形模型)的应用,缺点是不能表达在地质体内部的属性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物理三维属性及地质建模
工作区通过布设一定网度的测深点,探测不同深度上岩(矿)
石电性分布特征,通过数据处理、测深点的一维、二维反演,得到真
实的地下电性分布特征,最终建立三维地电结构模型;通过三维地电
属性体模型、模型图切及任意方向、深度的切片来展示地下三维地电
结构;通过对地电模型的地质解译,形成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地电模
型如以下图所示。
三维地电模型
三维地电模型
地电模型任意位置图切
地电模型任意位置图切
地电模型任意位置图切
地电模型任意位置切片
地电模型任意位置切片
地电模型任意位置切片
地质体模型提取
地质体模型提取
地质体模型提取
地质模型任意范围挖取重新建模
通过对地质模型进行岩性花纹填充形成更为直观的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