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氢氧化物(课件)

高一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铁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 掌握铁的化学性质、Fe2+M Fe3+的检验及性质、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3. 了解铁盐的净水原理。 【教学重点】 1. 铁与水蒸气 2. Fe2+及Fe3+的检验及性质。 3.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突破方法】 立足初中所学相关基础知识,运用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基本反应规律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来进行指导学习,并以此设计相关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学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阅读并回答问题: 人类用铁的历史 人类使用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00 多年前,不过那时的铁是从天而降的陨铁(其中含铁90%以上)。铁是天体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在漫长的岁月中,宇宙中的氢、氦经一代又一代的、聚变,产生了碳氧、氖、镁,镁再聚合成硅,最后形成铁。铁很稳定,是浩渺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元素。铁在地球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也至关重要。距地面 3 000 km 深处的地心就是铁和镍的熔融体(含铁90%),但目前还无法开采。目前,铁的主要来源是 蕴藏在地表层的铁矿石。 铁(Fe)这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 5.5 %,世界上的金属总产量中钢铁占99.5 %。自然 界中自然铁极少,大部份和氧结合成铁矿石。纯铁呈灰白色,强度不是很大,故用处不大。 通常我们所说的铁,或钢,其实是一种合金,这种合金主要成份为纯铁(Fe,含有锰,铬,钨等金属元素及碳,硅,硫磷等非金属元素。其中碳所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它决定铁是否有展延性,是不是很

脆,容不容易熔化。 将铁矿石加入高炉还原而得的"熔铳”(hotmetal,即熔融生铁)含碳2到7.5 %。将熔 铳浇注到模中得一定的形状,称为铸铁(castiro n )。铳铁(或生铁)无法锻造、轧制或压 制,换句话说,它不允许作任何形式的机械变形。铳铁有白铳(whitepig iron )和灰铳(grey pig iron )的区别。白铳中的碳以碳化铁(Fe3C)的形式存在,故新的断口呈银白色;且因 碳化铁硬而脆,所以白铳较硬且脆。至于灰铳中的碳以石墨的形式出现,故断口为灰色,且较白铳软且勒。 磷与硫对铁来说,是很令人讨厌的元素,虽然磷可使铁之流动性变佳,但也使得铁变脆(此因磷与铁结合或硬脆的Fe s P)。至于硫呢?如果铁中含硫过多,则有热脆现象发生,即 铁在高温加工的操作下脆裂(这是因为硫与铁结合成为硫化铁,铁与硫化铁成为共晶,形成网状,围绕在铁的晶体周围,因为共晶体的熔点较铁为低,所以在高温加工的温度下,铁与硫的共晶体熔融而铁未熔;此时若加以外力,铁即生裂痕)。 如果加入某些特定的合金元素一一锰、铬、镍、钼等等,可以增加钢铁的延性、抗拉强度,硬度,改进其铸造性质,增加其对腐蚀与热的抵抗力。经过热处理(即将钢料加热至某一预定高温,再以各种速率使其冷却),可以改变钢料的机械性质和物理性质。再者,钢铁容易施以机械加工而得到所需要的尺寸和形状。钢铁因为具有这些特性,所以广泛地用来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及建筑楼房。一般将含碳量高于2%的铳铁或铸铁称为铁,而将含量少于2% 的称为钢。 1、铁在自然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这是因为其化学性 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纯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光泽,质_______________ ,有良好 3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铁的密度是7.86g/cm,熔点1535 C,沸点2750 C。铁还是电和 热的导体。鉴别铁和铜最简单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赤铁矿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铁矿主要成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菱铁矿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由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下列表格: 设计思想:通过对铁的历史回顾,不仅让学生了解铁的性质,以及铁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尝试探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验探究】

金属第铁及其化合物

铁及其化合物 考点一 铁的单质、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铁 (1)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熔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 (2)结构 (3)化学性质 铁元素性质活泼,有较强的还原性,主要化合价为+2价和+3价。 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①Fe 与Cl 2、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 +3Cl 2=====点燃 2FeCl 3; Fe +S====△ FeS 。 ②Fe 与水蒸气的反应: 3Fe +4H 2O(g)=====高温 Fe 3O 4+4H 2。 ③与氧化性酸(如HNO 3)的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Fe 与过量稀HNO 3的反应: Fe +NO - 3+4H + ===Fe 3+ +NO ↑+2H 2O 。 Fe 与少量稀HNO 3的反应: 3Fe +2NO - 3+8H + ===3Fe 2+ +2NO ↑+4H 2O 。

④Fe 与FeCl 3溶液的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Fe +2Fe 3+ ===3Fe 2+ 。 2.铁的氧化物 3.铁的氢氧化物 1.确定铁的氧化组成的基本方法 设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m ∶n , 则氧化物中n (Fe)∶n (O)=m 56∶n 16=a ∶b , 若a ∶b =1∶1,则铁的氧化物为FeO ; 若a ∶b =2∶3,则铁的氧化物为Fe 2O 3; 若a ∶b =3∶4,则铁的氧化物是Fe 3O 4或FeO 与Fe 2O 3按物质的量比1∶1的混合物或FeO 、Fe 2O 3、Fe 3O 4的混合物(其中FeO 、Fe 2O 3物质的量之比为1∶1,Fe 3O 4为任意值)。 2.防止Fe(OH)2氧化的方法 (1)将配制溶液的蒸馏水煮沸,驱除溶液中的氧气。

高一化学《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高一化学《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高一化学教师黄爱育,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铁的重要化合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铁的重要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三部分的内容。铁的重要化合物包括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以及铁盐、亚铁盐等内容。它们的主干知识是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和铁离子的氧化性。但我结合我们平行班的特点,本堂课设计只包含了前两个内容,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教科书对于这些主干知识采用实验进行构建、用图表进行加深、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强化巩固,而对其他一些基本知识则采用学与问、资料卡片、实践活动等形

式展现。 通过本节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一些感性的认知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化学必修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铁的化合物实验演示与探究活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

化学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2)通过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条件的思考与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2)体验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运用,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知识、迁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2)教学难点:Fe(OH)2的制备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铁的化合物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学好铁的重要化合物知识的基础,并且在前面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又在钠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中初步

钠、铝、铁的化学性质

金属单质的通性 1、能氧气(氧化剂)反应 所有金属单质都具备的性质。 2、与酸发生反应 活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之前)与酸发生反应。 3、与盐发生反应(置换) (1)Na之前的金属,若与盐溶液反应,则先与H2O反应生成碱,再与盐反应。若与熔融状态的盐反应,则置换出盐中活泼性较弱的金属。 (2)Na之后的金属,无论是与盐溶液还是熔融状态的盐,均可置换盐中活泼性较弱的金属。 4、和水发生反应 (1)Na之前的金属,反应剧烈,现象明显。 (2)Na之后的金属,通常情况下,反应不明显,可视为不反应。但满足相应条件时仍可发生反应, 如Al在强碱溶液中。 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超活波金属碱性氧化物] 2、与酸反应,生成且只生成盐和水。 3、一般不与正盐(Na2CO3)、碱式盐(Cu2(OH)2CO3)反应,但可以跟酸式盐(NaHCO3)反应。 4、比较活波的金属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碱。[超活波金属碱性氧化物] 碱的通性 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超活波金属碱] 2、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超活波金属碱] 3、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超活波金属碱] 盐的通性 1、某些盐与较活波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置换)。 = 金属单质通性3 2、某些盐能与某些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复分解)。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复分解)。 =碱的通性4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钠 一、钠Na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与O2反应:常温:4Na+O2=2Na2O 点燃:2Na+O2=Na2O2 与Cl2反应: 2Na+Cl2=2NaCl 与 S 反应 : 2Na+S=Na2S 2、与H2O(l)反应 实验现象:“浮、熔、游、响、红” 2Na+2H2O=2NaOH+H2↑可看做是Na置换出H2O中的H+ (额外知识)Na在空气中的反应:先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 在与气态水反应: Na2O+H2O(g)=2NaOH 最后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3、与某些盐的反应 (1)与盐溶液反应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2Na+2H2O=2NaOH+H2↑第一步:Na先与H2O反应得到NaOH 反应实质 2NaOH+CuSO4=Cu(OH)2↓+Na2SO4 第二步:NaOH与CuSO4↓反应 (2)与熔融状态的盐反应 Na+TiCl4(熔融)=4NaCl+Ti 直接置换 4、与酸的反应 与HCl反应: 2Na+2HCl=2NaCl2+H2↑ 与H2SO4反应: 2Na+H2SO4=Na2SO4+H2↑ 离子反应: 2Na+2H+=2Na++ H2↑ 二、钠的氧化物(NaO和Na2O2) 三、钠的氢氧化物NaOH 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与盐的复分解反应 与硫酸铜反应:2NaOH +CuSO4=Cu(OH)2↓+Na2SO4 与氯化铁反应:3NaOH+FeCl3=Fe(OH)3↓+3NaCl 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少量)+2NaOH=Na2CO3+H2O CO2(少量)+2NaOH=Na2CO3+H2O 第一步

高三一轮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钠铝铁铜 与非金属单质O24Na+O2=2Na2O O2+2Na Na2O2 4Al+3O22Al2O33Fe+2O2Fe3O42Cu+O22CuO Cl22Na+Cl 22NaCl2Al+3Cl22AlCl32Fe+3Cl22FeCl3Cu+Cl2CuCl2 S2Na+S Na 2S2Al+3S Al2S3Fe+S FeS2Cu+S Cu2S H2O2Na+2H2O=2NaOH+H2↑2Al+6H 2O 2Al(OH)3+3H2↑3Fe+4H2O Fe3O4+4H2 不反应 HCl溶液2Na+2HCl=2NaCl+H2↑2Al+6HCl=2AlCl3+3H2↑Fe+2HCl=FeCl2+H2↑不反应NaOH溶液与水反应2Al+2NaOH+2H2O= 2NaAlO2+3H2↑ 不反应不反应 CuSO4溶液2Na+2H2O+CuSO4= Na2SO4+Cu(OH)2↓+H2↑ 较复杂较复杂不反应 制备 2NaCl 2Na+Cl2↑2Al2O34Al+3O2↑Fe2O3+3CO 2Fe+3CO2 CuO+CO Cu+CO2 二.钠及其化合物 1.钠 ⑴钠的物理性质 状态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导电、导热性 固体银白色较小(比水大)较小(比水小)较低(用酒精灯加热,很快 熔化)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⑵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A:与氧气:4Na+O2=2Na2O(变暗);O2+2Na Na2O2(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B:与氯气:2Na+Cl22NaCl; C:与S:2Na+S Na2S ②钠与水的反应(水中先滴入酚酞) 2Na+2H2O=2NaOH+H2↑ 现象概述现象描述原因浮浮在水面钠的密度比水小 游四处游动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熔融化成银白色小球钠的熔点较低,且该反应放出大量热响发出咝咝的响声钠与水反应剧烈 红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生成了碱性物质 ③钠与酸的反应:2Na+2H+=2Na++H2↑ ④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6Na+6H2O+2FeCl3=6NaCl+2Fe(OH)3↓+3H2↑ ⑤Na可与某些有机物反应: 2CH3COOH+2Na→2CH3COONa+H2↑;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C6H5OH+2Na→2C6H5ONa+H2↑; ⑶钠的保存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说课稿(整理稿)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第一课时:金属的氧化物和第二课时:金属的氢氧化物,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四个大点若干小点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I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钠、铝、铁的氧化物,主要介绍它们与水、酸的反应;第二部分比较了铁的两种金属氢氧化物,并且介绍了Al(OH) 3这种两性氢氧化物。(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写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的性质;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铝的氧化物的两性,掌握铝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两性; (3)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增强实验意识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自身个性、深化学习思维,培养自己务实求真的学习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从而提高自身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材重、难点 重点: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及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与性质 难点: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 二、教法分析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原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分析归纳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问题的情境,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提出假设→讨论→思考→给出事实→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金属氧化物与水及与酸的反应。最后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反应方程式的特点,按照物质分类原则,引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2、实验探究法: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异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保留原有的知识结构,又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关键在于设计能造成学生认知冲突的实验和开放式的问题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落实“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究中发展”的教学目标。例如,通过Al2O3和Al(OH)3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使学生发现有些氢氧化物还能和碱反应,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意识。学生通过实验很清楚的就明白了Al2O3是两性氧化物,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3、理论联系实际:空洞的理论不但学生不爱听,老师也不愿意讲,因为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但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老师如果单纯讲解Fe(OH)2在空气中不稳定易被氧化,学生不理解,但是通过NaOH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到: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他们就很容易理解,并且还能联系实际总结出减少Fe(OH)2被氧化的方法,更加深了对其性质及现象的了解。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说课稿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自我介绍: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东北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几种重要金属的氧化物,下面,我将围绕本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系统学习金属化合物的知识,我对本节课知识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分成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氧化物,第二课时学习几种重要金属的氢氧化物,第三课时学习几种金属的盐。 2 在初中阶段比较肤浅地了解一些金属的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金属的相关性质。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可以为化学Ⅱ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 在学习金属性质的基础上,本节侧重学习碱金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某些盐的性质。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了解金属但只的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完整的了解金属。 二教学目标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 A 了解金属氧化物的性质,掌握钠的过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B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铝的氧化物的两性,和在那给我铝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两性 C 学生通过探究性试验,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增强实验意识和操作技能。 2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物展示、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并适时启发、诱导使学生掌握钠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和实验探究,突破教学难点。 3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 感受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学好化学,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 通过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初步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 通过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信、互助、合作的品质。 三重点和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的设置以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

最新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 邯郸市第三十一中学焦湘华 我说课的内容是《铁的重要化合物》,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等五方面进行课后说课。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和作用 比较三个版本教材这一节的内容,人教版在安排上,除共有的二价铁与三价铁相互转化的探究实验外,还对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制取实验和性质进行了研究,体现出其重视科学探究、知识建构过程的培养。本课题作为第三章第二节最后一部分内容,与排在它之前的Na的化合物、Al的化合物共同为一、二章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实验探究,介绍了铁的几中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铁元素的化合物种类较多,实验易于开展并且现象明显、丰富,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蕴含着化学思维方法一一分类法和价态观的运用和唯物辩证思想,从而有助于学生更系统的掌握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全面的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铁的氧化物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特点(FeO、Fe2O3、Fe3O4)。 (2)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Fe3+的检验方法,及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的方法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使学生学会分类、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2 )以Fe(OH)2可被氧化成Fe(OH)3预测Fe2+能被氧化成Fe3+,使学生学会运用已知物质的性质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再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2)通过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使学生领悟到在一定条件下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3 )通过对生活中相关素材的研究,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关注生活的习惯,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3、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氢氧化亚铁的性质、Fe3+的检验及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已经掌握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理论等基础知识,并学习了钠、铝的化合物性质,基本熟悉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情感上,学生很想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知识尚不能熟练运用,对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不太熟悉,实验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在实验探究Fe3+、Fe2+的相互转化时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新课程倡导教学以学生思维活动、实践活动为中心。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活动为主,我采用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开放式学习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开放、问题情境的开放、学生活动的开放)。 2、学法:通过前置作业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动手实验完成学习任务。 3、教学准备:①多媒体设备; ②学生分组实验仪器及药品: 氯化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碘化钾溶液、铜粉、双氧水、稀硝酸、 氯水、硫氰化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植物油、淀粉溶液、

铁的知识点总结化学

铁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黑色金属:Fe、Mn、Cr(铬)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 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不能:置换) 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

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7、白口铁的用途:用于炼钢、灰口铁的用途制造化工机械和铸件。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 8、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 9、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说课稿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三第二单元《铁、铜的获 取及应用》为本单元的第二节的第二课时。 教材从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为切入点,引入铁铜的物理性质,进一步比较铁铜的化学性质,重点 强调Fe2+、Fe3+的鉴别和相互转化,以及Fe3+与铜的反应,最后回到铁及铜的化合物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是本专题的重点之一,本节课被安排在铝及其化合物学习之后,是对所学 知识的一个拓展和延伸。学习本节内容,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其他金属的性质以及各种反应和规律打下良 好的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 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铁、铜的物理性质基础,进一步学习铁、铜的化学性质; 2、了解Fe3+、Fe2+ 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并会书写相关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3+、Fe2+并能自己设计并完成有关化学实验, 2、了解通过加还原剂或氧化剂进行Fe3+、Fe2+转化的方法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2、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Fe2+、Fe3+的检验及其相互转化。难点:Fe2+、Fe3+的检验方法及其相互转化。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对铁和铜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采用回忆归纳法,学生通过生活中对铁铜的了解以及之前的学习,归纳它们的性质,然后老师做一定讲解与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金属及其化合物 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2.在物理性质上金属有哪些共性?(常温下除汞外均为晶体,有金属光泽,是热、电的良导体,大多有良好的延展性。) 3.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钠与氧气反应---常温:4Na + O 2== 2Na 2 O加热:2Na + O 2 △ Na 2 O 2 ; 所以Na应保存在煤油中 ②铝与氧气反应:通常与氧气易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起保护作用 4Al + 3O 2 == 2Al 2 O 3 加热铝箔时,由于外层氧化膜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故熔化的液 态铝并不滴落。除去氧化膜的铝箔加热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熔化的液态铝并也不滴落。 ③铁与氧气反应:3Fe + 2O 2点燃 Fe 3 O 4 (Fe 2 O 3 ·FeO) (2)金属与水的反应①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实验现象:钠浮在水 面 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 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②铝与水反应:加热时微弱反应 ③铁与水反应:高温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 2O(g) 高温 Fe 3 O 4 + 4H 2 ↑。 (3)金属与酸的反应①钠与酸反应:如2Na + 2HCl == 2NaCl + H 2 ↑,Na放入稀盐酸中, 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因此Na放入到酸中Na是不 可能过量的。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 ②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铝发生 钝化现象;加热时,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反应 时放出氢气。 ③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使铁钝化。加热时, 与强氧化性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铁与酸反应 有氢气放出。 (4)某些金属与碱反应:和强碱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 + 3H 2 ↑。 (5)金属与盐溶液反应:①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 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钠投入 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 2Na + CuSO 4 + 2H 2 O == Cu(OH) 2 ↓+ Na 2 SO 4 + H 2 ↑。 ②铝与盐的溶液反应:如能置换出CuSO 4、AgNO 3 等溶液中的金属。 ③铁与某些盐反应:如Fe + CuSO 4 == Cu + FeSO 4 , Fe +2 FeCl 3 == 3FeCl 2 等。 4.金属的氧化物

铁的化学性质及其化合物(精)

铁的化学性质及其化合物 化学性质铁的电子构型为(Ar)3d64s2,氧化态有0、+2、+3、+4、+5、+6。铁的化学性质活泼,为强还原剂,在室温条件下可缓慢地从水中置换出氢,在500℃以上反应速率增高: 3Fe+4H O─→Fe O+4H 铁在干燥空气中很难与氧发生作用,但在潮湿空气中很易腐蚀,若含有酸性气或卤素蒸气时,腐蚀更快。铁可从溶液中还原金、铂、银、汞、铋、锡、镍或铜等离子,如: CuSO+Fe─→FeSO+Cu 铁溶于非氧化性的酸如盐酸和稀硫酸中,形成二价铁离子并放出氢气;在冷的稀硝酸中则形成二价铁离子和硝酸铵: Fe+H SO─→FeSO+H4Fe+10HNO─→4Fe(NO)+NH NO+3H O 铁溶于热的或较浓的硝酸中,生成硝酸铁并释放出氮的氧化物。在浓硝酸或冷的浓硫酸中,铁的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薄膜而被钝化。铁与氯在加热时反应剧烈。铁也能与硫、磷、硅、碳直接化合。铁与氮不能直接化合,但与氨作用,形成氮化铁Fe N。 铁的最重要的氧化态是+2和+3。二价铁离子呈淡绿色,在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的颜色随水解程度的增大而由黄色经橙色变到 棕色。二价和三价铁均易与无机或有机配位体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如FeCl、Fe(CN)、Fe(CN)、 Fe(Phen)、Fe(C O)等(Phen为菲罗林),配位数通常 为6。零价铁还可与一氧化碳形成各种羰基铁,如Fe(CO)、Fe(CO)、Fe(CO)。羰基铁有挥发性,蒸气剧毒。铁也有+4、+5、+6价态的化合物,但在水溶液中只有+6价的。 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亚铁Fe(Ⅱ)和正铁Fe(Ⅲ)化合物,亚铁化合物有氧化亚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氢氧化亚铁等;正铁化合物有三氧化二铁、三氯化铁、硫酸铁、氢氧化铁等。亚铁和正铁离子与氰根都可形成很稳定的配离子 Fe(CN)和 Fe(CN),如在亚铁氰化钾 K[Fe(CN)]·3H O和铁氰化钾K [Fe(CN)]中。铁与环戊二烯的化合物二茂铁,是一种具有夹心结构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金属铁及其化合物教案老师

金属铁及其化合物教案 老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复习初中阶段所学过的铁的性质 ①3Fe+2O 2Fe 3 O 4 ②Fe+SFeS ③2Fe+3Cl 22FeCl 3 ④3Fe+4H 2O(g)Fe 3 O 4 +4H 2 ⑤Fe+2H+===Fe2++H 2 ↑(酸为非氧化性酸) ⑥Fe+4HNO 3(稀)===Fe(NO 3 ) 3 +NO↑+2H 2 O(铁适量) ⑦3Fe+8HNO 3(稀)===3Fe(NO 3 ) 2 +2NO↑+4H 2 O(铁过量) ⑧Fe+CuSO 4===Cu+FeSO 4 ⑨2FeCl 3+Fe===3FeCl 2 二、知识讲解

1.物理性质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能;密度为克/厘米3;熔点为1535℃,沸点为2750℃; 2.结构 铁的电子构型为(Ar)3d64s2,氧化态有0、+2、+3、+4、+5、+6。 3.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Fe+2HCl===FeCl 2+H 2 ↑ (2)与水蒸气反应 铁不与冷水和热水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水蒸气反应 (4)与金属盐溶液:Fe+CuSO 4===FeSO 4 +Cu 考点2铁的氧化物的比较

2Fe+O22FeO +3H2O 考点3比较铁的氢氧化物 1.性质比较 Fe(OH)2Fe(OH)3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水溶性不溶不溶 稳定性易氧化为Fe(OH)3,空气中加热得 不到FeO 较稳定:Fe(OH)3Fe2O3+3H2O 与酸的反应Fe(OH)2+2H+===Fe2++3H2O Fe(OH)3+3H+===Fe3++3H2O 生成制法在隔绝O2的条件下Fe2+与碱反应Fe3+与碱反应 反应Fe2++2OH-=Fe(OH)2↓Fe3++3OH-=Fe(OH)3↓现象白色絮状沉淀-灰绿色-红褐色红褐色沉淀 2.转化 现象: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方程式: 考点4Fe2+、Fe3+的检验 1.Fe2+的检验方法: ①含有Fe2+的溶液呈浅绿色; ②向待检液中滴加NaOH溶液或氨水,产生白色絮状沉淀,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含Fe2+。 ③向待检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无变化,再滴加新制的氯水,溶液显红色说明含Fe2+。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 22Fe3++2Cl-,Fe3++3SCN-Fe(SCN) 3 ④向待检测溶液中滴加K 3【Fe(CN) 6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含Fe2+。 2.Fe3+的检验方法: ①含有Fe3+的溶液呈黄色; ②向待检液中滴加NaOH溶液或氨水,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含Fe3+;

最新必修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总结

精品文档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方程式总结 1.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钠露置空气中变暗:4Na+O=2NaO(白色) 22NaO(淡黄色2Na+O) 钠的燃烧:222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2Na+2H ↑+H2Na+2HO=2NaOH+HO=2Na+2OH钠投入水中:2222(现象:浮、融、游、响、红) ++↑↑2Na+ 2H+H===2Na:2Na+ 2HCl===2NaCl+H钠与盐酸(先酸后水)22↓+H↑(总式)+Cu(OH)SOO+CuSO=Na钠与硫酸铜溶液(先水后盐): 2Na+2H244222↑2NaOH+CuSO↓+NaSO =Cu(OH) 2Na+2HO=2NaOH+H 4222422.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 +2OHNaO+HO=2Na NaO+HO=2NaOH 氧化钠与水:2222 氧化钠与二氧化碳:NaO+CO=NaCO 3222+++HOO+2H=2Na Na氧化钠与盐酸:NaO+2HCl=2NaCl+HO 22223.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漂白性、强氧化性): –+2Na ↑+OO=4Na 过氧化钠与水: 2NaO+2HO=4NaOH+O+4OHO+2H2222222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2NaO+2CO=2NaCO+O2 222324.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溶解性的的比较:NaCO>NaHCO 332碱性的比较:NaCO>NaHCO 332热稳定性的比较:NaCO>NaHCO3 32↑O+COCO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HNa 232 322–+- = HCO+ CO碳酸钠与酸的反应:NaCO+HCl =NaCl+ NaHCOH33 2 3 3 2–+↑+H CO↑O=CO O+CO2H + NaCO+2HCl =2NaCl+H2232223-+↑ +HHCO ↑O O+CO+H=CO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NaHCO+HCl=NaCl+H223223→NaHCO)CO:碳酸钠转换成碳酸氢钠(Na3232–- =2HCOO+CO CO+H Na CO+HO+CO=2NaHCO :通入CO 3223322 232 2–+- = HCOH+CO加入适量稀盐酸:NaCO+HCl =NaCl+ NaHCO 3 233 3 →NaCO):碳酸氢钠转换成碳酸钠(NaHCO323NaHCO(除去↑2NaHCO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最佳方法)+HNaCOO+CO333222--2–+H=COO CO + HO HCO +OH+NaOH= Na加入适量氢氧化钠:NaHCO22332335.金属铝的化学性质:铝在空气中常温或加热条件下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4Al+3O=2AlO3 22+3+↑2Al+6H ↑+3H+3H2Al+6HCl===2AlCl 铝与稀盐酸的反应: =2Al232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Al+2OH↑+3HO=2AlO+2H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2Al+2NaOH+2HO=2NaAlO+3H222222注意:1.等质量的或等物质的量的铝与足量稀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量是相等的 2.反应刚开始比较慢,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AlO) 32是两性金属。Al3.因为铝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所以我们说6.氧

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完美版

基于生活的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构建 ——全国评优课评比说课比赛《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丁浩 一、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铁是一种中等活泼程度、且有可变价态的金属,已经学习了铁和酸反应、铁的置换反应(湿法冶金),以及金属的通性(与非金属、水、酸反应),《铁的重要化合物》主要涉及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 Fe的氧化物(Fe2O3、FeO、Fe3O4)的物理性质和作为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的性质,常见的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主要着眼于两者的不同,包括对应氢氧化物Fe(OH)2、Fe(OH)3);Fe3+和Fe3+相互转化(Fe2+的可以被氧化剂氧化转化为Fe3+,Fe3+在还原剂作用下被还原为Fe2+);Fe3+和Fe3+的检验方法。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铁的重要化合物》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的内容。 人教版“元素与化合物”在以往元素与化合物学习结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基础上有所改变,“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部分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了金属单质的通性,包括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以及两性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了解了金属的通性以及两性金属的特性;第二部分学习了以活泼金属钠为主的重要的化合物——氧化物(氧化钠、过氧化钠)和碳酸盐(碳酸钠、碳酸氢钠),以及焰色反应;铝的重要的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主要学习了两性化合物的性质和氢氧化铝的制备。铁的重要化合物——氧化物(氧化亚铁、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铁盐和亚铁盐,这部分主要是学习变价金属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主要涉及氧化和还原过程);第三部分为“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主要以铜合金、钢介绍常见合金的性质,以及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的方法。 铁元素,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本章第一部分对金属的通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应该说对金属单质铁的性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知识。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建立在氧化还原反应基础上,也是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可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联想质疑、活动探究、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等学习活动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几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几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各物质间的反应,生成的盐不止一种的是 ( ) A .氧化铁与稀盐酸 B .铜与浓硫酸 C .钠在氯气中燃烧 D .氯气通入烧碱溶液 3.有0.4 g 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CO 2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0.75 g 沉淀。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 A .FeO B .Fe 2O 3 C .Fe 3O 4 D .FeO 和Fe 2O 3 4.将下列四种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氯水即呈现红色的是( ) A .FeO B .Fe 2O 3 C .Fe 3O 4 D .Fe 2(SO 4)3 5.将343.48g Fe O n n 完全溶解在1100mL 1mol?L -n n n 硫酸中,然后加入227K Cr O 溶液25mL n ,恰好使溶液中2Fe +全部转化为3Fe +,227Cr O - 全部被还原为3Cr +。则227K Cr O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0.05mol?L -n B .10.1mol?L -n C .10.2mol?L -n D .10.3mol?L -n 6.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黑色固体是 ( ) A .MnO 2 B .石墨粉 C .FeO D .Fe 2O 3

7.Fe2O3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稀H2SO4,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溶液中不含Fe3+,且Fe2+与H 物质的量之比为4:1,那么在反应中Fe2O3、Fe、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 A.1:1:1B.1:2:3C.1:2:4D.2:3:5 8.在一定量铁的氧化物中,加入45 mL4 mol/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Fe2+能恰好被标准状况下672mL氯气氧化。则该固体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A.5:6B.7:9C.3:4D.2:3 9.氧化铁和氧化亚铁都能与氢碘酸反应,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有铁盐生成B.都有亚铁盐生成 C.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反应中都无电子转移 二、多选题 10.工业炼铁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会发生如下一系列反应: 3Fe2O3+CO=2Fe3O4+CO2Fe3O4+CO=3FeO+CO2FeO+CO=Fe+CO2 某次实验中,用CO还原4.80g氧化铁,当固体质量变成4.56g时,测得此固体中只存在2种氧化物。则此固体成分和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的是 A.n(FeO):n(Fe3O4)=1∶1 B.n(Fe2O3):n(FeO)=2∶1 C.n(Fe2O3):n(FeO)=1∶2 D.n(Fe2O3):n(Fe3O4)=1∶1 三、综合题 NO-会造成氮污染。工业上处理水体中11.工、农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中浓度较高的 3 NO-的一种方法是零价铁化学还原法。某化学小组用废铁屑和硝酸盐溶液模拟此过程,3 实验如下。 (1)先用稀硫酸洗去废铁屑表面的铁锈,然后用蒸馏水将铁屑洗净。 ①除锈反应的离子反程式是__________。 ②判断铁屑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调低溶液pH的原因是 __________。 (3)将上述处理过的足量铁屑投入(2)的溶液中。如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体系内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