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对现实的影响调查问卷 统计

合集下载

关于大学生熬夜现象的调查问卷报告 -【精选文档】

关于大学生熬夜现象的调查问卷报告 -【精选文档】

郑州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关于大学生熬夜现象的调查问卷院系: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选题情况1、选题原因熬夜,是一种现代生活经常听到或者做到的一种现象,是一种危害人的身体的不良习惯,可导致一些疾病,降低效率。

熬夜是不良习惯的一种,容易缺乏内源氧。

对于有些人,熬夜已经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是,从健康的角度讲,熬夜还是害处多多的。

熬夜会导致人经常疲劳,免疫力下降;头痛;皮肤干燥、黑斑、青春痘;长期熬夜会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经常熬夜.对大学生熬夜现象比较清楚也比较感兴趣。

很想通过这次探究,发现大学生熬夜状况及深层原因。

这次调查包括熬夜的比例、原因、频率、效果和影响,希望以此为基础,探究大学生的熬夜现象,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为大家的作息时间提出一点建议,减少大学生熬夜现象,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份调查报告给大家带来提醒,希望大家能制定一个科学的休息时间,为生活和学习打好基础。

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以大学生的熬夜情况入手,着重调查了大学生人群中男女、各年级的熬夜情况,调查了被调查人群熬夜的原因,对熬夜的了解,熬夜是否产生困扰、矛盾,熬夜的危害与解决方法。

以此来正确看待大学生熬夜情况。

3、阅卷数量:120份,其中收回样本120份,有效样本120份。

4、调查的时间2016年12月1日到12月3日5、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通过网络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星软件,设计生成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分享给大学生填写。

6、调查人本次调查人有:二、关于大学生熬夜现象的调查问卷第1题您的性别是什么呢?[单选题]第2题您在几年级呢?[单选题]第3题您现在每周有几节课呢?(大课)[单选题]第4题您通常上床睡觉时间(排除特殊情况)[单选题]第5题您每天的睡眠时间大概是(不包括午休)[单选题]第6题如果12点之后算熬夜,您经常熬夜吗?[单选题]第7题您通常什么时候熬夜[单选题]第8题与初高中相比,您现在的熬夜情况怎么样?[单选题]第9题您所在的小窝有人熬夜吗[单选题]第10题小窝有人熬夜您觉得对你有影响吗?[单选题]第11题您熬夜的原因[多选题]第12题您认为熬夜对你第二天早上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多选题]第13题您知道熬夜有哪些危害吗?[多选题]第14题那么您觉得熬夜有好处吗?[多选题]第15题您对熬夜的看法是[单选题]第16题您觉得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熬夜呢?[多选题]三、调查结果<1>、题目数据分析第1、2题: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男女比例为3:7,比例稍不平衡,但不影响调查。

《梦的探索与迷信剖析》

《梦的探索与迷信剖析》

《梦的探索与迷信剖析》有感有些事我们不想去相信,但是却不得不去联想,最近一连串的梦,颇有点让我心惶惶的感觉。

你可否相信人的梦在冥冥之中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可否相信梦有或多或少的预见功能,我总认为这些说法都是巧合,但是最近的事却让我对这些说法有了一定的联想。

前几天爸爸做梦,梦到老家一个负责收各种费用的人抢他的工具包,醒来后我爸爸就说那人肯定要打电话来催交什么费,很奇怪的是当天下午我爸爸就接到我幺爹的电话,说那个人突然患病死了,那人只有四十多岁!前几天早上做梦,梦见一个人和我大舅舅长得一模一样,只是那个人没有皱纹,特别年轻,我刚对那人说了他和我舅舅长得一模一样,只是我舅舅更老,他准备回答时,妈妈打来电话让我去火车站接他们导致这个梦戛然而止,接到我爸爸妈妈时,我妈又提起了我外婆,她说她最近梦到外婆了,感觉我外婆精神不怎么正常了,她在梦中说她大儿子(我大舅舅,六十岁)要满三十岁了,那些人都在笑她,说她儿子都六十了哦。

听妈妈讲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那个梦,梦中那个人好像真就三十岁左右的样子,穿着和大舅舅一样的黑色皮夹克,霸气十足。

我觉得真有些神奇。

老家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你的亲人死了,不要太想他(她),否则他(她)就会来吓你。

可能原因是如果太想他们的话,过度思念和悲伤会生病,所以他们吓了你的话,你就不敢想了,起初我不怎么相信,直到妈妈前几天告诉我她的经历。

外婆初走的几天,妈妈特别想外婆,一想到她就忍不住落泪,那样一直持续了好一阵子,后来某一天外婆就在梦里吓了她,她当时就被吓醒了,并且说“妈,以后我不想你了嘛”,后来我妈妈真就没那么想外婆了,外婆也没吓过妈妈了。

一连串事情,好像让妈妈比较相信梦了,昨天还没起床,就看到妈妈发来的短信,说梦到我掉了钱和卡,让我注意钱和卡,我感觉很无厘头啊,不过当天还是受了点影响,起床就打开钱包看了钱和卡,出去玩都有点小心翼翼。

我是一个梦颇多且内容丰富的人,经常会在早上醒来之后对晚上所做之梦有一番思考和联系,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所以我对于梦相关的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解开自己的梦吧。

关于梦的课程教案

关于梦的课程教案

关于梦的课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梦境的奥秘——关于梦的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探索梦境的奥秘,理解梦的作用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梦的观察和解读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梦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经常做梦吗?你们对梦有什么了解和想法?”2.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梦的意义和作用。

二、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如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梦境通常具有离奇、荒诞、不合逻辑等特点。

2. 学生观看有关梦的短视频,加深对梦的理解和认识。

三、梦的作用和意义(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梦的作用和意义,如梦可以反映人的内心想法、情感和压力,梦也可以帮助人解决问题和寻找灵感。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梦境体验和解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梦的观察和解读(20分钟)1. 教师介绍梦的观察和解读方法,如记录梦境内容、分析梦中的符号和情节等。

2.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每位学生记录自己最近一次的梦境,并尝试解读其中的符号和情节。

3. 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自己的解读结果,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刺激想象力的图片或词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创造自己的梦境故事。

2. 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和展示自己创造的梦境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梦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记录梦境,培养对梦的兴趣和解读能力。

3. 延伸阅读推荐:相关梦境解读书籍或文章。

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程度。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3. 学生解读能力:观察学生对自己梦境的解读是否合理和有逻辑性。

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一

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一

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一第一模拟一、语文累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梦之所往,心之所向。

在梦境中,李清照直言“______,______”(《渔家傲》),向天帝倾诉自己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辛弃疾享受“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份驰骋沙场、满弓射敌的快意。

(2)古代文人常常将“鸟”写入诗文,以抒发情感。

白居易的“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通过写莺歌燕舞,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王维的“______,______”(《使至塞上》),诗人以“蓬”“雁”自比,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欧阳修的“______,______”(《醉翁亭记》),则巧妙地通过写禽鸟之乐来衬托游人之乐。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2分)【甲】A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着不住。

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是的?”A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gǔn,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乙】杜少卿听见李大人已去,心里欢喜道:“好了!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xiāo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打gǔn()凄惨.()不应.() xiāo()遥(2)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等级与考中(第一名)获得的称号关系对应正确的是()(2分)A. 院试——考童生——案首 B. 乡试——考举人——解元C. 会试——考贡士——状元D. 殿试——考进士——会元(3)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__________》,【甲】中的“A”指的是_________(人名)。

(2分)(4)请结合他们的具体经历,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塑造【甲】【乙】选段中的两位人物形象所反映的主题。

《梦》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设计

《梦》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设计

《梦》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设计第一章:活动背景一、活动主题:探索梦境的奥秘二、活动对象:中班幼儿三、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梦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3. 帮助幼儿理解梦境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培养幼儿的健康睡眠习惯。

四、活动准备:1. 梦境图片素材:收集一些与梦境相关的图片,如梦见的事物、梦境场景等。

2. 记录卡:用于记录幼儿的梦境描述。

3. 彩色笔:供幼儿绘画梦境。

4. 故事书《梦的精灵》:用于引导幼儿思考梦境的奥秘。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曾经做过的有趣梦境。

2. 观察与描述:展示梦境图片素材,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梦境场景和事物。

3. 想象与创造:邀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绘画表达自己的梦境。

4. 故事环节:《梦的精灵》故事分享,引导幼儿思考梦境的奥秘和梦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第二章:活动流程1. 引导幼儿了解梦境的多样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3. 帮助幼儿学会分享和倾听他人的观点。

二、活动准备:1. 梦境卡片:准备一些写有不同梦境的卡片,如飞翔、游泳、探险等。

2. 记录卡:用于记录幼儿的梦境描述。

3. 彩色笔:供幼儿绘画梦境。

4. 故事书《梦的精灵》:用于引导幼儿思考梦境的奥秘。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曾经做过的有趣梦境。

2. 观察与描述:出示梦境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卡片中的梦境场景和事物。

3. 想象与创造:邀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绘画表达自己的梦境。

4. 故事环节:《梦的精灵》故事分享,引导幼儿思考梦境的奥秘和梦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第三章:活动内容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学会用形容词描述梦境,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3. 帮助幼儿理解梦境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培养幼儿的健康睡眠习惯。

1. 梦境卡片:准备一些写有不同梦境的卡片,如快乐的、奇妙的、恐怖的等。

意象心理学解读

意象心理学解读

意象心理学解读
意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人类意识中形成的各种意象,以及这些意象如何影响人类的心理和行为。

意象(又称表象、心象)是指没有客观对象在眼前时,头脑中产生的心理形象。

这些形象可能是人们以往形成的经验性认知与场景中的各种现象做比较时进行认知迁移、转化而在心理活动的层面形成的虚幻的景象,也可能是人们在想象、梦境或其他心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形象。

意象心理学认为,意象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意象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世界,因为人们往往通过意象来感知、理解和记忆事物。

其次,意象也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因为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意象来产生情感反应,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在意象心理学中,意象通常被分为心理意象和现实意象两种。

心理意象是指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形象,它们可能并不真实存在,但可以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现实意象则是指人们对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感知和理解,它们通常是基于人们的经验和认知形成的。

意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问卷调查等,通过这些方法,意象心理学家可以了解人们在不同情境下形成的意象类型、意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等。

同时,意象心理学也可以为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心理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意象心理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都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

因此,在研究和应用意象心理学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彩色的梦 》教案

《彩色的梦 》教案

《彩色的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了解梦境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彩色梦境作品。

3.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4. 引导学生关注梦境与现实的联系,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二、教学内容:1. 梦境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梦境可以来源于生活、想象、学习等方面的体验。

2. 彩色梦境的创作: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色彩描绘梦境,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3. 欣赏与评析:组织学生相互欣赏作品,学会欣赏他人的创意和优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梦境的多样性,学会创作彩色梦境作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将梦境与现实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梦境主题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 准备彩色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3. 准备展示用的板子或白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梦境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梦境的多样性。

2. 讲解:教师讲解梦境的来源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梦境可以来源于生活、想象、学习等方面的体验。

3. 创作指导:教师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色彩描绘梦境,引导学生关注梦境与现实的联系。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运用想象力创作彩色梦境作品。

5. 展示与评析: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相互欣赏、评析,学会欣赏他人的创意和优点。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梦境的多样性及彩色梦境创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色彩搭配和创意。

3. 学生在欣赏与评析过程中的参与度及对他人作品的认可与鼓励。

4. 学生对梦境与现实联系的理解和反思。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梦境主题的诗歌创作或故事讲述,进一步丰富对梦境的表达。

2.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进行梦境与艺术创作的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

荣格心理学人格测试

荣格心理学人格测试

荣格心理学人格测试导言:荣格心理学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创立的一种流派,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人格发展的理论。

荣格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这些特征在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上都有所体现。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并为人们提供发展和成长的指导,荣格开发了一套人格测试方法。

本文将介绍荣格心理学人格测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测试项目,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这一有益的工具。

一、荣格心理学人格测试的概念荣格心理学人格测试是一种通过问卷调查和心理分析方法,评估个体人格特征和心理倾向的工具。

通过测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人格特征,发现个人的潜在优势和弱点,有助于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荣格心理学人格测试的基本原理是,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倾向是通过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这种相互作用则受到个体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二、荣格心理学人格测试的原理荣格心理学人格测试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核心概念:1. 内外向类型:荣格将人的个性特征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类型。

内向型个体主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倾向于深思熟虑和自我反省;而外向型个体更注重外部世界,喜欢与他人交往和表达自己。

2. 四大心理功能:荣格将人的心理功能分为思维、感觉、直觉和情感四种类型。

思维型个体更倾向于逻辑分析和理性决策;感觉型个体更注重实际经验和现实感知;直觉型个体则更关注未来可能性和隐含意义;情感型个体则更注重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

3. 个体潜意识:荣格将个体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潜意识是个体大量未被察觉的心理内容和经验的存储库。

通过测试,荣格心理学可以揭示潜意识中存在的个人需求、动机和冲突,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

4. 投射和阴影:荣格认为,个体倾向于将自己的内心冲突和欲望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形成一种所谓的“阴影”。

通过测试,荣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和理解自己的阴影内容,并促使个体更好地处理内心的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境对现实的影响调查问卷
同学你好,我们是英语研究性学习调查小组。感谢您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首先我们想
了解您的相关个人信息。
一、基本资料
第1题: 您的性别:[单选题]
A 男 B 女

第2题: 您所在的年级:[单选题]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二、关于梦境
第3题: 早晨醒来会回想自己昨晚的梦境吗?[单选题]
A 不会,不做梦 B 不会,没兴趣回想 C 噩梦会 D习惯回想梦境

第4题: 你的梦境是否与现实相关?[单选题]
A 不是,梦是虚幻的 B 是,与现实相关

第5题: 是否认为梦能够反映你的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单选题]
A 是 B 否
第6题: 您认为通过自己的梦境来进行自我心理的分析,更清晰的认识自我是可行的
吗?[单选题]
A 可行,有科学依据 B 不可行,梦是虚幻的

第7题: 是否会通过下列途径来解释梦境?[多选题]
A 网络查询 B咨询心理医生 C书本、资料 D问朋友、亲人
E 其他 F 不会
第8题: 你会被噩梦困扰么?[单选题]
A 会 B 不会

第9题: 做噩梦的那段时间,在实际中在心态上感到过悲观,沮丧?[单选题]
A 是 B 否
第10题: 如果有渠道解决梦境给你带来的困扰,你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吗?[单选题]
A 愿意 B不愿意

第11题: 你对解决做梦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填空题]
1)也别想太多吧,顺其自然,虽然有时候梦境和现实出奇的相似……
2)压力大的时候,会做噩梦,但都记不清楚梦到了什么,就是感觉心里压抑,在睡之前
3)跑跑步,出点汗,释放压力,晚上会好很多,基本上不会再做噩梦了。
4)加强锻炼,远离困扰,累了就不会做啥梦了。
5)养成好的作息习惯。
6)多想一些开心的事情。
7)找点其他的事做就忘记了。
8)每天睡觉前听听佛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