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茶与紫砂壶文化的交融
紫砂壶中的文化因子——论《岁寒三友套壶》艺术特征

PURPLE CLAY紫砂壶中的文化因子——论《岁寒三友套壶》艺术特征紫砂壶作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葩,是中国陶瓷茶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使用效果和造型上的艺术设计,都使它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紫砂壶的出现到现在为止可以说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经历这么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与紫砂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立意的根基,这样便赋予了紫砂壶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使紫砂壶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久不衰,稳步发展。
“岁寒三友”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主题,这与它所传达的精神品格也是分不开的。
这把壶以“岁寒三友”作为创作的主题,然后纯手工将这三个元素巧妙地表现出来,不仅仅使这把壶充满了浓厚的自然元素,更重要的是使这件作品被赋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给这把壶加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符号。
松、竹、梅所组成的“岁寒三友”都是身处凌寒之中而能傲立的植物,但同时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松,代表的是刚毅,因为松枝强健有力,而松针分明;竹被称为“君子”,因为竹挺拔俊秀而又体态纤细,梅花凌寒独自开,又显出它的风骨。
它们三者所代表的是高洁、脱俗、坚强勇敢和青春永驻。
作者首先在制作这把壶的时候考虑的便是泥料的选择,紫砂泥料古朴大气,而段泥作为几种泥料中颜色最浅的颜色,其细腻如玉的质感也是增加了这把壶的精致性,也能更加明显地将紫砂壶的做工细致地表现出来,然后在塑造松、竹、梅的造型的时候选用颜色比较深的紫泥作为原料,这样壶身用浅颜色的段泥,而装饰用深颜色的紫泥,对比烘托之下,整件作品给人的感觉清晰明了,也奠定了整把壶的感情基调。
壶身截取了竹子的一段,细节刻画到位,壶身硬朗,这样的设计也给后面在壶身做装饰留下了空余的地方,嵌盖设计,壶盖与壶身之间严丝合缝。
壶嘴为一段胥出的竹节,从壶身慢慢延伸出来,呈现微微的三弯造型,自壶身出来之后,壶嘴慢慢变细,并在壶嘴中间生长出一段竹枝,伸向壶身,并贴附在壶身之上。
浅谈宜兴紫砂壶的文化内涵——以陈曼生的紫砂“南瓜提梁壶”为例

■ 圃团蟹噩翟回圜I
钻 研 的 时候 首先 感 觉到 的就是 各 门科 学 之 间 的相互 联系 , 哪 一 门也 不能 独 立存 在 。” 法 国卢 棱是 这 样一
语 道破 学 问的奥 秘 的。处 理天 下事 , 以识 为本 。这样
我 们 就要 像宋 代 苏 轼所 言 : “ 博 观 而 约取 ,厚 积 而 薄 发” 那样 , 穷 追不 舍 , 如 此就 会水 到渠 成 。
参 考 文 献
【 1 ] 邓 亚亚. 浅谈 紫砂 圆器 “ 圆珠 壶 ” 的造型 审美 [ J ] . 江苏 陶瓷 ,
皆全 。 第三, 紫 砂壶 便 于清洗 。 如 果长 时 间没使 用 , 茶 壶 难免 会 有些 许异 味 。这 时 ,只需 用 开 水泡 烫 两三 遍, 然后 倒 去冷水 , 再 泡茶 时茶 味不 变 。 第 四, 由于紫
然 看 到侍女 婉儿 送来 了南瓜 羹 。陈曼 生喜 上眉 梢 , 脑
先是 为 了实 用 。第一 , 紫砂壶 耐 冷耐 热 , 紫 砂 陶是 介
于 陶和瓷之 间的属半 烧结 陶器 , 表里 都 不施釉 。 它 既 有 一定 的机 械强 度 , 又有 一定 的气 孔 率 ; 盛茶 既 不会
பைடு நூலகம்
渗漏 , 又 有 良好 的透 气性 。第 二 , 紫砂 陶既 不夺 茶 香 气, 又 无 熟汤 气 。 因此 , 用 紫 砂壶 泡茶 可谓 色 、 香、 味
4 期
6 3
浅谈 宜兴紫砂 壶 的文化 内涵
— —
以 陈曼 生 的紫 砂 “ 南 瓜 提梁 壶 ” 为例
徐新 良
( 宜兴 2 1 4 2 2 1 ) 摘 要 紫砂 壶 的造 型 艺 术 和 装饰 工 艺 已进 入 了空前 繁 荣 时期 , 它蕴 涵 了哲 学 、 人
浅谈紫砂“乾坤壶”的哲学内涵

浅谈紫砂“乾坤壶”的哲学内涵作者:宦红娟来源:《江苏陶瓷》2021年第02期摘要在茶的历史文化中,人们一开始是煮茶来喝,然后慢慢地变成了吃典茶,最后上升为品茶的地步,这一步步的演变最终使得紫砂壶在我国的茶文化历史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并成为了人们饮茶的重要工具。
紫砂壶的发展历程就像它的造型一样丰富多彩,且每当人们在品茶的时候,除了能够陶醉于所泡出来的茶的香味之外,还会被紫砂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所吸引,想必这便是紫砂壶中所藏有的乾坤吧。
本文主要以紫砂“乾坤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哲学内涵。
关键词紫砂;乾坤壶;哲学内涵1 紫砂“乾坤壶”中的“乾坤”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包括了许多的种类,其中一种便是紫砂壶,而对紫砂壶想要有一个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识,那么对于传统的哲学理念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认识。
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它将我国民族的审美和文化意识进行了突出的表露,有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也十分的注重,实现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过程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且这种传统的哲学理念在我国久远的历史文化中得以流传了下来,甚至成为了一种法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也被我们称为了东方古老的智慧。
而紫砂壶要想承载这样一种理念的话,就需要充分地表现出对人生的关怀以及严肃的伦理规范等等,如此才能將深邃的哲学境界展现出来。
乾坤出自于“周易”中的八卦,乾坤两个字分别代表了天和地,并被不断演变成为各种概念,比如国家、男女等,这同样也是一种对世界的理解。
在古代,人们对于乾和坤都有着独特的认识,觉得把握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对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也有所把握,因此,乾坤便成为了古人们拿来研究天地和万物的工具。
而紫砂“乾坤壶”(见图1)便是以乾坤这一来自于传统哲学思想的理念来作为创作的主题和灵感的,在创作设计中,不管是造型还是整体的架构,制壶艺人都将自己所要表达的的人生哲学一层一层地从细节上体现出来,希望整个作品的艺术内涵中体现出哲学的灵魂。
莲含清韵 壶融禅意——浅论紫砂壶“莲韵禅心”的创意和内蕴

体塑 成一 个倒 置 的莲蓬 。 蓬梗 弯 曲成 壶 的提梁 , 壶身 表 面上勾 画 出莲 蓬 熟 透后 出现 的筋 纹 .这一 根 根线 条 动 势应 照 , 富 有韵 律 , 凝重 而 质朴 。更 为生 动传 神 的设 计 , 是将 壶 的底 部 制作 成莲 的精华 部 分 。 十几 颗
佛 在心 中 的虔 诚 。下 面 , 浅
论“ 莲 韵 禅 心壶 ” 的艺术 创 意 和文化 内蕴 。
讲究 , 以质 朴 而不 媚俗 的亲和 感 得到 称颂 。“ 莲 韵 禅
心壶 ” 没 有 采用 常 见 的绿 色或 粉 色 的砂 泥 . 而是 选 择 接 近成 熟莲 蓬 色泽 的老黄 色段 泥 .使 之 显示 浑 厚 敦 实、 端庄 沉 稳 , 突 出收 获和 圆满 的寓意 。此壶 看 似平 淡 无华 , 却 内蕴 宽博 , 壶 艺 中可 以见 到物 象 精 神 , 以 及 莲 花 的真情 、 真 趣 和传统 文脉 。
和 契合 , 用 荷 莲 的 塑型 承载 佛 教 精神 的理念 。涤 尘净 心 , 茶 道 之本 , 也是 佛 道之 途 , 这 把“ 莲 韵禅 心 壶 ” 洋 溢 了陶艺 审美 和佛 界 情致 的文 化 内涵 。 关键词 紫砂壶; 花器 ; 莲 与禅
宜兴 紫砂 壶 的学 问博大 精深 .探究 它 的艺术 发
有一 个 美丽 幻化 的佛影 .就如 紫砂 壶 的 空空 大 腹 接
壶” 、 凌锡苟的“ 荷塘清趣” 等等 , 既 为我 们 年 轻 人 提 供 了宝贵 的经 验 。 同时也 考验 我 们 的理想 和 追 求 , 要
别 出心 载 . 显现个性与特色 。 在 同一 题 材 中 , 使 才 智
论紫砂壶“银杏”的自然之美和文化内蕴

论紫砂壶“银杏”的自然之美和文化内蕴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蕴。
其中,“银杏”紫砂壶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砂壶,它的自然之美和文化内蕴在茶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银杏”紫砂壶以银杏叶为图案,整个壶身呈现出一种细腻、自然的质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
银杏叶是中药学中的一味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等功效,而银杏叶在茶文化中也有着类似的作用。
茶叶在泡制的过程中,会释放出许多有益成分,如咖啡因、茶多酚等,这些成分可以帮助人们提神醒脑、舒缓情绪、促进代谢等。
而银杏叶所蕴含的营养成分,可以为茶叶的功效加持,让饮茶更为健康。
除了自然之美外,银杏紫砂壶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蕴。
中国传统文化中,银杏叶常被视为“长寿之草”,它生命力旺盛,可以历经千年的风雨依旧茁壮成长,象征着长久、健康、生命和希望。
在茶文化中,银杏紫砂壶不仅展现了这种寓意,也呼应了茶道中注重自然,注重生命和谐的理念。
茶道注重茶叶和器具的和谐,银杏紫砂壶恰好通过壶身图案的自然之美,传递了这种和谐之美。
赞美紫砂壶的四言八句

赞美紫砂壶的四言八句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瑰宝,凭借其独特的工艺技术和优雅的外观,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收藏品和展示物。
下面是对紫砂壶的四言八句赞美,以表达对紫砂壶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1. 经典之器,紫砂壶者。
深藏其内的匠心独具,流露出岁月洗礼的温润之意。
如八卦变化,展现着设计与艺术的无穷魅力。
2. 内含泥土的香气,外散着历史的韵味。
简约而不简单,庄重而不失灵动。
置之案头,犹如一件文雅的艺术品,令人陶醉其间。
3. 匠心独运,倾注心血。
每一把紫砂壶都是艺术家思想的结晶,琢磨出的无数画龙点睛之笔,使其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
4. 圆润温暖的质感,犹如楠木细砂磨就的细腻触感。
手握之时,仿佛与紫砂壶融为一体,感受它的生命力与灵气。
5. 线条简洁流畅,匠心独具。
凝结了设计师的智慧与匠人的精雕细琢。
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使紫砂壶成为人们艳羡的对象。
6. 清亮的滤孔,宛如春天的花蕊。
每一口冲泡的茶水,都化作了生活的乐趣。
举饮瓯碗,端觥顷刻间,让华夏文明的魅力在唇齿间流转。
7. 堆砌千层质感,花瓣般的外观。
紫砂壶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细腻的纹理展示了中国古老智慧与恢弘气象,诉说着厚重文化历史。
8. 厚重含蓄的色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每一次品味,都仿佛是给自己倒上一杯山泉,提醒我们内心的深层渴望。
紫砂壶,它不仅是一个实用的茶具,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它蕴含了无数艺术家们的智慧与心血,展现着中国文化的厚重与灵动。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紫砂壶的世界中,体验茶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美好时光。
论紫砂壶“纳福”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

俞 国 良 以 “ 传 炉 壶 ” 参 加 1927年 巴 拿 马 国 际 赛 会 和 1932年芝加哥博览会,并和程寿珍的“掇球壶”同时获 奖,首创紫砂陶器在国际赛会获奖的先声。还有大家都 很喜欢的“汉瓦壶”型,敞开的大口特别容易投放茶叶 和清理茶叶,四四方方的壶型也给人以堂堂正正的感 觉,它的创作灵感来源就是代表着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之 辉煌成就典范的秦砖汉瓦,这一砖一瓦浓缩了中华民族 下上五千年的历史,所以由此幻化而来的“汉瓦壶”蕴 含其中古朴的风韵与浩广的气度,使得原本浑朴无华的 意境顿时生出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让人观之不禁感叹 岁月的流逝和沉沉的积淀。
宜兴紫砂艺术经过几百年的历史,之所以经久不衰 而欣欣向荣,在于一代代的紫砂名家大师不忘初心、示 范引领、传授技艺,在于一辈辈的弟子匠心守正、勤奋 好学、传承创新。无数的紫砂艺人从古老的中国传统文 化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又把现代的工艺美术理念和制作 技艺运用到紫砂行业中来,使得紫砂艺术又焕发出了新 的生命力。陶都宜兴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创作环境给了紫 砂艺人更广阔、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在生活中工作,在 工作中生活,艺人们把创作的才情和生活的温度融合在 一起,使紫砂这门技艺一直葆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 创新活力,世代相传、绵延不息,成就了宜兴紫砂从古 至今的赫赫盛名。
紫 砂 作 品 “ 纳 福 壶 ” ( 见 图 1)正 是 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中汲取了创作灵感,整体器型的创作设计和灵感来源 于紫砂经典造型的传承和创新,使其看起来更加简洁明 快、线条流畅、比例和谐、稳重大方;壶身呈半圆形, 饱满圆润,作为泡茶利器也是相当的适用;壶嘴让人意 想不到的采用了直流嘴的设计,除了让出水更加地迅速 流畅以外,也是匠心独运的精巧构思;为了和弯中带直 的壶把在造型设计上面做到和谐统一,壶把采用了上面 是弯、下面是直的线条构成,有着陈鸣远“佳意壶”的 影子在里面,让人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从整体线条 的变化上面和端握的舒适度上面,都有着不一般的提 升;壶盖也是饱满的圆形设计,和壶口严丝合缝,展现 了高超的制作技巧;壶钮的设计还有一些小的心思在里 面,两个小小的圈环装饰,让整件作品一下子有了灵动 之感,既具有历史的沧桑,有具有现代的气韵;壶身半 圆形的刻绘图案呈现的是“蜘蛛网”和吉祥纹饰的抽象 化、艺术化造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蜘蛛有着“知 足”的谐音,而且蜘蛛也是益虫,所以整器的造型设计 和刻绘内容融合在一起,蕴含着美满知足、可纳百福的 美好祝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紫砂艺术相结合的完美 典范。
茶文化心得(推荐12篇)

茶文化心得(推荐12篇)茶文化心得第1篇因为各种原因结缘茶艺,让我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机缘巧合之下,我获得了跟龙龙老师学习茶艺的大好机会。
通过为期半个月的学习,本期的茶艺学习已经告一段落,在这半个月的时间,我对茶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茶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通过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传承。
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在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充实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茶艺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密切相关。
高山出好茶,清泉泡好茶,茶艺并非空洞的玄学,而是生活内涵改善的实质性体现。
在还没有学习茶艺之前,我只懂得绿茶、红茶、茉莉花茶、龙井茶等少数的几种茶,并且除了茶名之外我什么都不了解。
然而当我听到美丽大方的龙龙老师的讲解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窄小,也知道茶分为六大基本茶类:绿、红、白、黄、青、黑。
除此之外,还有它们复杂的加工工艺让我大感茶的复杂以及深刻的内涵,这些都蕴藏着高尚的品质。
了解了茶的加工工艺和品饮过程之后,也知道了所谓的茶香醇厚是怎么个感觉,更加坚信懂茶的人肯定是个气质高雅的人。
因此也立志做个优雅之人。
努力认真学习这门课:《茶艺课》。
在体验茶香、茶味之际,我不禁感叹茶的奥妙和精深的内涵。
在科技发达、工作繁忙的当今社会,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泡上一泡清茶,品味它苦中带甜,饮后回甘的滋味,闻一闻它清淡怡人的香气是何等的沁人心脾。
佛家有曰:茶禅一味。
每每把生活比喻成茶,清清淡淡,苦中有甜,自然而美好。
又有一说法:人生如茶,品茶犹如品百味人生。
当品味到甘、甜、苦、涩等味道各异的茶的时候,我深切地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茶有不同的味道,犹如人生有不同的经历。
品茶要用心才能品出味道,泡茶要真诚才能泡出一泡好茶,人生也要用心经营才能创造出灿烂的人生。
茶是造物主送给人类的一本无字天书,只有用心体会,用心去感悟,才能悟出茶之道。
今天高速的经济发展要求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来源于人们较高的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