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试论紫砂壶所寄寓的文化内涵

试论紫砂壶所寄寓的文化内涵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制作到使用,紫砂壶都注重讲究细节,蕴涵着中国传统礼仪和文化精髓。
本文从材料、形状、装饰和制作工艺等方面探讨紫砂壶所寄寓的文化内涵。
一、材料紫砂壶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紫泥、绿泥、红泥、黄泥等多种。
其中,紫泥是最有名的一种,它的质地独特,耐高温,不易破裂,且有吸附作用,可以增加茶汤的甜味和香气。
紫泥壶的材料来源于太湖流域,历史悠久,传统制作技艺独具匠心。
因此,紫砂壶被誉为“太湖之珠”,其材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类和自然的和谐互动。
二、形状紫砂壶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六棱形、茶壶形等多种。
在形状方面,紫砂壶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比如,茶壶形的紫砂壶,象征着中庸之道,敦厚稳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洁、诚实的象征;梅瓶形的紫砂壶,则象征着高雅、清洁、平凡、深沉。
三、装饰紫砂壶的装饰是一门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在装饰上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美学理念。
比如,在紫砂壶上常见的图案有梅花、兰花、竹子、菊花,这些图案都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寓意高雅纯洁、刚柔并济。
此外,有些紫砂壶还雕刻了山水、仙鹤、云龙等图案,这些图案都表现了仁爱、礼仪、忠诚等价值观。
四、制作工艺紫砂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涉及挑泥、揉泥、拉胚、切车、掐口、掐柄、烧制等多个工序。
紫砂壶的制作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和规范,几乎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数十道工序。
因此,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代表了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制作方面的精髓。
它具有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能够向人们传递出敬重传统、崇尚精神文化的信息。
总之,紫砂壶所寄寓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礼俗习惯,又体现了制作技艺的精湛、独特。
因此,紫砂壶在中国茶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种完美的文化艺术品。
浅谈紫砂壶“乐天”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情感

浅谈紫砂壶“乐天”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情感【摘要】紫砂壶“乐天”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工艺特色和造型特点,釉色独特鲜明。
其融合了丰富的文化情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其艺术表现生动真实,展现出艺术家的匠心和才华。
紫砂壶“乐天”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更展现出了它在未来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随着时代变迁和消费升级,紫砂壶“乐天”将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为中国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和传承使者。
【关键词】紫砂壶“乐天”,艺术特色,文化情感,工艺特色,造型特点,釉色特点,文化融合,艺术表现,艺术与文化价值,发展前景。
1. 引言1.1 介绍紫砂壶“乐天”的背景紫砂壶“乐天”是紫砂壶中的一种,起源于中国文化底蕴深厚的盛唐时期。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茶器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而“乐天”这一款式,在众多紫砂壶中独具特色,因其独特的工艺、造型、釉色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乐天”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数次精细的打磨和烧制,充分展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对艺术的追求。
其独特的造型设计,既秉承了传统紫砂壶的经典之处,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理念,使得整体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风格。
釉色的选用和处理也是“乐天”紫砂壶的独到之处,不仅增添了壶身的色彩层次,还展现了工艺美学的魅力。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情感和历史记忆。
而“乐天”紫砂壶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在传承和创新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其艺术表现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又注入了现代人们的审美情怀,成为了当代紫砂壶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1.2 阐述论文主题意义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和喜爱。
“乐天”作为紫砂壶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品种,更是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情感。
通过探讨紫砂壶“乐天”的工艺特色、造型特点、釉色特点、以及融合的文化情感和艺术表现,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论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性 情 的 一 种娱 悦 活 动 。 因此 ,一 个 用 壶 、 爱壶 、藏 壶
之 风 正 在社 会 悄 然兴 起 。 如 何 欣 赏 紫砂 壶 就 理 所 当然
的被 用 壶 、藏壶 者 们所 关注 。
评 价 一 件 紫 砂 壶 的 内 涵 ,必 须 具 备 三 个 主 要 因 素 :美 好 的结 构 ,精 湛 的 制 作 技 巧 和优 良 的使 用 的功 能 。所 谓形 象 结 构 ,是 指 壶 的 嘴 、扳 、盖 、纽 、脚 ,
m an c o a spa tcpat h r at ft e da k r na e ed p te y M a w oc s i r f on t e m o ln pp r u h a u y s h l r r i i e t e c e i o h r — ed e m l o t r on ny ne pr e sng c a t h de i g a ea ss c s m d
直 ,大大提 高 了紫 砂 壶本 身 的文化 内涵 和艺 术 品味 。
当 ,壶 扳 的便 于 执 握 ,壶 的 周 圆和 缝 ,壶 嘴 的 出 水 流 畅 。同 时要考 虑质 地 和 图案 的脱俗 和 谐 。 据 现 今 的资 料 考 证 ,紫砂 壶 的发 展 历 史 不 足 一 千 年 ,在 中 国器 皿 史 上 ,它不 过 是 一 个 新 生 儿 ,然 而 , 在短 短 的 留六 百 年 里 ,它 却创 造 了前 所 未 有 的 辉 煌 , 由于 其 稀 有 的 紫 砂 泥 料 和独 特 成 型 工 艺 ,使 得 紫砂 壶 在 中 国 ,乃 至 全 世 界 只 有 一 个 地 方 出产 ,那 就 是 宜 兴 。 宜 兴 自古 以 来 ,人 文 丰 厚 , 这 为 紫 砂 壶 产 生 以
浅谈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浅谈紫砂壶的文化内涵作者:裴顺芳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11期摘要:说到文人,人们便自然地与琴棋书画联系在一起,的确,文人与琴棋书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宜兴紫砂壶与文人同样渊源深远,可以这样说,文人在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紫砂壶;紫砂文化;紫砂文人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58-01宜兴,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太湖之滨,依山傍水,物产丰富,成为中国的陶都,绝非偶然,这和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早在65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的先民们就开始懂得制陶。
宜兴的陶瓷产品极为丰富,五朵金花享誉中外,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紫砂陶。
它不但外形美观,款式多种多样,而且经久耐用,泡出来的茶别有风味,并能长时间保持茶的香味和温度。
因而历来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传说范蠡功成名就后便和西施泛舟太湖,来到宜兴隐居,范蠡跟当地人学做陶器,因此我们宜兴人便尊称范蠡为陶朱公,文人自此便与宜兴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
宜兴紫砂文化自闻名以来,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华历史上更是一朵独一无二的奇葩。
宜兴地处江南水乡人文荟萃之地,所生产的紫砂器更是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气质。
说到文人,人们便自然地与琴棋书画联系在一起,的确,文人与琴棋书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宜兴紫砂壶与文人同样渊源深远,可以这样说,文人在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古以来,文人学士都属于人数较少的特别阶层,他们拥有丰富的思想文化知识,喜欢通过书画、诗词、文章等艺术形式充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艺术层次。
而紫砂壶凭借极为丰富的造型式样,古朴典雅的陶器色泽,典雅恬适的整体风格,与文人们淡泊雅致的审美情趣相得益彰,成为其品茗吟诗,风花雪月时的最佳选择。
一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千古绝唱,道出了作为中国特有工艺品紫砂壶的独特魅力。
浅谈紫砂壶“乐天”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情感

浅谈紫砂壶“乐天”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情感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一种,它以紫砂泥作为原料,手工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韵味。
在众多紫砂壶中,“乐天”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特色和文化情感的紫砂壶,在紫砂壶收藏界享有盛名。
本文将从艺术特色和文化情感两个方面,浅谈“乐天”紫砂壶的独特魅力。
一、艺术特色1. 精湛的工艺技术“乐天”紫砂壶在工艺技术上表现出极高的水准和精湛的工艺,无论是整体的造型设计还是细部的雕刻工艺,都展现出匠人的高超技艺。
壶身的线条流畅自然,端庄大气;壶盖的雕刻细腻生动,栩栩如生;壶嘴的造型独特雅致,使整个壶具有出色的美感和观赏价值。
“乐天”壶的制作工艺中还融入了多种传统技艺,如镂空、刻花、浮雕等,使作品更加绚丽多彩,成为收藏者追捧的对象。
2. 独特的设计风格“乐天”紫砂壶在设计风格上呈现出独特的特色,它既保留了传统的制壶技艺和造型特征,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理念和时尚元素,使其具有更加时尚和现代的外观。
这种独特的设计风格,使得“乐天”紫砂壶深受年轻收藏者的喜爱,也为传统紫砂壶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3. 丰富的文化内涵“乐天”紫砂壶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所突破,在文化内涵上也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色。
它常常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如山水、花鸟、人物、古今故事等,使作品更具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乐天”紫砂壶还常常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理念,如寓意吉祥、美好、团圆等,使作品更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二、文化情感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乐天”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自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情感。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冲刷,许多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乐天”紫砂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不断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2. 情感交融的艺术表达3. 艺术与人生的回味“乐天”紫砂壶被人们所喜爱和追捧,除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情感外,更重要的是它所具有的关于人生哲理和情感世界的回味。
浅谈紫砂壶的灵魂——和谐美

都应该 和谐 自然地 结合 在一起 , 使人感 到流 畅 花货 、 光货 , 其是制 作 花货 , 蒋蓉 等大 师 的经 典作 品 尤 从 是 内在 的 , 中受益 非浅 。由于了解 、 握 了紫砂 壶 的整体 和谐性 , 把 用 舒 展 、 浑然一体 而又浑朴和谐 。 常言说 :心 中有 数 了” “ 中有 活了 ” “ 、眼 真正做 到 了胸 有成 竹. 步入 了这个 紫砂艺术 的境界后 , 在参 加一些 紫砂研 讨
关 键 词 : 砂壶 ; 涵 : 谐美 紫 内 和
计 、 作角 度来看 , 创 以形 载意 、 以意附形 还 是最本 质 的入 手渠道 。在多年 的创作 探索 中 , 从大 的文化关 系上 说 . 始 紫砂壶整体设 计 的和谐美 ” 然后再 一层层 细化 。 , 作为茶 道 、 茶文 化 的主要载体—— 中国宜 兴紫砂 壶 , 终坚持 “ 在 近 千 年 的历史 长河 中已经 真 正形 成 了浑厚 的独 特 内 抓 整 体 和 谐 有 两 个 层 面 的 意 思 :一 是 通 过 认 识 前 人 留下 从 涵 。从 这个 意义上说 , 紫砂壶 的设 计 、 作与制 作有一 个 的经典 与传世作 品 , 中尽力找 出带整体 规律性 的东西 , 创 能 知先人之 更高 层次 的紫砂从艺 阵营 、 从艺 群体 , 高品位 的设计 理 致使 自己在继承前人 紫砂艺术精 华 的同时 , “ 有
关于紫砂壶 、 砂艺术的发现来 了解紫砂 的历史 。在紫砂 紫 艺术 的发 展 中, 时大彬 、 像 陈鸣远等各个 时期 的紫砂 顶尖 代表人物 和大师 , 他们 的传世作 品都力求 去一 一鉴赏 , 有 步骤地研 习 、 制作 前人的经典 紫砂标 准器 , 掇球 ” “ 如“ 、石
瓢 ” “ 春” 。为了深入细 微之处 , 、供 等 克服 重重 困难 . 制作
浅谈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追求 。如果一把茗壶 , 没有壶刻装饰 , 笔者认为 , 就象人们 充 分利用 了“ 刮、 压、 勒、 推” 等工艺技 法 , 使 该作 品无一 不 喝 白开水一 样感 到索 然 无味 , 象读 一 首诗 , 没 有诗 眼 , 一 严 谨 工整 , 古 朴雅 致 . 无 一不 呈现 紫砂 壶 的艺 术美 , 壶 钮 篇 文 章没有 警 句 , 一 长 剧没 有 高潮 一样 , 使 人 扫兴 , 令 小 巧 可爱 , 颇 为 点睛之 妙 , 线 条简 洁有 力 . 把玩 在 手显 示
化层 次 . 不 同的历 史知识 。 不 同 的 审 美 情 趣 和 欣 赏 水 平 以 装饰 形式紫砂 壶 的装饰 形式集 中体现 了 紫砂 壶 的文化 内 及接触紫砂壶 式样 、 品种 多少 有 直 接 关 系 。一 把 壶 的 文 化 涵 。紫砂壶 的装饰有 多种形式 , 其 中的线 条装饰 、 着色 装
活 动 。凶此 , 一个 用壶 、 爱壶 、 藏壶 之 风正 在社 会悄 然兴 艺 术 的 印记
起 。欣 赏紫砂 壶 , 以往 一般 只注意紫砂 壶质 量 的优 劣 , 紫 泥 含砂 量 的多少 , 壶体 造 型 的俊丑 , 注 茗功 能 的大小 , T 提 的。经查 阅资料 和文献记载 . 从 紫砂陶在河姆 渡文化和 艺技 巧 的粗 细 , 以及装 饰形式 的简繁 等 , 很 少有人 深究 紫 良渚 文化 中出现 ,就更加 清楚 紫砂 陶和 陶两 者之 间的渊
3 总 结
当然 , 作 为一名 紫砂 从 业者 , 艺 术 之路 没有 最好 , 只
( 上接 第 6 2页 )
综 上所 述 , 壶形 、 壶饰 和壶 铭 中蕴含 深厚 的文 化( 文学1 艺 柔顺 的美感 。且其 E l 盖紧密 , 通转无 隙 , 捏 钮能提 起壶 身 术韵味, 为我们 爱壶 、 用壶、 藏 壶 者 增 添 了 更 多 的 兴 趣 和 整 体 , 注茶无 落帽之 忧 , 壶把 与壶身 浑然一体 , 顺 畅 自然 ,
详谈宜兴紫砂壶的丰富文化内涵

详谈宜兴紫砂壶的丰富文化内涵作者:吴建飞来源:《佛山陶瓷》2012年第11期摘要:纵观宜兴紫砂数百年的发展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文环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地被熔炼、升华的壶艺文化独树一帜并流传至今。
关键词:紫砂壶;文化内涵1 紫砂陶文化中国有四大名陶,即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和钦州坭兴陶,其中宜兴紫砂壶无疑是最佳的泡茶器皿。
紫砂壶泡茶之佳处,在于能使茶之色、香、味俱全。
另外紫砂壶小巧玲珑,造型千变万化,实用与艺术相结合,以深邃的文化品位和精湛的工艺特色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当今不少收藏家的钟情之物。
宜兴的山水构成了宜兴紫砂独有的品质。
山地文化给紫砂带来了质朴、沉静、坚毅;水文化给紫砂带来了温婉、灵动、清新。
它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文学气息和绘画神韵。
2 历代紫砂名匠开创壶艺新天地紫砂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相传他在功成身退后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到了太湖定居做起生意,并慧眼发现了紫砂土,被后人尊称为“陶朱公”。
后来,紫砂做成了壶,继而蔚然成风、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时至今日,宜兴紫砂壶艺术成就已经很高,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宇。
谦逊的紫砂大师们认为,是大自然孕育了历代紫砂名匠。
例如紫砂泥就是大自然赋予江南宜兴的恩泽,这种烧制紫砂壶的原料含铁量很高,最高可达8.83%,使得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并且有着很多独有的特性。
据说用砂壶泡茶,即便是暑月也能越宿不馊,而且使用的年代越久,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如古玉一般光润古雅而讨人爱惜。
所以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
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就是说泡出来的茶也因紫砂壶使用年代的久远而芳香醇郁。
另外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即使空壶里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
根据科学分析,紫砂壶具有较高的气孔率,透气性良好,能够保持茶的原味,且具有耐冷热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摘要:说到文人,人们便自然地与琴棋书画联系在一起,的确,文人与琴棋书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宜兴紫砂壶与文人同样渊源深远,可以这样说,文人在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紫砂壶;紫砂文化;紫砂文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58-01
宜兴,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太湖之滨,依山傍水,物产丰富,成为中国的陶都,绝非偶然,这和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早在65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的先民们就开始懂得制陶。
宜兴的陶瓷产品极为丰富,五朵金花享誉中外,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紫砂陶。
它不但外形美观,款式多种多样,而且经久耐用,泡出来的茶别有风味,并能长时间保持茶的香味和温度。
因而历来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传说范蠡功成名就后便和西施泛舟太湖,来到宜兴隐居,范蠡跟当地人学做陶器,因此我们宜兴人便尊称范蠡为陶朱公,文人自此便与宜兴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
宜兴紫砂文化自闻名以来,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华历史上更是一朵独一无二的奇葩。
宜兴地处江南水乡人文荟萃之地,所生产的紫砂器更是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气质。
说到文人,人们便自然地与琴棋书画联系在一起,的确,文人与
琴棋书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宜兴紫砂壶与文人同样渊源深远,可以这样说,文人在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古以来,文人学士都属于人数较少的特别阶层,他们拥有丰富的思想文化知识,喜欢通过书画、诗词、文章等艺术形式充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艺术层次。
而紫砂壶凭借极为丰富的造型式样,古朴典雅的陶器色泽,典雅恬适的整体风格,与文人们淡泊雅致的审美情趣相得益彰,成为其品茗吟诗,风花雪月时的最佳选择。
一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千古绝唱,道出了作为中国特有工艺品紫砂壶的独特魅力。
伴随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史,紫砂壶数来也已有千年历史,凭借着古朴而端庄的壶体造型、典雅而质朴的传统工艺以及多样而传神的表现手法,使得紫砂壶成为极具文化价值的艺术品,傲立于世界陶瓷艺苑之中。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的真正起源在宋代,宋代的提梁壶是宜兴紫砂壶的传统产品之一,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很喜欢提梁壶。
相传宋代苏东坡在宜兴办学时曾在宜兴买地,现在丁蜀地区的蜀山这个地名据说就是他所取的。
到了清末,宜兴人为了纪念苏东坡,称这种提梁壶为“东坡提梁壶”了。
一把茶壶,单纯具备泡茶功能,是不会备受人们青睐的,它必须有可供人们看不厌、赏不完的精神存在。
应该说,在明代以前的紫
砂壶只具备泡茶的功能,而到了明代中期以后,茶文化在文人墨客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士大夫、文人对紫砂茶具的创作影响和参与,使紫砂茶具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越来越浓。
在明清年间,宜兴紫砂茶具的崛起,更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明万历后期是宜兴茶壶重要发展时期,有名家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等。
时大彬系时朋之子,原善做大壶,在文人陈继儒和他的朋友们提倡下用小壶品茶而造小壶,以保持茶的香气。
他曾创制数十种紫砂壶的款式,有菱花八角、梅花、六角、提梁、僧帽、扁壶等,佳作信手而成,艺术成就达到巧夺天工、千姿百态的地步。
可以这样说,时大彬壶艺的转型,文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到了十九世纪中期,这是宜兴紫砂壶历史上的又一个发展时期,这时的紫砂壶上面常常刻有诗句,这种风格其实是在乾隆时期已经很普遍,但因为当时陈曼生等人的极力提倡,所以在壶上题字很普遍。
因为要方便题字,所以壶型要平滑,越简单越好,陈曼生就是领导这股新潮流的主角。
陈曼生本名陈鸿寿(1768—1822年),曼生是他的号,他是浙江杭州人,曾在宜兴邻近的溧阳担任地方官多年,他喜欢茶壶,更喜欢在壶上题字,曼生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是“西泠八大家”之一。
陈鸿寿善画山水,讲究简淡意远,疏朗明秀的效果,诗词文赋造诣精深,他一生酷爱壶艺,是一位杰出的陶艺设计家,曾设计壶样十八式,多与杨彭年兄弟、邵二泉等人合作,他所设计的壶多受文人雅士的喜欢,称“曼生壶”。
他的壶
型多为几何体,质朴简练、大方,为前代所没有,开创了紫砂壶样一代新风。
曼生壶铭极富文学趣味,格调清新、生动,耐人寻味。
陈曼生开创了书画装饰于壶上,自此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风格内涵至陈曼生时期完美地与紫砂融为一体,使宜兴紫砂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泱泱中华,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作为早期实用茶具的紫砂壶,从宋朝开始,由于文人丰富想象力的渗透,如苏东坡之提梁壶,陈曼生之曼生壶,都已成为紫砂茶壶的经典代名词,这些脍炙人口的典故,无不昭示着宜兴紫砂的发展,与历代文人关系之密切。
同时,我们亦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为新时代的紫砂传人,同样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
宜兴紫砂,在历代艺人手把手的传递中,得以彰显其本色,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中,保存其精髓,传承其意旨,才是我们这代人所要做的。
参考文献:
[1]何继主编.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册.台湾奇园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