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课件第四章 植物病原真菌 第二节 壶菌

合集下载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和根肿菌门、壶菌门、卵菌门、接合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和根肿菌门、壶菌门、卵菌门、接合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4. 霜霉属(Peronospora) 5. 假霜霉属
5
4
(Pseudoperonospora)
5.接合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甘薯软腐病:接合菌纲根霉属
三、作业
绘图 1.真菌有隔菌丝,无隔菌丝; 2.莴苣霜霉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3.根霉属真菌形态图; 4.番茄晚疫病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鉴定霜霉菌到属,并写出检索顺序。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实验二 真菌一般形态和根肿菌门、 壶菌门、卵菌门、接合菌
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一、实验目的
了解真菌的一般形态。
了解根肿菌门、壶菌门、卵菌门、接合 菌门真菌形态特点及其所致病害类型。
学习使用病原分类检索表。
二、实验内容
1.真菌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菌 丝体、吸器、菌核、菌索及真菌 的有性和无性孢子等。
…………………………霜霉属(Peronospora)(白菜霜霉病) 4’. 孢囊梗先单轴分枝一次,然后不完全对称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有乳
状突起……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黄瓜霜霉病)
1
2
3
1. 指梗霉属(Sclerospora)
2. 盘梗霉属(Bremia)
3. 单轴霉属(Plasmopara)
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分生孢子等。
2.根肿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根肿菌属
白菜根肿病
典型症状:病株 根部肿大成瘤状, 地上部叶色变淡, 凋萎下垂。
3.壶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节壶菌属:玉米褐斑病
4.卵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腐霉属:瓜果腐霉。 黄瓜猝倒病:幼苗茎基呈黄褐色水渍
状腐烂,幼苗猝倒。
1’. 孢囊梗细长,并有规律的分枝 2. 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盘的边缘生小梗,梗上产生孢子囊

普通植物病理学真菌概论新培训课件

普通植物病理学真菌概论新培训课件

物减产和破坏生态平衡。
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目标
内容
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介绍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的特征和生物学信
培养对植物病理学的兴趣。
息,以及它们对植物的危害和病害症状。
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
掌握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对于理解和预防病害至关重要。了解它们的特征以
及对植物的危害和病害症状。
普通植物病理学真菌概论
新培训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真菌的重要性。了解不同真菌的特征
和对植物的危害,学习识别和研究方法。
什么是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科学,涉及植物病原微生物的识别、生物学和
病害症状的研究。
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植物病原
微生物?
植物病原微生物对全球农业和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它们可以导致严重的农作
这些真菌对植物的危害和病害症状
1
白粉病
2
黑斑病
3
霜霉病
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病害,
植物叶片上黑色或暗褐色
对蔬菜和花卉等植物的常
表现为叶片上的白色粉状
的斑点,可能导致叶片脱
见病害,表现为叶片上白
物和植物生长受阻。
落理学的研究方法
1
采集样本
学习如何采集植物样本以检测病原真菌。
2
鉴定技术
掌握常用的实验室技术和设备以鉴定病原真菌。
3
实验室技术
学习常用的实验室技术和设备,如PCR和光学显微镜。
常用的植物病理学实验室技术
PCR 技术
光学显微镜
培养基制备
用于检测和识别植物病原真菌
观察和鉴定病原真菌的标准工
用于培养和繁殖病原真菌的基
的常用技术。
具。
础技术。

园林植物病理学第四章侵染过程参考PPT

园林植物病理学第四章侵染过程参考PPT
一、定义
病原物同寄主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 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 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在侵染过程中,植物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 织水平和个体水平上均有反应表现
二、侵染过程的四个时期
侵染过程
接触期 侵入期 潜育期 发病期
三、接触期
1.接触的类型 物理(机械)接触 化学接触 生态条件影响接触
白粉病菌孢子在干旱的条件下亦能萌发
四、侵入期
1.定义 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的持续时间
2.病原物的寄生方式
几乎都是内寄生
寄生物存在于植物组织内部
极少数是外寄生
寄生物的营养体或产孢机构主要集中在寄主组织表面, 而 以吸器(真菌)、口针(线虫)或吸根(寄生性种子植物)的方式从 寄主组织中吸取营养
以稻瘟病菌为例
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分生孢子萌发形成附着胞
孢子萌发形成附着胞,直接侵入
孢子萌发形成附着胞、侵染钉,直接侵入植物
芽管直接侵入植物表皮
侵入丝突破寄主细胞后恢复至原来的菌丝状
3.4 真菌直接侵入的机制
机械压力
白粉菌侵入丝的压力为7个大气压 根肿菌在附着胞内形成一弹头状结构,撞 击根毛,穿透细胞壁
植物病害的潜育期长短不一
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散部位
局部扩散,系统扩散
影响潜育期长短的因素
病原物致病力的强弱
寄主抗病力强弱
环境条件
局部侵染 叶斑(leaf spot)
病原物的营养吸收
死体营养, 活体营养
影响潜育期长度的因素
温度 湿度
系统侵染向日葵枯萎(wilt)
潜伏侵染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经过一定程度的发展, 由于寄主的抗病性强,病原物只能在寄主体内潜伏 而不表现症状,但当寄主抗病性减弱时,它可继续 扩展并表现症状。

植物逆境生理 第四章 植物与病原菌之间的生理生态关系

植物逆境生理 第四章 植物与病原菌之间的生理生态关系

这类毒素实际上是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的混合 物,而以蛋白质组分最为重要。尾孢菌产生的 毒素主要包括尾孢毒素、甜菜褐斑病菌毒素、 花生黑斑病菌毒素等。 8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在寄主专化性毒素和非寄主专化性真菌毒素作 用机理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HV、HS、 AK、AF及尾孢病菌毒素这些寄主专化性毒素的 作用位点是植物细胞质膜部位;玉米小斑病菌 毒素、粗皮柠檬黑斑病菌毒素及烟草赤星病菌 毒素的作用位点是线粒体;细链格孢毒素、HC 毒素、AM毒素对叶绿体的生理作用有所影响; 还有些毒素对酶、蛋白质及细胞内的超微结构
第一节 致病毒素和植物抗毒素
一、致病毒素 二、植物抗毒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致病毒素和植物抗毒素 一、致病毒素(pathotoxin)
致病毒素专指植物病原物产生的对其它寄主有 毒的次生代谢物,是病原物与植物间相互识别、相 互作用过程中的产物,在植物病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按照致病病原菌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原细菌毒素 和植物病原真菌毒素。
对植物抗病和染病的研究属于植物病理学的 范畴,由于农业生产实践的要求,人们期望能找 到更有效防治植物病害的手段,因此,植物病理 学在近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植物病理学包括很多 内容,生理生态学主要是从生态学角度讨论植物 和病原菌相互关系之间的生理生化因素。
第四章 植物与病原 菌之间的 生理生态关系
第一节 致病毒素和植物抗毒 素
1987年发现了一种植物细菌病的新病 原菌为xylella fastidiosa,它侵染葡萄、桃、 李、偏桃等许多观赏及莠草植物,还有桑、 无花果、榆、栎树、豚草、长春花等。病 害的症状是丛生、缺绿、叶缘坏死、叶片 和果实变小而脱落,树冠向顶性,新梢萎 蔫,树枝和根系枯萎,植株死亡。目前有 关这种病原细菌的毒素及致病机理还不清 楚。

最新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精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PPT课件

最新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精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PPT课件

(1)基因重组:有性杂交、细胞融合、准性生殖
(2)突变:病原物受极端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致病性突然改变
(3)适应:原有小种对抗病品种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4)转变:原的劣势小种上升为优势毒性小种
第二节
一、 植物病害预测概述
(一)概念
植物病害预测预报
依据病害的流行规律,利用经 验的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 限之后病害的发生流行状况,称为 预测;
三、现代化预测预报的发展趋势与任务
(一)新技术的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进行病害预测:
GIS:是将病害地理学、绘图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计算 机硬件和各种软件支持下将不同来源的空间地物属性信息与地理 定位信息相结合,并进行叠加分析,以数据或图象形式发布预测 结果。
遥感技术:利用装载在飞机或人造卫星的平台上的照相机或 多光谱扫描仪(MSS)等遥感传感器,测定和收集从地表目标物 反射的辐射或电磁波数据,从而获得目标物及其相关信息。遥感 技术能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大量的及时而有效的数据。
4、植物病害流行呈现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周期性和季节性; 地域性和田间分布模式
(2)流行阶段划分 S型流行曲线是多循环病害季节性流行的基本形式 1.00 0.95
病 情 0.50
0.05 0 指数增长期 始发期
逻辑斯蒂期 盛发期
衰退期
植物病害流行的三个阶段 病害始发期是预测预报和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点源
线源
三类菌源的顺风单向传播图
区源
2. 病害传播的田间图式
(1)中心式传播和弥散式传播 中心式传播:有明显发病中心。初始菌量少,病原物繁殖能力强,
再侵染重要的病害。如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小麦锈病。 弥散式传播:无明显发病中心。初始菌量作用大, 再侵染为次要

药用植物病理学(第四章)

药用植物病理学(第四章)

“有害生物的综合管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二、植物病害控制措施
1.植物检疫
许多植物病害的发生是有区域性,病原物的自然传播是有限的,并且
受到地理条件如,海洋、沙漠、高山的限制,但人类的活动可以使病原物
克服这些限制,得以传播。 检疫的目的在于防止某些危险性的病原物(害虫、杂草)由病区向无
细菌病害和菌原体病害
根据症状不能确诊,可将病组织制成临时玻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溢菌 现象。但瘤肿病害的组织中菌体较少,观察不到溢菌现象。 有的细菌(如,韧皮部杆菌属)和植原体病害用扫描电镜可观察到植物韧 皮部细胞内的病原,对植原体病害而言是目前唯一可靠的诊断方法。 用四环素类抗菌素灌注植物,病株出现一定时期的恢复,可间接证明是植 原体病害。 细菌病害病原的鉴定必须经分离纯化后做细菌学性状鉴定。
病区通过人为措施传播。
植物检疫的对象:植物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农产品以及用于包装 的植物材料。 对于未检查到危险性病原物的材料发给检疫合格证准许调运。 对于查到危险性病原物的植物材料,通常都应就地销毁或进行 灭菌处理、或者退回产地,不准调运。
2.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通过引种、系统选种、杂交育种、幅射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方 法获得新的抗病品种。 合理利用抗病品种,
侵染性病害的田间症状诊断
真菌病害
大多数真菌病害具有病征。病征表现多种多样;粉状物、霉状物、霜状 物、锈状物……,各种子实体丰富多彩。 注意区分腐生真菌在枯枝落叶上产生的子实体。
细菌病害
大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有一定特点,叶斑类型的病害,初期病斑呈水渍 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常有黄色晕圈。 细菌病害的病征简单,在潮湿条件下,在病斑部位常可以见到污白色、黄 白色或黄色的菌脓。一些菌脓干燥后呈鱼籽状的菌胶珠。 腐烂类型的细菌病害产生特殊的气味并且无菌丝,可与真菌引起的腐烂区 别。 萎蔫型的细菌病害,横切病株茎基部,稍加挤压可见污白色菌脓溢出,并 且维管束变褐。有无菌脓溢出是细菌性萎蔫同真菌性萎蔫的最大区别。

真菌概述-壶菌门-藻物界菌物-原生动物界菌物-接合菌门

真菌概述-壶菌门-藻物界菌物-原生动物界菌物-接合菌门

2 真菌的分布
z 时间:4亿多年前,形成不同的进化策略 z 空间:高山、大海 z 物质介体:寄生或腐生动植物体上传播;空气、水流等 z 数量:繁殖快、数量巨大
如:锈菌夏孢子堆有1000个夏孢子,在一个生长季, 可繁殖4-5代,夏孢子数可达1012个
三、真菌与人的相互关系
1、有益的方面
(1)生物的再循环 土壤真菌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力; 与细菌一道将有机质分解还原至无机态; 促进N、P、S等循环
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的所形成的结构。
从孢子萌发形成菌丝,菌丝生长发育到生殖器官 形成前的阶段,称作营养生长阶段。这个阶段的菌丝 体称作营养体。
繁殖体:指真菌繁殖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1、营养体的类型
(1)菌丝体(mycelium):
真菌的典型营养体是丝状体,单根细丝叫菌丝 (hypha),组成真菌菌体的集团菌丝叫菌丝体。
菌丝(hypha)
z 顶端生长 z 无限生长、不断分支 z 各部分都有潜在的生长能力
菌丝生长
生长时向四周呈辐射状延伸,所以真菌在培养基上通常 形成圆形的菌落。
菌丝生长与植物病害症状关系(圆形)
(2)简单,没有细胞壁,只有一层原生质膜包围着多核的 原生质,变形虫状,可以随着原生质流动而运动,如根肿菌。
1~2:原生质团
3:无隔菌丝 4:有隔菌丝
隔膜的类型:
z封闭隔:多数无隔菌丝当菌丝形 成繁殖器官、衰老或受伤时常形成 完全封闭的隔膜。
z单空隔:隔膜中间为一孔。
z多孔隔:隔膜中间有许多微孔。
z复式隔(桶孔隔膜)(dolipore septum):在隔膜壁的中部围绕着 中心膜孔,有一个炸面圈或琵琶形 的膨大,两边有园顶状的膜状结构 所覆盖—隔孔帽。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绪论内容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如何控制植物病害的一门生物学科一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的概念植物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作用,其强度或持续的时间超过了植物的忍耐范围,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形态上表现出异常,甚至死亡,并引起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劣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四要素症状:在形态上表现出病态(不正常),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局部或整株死亡病理过程: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持续的、系列的病变经济学:农业生产损失病原:即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二、植物病害的类型1. 根据病因(cause)划分侵染性病害( infectious disease)非染性病害( non-infection disease)其他依据划分植物或作物类型:蔬菜病害、果树病害、玉米病害寄主受害部位:叶部病害、根部病害症状表现:腐烂病、根肿病传播方式与介体;气传病害、土传病害、水传病害侵染性病害:生物因素引起;能传染;病害由少到多、由点到片;大多数受染性病害的症状具有病征;生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非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引起;不传染;病害常成块、成片的出现,给人以突然的感觉。

病害的产生常与环境条件的变化及农事操作有关;无病征;不良环境因素有:极端温度、极端水分、极端光照、极端pH值、缺氧、缺素或过剩、无机盐毒害、大气污染、药害、栽培不当、遗传基因突变四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三要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产生涉及三个方面,即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即植物产生病害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感病的植物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1. 感病的植物植物是病害发生的本体,是植物发病的内因。

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生理状况和发育阶段决定植物对于外界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反应能力。

2. 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植物生长环境中存在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是病害发生的前提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ytridiales - Chytridium releasing zoospores.
Chytridiales - Chytridium releasing uniflagellate zoospores
Chytridiales - Chytridium - empty sporangium on pine pollen grain.
藻菌界 Chromista(茸鞭生物界 Stramenopila)
丝壶菌门 Hyphochytidiomycota:丝壶菌纲 Hyphochytidiomycetes
网黏菌门 Labyrinthulomycota:网黏菌纲 Labyrinthulomycetes
卵菌门 Oomycota:
卵菌纲 Oomycetes
(四)重要属种
1、节壶菌属(Physoderma):
营养体为根状菌丝,分体 产果;
休眠孢子囊扁球形,黄褐 色,具囊盖,萌发时释放多个 游动孢子。
为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侵染寄主常引起病斑稍隆 起,但不引起寄主组织过度生长。
如: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
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 玉米褐斑病brown spot of corn
真菌词典(2001)第九版的分类体系(八界系统)
原生动物界 Protosa
黏菌门 Myxomycota:网柱黏菌纲 Dictyosteliomycetes
黏菌纲 Myxomycetes
原柄黏菌纲 Protosteliomycetes
根肿菌门 Plasmodiophoromycota: 根肿菌纲 Plasmodiophoromycetes
马铃薯癌肿病potato wart disease 。
马铃薯癌肿病potato wart disease
3、油壶菌属(Olpidium):
菌体在细胞内寄生,整体产果式,形成孢子囊或休眠孢 子,萌发时产生逸出芽管穿透寄主组织而外露,顶部开裂释 放出游动孢子。
引起十字花科猝倒病的芸薹油壶菌(O. brassicae), 是许多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对植物生长的直接影响不大, 但它的游动孢子是传播土壤中病毒的介体。
(三)有性生殖
产生休眠孢子囊
1 游动配子配合 a 同型游动配子配合 b 异型游动配子配合 c 不动雌配子与能动雄配子的受精作用
2 配子囊配合 3 体细胞配合
分类
• 《真菌词典》第9版将壶菌纲分为5个目: 壶菌目Chytridiales、芽枝霉目 Blastocladiales、单毛菌目 Monoblepharidales、裂壶菌目 Spizellomycetales、新美鞭菌目 Neocallimastigales。17科121属 912种。
肺炎菌纲 Pneumocyctidomycetes
酵母菌纲 Saccharomycetes
裂殖酵母菌纲 Schizosaccharomycetes
外囊菌纲 Taphrinomycetes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担子菌纲 Basidiomycetes
锈菌纲 Urediniomycetes
黑粉菌纲 Ustilaginomycetes
壶菌的营养体与繁殖体
• 整体产果与分体产果; • 单中心式:只具有单一生长繁殖中心的
菌体; • 多中心式:有一个以上的繁殖中心的菌
体;
(一)营养体
多核的单细胞至较发达的无隔菌丝,细胞壁为 几丁质,分体产果式或整体产果式,单中心或多中 心。有的单细胞营养体具假根。
A:整体产果式 B-D:分体产果式 B:单中心的体内生的 C:单中心的体外生的 D:多中心的
真菌界Fungi
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 壶菌纲 Chtes
接合菌门 Zygomycota: 毛菌纲 Trichomycetes
接合菌纲 Zygomycetes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子囊菌纲 Ascomycetes
新床菌纲 Neolectomycetes
休眠孢子囊 the disease cycle
2、集壶菌属(Synchytrium):
营养体单细胞或具假根,整体产果; 菌体为菌落式(外生多中心式),在不适条件下由共 同的膜包被形成休眠孢子堆; 休眠孢子囊球形,椭圆形,褐色,无囊盖。 侵染寄主表皮细胞引起膨大。
代表种:内生集壶菌(S. endobioticum),引起
真菌Fungi
第三节 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
概述
• 壶菌门仅一纲—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通常被称
作壶菌,共同特征是产生具后生单尾鞭的游动孢子。
• 壶菌细胞壁含几丁质和葡聚糖; • 壶菌绝大多数为水生的,腐生在水中的动、植物残体上
或寄生于水生植物、动物、藻类和其他水生真菌上。绝 大多数壶菌与植物病害无关。 • 仅少数壶菌目Chytridiales真菌可引起农作物病害,包 括内生集壶菌、芸薹油壶菌、玉米节壶菌和苜蓿尾囊壶 菌等
Chytridiomycota - Chytridiales - eucarpic thallus of Rhizophydium in culture
(二)无性繁殖
产生后生单鞭毛的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囊(有或无囊盖)释放游动孢子。
Chytridiomycota - Chytridiales - Chytridium lagenaria: sporangium developing on a pollen grain of Pin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