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课件
合集下载
种质资源的分类及特点(作物育种技术课件)

次级基因库(GP-2)属于这一类的各种材料, 与初级基因库间基因的转移是可以的,但必须克 服由生殖隔离所引起的杂交不结实、杂种不育等 困难的种间材料和近缘野生材料。如大麦中的球 茎大麦和普通大麦。
二、根据亲缘关系分类
3.三级基因库(GP-3)与初级基因库间亲缘关系 更远的类型,彼此间相互杂交困难,杂交不实和 杂种不育的现象十分严重,相互之间的基因转移 困难。
类玉米(大刍草)
类玉米(大刍草)
一、按照来源分类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通过各种方法 , 如杂交、诱变等 , 产生的各种突变体、
育成品系、基因标记材料、引变的多倍体材料、非整倍 体材料、属间或种间杂种等一切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 作用:是培育新品种或进行有关理论研究的宝贵材料。
二、根据亲缘关系分类
一、按照来源分类
3.野生种质资源 野生植物资源:包括栽培种的近缘野生种及其它野 生种。 特点:具有一般栽培种所不具备的一些重要性状 , 如抗逆性、适应 性、抗病 性及品质。 作用:是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的重要材料
国 家 种 质 广 州 野 生 稻 圃
小佛手小麦
野生稻
野生稻
类玉米(大刍草) 发芽了出苗过程
品种)和当地长期推广种植的改良品种。 特点:对本地区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 , 抵抗力和
忍耐能力好 作用:是育种的基础材料。可作为系统选择、
杂交育种和人工诱变的材料。
一、按照来源分类
2.外地种质资源 外地品种资源:包括国外或外地区引入的种质资源。 特点:具有本地种质资源没有的优良性状 作用:是改良本地种质资源的重要育种材料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作物育种技术 》 ——种质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2016.02.28
目录 CONTENTS
二、根据亲缘关系分类
3.三级基因库(GP-3)与初级基因库间亲缘关系 更远的类型,彼此间相互杂交困难,杂交不实和 杂种不育的现象十分严重,相互之间的基因转移 困难。
类玉米(大刍草)
类玉米(大刍草)
一、按照来源分类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通过各种方法 , 如杂交、诱变等 , 产生的各种突变体、
育成品系、基因标记材料、引变的多倍体材料、非整倍 体材料、属间或种间杂种等一切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 作用:是培育新品种或进行有关理论研究的宝贵材料。
二、根据亲缘关系分类
一、按照来源分类
3.野生种质资源 野生植物资源:包括栽培种的近缘野生种及其它野 生种。 特点:具有一般栽培种所不具备的一些重要性状 , 如抗逆性、适应 性、抗病 性及品质。 作用:是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的重要材料
国 家 种 质 广 州 野 生 稻 圃
小佛手小麦
野生稻
野生稻
类玉米(大刍草) 发芽了出苗过程
品种)和当地长期推广种植的改良品种。 特点:对本地区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 , 抵抗力和
忍耐能力好 作用:是育种的基础材料。可作为系统选择、
杂交育种和人工诱变的材料。
一、按照来源分类
2.外地种质资源 外地品种资源:包括国外或外地区引入的种质资源。 特点:具有本地种质资源没有的优良性状 作用:是改良本地种质资源的重要育种材料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作物育种技术 》 ——种质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2016.02.28
目录 CONTENTS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图文精讲PPT课件

(一)栽培学分类
1.种
2.种群 3.变种 4.品种
品种的概念?
园艺植物的品种类别和特点
园艺植物的品种 因繁殖方式不同可分为四类
园 艺 无性繁殖 植 物 的 繁 殖 方 有性繁殖 式
植株营养体繁殖
无融合生殖
天然杂交率<5%
自花授粉作物
异花授粉作物
常异花授粉作物 雄性不育性,自交不亲和性
园
(1)无性系品种.
(2)群体品种
有性繁殖植物的品种,基本性状大致相同、个别性 状有差异的群体,同一品种内单株间的遗传物质有差异, 单株的基因型有纯合和杂合两种情况,可以留种子繁殖
异型杂合或异型纯合类 核桃、百日草、蒲包花、落叶松的品种
(3)自交系品种
自花授粉植物的品种,同一品种内不同单株间的基 因型相同,单株的基因型趋于纯合的,可以留种子繁殖
物
同型纯合类
的综合品种 合 自花授粉作物
品
的杂交合成群体
种
3.群体品种
类
别
4.杂交种品种
同型杂合类 异型杂合类
(一)栽培学分类
1.种 2.种群 3.变种 4.品种 5.品种群
具有相似生态型或相似农业生物学特性的 一些品种所归内的类群
依生态型
南方品种群 北方品种群
普通桃品种
园桃品种群
依生物学特性 油桃品种群
三、我国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一)种类繁多、变异丰富
(二)分布集中、特点突出
世界上兰属植物有50余种 仅我国云南就有33个种
百合属植物80余种 我国有42个种 云南有23个种 世界有维管植物3577种 其中1/4为台湾省特有
台湾省享有天然植物园之称
仅云南一省就有食用菌35个科、96个属、350余种 占全世界600多种食用菌的一半以上
园林植物花卉育种学ppt课件第2章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2021/8/17
48
山茶花
我国是山茶花的地理分布和起源中心。 山茶野生于浙江、江西、四川等地山岳沟谷 浙江、江西、湖南、安徽等地则是栽培中心。 云南是云南山茶花的分布和栽培中心 广西是金花茶的起源和栽培中心 在南宁市还设有金花茶的基因库。
2021/8/17
49
山茶主要育种目标 (1)培育蓝紫色、深黄、橙黄色品种
李属(Prunus)中的杏花、樱花等也有此类似的变 异类型和品种
2021/8/17
77
2021/8/17
78
2021/8/17
79
2021/8/17
80
2021/8/17
81
2021/8/17
82
2021/8/17
83
花团锦簇的山茶花 中国有不同的山茶花品种300余个。
2021/8/17
大花黄牡丹
2021/8/17
紫斑牡丹 101
金花茶
2021/8/17
毛华菊
102
(五)品质优良
1. 多季开花的种与品种多
多季开花的植物主要表现在一年四季或三 季能开花不断。
2021/8/17
2021/8/17
12
腊梅属世界总数6种,都原产于中国。
金粟兰(Chloranthus)世界总数15种,都原产在中国; 中文名:丝穗金粟兰 学名:Chloranthus fortunei (A.Gray)SolmsLaub. 英文名:Silkspike Chloranthus
2021/8/17
13
万代兰属(Vanda) 全球约40种 我国约10种 占世界总数25%
另,百合花世界总数为100种,中国约占 60%;
2021/8/17
第一章种质资源ppt课件

(2)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选择考察地点与路线 : 实地调查记录:调查者姓名、日期、地点、海拔、坡向、坡度、 土壤、地下水位、种名、数量、主要性状、群落的种类组成、拍照等 资料的整理与总结(编写调查说明书):
2)分布集中,特点突出
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集中分布众多的种类。如:兰属世界有 50 余种,我国云南省就有 33 种;百合属世界共 80 余种,我国 产 42 种,云南 23 种;台湾( “ 天然植物园 ” )分布着维管 植物 3577 种,其中 1/4 为该地区特有。 在若干科、属、种上绝无仅有。如银杏、金钱松、水杉、珙桐、 杜仲、金花茶等。 早花种类与品种多,四季开花种与品种多,花有芳香的种与品 种多,特点优异突出的种与品种多,抗逆性强的种与品种多。 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多具有特殊的抗逆性。如中国板栗× 美国板栗,解决了板栗疫病的危机。
第一章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是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 ——杜布赞斯基
一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种质(germpalsm):
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 子代的遗传物质总称。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 的各种生物类型。
产苏南各地,生阴湿草丛中或林下; 华东各省均有分布。
全草入药,有抗菌散淤和活血等功 能.
学名: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英文名:Wintersweet 科名: 蜡梅科 Calycanthaceae
落叶灌木,高达3米。枝、茎成方形,棕红色,有椭圆形突 出皮孔。叶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7—15厘米,顶端渐尖, 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表面深绿,背面淡绿。花芳香,直径约 2.5厘米,外部花被片卵状椭圆形,黄色,内部的渐短,有紫 色条纹;花托椭圆形,长约4厘米,口部收缩,有附属物。花期 11月至翌年3月。
选择考察地点与路线 : 实地调查记录:调查者姓名、日期、地点、海拔、坡向、坡度、 土壤、地下水位、种名、数量、主要性状、群落的种类组成、拍照等 资料的整理与总结(编写调查说明书):
2)分布集中,特点突出
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集中分布众多的种类。如:兰属世界有 50 余种,我国云南省就有 33 种;百合属世界共 80 余种,我国 产 42 种,云南 23 种;台湾( “ 天然植物园 ” )分布着维管 植物 3577 种,其中 1/4 为该地区特有。 在若干科、属、种上绝无仅有。如银杏、金钱松、水杉、珙桐、 杜仲、金花茶等。 早花种类与品种多,四季开花种与品种多,花有芳香的种与品 种多,特点优异突出的种与品种多,抗逆性强的种与品种多。 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多具有特殊的抗逆性。如中国板栗× 美国板栗,解决了板栗疫病的危机。
第一章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是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 ——杜布赞斯基
一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种质(germpalsm):
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 子代的遗传物质总称。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 的各种生物类型。
产苏南各地,生阴湿草丛中或林下; 华东各省均有分布。
全草入药,有抗菌散淤和活血等功 能.
学名: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英文名:Wintersweet 科名: 蜡梅科 Calycanthaceae
落叶灌木,高达3米。枝、茎成方形,棕红色,有椭圆形突 出皮孔。叶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7—15厘米,顶端渐尖, 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表面深绿,背面淡绿。花芳香,直径约 2.5厘米,外部花被片卵状椭圆形,黄色,内部的渐短,有紫 色条纹;花托椭圆形,长约4厘米,口部收缩,有附属物。花期 11月至翌年3月。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作物育种技术课件)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物育种技术 》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016.02.28
目录 CONTENTS
一 种质资源的概念 二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
种质:指亲代传递给子代 的遗传物质。 种质资源: 广义地讲,植 物中可用于育种栽培或其 它生物学研究的各种植物 类型及品种,都可称作种 质资源。
(一)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 的物质基础 1.“绿色革命” 与小麦矮 源Rht1、Rht2;台湾“低 脚乌尖”水稻矮源有关。 2.杂交水稻“野败”雄性 不育的发现,使我国及世界 杂交水稻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二)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水稻籼稻矮源“低脚乌尖”与小麦矮源“农林10号” 对“绿色革命”的贡献。 2 .油菜品种“Libo”、“Bronowski”与双低油菜的选 育。 3 .玉米高赖氨酸突变体Opaque-2与玉米营养品种的改 良。 4 .小麦1BL/1RS易位系与世界小麦抗锈病育种。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三)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 (四)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 ,基因 资源 ,基因库。
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 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 种、近缘植物、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 类型、无性繁殖器官、单个细胞、单 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甚至DNA片 段,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 都能归入种质资源之内。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作物育种技术 》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016.02.28
目录 CONTENTS
一 种质资源的概念 二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
种质:指亲代传递给子代 的遗传物质。 种质资源: 广义地讲,植 物中可用于育种栽培或其 它生物学研究的各种植物 类型及品种,都可称作种 质资源。
(一)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 的物质基础 1.“绿色革命” 与小麦矮 源Rht1、Rht2;台湾“低 脚乌尖”水稻矮源有关。 2.杂交水稻“野败”雄性 不育的发现,使我国及世界 杂交水稻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二)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水稻籼稻矮源“低脚乌尖”与小麦矮源“农林10号” 对“绿色革命”的贡献。 2 .油菜品种“Libo”、“Bronowski”与双低油菜的选 育。 3 .玉米高赖氨酸突变体Opaque-2与玉米营养品种的改 良。 4 .小麦1BL/1RS易位系与世界小麦抗锈病育种。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三)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 (四)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 ,基因 资源 ,基因库。
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 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 种、近缘植物、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 类型、无性繁殖器官、单个细胞、单 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甚至DNA片 段,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 都能归入种质资源之内。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第三章 种质资源 ppt课件

ppt课件
13
野生番茄
ppt课件
14
p野pt课件生茄子
15
ppt课件
山 葡 萄
16
ppt课件
野 生 桃
17
野生杏
ppt课件
18
ppt课件
野 生 苹 果
19
ppt课件
野 生 白 菜
20
野 生 柑
ppt课件
21
野 生 黑 芥
ppt课件
22
三、各国种质资源工作概况
(一)美国:拥有种质材料43万 份以上。其中 柑橘2000多份、苹 果900多份。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就是指决定园艺植 物各种性状的基因资源。
ppt课件
4
种质库(基因库):是指以种为 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 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 二、种质资源的类别
1、主栽品种:包括本国育成的和国外 引进的目前大面积栽培的优良品种。是经现 代育种手段育成,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和较 广泛的适应性。
ppt课件
33
垃圾野生 采集野生
管理野生
进入驯化栽培
ppt课件
34
二、作物进化地理学
作物进化地理学 (evolutionalgeographyofcrops)是植物种质 资源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
ppt课件
35
(一)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瓦维洛夫的考察队考察搜集了25万余份
资源,进行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细胞
《种质资源》PPT课件

3.记录:包括 〔1〕采集者的编号 用采集者的##或##的第一各 字母构成 〔2〕主持收集单位或个人名称 〔3〕采集日期 〔4〕采集地点 〔5〕品种或类型名称 〔6〕产地的自然、耕作、栽培条件 经度、纬度、海 拔、种植季节、灌溉等分别用1、2、3、4、5、6、7、 8表示
〔7〕样本来源 分别用1、2、3、4、5、6、7、8表示 来源于荒野、农田、农庄储存、农村庭院、乡镇集市 、商场、研究单位及其他 〔8〕样本情况 分别用1、2、3、4、5、6表示野生种 、野草、育种者品系、原始栽培种或地方种、育成品 种或其他 〔9〕样本的主要形态特征 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 ,最 好附有照片 〔10〕群众反映等
某些情况下传播到它的中心.三个中心和非中心为:
中心
非中心
A1 近东
A2 非洲
B1 中国
B2 东南亚
C1 中美
C2 南美
地球上物种分布不均匀,到起源中心或多样性中心进行考察和收集,
可以 得到丰富的种质资源.
3、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重要意义 遗传资源的搜集:中心地区遗传类 型丰富往往可获得某些特异目标基因
因此,广泛收集、保存和深入研究品资源是现代育 种工作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作用
2、凡突破性新品种的育##来自于特异优良遗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育种历史证明,作物育种的每一次突破性进展都与特 殊种质的发现与利用分不开
水稻:矮脚南特 first green revolution 袁隆平 野败雄性不育系 Second green revolution
能起源于几个不同的地区.他提出了作物起源的中心和非中心体系
〔 center and no-center system> :
农业分别独立地开始于三个地区 , 即近东、中国和中美洲,存在着
《种质资源》PPT课件

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它们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ppt课件
5
杂种优势利用育种中雄性不育的资源;
•抗性育种中的病虫害抗性资源等。
•高赖氨酸玉米Opeque-2,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70%。
•水稻的矮化育种与 “ 低脚乌尖 ” 、 “ 矮脚南特 ”等;
•矮源小麦的矮化育种与“ 农林 10 号 ”;
•水稻的野败细胞质;
ppt课件
9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作用
3、为避免品种遗传基础贫乏,必须利用更多的基因资源
少数优良品种的推广,以及育种单位和育种家在育种中 选用遗传基础相同的一些基因资源,从而导致栽培品种的遗 传基础同一化 。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 1 )抗逆性脆弱。 ( 2 )有利重组的数量受到遗传基础狭窄的限制将使育种工 作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主要起源作物:薏苡、香蕉等。
C. 中亚细亚中心: 包括印度西北部、克什米尔 、阿富汗、
塔吉克和乌兹别克及天山西部。
主要起源作物:普通小麦、密穗小麦、印度原 粒小麦、
草棉等。
ppt课件
16
2、作物起源中心的发展
D. 西部亚洲中心: 包括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 高地。起源作物: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黑麦、葡萄 、石榴、胡 桃、无花果、苜蓿等。
种质资源:是指可为育种利用和遗传研究的各种作物品种 和类型材料。
种质资源的类型: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育成品种,中间 材料,野生种,近缘植物。
种质资源又称为品种资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 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 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 类型称为种质资源 。
ppt课件
3
章目录 下一节
包括可用于育种、栽培或其它生物学研究的各种植物类型及品种。 * 形式有:植株、种子、器官、组织、 花粉、细胞、DNA 片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A. 智利中心
重要的种有木薯、花 生和凤梨
8B. 巴西—巴拉圭中心
主要有花生、可可、橡 胶树等特有种
注:以上各起源中心的地形图图片均引 自四川农业大学精品课网站。作物图片 源于网络。
3 起源中心学说的重要意义
遗传资源的搜集:中心地区遗传类型
丰富往往可获得某些特异目标基因。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与补充
特点:在某一地区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 自然选择形成的具有一般栽培作物欠缺的一些 重要性状。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人类通过诱变、杂交等手段创造的各种 突变体及其它育种材料,也称中间材料。
(5) 地中海起源中心
许多蔬菜作物,包括甜菜 和许多古老的牧草都起源 于这一中心。 为小麦、粒用豆类的次生 起源地。
(6)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
小麦、大麦的变类 型极其多样。
(7) 南美和中美洲起源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陆地棉、 甘薯、番茄等。存在大 量玉米变异类型。
(8) 南美中心
有多种块茎作物,包括 马铃薯的特有栽培种。
少数优良品种的推广,以及育种单位和育种家 在育种中选用遗传基础相同的一些基因资源,从 而导致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同一化。
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1)抗逆性脆弱 (2)有利基因重组机会减少,育种工作停滞 不前
5 种质资源是有关生物理论研究的重要材 料,包括起源、进化、分类、形态、生 理、遗传等研究。
二
第二章 种质资源
一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种质:指由亲本传给子代遗传物质。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在遗传育 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 类型总称为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为品种资 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
种质资源的类型
地方 品种 近缘 植物
改良 品种
类型
野生 种
齐文和茹考夫斯基的理论(1970,1975) 栽培植物可划分12个起源和类型形成中心,又称 “12个大基因中心” 。 在1975年,又提出以“地区”代替“中心”
4 我国是作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
我国存在野生种的作物300多种: 粮食作物: 稻、大麦、燕麦、粟、荞麦、绿豆等 经济作物: 大豆、白菜型油菜、黄麻等。 我国栽培植物的种类,400多种。 我国收集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数量:水稻4万多份、 大豆1万多份、小麦2、5万份、粟2.3万份。
3 种质资源是培育新作物的重要来源
现有的作物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野生 植物驯化而来的。迄今人类利用的植物资源是 很少的。地球上记载的30万种植物,被人类利 用的仅约3000种,即1%,而作为食用作物的 仅1500种,即0.5%,可见发掘植物资源的潜 力还很大。
4 丰富资源是不断培育新品种,并提高品种 水平的重要条件
2 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
(1)中国-东亚中心 (2)印度中心(2A) (3)中亚细亚中心 (4)西亚中心 (5)地中海中心 (6) 埃塞俄比亚中心 (7)南美-中美中心 (8)南美中心(8A, 8B)
(1)中国-东亚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黍、稷、 粟、高粱、荞麦、大豆、 茶、大麻、苎麻等。
荞麦
荞麦
也称农家品种,在局部地区内栽培, 经 过现代育种技术的修饰。
特点:有明显的缺点但具有具有稀有可利 用特性。
(2) 主栽品种
经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包括自己 育成和引进的品种。
特点: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较广的适应性。 一般被用作育种的基本材料。
(3)野生近缘种
包括作物的近缘野生种和有价值的野生
植物。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1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内容
瓦维洛夫(Vavilov)从1920年起,先后到 过60多个国家,考察了180多次。整理核研究 大量考察记录和大量植物标本。创立了作物起 源中心学说,提出8个起源中心。
瓦维洛夫起源中心学说的基本内容: 起源中心有两个基本特征:基因多样性、显性 基因频率高。 作物起源中心可分为原生起源中心(primary origin center)与次生起源中心(secondary origin center) 。 一年生草本作物在遗传性状上存在相似平行变 异现象。 根据作物驯化来源可分为原生作物与次生 作物。
(2) 印度起源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水稻、 绿豆、饭豆、豇豆、甘 蔗、芝麻、红麻等。
主要起源作物有 香蕉等。
2A. 印度—马来西亚补充区
(3) 中亚细亚起源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普通小 麦、密穗小麦、印度圆 粒小麦、豌豆、蚕豆、 非洲棉等
(4) 西亚中心
主要起源作物有一粒小 麦、二粒小麦、黑麦、 葡萄、石榴、胡桃、无 花果、苜蓿等。
(2)外地品种资源
特点:具有本地资源中没有的遗传性状,如玉
米大穗、大粒性状;O2基因,水稻矮杆 性状等,某些抗病性等;适应性差。 利用:选择决定优良性状的基因改良本地 品种。
(3)野生种质资源(包括作物的野生种和近缘 野生植物) 特点:可获得栽培作物中没有的新基因。 利用:作杂交亲本,培育新品种或新材料;可 驯化成新作物;可杂交培育新作物或新 类型。
(4)人工创造种质资源
特点:具有某些特异优良性状,可获得现有资
源中没有的特殊性状。
利用:新物种,新基因。
• 按亲缘关系分:
(1) (2) (3)
初级基因库 (Gp-1)
种内材料
次级基因库
(Gp-2)
种间材料和 近缘野生种
三级基因库 (Gp-3)
亲缘关系更 远的类型
• 从育种角度分
(1) 地方品种
三
种质资源的类别 、特点及利用价值
1、种质资源的分类
• 按来源分 • 按亲缘关系分
• 从育种角度分
• 按来源分:
(1)本地品种资源(农家品种、改良品种)
特点:高度的适应性(生态、耕作栽培、病 虫、自然灾害)。其次,类型多,群体 复杂,变异大,但少有高产因素。 利用:以本地品种为基础进行改良提高。
新育成品种
中间材料
1 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
例如: (1)杂种优势利用——雄性不育 (2)谷类作物蛋白质、赖氨酸的高含量基因— “Opeque-2”、“高蛋赖”等
2 凡突破性新品种的育成都来自于特异优良 遗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例如: (1)水稻的矮化育种——“矮脚南特”、“低 脚 乌尖” (2)矮源小麦的矮化育种——“农林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