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合集(23个)】 ISO14001 GBT24001 管理体系2018年新版资料

根据最新ISO14001:2015&GBT24001: 2016 环境管理体系编制而成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合集

23个程序文件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1 目的

验证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以确保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内审的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内部审核: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客观评价,以证实管理体系

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

过程。

审核准则:审核员用来判定符合性的依据,如:ISO14001:2015

(GB/T24001:2016)标准法规及其它要求、手册、程序文件

和作业文件等。

审核计划:有具体目的和详细时间安排的一个或多个计划的

整体。

审核发现:对收集的违反审核标准的审核证据进行评价的结

果。

审核员:取得审核资格的人员。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

4.1.1 负责组织公司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4.1.2 任命审核组组长。

4.1.3 批准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年度计划、审核实施计

划和审核报告。

4.2 品管部

4.2.1 负责组建审核小组,拟定年度内审计划,组织和协

调内部审核工作。

4.2.2 负责对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4.3 内审组长

负责编制审核实施计划,全面负责内审工作,编制内部审核告。

4.4 审核员

4.4.1 负责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按分工实施现场审核。

4.4.2 收集、分析审核证据,编写“不符合项报告”。

4.5 受审核部门

4.5.1 负责向审核组提供审核所需的文件、资料、记录和

必要的资源。

4.5.2 负责对本部门的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和整改。

5 工作流程

5.1 审核计划

5.1.1 内部审核计划分“年度计划”和“实施计划”。年度

计划由品管部在年初提出,也可在环境管理工作实施计

划中提出,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

5.1.2 “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由审核组长制定。

5.1.3 制定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的依据:

a) 公司环境管理方针、目标及工作计划;

b) 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其它相关文件等;

c) 上一年度管理评审提出的问题;

d)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结果;

e) 相关方反馈的结果;

f) 事故(事件)报告和记录;

g) 不符合报告。

5.1.4 品管部应根据不同区域和活动的运行状况、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年度审核方案,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内容包括:

a) 审核目的、范围、准则和方法;

b) 受审核部门和审核时间;

c) 审核的重点内容和要求。

5.2 审核方式和频次

5.2.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常规的集中式或滚动式审核(两次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滚动式审核要求各要素和部门每年至少覆盖一次。

5.2.2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 应适当追加审核:

a)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

b)发生重大环境、安全事故或相关方连续投诉;

c)即将进行外审;

d)有新、扩、改建和技改项目,且对环境有较大影响;e)公司机构有重要变动(如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主要产品或活动、环境管理绩效目标)等。

5.3 审核准备

5.3.1 品管部在每次内部审核前两周内成立内审小组,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5.3.2 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

5.3.3 审核组长编制“内部审核实施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a)审核目的及依据;

b)审核涉及的过程和区域;

c)审核人员及分工、审核时间安排等。

5.3.4 审核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内审员编写“内部审核检查表”。

5.3.5 对审核员的要求

a)至少应接受过中等教育或具有同等学历;

b)经过国家批准的认证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资格证;c)经管理者代表聘任;

d)内审员不能安排审核自己的工作。

5.3.6 审核组应在审核前一周向受审部门下发“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受审部门对审核时间有异议,可在内审前三天通知审核组,与审核组长协商解决。

5.3.7 受审部门应作好准备工作,并指定陪同人员。

5.4 审核实施

5.4.1 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介绍审核计划及时间安排等。参加会议人员包括:审核组成员、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

5.4.2 内审员依据“内审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核,通过查阅文件、记录、提问、交谈、现场观察等方式收集客观证据。

5.4.3 内审员对审核情况应如实记录,发现不符合时,开出“不合格项报告”。要求如下:

a)不符合事实描述应清楚,引用客观证据;

b)不符合理由充分,对照标准或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判定;c)不符合事实由受审部门或陪同人员确认;

d)明确整改完成时间。

5.4.4 现场审核后,审核组长主持召开末次会议,报告审核结果、不合格项、审核结论、提出对纠正措施的要求。参加会议人员应包括首次会议的所有人员。

5.4.5 受审部门应对不符合项的事实进行确认,若对不符合项有异议,由审核组长报告管理者代表进行仲裁。

5.5 审核报告

5.5.1 内部审核结束后一周内,审核组长向管理者代表提交“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内容包括:

a)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和时间;

b)审核组成员;

c)审核过程综述,包括对不合格项数量、严重程度及分布的描述;

d)存在的主要问题;

e)对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评价结论;

f)不符合项整改要求及时限。

5.5.2 “内部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受审核部门和相关领导并存档。

5.5.3 当内部审核采用滚动式计划进行时,审核组组长在每年年底将各次审核情况汇总并编制年度审核报告。

5.6 不符合项整改

5.6.1 责任部门在收到不符合项报告后,按《不符合与纠正措施管理程序》要求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

a)纠正:对已发现的不符合项采取处置性措施加以消除;b)举一反三:自查本部门还有无此类情况,如有要逐一纠正;

c)原因分析:分析不符合项发生的原因;

d)纠正措施:对已发现的不符合项采取根本性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5.6.2 对纠正措施进行评价,采取的措施应与不符合项的程度相适应。

5.6.3 责任部门应将上述内容填入“不符合项报告”,并将

不符合项整改实施的见证性材料作为附件报技安环保处。

5.7 纠正措施实施效果验证

5.7.1 品管部应对纠正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

并记录验证结果。

5.7.2 逾期未完成的纠正措施或没有达到实施效果时,应

进一步分析原因,再次限定完成时间或重新制定纠正措施。

5.8 记录的管理

内部审核过程中产生的记录(包括审核计划、检查表、不

符合项报告纠正措施实施的见证性材料、审核报告等),由

技安环保处存档。

6 相关文件

6.1 《不符合与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7 相关记录

7.1 《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7.2 《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7.3 《内部审核检查表》

7.4 《不符合项报告》

7.5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1 目的

定期对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管理体系持续的

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的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管理评审。

3 术语和定义

评审:为实现已确定的目标,确定对象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

效性。

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对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进行评价,参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适宜性的评价。

4 职责

4.1 总经理

主持管理评审会议,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4.2 管理者代表

负责向总经理报告环境理体系运行情况,组织编写管理评审报告。

4.3 品管部

4.3.1 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收集汇总各单位管理评

审输入资料。

4.3.2 负责整理管理评审决议,编写管理评审报告。

4.3.3 组织实施并监督验证评审决议的执行情况。

4.4 行政部

负责管理评审会议的组织和记录。

4.5 各相关部门

4.5.1 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输入资料、提出改

进建议。

4.5.2 负责落实评审中提出的改进措施。

5 工作流程

5.1 管理评审的频次

5.1.1 公司的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间隔不超过

12个月,一般安排在内部审核后、第三方审核前进行。

5.1.2 当出现下列情况,可追加评审,由管理者代表申

请:

a)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有较大更改时;

b) 第三方审核即将进行时;

c) 当公司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结构发生重要变化时;

d) 当发生与环境相关的事件或连续发生相关方投诉时。

5.2 管理评审形式及参加人员

5.2.1 评审一般采用会议评审形式。

5.2.2 评审由总经理主持,参加人员包括:公司领导、

管理者代表、环境和安全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5.3 管理评审计划

5.3.1 管理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根据上一次管理评审

情况、当年的环境管理目标和总经理的指令,组织制订

并监督实施。

5.3.2 评审计划可以列入公司每年的环境和安全工作计

划项目,亦可以单独拟制成文,由品管部在管理评审实

施前编制具体实施计划。

a) 会议时间、地点和主持人;

b) 评审的主要内容;

c) 参加的部门或人员;

d) 评审材料的内容要求等;

e)管理评审的输入。

5.3.3 管理评审计划在评审前两周以书面形式发至参加

评审的人员。

5.4 评审材料收集

5.4.1 品管部收集评审信息和资料,并汇总提要,供评

审使用。

5.4.2 主要资料和信息包括:

①、以往管理评审的措施的状态;

②、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或内部变化;

③、有关各方的需求和期望;

④、重要环境因素;

⑤、有威胁的风险以及机会;

⑥、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⑦、监视和测量结果;

⑧、合规性结果;

⑨、审核结果;

⑩、资源的充分性;

11、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交流,包括投诉;

12、改进的机会;

13、各部门工作汇报。

5.4.3 随着体系的运行发展,每次管理评审的内容可依

实际情况各有侧重。

5.5 管理评审的实施

5.5.1 行政部负责管理评审会议的组织和记录。

5.5.2 参加会议人员报告与本部门有关的评审内容。

5.5.3 管理者代表向总经理报告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

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5.5.4 与会者对各部门报告的内容进行评审。

5.5.5 总经理对会议进行总结,对评审后改进活动提出

明确要求(包括体系、资源、方针、目标是否需要调整、

体系是否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等)。对环境管理体系的

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审结论。

5.6 评审报告

5.6.1 管理评审会议结束后,品管部根据评审会议记录

和总经理的指令,编制书面“管理评审报告”。

5.6.2 管理评审报告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