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库索引建立》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习四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实习四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实习四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一、目的掌握GIS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基本方法二、要求数字化中国图上全部要素(省会、河流、省区),并针对不同的要素分别建立图层。

三、步骤1.运行MapInfo应用程序,进入MapInfo;2.打开已配准的图象China;3.选择菜单地图(Map)>图层控制(Layer Control),出现图层控制对话框,使装饰图层(Cosmetic Layer)可编辑;4.选择绘图(Draw)工具条中的点编辑工具,找到各省会城市符号的中心点单击鼠标左键,数字化图上所有省会城市的点位。

5.选择菜单地图(Map)>保存装饰对象(Save Cosmetic Objects…),出现保存装饰对象对话框,选择正确路径,取名(省会)存盘。

6.选择绘图(Draw)工具条中的折线编辑工具,以图上长江或黄河的源头作为起点单击鼠标,然后依次寻找河流上欲数字化的点并单击鼠标,直至河流的另一端点,双击鼠标结束。

重复第5步骤,取名(河流)存盘。

7.选择绘图(Draw)工具条中的多边形编辑工具,数字化各省市自治区范围。

方法同上,但表示结束的鼠标双击使得终点与起点自动连接形成封闭的多边形。

对于邻区公共边部分尽量使用MapInfo的snap功能:S键为snap双向选择键,当snap功能键起作用时,可自动捕捉光标一定范围内已数字化的点,按住shift键则可捕捉公共线段。

重复第5步骤,取名(省区)存盘。

8.如发现数字化点位不准,在图层可编辑的情况下,选择绘图工具条上的整形按钮和加点按钮进行调整。

9.选择绘图(Draw)工具条中的文本编辑工具,输入各省名。

10.选择菜单选项(Option)>线式样(Line Style)/面式样/符号式样/字体式样,编辑各要素。

四、说明本次实习不同于实习一,必须放大配准后的栅格底图绘图,保证一定的精度,必须完成全部内容的数字化。

创建数据库表与索引---实验报告2

创建数据库表与索引---实验报告2
3_5_7运用SQL企业管理器在“课程信息表”上创建“课程ID”唯一索引
四、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通过对本次实验主要学习了如何用企业管理器和SQL语句两种方法创建“学生档案表”“课程信息表”、“教学任务表”等6张数据表,并对创建好的表进行修改以及在表上创建索引,但后面对于要用SQL语句创建“课程信息表”、“教学任务表”等数据表却很有难度,所以后来只选择了用企业管理器直接创建;
实验要求:
1、在已经建立的数据库中创建表;
2、了解表与表之间的逻辑依赖关系;
3、修改表结构;
4、建立索引。
二、实验环境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三、实验内容及完成情况
3_4_1在“教学管理”数据库中使用Transact—SQL命令创建表
create table学生档案
(学号char(8)primary key check(学号like('[0-9][0-9][0-9][0-9][0-9][0-9][0-9][0-9]')),
创建一个名为“学生成绩表”的表
3_4_3修改表结构
alter table学生档案
alter column姓名varchar(8)
alter table学生成绩表
add总成绩real default null
alter table学生成绩表
add constraint shuliang1 check(平时成绩>=0 and平时成绩<=100)
r(8),默认为空值
alter table教学任务表
add教师姓名varchar(50) default null
运行结果如图所示:
3_5_5为“教学任务表”中的“年度”添加约束条件,使得年度大于2000年

电子科技大学-空间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空间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一、建立Geodatabase数据文件1、新建一个Geodatabase:如图1.1所示:在ArcCatalog环境下新建一个名为“Personal Geodatabase”的数据文件。

1.1 建好的Geodatabase数据文件2、新建要素集:在Personal Geodatabase下,新建一个shanghai要素集,定义坐标系统为高斯投影(如图 1.2所示),单位为米,精度为1。

1.2 创建要素数据集3、新建要素类:在shanghai要素集中,新建一个parcel和pole要素类,parcle的Shape字段类型为polygon,新增字段parcel_name(文本型)、owner_name (文本型);pole的Shape 字段类型为点类型,新增三个字段:类型(短整型)、高度(短整型)和管理部门(文本型)。

1.3 创建parcel要素类1.4 创建pole要素类4、新建表:如图1.5所示,在Personal Geodatabase下,新建一个owner表,新增字段name (文本型)、age (短整型)1.5 创建owner表二、创建子类1、新建子类:单击鼠标右键,打开pole要素类的属性表,选择子类选项卡,根据type字段创建pole类型子类,包括Wood、Steel和Cement。

图2.1 pole要素类新建子类2、对子类赋值:如图2.2所示,在ArcMap环境下通过列表框选择对要素子类进行赋值。

图2.2 pole要素类赋值三、按子类定义pole要素类的域:1、打开Geodatabase的属性表,定义三个域:Wood_pole高度域(短整型),20—30ft;Steel_pole的高度域(短整型),30—50ft;pole的管理部门域(文本),市管,区县管。

图3.1 按子类定义pole要素类的域2、打开pole要素类属性表,定义高度和管理部门字段的域,其中,高度按子类定义。

图3.3 定义高度和管理部门字段的域3、检查输入的要素的有效性:在ArcMap环境下,对选中点进行属性编辑,其中管理部门只能在市管和区县管两个值中选择;输入的高度值是否有效,通过Validation(验证要素)命令对选中的要素进行有效性检验。

创建数据库表与索引实验(doc 24页)

创建数据库表与索引实验(doc 24页)

创建数据库表与索引实验(doc 24页)实验2:创建数据库表与索引----表的创建与管理1.实验目的:掌握表和索引的建立方法及表结构的修改方法,了解表关系建立的条件和作用,并实践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完整性功能,加深对数据完整性的理解。

要求建立表、修改表结构、建立索引、进行数据完整性描述。

2.实验要求:⑴在已经建立的数据库中创建表运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企业管理器和Transact-SQL语句两种方法建立“课程信息表”、“教学任务表”、“教师档案表”、“学生档案表”、“学生选课表”、“学生成绩表”。

⑵了解表与表之间的逻辑依赖关系学会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企业管理器中,创建表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外键的拖曳建立表的基本依赖关系,从而直白的表达整个数据库的表间联系,但是,注意:过程中,主键与外键对应的源数据表。

⑶修改表结构将学生档案表“姓名”字段的数据类型修改为varchar(8)。

为学生成绩表增减一个新的字段——“总成绩”,类型为real,默认是空值。

学生成绩表“平时成绩”字段的取值为小于100的正数。

⑷建立索引运用Transact—SQL语句建立以下索引:◆在学生档案表的“姓名”字段上建立普通升序索引;◆在学生档案表的“学号”字段上建立唯一索引;◆在学生档案表的“学号”字段上建立聚集索引;◆在学生档案表的“学号”(升序)、“姓名”(升序)和“籍贯”(升序)三个字段上建立一个普通索引;◆运用SQL企业管理器在学生档案表中的“籍贯”字段上创建普通升序索引。

3.实验环境与实验器材:计算机,网络环境,投影设备。

实验相关软件:Window xp、SQL Server 2000。

4.实验内容与步骤使用企业管理器和Transact-SQL语句创建“课程信息表”、“教学任务表”、“教师档案表”、“学生档案表”、“学生选课表”、“学生成绩表”6张表,6张表的具体设计内容:“课程信息表”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学分和学时等;“教师档案表”和“学生档案表”记录了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任务表”包括课程ID、任课教师ID、学期和年度;“学生选课表”给出了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学生成绩表”则给出了学生成绩的计算方法。

【精品文档】空间数据库学习总结-实用word文档 (10页)

【精品文档】空间数据库学习总结-实用word文档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空间数据库学习总结篇一:空间数据库实习报告空间数据库实习报告姓名:学号:班号:指导老师:实习一:创建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一、创建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借助ArcCatalog可以建立两种Geodatabase:本地Geodatabase(Personal Geodatabase)和ArcSDE Geodatabase。

本地Geodatabase可以直接在ArcCatalog环境中建立;ArcSDE Geodatabase必须首先在网络服务器上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ArcSDE,然后建立从ArcCatalog到 ArcSDE Geodatabase 的连接。

1.1 创建一个Personal Geodatabase打开ArcCatalog,在目录下右键单击,在弹出的下拉菜单栏下选择New再选择Personal Geodatabase ,输入创建的数据库名字,点击ok1.2 创建数据集右键单击“空间数据库”在下拉菜单中单击New feasture Dataset确定坐标系,采用西安坐标系1.3 导入数据右键单击某一个数据集,单击Import,点击Feature Class to Geodatabase (multiple) 导入多个数据。

当导入已有的Shapefile或Coverage到Geodatabase时,就会在数据库中自动生成一个要素类。

若生成独立要素类,需要为导入的数据定义坐标系统;若生成简单要素类,导入工具会自动为其建立于要素数据集相同的坐标系统,不需要重新定义。

1.4 打开ArcMap 显示图层实习二:利用ArcGIS对空间数据的管理一、实习内容(1)连接数据库Oracle10g(2)使用ArcSDE对Oracle数据库进行操作,对数据进行查询、修改、添加及删除操作。

空间数据库实习总结

空间数据库实习总结

202年空间数据库实习总结202*年空间数据库实习总结空间数据库实习总结经过对空间数据库的课堂教学的学习,我们对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有了理论上的基础,于十八周进行了空间数据库的课程设计实习。

此次实习主要在计算机上实现,在ArcCatalog和ArcGIS软件平台上进行。

旨在让学生在已基本掌握各种空间数据库的存贮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空间数据维护和管理的训练,在GIS原理、空间数据库理论、常用软件功能和相关专业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培养学生具有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

本实习可加深学生对各种空间数据库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为后续的GIS软件设计课程及GIS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独立完成《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第八篇“空间数据维护与管理”的所有练习后,我们基本上对拓扑规则有一定了解,对建立拓扑关系和应用拓扑关系对数据质量的检验的操作方法也有一定了解;对建立Geodatabase 数据库,将CAD的DWG文件转换成可以被ArcGIS接受的线要素等,进而转换成多边形,再生成网格;具体操作了投影变换、坐标变换的练习,进行了坐标转换、左边拉伸、接边、影像配准等等操作;还进行了对数据源和元数据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基本的数据库Geodatabase。

最后,进行了“重庆交通大学空间数据库”设计,由于缺乏基本数据,所以此次“重庆交通大学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只有基本的思路设计,即需求分析,概念设计(概念模型的建立,即“实体关系”模型即E-R模型的建立),逻辑设计(逻辑数据模型即关系模型的建立),物理设计(物理数据模型的建立)。

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扩展阅读:空间数据库考试复习总结1、什么叫空间数据库?数据库的发展历程。

答:空间数据库是存在于电脑信息介质(如硬盘、光盘)上,而且数据按一定的格式存放,可长期存储、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五十年代中期以前)(2)文件系统阶段(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后期)(3)数据库系统阶段(七十年代初至现在)发展历程:1、全文件方式2、文件+关系数据库(RDBS)空间数据管理由文件==〉文件集合==〉专用型空间数据库如:早期的Arc/Info,MapInfo系统3、全关系型数据库方式OracleSpatial4、面向对象关系型数据库方式(ArcGIS方式)5、面向对象(OO)的空间数据库方式。

空间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空间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一、建立Geodatabase数据文件1、新建一个Geodatabase:如图1.1所示:在ArcCatalog环境下新建一个名为“Personal Geodatabase”的数据文件。

1.1 建好的Geodatabase数据文件2、新建要素集:在Personal Geodatabase下,新建一个shanghai要素集,定义坐标系统为高斯投影(如图1.2所示),单位为米,精度为1。

1.2 创建要素数据集3、新建要素类:在shanghai要素集中,新建一个parcel和pole要素类, parcle的Shape字段类型为polygon,新增字段 parcel_name(文本型)、 owner_name (文本型);pole的Shape 字段类型为点类型,新增三个字段:类型(短整型)、高度(短整型)和管理部门(文本型)。

1.3 创建parcel要素类1.4 创建pole要素类4、新建表:如图1.5所示,在Personal Geodatabase下,新建一个owner表,新增字段name (文本型)、age (短整型)1.5 创建owner表二、创建子类1、新建子类:单击鼠标右键,打开pole要素类的属性表,选择子类选项卡,根据type字段创建pole类型子类,包括Wood、Steel和Cement。

图2.1 pole要素类新建子类2、对子类赋值:如图2.2所示,在ArcMap环境下通过列表框选择对要素子类进行赋值。

图2.2 pole要素类赋值三、按子类定义pole要素类的域:1、打开Geodatabase的属性表,定义三个域:Wood_pole高度域(短整型),20—30ft;Steel_pole的高度域(短整型),30—50ft;pole的管理部门域(文本),市管,区县管。

图3.1 按子类定义pole要素类的域2、打开pole要素类属性表,定义高度和管理部门字段的域,其中,高度按子类定义。

图3.3 定义高度和管理部门字段的域3、检查输入的要素的有效性:在ArcMap环境下,对选中点进行属性编辑,其中管理部门只能在市管和区县管两个值中选择;输入的高度值是否有效,通过Validation(验证要素)命令对选中的要素进行有效性检验。

空间数据库报告

空间数据库报告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091班指导老师:兰小机(博士)报告人:温丁学号:19时间:2011-12-26至2011-01-08实验五ArcSDE的安装及配置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ArcSDE空间数据库安装技术。

二、实验步骤:1、安装ArcSDE(根据需要选择安装模式)点击下一步:2、ArcSDE后安装3、选择默认配置,下一步4、创建链接用户(按如下设置填写)5、弹出窗口后选择确定,后选择下一步取得许可文件(按如下设置),后进行下一步设置授权完成(得到许可)6、创建ArcSDE服务(选择下一步,弹出提示窗口时,选择“是”及“确定”)注:当出现这个错误时,点击确定,会回到上一个界面,进行重新设置(如以前装过ArcSDE 还保留了服务,则要先删除,方可安装成功)到此ArcSDE就配置好了。

7、下面打开ArcCatalog8、首先实验间接连接,它是通过ESRI两个中间服务管理数据,属于三层模式,双击“添加空间数据库连接”,出现下面界面:注释:服务器:计算机名服务:ArcSDE服务默认情况是这样(可以填入esri_sde或者5151)用户:数据库用户名数据库:数据库名字可不填更改版本:(点选更改)出现右图9、创建数据库成功。

双击打开或右键选择连接,则显示如下:到此ArcSDE配置完成。

10、直接连接,它不通过ESRI提过的服务直接连接数据库,属于两层模式,双击”添加空间数据库连接”,出现下面界面:注释:(在直接连接中可以server是主机的名字可为空,因为它会自动找到本地数据库,即使随便指定主机名也是会默认连接本地数据库,服务是服务的名字填上sde:oracle11g,数据库是数据库的名字可以不填,用户名是数据库中的用户名,密码是sde的密码)11、创建数据库成功。

双击打开或右键选择连接打开,则显示如下:12、使用oracle11g进行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配置数据库服务用于直接连接,下一步13、添加一个网络服务名,下一步14、输入全局数据库服务名,默认为orcl,下一步15、选择网络协议,一般使用TCP,下一步16、输入主机名,下一步根据自己主机名填入相应的名字17、测试数据库连接,看是否能连接到数据库中,下一步18、更改登录用户和密码,下一步19、配置网络服务名(这里网络服务名为orcl),方便直接连接使用,20、选择是否还要配置另一个服务名,选择“否”下一步,配置完数据库连接实验二:Geodatabase 数据库设计注:使用工具软件进行Geodatabase数据库的辅助设计:(Visio2007、ArcGIS Diagrammer)一、利用Microsoft Visio2007设计构建UML对象模型图并输出为XMI格式,然后在ArcCatalog中使用CASE 工具(SchemaWizard )根据XMI生成geodatabase模式,最后,使用Geodatabase Diagrammer进行geodatabase设计文档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网(http://www.lunw.com/thesis/35/20976_1.html)——2010年04月
《空间数据库索引建立》实验报告
张占阳
(长安大学地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陕西西安 710054)
一、 实验课时和类型:

学时:8
实验类型:综合性
二、实验目的:
1.认识空间数据库中数据的存放方式或存储结构;
2.掌握空间数据库的格网索引、标题索引的建立方法;
3.理解空间索引的功能和意义;
4.加强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能力。
三、适用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四、采用教材:
教材:《计算机地图制图》艾自兴,龙毅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地图学》 祝国瑞 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五、仪器与工具:
P3以上配置计算机;
VC++工具软件;
实验地图数据。
六、实验原理与内容:
本次实验为综合性实验,涉及《数字地图制图原理》、《计算机地图制
图原理》、《地图数据库》等几门课程中所讲的内容。
论文网(http://www.lunw.com/thesis/35/20976_1.html)——2010年04月
七、实验数据说明
1、 地图区域:武汉市
文件名:武汉实习数据.usr
2、分类代码:
代码 名称
30000 控制点
10000 图廓点
10001 铁路
10003 汽渡虚线
10004 主要道路
20001 码头
20002 铁路中转站
20003 河流、湖泊
20004 居民地
3、代码说明:
分类代码第一个字符为1,表示线目标;
分类代码第二个字符为2,表示面目标。
4、控制点顺序:
第一点:左上角 第二点:右上角
第三点:右下角 第四点:左下角
控制点的理论值(人为规定x,y):
第一点:12.50 37.40
论文网(http://www.lunw.com/thesis/35/20976_1.html)——2010年04月
第二点:62.50 37.40
第三点:62.50 82.40
采用仿射变换方法。
主要实验内容:
1.读取数据
2.仿射变换
3.绘图显示
4.建立定位索引——格网索引
5.建立定性索引——标题索引
6.将已建立的格网索引用于目标拾取功能的实现
7.运用已建立的标题索引实现对象的属性查询
八、实验步骤:
第一;建立一个MapOfWuhan (MFC)工程,参数缺省。
第二;建立地图三要素:点、线、面。点类包括对应点的X,Y坐标;
线类包括线号(Xcode),线分类代码(Xflcode)以及组成线的点号数
组(m_array);面类包括面号(Mcode),面分类代码(Mflcode)以
及组成面的点号数组(m_array)。
第三;在读取数据时,要设计存储结构。在Doc中要建立点类数组
Array_dian,线类数组Array_xian,面类数组Array_mian,分别存放对
应的点线面类目标。一共有655组数据,读取的时候每组中的X,Y
坐标存放到预先定义的点类对象中,若每组的分类代码为线类目标的
分类代码,则把相应的线的分类代码存放到事先定义的线类对象的
论文网(http://www.lunw.com/thesis/35/20976_1.html)——2010年04月
Xflcode中,把对应的组号存放到Xcode中,把组成线的一系列点类
对象存放到线类对象的m_array中,最后把线类对象存放到对应的线
类数组(Array_xian)中;面类也是如此。这样,就完成了读取存储,
即将不同类的对象存放到不同的类数组中。
第四;对数据进行仿射变换。选择控制点中的1,2,3点,根据这三
点的理论值和规定其在屏幕上的输出值求出仿射变换的未知系数
a0,a1,a2,b0,b1,b2。然后,顺序扫描线类数组Array_xian和 面类数组
Array_mian,对不同的线类对象和面类对象的坐标值进行变换
(X=a0*x+a1*y+a2;Y=b0*x+b1*y+b2)。
第五;当显示数据时,为了保证面状地物不压盖线状地物,首先要对
面装地物进行显示,即顺序扫描面类数组Array_mian,根据数组中对
象分类代码(Mflcode)的不同,将不同的对象进行着色填充并显示
在屏幕上;然后再顺序扫描线类数组Array_xian,同样根据线分类代
码(Xflcode)的不同,对不同对象规定不同的画笔并显示在屏幕上。
第六;建立格网索引首先要建立一个索引类Csuoyin,其中包括存放
经过每个格网的对象的标志号码(即线号(Xcode)和面号(Mcode))
的数组HLcode,然后再Doc中定义一个自己已规定行列号的格网索
引类的数组HL[行号][列号]。然后对格网进行初始化,按行顺序扫描
每一个格网,在初始化每一个格网时,要顺序扫描线类数组Array_xian
和面类数组Array_mian,判断当前对象是否在当前格网内部,若在当
前格网内部,则将当前对象的标志码(即线号Xcode或面号Mcode)
存放到当前格网对应的HLcode中,依次进行,直到扫描完毕,格网
论文网(http://www.lunw.com/thesis/35/20976_1.html)——2010年04月
初始化完毕。
第七;生成格网索引。首先要判断当前鼠标点击处所对应格网的行列
号(行号=(当前点击点.Y-20)/20;列号=(当前点击点.X-60)/20),
然后再顺序扫描当前格网所存放的对象,在扫描每一个对象时,都要
扫描一次线类数组Array_xian和面类数组Array_mian,若当前格网对
象的号码与线类或者面类数组对象的Xcode或是Mcode相同,则对
线类或者是面类数组中的对象进行显示输出。至此,格网索引完毕。
第八;建立一个定性索引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加入一个EditBox,
即文字输入窗口,在窗口中输入要查询的地物名称,点击确定即可将
窗口中的内容存放到定性索引下预先定义的一个Char类型的数组
Dx_shuzu中。
第九;在Doc中定义一个定性索引类型的对象Dx_dialog,然后顺序
扫描线类数组Array_xian,若当前在对话框输入的内容与对应的线类
地物名称匹配成功(即Strcmp(“对话框输入内容”,“线类地物名称”)
==0),则根据当前线状地物的分类代码Xflcode,将当前地物输出显
示在屏幕上;顺序扫描面类数组Array_mian,若在对话框中输入的内
容与面状地物的名称匹配成功(即Strcmp(“对话框输入内容”,“面
类地物名称”)==0),则根据面状地物的分类代码Mflcode,将当前面
状地物输出显示在屏幕上,定性索引建立完毕。
第十;求出当前点击点所对应的格网行列号,然后将当前格网存放的
对象一次取出,再求出当前点击点与每个对象的距离d,再求出d中
的最小值dmin,若dmin<规定的阀值D,则拾取显示dmin对应的对
论文网(http://www.lunw.com/thesis/35/20976_1.html)——2010年04月
象,否则拾取不成功。
九、注意事项
1.上机之前应先做好设计,以控制实验进程和方向。
2.实验中注意总结,联系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十、问题讨论
1.格网索引建立的方法是什么?
格网型空间索引的基本思想是将研究区域用横竖线条划分大小相等
和不等的格网,记录每一个格网所包含的空间实体。当用户进行空间
查询时,首先计算出用户查询对象所在格网,然后再在该网格中快速
查询所选空间实体,这样一来就大大地加速了空间索引的查询速度。
建立格网索引常用的方法包括空间驱动索引和数据驱动索引,空间驱
动索引包括均匀格网索引,点对象的网格文件索引,网格文件索引
MBB;数据驱动索引包括R树和R+树索引等。
2.建立空间索引的目的是什么?
空间索引的目的是为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快速定位到所选中的地理
对象,从而提高了空间操作的速度和效率。空间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
GIS的整体性能,因而它是GIS的一项关键技术。建立空间索引机制
的主要目的是便于空间目标的定位及各种检索操作。在一体化结构中
共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索引结构:一种是建立面向目标数据(点和线要
素数据)的索引结构,以便直接明确目标与空间位置之间的二维关系;
另一种是建立面向空间数据(面要素基本格网充填数据)的索引结构,
以便使其部分具有面向目标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