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二级支行操作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商业银行二级支行操作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商业银⾏⼆级⽀⾏操作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商业银⾏⼆级⽀⾏操作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商业银⾏⼆级⽀⾏操作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商业银⾏是以信⽤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负债⾼风险⾏业。

商业银⾏的经营特点和其在⼀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和作⽤,导致了银⾏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的特点,⼀旦银⾏经营风险转化成现实损失,不仅可能导致银⾏破产,⽽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多⽶诺⾻牌效应。

因此,建⽴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尤其是商业银⾏新管理模式下⼆级⽀⾏的风险防范与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商业银⾏⽽⾔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是评价商业银⾏公司治理机制完善与否的基本标准之⼀,其中科学有效的操作风险控制,更是直接从事经营活动的商业银⾏⼆级⽀⾏所⾯临的最⼴泛、最直接的基础性风险控制管理⼯作。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融机构内控制度和⾦融监管部门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操作风险已经成为我国⾦融机构所⾯临的主要⾦融风险之⼀。

近年发⽣的少数⾦融机构内外勾结诈骗案,就暴露出当前商业银⾏内部操作风险防范上的问题。

从我国商业银⾏⼆级⽀⾏操作风险控制状况分析⼊⼿,结合国际、国内商业银⾏操作风险控制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对加强商业银⾏⼆级⽀⾏操作风险控制的相关对策,以期对商业银⾏⼆级⽀⾏如何有效控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的操作风险实践有所裨益。

⼀、商业银⾏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商业银⾏操作风险主要源于内部管理不善、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为失误、系统故障及外部事件等原因。

此外,制度上的疏漏、道德风险、越权交易、内部⼈作案、外部不法分⼦欺诈等也经常引发操作风险。

研究商业银⾏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做好防范⼯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商业银⾏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的简要分析:(⼀)组织风险是指商业银⾏由于组织机构设置以及组织控制失效或低效,产⽣操作风险,⽽使得实际效果偏离预期⽬标的可能性。

我国商业银⾏在改⾰过程中,组织机构及控制⽅式都在变⾰之中,由传统的组织结构及控制⽅式,向“公司化”的组织机构及控制⽅式转移,组织机构及控制⽅式发⽣失效或低效的可能性很⼤,由此就⽐较容易引起操作风险的产⽣,这种由组织机构及控制⽅式的作⽤或内在功能失效产⽣的内部操作风险,就是组织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控制分析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控制分析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控制分析商业银行是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着为广大客户提供融资、支付、储蓄和投资等服务的作用。

然而,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风险,其中包括内部控制风险和操作风险。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是指在银行业务活动中出现的由于人、制度、流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错误、疏忽、不当或违法行为,进而导致银行的经济损失或遭受名誉损失。

1.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

若商业银行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将会导致风险管理防范经验不足,任意决策、追求超额利润,造成内部管理混乱、社会声誉受损。

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规范风险管理制度,保证风险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2. 人员管理及业务操作不规范银行工作人员的规范操作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如果银行工作人员缺乏规范操作经验、操作不规范,就会增加银行的内部控制风险。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员工培训,加强对员工生产操作的监管,建立风险监测和管理机制,确保银行人员所有操作符合业务规范及银行的内部审稿要求,规避潜在的风险。

3. 内部审计监管不足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对银行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审计,加强对银行内部各个部门的审计监管。

如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及时的发现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而导致银行内部控制风险失控,则将增加银行内部控制风险,也会增加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各个部门、业务的审计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其表现形式很多,通常包括错误、疏忽、欺诈、恶意行为等方面。

为有效管理和控制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应采取如下措施:1. 业务流程规范化商业银行应将重要的业务流程规范化,确保操作规范、操作流程清晰,避免银行员工在操作过程中疏忽,导致银行经济损失。

业务流程规范化的实施可以通过进行员工的培训、对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来达到。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及防范-以建设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及防范-以建设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及防范-以建设银行为例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主要指银行在业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会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这些风险可能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稳定性产生影响。

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交易过程中,因对方违约或不良资产等原因遭受的损失。

建设银行在风险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采用多元化风险管理方法,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贷款类型、客户信用水平等来定期评估信用风险。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投资交易、资产管理等活动,受到市场波动、利率、汇率变动等原因所带来的风险。

建设银行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采用科学的风险计量和风险监控方法,对业务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和监测,从而控制市场风险。

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内部操作失误、系统故障、管理薄弱等原因所面临的风险。

建设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同时具有完善的内部监控体系和合规管理机制,控制操作风险。

4.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无法及时兑现资产或支出流动资金的风险。

建设银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加强监测和控制,建立了风险指标监测和提前预警机制,加强了资金运营和流动性管理,保障了流动性的稳定性。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以建设银行为例1.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银行建立了不同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并分类管理,包括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市场风险管理制度、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等。

2. 严格的信用风险评估建设银行采用评级制度和贷款管理制度,对客户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评估,建立了风险管理档案,实现了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等工作。

3. 建立健全的市场风险监测机制建设银行采用先进的市场风险测量和监测体系,实行日报表和月度报表发布制度,对金融市场波动风险进行及时控制和管理。

4. 加强内部监管与控制建设银行通过建立内部监管机制,对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监测,实现了对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之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之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之操作风险1、引言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本文档旨在介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操作风险方面的内容,并为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操作风险管理指南和措施。

2、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等原因导致的损失风险,包括人为错误、技术故障、欺诈行为、未能符合法规要求等。

3、操作风险管理框架3.1 操作风险管理策略- 建立明确的操作风险管理策略和目标。

- 设立相应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 预防和减少操作风险的出现,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效果。

3.2 风险识别与评估- 识别并分类操作风险,确定潜在风险和出现风险的概率。

- 评估操作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 制定相应的风险治理措施。

3.3 风险控制与监测- 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操作流程,包括权限控制、审计与检查等。

- 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

- 建立操作风险指标,定期进行风险报告和分析。

3.4 风险应对与处理- 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风险转移、风险分散等。

- 建立紧急联系和报告机制,及时进行风险处理和响应。

4、操作风险管理流程4.1 风险识别与评估流程- 确定风险识别的方法和工具。

- 收集风险信息和数据,进行风险识别。

- 根据事前评估结果,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4.2 风险控制与监测流程- 建立操作风险控制措施和监测机制。

- 定期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监测。

- 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4.3 风险应对与处理流程- 建立风险应对的决策程序和流程。

- 确定风险事件的紧急联系人和处理责任人。

- 及时调查风险事件,采取必要的风险处理措施。

5、附件本文档附有操作风险管理相关的附件,包括相关文件、流程图和案例分析等。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法律名词1:指定风险- 注释:指在操作风险管理中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确定具体的操作风险,进行专门的管理。

6.2 法律名词2:内控制度- 注释:指商业银行内部建立的一套能够有效控制和监控风险的制度和规章。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及化解分析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及化解分析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247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及化解分析黄潮玩 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 510045摘要: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运行风险的重要组成,有必要对其加以关注,以系统的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效率。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点,进而从三个方面着手,给出了化解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化解;建议一、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点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基层机构面临的八大风险之一,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主要有如下三大表现点:(一)现金管理风险现金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现金柜员尾箱未双人清点、双人封箱;离岗后钱箱未加锁或虽加锁但未妥善保管;自助设备清机加钞未执行双人操作;上门收款现金不及时入账;未经授权办理大额存取款业务;未审核客户身份证件办理大额现金存取款业务;无支付凭证或者使用商业银行内部凭证办理客户单位资金支付业务;未能识别而收入本外币假钞或者变造币等。

(二)账户管理风险账户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柜员为无证件或者未获得相关批文的客户开立账户;印鉴管理不严格,印鉴预留不全或企业内部人员以虚假证明更换开户印鉴;企业网上银行开户注册时,未核对客户、账户资料的真实、合法、有效性等;恶意查询并且盗取账户信息,伪造或变造支款凭证等。

(三)授权管理风险授权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授权柜员授权时不认真审核凭证和账务,致使授权制度流于形式;交易业务做不到事中授权;大额现金取款不严格按照规定审批;自制凭证或调整有关账户信息不经有权人审批;资金调拨业务不经有权人审查授权;未认真审查账户余额及信用等有关信息即出具资信证明等。

二、化解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建议(一)建立健全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组织。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及防范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及防范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及防范对策,不少于1000字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是银行业务的核心和主要业务之一,其风险也是最大的,所以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下面分析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担保人违约、还款能力下降、担保资产质量下降等原因导致银行无法收回全部或部分借款本息的风险。

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分散风险。

商业银行应做好客户评级和分级,控制单客户和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集中度,通过分散风险来降低信用风险。

2、加强对借款人的管理。

商业银行应对各种借款人进行全面了解和评估,对其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进行严格审核,防范信用风险。

3、严格担保制度。

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担保制度,对所提供的各种担保形式进行审查和评估,确保担保物的资产质量符合标准,保证担保措施的有效性。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外汇风险处置等业务过程中受到市场环境因素或行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资产价值或收益率的损失风险。

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建立风险控制和监测体系。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稳健的风险控制和内部监测体系,在市场交易中对风险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市场风险。

2、规避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应该通过计划性的资产配置和负债管理来规避利率风险,并建立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制度。

3、控制货币替代风险。

商业银行在开展外汇业务时应加强对货币替代风险的防范,对各种货币的各种利率进行分析、研判,做到精准资产配置,提高外汇业务的风险控制水平。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因操作失误、疏忽或故意不当而导致的损失风险。

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建立稳健的内部控制机制。

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明确职责、授权和审批程序,健全业务流程,加强日常管理,有效控制操作风险。

2、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技能和操作水平,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规范业务流程。

3、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以防止信息泄露等非法行为。

商业银行柜台操作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柜台操作风险分析华永胜第一,柜面操作系统所致。

柜面操作都通过系统实现业务的集成化处理,使得数据量增大,导致系统速度慢、交易回复等候时间长,客户抱怨多,柜员在业务办理过程容易情绪化,加大操作风险事故发生隐患;同时权力上收,授权业务范围扩大,层次增加,操作变得更加繁琐,反映在控制层面风险降低,而反应在操作层面风险增加;操作系统升级频繁,而系统界面并无操作更新的实时提示,相关培训基本流于形式,柜员的经验做法容易触动风险。

第二,柜员不慎所致。

柜员在面对部分客户的无理要求时,由于担心与客户发生冲突,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放弃原则,屈从于客户的要求,很可能埋下风险隐患;要求本人办理的特殊业务,完全凭借柜员和营业经理根据身份证照片,仅凭肉眼直觉难以准确推断,还有部分特殊客户凭借身份证之外的证件,诸如护照、港澳通行证等来办理业务,没有联网核查系统比对,纯粹凭柜员的经验去判别证件真伪,容易让代办的客户蒙混过关而产生潜在风险。

第三,发展要求所致。

基层行将各种任务分解到网点员工,为完成目标任务,在客户营销过程中,常会做出一些承诺,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的柜员,对同事主动营销来的客户经常给予办理流程的方便,但此时也容易疏于对风险的控制,稍有不慎则触动风险事件的发生。

第四,岗位特点所致。

柜台是人员流动最频繁的岗位,调离的往往是柜台经验丰富的“老革命”、年轻有培养潜质的大学生,调进的则以新入行员工为主,导致柜面时刻都面临着对新员工培训的压力,略有疏忽,就会出现新员工由于对制度、操作规章等掌握不到位而造成的风险。

第五,科技运用所致。

金融科技等新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对操作风险的防范起到正面作用,一方面也会带来新的风险点,比如说老员工知识陈旧、年龄偏大,无法接受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再比如前台柜员看上去业务操作更加简便,但后台集中录入多以外包人员为主,素质参差不齐,原来由正式员工录入系统的数据转由外包人员操作,风险没有消除,而是转移了。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导言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资金中介、信用中介、风险管理等多重角色。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问题一:风险管理不足深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用风险管理不够严格: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时,往往未能充分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导致不良贷款增加。

2.市场风险监测不足: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加,商业银行未能充分监测市场风险,导致投资损失。

3.操作风险高:商业银行的内部操作风险也较高,包括员工不当行为、技术故障等。

对策1.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信用评估,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规范贷款发放流程。

2.加强市场风险监测:商业银行应投资更多资源用于市场风险监测和风险防范。

3.提升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员工行为,减少操作风险。

问题二:资本充足度低深度分析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度对其稳定运营至关重要,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度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包括:1.不良贷款问题:不良贷款增加导致了资本损失,压缩了资本充足度。

2.快速扩张:部分商业银行过快扩张,未能及时充实资本。

对策1.加强资产质量管理:商业银行应积极处理不良贷款,加强风险防范,提高资产质量。

2.谨慎扩张:在扩张时要审慎,确保充分的资本支持。

问题三:竞争激烈深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散,利润压力大,主要原因包括:1.过度依赖利差: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自利差,市场竞争使得利润空间有限。

2.新型金融科技公司崛起: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威胁着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

对策1.多元化经营:商业银行应通过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多元化经营,减少对利差的依赖。

2.加强科技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服务效率,保持竞争力。

问题四:监管不足深度分析监管不足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又一个问题,表现在:1.监管缺位:监管部门未能及时监测和应对金融风险。

浅谈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他们在银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客户经理的工作主要涉及到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的管理与防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的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

首先,客户经理应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客户经理需要全面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偿付能力。

客户经理应对客户进行详细了解,了解其行业地位、经营状态、财务状况等各方面信息,通过客户调查、财务分析等手段综合评估贷款风险。

此外,客户经理还需要严格执行各项贷款审批流程,确保贷款符合法律法规和银行政策。

在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应及时跟踪、监控贷款的使用情况,并采取适当措施防范风险。

例如,建立有效的贷后管理机制,加强对客户还款情况的跟踪,并及时采取催收措施,以减少逾期风险。

其次,客户经理应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波动、汇率波动、利率变动等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客户经理需要关注市场状况,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市场风险因素,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客户经理应密切关注客户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及时调整贷款政策和风险定价策略,以减少市场风险。

此外,客户经理还需要加强对客户投资行为的监管,确保客户投资合规合法,并及时对投资风险进行预警和提示,引导客户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

最后,客户经理应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操作风险是由于银行内部操作失误、职业道德风险、内部欺诈等因素所产生的风险。

客户经理应加强对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和要求,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客户经理应遵守银行的内部规章制度,执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规定,预防操作风险的发生。

此外,客户经理还需要保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及时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以减少潜在的操作风险。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的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主要涉及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方面。

商业银行网点操作及风险防范


2. 票据的操作风险 即银行在办理承兑汇票
贴现业务时, 由于操作不慎或审查不严, 误将
有瑕疵的汇票或票面要素不全及伪造、变造 的票据办理了贴现而造成的风险。
(1)结算人员票据基本知识缺乏会导致审
票马虎等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基层银行普遍 存在着票据专门人才不足、缺乏培训、没有 足够的票据鉴别器材等问题;
❖ (北京通州农行行员自杀)
❖ 9.柜台差错时有发生

一般性差错(工作失误等)

较大差错(损失较大)

重大差错(数额巨大)

一般事件(违规)

较大事件(违规带来的损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大事件(案件)*(上海南市支行某行长挪用)
❖ 四.造成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种类和风险点
❖ 1. 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全 ❖ (不合理,重要岗位未经严格考察上岗) ❖ 2. 不相容岗位职责相互不分离 ❖ (不能兼职的兼职;做不到印押证三分开)*(如兴

(抗风险能力减退)*(指标高,业务量大)
❖ 5.减少操作风险,不仅仅是内控,审计的事情

(全员共同努力)
❖ 操作风险的特点
❖ 6.操作风险在会计结算,零售业务中占比较大
❖ (以柜面业务居多)
❖ 7.当前,新型业务操作风险相对集中。
❖ (信用卡,网银,手机银行)*(如上海工行最近…)
❖ 8.少数员工道德缺失,形成案件。*(江阴一行长举家出逃,2亿)
4.外部欺诈 (社会诈骗)*
5.技术风险 (流程,系统问题)
❖ 操作风险的特点
❖ 1.来源于业务操作,是银行可控范围的风险

(经过努力,可以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管理期末课程作业 xx大学 xx学院 题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_ xx _ 学 号 xx 专 业 xx 班 级__ xx _

2014年 4 月 14 日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银行业作为现代金融业的中心,其安全性及稳定性十分重要.这些年以来,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不断的加快,银行所经营的业务涉及到的领域越来越广。规模持续的扩展,造成经营的复杂性的因素不断的增多。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棘手的操作的风险。从我国来看,最近这些年的,由于操作不利使得各种重大的案件发生的越来越多。为促进我国的操作风险管理,需对我国操作风险的具体状况作出分析,然后根据相关特征情况作出比较精准的判断,准确了解操作风险,进而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风险管理 Abstract: The banking industry took the modern financial industry the center, its security and the stability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Since these years, economical globalization advancement unceasing quickening, the bank has managed the service involves the domain is more and more broad. The scale continues the expansion, creates the management complex factor unceasing increase. The commercial bank is facing the more and more thorny operation risk. Looked from our country, recently these years, because operates enables each kind of significant case to occur more and more many disadvantageously. In order to promote our country's operation risk management, must operate the risk to our country the concrete condition to make the analysis, then makes the quite fine accurate judgment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 situation, understood accurately the operation risk, then proposed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operates the risk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一、操作风险的概述: 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样是银行业面监的最古老的一种风险,然而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不同的是,人们对操作风险相当漠视。随着操作风险事故的发生不断增加,对操作风险的研究近几年才逐步拉开帷幕,但无论是制度规范或是认识水平,操作风险都远远落后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远远滞后于形势发展。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商业银行也逐步在朝着全球化、综合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但其对操作风险的认知程度却远远落后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其次,基于IT技术的重大进步使银行业得以长足发展,也是绝大部分金融创新的源泉。层出不穷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已使我国商业银行原有的管理模式难以再适应不断复杂化的操作风险;在认识不到位、风险管理手段落后的条件下,发生操作风险和造成事实损失的可能性必然增加。 二、研究的意义: 目前,国际金融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果。我国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其理论探讨、制度规范、实际运用等均落后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近些年,银行业操作风险事故呈持续上升趋势,银行业的操作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结合中国商业银行实际,吸取国外先进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正确识别、规避操作风险,对建立科学有效的操作风险防范体系,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推动我国银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首先,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银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银行业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同时,也变得越来越依赖科技时代的自动化技术,如,当前发展迅猛的电子商务、使用IT技术不断优化升级银行结算和清算系统,运用这些高科技技术虽然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所带来的风险,却可能会引起其他影响面更宽的操作风险,例如,外部欺诈。因而,有效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建立科学的操作风险防范机制对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提高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是银行业稳健运营的重要保障。在商业银行三大风险中,金融机构及监管当局对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研究起步较早,至今已形成了较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风险度量技术的升级、风险分类的细化、以及产品设计的更新换代等等,这些管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有效分散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同时,却加大了操作风险。如,金融业最基本的风险管控工具——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其高杠杆特性,稍有操作失误就有可能带来较大的损失。故不断提高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已成为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再次,规避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是银行业的迫切愿望。在银行业的层层面面都可能会有操作风险事故发生。且随着经济金融的不断进步,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还在不断增加。近年来,一些金融大案频频爆发,给我国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也形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一切均表明:操作风险的防范与于银行业的稳健发展息息相关,如何识别、规避操作风险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的迫切需求。 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 (一)组织机构不健全 一套健全完善的组织结构是商业银行有效实施对操作风险全面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对于银行的管理层,应首先确定一个组织结构,对每个角色进行明确的认定,并使其在了解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任务和责任,才能有效防范损失事件的发生。但目前在我国,有一些银行机构由于组织架构不完善而导致操作风险的事故时常发生。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是一个专门负责协调全行操作风险管理和执行操作风险政策的机构,其主要职责评审公司高层在市场、业务等层面的操作风险控制水平,及时完善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操作风险管理合理有序开展。高层管理者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提交操作风险检查报告,以确保其对操作风险管理的要求得到满足。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目的就是要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方位监管架构,保证高层管理者及时掌握本行风险管控的整体情况,做到对操作风险管理有的放矢。监察稽核部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对操作风险的了解认识,逐渐将其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然而监察稽核部只是后天中心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还有其他平行的部门设置,这样监察稽核部没有足够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特别是在监察本机构其他职能部门的操作风险时其力度不够更突出,这样我国商业银行在控制监督操作风险时严重缺少一道强有力的防线。基层分支机构权限过大缺少相应的制衡机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设置组织架构以行政区划设立分支机构为原则 ,分支机构具有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双重职能,与此同时各家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是用行政层级管理活动按照行政条线运行,即上级行政单位及负责人必须严格对下级行政单位及负责人管理,而普遍的单个行政单位 用一把手负责制在本机构内分支机构的行长具有绝对的强有力的权力,结果一把手权力太大,使得基层分支机构权限过大,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 2.操作风险管理理职责不集中。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仍然实行分散管理,业务部门负责与各自部门相关的操作风险管理,对于部门交叉的风险管理,容易出现监管漏洞或相互推诿的现象,加之各部门之间又缺少必要沟通,势必会在操作风险的管理上会形成职责重叠或管理真空,大大降低了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二)内控机构不完善 1.内控制度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决大多数银行,没有针对操作风险制定统一的政策标准,形成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现在执行的大部分制度办法往往也不能涵盖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对所有关键业务实施操作风险管理的标准和目标,不少制度只是原则性规定,操作性不强,并没有针对资产业务流程进行基于风险管理的再造,从而形成一种内部风险控制文化,使员工对自身操作风险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此外,目前我国银行业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于银行业务的开拓,使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风险较大,造成基层员工在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 2.总分的银行体制使分支机构表现出较强的“内部人控制特征内部人”。 是由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造成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一致,而导致的经营者控制公司。即权利过分集中于“内部人”。国内商业银行普遍架构为多级总、分支机构,这种直线职能制大大削弱了内控的力度,总行对分支行的控制能力逐级下降,信息获取不够及时准确完整,使得分支机构负责人的横向权利过大,而相对于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与支行又承担了更多的实际业务操作职能,这正是我国操作风险事故发生较多的领域,加之分行与支行的管理链条较长,物理网点分散,总行对其控制力较弱。 3.内部监督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一是当前基层机构没有切实履行操作风险的管理职能,缺乏对高管人员权力行之有效的制衡机制,对关键岗位员工工作时间以外活动的也没有合理监管,二是我国银行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并不是直接隶属于董事会,而是与其它部门平行,势必会影响内审监察部门在全行的威严,导致对分支机构的稽查监督容易,对本部的稽查监督困难,难以满足识别和管理操作风险的需求。 (三)内部流程诱发操作风险 1.操作风险管理理念的偏差 当前,我国银行业对操作风险一直处于被动管理状态,因此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重业务经营、轻内部管理;二是重事后补漏、轻事前防范;三是重视案件风险,忽视信息资产安全和业务中断风险,四是重案件查处,轻案件防范管理;五是重会计操作风险,轻授信和营销操作风险的管理。例如,银行往往是的事发后严格查处案件,而不是在事前真正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范性措施。 2.业务流程设计不当引发操作风险 目前,经济的快速进步带动了银行的长足发展,新业务争奇斗艳,层出不穷。相对于表内业务,操作风险更多的存在于银行中间业务,随着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的充分运用,迅速发展的银行中间业务面临的操作风险越来越大。一是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失误。最常见的就是一些产品业务在设计阶段存在的一些漏洞未被及时发现,运行之后才发现存在风险隐患。二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足,如业务人员未授权办理业务、工作失职等问题造成资金损失的风险。例如,银行卡的发放、授权、挂失止付、清算、电脑、商户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诈骗风险、内外勾结作案风险和业务操作不当风险;又如在支付结算类、代理类、担保类等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