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策略学习日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学习了《初中说明文教学策略》,有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

“我们认为,说明文的阅读目的,主要就是获取信息,说明方法是次要的。知道了说明方法,并不代表读懂了文章,准确获取了信息。例如:读药品说明书中的“一日三次,一次三片”,不在于知道“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是弄清楚“一日”是 12 小时还是 24 小时,“三次”是饭前还是饭后。教《统筹方法》,让学生明确了“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但“统筹方法”究竟是什么东西,多少人都理解错了啊!”

确实啊!从前我总认为:说明文,主要给学生讲清楚说明文的种类、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每次教说明文生怕学生搞不清这些,一再强调。至于课文的内容,认为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今天才知道自己的说明文教学走进了误区。终于明白了说明文教学如果过多地关注文本内容,就容易上成常识课科学课,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原。

对于任何文本来说,如果不能首先读懂它的内容,不能从内容中得到求知、愉情、启思的收获,那么探讨写作方法或表达技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学生学完一篇说明文,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仍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就算知道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

点,又怎能代表阅读能力的提高呢?其实,对许多说明文而言,弄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并不困难,比如《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顺序,作者已经非常清楚地用“首先”、“其次”等提示语、用段首设问句的方式,点明了写作思路;“举例子”“引用”等说明方法,学生也很容易辨认。真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文章介绍的那些科学事理。

今后的说明文教学,一定多引导学生求知、愉情、启思,还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兴趣,间接培养科学精神(好奇、探索、求真、严谨……)。

在新课改弘扬人文性的背景下,体现科学性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们的冷落。在初中语文平常的教学中,出现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的现象;许多老师们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在执教研究课、公开课,通常选择文学作品,很少选择“说明文”。

听了王漫所长的《初中说明文教学策略》讲座,让我收获颇丰。摒弃以往传统的说明文教学思路,及时为我们今后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首先矫正了对说明文的文体知识的认识:说明就是简明通俗的语言介绍非作者科学研究所得且已被确认了的或不需再被确认的有关对象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价值等属性的写作行为。载有这些信息的文章就是说明文。

其次,掌握了说明文的教学要点和教育价值。

一、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其教育价值在于: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加工的能力(说明文最适合做快速阅读训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要读懂花儿有各种颜色的成因。

二、说明文教学,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兴趣,间接培养科学精神(好奇、探索、求真、严谨……)。要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的含义和行文逻辑,真正地读懂,不能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要用科学的态度阅读科学文本,培养真正的科学精神。

三、说明文教学,还要注意体会自然与科技中的人文内涵。

例如,阅读建筑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北京城的中轴线》、《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华世纪坛》、《苏州园林》、《说屏》等),只有读懂了建筑物的人文内涵,才算真正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因为建筑本身,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建筑的灵魂,在于特定的文化精神。

四、根据以上目标,正确处理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教学,让这些知识为读懂信息服务。如说明方法和顺序是为理解信息服务的,也是为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文学性的语言的阅读,必须服务于科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这次学习,以有的放矢的提高我们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精神和独立分析、创新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说明文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的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对于这一文体的教学,由于它没有其他文体那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教起来不免让人感觉到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说明文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实际教学中也很少有说明文的教学实例,听了初中说明文教学策略的讲座后我觉的我很受启发,我觉得学好说明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说明文的内涵必须了解深刻

说明文要求我们把介绍的事物、事理说明白因此了解他的真正含义尤其重要。所谓“说明”,就是以简明、通俗的语言介绍非作者科学研究所得且已被确认了的或其他不需再确认的有关对象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价值等属性的写作行为。载有这些信息的文章是说明文。他的分类把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两类,后者又叫科学小品。这种分类只是着眼于文本的语言特点,并未揭示说明文类的内在差异。

中学教材中的科学文本主要是科普作品,即:不需要科学论证的、只是介绍事物特点和科学知识的文章。

二、传统的说明文文体知识要把握好几个知识点

学习说明文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 , 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阅读课文,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

三、科学性的文章不应该受到冷落

在新课改弘扬人文性精神的背景下,体现科学的文章不应该受到冷落。这就不能不提到对我们帮助很大的说明文。把科学作品限定在“说明文”即主要是科普作品的范畴内严重制约了学生真正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言语,造就学生养成逻辑思维、辨证思维能力和科学论证的严密性的思维习惯。从说明文中获益,逐渐重视研究它。他最简单的要求是把事物、事理说明白因此对我们帮助很大。

总之我们要把握好说明文的教学脉搏,顺应时代的要求,让同学们在说明文学习当中有新的理解、发现。逐渐懂得说明文的重要性。对于说明文的几个重点如:常见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顺序,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等要时常练习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考中考出自己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