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生命周期指南范文

软件生命周期指南范文
软件生命周期指南范文

文档编号:日期:

软件生命周期指南

武汉贝斯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变更记录

版本1.0 软件生命周期指南

第3页/ 共14页

1前言

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从产生、投入使用到被淘汰的全过程。随着软件复杂性的增长,人们认识到软件开发活动应划分为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等若干个活动,并将这些活动以适当的方式分配到不同的阶段中去完成。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比较常见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瀑布模型、增量模型、原型模型和螺旋模型等。

1.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文档规定了贝斯特集团软件研发部适用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作为项目经理在制定项目计划时根据项目需求、复杂程度、进度要求等项目特点确定采用何种开发过程的依据。如果确定的生命周期模型不在本文档中规定的范围内,必须经过系统集成部的审批才能使用。

本文档适用于贝斯特集团软件研发部的所有软件项目。

1.2缩略语

PP 项目计划

PMC 项目监督和控制

PPQA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

CM 配置管理

SOW 工作说明书

WBS 工作分解结构

SRS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1.3参考文献

《CMMI 1.1》。

2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最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它的各个阶段是按线性序列组织的。开发过程中的阶段划分为项目策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软件集成和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和安装等(图1)。尽管开发过程中定义了各个阶段的顺序,但这些阶段有时是相互交迭进行的,阶段间的依赖性由入口准则来确定。

图1 瀑布模型

版本1.0 软件生命周期指南

瀑布模型的每个阶段均具有以下特征:

●从上一阶段接受本阶段工作的对象,作为输入;

●对上述输入实施本阶段的活动;

●给出本阶段的工作成果,作为输出传入下一阶段;

●对本阶段工作进行评审,如果本阶段工作得到确认,那么继续下阶段工作,否则返

回前一阶段,甚至更前阶段。

瀑布模型为软件开发与维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根据这一管理模式制订开发计划、进行成本预算、组织开发人员,以阶段评审和文档控制为手段有效地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指导,从而保证了软件产品的质量。

●优点:近30年来之所以广为流行,是因为它在支持开发结构化软件、控制软件的

开发复杂度、促进软件开发工程化方面起着显著作用。

●缺点:缺乏灵活性,无法通过开发活动澄清本来不够确切的软件需求。这些问题可

能导致开发出的软件并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软件,并且这一点在开发过程完成后才

有所察觉。

2.1项目策划

项目策划是每个项目的初始阶段,目的是为开发过程和过程管理做好必要的准备。项目

第5页/ 共14页

2.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生成一个正确说明客户所有需求的文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是该阶段的主要输出。需求分析的主要工作是需求提炼及分析、需求归档和需求评审等。需求分析阶段执行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问题分析和产品描述。问题分析活动分准备、采集需求和分析等,而产品描述活动分准备SRS和评审SRS等。

版本1.0 软件生命周期指南

2.3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阶段是从实现的角度开发针对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在这个阶段给出的是高级的抽象方案,这个方案包含两个主要部分,即应用的功能体系结构和数据库设计。

2.4详细设计

在详细设计阶段,概要设计阶段开发的整体应用被分成几个模块和程序。为每个程序进行逻辑设计,然后归档作为程序规格。同时,为每个程序生成一个单元测试计划。详细设计阶段的活动包括通用例程和程序的确定(如数据有效性例程、框架程序的开发及用于提高生

第7页/ 共14页

2.5编码和单元测试

根据详细设计用编程语言和合适的编码规范产生源代码、可执行代码和数

在编码阶段,

版本1.0 软件生命周期指南

2.6软件集成和集成测试

软件集成是把设计阶段制定的,已通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构建成一个完整的软件结构的系统方法。在该阶段,同时要进行集成测试,以发现和接口相关的缺陷。集成按集成计划中制

2.7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验证软件产品有效性的活动。这个阶段是为了发现那些只有通过测试整个系统才能暴露的缺陷,像外部接口、性能、安全和可靠性等只有在这个阶段才能判断其是否有效。

第9页/ 共14页

2.8验收和安装

在验收和安装阶段,软件产品被集成到它的操作环境中,并在这个环境中经受测试,以确保它按需求执行。这个阶段包括两个基本任务:使软件得以验收和在客户处安装。验收指的是用户根据早期准备的验收测试计划而进行正式的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是否满足验收准则。当分析结果满足验收准则时,用户接受软件。安装指的是把接受的

3其他生命周期模型

3.1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从需求采集开始,开发者和客户一起定义软件的总体目标,标识出已知需求并规划出进一步定义的范围。然后是进行快速设计,快速设计集中于软件中那些对客户可见部分的表示(如输入方式和输出格式)。快速设计导致原型的建造。原型由客户进行评价,并进一步精化待开发的软件需求。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也使开发者对将要做的事情有更好的理解,这个过程是迭代的。

版本1.0 软件生命周期指南

图2 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在克服瀑布模型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给开发工作带来风险方面,确有显著效果。软件系统的原型有多种形式:

●丢弃型——原型开发之后,已获取了更为清晰的需求信息,原型无需保留而废弃;

●演示型——开发原型仅以演示为目标;

●样品型——原型规模与最终产品相同,只是原型仅供研究用;

●增长式演式型——原型作为软件最终产品的一部分,可以满足用户的部分需求,进

一步在此基础上开发,则可增加需求,实现后再交付使用;

●粗陋型——用较短时间开发的简易原型。

原形模型适合:客户能提出一般性的目标,但不能标出详细的输入、处理及输出需求;或开发者不能确定算法的有效性、操作系统的适应性及人机交互的形式。

3.2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是将瀑布模型与进化模型相结合,并增加了两者所忽略的风险分析。它将软件项目开发分别划分为四类活动, 沿着螺线旋转,在笛卡儿坐标的四个象限上分别表达了四个方面的活动,即:

●制订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风险分析——分析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

●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

●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

沿螺线自内向外每旋转一圈便开发出更为完善的一个新的软件版本。

螺旋模型通常用以指导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如果开发风险过大,开发者和客户无法承受,项目有可能因此终止。多数情况下会沿着螺线继续下去,自内向外逐步延伸,最终得到满意的软件。

如果对所开发项目的需求已有了较好的理解或较大的把握,无需开发原型,便可采用普通的瀑布模型。这在螺旋模型中可认为是单圈螺线。与此相反,如果对所开发项目的需求理解较差,需要开发原型,甚至需要不止一个原型的帮助,那就要经历多圈螺线。在这种情况下,外圈的开发包含了更多的活动。也可能某些开发采用了不同的模型。

和其它模型相比螺旋模型的优越性较为明显,但要求许多客户接受和相信进化方法并不

第11页/ 共14页

容易。本模型的使用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如果项目风险较大,又未能及时发现,势必造成重大损失。

图3 螺旋模型

3.3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和原型的迭代特征。增量模型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每一个线性序列产生软件的一个可发布的“增量”。每一个增量的处理流程均可以采用原型模型。在使用增量模型时,第一个增量往往是核心产品,以后每次交付可使用的部分功能,每次交付包含前一次交付的功能和一些新功能,最后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系统。增量模型适用于业务高速发展的用户应用系统。使用该模型时,首次交付的内容通常完成了最基本的需求,其它需求通过交付内容的使用情况和评价来制定下一次交付内容的开发计划,此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满足整个系统需求。这种模型适用于需求逐渐清晰的软件项目。

版本1.0 软件生命周期指南

图4 增量模型

3.4RAD模型

快速应用开发模型(RAD模型)是瀑布模型的一个“高速”变种,强调极短的开发周期。通过使用基于构件的建造方法获得快速开发。如果需求理解的好,且约束了项目范围,RAD过程使得项目组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如60到90天)创建出功能完善的系统。

图5 RAD模型

RAD主要用于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它包含如下几个开发阶段:

●业务建模:业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被模型化,以回答如下的问题:什么信息驱动业务

流程?生成什么信息?谁生成信息?该信息流往何处?谁处理它?

●数据建模:业务建模阶段定义的一部分信息流被精化,形成一组支持该业务所需要

的数据对象。标识出每个对象的特征,并定义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

●处理建模:数据建模阶段定义的数据对象变换成为要完成一个业务功能所需的信息

流。创建处理描述以便增加、修改、删除或获取某个数据对象。

●应用生成:RAD是复用已有的程序构件(如果可能的话)或是创建可复用的构件

(如果需要的话)来创建软件。

第13页/ 共14页

●测试及反复:由于RAD过程强调复用,许多程序构件已经是测试过的,这样就减

少了测试时间。但新的构件必须测试,所有接口也必须测试到。

RAD方法的缺陷是:

●对于大型的、但可伸缩的项目,RAD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以创建足够多的RAD组。

●RAD要求承担必要的快速活动的开发者和用户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框架下完成一个

系统,如果两方中的任何一方没有完成约定,都会导致RAD项目的失败。

RAD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如果一个系统难以被适当地模块化,那么建造所需要的构件就会有问题。如果高性能是一个指标,且该指标必须通过调整接口使其适当应系统构件才能赢得,RAD方法就可以失败。此外,RAD方法不适合技术风险很高的情况,当一个应用需要采用很多新技术,或者当新软件要求与已有计算机程序有很高的互操作性时,RAD方法就不适用。

软件项目文档全套模板-测试

<项目名称> 测试分析报告 作者: 完成日期: 签收人: 签收日期: 修改情况记录:

目录 1 引言 (1) 1.1 编写目的 (1) 1.2 背景 (1) 1.3 定义 (1) 1.4 参考资料 (1) 2 测试概要 (1) 3 测试结果及发现 (2) 3.1 测试1(标识符) (2) 3.2 测试2(标识符) (2) 4 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2) 4.1 功能1(标识符) (2) 4.1.1 能力 (2) 4.1.2 限制 (2) 4.2 功能2(标识符) (2) 5 分析摘要 (3) 5.1 能力 (3) 5.2 缺陷和限制 (3) 5.3 建议 (3) 5.4 评价 (3) 6 测试资源消耗 (3)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这份测试分析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1.2 背景 说明: a.被测试软件系统的名称; b.该软件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安装此软件的计算中心,指出测试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词组。 1.4 参考资料 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 测试概要 用表格的形式每一项测试的标识符及其测试内容,并指明实际进行的测试工作内容与测试计划中预先设计的内容之间的差别,说明作出这种改变的原因。

软件生命周期之需求分析和设计说明

软件生命周期之需求分析和设计 什么是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又称为软件生存周期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整个过程,它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确定的任务,并产生一定规格的文档,提交给下一个周期作为继续工作的依据。 常用开发模型?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过程 如何做需求分析? 设计: 设计过程 如何做设计? 1.软件生命周期 1.1什么事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又称为软件生存周期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整个过程 软件生命周期过程包括: 问题定义: 用户需要计算机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电商系统:要计算机实现一个平台,商家通过平台销售自己的商品,一般用户通过平台购买商品。 可行性分析 用户需要计算机解决的问题是否可行?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市场可行性分析,是否有市场价值。 技术可行性分析,使用什么技术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 需求分析

将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细化。 先确定大模块:比如电商系统包括:前台的用户购买平台,后台商家维护平台。 再对每一个大模块进行细化。。。。 设计 确定细化问题的实现方法 编码 解决问题,依据需求和设计,文档进行开发。 测试 验证是否已经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测试业务整体流程) 功能用例测试(对功能点进行测试) 性能测试(使用专业工具进行压力和稳定性测试) 维护 修改性维护:前期没有测试出的问题,正式上线运行后bug显现出来,对这些bug进行修改。 完善性维护: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或完善功能。 预防性维护:后期根据正式运行的情况对系统进行优化。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选择及WBS分解指南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选择及WBS分解指南 一、概述 同任何事物一样,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一般称为“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通俗说就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遵循的模式,即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使规模大,结构复杂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的容易控制和管理。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和项目开发过程有非常紧密关系,它是经过多次实践总结出来适合于不同项目使用的经典、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划分任务,依照一定的规则和步骤,有效地进行软件开发。 选用恰当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进行软件开发,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项目管理难度;缩短开发进度;便于项目状态跟踪;为过程改进和度量提供基线;改善组织级的过程弱势,提高过程能力成熟度级别。 为了便于分类汇总和统计各种生命周期模型的指标和数据,结合公司软件开发过程的实际,我们选择了常用的几种基本模型进行了描述,项目开发小组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可以根据模型的适用前提、优缺点和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并在《项目实施计划》中,参加评审。 二、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常用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有: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增量模型、原型模型等。 以上所提到的件生命周期模型病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每一种模型在实际工作中都有所应用。只要选择了最适合的,并按照此模型的流程来开发软件,都会取得成功。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什么模型,项目实施中有四项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些活动都会出现在项目过程中。这也是最重要的四项活动,其他的活动其实都是为这些活动服务的,不管是配置管理、风险管理,还是评审等等。 以下对各种常用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设计思想、WBS划分(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即工作分解结构)、优缺点、使用范围进行分析。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PLM构建高效研发体系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迅速变革的大潮之中,德国力推工业4.0,美国聚焦物联网应用,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大力扶持制造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去年和今年连续支持智能制造专项和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智能制造包括智能产品、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研发、智能管理、智能供应链和智能服务等领域,需要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无缝集成,进而支撑企业智能决策。 《中国制造2025》核心就是:创新引领、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两化融合为主线、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智能制造是实现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智能化和创新,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绝不止生产那点事,一定是从设计开始,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树,合作,才能共赢。 产品创新研发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石 企业的生命是以其产品为载体的,产品的兴衰也意味着企业的兴亡,企业唯有不断开发研制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新产品,才能永保企业生命活力。而建立一个先进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保持强大产品研发能力的前提。 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除了要有专业的研发人员,更需要有一个好的管理体系来支撑。现代产品研发是一个复杂的数据关联协同过程,有大量数据之间的约束关联,还有产品研发流程中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不同的人之间需要很强的协调,这些关联协调的复杂程度单靠人工是难以管理好的。在现代信息化时代,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支撑,个人的创新能力再大也难以发挥。 产品生命周期在缩短,企业必须缩短研发周期,加快新产品上市的速度,抢占新产品市场,才能获取超额利润。 市场竞争令产品复杂性增加。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功能和质量,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才能取得竞争优势。 市场竞争迫使企业需要细分客户群,研发针对性的差异化产品,取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需要适应大规模订制的平台化产品研发解决方案。 对产品成本及品质的控制,必须从设计源头开始,才能起到根本上的作用,必须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设法控制质量,才能既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又减少工作反复,缩短产品交货周期。 金蝶K/3 PLM的价值 战略层:提升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和供应链协同设计/系统制造能力 快速研发出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 强化研发环节流程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研发质量 降低产品研发成本 提供跨地域、跨企业、跨部门的项目研发协同能力,提高供应链的产品竞争力 管理层:优化、控制产品研发过程 固化优化产品研发流程,增强团队协作,掌控项目进度 建立企业级产品数据库,保证数据安全,统一企业产品数据版本 集成ERP、MES等相关信息系统,消除信息孤岛

软件开发文档模板

软件开发文档模板 1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目的是:说明该软件开发项目的实现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评述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而可能先择的各种方案;说明论证所选定的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内容要求如下: 1.1 引言 1.1.1 编写目的 1.1.2 背景 1.1.3 定义 1.1.4 参考资料 1.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1.2.1 要求 1.2.2 目标 1.2.3 条件、假定和限制 1.2.4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1.2.5 评价尺度 1.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1.3.1 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1.3.2 工作负荷 1.3.3 费用开支 1.3.4 人员 1.3.5 设备 1.3.6 局限性 1.4 所建议的系统 1.4.1 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1.4.2 数据流程各处理流程 1.4.3 改进之处 1.4.4 影响 1.4.4.1 对象设备的影响 1.4.4.2 对软件的影响 1.4.4.3 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1.4.4.4 对系统动行的影响 1.4.4.5 对开发的影响 1.4.4.6 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1.4.4.7 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1.4.5 局限性 1.4.6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1.5 可选择其他系统方案 1.5.1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 1 1.5.2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 2 …… 1.6 投资及收益分析 1.6.1 支出 1.6.1.1 基本建设投资

1.6.1.2 其他一次性支出 1.6.1.3 非一次性支出 1.6.2 收益 1.6. 2.1 一次性收益 1.6. 2.2 非一次性收益 1.6. 2.3 不可定量的收益 1.6.3 收益/投资比 1.6.4 投资回收周期 1.6.5 敏感性分析 1.7 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1.7.1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1.7.2 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1.8 结论 2 项目开发计划 编制项目开发计划的目的是用文件的形式,把对于在开发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进度所需经费预算、所需软、硬件条件等问题作出安排记载下来,以便根据本计划开展和检查本项目的开发工作。编制内容要求如下: 2.1 引言 2.1.1 编写目的 2.1.2 背景 2.1.3 定义 2.1.4 参考资料 2.2 项目概述 2.2.1 工作内容 2.2.2 主要参加人员 2.2.3 产品及成果 2.2. 3.1 程序 2.2. 3.2 文件 2.2. 3.3 服务 2.2. 3.4 非移交产品 2.2.4 验收标准 2.2.5 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 2.2.6 本计划的审查者与批准者 2.3 实施总计划 2.3.1 工作任务的分解 2.3.2 接口人员 2.3.3 进度 2.3.4 预算 2.3.5 关键问题 2.4 支持条件 2.4.1 计算机系统支持 2.4.2 需要用户承担的工作 2.4.3 需由外单位提供的条件 2.5 专题计划要点

软件生命周期案例分析

软件生命周期案例分析[编辑] 案例一:利用软件生命周期创建B2C电子商务网站[1] 一、软件生命周期 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几个阶段,电子商务网站也不例外。 [2]任何一个电子商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都需要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要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旧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生命周期。 根据软件生命周期的原理,电子商务网站可以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系统运行和维护等几个阶段。 二、B2C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一般过程 (一)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等进行初步调

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研究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这个阶段给出备选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待可行性分析报告审议通过后,编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1、需求分析 为了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首先对电子商务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查,明确电子商务网站需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在此,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观察、业务专题报告等方法将该电子商务网站的需求归纳为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功能需求:B2C电子商务网站就是Business To Consumer,也就是企业借助于Internet建立网点进行交易的一个系统。流程上,店家发布产品信息,消费者在线选购、在线支付,通过物流最后达成交易。所以从购买方看,需满足消费者在线选购、在线支付等;从销售方看,要能让店家整理网上商品、管理订单等。

性能需求:系统运行要稳定,在不同的系统中能正常运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移植性。系统要有可扩展性,当出现新的需求时,能将其纳入系统,而不必改变原有的基本结构。 2、可行性分析 在电子商务网站需求已确定的情况下,对系统的进行判定,决定有无必要、有误可能完成系统的建设。在此,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运行可行性分析:考查方案在企业中合适程度,避免一个可以工作的方案由于最终用户和管理层的抵制而落选。 经济可行性分析:建立电子商务网站需要经费支出,所以在建站前要评估该开发项目的收益,分析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否超过所需要的成本。 技术可行性分析:ASP电子商务网站是动态网站技术的产物,以目前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已经具备建立B2C电子商务网站的条件。

(完整word)软件项目文档全套模板-需求说明,推荐文档

<项目名称> 软件需求说明书 作者: 完成日期: 签收人: 签收日期: 修改情况记录:

目录 1 引言 (1) 1.1 编写目的 (1) 1.2 范围 (1) 1.3 定义 (1) 1.4 参考资料 (1) 2 项目概述 (2) 2.1 产品描述 (2) 2.2 产品功能 (2) 2.3 用户特点 (2) 2.4 一般约束 (2) 2.5 假设和依据 (3) 3 具体需求 (3) 3.1 功能需求 (3) 3.1.1 功能需求1 (3) 3.1.2 功能需求2 (4) 3.1.n 功能需求n (5) 3.2 外部接口需求 (5) 3.2.1 用户接口 (5) 3.2.2 硬件接口 (5) 3.2.3 软件接口 (5) 3.2.4 通信接口 (6) 3.3 性能需求 (6) 3.4 设计约束 (6) 3.4.1 其他标准的约束 (6) 3.4.2 硬件的限制 (7) 3.5 属性 (7) 3.5.1 可用性 (7) 3.5.2 安全性 (7) 3.5.3 可维护性 (7) 3.5.4 可转移\转换性 (8) 3.5.5 警告 (8) 3.6 其他需求 (8) 3.6.1 数据库 (8) 3.6.2 操作 (8) 3.6.3 场合适应性需求 (9) 4 附录 (9)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1.2 范围 说明: a.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说明软件将干什么,如果需要的话,还要说明软件产品不干什么; c.描述所说明的软件的应用。应当: 1)尽可能精确地描述所有相关的利益、目的、以及最终目标。 2)如果有一个较高层次的说明存在,则应该使其和高层次说明中的类似的陈述相一致(例如,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 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词组。 1.4 参考资料 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CMMI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编码:SHZIM-O-OPD-P02 xxxx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生命周期模型选用指南

更改控制页

目录 1目的 (1) 2范围 (1) 3模型介绍 (1) 3.1瀑布模型 (1) 3.1.1模型说明 (1) 3.1.2模型分析 (1) 3.2迭代模型 (2) 3.2.1模型说明 (2) 3.2.2模型分析 (3) 3.3快速原型模型 (3) 3.3.1模型说明 (3) 3.3.2模型分析 (4) 3.4精简模型 (4) 3.4.1模型说明 (4) 3.4.2模型分析 (5) 3.5V模型 (6) 3.5.1模型说明 (6) 3.5.2模型分析 (6) 4模型选择 (8) 4.1模型选择原则 (8) 4.2项目分类 (8) 4.3模型选择指南 (9)

1目的 描述适合公司现状、可供项目选择的组织级生命周期模型。 2范围 公司所有软件项目。 3模型介绍 3.1瀑布模型 3.1.1模型说明 图1 瀑布模型 对于需求比较明确的项目,可以使用瀑布模型进行项目开发,每个阶段的输入都是依靠上一个阶段的输出,每个阶段内都需要完成与最终产品相关的所有工作。 3.1.2模型分析 优点:

1.可以明确划分项目的各个阶段,便于管理; 2.项目成员只需要在被安排的阶段开展项目工作,不需要全程参与; 3.阶段工作内容清晰,降低了开发难度。 缺点: 1.对项目的启动条件要求较高; 2.若出现需求不明确或设计开发技术瓶颈,将会影响后续阶段的工作启动; 3.最终产品提交给用户确认的时间比较晚,存在一定的风险。 3.1.3模型参照 参见《瀑布模型》。 3.2迭代模型 3.2.1模型说明 图2 迭代模型 通常有许多项目不能在需求开发阶段提供准确的需求,对于这样的项目,可以选择迭代开发模型,将能够确定的需求分析确定下来。之后便可以对这部分确定的需求进行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整个项目可以进行多次迭代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迭代的起点从需求开发开始,然后进行设计、编码和测试,但是有时候也可能出现从设计或编码阶段安排新的迭代过程。

生命周期评价

第二章产品清洁生产 第一节生命生命周期评价的理念 生命周期评价的理念 生命周期评价 Life Cycle Assessment Life Cycle Analysis (一)定义 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TAC):通过识别和量化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评价产品(和服务)在其生命周期中的环境负荷,并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 评价面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和加工、生产、运输分配、使用、维护和再使用、循环再生、以及处理处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的输入、输出及潜在环境影响进行的综合评价。 美国环保局(EPA):通过对特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分析,对产品或活动进行整体评价的概念或方法。 生命周期评价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清单、影响和改进,是一个交互式发展的程序。 Procter & Gamble公司:显示产品制造商对其产品从设计到处置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负荷承担责任的态度,是保证环境确实而不是虚假地得到改善的定量方法。 美国3M公司:在从制造到加工、处理乃至最终作为残留有害废物处置的全过程中,检查如何减少或消除废物的方法。 (二)特点 全过程化 定量化 体现环境保护手段由简单、局部、粗放向复杂、全面、精细方向发展的趋势。 (三)分类 概念型LCA:定性的清单分析评估环境影响,不宜作为公众传播和市场促销的依据,但可以帮助决策人员认识哪些产品在环境影响方面具有竞争和优势。 简化型或速成型LCA:涉及全部生命周期,但仅限于简化的评价,着重主要的环境因素、潜在环境影响等,多用于内部评估和不要求提供正式报告的场合。 详细型LCA:包括目的和范围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结果解释4个阶段。 (四)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 生命周期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发展起来的理论。当前生命周期评价已形成了基本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框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负责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完善和方法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1、起源 生命周期评价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开展的一系列针对包装品的分析、评价,当时称为资源与环境状况分析(REPA)。 标志:1969年美国中西部资源研究所(MRI)开展的可口可乐饮料包装瓶评价。 起源阶段的特征: (1)由工业企业发起,秘密进行,研究结果作为企业内部产品开发与管理的决策支持工具。--可口可乐玻璃瓶转向塑料瓶。《SCIENCE》发表文章(1976年4月)。 (2)大多数研究的对象是产品包装品。 (3)采用能源分析方法。由于能源分析方法在当时已比较成熟,而且很多与产品有关的污染物排放显然与能源利用有关。 2、发展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出现的全球性固体废弃物问题,资源与环境状况分析法(REPA)逐渐成为一种资源分析工具。 这时期的REPA着重于计算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原材料消耗量。 发展阶段的特征: (1)政府积极支持和参与。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开始关注生命周期评价,要求工业企业对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资源以及固体废弃物排放进行全面的监测与分析。(2)案例发展缓慢,方法论研究兴起。REPA缺乏统一的研究方法论,分析所需的数据常常无法得到,对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分析步骤,同类产品的评价程序和数据也不统一。这些都促进对评价方法的研究。 3、趋于成熟 80年代末以后,区域性与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普及以及可持续行动计划的兴起,促使大量的REPA研究重新开始。 REPA涉及研究机构、管理部门、工业企业、产品消费者,但是使用REPA的目的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所分析的产品和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急需对REPA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统一。 1989年荷兰“国家居住、规划与环境部(VROM)”针对传统的“末端控制”环境政策,首次提出了制订面向产品的环境政策。提出了要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同时也提出了要对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数据进行标准化。 1990年“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TAC)”首次主持召开有关生命周期评价的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了“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在以后的几年里,SETAC主持和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对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 1993年SETAC根据在葡萄牙的一次学术会议的主要结论,出版了一本纲领性报告:“LCA纲要:实用指南”。该报告为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提供了一个基本技术框架,成为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出现飞跃的一个里程碑。 目前生命周期评价在方法论上还不十分成熟。SETAC和ISO 积极促进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论的国际标准化研究。 ISO14040标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已于1997年颁布,该标准体系目的是对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技术框架及实施步骤进行标准化。 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一些促进LCA的政策和法规,如“生态标志计划”、“生态管理与审计法规”、“包装及包装废物管理准则”等。因此,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LCA案例,如日本已完成数十种产品的LCA,丹麦用3年时间对10种产品类型进行了LCA等。 1996年,第一份专门关注生命周期评价的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软件项目开发各阶段文档模板(参考)

目录 1. 范围 (1) 2. 总体要求 (1) 2.1总体功能要求 (1) 2.2软件开发平台要求 (1) 2.3软件项目的开发实施过程管理要求 (2) 2.3.1 软件项目实施过程总体要求 (2) 2.3.2 软件项目实施变更要求 (2) 2.3.3 软件项目实施里程碑控制 (3) 3. 软件开发 (4) 3.1软件的需求分析 (4) 3.1.1 需求分析 (4) 3.1.2 需求分析报告的编制者 (5) 3.1.3 需求报告评审 (5) 3.1.4 需求报告格式 (5) 3.2软件的概要设计 (5) 3.2.1 概要设计 (5) 3.2.2 编写概要设计的要求 (6) 3.2.3 概要设计报告的编写者 (6) 3.2.4 概要设计和需求分析、详细设计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6) 3.2.5 概要设计的评审 (6) 3.2.6 概要设计格式 (6) 3.3软件的详细设计 (7) 3.3.1 详细设计 (7) 3.3.2 特例 (7) 3.3.3 详细设计的要求 (7) 3.3.4 数据库设计 (7) 3.3.5 详细设计的评审 (7) 3.3.6 详细设计格式 (8) 3.4软件的编码 (8) 3.4.1 软件编码 (8) 3.4.2 软件编码的要求 (8) 3.4.3 编码的评审 (8) 3.4.4 编程规范及要求 (8) 3.5软件的测试 (9) 3.5.1 软件测试 (9) 3.5.2 测试计划 (9)

3.6.1 交付清单 (9) 3.7软件的鉴定验收 (10) 3.7.1 软件的鉴定验收 (10) 3.7.2 验收人员 (10) 3.7.3 验收具体内容 (10) 3.7.4 软件验收测试大纲 (11) 3.8培训 (11) 3.8.1 系统应用培训 (11) 3.8.2 系统管理的培训(可选) (11) 1. 引言 (19) 1.1编写目的 (19) 1.2项目风险 (19) 1.3文档约定 (19) 1.4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20) 1.5产品范围 (20) 1.6参考文献 (20) 2. 综合描述 (21) 2.1产品的状况 (21) 2.2产品的功能 (22) 2.3用户类和特性 (22) 2.4运行环境 (22) 2.5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23) 2.6假设和约束(依赖) (23) 3. 外部接口需求 (24) 3.1用户界面 (24) 3.2硬件接口 (25) 3.3软件接口 (25) 3.4通讯接口 (26) 4. 系统功能需求 (26) 4.1说明和优先级 (27) 4.2激励/响应序列 (27) 4.3输入/输出数据 (28) 5. 其它非功能需求 (28) 5.1性能需求 (28) 5.2安全措施需求 (29) 5.3安全性需求 (29) 5.4软件质量属性 (29) 5.5业务规则 (29) 5.6用户文档 (30)

OPD-3-1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选择指南

本资料仅供内部使用!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选择指南 东南融通集团 2006年4月30日

作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选择指南文件编号:OPD-3-11 版本:B 修改记录

目录 1目的 (1) 2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选择指南 (1) 2.1项目特征: (1)

1目的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选择指南的目的:就是指导项目组初步选择适用本项目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以便根据软件项目自身特点裁剪公司标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过程,用于定义软件项目过程PDSP。 2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选择指南 这一节描述了项目的特性,这些特性被用来作为选择合适的LC模型的标准。共有11种特性。每一种规则都有一个对它是如何影响对模型的选择和它使用指导的描述。 在LONGTOP-TOSSP的项目中,总共有7种推荐的模型。两张表格详细描述了7种模型以及规则的合适值。 ●表格1按照正规性递减的顺序提供了基本的瀑布模型–标准V 瀑布, 4阶段V 瀑布和3 阶段V 瀑布。 ●表格2包括了大部。 ●表格3提供了标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的项目特性的总结。 ●在表格4中列出了一个真实项目对生命周期选择的例子来说明对表格3的使用。 ●使用这节为你的项目选择和简短列出合适的生命周期模型。使用项目的特征和给出的值来 作为指导。项目的适应性矩阵或记录计划(POR)可以影响对合适LC的最终选择。同其他在PDSP中规定的选择模型的规则一起,捕获你的项目的特征以及生命周期的选择。在LONGTOP-TOSSP中,这个数据被周期性地用来对特征作重新校准。 ●利用下一节所详细描述的模型,有适应或裁剪地最终选出最合适的模型。 2.1 项目特征: 工作量: 这指示了完成项目所估计的规模/单位工作量。一般来说,高工作量需要更严格和正规的LC模型。 大: 工作量> 30 工程月(EM) 中: 工作量在15-30 EM之间 小: 工作量在6-15 EM之间 非常小: 工作量< 6 EM 代码规模/交付的源文件说明: 这指示了开发的软件的规模。对此的实际指导是从对不同类型的项目使用的正式的规模估计技术发展而来。利用了复杂度和工作量来替换。 团队规模: 这指示了依据人员数量的团队规模。一般来说,越是大的团队要使用越是严格和正规的LC模

软件项目管理全套文档模板

模版集萃 综述 在程序员的日常工作中,除了编写代码之外,还免不了需要编写各种技术文档。一个编写良好的技术文档在项目中能够很好地建立沟通与协作,起到很积极的作用。因此,编写技术文档也就成为了程序员技能提升的很重要的一面。 为此,我们特意收集了一些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文档模板,这些模板包括格式和简单的写作说明,相信能够帮助大家编写出更加高效、实用的技术文档。在收集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其实用性,以确保每个模板的价值,而且对于一些重要的文档提供了多个模板。 为了方便大家查找,我们将收录的57模板分为以下几类: 项目及开发管理类:包括立项前的分析,立项后的计划、以及进度跟踪、风险控制方面的文档模板,共计16个; 需求分析类:明确清晰的需求,是项目成功的基础,在此收集了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所将使用到的文档模板,共计14个; 系统分析与设计类:包括体系结构设计、高层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等6个相关文档模板; 软件质量保证类:软件测试是质量保证的关键活动,在此收集了软件测试相关的11个文档模板; 其它类:除此之外,还收集了关于用户手册、软件维护等方面的10个文档模板,其中还有一个软件过程规范的示例。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文档模板只是为文档的编写提供一个基础,在实际的编写过程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剪裁和增补。

一、项目及开发管理类 1.1 可行性研究报告(ISO标准) 编者说明: 在立项时,应该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探讨项目的经济、社会、技术可行性,从而为决策提供基础。该模板为ISO标准文档模板,其不仅适用于软件项目,对于其它的系统项目也适用。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编写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 背景 a.[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站或计算机网络;] c.[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 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说明对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 要求 [说明对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的基本要求。] 2.2 目标 [说明所建议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 2.3 条件、假定和限制 [说明对这项开发中给出的条件、假定和所受到期的限制。] 2.4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说明这项可行性研究将是如何进行的,所建议的系统将是如何评价的,摘要说明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5 评价尺度 [说明对系统进行评价时所使用的主要尺度。] 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这里的现有系统是指当前实际使用的系统,这个系统可能是计算机系统,也可能

生命周期模型及选择指南

生命周期模型及选择指南 Version 1.1 文档名称:ZD-MMI-Guidelines-生命周期及模型选择指南-V1.1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 目的和范围 (1) 2 生命周期可选模型简介 (1) 2.1 瀑布模型 (1) 2.1.1 标准瀑布模型 (1) 2.1.2 V模型 (3) 2.1.3 中等简化V字模型(V4模型) (5) 2.1.4 最简化V字模型(V3模型) (6) 2.2 原型模型 (8) 2.2.1 原型模型的形式 (8) 2.2.2 特点 (8) 2.2.3 缺点 (9) 2.2.4 适用项目 (9) 2.2.5 阶段划分 (9) 2.3 螺旋模型 (10) 2.3.1 特点 (10) 2.3.2 适用项目 (11) 2.3.3 阶段划分 (11) 2.4 增量模型 (11) 2.4.1 特点 (12) 2.4.2 适用项目 (12) 2.4.3 阶段划分 (12) 2.5 迭代模型 (13) 2.5.1 特点 (14) 2.5.2 适用情况 (15) 2.5.3 迭代分类 (15)

3 生命周期模型选择指南 (16) 3.1 生命周期模型选择特性指标 (16) 3.1.1 需求清晰性、完整性、稳定性 (16) 3.1.2 项目规模 (16) 3.1.3 项目类型 (17) 3.1.4 技术复杂度 (17) 3.1.5 可重用性 (18) 3.1.6 重用已有产品 (18) 3.2 生命周期模型选择决策参考 (18) 3.3 生命周期模型与特性指标对应关系 (19) 3.4 生命周期选择 (20) 附录:标准项目生命周期图 (21)

档案生命周期管理

AIMstor档案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 档案的信息数据特点和保护要求 数字档案室是指以电子档案为对象,以电子计算机等数字设备为手段,基于网络实现档案收集、整理、保管、保护、共享利用的档案管理模式。 当我们将越来越多的文献、书籍、记录的信息编录入档案,带来了阅读、查询、保存等各方面的优势的同时,也给档案的信息数据的保护带来了问题。 档案数据主要分为: 1.录入的原始文件 2.修改过的、更新过的文件 3.查询的信息库 4.查询的网站和信息系统 5.管理的系统和对应的信息数据库 档案的数据保护要求 1.能监控档案文件的访问 2.能保留任意修改过的档案文件,并确定修改档案之间的关系 3.能实时保护档案数据,保证电子档案文件都不丢失 4.当数据损坏或者丢失的时候能够快速地恢复 5.能将档案长期保存 档案的生命周期管理

鉴于以上档案的信息特点和数据保护的需求,需要提供一个档案的文件生命周期管理。 1.在每台服务器上安装客户端软件 2.对数据库服务器作实时的CDP数据保护,保证所有的信息库能够和文件相配套 3.对WEB服务器在进行CDP持续数据保护的同时,也实现对数据的生命周期管理,保证每 个每个修改文件的保证,并根据CDP的任意时间点查询和恢复需要的文件 4.对所有的档案文件实现生命周期管理 a)开始进行原始传输后,只需要写入改变量,不需要重复备份数据,对应用的压力就会 降低 b)保留档案文件的每个版本 c)保留档案文件每个相关版本之间的联系 d)记录档案的访问和修改信息:什么时间、什么用户对什么文件做了什么操作 e)将一个档案从创建、修改到删除,记录整个的生命周期 5.快速地查询和恢复档案

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概述

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概念和起源 生命周期评价(LCA)是一种评价产品、工艺或活动,从原材料采集,到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回用、维护和最终处置整个生命周期阶段有关的环境负荷的过程。它首先辨识和量化整个生命周期阶段中能量和物质的消耗以及环境释放,然后评价这些消耗和释放对环境的影响,最后辨识和评价减少这些影响的机会。 生命周期评价(LCA)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被称为资源与环境状况分析(REPA)。作为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开始的标志是1969年由美国中西部资源研究所针对可口可乐公司的饮料包装瓶进行的评价研究,该研究使可口可乐公司抛弃了过去长期使用的玻璃瓶,转而采用塑料瓶包装。随后,美国ILLIN0IS大学、富兰克林研究会、斯坦福大学的生态学居研究所以及欧洲、日本的一些研究机构也相继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其它包装品的类似研究。这一时期的工作主要由工业企业发起,研究结果作为企业内部产品开发与管理的决策支持工具。1990年由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 ETAC)首次主持召开了有关生命周期评价的国际研讨会,在该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的概念。在以后的几年里,SETAC又主持和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对生命周期评价(LCA)从理论与方法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3年SETAC根据在葡萄牙的一次学术会议的主要结论,出版了一本纲领性报告“生命周期评价(LCA)纲要:实用指南”。该报告为LCA方法提供了一个基本技术框架,成为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论研究起步的一个里程碑。 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 1993年SETAC在“生命周期评价纲要:实用指南”中将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结构归纳为四个有机联系的部分:定义目标与确定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改善评价,如图1所示。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Software Life Cycle,SLC)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或停止使用的生命周期。旧的解释是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供交流或备查,以提高软件的质量。 随着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成熟,早期软件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指导意义正在逐步减少或需要调整。不过从另一种意义来说,面向对象本身也是一种软件生命周期,传统的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仍是所有软件工程师非常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工作指导。 软件生命周期的解释也应当调整。 以上旧的解释与下文的生命周期模型是不相容的,只与瀑布型生命周期模型及其衍生模型(比如V模型,W模型)相符合,而与迭代为基本特征的生命周期模型是不符合的。新的情况应当是把迭代加入到阶段当中,如下:软件生命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也有将以上阶段的活动组合在内的迭代阶段,即迭代作为生命周期的阶段。 像其他任何事物一样,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必须经历妊娠,出生,成长,成熟和衰落的阶段,这些阶段通常称为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分为几个阶段,因此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因此大规模,复杂的结构和复杂的管理软件开发变得更

易于控制和管理。通常,软件生命周期包括: 1.问题定义。系统分析师需要与用户沟通,找出“用户需要计算机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提出“系统目标和范围声明”,并提交给用户进行审查和确认。 2.可行性研究。一方面是用清晰的语言描述要开发的系统的目标,另一方面是从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3.需求分析。找出软件系统的所有用户需求,编制需求规范和初步用户手册,然后将其提交以供审核。 4.发展阶段。开发阶段包括四个阶段: 1.外形设计 2.详细设计 3.实现:根据所选的编程语言完成源程序的编码。 4.测试 五,维护:维护包括四个方面 1.纠正性维护:软件交付和使用后,由于开发和测试的不完整和不完整,不可避免地会将一些隐藏的错误带入运营阶段。这些隐藏的错误将在某些特定的使用环境中进入操作阶段。裸露。 2.自适应维护:这是修改软件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活动。 3.完善的维护:这是一项维护活动,基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4.预防性维护:进一步改善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并为将来的改进奠定基础。

最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df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一、为何做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 1、现状分析-----货品未能正常的流转 1.1、 旧货没有在品牌的通路消化1.2、 新货没有及时上架销售1.3、新货丧失最佳销售时间,旧货销售依旧疲软,销售额无法提升,仓库滞销 率不断攀升。给仓储带来极大压力,以及财务成本的损失。 二、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理论 1、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 所经历的时间。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要经历 4个阶段,即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 退期。 运用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理论主要有三个目的: 一是可以使自己的产品尽快尽早为消费者所接受,缩短产品的导入期 ;二是尽可能保持和延长产品的增长阶段;三是尽可能使产品以较慢的速度被淘汰。 三、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四、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策略 阶段 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销售额低快速增长缓慢增长衰退第一阶段 导入期第二阶段成长期第三阶段成熟期第四阶段衰退期

特征利润易变动顶峰下降低或负数现金流量负数适度高低 顾客创新使用者大多数人大多数人落后者竞争者稀少渐多最多渐少 策略策略重心扩张市场渗透市场保持市场占有率提高生产率 营销支出高高(%比下降)下降低 营销重点产品知晓品牌偏好品牌忠诚度选择性 营销目的提高产品知名度及产 品试用 追求最大市场占有 率 追求最大利润及保 持市场占有率 减少支出及增加利润 回收率 展现方式选择性的频道密集式更加密集式排除不适合、效率差 的频道 价格成本价乘法策略渗透性价格策略竞争性价格策略降价策略 产品基本型为主改进品,增加产品种 类及服务保障 差异化,多样化的产 品及品牌 维持品牌忠诚度 广告推广争取早期购买者建立 产品知名度,信任度 大量营销建立品牌差异几利 润 维持品牌忠诚度 营销及追踪大量促销及产品试用利用消费者需求增 加 鼓励改变带动相关 联产品 将支出降至最低 流转策略新品上新区限时抢购区团购区清仓区 商品在上市后针对不同的销售阶段、售罄率、平台定位等,需要明确掌握对应的商品上架、 调拨、促销、整合、清仓等环节应有的节奏。 五、OTB采购限额计划。 1、B(Open-to-Buy),意为采购限额计划。OTB可以根据预估营业额和资金以及商品的周转率,帮助任何规 模的零售业者预测未来12个月中,每项商品的每月采购计划。适时掌握所有商品的正确库存数量,避免因为库存过大,周转率太低而造成损失。 2、B计划的制定

软件项目标书模板

LOGO ××××项目软件解决方案 邀 标 书 ××××公司 yyyyMMdd 招标文件目录 第一部分投标须知 前附表 一、总则 二、投标文件的编制 三、投标书的递交 四、开标与评标与商务谈判 五、合同的签订 第二部分项目要求

第三部分投标书格式要求 第一部分投标须知 保密要求: 投标人应当对本次招标中涉及的所有文档予以保密。招标人所提供的书面、电子文档仅为本次招标所用,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前附表

一、总则 1招标方式、程序及项目情况 1.1本次招标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组织工作由××××公司内部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招标的程序包括投标人资格预审、编制发放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澄清、递交投标文件、评标、商务谈判与签订合同共六个步骤。 2合格投标人 2.1参加投标的企业(以下简称“投标人”)应为专业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单位,具备过硬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参与项目的服务人员必须有相应的上岗证,具备优秀的业绩、良好的信誉以及较强的专业开发实力与服务能力。 2.2投标人须严格按照计算机软件工程建设的要求及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开发与维护。 2.3投标人须为经过合法登记注册的专业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及有关资质证明。 3投标费用 投标人应承担所有与准备和参加本次投标有关的费用,不论投标的结果如何,招标人在任何情况下均无义务和责任承担此费用。 4 招标有效期 招标有效期从投标截止之日起,有效期为××天。中标通知书将在招标有效期期满之前发出。 5结算原则:

5.1投标人投报的综合价格闭口包干,综合价格包括但不限于:人工费、软件费、调试费、专利费及税费等。 5.2 投标人应注明此次所报综合价格的可延续期限,即在有效延续期限内,如招标人有其它采购需求,其中相同内容的报价不得高于此次报价。 5.3其他 投标人应对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披露的有关招标人的商业信息进行保密,不得对外泄漏。 招标单位对本次招标文件具有最终解释权。 二、投标文件的编制 6 投标文件的语言与货币 投标人提交的投标文件以及投标人与招标人就有关投标的所有往来书面文件均应使用中文简化字,若其中有其他语言的书面材料,须附有中文译文,并以中文为准。 投标货币为人民币。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招标单位有权决定要求其限期修改或拒绝其投标。 7 投标文件内容构成 7.1投标人应详细阅读本招标文件的全部内容,并在投标文件中做出实质 性和完整性的唯一响应,否则将被视为拒绝。 7.2投标文件还应包括下列部分: ,具体参见第三部分内容。投标人对该部分内容应严格按照要求填写,若无响应内容,应填写“无”或“没有响应指标”,否则如出现空项,投标文件将有可能被拒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