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常用词汇

知识点解说]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单音词
被(遭受.覆.盖.通[披") 兵(武器.军事) 除(建筑物台阶.任命官职)
床(一种坐具) 存(思念.爱抚) 党(古代居民组织.偏袒)
豆(古食器) 多(称赞) 伐(功业.自夸) 访(咨询) 坟(土堆.高大.古代名著) 讽(背诵.委婉劝告) 封(疆界.筑土为坛祭山神.分 封) 国(国都.城邑.封地.地方) 购(悬赏捉拿) 河 (专指黄河) 恨(遗憾) 集(栖止) 几(希望) 假(借 给.借助.宽容) 江(专指长江) 揭(高举) 就(靠近. 完成) 窃(表自谦) 穷(困窘.竭尽) 劝(勉励) 却 (退.推辞.回头) 去(离开.相距) 让(礼让.责备) 稍(渐渐) 少(稍微) 身(自身) 是(这) 适(前往) 树(种植.培养) 速(招来.邀请) 汤(热水.开水) 涕(眼泪) 偷(得过且过) 臭(气味) 厌(满足.吃饱) 再(两次.第二次) 造(到--去.成就) 贼(祸害.残害) 遮(拦住) 走(快行)
双音词
百姓(百官)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 处分 (处置.安排) 从容(语言得体) 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 大块(自然界) 地方(土地的纵横) 独立(单独或孤独站立.超群不凡) 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来往) 放心(散失了的志意) 非常(意外情况)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流风余韵) 逢迎(迎接) 感激(感动奋发) 光景(光阴) 故事(往昔的事.旧例) 横 行(纵横于四方而无所阻挡) 交通(勾结.彼此相通) 结束(整装.装束) 经济(治理国家) 舅姑(公公与婆婆) 具体(具备形体)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可怜(可爱.可惜) 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美人(妃嫔) 莫非(没有--不是) 南面(登上帝王之位) 便宜(因利乘便) 其实(它的果实.他[或它]的实际) 妻子(妻子和儿女) 亲戚(父母家人.族内外亲属) 秋天(秋季的天空) 青春(春天) 人民(百姓) 三尺 (指剑.指法律条文) 山东(崤山以东.太行山以东.华山以东) 身体(亲自实行) 首领(头和脖子) 书记 (主管文书的官员) 虽然(虽然这样.即使这样) 提纲 (抓住纲领)

同志(志向情趣相同) 突出(突然出现) 文法(法令或法令条文) 文章(法律条文.文彩) 无 赖(无所依恃.无聊) 无论(不要说) 无日(没多少日子)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家畜) 县官(指天子.指朝廷或官府) 消息(消失和生长) 行李(外交使者) 形容 (形体和容貌) 学者(学习的人) 颜色(容貌) 野人 (居住在郊野的种田人) 一贯(用同一原则.理论贯彻始终) 一再(一次和两次) 以为(把--看作.使--成为) 殷勤(诚挚而恳切) 因为(因此作--) 影响 (影子和声响) 鱼肉(残害与欺凌) 于是(在这--) 丈夫(成年男子.泛指男人) 丈人(对男性长者的尊 称) 爪牙(武臣.泛指辅佐之人) 政治(政事) 指示 (指出来让看) 智力(智慧和力量) 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祖父(祖辈和父辈) 左右(侍从人员)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含义.课本编者列出的34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应是学习的重点.在这340个实词中.出现频率更高所含义项较多的又是下面100个实词.
拔.拜.暴.报.被.比.鄙.敝.兵.薄.策.察.乘.除.从.殆.当.度.恶.伐.访.放.封.覆.负.盖.固.顾.故.观.国.忽.华.会.或.几.羁.及.疾.济.假.兼.间.简.见.将.藉.就.咎.举.遽.觉.堪.克.旷.临.略.蒙.靡.莫.屏.窃.倾.穷.趋.却.再.身.审.实.适.属.数.徒.望.微.危.文.闻.向.相.谢.信.行.幸.许.恤.益.因.引.遇.援.责.直.至.致.质.著.卒.族.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因为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分.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通假字之于本字.大部分是同音字或音近字(这是就古代读音而言的).只有少数是形体或偏旁相近.通假字的读音.一般可按所表示的本字的现代读音来读.现将中学语文课本古代诗文中的常见通假字及其读音.意义分列于后.
[备用资料一]
通 假 字 读音 意 义 例 句
亡--无 WU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尔--耳 er 相当于[罢了" 无他.但手熟尔
见--现 xian 显露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说--悦 yue 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变说乎!
汤--烫 tang 用热火焐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坐--座 zuo 坐位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直--值 zhi 价钱.代价 系向牛头充炭直
反--返 fan 回来 寒暑易节.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