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专业的现状与改革

信管专业的现状与改革
信管专业的现状与改革

信管专业的现状与改革

摘要:结合陕西师范大学信管专业的现状,指出具体问题,并从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实习等方面阐述了信管专业的改革举措。指出以“信息时代下的教师教育和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作为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

1研究背景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GordonB.Davis教授于1967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学科的Ph.D学位课程,宣告了MIS的创立[1]。此后40多年里,世界各国都纷纷推出了MIS课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高校也陆续开展了MIS的教学和研究[2],并相继创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

在管理学二级门类下的信管专业[3-6]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众多学科。目前,国内信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已呈现“三足鼎立”之势:第一类是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院校,专业侧重计算机科学技术;第二类是以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强调情报学、信息学等知识;第三类则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大为代表的财经院校,侧重经济管理方面的教育。

经过很多高校几年的创办和教育实践,信管专业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全国开办该专业的高校已猛增到近200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存在的问题值得深思:一是办学没特色,二是毕业生就业现状并不理想。究其原因[7-8],一方面,社会各个领域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另一方面,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大,难于找到合适的工作,社会的需求和高校的培养形成了巨大反差。这是因为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步伐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相关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

2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们分析国内各院校信管专业的发展与陕西师范大学的信管专业现状,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2.1学校专业设置多而杂

就信息技术类学科来说,我校与此相关的学科有数学学院的数学与信息科学专业,物理学院的电子工程专业,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和信管专业,国际

信息管理专业认识

信息需求产生与满足过程的分析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其研究范畴逐步扩大,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及信息资源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日益成为科技、经济、教育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信息管理专业是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专业,是综合运用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方法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信息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了满足社会信息化和发展的要求,加强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信息只有通过人类的使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怎样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成为信息管理专业研究的关键,同样,加强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也成为了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为了了解更多关于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知识,我产生了对信息的一些需求,比如: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我国信息管理发展的状况和同学对信息管理专业的看法和期望等。 为了解决这些困扰我的问题,我通过查阅资料和上网查询对信息管理专业的现状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发现信息管理专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基础建设力量较为薄弱;二、过度强调理论知识;三、研究工作人员的机构和地区的分布极度不平衡;四、课程设置体系不够规范。由于经济、管理是两大类学科,涉及面广,专业知识十分丰富,各专业之间的课程差异大,如何平衡各专业课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的比重,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五、研究目标以及方向不够明确,学生对该专业的性质、理论体系认识不够清晰;六、绝大部分是对本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研究,对国外研究很少。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更加关注。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信管专业的学生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培养目标的方向性,专业设置的合理性,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三个关键问题,应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行业技术型管理人才为主。 为了使我对培养计划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上网阅读一些著名教授的文献,我发现这些专业文献里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对很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信管专业的培养从实践教学中的活动形式出发,可以建立与时俱进的科研组,提高师资水平;二、完备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三、丰富课堂教学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状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界经历过近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改革带来的困惑、矛盾和不安,为了总结课改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撑和保证,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很有必要反思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境遇与挑战,提出应对的策略和手段,从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顺利实施和深化展开。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一些流行的观点,譬如主张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同时,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还存在一种绝对化倾向。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明显存在一种“非此即彼”的倾向,这一倾向的典型特征就是绝对化,即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认为我国的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典型,必须彻底否定,在此基础上重建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实践中这种绝对化的倾向尤为突出,并造成了课堂的混乱,降低了培养人才的质量。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中,必须警惕这种“非此即彼”的绝对化倾向,以一种互补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实践中的问题。只有在思维中把这些对立互斥的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完整的认识事物。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认为过去倡导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性的提出了“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个基本的维度,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价值,这无疑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一主张在实践中却面临尴尬的境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脱离具体的内容和特定的情境,孤立的、人为的、生硬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非但没有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影响了基本知识的掌握,降低了教学质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孤立、生硬的讲授显然不行,它只有融入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过程中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融合要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非此即彼”思维的另一典型就是要“生成”不要“预设”,似乎一谈预设就会压抑学生积极性,只有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生成”是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中的代表词汇,揭示了教学的一个重要特性。但极端的强调“生成”,否认教学中“预设”的价值,势必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其实“预设”和“生成”是对立统一的,在教学的视域中两者应和谐互补。没有预设的教学必定是盲目的、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同样,仅有预设没有生成也是不行的,教学活动是复杂的,教师无法完全预设,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出灵活的调整,也就是说教师要具有“教育机智”,能够捕捉教学中偶然的教育因素,在教学的动态中生成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因势利导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要用系统的、互补的思维方式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警惕动辄绝对化的“非此即彼”思维倾向。同时,外求于改革的理论依据时,要全面理解其要义,避免片面的误读误判,以免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不良影响。

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民勤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讨论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加快我县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素质,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特作如下决定。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1.基础教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搞好基础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基础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为此,必须切实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予以高度重视。 2.随着全县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县资源少、科技转化率低和人口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全面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近年来,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不高,教育投入机制不完善,办学条件较差;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还相对滞后;教育规模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教师总体数量不足,学历合格率偏低;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案方式比较落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加快全县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任重而道远。 4.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从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教兴县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搞好基础教育的重大意义,要进一步增强搞好基础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发展经济必先发展教育的思想,牢固树立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全县基础教育跨上一个新台阶。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

第四站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 和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理念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三、管理以人为本 四、案例及案例导读(见CAI光碟) 欢迎进入本课程的第四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这一站,我们将概要地向你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整个概貌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强调“管理以人为本”。通过这一站的学习,你将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个总体的认识,了解到任何管理信息系统都只是某一时期管理思想即理念的载体,认识到无论是再先进的技术、再先进的理念,都离不开人的管理,人,才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我们要追溯到1946年。这一年,一项最伟大的发明产生了,这就是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地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主要是用来进行科学计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计算机的应用逐渐由科学计算发展到过程控制,到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的薪金,计算机就应用到了数据处理领域,这就产生了最早的管理软件,即最简单的信息系统,计算机被用到了企业信息管理之中。自此以后,西方的很多国家开始着手信息系统的开发。到60年代末计算机用于企业信息管理在西方逐步普及。发展到目前计算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已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到了电子商务。 我国计算机用于管理起步较晚,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实施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我国计算机用于管理的里程碑。经过二十几年,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与国外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相似的历程。让我们透过这个梯型图来了解和回顾二十几年来我国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概貌。 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5代。早期的应用是80年代末期基于DOS平台的单项核算财务软件,主要是工资核算,我们称之为第一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90年代出现了局域网,管理软件的应用范围由单项的财务核算发展到整个财务核算,包括帐务、工资、成本、材料、报表等,我们称之为第二代;90年代中期,利用核算型财务软件产生的数据进行财务统计、查询,产生了包括全面核算财务的管理型财务软件,我们称之为第三代;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仅仅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必须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管理,因此90年代末期全面管理企业资源的企业资源计划软件ERP在国外面世并被引入我国,我们称之为第四代;随着Internet网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一个企业与一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的供需链与另一个企业的供需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必须加强对供需链上合作伙伴的管理,降低成

信管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102) 一、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特色 本专业培养具备鲜明信息通信行业特色,融合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强调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企业管理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尤其是信息通信行业及IT软件企业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标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及维护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7、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达到学校相关规定的要求。 三、专业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 1、专业主干课程: 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四年,管理学学士。

五、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带“★”的为核心课程)表一、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尹,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张,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李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韩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秦国实施变法图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浅析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人们对基础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也步步深入, 我国的基础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九年义务的普及、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 在课堂中角色的变化都体现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就。但在改革与发展的过 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师资力量仍然比较薄弱。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推行新 课程改革的关键。然而,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跟不上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在近几年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创新意识的欠缺也渐渐显露出来,他们 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要求,教学方式和手段也 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此外,现阶段进行的教师培训注重知 识方面, 忽视了对教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的相关培训和指导,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师资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 键问题之一。 第二,班级编制不合理。我国中小学班级人数过多的问题普遍存在,在基 础教育改革中给任课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在美国,中小学每个课堂的人数 是我国的一半,而且他们的很多教室同时也是实验室,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在我国,教师在推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新的 学习方式时,由于班级人数过多, 教师很难控制课堂,这样,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实验室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也不是很方便,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加倍 的精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都反映,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很多 时候都感觉没有充分的时间来研究教学。 第三,教学过程出现了形式化的倾向。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 师的确应该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勇于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这是新的课程 理念所倡导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教育改革精神领会不透彻,教学出现了形式化的倾向, 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例如, 有的教师注重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间的简单问答频繁,没有多大的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前精心编排,课内学生以表演、对话等多种形式实现 互动, 却很难与课堂知识密切联系;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运用多媒体组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形势及发展方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形势及发展方向: 21世纪是信息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应用广泛,网络经济的发展对电子商务、金融工程等人才的需求势必增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人才将受到人才市场的青睐。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IT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压力,这些企业不仅需要计算机软、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通信工程师,更需要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开发和管理人才,以便进行企事业和部门的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进入新世纪,我国开始了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奋斗历程,国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举措,提出了我国国家信息化宏伟蓝图。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应该而且必须有强有力的学科支持,以便培养数以千万计、几千万计的管理人才、IT人才及其综合型的复合人才。 一、就业前景 毕业后可报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国家和省市各级信息产业、财政和金融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关系日渐紧密,也日趋融合,信息和信息技术已经并将进一步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以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开发与管理,信息产业管理,系统仿真与知识管理等内容为主的该研究方向一直是重点研究领域,而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研究方向近年来除了在原有领域继续开展研究外,加强了对电子商务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研究。 二、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 主要到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据最新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统计分析,不同行业单位,不同省市地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所不同,下面就是有关详情: 1.机关单位接受本科毕业生数量最多的10种专业是: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侦察学、英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汉语言文学、交通运输、刑事科学技术、会计学等。 2.科研设计单位接受毕业生最多的10种专业是: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 3. 高等学校接受本科毕业生专业最多的10个专业是: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育教育、法学、临床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极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会计学。 4. 医疗卫生单位接受本科毕业生最多的10种专业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中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公共事业管理。 5.金融单位接受本科毕业生最多的10种专业是:金融学、会计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财政学、英语。 (注:高校除个别专业如:英语、数学、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外,已不接收本科学历学生。)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原因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论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教育是否需要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地说明了上述论断。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刚刚过去的20世纪之所以被人们称做教育改革的世纪,其原因也在于此。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工业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因而,系统的知识几乎成为“课程”的代名词。知识之所以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人们赋予了知识一些“神圣”的特征。知识不仅是绝对的,而且也是客观的,因而,知识成为了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类似于地下的矿物那样的客观存在物。对于知识而言,人们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发现”。对于学校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乃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在这种知识观的指导下,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现象。“课程即教学的科目”或“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等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这里的“教学科目”或“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分门别类的知识。这种课程观最大的弊端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与以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特征的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毫不匹配,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实践中,与知识、技能的传授无直接关系的校内外活动,往往被看做是额

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全日制和3+2](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 [590106] 一、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二、学制与学历 全日制三年大专学历 三、就业面向(领域) 本专业面向浙江,重点是温州地区各类企事业单位、IT行业。 1.主要就业岗位: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管理、企业信息化实施; 2.次要就业岗位:网站的建设与维护; 3.迁移就业岗位: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维护、技术支持及营销。 四、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信息获取、组织、分析、发布、管理、信息资源建设、更新与维护等知识,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能力,较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与维护能力,能适应企事业单位基于网络的信息ERP系统的应用和维护;企事业单位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办公文员、技术支持等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 1.要有政治素质,热爱国家,懂得马列主义基本思想,有着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2.要有信息意识,能充分利用信息管理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来分析和观察事物,有利用信息资源的较强意识; 3.要有法律意识,遵纪守法,注意网络安全,遵守电子信息行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法规,保守公司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要有服务意识,具有“用户至上”的理念; 5.要有团队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协调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全局观点。 (二)知识要求 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本知识; 2.了解企业信息系统软硬件维护的基本常识; 3.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程序设计; 4.掌握小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组建基本知识与技术; 5.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信息获取、组织、分析、发布、管理、信息资源建设、更新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三)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和信息资源建设能力; 2.能熟练安装配置和维护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技能; 3.具有较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维护能力; 4.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5.具有信息系统管理、维护及开发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中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起点和基石。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基础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调研时间: .4.16—— .5.4 调研对象:语文老师(石老师)、数学老师(倪老师)、英语老师(雷老师)物理老师(李老师)调研目的:了解中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调研方式:电话访问、网络、QQ访问 四位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都曾经当过班主任老师。 对四位老师的采访过程如下: 我说:老师,你好,请问你现在方便吗?能够问你几个问题吗? 答:好,我现在没事,你问吧。 问:老师,请问您认为中国的教育出问题了吗?有怎样的问题呢? 石老师答:中国当前的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我认为有以下

几个问题:(1)教育的目标不正确了,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活得更有质量。可是教育却成了功利主义的工具。孩子每天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从小就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为分数而起早贪黑,奋斗不止,甚至孩子会厌学逃学,用各种形式来进行反抗。(2)中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下来,几乎把有灵性的人培养成了能“适应环境的笨蛋和庸才”,都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在这样的教育下,当然也就没有学习的快乐可言,失去学习的兴趣是必然的。(3)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习是速成的。即为了高考,制定出一整套周密的学习计划。再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去努力的学习。 问:老师,请问您觉得基础教育重要吗? 倪老师答:肯定是重要的。就比如说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特殊的。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对每个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日常生存必须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它也是以后教育的基础。从每个孩子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能让她的身心健康快乐的发展,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小学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正处于这样一个起点的位置,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阶段。小学孩子是懵懂无知的,小学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能使她们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品质等得到发展,更能让她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探索和质疑的精神、培养合理规范的自我意识、环境意识等。小学时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黄金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网上辅导(一)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南京电大杨文珊【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讨论现代信息管理的基本内涵。 从信息管理活动发展三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出发,揭示现代信息管理的基本面貌;从信息管理的起源、信息管理的层次、信息管理的模式等角度剖析现代信息管理的内容;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分期、信息管理的主要代表思想等。 最后,讨论知识管理的概念、要素及技术类型及其与信息管理的关系。 【教学媒体】《信息管理概论》: 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复习与思考】 1.古代、近代和现代时期的信息管理活动各有何特点? 2.现代信息管理起源于哪些领域?它是如何从这些领域中发展出来的? 3.现代信息管理从认识层次上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层次?各有何特点? 4.现代信息管理有几种模式?各有何特点? 5.国外对信息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分期的认识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 6.国内对信息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分期与国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何区别? 7.国外对信息管理思想的表法有几种代表现点?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8.国内对信息管理思想的认识是否受到了国外的影响?与国外学者的认识有何区别? 9.简述知识管理的概念。 10.知识管理技术的分类思想主要有哪些? 11.信息管理与知识 1 / 3

管理之间的关系如何? 12.对某单位信息管理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进行调查,明确其信息管理活动有何特点,与其组织结构和组织性质有何关系。 【基本术语与学习要点】第一节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学习要点】一、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一)我国古代时期信息管理活动的概况语言是表达人类思想以及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结果的重要载体。 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使用声音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在古代时期,我国的信息管理活动在全世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如将分类管理的思想应用到信息管理活动之中,编制出了经世济用的四部分类法,即以经、史、子、集为主的分类体系。 古代封建社会的信息资源主要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主,信息管理对象以纸制手抄本以及印刷本为主,信息管理重心集中于藏。 古代的图书整理活动到清朝达到极致,其代表性事件就是《四库全书》的出版。 其倡导的信息管理方法四部分类法成为人类信息管理方法与思想的精华而永载史册。 (二)我国古代时期信息管理活动的特点 1、没有形成社会规模; 2、社会信息资源数量有限,并且以纸制手抄本及印刷本为主; 3、信息存储的方式是封闭的、私有化的; 4、信息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以手工为主,创造出了适用于当时的信息资源状况的独特方法,并且将此方法与学术研究及其方法结合在一起; 5、文献资源的所...

信管专业就业方向选择

信管专业就业方向选择.txt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信管专业就业方向选择 就业方向一:ERP实施工程师或ERP实施顾问 职业状况:随着信息化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社会和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来 越大。而既懂业务、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中国目前十分缺乏。据ERP专 家、清华大学教授侯炳辉估计,目前国内合格的ERP实施顾问不过千人,这相对于 我国需要信息化的几十万家企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目前,ERP人才主要在三个方向就业,一是到软件公司就职,从事软件实施工 作;二是到软件应用单位就职,提升用户的软件使用效益;三是自己创办提供软 件咨询实施服务公司,作软件公司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在未来几年中,中国需要 大量的专门从事软件咨询实施服务的第三方公司。 薪资水平:平均薪资不低于3000元/月。象毕马威这样的外资大事务所对实施顾问 开出的薪资不低于7000元/月,新人大概在5000元/月左右。 专家建议:想到知名咨询做做ERP实施顾问, 最重要的首先是沟通能力。 前毕马威中国公司的高级经理杨靖超先生给笔者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做说明:每个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业务千插万别,当某个企业请你做ERP实施,你必须到该企业每个部 门去熟悉人家的业务流程,没有沟通怎么做下去?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大学开 始,不要害怕,勇敢的开口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并学会倾听和认错,沟通真 的无所不在。 其次,就是管理和市场、和财务方面的知识。做ERP要整合的是企业所有部门 甚至该企业上下游资源,所以对一个企业运转的各个部门工作内容和先进的、流 行的管理方式和体制都应有所了解。关于这些,我们可以到专业期刊和网站上看

基础教育改革的未来走向

基础教育改革的未来走向 日前,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的中国基础教育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展示会上,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发表了一段演讲,她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发表了独到见解。她认为,过去教师是园丁,这是农业时代的叫法。后来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工业时代的思维。如今,基础教育改革又掀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而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以谁为中心,教育应是一种“生态”模式,这才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未来。 2014年9月,共有417项教育改革成果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这417项教育改革成果就好比是417座路标。这些路标告诉我们走到了哪里,留下了什么,而我们更应该思考怎样继续往前走。那么,这些路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1改革的根本是“人”的问题 首先,每一个改革项目都来源于对现实教育状态的反思,也就是过去的教育经验和目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对儿童成长的需要之间的差异。改革是对需要的唤醒。反思除了现实的条件之外,还有对理想和可能性的坚信。 所以,反思是面对现实的再思考,但它需要理想。没

有理想的人是不会反思的。他们只会照着原先的日子,怎样舒服就怎样过。每一个会反思的人都有一个新的参照系在召唤他,都是善于辨析已经获得的东西和可以更好地发展的人。 当然,改革实践是个阶段性的不断推进和突破的过程。过去我们曾经浮躁过,一项改革计划刚推出来,就要在一个学期内取得巨大成果,然后马上见报。经过三十年的磨练,现在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够沉得住气了,知道基础教育改革是个艰难的过程,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变革,不能一蹴而就。 没有阶段性的改革,是缺乏积淀和根基的改革。这417项改革成果预示着我们已经具备了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史。而所有好的改革都是在传统的中国优良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如果要做好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不能丢掉文化的根,不能忘记我们已经具备的良好的教育传统,同时还要不断创造形成改革的新传统。 所以,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人来说,我们必须要有定力,而不是哪个轰动就去做哪个。 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任何一个改革都要回到两个核心,其一,我们为谁而教?其二,我们怎样教? 从事基础教育的人每天都在面对孩子的成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成长就是我们的命,教育的命。如果

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1)

网上辅导(一) 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南京电大杨文珊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现代信息管理的基本内涵。从信息管理活动发展三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出发,揭示现代信息管理的基本面貌;从信息管理的起源、信息管理的层次、信息管理的模式等角度剖析现代信息管理的内容;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分期、信息管理的主要代表思想等。最后,讨论知识管理的概念、要素及技术类型及其与信息管理的关系。 【教学媒体】 《信息管理概论》: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复习与思考】 1.古代、近代和现代时期的信息管理活动各有何特点? 2.现代信息管理起源于哪些领域?它是如何从这些领域中发展出来的? 3.现代信息管理从认识层次上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层次?各有何特点? 4.现代信息管理有几种模式?各有何特点? 5.国外对信息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分期的认识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 6.国内对信息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分期与国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何区别? 7.国外对信息管理思想的表法有几种代表现点?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8.国内对信息管理思想的认识是否受到了国外的影响?与国外学者的认识有何区别? 9.简述知识管理的概念。 10.知识管理技术的分类思想主要有哪些? 11.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如何? 12.对某单位信息管理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进行调查,明确其信息管理活动有何特点,与其组织结构和组织性质有何关系。

【基本术语与学习要点】 第一节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学习要点】 一、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一)我国古代时期信息管理活动的概况 语言是表达人类思想以及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结果的重要载体。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使用声音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在古代时期,我国的信息管理活动在全世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如将分类管理的思想应用到信息管理活动之中,编制出了经世济用的“四部分类法”,即以经、史、子、集为主的分类体系。 古代封建社会的信息资源主要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主,信息管理对象以纸制手抄本以及印刷本为主,信息管理重心集中于“藏”。 古代的图书整理活动到清朝达到极致,其代表性事件就是《四库全书》的出版。其倡导的信息管理方法——四部分类法成为人类信息管理方法与思想的精华而永载史册。 (二)我国古代时期信息管理活动的特点 1、没有形成社会规模; 2、社会信息资源数量有限,并且以纸制手抄本及印刷本为主; 3、信息存储的方式是封闭的、私有化的; 4、信息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以手工为主,创造出了适用于当时的信息资源状况的独特方法,并且将此方法与学术研究及其方法结合在一起; 5、文献资源的所有者或者是官方指定的官员是信息管理的主体,由其完成信息管理活动,执行信息管理行为。 二、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一)我国近代时期信息管理活动的概况 这一时期,社会信息资源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快速增加,特别是新型的机器印刷的出现加快了文献信息的生产,使得社会信息积聚不断加快;信息载体仍旧以纸制印刷品为主;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多,信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加强。 对于信息保存来说,藏书楼式的藏书制度被彻底打破。在以图书文献为主要的社会信息资源的社会背景下,保存文献信息资源的责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一时期新型的信息存储机构——图书馆。 图书馆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不同于传统的藏书楼,它将信息管理的目的从简单的“藏”发展到“藏”与“用”相结合。 图书馆的出现促进了信息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开发的能力;能够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 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 2.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以物流行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施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计划、管理、实现信息化方案的能力。 6 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CET-4水平; 7. 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达到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三级水平。 三、基准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专业主干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C#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数据库、电子商务、https://www.360docs.net/doc/c6841527.html,。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32学分,基础教学课程42学分,专业教学课程42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4学分,素质拓展环节10学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安排表

有关说明:1.周学时一般不高于23学时;最后一学期一般不安排理论教学课程。2.专业主干课程以★号表示。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增加每周2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增加每周1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

从家乡的社会发展变化看云南的发展资料讲解

形势与政策 题目: 家乡与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学院: 城建学院 年级: 2010级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2班 组长: 郑志强学号:201003160236 组员: 淳勇学号:201003160205 范金柱学号:201003160207 李兴才学号:201003160217 鲁茸江才学号:201003160218 墨正宏学号:201003160221 吴贤军学号:201003160230 张盛翔学号:201003160235 周洋学号:201003160239

家乡与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第一部分——曲靖 至今年为止,曲靖市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特点是:经济平稳增长宏观经济开局良好。纵观过去,改革开放以来,曲靖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励精图治,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主要发展目标的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为曲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曲靖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一、基本情况 曲靖市地处珠江源头,位于云南省东部,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1117毫米。国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人口595.5万,其中城镇人口163万,城镇化率27.3%。全境属乌蒙山系,南盘江、 牛栏江等主要河流分别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1.曲靖市农业发展现 曲靖是云南的农业大市,在全省农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长期以来主要产品位居全省第一. 曲靖素有“滇东粮仓”的美称。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油菜、蚕桑、水果、生姜、魔芋、花卉、中药材等。曾先后获得“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中国魔芋之乡”的称号。近年来,我市按照突出重点、抓出特色、产业带动的农业发展思路,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全市农业呈现出了良性、健康发展的态势。 2.重要性 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全面发展,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加大对乌蒙山区扶贫开发投入力度的机遇,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努力把曲靖建成云南省重要的产业型、生态型、效益型现代农业 基地。 3.取得的成绩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调研提纲

附件1: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调研提纲 一、基础教育资源 1.近三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上半年,下同)各市、县(区)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的学校数、在校学生数、校均规模。 2.近三年各市、县(区)中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学生数的变化情况、变化原因及学生迁移方向。 3.基础教育各学段寄宿制学校数、校外租借民房学生数及占在校生比例(其中农村情况以表格呈现),一人一床、多于一人一床的各占多大比例。 4.依据我省新颁布的《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基本标准”),学校基本达标情况,城区、县镇、农村不能达标项目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5.教学软件建设情况,包括教育教学光盘、磁带、录像带、课件、电子图书,教育教学资源库,电子教室。 6.近三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适龄“三残”儿童总数、已入校(园)数、入学率。 7.各市、县(区)基础教育各阶段学校按照2001年的编制标准,应有教师人数,与现有教师数相比,缺额情况,学科结构及学历达标情况。 8.各市、县(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数。 9.各市、县(区)普通高中学校负债情况及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情况;各市县省级示范高中数、学生数、班级数,省示范高中初中分离情况。 10.各市、县(区)民办教育发展情况,各地按规定程序报批的民办幼儿园、中小学校、特殊教

育的学校数、学生数及其所占比例,各地经过批准的改制学校数(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 11.各市、县(区)幼儿园、学前班总数,其中不同办园(班)性质的幼儿园(班)总数及各自所占的比例,近三年增减情况及其原因。 12.各市、县(区)适龄幼儿总数,已入幼儿园、学前班人数;学前三年、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班)率。 13.各市、县(区)城市、县镇、农村各类学校班额情况,其中省市级示范高中,各类示范(特色、实验)初中、小学平均班额情况。 14.各市、县(区)示范高中指标直接分配到初中的比例情况。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 2.促进城乡、学校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重点控制城区择校生的主要措施,实施进展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今后的工作重点。 3.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控制学生辍学的措施、办法及其成效。 4.城市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现状,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范围各是哪些。 5.农村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何好的做法、意见和建议。 6.各地教育资源统筹配置情况。校长任免权限,教师招考、聘任、交流制度和方法,教育资金安排程序和方法。 7.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具体措施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建议。 8.近几年各市、县(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和调整情况,各市、县(区)现有教学点情况。 9.实施《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具体措施和进展情况,对完善和落实这一标准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