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F40-201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共114页word资料

JTGF40-201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共114页word资料
JTGF40-201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共114页word资料

1 总则

1.0.1为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1.0.3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0.4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5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石油沥青的全过程严禁烟火。使用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煤沥青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身体伤害。

1.0.7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8沥青路面工程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0.9沥青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各省、市、自治区或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

2.1术语

2.1.1沥青结合料 asphalt binder,asphalt cement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2乳化沥青emulsified bitumen(英), asphalt emulsion,emulsified asphalt(美)

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2.1.3液体沥青 liquid bitumen(英), cutback asphalt(美)

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石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2.1.4改性沥青 modified bitumen(英) , modified asphalt cement(美)

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2.1.5 改性乳化沥青modified emulsified bitumen (英), 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美)

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

2.1.6 天然沥青 natural bitumen (英)natural asphalt(美)

石油在自然界长期受地壳挤压、变化,并与空气、水接触逐渐变化而形成的、以天然状态存在的石油沥青,其中常混有一定比例的矿物质。按形成的环境可以分为湖沥青、岩沥青、海底沥青、油页岩等。

2.1.7透层 prime coat

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

2.1.8粘层 tack coat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2.1.9封层 seal coat

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而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铺筑在沥青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沥青面层下面、基层表面的称为下封层。

2.1.10稀浆封层 slurry seal

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2.1.11微表处 micro-surfacing

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采

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2.1.12沥青混合料bituminous mixtures(英), asphalt(美)

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31.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26.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料。按制造工艺分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2.1.13密级配沥青混合料dense-graded bituminous mixtures(英),dense-graded asphalt mixtures (美)

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颗粒的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设计空隙率较小(对不同交通及气候情况、层位可作适当调整)的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以AC表示)和密实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以ATB表示)。按关键性筛孔通过率的不同又可分为细型、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等。粗集料嵌挤作用较好的也称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2.1.14开级配沥青混合料open-graded bituminous paving mixtures(英),open graded asphalt mixtures (美)

矿料级配主要由粗集料嵌挤组成,细集料及填料较少,设计空隙率18%的混合料。

2.1.15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half(semi)-open-graded bituminous paving mixtures(英),

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少量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经马歇尔标准击实成型试件的剩余空隙率在6%~12%的半开式沥青碎石混合料(以AM表示)。

2.1.16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gap-graded bituminous paving mixtures(英),gap-graded asphalt mixtures(美)

矿料级配组成中缺少1个或几个档次(或用量很少)而形成的沥青混合料。

2.1.17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简称沥青碎石) bituminous stabilization aggregate paving mixtures(英), asphalt-treated permeable base(美)由矿料和沥青组成具有一定级配要求的混合料,按空隙率、集料最大粒径、添加矿粉数量的多少,分为密级配沥青碎石(ATB),开级配沥青碎石(OGFC表面层及ATPB基层)、半开级配沥青碎石(AM) 。

2.1.18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 mastic asphalt (英),stone matrix asphalt (美)

由沥青结合料与少量的纤维稳定剂、细集料以及较多量的填料(矿粉)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的间隙,组成一体形成的沥青混合料,简称SMA。

2.2 符号及代号

本规范各种符号、代号以及意义详见表2.2。

3.0.1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检查,基层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3.0.2 新建沥青路面的基层按结构组合设计要求,选用沥青稳定碎石、沥青贯入式、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等柔性基层;水泥稳定土或粒料、石灰与粉煤灰稳定土或粒料的半刚性基层;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等刚性基层;以及上部使用柔性基层,下部使用半刚性基层的混合式基层。

3.0.3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与沥青层宜在同一年内施工,以减少路面开裂。

3.0.4以旧沥青路面作基层时,应根据旧路面质量,确定对原有路面修补、铣刨、加铺罩面层。旧沥青路面的整平应按高程控制铺筑,分层整平的一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0mm。

3.0.5 以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作基层加铺沥青面层时,应根据旧路面质量,确定处治工艺,确认能满足基层要求后,方能加铺沥青层。

3.0.6旧路面处理后必须彻底清除浮灰,根据需要并作适当的铣刨处理,洒布粘层油,再铺筑新的结构层。

4.1 一般规定

4.1.1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4.1.2 沥青路面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质量符合使用要求,石料开采必须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平衡。

4.1.3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4.2 道路石油沥青

4.2.1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4.2.1-1规定的技术要求。各个沥青等级的适用范围应符合表4.2.1-2的规定。经建设单位同意,沥青的 PI 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

4.2.2沥青路面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

4.2.2.1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山区及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层次,宜采用稠度大、60℃粘度大的沥青,也可提高高温气候分区的温度水平选用沥青等级;对冬季寒冷的地区或交通量小的公路、旅游公路宜选用稠度小、低温延度大的沥青;对温度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注意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当高温要求与低温要求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满足高温性能的要求。

4.2.2.2当缺乏所需标号的沥青时,可采用不同标号掺配的调和沥青,其掺配比例由试验决定。掺配后的沥青质量应符合表4.2.1-1的要求。4.2.3沥青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然温度下存储外,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130℃,并不得高于170℃。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加盖苫布。

4.2.4道路石油沥青在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

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

第 11 页

0.8

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

[2]经建设单位同意,表中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3]70号沥青可根据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针入度范围为60~70或70~80的沥青,50号沥青可要求提供针入度范围为40~50或50~60的沥青。

[4]30号沥青仅适用于沥青稳定基层。130号和160号沥青除寒冷地区可直接在中低级公路上直接应用外,通常用作

第 12 页

乳化沥青、稀释沥青、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

[5]老化试验以TFOT为准,也可以RTFOT代替。

[6]气候分区见附录A。

第 13 页

4.3 乳化沥青

4.3.1乳化沥青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修补裂缝,喷洒透层、粘层与封层等。乳化沥青的品种和适用范围宜符合表4.3.1的规定。

4.3.2乳化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4.3.2的规定。在高温条件下宜采用粘度较大的乳化沥青,寒冷条件下宜使用粘度较小的乳化沥青。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表

第 14 页

表注:[1] P为喷洒型,B为拌和型,C、A、N分别表示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乳化沥青;

[2] 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

[3] 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

[4] 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的稳定性;

[5] 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

第 15 页

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6] 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

4.3.3乳化沥青类型根据集料品种及使用条件选择。阳离子乳化沥青可适用于各种集料品种,阴离子乳化沥青适用于碱性石料。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粘度宜根据用途与施工方法选择。

4.3.4 制备乳化沥青用的基质沥青,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符合表4.2.1-1道路石油沥青A、B级沥青的要求,其他情况可采用C级沥青。

4.3.5乳化沥青宜存放在立式罐中,并保持适当搅拌。贮存期以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为度。

4.4 液体石油沥青

4.4.1液体石油沥青适用于透层、粘层及拌制冷拌沥青混合料。根据使用目的与场所,可选用快凝、中凝、慢凝的液体石油沥青,其质量应符合表4.4.1的规定。

第 16 页

4.4.2液体石油沥青宜采用针入度较大的石油沥青,使用前按先加热沥青后加稀释剂的顺序,掺配煤油或轻柴油,经适当的搅拌、稀释制成。掺配比例根据使用要求由试验确定。

4.4.3液体石油沥青在制作、贮存、使用的全过程中必须通风良好,并有专人负责,确保安全。基质沥青的加热温度严禁超过140℃,液体沥青的贮存温度不得高于50℃。

4.5 煤沥青

4.5.1 道路用煤沥青的标号根据气候条件、施工温度、使用目的选用,其质量应符合表4.5.1的规定。

第 17 页

4.5.2道路用煤沥青适用于下列情况:

4.5.2.1各种等级公路的各种基层上的透层,宜采用T-1或T-2级,其他等级不合喷洒要求时可适当稀释使用;

4.5.2.2三级及三级以下的公路铺筑表面处治或贯入式沥青路面,宜采用T-5、T-6或T-7级;

4.5.2.3与道路石油沥青、乳化沥青混合使用,以改善渗透性。

4.5.3道路用煤沥青严禁用于热拌热铺的沥青混合料,作其他用途时的贮存温度宜为70~90℃,且不得长时间贮存。

4.6 改性沥青

4.6.1 改性沥青可单独或复合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及其他改性材料制作。

4.6.2 各类聚合物改性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4.6.2的技术要求,其中PI值可作为选择性指标。当使用表列以外的聚合物及复合改性沥青时,可通过试验研究制订相应的技术要求。

第 18 页

注: [1] 表中135℃运动粘度可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中的“沥青布氏旋转粘度试验方法(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法)”进行测定。若在不改变改性沥青物理力学性质并符合安全条件的温度下易于泵送和拌和,或经证明适当提高泵送和拌和温度时能保证改性沥青的质量,容易施工,可不要求测定。

[2] 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4.6.3 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宜符合表4.2.1-1中A级或B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

4.6.4天然沥青可以单独与石油沥青混合使用或与其他改性沥青混融后使用。天然沥青的质量要求宜根据其品种参照相关标准和成功的经验执行。

4.6.5 用作改性剂的SBR胶乳中的固体物含量不宜少于45%,使用中严禁长时间曝晒或遭冰冻。

4.6.6 改性沥青的剂量以改性剂占改性沥青总量的百分数计算,胶乳改性沥青的剂量应以扣除水以后的固体物含量计算。

4.6.7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也可在拌和厂现场边制造边使用,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180℃。胶乳类改性剂和制成颗粒的改性剂可直接投入拌和缸中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

4.6.8 用溶剂法生产改性沥青母体时,挥发性溶剂回收后的残留量不得超过

第 19 页

5%。

4.6.9现场制造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需作短时间保存,或运送到附近的工地时,使用前必须搅拌均匀,在不发生离析的状态下使用。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必须设有随机采集样品的取样口,采集的试样宜立即在现场灌模。

4.6.10工厂制作的成品改性沥青到达施工现场后存贮在改性沥青罐中,改性沥青罐中必须加设搅拌设备并进行搅拌,使用前改性沥青必须搅拌均匀。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检验产品质量,发现离析等质量不符要求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4.7 改性乳化沥青

4.7.1 改性乳化沥青宜按表4.7.1-1选用,质量应符合表4.7.1-2的技术要求。

第 20 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 学肥料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化学肥料》教案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氮肥、磷肥、钾肥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事物的方法;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和体验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化肥“利弊”的思考,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到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启发引导: :多媒体: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三角架、试管; 药品: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 :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语:俗语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个“肥”指的是什么物质? 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2.农民经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 教师启发: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生物课已有的知识回答。 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C、H、O、N、P、K、Ca、

Mg。 2.主要化肥:氮肥、磷肥、钾肥。 1 一、化肥简介 1、氮肥常见的氮肥样品,边展示边让学生观察其形态,试着书写其化学式,并比较其化学式。 学生观察缺氮肥和不缺氮肥的植物叶启发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 教师讲解:前者是由于缺氮导致的。 氮元素有什么作用呢? 指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并回答。 可做氮肥的化合物有哪些? (1)作用(2)种类给植物提供氮肥除了使用这些含NH4+的化合物外,你还能想到利用哪些物质中的氮元素? 大豆等植物对氮元素吸收的特殊性和氮的固定。 常见的磷肥样品,边展示边让学生观察其形态缺磷肥和不缺磷肥的植物。 你想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查找资料,明确磷肥的作用以及施用方法。 可做磷肥的化合物有哪些? 2、磷肥(1)作用(2)

部编九年级化学下教案第11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

课题2 化学肥料 从容说课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简要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具体介绍氮、磷、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展现化学价值。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单提及了农药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已经解决的问题,同时了解科学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式分别探索和介绍了氮、磷、钾肥的区分及不同氮肥的鉴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学会自学,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 (3)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4)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学生讲解,实验,分析,归纳,应用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三角架、试管; 药品: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 [板书]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学生讲课](根据学生自己的预习情况及收集资料的情况,归纳常见氮肥及作用、常见磷肥及作用、常见钾肥及作用,教师适当补充) 1.氮肥: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NH4HCO3、NH2Cl)、硝酸盐(如:NH4NO3、NaNO3)等含氮化合物。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以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肥是极为重要的。 作物缺氮会绿色褪淡,生长缓慢,瘦小,直立,成熟提早,产量品质下降,果小皮硬。 大豆,蚕豆等一些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用氮肥。它们可以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而被植物吸收。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2.磷肥:常见的磷肥有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等含磷物质。 磷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作物缺磷时会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植株矮小、苍老、瘦弱,茎细直立、分枝少,叶片小、缺光泽,根系发育差,易老化,成熟迟缓。 3.钾肥: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等含钾化合物。 钾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作物缺钾表现为最初老叶叶尖及叶缘发黄,以后黄化部逐步向内伸展同时叶缘变褐、焦枯,叶片出现褐斑,严重时叶肉坏死、脱落。 [过渡]以上各化肥营养元素比较单一,为使作物均匀地吸收各营养成分,人工合成了一些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例如:硝酸钾、磷酸铵。 [提问]请说出以上复合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 [学生回答] [转折]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去看待问题。 [设问]谈谈你对化肥弊端的了解。 [学生发言]如: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可能会形成:1.土壤污染 2.水污染 3.大气污染。 [教师]同理:农药的使用也有利有弊,它可以除草杀虫,保护农业,但也存在潜在的危害。 [投影]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案

课题2 化学肥料 一、学情分析: 所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镇,极少数来自农村,对化肥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只知道提高农作物产量要施用化肥,对化肥名称、施用方法、施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不了解。刚学完酸碱盐的知识,来不及消化,又要学习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化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十一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可以看作是酸碱盐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通过观察和探究常见的化肥,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了解常见化肥在使用和贮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有用的,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简单鉴别;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思路: 引入新课(民以食为天)→化肥的定义→常见化肥介绍(氮、磷、钾、复合肥)→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善待自然)→化肥的简易鉴别(学生互动)→布置作业(社会调查)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1、提前一周要求学生搜集常用化肥的种类和有关肥料的民间谚语。 2、教师搜集某些农作物的亩产量和相关图片。

备注:①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部分选自《化学课程标准》 ②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肥料 农家肥[投影]1、什么是农家肥? 一、肥料2、什么是化肥? 化肥3、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二、化学肥料 1、氮肥[投影]1、氮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氮元素的症状; 3、常见的氮肥有哪些; 4、少数植物有固氮的能力。 2、磷肥[投影]1、磷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磷元素的症状; 3、常见的磷肥有哪些。

新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11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导学案(修改版)-精品

【关键字】建议、方法、质量、有效、充分、合理、提出、发现、了解、特点、环境、需求、作用、检验、分析、形成、发挥、促进、重要性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自学—实验—分析—归纳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农作物生长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是、、。 2、常见的氮肥: 常见的磷肥: 常见的钾肥: 二、课堂导学: 1、氮、磷、钾肥的种类、作用及缺乏症状

2、复合肥料 (1)概念: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如磷酸二氢铵:NH 4H 2PO 4。磷酸二氢钾:KH 2PO 4等。 (2)特点:能同时均匀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 注意:不合理使用化肥可能会形成:1、土壤污染2、水污染3、大气污染 3、[活动与探究]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比较氮肥(氯化铵、碳酸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归纳它们的性质。 (2)取研细的氮肥(硫酸铵、氯化铵)、钾肥(硫酸钾、氯化钾)各0.5g ,分别放在铁片上灼烧(如右图所示),观察现象。 再取上述化肥各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否嗅到气味? (3)利用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初步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一看二加水三烧四加碱)

4、化肥的简易鉴别 一看:液态______;灰白色粉末为_____ 二闻:碳酸氢铵(碳铵)有较强的氨气味 三溶:_____大多数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四反应:____ __能与碱反应放出具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可检验铵态氮 肥。 5、氮肥的简易鉴别 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相 区别。 其他常见肥料可按下列步骤鉴别: 5、铵根离子的检验 取样,向样品中加入NaOH或Ca(OH) 2 微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 管口,若试纸变蓝,证明样品中含NH 4 +。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内容。 课堂练习: 1、常用的含氮化肥有______,含磷化肥有______,含钾化肥有______。 2、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钾肥的是( ),属于磷肥的是( ),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 2SO 4 B.NH 4 NO 3 C.Ca(H 2 PO 4 ) 2 D.NH 4 H 2 PO 4 3、下列化肥中,既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又能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的是 ( ) A. (NH 4) 2 SO 4 B. KNO 3 C. CO(NH 2 ) 2 D. NH 4 H 2 PO 4 4、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

课题2化学肥料

课题2 化学肥料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能鉴别地氮肥。 化肥的简介 阅读书本79-8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很多,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拿出常见的氮、磷、钾肥让学生观察,然后填写下表: 氮肥磷肥钾肥 常见的肥料的化学式NH4NO3Ca3(PO4)2K2SO4 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灰色晶体,难溶于水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作用提供氮元素提供磷元素提供钾元素 (1)氮肥中一定含有氮元素,磷肥中一定含有磷元素,钾肥中一定含有钾元素。给出2分钟的时间,二人一组,一个同学说出化肥名称,另一个同学写出化学式并说出这种化肥属于哪种肥料。 (2)氮肥中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应密封保存。 (3)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算出一种氮肥的含氮量,让学生说出每种氮肥的含氮量,最好记住。 (4)给出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农作物的症状,由其他学生说出这种作物需要施用哪种肥料。 3.有些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这样的化肥叫复合肥料。如NH4H2PO4、(NH4)2HPO4、和KNO3等。 4.浅谈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利和弊。 总结归纳化肥的作用时,尽量简洁。氮肥长叶;磷肥长根;钾肥长茎。农作物哪一部分出了毛病,就施哪种肥料。 1.为了防止枇杷裂果,果农要适时适量地施用钾肥,下列物质中属于钾肥的是(A) A.K2SO4 B.CO(NH2)2 C.Ca(H2PO4)2 D.NH4NO3 2.下列化肥中,能使农作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是(B) A.KCl B.NH4NO3 C.NaHCO3 D.Ca(H2PO4)2 3.小明家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你认为应增施的化肥是(A) A.氯化钾 B.碳酸氢铵 C.尿素 D.磷矿粉有效成分 初步学会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阅读书本82-83页的有关内容,同学们自己动手作演示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氮肥(氯化铵、碳酸氢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归纳它们的性质。 氮肥磷肥钾肥 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 外观白色白色灰白灰白白色白色 气味臭味臭味酸味酸味无味无味 溶解性溶于水溶于水难溶于水难溶于水溶于水溶于水 2.取下列化肥各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否嗅到气味?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课题2 化学肥料(第1课时)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 ①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 ②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实物)。 ③常见化肥样品。 ④实验改进:把一块铁片分成两块,一块正方形烧氮肥,另一块长方形烧钾肥,避免氮、钾肥互相干扰。 ⑤电脑及投影仪。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 【创设情境】 1.讲述:1958~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不少人饿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2.投影: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点明学习主题。 【学生活动】 1.展示学生各自搜集的常见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样品,做简要介绍(教师适当点评)。 2.阅读课文:整理资料,填写下表: 3.讨论交流:交流信息资料,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适时指导) 4.展示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 【归纳整理】 投影1:展示完整的图表。 投影2:常用化肥包装袋商标图示及说明书。 【再创情景】 由学生讲述案例: ①细心的农民问我: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听说你在学校里学过,你能告诉我其中的秘密吗? ②一位老大爷给我讲: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时,黄豆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的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 教师点拨 1.教师介绍案例①中的秘密。 2.案例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对案例分析的体会。让学生知道:种田也必须学习科学知识,否则就要付出代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学生活动】

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

课题2 化学肥料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的简介,简要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化肥有利的一面。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介绍氮、磷、钾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展现化学价值。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要提及了农药的使用。 第二部分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成分别探索和介绍了氮、磷、钾肥的区分及不同氮肥的鉴别。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和方法 (1)学会自学,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2)学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3)学会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为大力发展农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 学的决心。 (2)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熟石灰、搜集常见化肥样品等。 【导入新课】 人的成长离不开营养,植物的生长也是一样。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 79~P 80 第 一、二段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2. 农民或你家经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 【学生活动】 1.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 2. 常使用的化肥有氮肥、磷肥和钾肥。 【讲解】 虽然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种类很多,但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我们常见的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合理施肥已成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今天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学生讲解,实验,分析,归纳,应用实际。 教具准备 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三角架、试管; 药品: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复习上节常见的盐 二、导入新课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

三、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根据学生自己的预习情况及收集资料的情况,归纳常见氮肥及作用、常见磷肥及作用、常见钾肥及作用,教师适当补充) 1.氮肥: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NH4HCO3、NH2Cl)、硝酸盐(如:NH4NO3、NaNO3)等含氮化合物。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以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肥是极为重要的。 作物缺氮会绿色褪淡,生长缓慢,瘦小,直立,成熟提早,产量品质下降,果小皮硬。 大豆,蚕豆等一些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用氮肥。它们可以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而被植物吸收。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2.磷肥:常见的磷肥有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等含磷物质。 磷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作物缺磷时会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植株矮小、苍老、瘦弱,茎细直立、分枝少,叶片小、缺光泽,根系发育差,易老化,成熟迟缓。 3.钾肥: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等含钾化合物。 钾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作物缺钾表现为最初老叶叶尖及叶缘发黄,以后黄化部逐步向内伸展同时叶缘变褐、焦枯,叶片出现褐斑,严重时叶肉坏死、脱落。 [过渡]以上各化肥营养元素比较单一,为使作物均匀地吸收各营养成分,人工合成了一些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例如:硝酸钾、磷酸铵。 [提问]请说出以上复合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 [学生回答] [提问]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去看待问题。谈谈你对化肥弊端的了解。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学会自学,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 (3)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4)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2.2 教学难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3. 教学用具 实验用具: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三角架、试管;药品: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 4. 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 产的最有力措施。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 [板书]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学生讲课](根据学生自己的预习情况及收集资料的情况,归纳常见氮肥及作用、常见 磷肥及作用、常见钾肥及作用,教师适当补充) 1.氮肥: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NH4HCO3、NH2Cl)、硝酸盐(如:NH4NO3、NaNO3)等含氮化合物。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以及作物的 产量和品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肥是极为重要的。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69146583.html, 作物缺氮会绿色褪淡,生长缓慢,瘦小,直立,成熟提早,产量品质下降,果小皮硬。 大豆,蚕豆等一些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用氮肥。它们可以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 而被植物吸收。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2.磷肥:常见的磷肥有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 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等含磷物质。 磷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作物缺磷时会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植株矮小、苍老、瘦弱,茎细直立、分枝少,叶 片小、缺光泽,根系发育差,易老化,成熟迟缓。 3.钾肥: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等含钾化合物。 钾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 功能。 作物缺钾表现为最初老叶叶尖及叶缘发黄,以后黄化部逐步向内伸展同时叶缘变褐、 焦枯,叶片出现褐斑,严重时叶肉坏死、脱落。 [过渡]以上各化肥营养元素比较单一,为使作物均匀地吸收各营养成分,人工合成了 一些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例如:硝酸钾、磷酸铵。

课题二 化学肥料

课题二化学肥料 一、常见化肥的种类与作用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氮肥、磷肥、钾肥) (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叶黄 a、常用氮肥 说明:氨水易挥发放出氨气,作物吸收快,稀释后使用宜深埋或盖土。铵盐与碱 反应能放出氨气,因此凡有NH4+ 的氮肥,贮存和使用时都不宜与石灰、草木灰等 碱性物质混合,长期施用(NH4)2SO4使土壤酸化。 b、NH4+的检验 试剂: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 + NaOH=NaNO3 +NH3↑+H2O 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2)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磷矿粉Ca3(PO4)2 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 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 (3)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缺钾:叶尖发黄常用钾肥 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呈碱性 K2CO3: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3、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 KNO3 NH4H2PO4 (NH4)2HP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三、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2、大气污染:N20、NH3 、H2S 3、引起水体污染: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 四、合理使用化肥 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 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自学—实验—分析—归纳 一、课前导学: 1、农作物生长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是、、。 2、常见的氮肥: 常见的磷肥: 常见的钾肥: 二、课堂导学: 2、复合肥料 (1)概念: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如磷酸二氢铵: NH 4H 2 PO 4 。磷酸二氢钾:KH 2 PO 4 等。 (2)特点:能同时均匀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 注意:不合理使用化肥可能会形成:1、土壤污染2、水污染3、大气污染3、[活动与探究]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比较氮肥(氯化铵、碳酸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归纳它们的性质。

(2)取研细的氮肥(硫酸铵、氯化铵)、钾肥(硫酸钾、氯化钾)各0.5g,分别放在铁片上灼烧(如右图所示),观察现象。 再取上述化肥各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否嗅到气 4、化肥的简易鉴别 一看:液态______;灰白色粉末为_____ 二闻:碳酸氢铵(碳铵)有较强的氨气味 三溶:_____大多数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四反应:____ __能与碱反应放出具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可检验铵态氮肥。 5、氮肥的简易鉴别 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相区别。 其他常见肥料可按下列步骤鉴别:

5、铵根离子的检验 取样,向样品中加入NaOH或Ca(OH) 2 微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 管口,若试纸变蓝,证明样品中含NH 4 +。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内容。 课堂练习: 1、常用的含氮化肥有______,含磷化肥有______,含钾化肥有______。 2、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钾肥的是( ),属于磷肥的是( ),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 2SO 4 B.NH 4 NO 3 C.Ca(H 2 PO 4 ) 2 D.NH 4 H 2 PO 4 3、下列化肥中,既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又能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的是 ( ) A. (NH 4) 2 SO 4 B. KNO 3 C. CO(NH 2 ) 2 D. NH 4 H 2 PO 4 4、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 A.硫酸钾 B.磷矿粉 C.氯化钾 D.硝酸铵 5、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类,又可作化学肥料的是() A.氨水 B.熟石灰 C.氯化铵 D.磷酸钙 课外练习: 1、下列物质可以直接做肥料施用的是() A. 磷酸钙 B. 氨水 C. 氢氧化钾 D. 硝酸 2、下列化肥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的是() A. 氯化钾 B. 碳酸氢铵 C. 氨水 D. 硝酸钾 3、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