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先生访谈实录》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知者乐,仁者寿》阅读练习及答案

《知者乐,仁者寿》阅读练习及答案

知者乐,仁者寿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已经109岁了。

数字在年龄上的叠加并未使这位文化老人不堪重负,他反而因宽仁的心态而愈显睿智,筋骨亦保持着令人惊讶的健康。

“97岁去体检,医生以为我写错了年龄,给我改成了79岁。

”难怪医生自作主张,周有光老人除了耳背眼花,其敏捷的思维和健康的体态与真实年龄形成的反差的确令人惊叹。

自从过了80岁生日,周有光便从头开始计算年龄了。

92岁时他收到小朋友寄来的贺卡,上面写着:祝12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周有光的学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冯志伟回忆说,1981年去探望周先生,一进门,地板就咯吱咯吱响起来,我们说,没想到像周先生这样世界知名的大语言学家的住房条件竟这样差,他笑着说:“如果地板不响,我怎么知道你们来了呢?”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有光调到北京工作后就住在位于沙滩的文改会宿舍,那是民国时期给北京大学德国教授住的小洋房。

“当时人家听说我住在德国教授的洋房里,以为一定是很好的,想不到这个房子破烂得不得了。

”“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

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

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

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

书橱兼做菜橱,菜有书香……使尽吃奶力气,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

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周先生这篇戏仿的《新陋室铭》乐观豁达地描述了生活环境的窘迫,其健康智慧的生活态度跃然纸上。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遇到难题,周有光就搬出古人的话来应对。

他说:“遇到困难,你要找一个缝缝,从这个缝缝里面可以走出去。

‘文革’时,下放‘五七干校’,只许带一本书,可我带了不同文字的《毛主席语录》一共20本,开始做比较文字研究。

”周有光八九十岁高龄仍有许多著作不断问世,许多人感到奇怪,他解释说:“其实我一早就开始研究了,材料早弄好了,就差整理了。

”1969年,周有光被下放到宁夏,当时同去的许多人以为再也回不来了,非常忧愁。

“我觉得很有趣味,假如不是‘文革’,宁夏这个地方我可能不会来。

高考——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及解析

高考——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及解析

高考——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及解析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海珠玑,唐音永存2017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五,我的导师霍松林先生逝世了,他逝世的消息一下子震动了学界,震动了艺坛。

先生走过了人生的第97个春秋,他的一生平淡而又非凡。

他曾说:“我这一辈子很简单,就是围绕文学,做了读书、教书、写书三件事情。

”霍先生12岁以前是在父亲教诲下苦读、苦学的。

父亲先教霍松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然后循序渐进,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古文观止》《千家诗》等。

那些经过反复背诵、后来逐渐弄懂了的东西,涉及文史哲等许多方面,这就在不知不觉之中给他培育了广泛的学习兴趣。

1945年7月,霍松林考入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钱仲联先生评价霍先生这段学习时说:“时胡小石、卢冀野、罗根泽各以一专雄长盘敦,松林俱承其教而受其益。

于诗尤得髓于汪方湖,于词则传法乳陈匪石。

”在大师级教授的熏陶下,他在文学的海洋中恣意畅游,对音韵学、训诂学、诗学、词学、曲学以及文学理论批评史等刻苦钻研,而且逐渐“由博返约”,形成了研究中国诗史或中国诗歌理论批评史的想法。

霍先生教书生涯长为70多年。

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辞世,他在陕西师范大学执教半个世纪。

在文学院的文汇楼大厅,先生题写的“扬葩振藻,绣虎雕龙”八个大字寄寓着他对人才培养的热切期望。

20世纪50年代初,教书首先从编写教材入手,当时,霍先生接手文艺学,无教材、无参考资料,但他克服困难,从头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至1953年秋,几经补充修改,先生完成了26万字的《文艺学概论》,就这样,我国便有了最早的一部新型文艺理论教材。

霍先生被教育界同仁誉为“关西孔子”“海内儒宗”。

2014年,鉴于他几十年来为学校发展与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先生被授予“陕西师范大学杰出贡献奖”,奖励100万元人民币,他随即拿出奖金设立了“霍松林国学奖学金”,奖掖后辈。

2020年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至深至纯师生情》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至深至纯师生情》练习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至深至纯师生情﹣﹣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

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

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化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

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责编,不过要我大力协助。

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

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

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

因为这些文章是周本文作者苏培成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

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署名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承担”,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

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录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

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周先生审定。

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

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

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

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

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研处申请参评。

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

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

8月份,评选开始。

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

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10)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题 (10)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学生用书见P7]自读导航走近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

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阅读指导本文通过叙述作者与鲁迅先生一家交往过程中的生活小事,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魅力。

这篇文章不仅是回忆怀念鲁迅文章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

阅读本文,了解作者萧红与鲁迅的生平事迹;学习精读的方法,学习从生活琐事中去展项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字词积累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舀.子(yǎo) 咳嗽.(sou) 调羹.(gēng) 绞.肉(jiǎo) 薪.金(xīn) 校.对(jiào) 草率.(shuài) 悠.然(yōu) 吩咐.(fù) 抹.杀(mǒ) 疙.瘩(gē) 深恶.痛绝(wù) 2.给下面两组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澡zǎo (洗澡)燥zào (干燥)躁zào (浮躁) ⎩⎪⎨⎪⎧魂hún (灵魂)瑰guī(玫瑰)魄pò(气魄) 3.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1)深恶痛绝:__极端地厌恶、痛恨。

(2)不以为然:__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课前预习1.在下面的语段中找出介词并说说它的含义。

①邓稼先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答案】“在”,表示地点。

“于”,表示时间。

②在这期间,邓稼先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答案】“在”,表示时间范围。

“关于”,表示对象。

2.文章的事例表现了鲁迅先生哪些美好品德?【答案】文中的事例表现了鲁迅先生生活朴实、为人宽厚、待友真诚的美好品德。

课堂实践一、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咳嗽.(shù)校.对(jiào)油腻深恶痛绝B.玫瑰.(gui) 弄.堂(nòng) 薪金不以为然C.毡.帽(zhān) 揩.拭(kāi) 抹杀气喘吁吁D.解剖.(pōu) 嘱.咐(zhǔ) 浙沥尽心竭力【解析】A项,咳嗽.(sou);B项,弄.堂(lòng);D项,淅沥。

高一下册语文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下册语文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下册语文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高一下册语文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高中无论方面还是心理素质都要比初中阶段难度要有所提高,高一的学生要想打好语文知识基础,平时还是需要多做练习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册语文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一下册语文练习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王永生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最初的分工。

当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交易。

《诗经》所记载的“抱布贸丝”“握粟出卜”,就反映了早期的交易情况。

有了交易,就会产生货币。

从商代中晚期出现铜贝开始,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直至延续到清末的制钱。

钱币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悠久历史长河,并体现出在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连续性、阶段性及承继性,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形制上,承继了礼器玉琮的观念,表现为圆形方孔。

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

这种“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乃至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图饰上,不用人物或动物图案而专为文字。

钱币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谓大篆,秦以后是小篆。

六朝以后多用隶楷,蜀汉直百五铢的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最早出现的隶书。

唐代开元通宝钱使用的也是隶书,即所谓八分书,相传是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

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表现在钱文书法上,更是丰富多彩,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全有;每种钱币至少有两种书体,甚至有三种,称为对钱;钱文书法中有苏东坡的“东坡体”、宋徽宗的御书“瘦金体”。

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

技术上,先秦使用范铸,早期为泥范,基本是一钱一范。

从汉代五铢钱开始,加铸外郭,此项技术的采用,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

高二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达标测试提优卷试题

高二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达标测试提优卷试题

高二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达标测试提优卷试题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池莉专访:在生活中修行“车、房,所有这些面上的东西我都不热衷。

”2007年的春天,池莉在酒店大堂一边看手机短信,一边果断总结。

这个终日白描物质的女人,自己却在恰当的时机看穿逃离,大约有十余年的时间,池莉不开自己的作品研讨会,不请著名人物作序或者写书评,拒绝电视,关闭博客。

她在武汉市郊安家落户,自己种菜自己吃,满足于劳动后一身大汗,享受着与人世两不相争的快活:“上午我在阅读以赛亚•柏林的书,下午我在菜地里干农活。

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我倚靠在篱笆上休息。

”在生活中修行中国新闻周刊:你小说中的市井描写和你的清静生活差别很大,仿佛是一个人一边在茶馆说书,一边在庙里修禅。

这种转换会让你觉得不适吗?池莉:没有。

如果不这样就不是我了。

我就是需要这样,我一直都很静,而且还一直在刻意地修炼自己内心的平静。

海必须很深很静,才可以在表面翻腾出各种浪花,很浅的水都是泡沫。

作家要目光清澈,首先物质欲望要很少。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自己达到了理想状态吗?池莉:修身养性不是一天是一辈子的事情。

而且修炼得越到位,感觉越好。

中国式样的生活是从政治到社会到人事,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状态。

作家看得越深越透越好,写得越像越客观越好。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阅读,你通过什么途径来观察这种复杂生活呢?池莉:不需要什么刻意的途径啊!我就在生活。

生活对我来说无处不在。

不是你不出去就没有生活。

对于一个修炼到一定层次的人来说,光是看和思想,就足可以达到生活的最深处;而一些生活现象与场景,在写作中就是技术性问题,很简单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会担心被时代淘汰吗?池莉:任何时代都有不被淘汰的作家,也都会有作家被淘汰。

作家和社会的变化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

关键在于作家自己。

最好的作家无需把所有的职业都做完了再来写作。

他把握的是人类的灵魂和精神状态。

2020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1 记叙文阅读 第03讲 写作特点 拓展延伸

2020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1 记叙文阅读 第03讲 写作特点 拓展延伸

【考查形式】 1. [2017·17题]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2. [2015·18题]选文多次写天气的寒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2011·21题]第③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方法指导】 1.记叙 (1)顺叙:使叙述有头有尾,脉络分明,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2)倒叙: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为下文做铺垫。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 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 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 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 本很厚的英文书,但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7. [2017·20/考点七]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有哪些作 用?(3分)
【答案】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照应题目(点题)。 【解析】此题考查重点语句的作用。第⑦段中引用了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 专家的话,分析它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上,联系本文的标题, 从“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这句话可以看 出,作者借助别人的话揭示了主题;结构上用几近相同的语言照应了题目。
2.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 果。[八上《白杨礼赞》] 3.这是一篇讽刺小说。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 夸张等艺术手法表现讽刺效果的。[九下《变色龙》]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 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 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 ,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 8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 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 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 为特等奖。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基础练习。

1.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即使dān bó的衣裳无法dǐyùyīn lěng的寒冬,受困人员也没丝毫jīnghuāng。

因为他们知道:即便zīyuán有限,即将到来的zhīyuán也不会受到丝毫影响,不是因为谁kāng kǎi wúsī,只因,这个国家充满爱和善良。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笨拙.(zhuō)跺.脚(duò)瘦削.(xuē)参.差(cēn)B.花蕾.(1éi)颓.然(tuí)凝.视(níng)雹.子(báo)C.山涧.(jiàn)苔藓.(xuǎn)澄.碧(chéng)肃.静(sù)D.外宾.(bīng)滥.用(làn)马蹄.(tí)考察.(chá)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出自《竹节人》B.忽然,一阵浓重的棉布胶味钻进我的鼻子。

——出自《我的战友邱少云》C.这故事很美丽,优雅,有趣。

——出自《好的故事》D.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的用力的长。

——出自《夏天里的成长》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在成绩面前应该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忘乎所以....。

B.他那点小伎俩,早已暴露无遗....,瞒不了任何人。

C.如今农村家家户户丰衣足食,大步流星....奔小康啦!D.毕业典礼那天天气晴朗,威风凛凛....。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C.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D.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都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周有光先生访谈实录
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逝世,享年112岁。
本次访谈完成于2010年1月21日。
访: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但今天已经是需要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您以前进私
塾时,经常吟诵吗?
周:我们那时读古书,都喜欢吟诵,那是一种比较初级的音律,用不到教就会的,因为
常常听到某个人吟诵。每个人吟起来不完全一样,它是很自由的,等于是唱山歌啊。唱山歌
有一个音乐的调子,这调子用不着教,他就会了。唱起来每一个人都有一点改变,没有很严
格的标准的。
访:我们现在要把这种吟诵传承下来,要教孩子或去学习,有没有要掌握的规则呢?
周:什么东西开头都是没有规则,到有规则。我看你们可以自己创造吟诵的规则,但首
先要把它保留下来,甚至可以用五线谱把它记下来。
我做了一次试验。苏州的评弹非常有名,我就想用科学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将来失
传了,可以根据记录来恢复。记录它的语言呢,要用汉字,要用国际音标,还要另外设计一
种吴语拼音,可以方便打字;记录音乐呢,要用五线谱,用简谱。每一句都有5个方法记录
下来。隔了许多年以后,完全失传了,学者可以根据这个东西把它恢复。
访:我们也可以做这个工作。
周:现在世界上语言共同化很厉害,许多语言都失传了,中国许多方言都失传了。怎样
来保留文化,保留古代的东西,很值得研究。
访:周先生,诗的体裁不一样吟诵就不同吗?律诗和绝句它的吟诵是否一样?近体诗和古体
诗是不是不同?
周:调子跟文字的内容没有绝对的关系。文字的内容,你吟诵时,会感觉到对于这种意
义有共鸣的时候,可以用调子表达。可是你的表达人家不一定理解。所以说吟诵主要是给自
己听的。小时候,我父亲有个小书房特别雅致,常听到他一个人在那边吟诵古书啊。他念给
自己听,自己觉得舒服。
访:周先生,刚才您在吟诵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您这有摇晃,这个摇,是该前后的摇,
还是左右摇?
周:是很自然的。唱山歌的时候自己会手舞足蹈,就这个道理。他的语言、手和脚、身
体的运动啊,会发生共鸣的。都是自然的现象。
访:现在的老师教学生读书,已经没有这个姿态。已经不用了吗?
周:在课堂上面,老师念,很少摇。可是,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一个人他在房间里边念,
摇头摆脑的。所以这些都是自己表情的需要,自己发现里边情绪的需要。不是给人看的。
访:中国古代私塾这种读的方法,只求把文章记熟,不去追求理解它的深意,就是您刚
才说您小时候老师这样教你们读书的方法,您说好不好?
周:我们那时候念书就是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这是一笔糊涂账。那时几乎没听到教
学法这个名字,反正是你跟着我学就算了。
还有个有趣味的事情。我们的中学有个同学从小就读古书,会背许多古书。我很羡慕他,
我家里没有古书,他会背,我不会。他很用功,早上五点钟就起来吟诵念书,我也五点钟起
来跟着他学,我好多古书会背就是跟他学的,现在也忘不了。
那时候教育跟今天完全不一样。我们那时候学校上午上三课,九点钟上课,每课是五十
分钟。下午没有正课,有许多课叫做游艺课,你可以去学,可以不去学。你今天学这个,明
天可以学那个。游艺课什么都有,有古文,有历史,有写字,有音乐。音乐有中国音乐,外
国音乐。还有打拳。打拳还有南拳和北拳。随便你去学,你高兴学什么都行。就这随便学的
当中出了许多人才。有一个叫储师竹的,他就是把精力放在下午的游艺课上面,去学胡琴,
变成“胡琴圣手”。还有一个叫刘天华,是音乐家,那时他已经在我们那里教书了,可是他
下午还是跟游艺课去学。
游艺课这个制度很有意思,这里面出了很多人才。所以现在用强逼方法叫学生考试,不
一定好。随便他自己学,会学出好东西来。
(摘编自《我读书时如何学习中国古诗文--周有关先生访谈实录》)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吟诵是文学、音律和肢体语言的结合,为防止其失传,可用科学的方法把它记录下
来。
B.周有光读私塾时吟诵是没有规则的,也不用专门去学习,但他不反对给吟诵制定规
则。
C.周有光视野开阔,知识渊博,他认为记录一种文化可综合运用古今中外各种不同手
段。
D.周有光认为吟诵的调子和内容没有什么关系,吟诵是给自己听的,完全可以自由表
达。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围绕“吟诵”这一话题,从吟诵的方法和规则、被访者对吟诵
和这种传统读书法的评价这两方面提出问题。
B.吟诵这种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虽然历史悠久,但一直处于自由散漫状态,周有光认为
今人可以自己为其创造规则,目的是将其规范化,更有利于传承。
C.周有光谈到用科学方法纪录苏州评弹的一次试验,采访者表示他们也可以把记录苏
州评弹的工作继续下去,这表明周有光保留传统文化的方法对采访者深有启发。
D.周有光发现老师一个人在房间里念书常摇头摆脑,而在课堂上面就很少摇。长此以
往,吟诵的姿态就无法得到传承,学生们在吟诵是也不知该怎样摇晃了。
E.周有光认为,对吟诵这种读书法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它有违背现代教育法的地方,

使自己终生受益。由此可知,现代教育传承这种方法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9. 这篇访谈围绕“吟诵”展开,但最后周有光为什么会谈到“游艺课制度”呢?请结合文本,谈
谈你的看法。(4分)

7.(3分)D(原文是说“调子跟文字的内容没有绝对的关系”,而非没有什么关系。原文说
“吟诵主要是给自己听的”,不完全是给自己听的。)
8.(5分)BE(A本文不光是说“吟诵”这一个话题。B“采访者表示他们也可以把记录苏
州评弹的工作继续下去”理解有误,应该泛指记录传统文化。D曲解了周先
生的意思)
9.(4分)①都属于中国的传统教育,想借此说明传统教育方法有很多值得借鉴;②吟诵
是自由的,游艺课也是这样,说明自由宽松的学习更容易成才,启发大家对当今
的教育进行反思。(每点2分,共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