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实践研究-江苏教育科学规划领导

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实践研究-江苏教育科学规划领导
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实践研究-江苏教育科学规划领导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立项编号 B-a/2018/02/01

课题名称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

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丁杰

所在单位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填表日期 2018年12月20日

“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丁杰

本人申报的“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实践研究”课题已获准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普教重点资助课题,立项编号为B-a/2018/02/01。

一、开题活动简况

为了进一步明确课题实施的目标和方向、细化实施的内容、完善课题计划,如期获得研究成果,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8年12月10日在院三楼会议室召开了课题开题论证会。

参加课题开题论证的专家有: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杨九俊,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研究员彭钢,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董林伟,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孔伯良,昆山市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秦春勇等。

《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实践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课题开题论证会。另外,来自市、区及直属学校20余名教师参加了观摩。

开题论证主持人为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杨九俊。

课题主持人丁杰院长向各位专家报告了课题研究计划的基本情况,部分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补充说明。

专家们认为:课题直面目前教研科研的难点、痛点问题,切合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总体要求,选题既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并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内容既科学合理又具体详实并有明确的实践指向,思路既谋划得当又清晰可行并有合理的实施路向,是超越现在、面向未来的实践性研究,也是面向教师、面向学校、

面向区域的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具有专业性、规定性、学理性特征,是最为规范的开题报告,显示出苏州教育研究的高水平。

同时,专家们还就课题中“立德树人”的服务指向、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修改建议(附后)。

二、开题报告要点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1.基于市教科院自身职能的发挥

“九五”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各市、区,或者说整个苏州大市,苏州的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经历了不间断的多轮调整。学校教育科研机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设到并设”的变化过程,相应地,各市、区和大市教育科研机构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合到分再到合”的过程。至“十五”末的2004年12月28日,集教研和科研于一身的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机构设置的变化,带来教研科研管理与服务职能的变化和调整。唯有进行教科研整体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才能在教科研机构调整与职能变化的背景下实现教研科研的再发展与再提升。

2.基于苏州大市教育发展的需要

“九五”以来,苏州教育科研的发展水平和主要指标在全省、全国位居前列,形成了群众性教育科研的热潮,在全国、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和教育科研成果奖的评审中,我市获奖的数量和档次不断攀升。“十三五”期间,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现代化推进到关键阶段,涌现出一系列战略性问题、政策性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需要进行教科研的整体改革,建立更有效的教科研机制,实现教研科研重心、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型,需要整合教研科研资源,建立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兼顾的联合攻关平台,形成兼具科学理性与实践指导价值的重大研究成果,使苏州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教育科学实践体系和理论特色,推动苏州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式、持续性发展。

3.基于国家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

“十一五”以来,在国家层面关于“立德树人”的政治呼吁不断出现。之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报告中,都有明确提出。从政治局集体学习会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在多次政治呼吁以后,终于明确写进党的报告,成为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南针。至此,“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开始进行“立德树人”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对于教科研整体改革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创新教研科研的融合方式,拓宽视野,通过改革实践研究,“立科研规范之德、树专业发展之人”,以此落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目标任务,体现教育任务的全面性。

基于上述的课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我们在前期也进行了教科研整体改革的实践与探索。2016年起我们陆续申报并立项了苏州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课题。2016年立项了“区域教育科研机制创新研究”,在机制创新层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2017年立项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旨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微观层面进行“接地气”的行动研究;2018年立项了“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的区域研究与实践”,主要想通过教研与科研的整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除此之外,我们还于2018年3月,与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建立了“教科研融合建设基地”,以“教科研融合服务教研决策项目”“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苏式课堂’示范项目”“高层次骨干教师‘孵化’项目”“学生阶段学养绿色达标升级项目”“小初衔接课程建设项目”“基层调研纵深化服务项目”等“六个”项目为载体,进行项目驱动,开展市区两级教科研专业部门的深度合作,在加速教研科研方式转型与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本课题就是在上述的现实背景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研究。为了进一步明确课题实施的目标和方向、细化实施的内容、完善课题计划,按期获得研究成果,现将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汇报如下:

(二)对课题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从课题立项到现在,我们对该课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特别是在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核心概念的内涵以及进行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进行具体化厘清。

1.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目前我市乃至全省教研、科研的发展现状,对照我市《教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三年工作计划》相关问题,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

(1)教研与科研还没有实现实质性融合,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还显得不够健全、不够完善。

(2)教研、科研方式还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教科研的现代性还显不足。

(3)适应新高考的教学评价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重点学科的特色课程群建设尚待强化。

(4)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教科研运行机制还没有科学建立,智慧教研和科研工程还有待优化。

为此,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解决一个长期存在也是根本性的问题,即“教研与科研两张皮”问题。同时,解决如何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科研的工作开展中得到有效落实问题。具体来说,解决以下问题:(1)理论研究上,厘清立德树人理念在指导教科研整体改革方面的基本内涵及功能,解决教研、科研工作的“见术不见人”的问题,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的育人功能。

(2)实践探索上,形成新时代区域(含市、区、校层面)教科研整体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转型方式及保障机制,解决“教研科研分离”问题,形成可资借鉴的、可供推广的一般经验。

(3)影响辐射上,研制苏州大市《指向立德树人的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整体改革行动方案》,解决教研、科研工作“只在点上开花”的问题,揭示大市级层面教科研工作的一般规律。

2.对课题核心概念的认识

根据本课题的名称,我们确立“立德树人”“教科研整体改革”作为核心概念。关于“立德树人”,国人皆知,之所以也将其作为核心概念,主要是想说明“立德树人”在本课题中的特指含义。又考虑到界定概念需要对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故把整个课题名称也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这样一来,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就确定为了3个。

(1)立德树人: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也是指教育的根本任务。本课题中的“立德树人”是指根据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要求,通过教科研工作,“立教研科研规范之德、树专业学业发展之人”,以此落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以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任务。

(2)教科研整体改革:这里的教科研是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的统称。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教育科研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所有有关教育方面的宏观和微观的问题。而教学研究,则是指为了解决在教学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而展开的研究,然后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再来指导教学实践,主要指学科教学方面的宏观和微观问题。整体改革是指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的一体化改革,即尝试“科研员参与学科教研活动,教研员参与学段科研活动”,用科研的思维做教研,用教研的方式做科研,进而实现教研、科研的完全整合与深度融合为一体的实践探索。

(3)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实践研究:指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改革的一项行动研究。重点进行“服务+引领”的教科研队伍建设改革、“共享+发展”的教科研路径改革、“关联+嵌入”的教科研模式改革、“反思+自觉”的教科研文化建设改革,进而形成管理与服务职能并重、条线分离的教育科研工作模式,形成科研与教研工作融合、意义分离的教育科研运行方式,形成各级各类科研机构、部门与团队资源整合、互助合作的教育科研协作形式。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特指苏州大市,主要针对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研究。

3.对课题研究价值的思考

我们认为,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从区域层面进行实践探索,形成教科研整体改革的苏州经验并推广辐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研究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关于学术价值:一是丰富“立德树人”的内涵。虽然学科也有“立德树人”的任务,但大多是在德育领域发掘其内涵的。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发展,根本任务也是为了人的发展,这里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而教研与科研则直接指向人的发展。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进一步丰富“立德

树人”的内涵。二是彰显“整体改革”的功能。教研与科研在教育教学领域其功能虽然日益凸显,但仍然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难以形成合力。通过教研与科研的整体化改革实践,在教研科研的功能发挥上进行一些实践探索,可以形成一些指导性的理论和独特的区域经验。

(2)关于应用价值:一是以研究的视角开展日常工作。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正是市教科院所涉及的常规、常态工作,将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以研究的视角开展日常工作,更容易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有助于提高日常工作的技术含量。二是以区域的实践进行推广辐射。苏州作为江苏的教育大市,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面临全省11个大市“教研与科研”合并的这一现状,非常有必要探索一条教研与科研整体改革的一条新路径。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教研科研整体改革的路径、方式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形成区域经验,进而推广辐射,价值重大。

(三)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设计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来研究,依据所要解决的问题,确立相对可测量和可达成的目标;依据所确定的目标,并围绕3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研究内容的设计,力争体现可操作性;再依据设计的研究内容,选择与内容相匹配的研究方法,体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1.课题研究目标的确立

总体目标:通过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的实践研究,实现教科研重心、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型,使教科研工作者努力成为新型“教育智库”,承担起“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的使命,达成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完全整合进而深度融为一体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具体目标:

(1)厘清立德树人理念在指导教科研整体改革方面的基本内涵及功能;

(2)探索出新时代区域教科研工作及其整体改革的实施路径、转型方式及保障机制,形成可资借鉴的、可供推广的一般经验;

(3)研制出苏州大市《指向立德树人的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整体改革行动方案》,形成苏州教育“大教研”(教研+科研)发展战略;

(4)构建适合区域内每一个研究型教师成长的相关激励机制,推动教师依

据内部规律快速成长、按照成长规律优势成长。

2.课题研究内容的设计

我们在设计研究内容时,围绕“立德树人”设计1个研究内容,围绕“教科研整体改革”设计1个研究内容,围绕二者关系设计了3个研究内容。具体如下:(1)关于“立德树人”的研究,其研究主题是:立德树人理念指导教科研工作的基本内涵研究

研究要点包括:立德树人理念的解读研究;教师学术规范基本要求研究;教师专业情感的基本特征研究;教师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品质提升的基本策略研究;课程育人的融入与渗透方式研究;立德树人理念指导教科研工作的功能与作用研究等。

(2)关于“教科研整体改革”的研究,其研究主题是:区域教科研整体改革的路径、方式及机制体制研究

研究要点包括:区域教科研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市教科院—各市、区教科室(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学校教科室(教师发展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构建研究;各级各类教科研机构的建设标准、工作标准及规范制度研究;教科院内部科研管理与科研服务(指导)职能并重、条线分离的工作方式研究;区域内及跨地区的教科研合作协同创新路径研究;“菜单式”教师教科研培训体系的构建研究;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一体化改革的路径研究;课题网络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使用研究等。

(3)关于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研究,研究以下3个主题:

一是苏州教育“大教研”(科研+教研)发展策略研究。研究要点包括:教研、科研融入学校全面调研内容之中的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教研员”与“科研员”的角色互换与教科研活动一体化的保障机制研究;学校“科研联盟”与“教学联盟”的组织建设与合体运行机制研究;“反思+自觉”的教科研文化建设研究;“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行动方案”的编制研究;“教科研训”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的构建研究等。

二是“立教研科研规范之德、树专业学业发展之人”的机制构建研究。研究要点包括:研究型教师成长的管理制度设计研究;研究型教师成长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适合每一个研究型教师成长的管理机制研究;教师教科研工作

的评价激励机制研究;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辐射机制研究;“立教研科研规范之德、树专业学业发展之人”(这里学生的学业发展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来间接研究)的基本策略研究等。

三是指向立德树人的区域教科研整体改革的个案研究。研究要点包括:区域内与区域外(指杭州市、成都市)同一层面的教科研机构教科研工作的比较研究;市(县、区)教研科研一体化良性运行的典型案例分析研究;研究型教师的个案研究。

研究重点:依据解决问题的重要和紧迫程度,我们确定“区域教科研整体改革的路径、方式及机制体制研究”以及“苏州教育‘大教研’(科研+教研)发展策略研究”为研究重点。

3.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

由于我们课题定位在“实践研究”层面,因此我们选择“行动研究法”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结合三大项(包括5个具体的研究主题)的研究内容,我们选择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作为课题的辅佐研究方法。另外,为了检验教科研整体改革成效,我们又选择了比较研究法。

(1)运用文献研究法,搜集与梳理有关“立德树人”的政策解读文章以及教科研整体改革的相关文献,分析“立德树人”与“教科研”工作的内在联系,形成文献综述。

(2)采取调查研究法,精心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解一线教师和大市及各市、区教科研机构工作开展的现状、经验、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以及对教科研的真实需求,为研制《方案》奠定基础。

(3)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区域教科研整体改革的路径、方式及保障机制;进行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探索并实践“教研”与“科研”一体化活动开展方式及路径;研制教科研工作评价标准并探索评价方式;探索教科研成果推广辐射的基本路径与方法;探索引导教师进行“真”研究的教科研文化创新区建设方案;构建并形成苏州教育“大教研”发展战略等。

(4)采用个案研究法,在全面了解苏州教研科研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在苏州大市范围内确定3个市(区)、10所学校、30位研究型教师,分别展开区域研究、学校个案研究和教师个案研究。通过多层面的案例研究,分析课题研究

成效,为大市层面的教科研整体改革提供参考。

(5)通过比较研究法,以教育发达的同类城市杭州、成都为参照,寻找苏州教育科研与参照城市的优势与不足,探寻、发现、借鉴参照城市教科研工作经验与成果,为进一步修改完善《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行动方案》提供参考。

(四)研究思路、过程和成员分工

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也是我们教科院的工作内容,我们本着“边工作边研究”的原则设计研究思路,其研究过程的设计主要围绕研究内容并结合《教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三年工作计划》的年度计划进行划分的,人员分工也是结合课题组人员实际工作并根据研究特长而进行合理分工。

1.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从政策研究、文献梳理、现状分析入手,对我市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初步形成《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行动方案》,进而根据《方案》开展行动研究与实践探索,并在不断反思总结中完善《方案》,提炼出“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的苏州经验。

其技术路线为:

内涵解读——现状分析——梳理成效与问题——实践探索——《方案》研制——实施行动研究——修正完善方案——成效分析——形成机制——经验提炼——推广辐射。

2.课题研究过程、负责人员以及拟完成的过程性成果

研究过程按时序进度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8年1月——2018年6月):现状研究——申报立项。主要包括:“立德树人”的政策研究与内涵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与文献资料梳理厘清我市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的基本现状,研制苏州市《教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三年工作计划》;初步形成“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方案的整体构架,研制并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上报评审。

负责人:孙朝仁

成果:《教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三年工作计划》(文本,2018年3月)

第二阶段(2018年7月——2018年12月):基础研究——方案研制。主要包括:进一步进行文献研究,形成《文献综述》;组建课题研究组并进行成员任务分工;研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学习领会;研制完成《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实施方案》,并请专家论证《方案》等。

负责人:丁杰,孙朝仁

成果:《“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论文,2018年9月);《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实践研究实施方案》(文本,2018年12月)。

第三阶段(2019年1月——2020年6月):行动研究——实践探索。主要包括:依据《方案》探索区域教科研整体改革的路径、方式及机制;苏州教育“大教研”(科研+教研)发展策略研究及智慧教科研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教研与科研一体化活动开展;教科研评价标准及教科研成果推广辐射的路径探索;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方案》等。

负责人:蕙兰,李雷蕾

成果:《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行动方案》(文件,2019年2月);《立德树人视域下区域教科研整体改革的探索与思考——以苏州市为例》(论文,2019年6月);《教科研融合改革:路径、方式及其运行机制》(论文,2019年12月);《苏州市教科研工作评价标准》(标准,2020年4月);智慧教科研信息化服务平台(网络平台,2020年6月)

第四阶段(2020年7月——2020年12月):案例研究——成效分析。主要包括:进行苏州大市与杭州市、成都市的教科研工作比较分析;市(县、区)、校教科研一体化的典型案例分析;30名研究型教师的个案研究;进行课题成效及成果提炼总结;撰写结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准备结题鉴定有关事宜等。

负责人:丁杰

成果:《教研与科研一体化改革工作案例》(汇编,2020年8月);《苏州市与杭州市、成都市教科研的比较研究》(调研报告,2020年10月);《苏州教育“大教研”发展战略纲要》(政策文本,2020年11月);《立德树人视域下教科研整体改革的区域探索与实践》(专著,2020年12月)。

3.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专业技术职务

高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五)申报、立项以来开展的工作

本课题自2018年1月申报、2018年6月份立项以来,开展了如下工作:

1.通过文献检索,进一步学习和领悟文献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形成了《“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一文;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分工,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3.出台了《苏州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研制了《苏州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考核评估方案(试行)》,确定了首批50所教育科研基地校。

4.在多次研讨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科研高度做教研,以教研实度做科研”的融合改革理念,探索“市区通联”的机制创新,我们与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建立“教科研融合建设基地”,完成了《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研融合建设基地”实施方案(试行)》,并于2018年3月26日在沧浪实验小学举行了“教科研融合建设基地”授牌仪式

5.为推进教科研整体改革,推进特色课程群建设,我们成立了“小初衔接课程建设联盟校群”,并配备了导师团。于2018年4月16日在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召开了“教科研融合建设基地”暨“小初衔接课程建设联盟校群”第一次工作协调会。

6.在实践探索上,依据《课题实施方案》,我们优化了“点教研”的方式,

采取了教研、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的“融合式整体调研”。自2018年2月份以来,我们除了对直属学校进行了2次开学初调研以外,2018年4月10-13日,我们对相城区黄埭中学、陆慕高级中学、望亭中学三所高中,开展了为期4天的教育教学专项调研。4月17日对张家港市白鹿小学围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5月8日-11日对吴江同里中学、盛泽第一中学、吴江实验初中进行了“初中教育教学”专题调研;11月12日至16日,对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第二中学、民办鹿峰初级中学、新镇中学、培本实验小学、裕元实验小学、西塘实验小学和柏庐实验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学专项调研。形成了6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体现教科研融合改革的效益。

三、专家评议要点

由丁杰同志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实践研究”于2018年12月10日在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进行了开题论证,在听取课题主持人的开题汇报、与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对话的基础上,专家组提出如下论证意见:

1.选题既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并有鲜明的价值取向。问题的提出自身职能发挥、大市教育发展需要以及国家教育根本任务落实的现实背景,直面当下教研科研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将教育科研整体改革问题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地相结合,指向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全面质量观,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立足构建和形成苏州教育“大教研”发展战略,很好地体现了课题研究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2.内容既科学合理又具体详实并有明确的实践指向。课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与“教科研整体改革”来规划研究内容,从立德树人理念指导教科研工作的基本内涵研究入手,进行区域教科研整体改革的路径、方式研究,进而开展苏州教育“大教研”发展战略研究、教科研整体改革的机制创新研究以及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从理性设计到实践策略,研究内容清晰,实践指向明确。尤其是进行《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行动方案》的编制研究,可以为省内外教育科研院(所)提供可资借鉴、可供推广的一般经验。

3.思路既谋划得当又清晰可行并有合理的实施路向。课题研究按照“内涵解读——现状分析——梳理成效与问题——实践探索——《方案》研制——实施

行动研究——修正完善方案——成效分析——形成机制——经验提炼——推广辐射”的技术路径行走,思路清晰可行。四个研究阶段的划分较为合理,并有具体的阶段成果预设形态及其完成时间,其采取的“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的匹配性好,为课题下一步的有序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研究预期成果表述清楚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前期准备工作扎实并有坚实的保障条件,等等。所有这些,均为课题的顺利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条件和研究基础。

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应将“立德树人”对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方向立足于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层面,最终指向全面质量的提升上。关于研究内容不要仅仅局限于“整体融合”,而要着眼于如何进行“整体改革”的研究上。

综上所述,专家组认为,选题与时俱进并直面当前问题,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前瞻性;课题设计科学,内容分解详细,研究目标具体,研究路径清晰,体现规范性、科学性和逻辑性;文献综述视野开阔,研究价值分析到位,预期成果聚焦主题,呈现广阔性、意义性、指向性。一致同意开题。

四、重要变更

根据开题论证专家组提出的修改意见,综合梳理后,着重变更事项如下:

1.对核心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专家组提出课题研究与“立德树人”好像离得比较远,其“立教研科研规范之德、树专业学业发展之人”的范围有点小。对此,我们对“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实践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解,界定为:

指以树立全面质量观为价值取向,实现教研与科研“从分到合的体制改革、从事到人的德性教育改革、从点到面的整体改革、从经验性到科学性的机制改革、从旧到新的资源整合改革、从同行到引领的功能深化改革”的一项行动研究。重点进行“服务+引领”的教科研队伍建设改革、“共享+发展”的教科研路径改革、“关联+嵌入”的教科研模式改革、“反思+自觉”的教科研文化建设改革,进而实行管理与服务职能并重、条线整合的教育科研工作模式,采取各级各类科研机构、部门与团队资源整合、互助合作的教育科研协作形式,形成苏州教育“大教

研”(教研+科研)发展战略,最终服务于学校内涵发展、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特指苏州大市,主要针对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研究。

2.对研究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根据专家组提出的研究内容“不要仅仅局限于‘整体融合’,而要着眼于如何进行‘整体改革’的研究上”这一意见,我们将“研究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整合,整合后的研究内容(以子课题的形式呈现)如下:

子课题1:从分到合的体制改革研究。

研究要点包括:区域教科研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教研、科研从分到合(融合+整合)的科学性、学理性研究;“教研员”与“科研员”的角色互换与教科研活动一体化的保障机制研究;“市教科院—各市、区教科室(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学校教科室(教师发展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构建研究;各级各类教科研机构的建设标准、工作标准及规范制度研究等。

子课题2:从事到人的德性教育改革研究。

研究要点包括:立德树人理念的解读研究;教师学术规范基本要求研究;教师专业情感的基本特征研究;教师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品质提升的基本策略研究;课程育人的融入与渗透方式研究;立德树人理念指导教科研工作的功能与作用研究;“立教研科研规范之德、树专业学业发展之人”(这里学生的学业发展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来间接研究)的基本策略研究;“服务+引领”的教科研队伍建设研究等。

子课题3:从点到面的教科研融合改革研究。

研究要点包括:教科院内部科研管理与科研服务(指导)职能并重、条线融合的工作方式研究;教研、科研融入学校全面调研内容之中的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一体化改革的路径研究;教科研融合建设基地的运行方式和路径研究;“指向立德树人的教科研整体改革行动方案”的编制研究;

子课题4:从经验性到科学性的机制创新改革研究。

研究要点包括:智慧教研的方式创新与运行路径研究;区域内及跨地区的教科研协同创新方式与路径研究;学校“科研联盟”与“教学联盟”的组织建设与合体运行机制研究;教师教科研工作的评价激励机制研究;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

辐射机制研究;“共享+发展”的教科研路径改革研究等。

子课题5:从旧到新的教科研整合改革研究。

研究要点包括:“教科研训”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的构建研究;课题网络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使用研究;研究型教师成长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关联+嵌入”的教科研模式改革研究;苏州教育“大教研”(教研+科研)发展战略研究等。

子课题6:从同行到引领的功能深化改革研究。

研究要点包括:“反思+自觉”的教科研文化建设研究;“菜单式”教师教科研培训体系的构建研究;区域内与区域外(指杭州市、成都市)同一层面的教科研机构教科研工作的比较研究;市(县、区)教研科研一体化良性运行的典型案例分析研究;研究型教师的个案研究;教科研工作效能优化研究等。

3.对研究分工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依据重新整合后的研究内容,结合课题组成员的实际工作与个人的特长,对课题组成员的分工重新进行了调整。采取子课题负责制的方式开展研究,具体分工(这里的分工是“横向”分工,原方案中的各研究阶段负责人为“纵向”分工,因此,本课题研究成员的分工采取“纵横交错”方式进行分工的)如下:

子课题1:从分到合的体制改革研究。

负责人:丁杰,徐蕾。

子课题2:从事到人的德性教育改革研究。

负责人:徐雪明,许红琴。

子课题3:从点到面的教科研融合改革研究。

负责人:惠兰,李蕾蕾。

子课题4:从经验性到科学性的机制创新改革研究。

负责人:徐蕾,嵇瑾。

子课题5:从旧到新的教科研整合改革研究。

负责人:殷容仪,戈柔,曹旭琴。

子课题6:从同行到引领的功能深化改革研究。

负责人:丁杰,孙朝仁

(2018年12月20日)

论如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日常教育的根本目标 达县景市小学黄仕华 一、历史使命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都是阐述立德树人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纵览十八大报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莫过于“人民”二字。“人民”出现了145次。那么,什么是人民最关注的事情?非教育莫属。这也是为什么众多解读十八大精神的文章中,与“教育”有关的阐释最能吸引眼球的原因所在。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终极目标。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有道是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每一位老师的使命和光荣。 可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面对厌学睡觉、东张西望、小偷小摸的学生,面对毕业撕书、毕业后对老师不屑一顾的学生,面对那些成人后种种自私冷漠的行为,他们是否体现了我们理想中的教育? 立德树人,必须从现在开始。我们深知,试卷会渐渐发黄,成绩会逐渐成为历史,但道德这种特别而美好的可以一生受用的东西,却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熏陶和培养才能拥有。 二、原则措施 1、首先要立“师德”。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师德”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却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实际上就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立的“师德”。高尚的师德,除了能够保证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拥有前瞻性和教育手法的灵活多样性,同时教师本身也形成对学

立德树人教育叙事(邵建华)

立德树人教育叙事 会宁县大沟镇中心小学邵建华“一切教育都源于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 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教 好学生的必要条件。 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 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们教师的选择标准应该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 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 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教 师道德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 加强对师德师风的学习,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 “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 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 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 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 学生的现在;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

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人为本 ,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 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 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 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 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 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一种责任。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 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 爱,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 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 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 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二、要为人师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

观看学习2020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精选

观看学习2020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精选 2020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怎么写?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对孩子有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0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精选,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2020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精选1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她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主角。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女儿今年6周岁半,刚上小学一年级,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 一、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绝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拌舌头吵嘴,那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甚至厌恶的心理。不仅仅会疏远孩子与父

母之间的感情,在同伴之间还可能会出现偏激行为现象。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在这方面,我们是以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二、逐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很重要 女儿从3周岁起上幼儿园,步入正规的教育系统,我们要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她一些优良品德,借此也可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给她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让她明白尊敬长辈的道理;告诉她帮忙别人是件很开 心的事,让她明白就应助人为乐;在和小伙伴之间嬉戏时要相互谦让等等。闲暇时,常和女儿做连句的游戏,我说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儿连下句:“我立刻把她扶起来。”……乐此不疲。 三、让孩子“自我来”,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潜力 成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我认为孩子爱劳动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我的立德树人教育案例’”之欧阳家百创编

以爱之名,将心比心 欧阳家百(2021.03.07)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在渔沙小学的教育工作已经有三个年头了。想当初,一入校便接手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对于我来说也是措手不及。现在想想,当时我并没有认认真真的思考,该怎么样教育一群还未上色的天真如白纸的孩子,怎么样去管理好一个班级。刚开始完全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处于被动的解决问题状态。慢慢的,一学期结束之后,也从各种不同的状况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同时得利于一些老教师的指导和教育知识的扩展。我开始思考,班主任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而学生在我面前就是一张张干净的白纸。常常自己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渗入学生的生活,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班主任不仅仅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更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思想。因此,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教育好学生,前提是自己要先立德,德树起来了,才能为树人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记得那是在一年级下半学期,我们班一个年纪最小的男孩偷偷地拿走了我放在讲台下面准备奖励学生的一些文具。我再三地追问下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行为。我当着全班地面严厉地批评了他,要求他再不允许做出这样的行为。我言辞激烈,态度严肃,并对他提出了严厉地警告。事后,这个犯错的孩子每次在校外看

到我从未主动和我打招呼,就像陌路人一样,我很痛心,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失误,甚至是失败。 第二学期,同样是这个孩子,同样的行为又出现了,他偷偷拿的是他奶奶的钱,我清楚地记得总共拿了28块。当时我正在读一本书叫做《小王子》,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每一个大人曾经都是小孩,虽然很少有人记得”。这句话给我很大的触动。我回想起之前过激的行为,完全忘了自己也曾经是小孩,我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我曾经也受到过这样的严厉批评,我曾经更渴望得到理解和原谅。我意识到或许是自己一开始就错了。我如此严厉批评他的时候,我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吗,我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吗?难道我不是一开始就把小偷的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吗?难道我的思想道德观念就没有发生偏差吗?这样大吼大叫,情绪化的处理解方式直接导致了他的再犯。即便我当时的心情如同一个恨铁不成钢的母亲,即便我的行为是出于对他的爱,那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哪个班主任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点,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呢?但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样的爱并不是是孩子想要的。将心比心,我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这次我进行了深深的反思。我尝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冷静地思考了一下,想想如果自己是他,怎么样地处理才能被他接受而又有所效果呢?我模拟了很多种情景,最终把他叫到了自己的寝室。我温和地对他说:“想爸爸妈妈了吗?”他顿时眼睛里闪烁出了泪花,我接着问:为什么要拿奶奶的钱呢?他低着头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20-2021年度科研团队培育项目申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20-2021年度科研团队 培育项目申报指南 为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集聚一批科技创新人才,提升我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推进科研创新团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支撑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科研团队培育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特色高校提升计划”为依托,以推动学科建设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导向,结合省市战略发展需求和重点领域支持方向,进一步凝练学术方向,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建成一批结构梯队合理、充满创新活力的科研群体和人才队伍,以支撑学校学科发展和高端科研平台建设,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和学科水平。 二、资助方式 2020-2021年度科研团队培育项目按照先入库后资助的方式进行,入库后,学校将不定期组织实地考察,最后结合建设情况进行立项资助。 三、资助额度 每个团队培育项目拟资助金额不超过30万元,其中理工科科研团队可另外申报不超过20万元的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加工费等。 四、政策扶持

获得入库培育及立项资助的科研团队将按照《关于推进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要求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 五、经费管理 科研团队培育项目经费管理按照《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校内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六、建设期限 科研团队的建设周期为3年,实施时间以正式入库公示时间为准。 七、申报条件 (1)科研团队人员要求 团队负责人:要求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能力,近5年(2015年4月-2020年4月)至少主持过1项省级以上(含省级)科研项目;具有较高的战略眼光和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能够有效拓展校内外资源,为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发展和成长机会。 团队成员:要求在建设期内至少具有5名以上稳定的核心科研骨干(不含学生),且有共同开展项目的经历;在年龄、职称、学历等方面呈现一定的梯队和层次;在专业结构、研究方向等方面聚焦某一领域,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团队,团队资助及管理以团队负责人所在二级单位为准。 (2)科研团队应有前期研发基础,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具有固定的科研平台场地支撑,研发设备、研究条件较为完善。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2010〕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中发〔2004〕16号文件贯彻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 接班人的需要。

2.总体上看,广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一些研究生身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特别是研究生面临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中发〔2004〕16号文件下发以来,各地和高等学校按照文件有关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办法,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部分高等学校重视不够,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专职工作队伍,条件保障还不完全到位。特别是面对研究生规模扩大、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新要求,还缺乏积极应对的有效办法。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切实健全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3.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等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研究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和评估。学校党委要有一名负责同志统筹负责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各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专门的工作部门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负责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行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与党委有关工作部门共同研究抓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

立德树人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立德树人 做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 师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所在。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宽广胸怀,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身就会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也一定是极其广泛、深刻和持久的。教师的职业、学识、人品,不仅决定着个人事业的成败,而且影响着教育对象的成败。理想信念是教师成长领航的灯,扎实学识是教师成长前进的帆。我们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也突显师德再教育中的重要性。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师工作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属于道德范畴,道德与法律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实施的,而道德规范是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的。所以师德是一种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并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它是抽象的、模糊的。但是在教育上又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师德是基于教育产生二同步建立形成的,是维系教育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师德规范,教育就会乱象百出,阻碍社会的进步。在师德上出现小问题,他不会触犯法律,但是问题虽小但其影响确是巨大的,小问题会毁掉一代人的教育。 良好的师德素养首先要有忠于教育事业和敢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师德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从事自己执教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专心致志做好教学工作,并且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以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新型的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师德的核心是对学生的爱心,因为良好师德的服务对象是学生,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无时无刻关爱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以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多一份的关爱;除了爱心,还要有细心,在细心观察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现学生遇到困难主动去给学生以帮助,让学生时刻感受得到教师的爱,学校的温暖,让他们在学校安心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在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核心意识,要抓住重点问题,时刻不

开题报告《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

《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研究视角的界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阅读的本领就不能自觉的选择生活道路”。科学研究表明,80%的信息都是通过人的视觉进入人的大脑皮层的,可以说,孩子的基础性阅读往往决定了他的一生。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中心环节,新一轮的语文课改大潮中相当重视学生的阅读,要求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领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与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另外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看,这些方面恰恰是教师在课堂内难以直接传授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又是教师最难把握住的。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方式对孩子各种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我们最初认识世界的基地,家长的教养方式关乎人格的建立和成人后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父母如果能和孩子一起学习,不但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也能有效促进孩子的学习。在家庭教育中,及早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习惯的养成,往往会影响到孩子很长一段时间,有些习惯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现在很多家长也比较注重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家长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今天的孩子普遍缺乏自主阅读文字的能力,成人的伴读和指导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在如何指导孩子阅读的方面做的还不尽如人意,许多家长在亲子阅读中形式单一,家长指导乏力,亲子阅读流于形式,有的家长没有持之以恒的进行亲子阅读,有的家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家长是没有时间。以上情况使我们能清楚的看到,家长在孩子阅读习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怎样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孩子阅读的质量。因此对于指导家长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是迫在眉睫的。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开展《家长如何培养子女良好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是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的,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一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既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1、本课题研究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以有关教育理论为依据,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的实验,努力探索出“家庭教育促进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的有效对策。 2、创办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学习构建家校联合,促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本课题研究对象、方法及及创新点 (一)研究对象:商丘市第七中学家长学校,七中教师,七中学生和家长。 (二)研究方法: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 1、实验研究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学生制定好个人计划,建立好几种实验作业本。建立实验档案。进行了前测,收集好实验资料。召开试验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试验的目的,训练的基本方法,取得家长的配合。 2、个案追踪研究:在所选实验组的家长群体中,分别选取部分典型的优秀的家长的和亲子阅读指导能力较差的家长做个案追踪研究,分析其中后原因,总结研究干预的成败经验。 3、调查法: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家长群体中指导亲子阅读的状况,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研究员更加客观地了解现实情况,让组织者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具体的改进目标和方法。

‘我的立德树人教育案例’”讲课教案

‘我的立德树人教育 案例’”

以爱之名,将心比心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在渔沙小学的教育工作已经有三个年头了。想当初,一入校便接手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对于我来说也是措手不及。现在想想,当时我并没有认认真真的思考,该怎么样教育一群还未上色的天真如白纸的孩子,怎么样去管理好一个班级。刚开始完全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处于被动的解决问题状态。慢慢的,一学期结束之后,也从各种不同的状况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同时得利于一些老教师的指导和教育知识的扩展。我开始思考,班主任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而学生在我面前就是一张张干净的白纸。常常自己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渗入学生的生活,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班主任不仅仅要管理好一个班级,更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思想。因此,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教育好学生,前提是自己要先立德,德树起来了,才能为树人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记得那是在一年级下半学期,我们班一个年纪最小的男孩偷偷地拿走了我放在讲台下面准备奖励学生的一些文具。我再三地追问下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行为。我当着全班地面严厉地批评了他,要求他再不允许做出这样的行为。我言辞激烈,态度严肃,并对他提出了严厉地警告。事后,这个犯错的孩子每次在校外看到我从未主动和我打招呼,就像陌路人一样,我很痛心,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失误,甚至是失败。

第二学期,同样是这个孩子,同样的行为又出现了,他偷偷拿的是他奶奶的钱,我清楚地记得总共拿了28块。当时我正在读一本书叫做《小王子》,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每一个大人曾经都是小孩,虽然很少有人记得”。这句话给我很大的触动。我回想起之前过激的行为,完全忘了自己也曾经是小孩,我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我曾经也受到过这样的严厉批评,我曾经更渴望得到理解和原谅。我意识到或许是自己一开始就错了。我如此严厉批评他的时候,我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吗,我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吗?难道我不是一开始就把小偷的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吗?难道我的思想道德观念就没有发生偏差吗?这样大吼大叫,情绪化的处理解方式直接导致了他的再犯。即便我当时的心情如同一个恨铁不成钢的母亲,即便我的行为是出于对他的爱,那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哪个班主任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点,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呢?但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样的爱并不是是孩子想要的。将心比心,我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这次我进行了深深的反思。我尝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冷静地思考了一下,想想如果自己是他,怎么样地处理才能被他接受而又有所效果呢?我模拟了很多种情景,最终把他叫到了自己的寝室。我温和地对他说:“想爸爸妈妈了吗?”他顿时眼睛里闪烁出了泪花,我接着问:为什么要拿奶奶的钱呢?他低着头说:“想买零食。”我笑着说:我也喜欢吃零食,可是你想吃就应该告诉奶奶,而不能偷偷地拿,知道吗?”他突然抬

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然而,目前教育中的“育分”似乎比“育人”更具诱惑力,学生的分数上去了,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甚至有社会道德大滑坡的情况。来看几个个案:案例一: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案例二: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案例三: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案例四: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案例五:男生,四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四岁师学习钢琴,八岁学习书法,获奖无数,十岁加入国家冰球队,

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第一位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三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第二位是马加爵。广西宾阳人,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杀4名同学,2004年6月枪毙。第三位是韩寒。上海人,中国作家,职业赛车手。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中国80后十大杰出人物,2009年亚洲周刊风云人物,新世纪周刊2009年度人物。第四位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作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第五位是李天一。李双江、梦鸽之子,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毕业,后就读人大附中,再到美国沙特克圣玛丽学院留学。成就不小: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金奖,最年少的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2011年因斗殴拘留教养1年,2013年2月因强奸罪判刑10年。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分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4部分。 《意见》正文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

2020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五期心得体会多篇【推荐】

2020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五期心得体会多篇 2020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五期心得体会多篇为***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已经来到了第五期,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造就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而一个人拥有一个好的习惯,它将使人终身受益。今天我就给大家整理了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五期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观看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五期心得体会1 孩子,是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他们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决定了一个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而孩子的成长发展,最先是由父母引导的,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也就成为孩子的终身教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到了上学的适龄,开始接触学校教育,就存在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否有机地结合。如果两者的教育理念统一,那么,孩子的发展会呈良性发展,否则,就会产生冲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那么,怎样才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好的结合,使学生的发展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长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在我的班里面有一名女生,其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常常

在她面前炫耀自己,并且时常表现出对别人的鄙视,因此,造成了她在班级与同学的交往当中也常常表现出骄傲自大,非常自我的情绪。她在和同学的交往过程中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当遇到不同观点时,她总喜欢说“好吧,我不和你说,让我妈给老师打电话解决!”时间长了,身边的同学都对她非常反感。这正是因为家庭教育中,她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对她产生了影响,而她父母在她面前变得更为高大,所以在她与人交往中,一旦遇到问题,她想到的不是自己去面对,而是求助于父母,这种家庭教育不利于她人际关系的发展。因此,父母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带给孩子正面的引导。 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家马卡连科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曾这样写道:“爱是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东西。”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在我班里还有这样一名男生,其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对其照顾很少,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他的脾气非常暴躁,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学们发生争执,例如他坐在班里一个地方,当别的同学需要从他身边经过,让他起来让一下的时候,他就会大发雷霆,甚至是大打出手,同学们对他的行为都很不满,不愿与他交往,这样一来,他就更加自闭。因此,我们必须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那么,如果我们要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之间成为互相补充的关系,就必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我的立德树人教育案例43726

用“心”与“爱”撑起孩子们的未来不知哪位学者曾经说过:"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优越、最光荣的。"怀揣着对这一理念的憧憬,我踏进了师范院校的大门。 二十年过去了,我对我的选择有了真实的感受:教师,日日在讲台上吟诵, 月月在课堂里歌唱,回报的,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 众瞩目的地位,教师是平凡的,但她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孩子们,她是一架人梯,让一个又一个孩子从他肩头走过去,她只在春蚕到死,蜡烛成灰的时候才被人想起,但她从不介意,依旧授业释疑,语化春风,依旧言传身教,频吐 丹心;不怕烛熄丝尽,只期花红果硕。 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中,一届届的孩子们陪我走 过了我人生不平凡的日子,给我别样的幸福体验。他们让我再一次坚定我的信念: 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能成人, 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用“心”与“爱”撑起孩子们的未来。 “关心,是教育成功的首要保证。”作为初中班主任,孩子们正处于青春期,我认真分析孩子们的心理。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青春期不都是孩子的错!我要用心去做“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的调和剂。班会课《聆听花开的声音》让孩子 们温馨的感受到成长的幸福;《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伟大的父爱和慈祥的母爱;《即使逆风也要展翅飞翔》让孩子们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提醒幸福》和孩子们一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微笑走过花季》让孩子们知道爱情是美丽的,但爱情之花需要开对时节,只有在恰当的季节开放,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致那些不愿读书的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光阴,美好的未来在向我们招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增强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实效性 一、立德树人: 立德 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 立德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树人:是人才、培养人才的意思。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立德树人:(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使大家了解到立德树人这个词的含义,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活动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意见实施细则

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根据《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 第一条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研究生导师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统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第二条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研究生导师应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以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人格魅力感染、引导学生,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者;认真学习掌握研究生教育规律特点,保证指导研究生的时间与精力,不断改进指导方式方法,注重率先垂范在学生道德和人格塑造过程中的感染和引导作用;谨遵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自觉维护公平正义和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科学选才,规范招生,正确行使导师权力,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尽职尽责,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及时给予研究生启发和指导;有仁爱之心,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岗前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以高度责任感投身到研究生教育事业中。 第三条具备精湛的业务素质。研究生导师要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执着的学术追求,关注社会需求,推动知识文化传承发展;熟悉国家招生政策,胜任考试招生工作。秉承先进教育理念,重视课程前沿引领,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指导能力,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之间的平衡,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有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稳定的研究方向,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及发展趋势;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承担一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