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思想与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

毕达戈拉斯学派以数为本原说明了宇宙万物的生 成过程: 数有两种形式,即奇数和偶数,其中奇数是 有定形的,偶数是无定形的,所以奇数是完满的, 偶数是不完满的。自然万物的本原是“一元”, 从“一元”产生“二元”,从完满的“一元”和 不完满的“二元”产生出各种数目:从数目产生 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 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水、火、土、气四大 元素,产生出一切物体。
(1)毕达戈拉斯学派认为宇宙是天体的和谐。“和谐” (harmonia)在毕达戈拉斯学派那里主要指一定的数的 比率关系。 (2)“宇宙”(cosmos)的本来含义是“秩序”,后 来逐渐从“秩序”转变为“世界秩序”或“有秩序的世界” 即“宇宙”。 (3)在毕达戈拉斯学派看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和谐, 或产生于和谐。 (4)与伊奥尼亚学派的本原说相比,数本原的“秩序” 与“规定性”的思想更有利于说明知识的可能性和确定性。
◎ 古代希腊人居住地区 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屿、 小亚细亚西岸 、 黑海沿岸、南意大利、 西西里岛。 ◎ 地理特点 半岛内部多山、地貌崎岖 具有交往上的闭塞性与粮食生产的非自给性 半岛绵长的海岸线,具有航海的便利性 克里特岛气候潮湿,地势平坦,四通八达,东南 与具有古老文明的埃及和西亚隔海相望,利于希 腊人吸取埃及和西亚的先进文化,
(一)爱琴文明时代(公元前20-12世纪):青 铜器时代,在克里特和南希腊少数地区出现早期 奴隶制国家。 (二)荷马时代(公元前11-9)世纪):铁器时 代开始,多利亚人南下后,爱琴文明被毁灭,希 腊人各部落原始社会解体。 (三)古朴时代(公元前8-6世纪):希腊各奴 隶制城部形成,出现了大规模的海外殖民运动。 (四)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前期):希腊 奴隶制城邦达到极盛,然后趋于衰落。 (五)马其顿统治时代(公元前4世纪晚-2世纪 中期):希腊城邦衰落处于马其顿统治之下,最 后为罗马所灭。
奥古斯丁历史观研究

奥古斯丁历史观研究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是古代罗马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和基督教神学家。
他的历史观深受基督教思想和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意义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探讨奥古斯丁的历史观,并分析其对于当代历史研究的启示。
在奥古斯丁的历史观中,神是历史发展的根源和动力。
奥古斯丁认为,神创造了世界和时间,通过历史的进程来实现他的旨意。
因此,历史被视为神的行动和计划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人类的经验和事件的记录。
奥古斯丁将历史视为神圣的、有意义的,并强调人们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反思,可以更好地认识神的旨意和教导。
奥古斯丁对历史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并强调历史是人类行动和决策的结果。
他认为,历史可以提供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制度的深入理解,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改善自身。
同时,奥古斯丁也关注历史的重复性和循环性,认为历史中存在着一些永恒的原则和模式,人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再次犯下错误。
在奥古斯丁的历史观中,个人和集体的罪恶行为在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人的堕落和罪恶是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因素,导致了社会的衰败和灾难的发生。
奥古斯丁认为,只有通过信仰和道德行为的改进,人们才能摆脱堕落和罪恶的影响,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奥古斯丁的历史观也对于当代历史研究提供了启示。
首先,奥古斯丁的历史观强调了历史的意义和目的。
他的观点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历史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对事件和事实的描述。
这对于历史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提出了挑战,呼吁历史学家更加关注历史对于人类意义和价值的贡献。
其次,奥古斯丁的历史观强调了历史和道德的关系。
他认为,历史和道德是密不可分的,个人和社会的道德行为直接影响着历史的发展。
这可以启示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的同时,关注历史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
最后,奥古斯丁的历史观强调了历史的继承性和变革性。
他认为,历史中存在着一些永恒的原则和模式,同时也存在着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与演变。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一、希腊哲学的起源1、前苏格拉底哲学:主要关注自然学和宇宙论,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等。
2、苏格拉底哲学:关注伦理学和人类学,以对话和质问的方式探究真理和美德。
3、柏拉图哲学:创立了理念论和灵魂三重结构,影响了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哲学。
4、亚里士多德哲学:建立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关注实体、真理和逻辑原理。
二、中世纪哲学1、教父哲学:主要关注基督教信仰和神学,如奥古斯丁、拉克坦提乌斯等。
2、经院哲学:在基督教神学的基础上,发展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如安瑟尔姆、阿奎那等。
三、现代哲学1、文艺复兴哲学:关注人文主义和人类自由,如伊拉斯谟、弗朗西斯·培根等。
2、经验主义哲学:关注经验和实践,强调观察和实验,如霍布斯、洛克、贝克莱等。
3、理性主义哲学:关注理性和演绎法,如笛卡尔、斯宾诺莎等。
4、德国古典哲学:以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关注先验论和绝对精神。
四、20世纪哲学1、分析哲学:关注语言和逻辑分析,如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
2、现象学:关注经验和意识,探究人类的本质和意义,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3、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存在意义,探究人类的自由和责任,如萨特、加缪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关注多元性和相对性,批判现代性和宏大叙事,如福柯、德里达等。
五、其他重要哲学家和思想家1、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对现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尼采:批判了基督教道德和现代性,提出了超人概念和永恒轮回学说,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5、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对现代物理学和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言西方哲学史是一门探讨人类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观点、方法和流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的底蕴和精神。
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成就

● 第二,天与地具有统一性,它们为同一神所创造。
● 第三,自然界是由其自身的运动法则所支配的,其所遵行的法则 是神性权能的彰显。
● 上帝不会进入到世界里面施展它的影响力,它只是世界 的设计师。
性的自然观
——目的
理查·戴尔斯:中世纪的神学传统是现代科学的摇篮。
18
2、近代文艺复兴与近代科学的酝酿
●(1)时间起止:14C上半叶至16C末
●盖伦的医学:使医学和解剖学知识系
统化
8
希腊化时期科学文化的特点
◆学者传统有一定的社会和政治依托。亚历山大里亚修建
了一个供学者从事研教学术中心,由国家提供资金来供养。
◆逻辑学与科学的结合,产生了公理学;逻辑学的科学化,
为逻辑思维的真正确立提供了前提。
◆数学科学和自然哲学两大学科,确立了西方的科学传统。
● 任何事物都不能就其本身而被确知。 ● 任何事物也不能经由其它事物而被确知。
● “我什么都不确定。”对此也不确定。
● 伦理学观点:
● 所有生命都是脆弱的
● 人应该保持继续研究的心态,放弃一切与价值相关的判断,
方可达到内心的安宁。
5
4)新柏拉图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柏罗丁,波菲利 ●研究主题:太-至善的形而上学 ●特点:哲学神学化,神的概念变得重要,强化
● 古典晚期实施由七项知识和技能构成的教育规划,它们包括:基础科目三科
(文法、修辞和辩证法三种说话的技能)和高级科目四科(算术、几何、 天文和音乐,这四种计算的技能)。
● 以上七项技艺国家无偿提供培训。而建筑学、手工艺、机械学和医学等实用 学科要收取费用。
7
2、希腊化时期科学的分化 和中心学科的建立(续1)
● 一是哥特式大教堂大量兴建; ● 修道院和教堂学校的昌盛:社会变革导致律师、教士、官吏和专业需要。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西方哲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经历了众多的思潮和流派,产生了无数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哲学家。
以下是对西方哲学史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其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泰勒斯泰勒斯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位哲学家,他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一观点,开创了用自然物质来解释世界的先河。
2、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数的重要性,认为数是宇宙的本质。
他们发现了勾股定理,并将数学与哲学相结合。
3、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万物皆流,无物常驻”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变化的背后存在着“逻各斯”这一普遍规律。
4、巴门尼德巴门尼德主张存在是不变的、永恒的、唯一的,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形而上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5、柏拉图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以理念论为核心。
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理念才是真实、永恒的。
他的著作《理想国》探讨了正义、政治等诸多问题。
6、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研究涵盖了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
他强调通过观察和经验来获取知识,并提出了“实体”的概念。
二、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主要在基督教的框架内发展,以神学为核心。
1、奥古斯丁奥古斯丁将柏拉图的哲学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强调上帝的至高无上和人类的原罪。
2、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来论证基督教神学,他的著作《神学大全》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经典之作。
三、近代哲学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中世纪的神学权威。
代表人物有皮科、蒙田等。
2、经验主义哲学以培根、洛克、休谟等为代表。
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主张通过归纳法获取知识。
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知识来源于经验。
休谟则对因果关系提出了怀疑。
3、理性主义哲学笛卡尔是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强调通过理性思考来获取确定性的知识。
浅析古希腊哲学的特点及其意义1

浅析古希腊哲学的特点及其意义[摘要]在西方哲学史上,古代哲学通常称为“古希腊哲学”或“希腊哲学”。
它从希腊发源,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经历了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
古希腊哲学作为人类认识发展史的最初阶段,也是西方文化的开端。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丰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下产生的古希腊哲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并且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深刻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古希腊哲学特点意义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这片广阔的地域上产生的古希腊哲学,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从公元前6世纪--公元6世纪,一般情况下,古希腊哲学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自然哲学、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
各个阶段的哲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其意义,下面将从整体上分析古希腊哲学的特点及其意义。
一、古希腊哲学的特点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终止于公元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是一种丰富多彩的哲学。
作为古代哲学,孕育于古希腊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与其他的或后来的哲学相比,古希腊哲学从总体上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是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
虽然在古代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等文明古国中,都曾以最原始的文化形态(神话、史诗等)表述出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但只有古希腊人把哲学从这些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知识体系。
从“哲学”一词的词源来看,它出自希腊语philosophia,是由philos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os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是名词,指智慧,故其含意是爱智慧。
在希腊人看来,求知是人的天性,作为爱智之人,就是要穷究宇宙来源,探索万物真实,诘问人生目的,在这种不断的探究和追问中获得知识,由此而享受真正的幸福。
所以尽管在希腊哲学那里认识论还很不发达,但是“学以致知”却构成了哲学家们的最高理想,他们大多淡泊功利,不问实用,而是沉醉于形而上的追求,这种精神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和哲学家,以至于构成了西方哲学总体上的基本特点。
西方哲学智慧07信仰的时代

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
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 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 人物。 代表作:《忏悔录》、《论三位一体》、 《上帝之城》
上帝创世说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写道:“你创造天 地,不是在天上,也不在地上,不在空中,也 不在水中,因为这些都在六合之中;你也不在 宇宙之中创造宇宙,因为在造成宇宙之前,还 没有创造宇宙的场所。你也不是手中拿着什么 工具来创造天地,因为这种不由你创造而你借 以创造其他的工具又从哪里得来的呢?哪一样 存在的东西,不是凭借你的实在而存在?因此 你一言而万物资始,你是用你的‘道’——言 语——创造万有。” 他认为上帝创世既不需要材料也不需要工具, 甚至连时间和空间也不需要,他仅凭语言就足 以产生整个世界。
教父哲学
教父哲学是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 心主义思想体系,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大派。 教父哲学主要是以哲学论证神、三位一体、创 世、原罪、救赎、预定、天国等教义。 教父 哲学认为真理的精神世界必然存在,而且必须 首先独立存在和永恒存在。无论人们掌握与否, 都无法予以否定。这真理的精神世界就是神 。 人类的思维是可以本能地直观到神的。
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
奥古斯丁认为,自从人类祖先亚当、夏娃因犯 罪而被贬人间之后,现实世界就被划分为两座 城:“一座城由按照肉体生活的人组成,另一 座城由按照灵性生活的人组成。” 前者是“上帝之城”,它是上帝的“选民”即 预定得救的基督徒的社会,这是一座永恒之城, 在现世中代表着它的就是教会;后者是“世俗 之城”,它是撒旦的领域,是肉体淫乱的地方, 在现世中表现为异教徒的生活态度。
最后的晚餐
基督教哲学
是以论证神学为目的的唯心主义宗教哲 学。这一理论体系的基础就是《圣经》, 上帝是其中心,信仰是其宗旨。 在基督教的长期发展中,随着时代、政 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其形态经历了 前期的教父哲学和后期的经院哲学。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

西方文化史与经典著作导读——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一、基督教概况基督教指以信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与东正教三大主要流派。
截止2014年,全球总人口72亿746万,广义基督徒23亿7561.9万,注册22亿6582.4万,参加礼拜者15亿7123.5万;增长率1.32%,继续保持第一大宗教地位,但不及伊斯兰教1.81%增长率。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西方文化,现代西方社会的典章制度、节庆习俗、礼仪规范、思想信念,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基督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根源。
二、宗教与文化1、宗教与人的原始思维的关系宗教是历史的产物。
通常所谓宗教,就是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社会和人生,因而对之产生敬畏与崇拜。
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标志是人开始制造生产工具,这是物质标志。
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它生命形式,还在于他有高级思维。
任何一种动物为了自身的生存,都有经过几万年积累所形成的本能,但是人并不能满足于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而是还有精神活动。
2、宗教思想与理性的关系。
要探究宗教的起源,就必须探究人的意识的发生;在探讨人的意识的发生过程中就会发现,人类产生意识以后,在试图对周围世界加以说明的理性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后来被称为“宗教”的观念,诸如“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等。
从原始人的宗教意识产生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原始理性思维活动。
古代人类把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概括为后来称之为“宗教”的解释体系,它又反过来影响古代人类的全部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便形成了宗教与文化的必然联系。
3、基督教下的信仰与理解西方神学史上,有一个中心问题始终存在:信仰重要还是理解重要?第一种是主张信仰为先,先有信仰,才有理解。
第二种是主张理解更为重要,只有理解才能信仰。
其实就是要求对神学要有理性认识,在理性的基础上来信仰神。
三、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关系1、基督教与罗马帝国日耳曼人为建立自己的政权,需要有领地制度,需要有法律,还需要有法庭,有一批识字的文书来解释法律等等,这样,基督教会的神职人员便与新的法兰克统治者结合了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督教思想与希腊哲学 1.基督教思想与希腊哲学“若即若离”的关系。 一只噬菌体在繁殖的时候,会吸附在一只细菌或病毒的身上。之后,噬菌体会将体内的一条DNA遗传双螺旋链条,植入细菌或病毒体内。植入后,这条DNA遗传链条就开始分裂成两条单螺旋DNA遗传链条,之后它们会以细菌或病毒体内的DNA核酸物质为原料,复制成为两条DNA双螺旋遗传链条。之后再分裂再复制,直至这只细菌或病毒体内所有的核酸物质被使用完毕,然后每条复制成的DNA双螺旋,利用细菌或病毒体内的氨基酸合成它自己的蛋白质外壳。此时这只被吞噬的细菌或病毒的体内,已经“孕育”了数以万计的新噬菌体,而这些噬菌体的使命,则是在“破壳而出”之后,去寻找可以复制自己下一代的载体,即另一只细菌或病毒。 用这个例子来比喻希腊哲学成为了基督教思想1的载体,或者基督教思想成为了希腊哲学的载体,都有些不太准确,但若从基督教思想与希腊哲学二者“若即若离”的紧密关联来看,则的的确确有噬菌体吞噬细菌这样的相似性。正如我们可以在今天的基督教神学思想中,找寻到柏拉图主义(Platonism)和斯多亚主义(Stoicism)的影子;亦可以在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中看到他是如何借用了基督教的《旧约》,虽然在中心论点上迥然不同,但在论述思想上却与基督教思想相似。2
既然如此,基督教思想与希腊哲学两者谁是噬菌体,谁是被吞噬的细菌呢?通过噬菌体吞噬细菌的例子可以看出,噬菌体无疑是完全的获利者,它因细菌体内的核酸物质与氨基酸等养分为原材料,得以复制繁衍;而细菌则因被噬菌体的侵蚀而彻底死亡,没有得到任何的利益,而基督教与希腊哲学的相互利用则不然。宏观来看,他们双方彼此都从对方那里吸取到了精华,使自己的思想得以发展,并且发展的相当繁荣。再结合基督教思想与希腊哲学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与历史的演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希腊哲学有其选择基督教思想的历史需要与必然性,而基督教思想同样也有其选择希腊哲学的历史需要与必然性;站在今
1 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者教义虽略有不同,但神学思想核心一致。例如,基督教的三
大信经:《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亚他那修信经》。 2 杨庆球:《基础系统神学》,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2010年3月,第325页。 天的“处境化神学”角度,我们可以把思绪的视野放得再更广阔一些:试想一下,除去历史因素与政治因素的外力,希腊哲学或许并非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唯一载体。神若允许,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哲学思想,亦能为基督教神学思想所用,亦能作为上帝救赎真理的反光明镜,阐释神启示世人的真理。
2.基督教思想选择希腊哲学的历史需要与其必然性。 从西方教会历史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思想之所以选择希腊哲学来阐释自己,是与教会所处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基督教在主后313年《米兰赦令》(Edict of Milan)颁布后,成为罗马帝国的合法宗教,并且在392年,狄奥多西斯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教会从此迅速发展起来。但在此之前,基督教却一直为罗马帝国所逼迫。原因在于罗马的官方宗教,以崇拜皇帝为中心的帝国祭祀仪式。皇帝被赐予秩序和繁荣的神来尊敬,他们是整个帝国的化身。任何宗教只要承认此祭祀礼仪的合理性和不与良好秩序相抵触,都被承认。1 然而,惟独基督徒不听从罗马帝国的这项法令,因为他们只称耶稣为主,只敬拜上帝,因此冒死拒绝敬拜凯撒。2 初期教会在面对罗马政府这样强大的外敌之外,教会内部依然还要面对两大劲敌。首先,就是来自基督教的“母体”,犹太教的逼迫。在使徒教会初期,犹太教是压迫基督教众多势力中不可小觑的一支。使徒教会建立初期,罗马政府起初一直认为基督教只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所谓的“拿撒勒教派”而已,因此在处理基督教与犹太教的矛盾上,常常误认为只是犹太教内部的所谓“律法上的争端”。3 因此,初期教会无论是在面对犹太教的迫害,还是在寻求罗马法律的保护,都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加之犹太教的律法主义对早期教会内部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便更加加速了早期教会的护教者们,不遗余力地将基督教与犹太教区分开来。而希腊哲学则在阐明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区别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4 其次,促使基督教思想与希腊哲学相结合的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则在于早期教会的教父与护教者们,必须对那些打着基督教名义,四处宣传自己理论的异端予以反抗与批判。初期教会时期,正是罗马帝国经历极度繁荣的时期,经
1 王业平:《西方基督教思想史》,第7页。
2 杨庆球:《基础系统神学》,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2010年3月,第324页。
3 新约,《使徒行传》18章,12-17节。
4 参:殉道者查斯丁(Justin Martyr)《与特里风的对话 Dialogue with Trypho》 济,文化,宗教蓬勃发展,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便利的因素,亦为异端的成长建立了温床。当时,对基督教思想侵蚀最猛烈的异端,莫过于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伊便尼派(Ebionism)、孟他努主义(Montanism)、摩尼教(Manichaeism)。诺斯底主义是危害最大的,它是“健全的使徒教义掺杂了异教哲学,甚至是星像学和希腊神秘宗教而产生的偏差。”被哈纳克称为:“基督教信仰的极端希腊化。”1 由于早期教会的教父和护教者们大多为希腊、罗马人,因此在早期教会第一个三百年的“教会的英勇时代”2 中,他们运用自己的希腊哲学思想,在捍卫基督教正统信仰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以当时最为崇尚的希腊哲学来阐释基督教思想,目的是要当时的社会了解基督教,并接纳基督教。他们所走的这一条对话的道路,终于为基督教进入希罗世界,并今后的大规模传播,打开了一扇大门。 虽然在对话中,基督教思想日益希腊化,希腊哲学开始逐渐渗透入基督教思想的内部,并且造成后世几乎无法摆脱的影响,但基督教信仰却逐渐的理论化与系统化,真正的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开始出现。比如:“道”或逻各斯的学说被特别强调,日趋表明成为上帝与人之间的一个桥梁,也是基督教思想与希腊哲学之间的一座桥梁。3
3.希腊哲学选择基督教的历史需要,与其必然性。 基督教思想之所以能够取代希腊哲学,占据当时甚至于当今的主导地位,内在的优势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神”在古希腊文化与古希腊哲学发展中,始终占据着“本原”或“第一推动力”的主导地位,也正是这“第一动力”使基督教“超而优越”的上帝,轻松入主希腊哲学;第二个方面,古希腊神话最高神“宙斯”的诸多缺陷,比如具有人的感情用事、并非万能与唯一,就注定了他要被更优越的全能的基督教上帝所取代,而基督教的上帝却恰恰能弥补这位神在古希腊哲学中的“不足”与主导地位。4 至于外在的优势,很明显的在于罗马帝国的日渐没落,以及基督教的日渐强
1 王业平:《西方基督教思想史》,第12页。
2 祁伯尔(B. K. Kuiper):《历史的轨迹---基督教会2000年史》,李林静芝译,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
2009年5月,第8页。 3 王业平:《西方基督教思想史》,第42-43页。
4 曹兴,刘海涛:《基督教在西方哲学中的沉浮》,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第1页。 大。主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于蛮族日耳曼人中的西哥德人。残酷的战争中,惟一残存下来维系西欧人民精神力量的,便是它的宗教信仰基督教。当蛮族兵临城下的危机关头,罗马皇帝不能保全罗马城时,罗马教皇利奥一世(Leo I)出面求情,保全了罗马城。1 从此,基督教便成为罗马帝国传统的象征,成了社会无秩序中的秩序代表,罗马教廷成为当时的政治与宗教的最高机构,占据了社会精神生活的主导地位。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尤其是十三世纪,欧洲教会的势力达到了极致,教权完全支配了欧洲列国的王权。而希腊哲学,则经过古罗马人、日耳曼人的战火洗涤,在欧洲本土趋于消失。即便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保存了以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 B.C)为代表的希腊哲学的“火种”,2 但这“火种”再回到欧洲时,面对以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为代表的经院哲学体系,和罗马教廷强大的政治与军事势力,再也无法掀起“燎原”之势。因此,希腊哲学慢慢的成为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下级”和“女仆”供其使用。3
4.中国的哲学是否也能够成为基督教思想的载体? 历史促成了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结合,但我们也应当承认的一点是,希腊哲学并非是基督教思想唯一的阐释者。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因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以柏拉图主义为代表的希腊哲学中,虽然大卫·施特劳斯曾指出:为基督教思想做好准备方面,没有一个希腊人比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做得更多。4 但是柏拉图的思想到底对基督教思想带来多少积极的影响,对于基督教思想的贡献大于其破坏还是破坏大于其贡献,现在也很难说清楚。5 其次,纵观人类文明史,有好多璀璨的明星,比如古埃及文明,中国文明。进一步说,中国的文明比起希腊文明要好得多。6 只是我们要顺服,要尊重上帝帝在历史中的安排。倘若历史可以重写,上帝给我们中国哲学创造一次阐释基督教思想的机会,我想中国的哲学一定会成为基督教思想更好的载体。
1 祁伯尔(B. K. Kuiper):《历史的轨迹---基督教会2000年史》,李林静芝译,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
2009年5月,第51页。 2 曹兴,刘海涛:《基督教在西方哲学中的沉浮》,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第60页。
3 托马斯:《神学大全》,第一集,第一部,第一题,第五条。
4 D. F. 施特劳斯:《耶稣传》(第一卷),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51页。
5 王业平:《西方基督教思想史》,第11页。
6 辜鸿铭:《春秋大义》“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