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黑龙江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的地方。
黑龙江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文化、民族文化、边疆文化和农业文化等。
黑龙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对于形成区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黑龙江有着广袤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土地资源,这为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黑龙江的自然景观也是独具特色,如松花江、黑龙江等,这些自然景观为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黑龙江拥有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民族包括汉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鄂伦春族等。
这些民族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习俗和传统文化,在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丰富了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
黑龙江是我国的边疆地区,拥有边疆文化的特色。
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是中俄边境地区最长的一段。
这使得黑龙江区域文化具有边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风情。
边疆文化代表着地域的边缘性与包容性,融合了中俄两国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
黑龙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产区,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
黑龙江的黑土地是我国最优质的农田之一,这使得黑龙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农业文化是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的耕作技术、农产品的加工方法以及传统农耕文化等都是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重要内容。
针对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可以制定以下发展战略:第一,加强对黑龙江自然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挖掘和传承黑龙江独特的自然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促进边疆文化的繁荣。
加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具有边疆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边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019年黑龙江地域文化.doc

黑土先民多为“精于骑射”的马背民族,“尚武”、“重勇”使他们处在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条件下,他们充满野性和行动力量,有利于部族的生存、发展和壮大。黑土先人就是靠这种“尚武”、“重勇”的精神造就出无畏、不屈的民族性格。随着黑土先民的南迁与山东、河北等地的汉族移民的北移,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尚武”、“重勇”成为包括汉族居民在内的黑土地域居民共同的价值取向。
黑龙江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的地域文化历史造就了黑龙江人独特的文化性格,即"粗犷豪放的气质,质朴率真的品性,热情大方的特质,包容海涵的气度,幽默机敏的智慧"。但同时人情式的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是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以人自身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总体性文化转型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努力建构新世纪黑龙江人新的形象工程,为龙江大地和黑土文化增添新的内涵。
就关东文化来说,由于东北地区历史上社会变迁呈大起大落的特点,每次高潮之后的沉寂,总是从边远后进部族中分化出新生力量充当历史的主角,这些新的主角由于刚走出原始社会,原始公有制的积淀在他们心中相当活跃,“公”与“私”的财产反有权观念处于混沌状态,而岩酷的自然环境与生存斗争增强了对安全的需要。由于地广人稀,对大自然丰美的物产,“皆无所属,任人自取”,“大家拿”成为被习俗认可的东西。东北地区有相当数量的山东、河北闯关东的汉子,这些人身上带有“劫富济贫”的绝对平均主义心理,这种无视财产权观念被称颂为英雄美德,已成为东北文化的内在底蕴之一。
黑龙江地域文化学习体会

黑龙江地域文化学习体会从历史上看,黑龙江人生存的环境是东南北三面被大山、大江环绕,西面有茫茫草原横亘。
可以说,内部回旋相当开阔而外部交通极不便利。
正因为这种环境,使文化心理形成了封闭的向心结构。
生产方式因缺少外部的信息刺激和形象示范而亘古不变,在心理上积淀为稳定和保守(如恋家守业的现象,一旦定居下来,就生于斯、长于斯、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封闭的环境、单一的生产方式和代代相因的生活,加上历史上黑龙江地域就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使黑龙江人既具有农耕民族诚实厚重,又具有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和大度的胸怀,兼具农牧民族的特点。
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乐观、爽直、大气、勇敢、侠义的性格,正因为这种性格,我们黑龙江人便是满清末年胡匪、强盗的生产者,同时也为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提供了充足的兵源。
由于单纯依赖土地就可以生存,他们满足于“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现状。
同时,由于地广人稀,天赐丰富,生存环境相对宽松,自种自食的农产品行往往有剩余而剩余产品又无法作为商品出售,且人烟稀少,所以在接人待物上形成了大方好客的性格特点。
但是,也逐渐养成了粗疏,没有商品观念的弱点,又因为物产丰饶,因此人生惰性、温饱即安,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
与之相反,关内地少人多,谋生艰难,人更勤劳,关内比较复杂的生产方式,使关内的文化传统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学习和富于创造,二是善于经商和弄巧。
所以自古以来状元举子、重臣良医多为南士,能工巧匠、大商巨贾也多出自南方。
所以由此可以推断,东北尤其是黑龙江即使开发早些,资本主义萌芽也会产生于东南沿海,也不会产生于东北,经济基础差异是个因素,最重要的是地域文化的差异。
这就是北大荒精神!清朝初年,为保持其龙兴之地,对东北地区一直实行封禁政策,禁止汉人进入。
后来沙俄多次入侵,强夺大片领土,国家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清政府才觉察封禁政策失误,才逐渐废除封禁政策。
据《黑龙江省通志》记载:地域真正大规模放段禁垦荒始于19世纪60年代左右。
基于地域文化的黑龙江文创产品设计探析

基于地域文化的黑龙江文创产品设计探析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地域文化的地方。
在这个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本文将探析基于地域文化的黑龙江文创产品设计,提出设计的关键点和发展的方向。
首先,要将黑龙江的地域文化体现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
黑龙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如长白山文化、瑷珲文化、东北虎的形象等等。
设计师可以在产品的形态、材质、图案等方面进行融合和演绎,以表达黑龙江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色。
例如,可以设计以黑龙江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服饰、手工艺品等;以黑龙江特产和名胜风景为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在文化主题公园、博物馆等地方推出以黑龙江文化为核心的游乐设施和文化商品等。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将黑龙江的地域文化推向社会,并让更多人了解和认知黑龙江的文化底蕴。
其次,要注意本土特色与现代化的结合。
文创产品不仅要具有地域文化的特征,还要考虑时代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需求。
设计师可以将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相结合,推出具有现代化设计风格和黑龙江特色的产品。
例如,在黑龙江传统乐器的基础上,加入电子元素,推出具有现代感的新乐器;在传统的木雕技艺中,加入现代设计的元素,制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和居家装饰需要的实用家居用品。
这样,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特征,还让文创产品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
最后,要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文创产品的设计不仅仅是要追求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涵盖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设计师需要在创意时注重研究相关历史文化和艺术背景,保证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例如,在黑龙江传统绣品的设计中,需要了解相关的绣法、艺术手法和图案等,才能创造出更符合当地文化特色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够展示和推广黑龙江的文化,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
总之,基于地域文化的黑龙江文创产品设计,需要将黑龙江的地域文化体现在产品设计中,注重本土特色与现代化的结合,同时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黑龙江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课程期末作业姓名4闪电4 学号88888888 学校鹤岗直属分校成绩大美黑龙江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其中,“和合”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
当前,中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以“和合”为精神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因此,了解并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经纬度最高的身份。
土地面积45.46万平方千米,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六位。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水路相连的边境总长3045千米。
其中界奖界湖总长2000余千米。
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界江,全长4363千米(一海拉尔河为源),干流全长2821千米,在黑龙江省境内长约1850千米。
两岸植被完好,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生态环境是世界上四大无污染水系之一。
这条粗犷、寂静的大河源远流长,岛屿星罗棋布,是开发界江国际旅游的珍贵资源。
关键词:黑龙江地域文化、意义、收获、自然、人文。
1.引言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威武不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易经》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这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东北的省份。
早在距今三至四万年的旧石器时期,此地就有人类活动。
先秦时期,这里分布着肃慎、 貊和东胡三大族系的先民。
公元前2000多年,肃慎向帝舜献 矢石 。
黑龙江省有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10个世居民族,在历史上对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对保卫祖国作出过特殊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完整的省份,哈尔滨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大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已逐步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煤炭、石油、林业和机械工业基地。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沿边已形成开放带,边境贸易有很大发展,全省经济也有较快增长。
黑龙江地域文化学习体会 (4)

黑龙江地域文化学习体会 (4)
黑龙江地域文化学习体会
在这次去黑龙江的旅行中,我对该地区的文化有了深刻的体会。
黑龙江地区是一片文化多元及传统浓郁的地区,它的人们以勤劳、乐观、友好的态度迎接游客们的到来,使人印象非常深刻。
首先,当抵达黑龙江省时,不仅从外表看见了建筑、风景、自然环境等多种文化元素。
让我惊叹不已的是,大量建筑和古迹,让我仿佛置身在历史的洪流中,感受到了昔日的年代和岁月流逝。
另外,宁安和呼由拉特等小城,以及在湖泊边依山傍水的乡村,令人惊叹不已,让我深深体会到黑龙江地区的美丽,也体会到了它的精神。
此外,受黑龙江人们的厚待,让我更加了解了传统文化,他们弘扬的仁义礼智信、勤劳乐观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他们无私奉献的态度和诚实守信的精神,而传统文化中所展现出来的“笑
颜独好”“爱国主义”“拥抱多元”等传统文化理念,也给我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我在黑龙江的这次旅行,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受益匪浅。
当我看到黑龙江的风景、见证那里的慷慨和勤劳,我深深的怀念当地的文化,它的仁爱、勤劳、乐观令我折服,同时也深深的感恩这片土地所赋予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
黑龙江地域风情文化

黑龙江地域风情文化黑龙江是中国东北部边疆省份,中国四个极点东极抚远、西极喀什、南极三亚、北极漠河,东北两个极点都在黑龙江境内。
黑龙江是全国纬度最高的边疆省份。
古代称黑水,辽代始见黑龙江之称,清代乃以黑龙江作为行政区划。
冰雪资源堪称全国之最。
滑雪期长达120—140天,雪质好、降雪多,山区降雪可达100—300厘米,山体坡度适中,适合于建设大型滑雪场的地方有100多处。
林地面积19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1.9%,绝大多数为天然林。
全省江河纵横,水资源居北方各省之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和牡丹江五大水系,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江河湖泊气势宏大。
黑龙江自然山水的许多独特之处使其生发出无穷的魅力,从而吸引了作家艺术家的目光,并通过文学艺术各门类的创作转化成著名的人文山水,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如地域风情歌曲《乌苏里船歌》、《我爱你塞北的雪》、《太阳岛上》,龙江剧、冰雪山水画、黑龙江版画,小说《北极村童话》、《额尔古纳河右岸》等,散发着浓厚的地域风情,使人牢牢记住了黑龙江。
黑龙江幅员辽阔、山水地貌雄奇,四季分明,促使黑龙江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黑龙江对于冰雪类、火山类、森林类、湿地类、极地类、石林类、漂流类、温泉类、界江类等等自然地理地貌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著名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五大连池饮水节、齐齐哈尔观鹤节、伊春森林旅游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黑龙江自然资源不仅是地形地貌千差万别,拥有的风物特产资源也极丰富,适合开发物产文化节。
比如韩国人参、松茸、泡菜、海产、萤火虫儿等都以文化节形式开发,使其更具人情风物色彩,让旅游与饮食文化结合起来。
挖掘黑龙江以岁时节令形成的农耕文化资源,以地形地貌、奇异天象等文化资源,以风物特产资源为特色的物产文化资源以及人文山水的地域风情文化,搜集整理历代文化名人对自然山水风情歌颂、描述、文献资料、文学艺术作品、绘画、雕塑、书法、音乐、歌唱等文献遗存。
基于地域文化的黑龙江文创产品设计探析

基于地域文化的黑龙江文创产品设计探析黑龙江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华民族东北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随着文创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兴起,黑龙江省的文化资源开始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给人们带来了独特而精彩的文化体验。
本文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析黑龙江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和特点。
地域文化是地方社会特有的文化,是从物质生活和精神层面上进行表述和传承的一种文化形式。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代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这为黑龙江的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主题。
以黑龙江省的传统建筑为例,如哈尔滨的古建筑群,瑷珲大庙、中东铁路公墓、哈尔滨东方红广场等,这些建筑物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黑龙江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素材。
例如,哈尔滨市政府为庆祝城市建城130周年推出的“哈尔滨城市文创产品”系列,由哈尔滨市纪委监委和中央美院联合设计,其中包括以哈尔滨市“九曲十八弯”的老道为元素的桌游、以哈尔滨市民阳台窗为元素的元宵灯笼、以哈尔滨市二龙山、太阳岛为元素的马克杯等,这些产品都以当地特色为创意灵感,借助哈尔滨市的文化资源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同时也推广了哈尔滨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此外,黑龙江省的自然环境和传统习俗也成为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意来源。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如白雪皑皑的长白山、原始森林和龙江、松花江等,“黑土地上的美丽”让人们流连忘返。
同时,黑龙江省传统习俗如冰雪节、渔猎文化等也是文创产品设计的顶尖素材。
例如,黑龙江省旅游局主办的“黑龙江省渔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旨在以传统渔猎文化和当地旅游资源为创意核心,推动文创产业在渔猎文化、旅游娱乐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打造出更具黑龙江特色的文创产品。
总之,黑龙江省的丰富文化和资源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创意来源,地域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设计相得益彰,不仅可以推动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更能够增进人民群众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摘要】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黑土地养育了龙江人。一方文化成就了一方人,龙江精神成就
了一代代龙江人。如果有一种精神是龙江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那便是龙江人的闯的精神。
随着文化大融合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文化从地球上消失或即将消失,它们被人们遗弃或
被其他的文化所同化。然而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就会没有自己的精神,没有精神的民族不可
能引领时代的潮流。龙江人的文化包含龙江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作用下的文化,改变或脱
离这些原有的文化,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大大丧失,其特征也会逐渐被磨灭。黑龙江是个多种
文化共存的地方,自然环境和特定历史在人文精神塑造过程中都曾起到过至关重要作用,如
何处理好原有文化间的融合,并保留各自的特色是构建龙江发展的精神支持的关键。
【关键词】地域精神 民族精神 新龙江人的精神 文化大融合
【正文】
地域辽阔的黑龙江,四季交替分明,文化底蕴深厚,物产资源丰富,建筑风格别异,因
此北国冰城,黑土地,北大仓,东方小巴黎等多种美誉。
黑龙江的黑土地域文化是区别于其他北部省份的特有的文化,其既包含于中华文明,
又带有其鲜明的个性,其特征多受影响于萨满文化,中俄交流文化,以及文革时期的南北融
合文化,以及龙江人特有的闯关东文化。
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
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黑龙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历程上与中国的其他地区都有
着极大的区别,从而使黑土区域文化也具有了独特的气质。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缘,与俄罗斯接壤,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和最东端抚远三角洲都
在黑龙江省境内。冬季由于蒙古高压的原因,气候寒冷;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温度
较高,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
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
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区域文化具有
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
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
之称。发端于大兴安岭的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曾统一黄河流域一百多年。鲜卑人的后裔契
丹人建立的辽政权也统治了中国北方二百多年。古肃慎人的另一支黑水靺鞨建立的金政权先
后灭辽和北宋,强大一时。元和南宋联合灭金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改族名为满
洲并建立后金,1644年清军入关后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多年。东北的少数民族发端于黑土地,
体格强悍、精于弓马,在一次次史诗般的战争画卷中展现了黑土地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一次
次碰撞和交融,同时也使得东北地域文化有了厚重的积淀。在一次次冲出东北的过程中,黑
土区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清代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虽有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但仍难挽颓势,这是封建制
度衰落的必然规律。《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密约》等一些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
失了大片土地,同时也使得俄罗斯人进入了中国东北。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这片土地无奈
的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以哈尔滨为例,至今仍然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欧式建筑,优美的建筑
后记录着俄国人侵占中国东北的那段历史。之后东北又沦为日本的占领区,并一度成立伪满
洲国,日本人对于中国东北的掠夺和残害更是肆无忌惮,哈尔滨的日军侵华第七三一部队遗
址就是对那段历史的无声控诉。这一百年的黑暗历史随着二战的胜利而结束,哈尔滨遂成为
中国第一个光复和解放的城市。众多的民族以及与外国人的深入交流,共同铸就了黑土区域
文化的多元和开放包容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
期间,156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56个在东北,其中22个在黑龙江,另外,国家基本建设
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大庆油田的开发为标志,黑龙江产业结
构进一步改变。随之兴建了一批石油化工厂,新建了铁路和输出原油专用的大连新港,并修
筑了较完备的输油管道网,从而改变了全国的能源结构、原料结构、产品结构及出口贸易结
构。从1952年到1975年,机械工业始终位居工业各部门之首。石油工业由第10位升至第
2位,化学工业由第6位升至第4位,冶金工业由第4位升至第3位。
上世纪50年代末,10万官兵和5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
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这些来
到黑龙江的人不但为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区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通
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
寒禁区精神)成为了黑土区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说用一种精神概括龙江人的精神,这就是闯的精神。如今的龙江人遍布于大江南
北,有二锅头的地方就不乏龙江人的豪气,一口烈酒,管他是烈日寒冬,来过这片土地上的
人都干试它一试,创它一闯。一千年前的女真人从这里出发,越过千里冻土,凭着海东青一
般的精神闯出了一个王朝,一百年前的闯关东人在寒天雪地中闯出了龙江子孙得以生存的黑
土地,五十年前,老一辈铁人,用身躯在冻土中闯出了关乎国家发展的命脉资源—石油,现
如今,新的一代龙江人,继承老一辈的闯的精神,闯荡在世界。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世界大融合的大背景下,很多的地区都失去了其特有的地区
精神,民族特色,在大融合中随波逐流,文化被蚕食殆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丧失了
其民族特色,国家精神,这是十分危险的。中华民族、龙江人如果要在时代的大潮中,引领
潮流,其精神是不可或缺的,龙江人的闯的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结束语: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若缺少了本地文化底蕴和特色,就反映不出独有的精神内涵,就会失
去它强大的吸引力。地域文化是发展旅游文化不可缺少的灵魂,更是旅游业突出特色的关键
所在。
我国已经步入加速城镇化的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千城
一面的城市形象,逐步认识到城市景观的重要性,包括城市中的建筑环境、自然环境、广场
空间等一切可视对象都应在规划中得以重视,而城市景观特色的体现是以当地景观资源为基
础建立起来的。黑龙江省景观资源丰富,其中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各具特色,对城市景观风
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知网空间--《安徽建筑》2011年02期
筑龙网—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