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合集下载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黑龙江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的地方。

黑龙江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文化、民族文化、边疆文化和农业文化等。

黑龙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对于形成区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黑龙江有着广袤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土地资源,这为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黑龙江的自然景观也是独具特色,如松花江、黑龙江等,这些自然景观为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黑龙江拥有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民族包括汉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鄂伦春族等。

这些民族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习俗和传统文化,在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丰富了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

黑龙江是我国的边疆地区,拥有边疆文化的特色。

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是中俄边境地区最长的一段。

这使得黑龙江区域文化具有边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风情。

边疆文化代表着地域的边缘性与包容性,融合了中俄两国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

黑龙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产区,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

黑龙江的黑土地是我国最优质的农田之一,这使得黑龙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农业文化是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的耕作技术、农产品的加工方法以及传统农耕文化等都是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重要内容。

针对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可以制定以下发展战略:第一,加强对黑龙江自然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挖掘和传承黑龙江独特的自然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促进边疆文化的繁荣。

加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具有边疆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边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黑土文化课程期末作业姓名李皓学号 13060215 学校呼玛县职业技术学校成绩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黑龙江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存有大量的遗址、历史文献以及民间口头传说等,在我们十八站这里就有旧石器遗址,妓女坟、鄂伦春民族桦树皮船传承这些都属于历史文化。

但是,由于以往学术界过多用沦陷区的视角来看待黑龙江的红色文化,对黑龙江红色文化的成因考察多半归结为30年代中共满洲省委对革命文艺活动的领导,以及日本侵略初期忙于战争疏于文化钳制等因素。

而对于在20世纪初,尤其是十月革命后,哈尔滨所处的向东北和关内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俄苏文化的中心地位,以及黑龙江“华洋杂处”的“国际主义大家庭”环境对近现代黑龙江精神的塑造等地域文化现象,缺乏文学与史学学科的整合、互补研究。

因此,恰恰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俄苏文学的本土化,才使黑龙江在现代意义上与关内文化形成对接,在黑龙江文化人或流亡关内或坚守乡土的文化选择中,实现了关内关外文化的精神遇合这一重要理论建构的机缘。

在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和还原历史。

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中转站,先天存在着一条联系中国和俄苏之间的“红色之路”。

黑龙江大地上演绎的红色文化之所以没有“一过性”,而是形成了“红色文脉”,缘于黑龙江从接受十月革命影响为起点,形成了20年代俄苏文化翻译潮(灿星社)、30年代左翼文艺创作潮(牵牛房、星星剧团、哈尔滨口琴社、寒光电影公司等)、40年代工农兵文化实践潮三大文化热潮。

尤其需要提及的是,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代表性人物和群体中,流亡关内的东北左翼作家群体的运行轨迹及人物命运。

这个群体凭借在哈尔滨习得的马克思主义俄苏文化精神资源,融入中国左翼文化大潮,在抗战中汇聚到革命圣地延安,抗战胜利后又返回黑龙江,自觉地进行红色文化的再建过程。

黑龙江文化“走出去”又“返回来”的轨迹,从现代意义上再次回答了东北地域文化主体身份认同、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历史融合认同等国内外重大学术问题。

黑龙江地域文化学习体会

黑龙江地域文化学习体会

黑龙江地域文化学习体会
黑龙江是一个充满着激情的地方,它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及独特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那股深深的文化底蕴,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

在走访了一些黑龙江的古老城市和古乡村后,我对此地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古老的城镇中,我看到了许多令人心醉神迷的古代建筑,以及精致别致的民居,让我惊叹不已。

东北腔,便是这里给人印象深刻之处,传承至今的东北腔,令人留连忘返,让我更加深刻地体悟到黑龙江独特的文化魅力,痴迷而不能自拔。

另外,黑龙江也有着它令人难忘的风土人情。

从小集市、节日到土著的民俗,都让我,对这里的文化感到无比的惊艳与震撼。

黑龙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融汇了众多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使其充满了着历史的盎然和文化的丰富。

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文化智慧,也感受到了这里的深厚文化底蕴。

总之,黑龙江让我对这里的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更加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会永远把这里记住。

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因此,在振兴黑龙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分析黑土文化,发扬其积极方面、规避消极方面,使黑龙江在本次文化建设高潮中不落伍,且得到新的突破和跨越,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黑龙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

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 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期间,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 56 个在东北, 156 其中 22 个在黑龙江,另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

上世纪 50 年代末,10 万官兵和 5 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

这些来到黑龙江的人不但为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地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

通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成为了黑土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黑龙江地域文化在振兴龙江中的推动和阻碍作用 1.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黑龙江涌入大量外来人口、工厂企业大量兴建,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在这里不但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反而造就了哈尔滨“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身份。

浅谈黑龙江地域文化

浅谈黑龙江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作业姓名:郭聪学号:1423001400633浅谈黑龙江地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人文素质是一种生活、思考与行为的方式,他允许每个人都实现自己最热切的愿望,并成功地获取幸福,使生命完美。

一般说来,人文素质主要由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三个方面构成。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文知识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其他两个方面赖以形成的基础;人文能力与方法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分析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主要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理解和应用人文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对人文的情感、兴趣和动机等等,这些精神和品质在人文素质各要素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着人文素质的方向。

在人文素质中,人文精神是核心。

当前大家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不一,有的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角度来思考,往往得出各个国家的人文精神都有所不同的结论;有的认为每个时代人文精神内容不一样,中国古代与中国当下的人文精神不同。

在笔者看来,人类的人文精神在某些具体内容上可能有时代与国家之别,但在根本特征或本质上则无根本性差别。

人的欲望和本性等是相通的,这决定了人文精神也就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人文精神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但在总体上不外乎是对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权利、利益与价值的尊重和保障,对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球、宇宙及其他动植物的关切,它是人类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精神因子。

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其人文素质的高低,既是其文明程度和生存状态的重要标志,也必然是其发展支撑的底蕴。

而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人文环境的改善和提升,要关注青年学生,因为他们此时的人文启蒙,此时确立的终极关怀,只要是真正的纯粹和彻底,就可以树立人性和理性的素质!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缘,与俄罗斯接壤,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和最东端抚远三角洲都在黑龙江省境内。

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特征?(一)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二)地域文化的特征?地域文化首先在于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在文化形态上的不同,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呈现多样化,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行政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使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一地有一地的特点,如汉文化、关陇(三秦)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松辽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黑土文化等等。

其次,地域文化形成过程的长期性。

中华民族形成,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在几千年演化中形成各自的特点。

第三,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渗透和包容性。

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自然使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第四,地域文化表现形式的广泛性。

作为大概念意义上文化,它包含了从社会意识形态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地域的人们,其生产生活习俗语言都表现出别处的不一样。

黑龙江地域文化包含哪些内容?黑龙江独有的文化底蕴可分为北大荒文化、原生态的自然文化、冰雪文化和避暑文化、铁人文化与新四军文化、军工文化、中俄文化六大主题。

辽阔无垠的东北大平原,漠河—抚远大界江的文化探寻之旅都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极珍贵资源。

已经享誉世界的冰雪文化一直在与时俱进的推广中提升;天然的亚热带气候注定了天然的避暑圣地。

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及相关的民俗、饮食、美食,沿袭和传承构成了我们黑龙江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

三、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内涵黑龙江地域文化,以为黑龙江以丰腴的黑土而著称,也称为黑土地域文化。

黑龙江地域文化是东北地域文化——关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特文化精神和鲜明文化风格的地域亚文化。

(一)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因为黑龙江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历史上多样性、过渡性、中介性、融合性,等形成了黑龙江地域文化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黑龙江省是中国东北地区边疆省份之一,位于中国东北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区域中心,总面积46.64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省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等方面。

首先,黑龙江省的自然地理因素影响了其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黑龙江省地势高低起伏,山河壮丽,境内最高峰为齐齐哈尔市的尼尔基山,海拔2187米,而最低点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讷河市,海拔63.5米。

因此,黑龙江省地势复杂,形成了多样的自然景观。

其中,黑龙江、松花江、辉南江等三大河流流经本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河流文化。

另外,黑龙江省还是中国最北端的省份,冬季气温极低,而夏季则是气候宜人的季节,因此黑龙江省也是一个适宜冬季旅游的地区。

其次,历史文化是黑龙江省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龙江省历史悠久,早在4000年前,黑龙江流域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了狩猎、渔猎和农耕生活。

汉武帝时期,黑龙江地区被划归辽东郡,成为北方的重要商埠和军事要地。

在清朝时期,黑龙江由于靠近俄罗斯边境,逐渐成为重要的防线。

此外,在抗日战争期间,黑龙江成为了中国军队的主要战场,形成了烈士纪念馆和抗日遗址群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第三,黑龙江省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黑龙江省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以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达斡尔族等人口较多,并且分布广泛。

这些少数民族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满族的“老布政”、“龙江河船歌”、朝鲜族的崇尚音乐和舞蹈等文化。

此外,黑龙江省还有许多与自然环境有关的传统文化,如钓鱼、狩猎和渔猎等文化。

最后,现代文化也成为黑龙江省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黑龙江省的现代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黑龙江省多年来致力于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发展黑龙江省的现代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外,黑龙江省还吸引了大量投资,发展了经济并引进新的文化元素。

黑龙江省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心,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黑龙江实践活动报告

黑龙江实践活动报告

黑龙江实践活动报告1. 活动背景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体验黑龙江的民俗文化、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我们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前往黑龙江进行考察和研究。

2. 活动内容2.1 民俗文化考察第一天我们走访了黑龙江省的一个小镇,与当地居民交流并观摩了一场传统的民俗表演。

表演中,我们欣赏到了各种传统乐器演奏、舞蹈和歌咏,了解了黑龙江独特的娱乐文化。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手工艺品制作工坊,亲手尝试制作传统纺织品和雕刻工艺品,深入了解了传统手工艺的繁杂过程和精湛技艺。

2.2 经济发展考察第二天,我们前往黑龙江省的一个大城市,参观了当地的工业园区和企业,了解了黑龙江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我们与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了解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计划。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对黑龙江的经济发展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3 生态环境考察第三天,我们来到了黑龙江省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参观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我们观察了珍稀的候鸟和动植物,了解了当地的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

同时,我们还参与了当地的环保志愿活动,清理垃圾并种植了一些植物。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学到了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方法。

3. 活动收获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对黑龙江的民俗文化、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我们深刻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生态环境的脆弱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获得了一些实践和应用的能力。

在与当地居民交流和参与活动时,我们提高了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参观工业园区和企业时,我们了解了一些实际经营和管理的技巧。

在参与环保活动时,我们学到了如何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不仅扩大了见识,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一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为社区和社会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课程
期末作业
姓名王万隆学号1323001256911
学校双鸭山电大成绩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黑龙江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黑龙江省境内的,由独特的历史、自然地理、人口和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具有地域性的文化,是一个具有多元素综合体的地域性文化。

所以,黑龙江地域文化从其文化构成的基础来讲,由鲜卑、肃慎、女真、契丹、蒙古、满等土著民族创造的文化、从中原流播到黑龙江地域的中原文化、近现代俄日等国侵入的外国文化组成。

这些文化类型经过冲突、碰撞、选择,最后融合为一种具有相同文化风格与文化精神的黑龙江地域文化。

本文从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基本状况入手,结合学习的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知识以及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特性,从自然和人文角度总结了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所带来的收获;并总结了黑龙江地域文化对文化的发展和转型的意义。

一、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特性
黑龙江地域文化基本构成作为一种典型的多元文化体,在它的深层结构上又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拓展性与守旧性并存、吸纳性与被动性并存的特性。

(一)拓展性与守旧性并存
第一,生活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之中的黑龙江人,要发展和生存下去,必须以旺盛的精力和坚强的意志去征服自然,在不断开发中使自身获得完善。

正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中,形成了一种勇于拓展的文化价值取向。

这种拓展的价值取向,创造了黑龙江的昨天,支撑了黑龙江的今天,也是黑龙江的明天发展所必须依靠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柱。

第二,在东北边疆文化中,与这种文化的拓展性并存的却是文化的守旧性。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占主导地位的是产品经济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无非是放大的自然经济。

它已成为一种因循守旧、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社会惯性。

这种惯性使黑龙江地域文化在发展了的时代和历史面前表现出明显的守旧性。

(二)吸纳性与被动性并存
第一,同很多其他的地域文化相比较,黑龙江地域文化发展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性较少,而吸纳的包容性成为主要的文化特性。

只要对黑龙江地域文化不同的呈现面稍加研究,就不难发现,在不同文化层面上都存在着文化融合的特性。

正是这种对于外来文化的吸纳,使东北地区的文化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特点和特色。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趋势条件下,这种吸纳的包容精神,是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发展优势。

第二,黑龙江地域文化在任何一个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都是与侵入或融入的外来文化联系在一起。

历史文化积淀较少,也使黑龙江地区的文化发展缺少内源性的发展优势,因而文化发展一般表现为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的被动整合。

如果说开放性和兼容性是相联系的,那么守旧性则是同被动性相关的。

在文化发展方面,文化自身的守旧性必然导致文化发展的被动性,而被动性又强化了文化的守旧性。

二、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
(一)增强认同性和凝聚力
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能增强对地域的归属感与寻根意识,增强爱国爱
乡的情感。

通过挖掘古代黑龙江人重诚信的价值观念,可以使黑龙江地域民族工商业者,特别是那些经得住历史长河磨砺的老字号都把义与利结合起来,强调职业道德。

这些丰富的经营理念与商业道德,作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为增强认同性和凝聚力带来了不少的收获。

(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特别是渤海时期、金国时期两个文化发展高峰时期,可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渤海时期文化是对中原唐文化的大量吸收与发展,金国时期向辽与北宋大量吸收人才与文化、科技成果的政策。

黑龙江地域古代有“重武轻文”的传统,近代乃至现代文明“重实轻文”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科学受到一定重视,也取得了较大成绩。

“文风不盛”的现象有所改观。

要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条件和动力,也带来了巨大的收获。

(三)提升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
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了解到黑龙江地域有丰富的渔猎、游牧、山林采集等文化资源。

在古代,它们表现为一种生产方式;在现代,它们转化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

由于地旷人稀,人们生产生活直接与大自然打交道,在大自然中敞开胸怀,形成直来直去豪爽性格。

这有利于身体健康;又由于滑雪、冬泳等黑龙江特有的冰雪文化,更能造就黑龙江人勇敢、健美的体魄。

通过对黑龙江这些地域文化的学习,对以后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收获。

三、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意义
通过对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学习,使我们能够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正确认识和把握黑龙江地域文化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根据新的历史和时代发展要求,明确提出黑龙江地域文化整合的新走向。

(一)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对开创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具有特殊意义
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可以克服因循守旧的守旧性,就是要抛弃那些历史积淀下来的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系列陈旧的文化理念,就是要改变由于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熏陶而形成的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式,就是要打破常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丰富和发扬黑龙江地域文化特有的拓展性,就是要把那些历史上曾开创辉煌的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同现代工业生产方
式和市场经济的条件相结合,并且加以升华和提纯,创造一系列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的文化理念;就是要把这种拓展进取的价值取向同历史和时代相结合,并且成为黑龙江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动力和精神依托;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拓展性人才和创造性人才,在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上推出一批精品。

这些人才和精品,不仅在全国具有文化上的先进性和代表性;而且在不同的边疆区域中具有文化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二)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对促进文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可以摆脱无所作为的被动性,就是要求我们的文化应该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对待国外的事物和外来文化,在继续保持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和包容的基础上,主动地向外国先进文化学习,吸收国外的文明成果;要善于积极地对国内其他地域开放,主动地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吸收他们的文化长处和精华,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文化;正确地对待自己地域的传统文化,主动地深入挖掘和开发自己文化传统中优秀的东西,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实现自身文化的创新和改革。

进一步发展吸纳开放精神,就是要十分珍视黑龙江地域文化已经拥有的多元化文化基本构成,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黑龙江地域文化丰厚的文化发展资源;同样,对于各种外来文化奉行“拿来主义”,凡是有利于黑龙江地域文化发展的,有利于促进黑龙江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因素,都要吸纳地为我所用;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产生的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因素,要大力地热情地给予支持,促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成为黑龙江地域文化新的发展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