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专题练习(word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专题练习(word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专题练习(word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要测量一个阻值约为几百欧的电阻R x。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为3V)、学生用电流表(量程为0~0.6A、0~3A)、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0~3V、0~15V)、滑动变阻器R1和电阻箱R2(0~9999Ω5A)各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1)小明用伏安法测量该电阻,如图是小明连接的电路。接通电路后,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2V。请你判断:

电路中哪一个元件发生了什么故障?答:______;

(2)在排除故障换用新元件后,经检查电路完好。闭合开关,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至最小,电压表有示数,但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偏转,电流太小的原因是______。所以按小明所选的器材不能用伏安法测出该电阻的值;

(3)请你帮助小明在实验室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测出该电阻的值;

(a)画出实验电路图______;

(b)实验步骤:按图连接好电路;闭合S1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显示合适的值;断开S1闭合S2,______;读出电阻箱的阻值R;

(c)写出待测电阻R x的表达式:______。

【答案】电流表短路待测电阻阻值太大保持滑片位置不

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与闭合S1时相同R x=R

【解析】

【分析】

(1)常见电路故障有断路与短路,根据电路故障现象分析电路故障原因。

(2)根据欧姆定律,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若电路的电阻增大,则电路中的电流减小,若电阻值很大,则电路中的电流会很小。若电流值小于电流表的分度值时,将无法准确地测出电流值。

(3)根据实验电路图可知,实验时有电压表,没有电流表,可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特点进行实验,即:连接好电路图后,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再将开关与电阻箱连接并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相等和欧姆定律可知待测电阻的阻值与电阻箱的阻值相等;据此设计实验步骤。

【详解】

(1)[1]接通电路,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示数为零,而电压表示数为2V,说明电流表被短路。

(2)[2]由于电源电压为3V,而电阻R x的阻值大约为几百欧,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太小。

(3)[3]可以应用等效法测待测电阻阻值,待测电阻与电阻箱并联,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4]实验步骤:按图连接好电路;闭合S1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显示合适的值;断开S1闭合S2,保持滑片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与闭合S1时相同;读出电阻箱的阻值R。

[5]写出待测电阻R x的表达式

R x=R

【点评】

本题的难点较多,一是电流表量程的选取,二是故障原因的判断,三是没有电压表测电阻的方法: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这一特点设计实验,着重体现了等效替代法

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2.小明对“篮球在空气中是否受受到浮力”进行探究,由此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与实验,并最终设计出可直接测量空气密度的简易“空气密度仪”。

(1)如图甲,将一个带阀门的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阀门连接未充气的气球,且处于关闭状态。加砝码使天平平衡。打开阀门,气球变大(假设篮球体积不变),天平指针向

______偏转。指针偏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测量篮球受到浮力大小,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电路中电源电压U为6V,R 是力敏电阻,其阻值与所受压力F压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当左盘中篮球未给气球充气时,电流表示数为0.2A,此时压敏电阻R大小为20Ω;当篮球给气球充气到体积为篮球2倍时(篮球体积不变),电流表示数为0.15A,力敏电阻R所受压力F B与篮球对左侧托盘的压力F A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则定值电阻R0阻值为______Ω,篮球所受浮力为______N。(3)图乙中篮球与气球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并控制气球体积为篮球的2倍,在电压表指针所指的刻度盘上标上对应的空气密度值,就制成了一台测量当地空气密度的“空气密度仪”。若用此装置测量大于1.29kg/m3的空气密度,指针大概应在______(A/B)处。【答案】右气球受到浮力变大 10 0.09

A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打开阀门,气球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气球受到的浮力变大,蓝球对托盘的压力变小了,故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2)[3]压敏电阻R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流,电压表测定值电阻的电压,当左盘中篮球未给气球充气时,电流表示数为0.2A,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

01

1

6V

2010 0.2A

U

R R

I

=-=-Ω=Ω

[4]由图丙知此时

F1B=309N

当篮球给气球充气到体积为篮球的2倍时(篮球体积不变),电流表示数为0.15A,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

20

26V

1030

0.15A

U

R R

I

=-=-Ω=Ω

由图丙知此时

F2B=300N

由图丁知

F B=50F A

1

1A

309N

5050

B

F

F==

2

2A

300N

5050

B

F

F==

托盘A所受压力的变化量

?F A=

309N

50

?

300N

50

=0.18N

篮球给气球充气到体积为篮球的2倍,由阿基米德原理,即篮球所受的浮力为

F浮=

1

2

×0.18N=0.09N

(3)[5]气球体积为篮球的2倍,即气球的体积不变,现用此装置测量大于1.29 kg/m3的空气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气球受到的浮力变大,篮球对托盘的压力变小,力敏电阻R所受压力F B也变小,可知压敏电阻变大,根据串联电阻的规律,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电路的电流变小,根据U=IR,定值电阻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示数变小,故用此装置测量大于1.29 kg/m3的空气密度,指针应在电压表盘1.29刻度线的左侧,即A处。

3.小红和同学们用“伏安法”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电源电压保持9V不变,滑动变阻器规格为“40Ω、1A”,连接电路如图甲所示。

(1)如图甲是小红同学连接的实物电路图。图中只有一处连接错误,请在错误处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_________________(注意不能与其它导线交叉);(2)改正错误后,闭合开关,过了一段时间,灯突然熄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为0,则产生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只有灯泡或滑动变阻器发生故障);

(3)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并绘制出了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________________Ω(保留一位小数)。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小灯泡变化的阻值?R L滑动变阻器变化的阻值______________?R滑(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小红又找来10Ω、20Ω、40Ω定值电阻想要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只将10Ω的定值电阻代替小灯泡连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U0=4V。接下来断开开关,取下10Ω的定值电阻,换成20Ω的定值电阻,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置不变,则闭合开关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在用40Ω的定值电阻替换20Ω的定值电阻时,他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不能调为U0。为完成四次探究,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一项是_________;

A.如果只更换电源,则更换的电源电压范围是4~8V

B.如果只调整电压表的示数,则应该控制电压表示数U0的范围为4.5~9V

C.如果只更换滑动变阻器,则更换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至少为0.4A

D.如果只更换定值电阻,则更换的定值电阻阻值范围是6.67~32Ω

(5)实验结束后,小红还想知道所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与铭牌标注是否一致,但是发现电源意外损坏了,于是他找来另一个未知电压的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并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已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

①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最右端,闭合开关,记录此时电流表示数为I1;

②再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__________,记录此时电流表示数为I2;

③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滑动=__________(用测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答案】滑动变阻器断路 12.7 小于左 C

最左端()

210

1

-

I I R

I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所以电压表应该和小灯泡并联,如下图:

(2)[2]若灯短路,电流表有示数,若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但题意中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故假设不成立;若滑动变阻器短路,则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不符合题意,则电

路故障为滑动变阻器断路。

(3)[3]由图可知,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是0.3A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3.8V 12.7Ω0.3A

U R I ==≈ [4]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

9V -3.8V 17.3Ω0.3A

U R I ==≈滑滑 由图可知,当小灯泡的电压为3V 时,电流约为0.25A ,此时小灯泡的电阻约为 1113V 12Ω0.25A U R I =

== 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

29V -3V 24Ω0.25A

U R I =

==滑2滑2 则灯的电阻的变化量为 1-12.7Ω-12Ω0.7ΩL R R R ?===

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量为

2-24Ω-17.3Ω 6.7ΩR R R ?===滑滑滑

所以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量大于小灯泡电阻的阻值变化量。

(4)[5]将定值电阻从10Ω换成20Ω,定值电阻阻值变大,为了保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电阻也要变大,所以滑片应该向左移动。

[6]当定值电阻阻值最大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4V 0.1A 40Ω

U I R === 所以可以小于0.4A ,故C 错误,C 符合题意。

(4)[7]第二步,应该让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全部并联并保证电压还等于电源电压,故应该将滑片移动到最左端。

[8]流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

021-I I I =

电源电压为

()00210-U I R I I R ==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21011

-I I R U R I I =

= 4.如图所示是“用铅笔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的电路图.

(1)闭合开关,保持滑片P 2位置不变,向右移动铅笔芯上的滑片P 1,电路中的电流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果滑片P 1滑动到铅笔芯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很小,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2向________移动.

(3)移动铅笔芯上面的滑片P 1,记录铅笔芯A P 之间的距离和电压表的示数,数据如表所示: A P 1/mm

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U /V 0 0.4 0.8 1.2 1.6 2.0 2.4

通过表中数据反映的规律和___________可以推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________比的结论.

(4)保持滑片P 1的位置不变,滑片P 2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0.9V ,滑片P 2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电压表示数变为1.2V ,滑片P 2再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 .

【答案】不变 右 欧姆定律 正 1.8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主要是长度因素。

【详解】

(1)[1]由电路图可知,当滑片P 2不动时,不管P 1怎么滑动滑动,铅笔芯的电阻都不变,那么电路的总电阻不变,唯有改变了电压表的示数,所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2)[2]电压表的示数变得很小,是滑动变阻器分去了太多电压,故要向右滑动滑片P 2,让变阻器的电阻变小,分去的电压变小,那么电压表的示数就会变大

(3)[3][4]当A P 之间的距离变大时,电压表所测的导体长变长,其示数随之变大。而在这个过程中,电路中电流不变,根据欧姆定律U I R

=得,当电流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处理表中的数据有:电压与A P 1的距离的比值是定值,即是两者也成正比,所以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4)[5]当电压表的示数为U AP =0.9V 时,设铅笔芯和滑动变阻器此时接入电路的总电阻为R ,A P 段的电阻为R AP ,电源电压为U ,根据欧姆定律有

AP AP U U I R R

==

即是 AP 0.9V U R R =

此为①式

当电压表示数为U ′AP =1.2V 时,设变阻器减小的电阻为△R ,同理有

′′

AP AP U U I R R R ==-? 即是

1.2V AP U R R R

=-? 此为②式

解①②两式得,

R =4△R

此为③式

将③式代入①式得,

3.6V AP UR R

=? 当滑片P 2再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电压表的示数设为U ′′AP ,同理有

′′′

2AP AP U U I R R R ==-? 而将③式入上式,得

′11 3.6V 1.8V 22

AP AP UR U R ==?=?

5.某小组同学准备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有:干电池2节,滑动变阻器(20Ω,1A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及导线若干,图甲是他们连接的实验电路。

(1)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B 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_____

(2)闭合开关后,他们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为0.7V ,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接着继续探究,把所测数据填在了下表中

实验次数12345

电压U/V0.71 1.1 1.5 1.7

电流I/A0.180.200.260.30

①图乙中电流的示数为_____A。

②图丙是以电流I为纵坐标、电压U为横坐标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请根据他们所测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画出I﹣U图象,并标标记为a。

(________)

(3)图丙中b、c、d三条I﹣U图象,是其他组同学选择5Ω、10Ω和20Ω的定值电阻,按图甲电路测量数据所画。

①单独分析图丙中每条I﹣U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

②该小组同学发现,分析图丙中的I﹣U图象,还能得到:“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一规律。请写出分析方法:_____。

③验证②中的规律,该小组的同学选择了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准备分别接入图甲电路,测量电流进行探究,有同学提议:既然探究时需要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图甲中可以不用连接滑动变阻器和电压表。他们按照提议分别将三只电阻由小到大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读出电流表示数分别为0.42A,0.24A,0.13A,发现无法验证②中的规律。于是他们计划仍按图甲进行探究,分析测量数据后,选定准备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值U.为确保完成验证,则这个电压值U的范围为_____。

A.1.5V<U≤3V B.1.3V<U<2.1V C.1.3V<U≤2.6V D.2.1V<U<2.6V

【答案】保护电路;0.12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见解析B

【解析】

【详解】

(1)[1]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必须处于最大阻值处,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

(2)①[2]图乙中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的示数为0.12A;

②[3]图丙是以电流I为纵坐标、电压U为横坐标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他们所测数

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画出I?U图象,并标记为a,如下所示:

(3)①[4]单独分析图丙中每条I?U图象,因为过原点的直线,故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②[5]由上图知,当电压为0.8V时,对应的电流大小约为0.032A、0.066A、0.13A,结合电阻大小分别为20Ω、10Ω、5Ω,考虑到误差因素,电流与对应的电阻之积为一定值,故还能得到: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一规律;分析方法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③[6]根据欧姆定律I=U

R

有U=IR,3次实验中电阻的电压分别为2.1V、2.4V、2.6V,都小

于电源电压3V,是因为电源有内阻的原因;设电源本身的电压为E,对外(R与R'串联)提供的电压为U,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

I=

E

R R r +'+

由欧姆定律,R与R'获得的电压为:

U=I(R+R′)=

E

R R r

+'+

×(R+R′),

故有:

1 U =()

R R r

E R R

+'

+

?+'=()

R R

E R R

+

?+

'

'+()

r

E R R

?+'=

1

E

+

r

E

×

1

R R

+'

由数学知识得,对外提供的电压U的倒数与串联电阻(电源内阻r之外的电阻)的倒数为一次函数的关系,即为:

1 U =k

1

R R

+'

+b,

根据该小组的同学选择了5Ω、10Ω的定值电阻,电源内阻r之外的电阻获得的电压分别为2.1V、2.4V,将已知量代入上式:

1 2.1V =k×

1

+b,

1 2.4V =k×

1

10Ω

+b,

解方程组得:k=

10Ω

2.47V

?

,b=

12

2.1V 2.47V

-

?

,故这个一次函数关系式为:

1 U =

10Ω

2.47V

?

×

1

R R

+'

+

12

2.1V 2.47V

-

?

他们计划仍按图甲进行探究,因要控制当电阻的电压值U为一定值,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的电压也为一定值,由分压原理,定值电阻和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之比为一定值,故当电阻为20Ω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为20Ω,此时的总电阻为40Ω,代入这个关系式:

1 U =

10Ω

2.47V

?

×

1

40Ω

+

12

2.1V 2.47V

-

?

解得:U=2.6V。变阻器与电阻的电阻相等,根据分压原理,故电压表示数为1.3V;

当电阻最小为5Ω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此时电压表有最大值,当变阻器电阻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将5Ω代入这个关系式:

1 U =

10Ω

2.47V

?

×

1

+

12

2.1V 2.47V

-

?

故:U=2.1V。

综上,他们计划仍按图甲进行探究,分析测量数据后,选定准备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值U,为确保完成验证,则这个电压值U的范围为:

1.3V

2.1V.

故选B。

6.如图(a)是学校实验室型号相同的电子温度计,有几个已经损坏.小明想探究是否是“测温头”(“测温头”就是一个热敏电阻)损坏.

(一)他将损坏电子温度计的“测温头”拆下,用如图(b)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

(1)请根据图(b)的电路图,将图(c)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______)

(2)小明将一个“测温头”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d)所示,此测温头内部可能___________(断路/短路).

(3)将其余“测温头”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如图(e)所示.小明猜想:

①这些“测温头”内部__________(断路/短路);

②这些“测温头”的阻值都很__________(大/小).小明将一个好的电子温度的“测温头”拆下,接入图(b)的电路中进行测量.结果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仍如图(e)所示.由此验证了猜想②也是正确的.

(二)小明调整了实验方案,利用微安表重新实验.

(1)如图(f)所示是小明重新设计的实验装置,他记录了各“测温头”的多组“温度—电流”数据.在加热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1.5V不变,某温度时微安表的示数如图(g)所示,此时电流大小为__________μA,热敏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__Ω.

(2)图(h)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三个“测温头”的“温度—电流”图像.由图像可知,灵敏度最高“测温头”是__________,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增大减小).

【答案】短路断路大 150 10000

A 减小

【解析】

【详解】

(一)(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流经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测温头回到电源负极,同时注意滑动变阻器应接在B处以满足滑片P向右滑时接入电路阻值变小,同时电流表选择0~0.6A、电压表选择0~3V的量程(并联在测温头两端),注意正极流入负极流出,具体连接情况如下:

(2)从图(d )中可以看出,电流表有示数,即代表电路中有电流经过,电路是通路,并且电压表示数为0,说明测温头没有断路而是处于短路状态;

(3)将其余“测温头”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如图(e )所示,电流表示数为0,说明电路中无电流通过,且电压表示数为3V ,有两种可能:①可能这些“测温头”内部处于断路,所以电路中无电流通过,且此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②可能这些“测温头”的阻值很大,电路中电流非常微弱,所以电流表示数几乎为0,“测温头”由于阻值过大,分压增多,其两端几乎等于电源电压3V 。

(二)(1)观察微安表(g )可知,其量程为400uA ,分度值为10uA ,表中示数为150uA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热敏电阻的阻值为:

-41.5V 1.5V ===10000150uA 1.510A

U R I =Ω?热热热; (2)观察图像(h )可知,A 、B 、C 三个“测温头”,大的趋势均是随温度升高电流增大,且A“测温头”随温度升高电流增大最为明显(C 次之,B 几乎无变化),所以灵敏度最高的“测温头”是A 。

7.电源电压为6伏、待测电阻R x 、标有“20欧1安”字样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其表盘如图所示),电键及导线若干,所有器材均完好.他先将除电压表以外的元件串联连接,再将电压表选择合适的量程并联接入电路中.他把变阻器滑片从一端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读出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0.14安~0.26安.当他移动滑片至电流表指针位于如图(甲)所示位置时,观察到某电表的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为另一电表的两倍.

(1)请画出小闵连接的电路图;

(____)

(2)请完成将表格填空.

物理量

实验序号 U x (伏) I x (安) 电阻R x

(欧)

1____0.14

2________

3____0.26

【答案】

【解析】

据题意,当电流表示数为0.14A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最大值为20欧,

==?=,当他移动滑片至电流表指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 IR0.14A20Ω 2.8V

针位于如图(甲)所示位置时,观察到某电表的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为另一电表的两倍,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8V,因此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并联,故电路图如下:

②当电流表的示数最小为时,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2.8V,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可得:U1=U?U滑1=6V?2.8V=3.2V;由欧姆定律得:当移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个位置时,由图甲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18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1.8V,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可得:U2=U?U滑2=6V?1.8V=4.2V;当电流表的示数最大为0.26A时,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为

0V,则U3=U=6V;故答案为如下图:

8.小军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1)小军连接的电路有一处错误,请只改动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在应改动的导线上打“×”,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_______。

(2)图乙时他改正错误后某次实验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则小军选择的定值电阻是

____Ω(保留一位小数)。

(3)小军进行了多次实验后,绘制了定值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正确的图象是__(选填“A”或“B”)。

(4)小军看到实验桌上有一个额定电压为U的小灯泡,他想挑战只用一只电表测量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军又找来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和两个开关S1,S2,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图,请补全小军的实验步骤。

①只闭合开关S和________(选填“S1”或“S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

②只闭合开关S和__________(选填“S1”或“S2”),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③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为:P额=_________(用字母U, I, R0,表示)。

【答案】 9.2 A S2 S1 UI﹣

【解析】

1)电压表应与电阻并联,如图所示:

(2)由图乙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6A;电压表的量程为

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4V;所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9.2Ω; (3)由于是定值电阻,所以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例,A正确,B错误;(4)首先只闭合S和S2,此时定值电阻与灯泡并联,灯泡正常发光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U,所以此时电流表测量通

过定值电阻的电流表示数应为I0,所以当电流表的示数为时灯泡正常发光;只闭合S和S1,此时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则可知灯泡的额定电流I额I?I0I?;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U额I额U×(I?)UI?.

9.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18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70Ω1.5A”,阻值为10Ω、20Ω,30Ω、50Ω的电阻各一个,满足测量需求的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

(1)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闭合S后,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

(__________)

(2)小明先探究“电阻R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将10Ω的电阻作为R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出电阻两端施加不同电压时对应电流值,并记录(如表所示)。第3次实验时电流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流经电阻的电流为

_____A.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

实验次序1234

U/V 3.0 4.0 5.0 6.0

I/A0.300.410.62

(3)接着小明根据表1数据绘制出I—U图像,如图丁中a所示,实验完成后,将电阻换成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绘制出I—U图像,如图丁中b所示,试分析图像中A、B、C 三电阻R A、R B、R C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用不等式表示):_____。

(4)小明在探究“电压U一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a、他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P到适当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记入表中断开开关S,小明用20Ω的电阻替换10Ω的电阻,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他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

实验次序1234

R/Ω10203050

I/A0.600.300.200.12

b、上表是小明提交的实验数据,老师指出有一组数据不符合实际,你认为这是实验次序_____的数据,选出的理由是_____。

【答案】 0.5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R A

【解析】

【分析】

本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考查电路连接、电流表读数、数据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操作过程、控制变量法和对实验的要求,认真分析题意,根据欧姆定律等知

识分析求解,难度较大。

【详解】

(1)[1]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则滑动变阻器分压减少,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小,故应将变阻器A接线柱接入电路,如下图所示:

(2)[2]第3次实验时电流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电流表选用大量程,分度值为0.1A,则此时流经电阻的电流为0.5A。

[3]分析这些数据可知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定值,故可以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4]分析A、B两点,由图可知A、B两点电流相同,而B点电压大于A点电压,则R A<R B;分析B、C两点,由图可知B、C两点电压相同,而C点电流大于B点电流,则R C<R B,由图线b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时,电流变大,灯丝温度升高,灯泡的电阻增大,所以R A<R C,所以有R A<R C<R B。

(4)[5][6]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10Ω改接成2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使电压表的示数控制不变。

[7][8]由题可知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0.6A10=6V

R

U IR

==?Ω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最大值70Ω时,电源电压不变,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6V不变,可替换的最大电阻为max

R,则由串联分压规律可知,

max

max

R

R

U

U R R

=

+

max

max

6V

18V70

R

R

=

则可替换的最大电阻为

max

=35

所以第4次实验数据不符合实际。

10.小言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V )、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一个开关,若干定值电阻(5Ω、10Ω、15Ω、25Ω、30Ω),一个滑动变阻器(60Ω 3A ),导线若干:

(1)小言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由这些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得结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和电压成________;

(2)小言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为了保证所有定值电阻均能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小言应该保证电压表的示数至少为________V 不变;

(3)小言找来一个小灯泡将定值电阻更换,测得数据后发现小灯泡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关系如图丙所示,若闭合开关S ,小灯泡发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动过程中,小灯泡阻值的变化量大小为1ΔR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的变化量大小为2ΔR ,则这两个量的大小关系是:1ΔR ________2ΔR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正比 1.5 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乙所示的图像可知,同一个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在直线,故在电阻一定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2)[2]由电路可知,R 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根据串联分压的原理,为了保证所有定值电阻均能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小言应该保证电压表的示数至少为

' 4.5V 30Ω=1.5V 30Ω60Ω

U U R R R =?=?++小大大 (3)[3]电源电压保持4.5V 不变,R 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由于串联分压电流相等,根据小灯泡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关系图丙,可以画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关系的图像如下图,由图像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动过程中,小灯泡阻值的变化量大小1ΔR 小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的变化量大小2ΔR 。

11.在实验复习课上,同学们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

实验序号1234

R/ ?10203050

I/A0.600.300.200.12

(1)小明按图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发现电流表指针几乎未偏转,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2)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____;

(3)若在第3次实验时,将定值电阻R由20 ?换为30 ?的接入电路中后,没有调节滑片P 的位置就直接读取电流表的示数,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为______(选填

“0.14”“0.22”或“0.36”)A;

(4)实验中,若小明所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10?、20?、30?和50?,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5? 1.5A”,则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不能大于_____V。

【答案】电阻R断路反比 0.22 9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电流表指针几乎未偏转,说明电路故障类型为断路,电压表材测量电阻R两端电压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在电路中是连通的,则故障原因可能是电阻R断路。

(2)[2]分析表中数据发现,在电阻越来越大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越来越小,可得到结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一定,由表中第1、2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题型大汇总(超全)

九年级欧姆定律章节考点题型汇总 类型一: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 我们进行过“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 (l)请在右边方框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 (2)①由于电路图中电流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探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即采用了_______法。 ②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深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其中表示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是__图;表示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__图。(选填“甲”或“乙”) (3)在探究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 ________和_________。 (4)实验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欧姆定律的理解 由欧姆定律公式,对同一段电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R与U成正比 B、当U为0时,R为零 C、U与I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类型三: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一个电阻的两端加上3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A,导体的电阻是_____Ω,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导体的电阻为____Ω。 变式训练 (1)一只电阻当其两端电压从2V增加到2.8V时,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增加了0.1A,那么该电阻阻值为() A、8Ω B、20Ω C、28Ω D、18Ω (2)一段导体的电阻值增加4Ω时,接到原来的电源上,发现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变为原来的3/4,则该导体原来的电阻为() A、16Ω B、12Ω C、8Ω D、20Ω

类型四:利用图像法解决欧姆定律的相关问题 通过导体a、b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导体a、b的电阻相比较()A、R a>R b B、R a<R b C、Ra=R b D、无法确定 变式训练 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元件A的电阻为____Ω;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0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是_____A 类型五:导体的串联 如图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比较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有()A、U AB>U BC,I AB<I BC B、U AB<U BC,I AB=I BC C、U AB>U BC,I AB=I BC D、U AB=U BC,I AB<I BC 类型六:串联电路比例的计算 长短粗细都相同的铁丝和银铝合金丝,它们的电阻之比是1:10,当它们由联在同一电路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_______,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______。 类型七:变化电路中的比例问题 如图所示,电压U保持不变,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R1的3倍,当滑片P从b端滑到a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 A、由U变为U, B、由U变为U C、由U变为U, D、由U变为U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归纳_教学工作归纳.doc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谭清海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担任了九年级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备课方面 我结合课本和教参及导学案,完善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其重新进行审视,将其取舍、增补、校正、拓展,做到精通教材、驾奴教材,为上课这个环节做最好的准备。 每节课,不管是阴天还是晴天,我都觉得窗外满是阳光,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带给学生崭新的知识。与此相应的是,学生的听课热情有了,几乎没有人睡觉、聊天,但九二班学生动力不大,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差。当然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我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了解学生,第一要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第二,除了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外,还应该注意和学生沟通。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或两饭时间和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聊天,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等,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而且

都要备好、备精,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课。 二、上课方面 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上课。如果说备课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那么上课就是“真枪实弹”了。备课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上课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以静致动”,这需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素质。这学期,我着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与上学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在教学内容上,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同一班级,仍需根据课堂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做到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十分必要的。我改变了以往崩者脸孔给学生上课的做法,带着微笑教学,它能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求知的动力,调节课堂气氛。除此之外,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进行反思,记录下每堂课的感受和感觉有遗憾的环节,注意下次上课时修正不妥的地方。总体上看,这学期在上课方面的收获很大,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仍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和提高。 三、作业方面 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

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红和同学们用“伏安法”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电源电压保持9V不变,滑动变阻器规格为“40Ω、1A”,连接电路如图甲所示。 (1)如图甲是小红同学连接的实物电路图。图中只有一处连接错误,请在错误处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_________________(注意不能与其它导线交叉);(2)改正错误后,闭合开关,过了一段时间,灯突然熄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为0,则产生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只有灯泡或滑动变阻器发生故障); (3)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并绘制出了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________________Ω(保留一位小数)。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小灯泡变化的阻值?R L滑动变阻器变化的阻值______________?R滑(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小红又找来10Ω、20Ω、40Ω定值电阻想要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只将10Ω的定值电阻代替小灯泡连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U0=4V。接下来断开开关,取下10Ω的定值电阻,换成20Ω的定值电阻,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置不变,则闭合开关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在用40Ω的定值电阻替换20Ω的定值电阻时,他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不能调为U0。为完成四次探究,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一项是_________; A.如果只更换电源,则更换的电源电压范围是4~8V B.如果只调整电压表的示数,则应该控制电压表示数U0的范围为4.5~9V C.如果只更换滑动变阻器,则更换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至少为0.4A D.如果只更换定值电阻,则更换的定值电阻阻值范围是6.67~32Ω (5)实验结束后,小红还想知道所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与铭牌标注是否一致,但是发现电源意外损坏了,于是他找来另一个未知电压的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并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已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 ①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最右端,闭合开关,记录此时电流表示数为I1; ②再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__________,记录此时电流表示数为I2; ③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滑动=__________(用测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分类汇编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分类题型汇编》 题型一:串联分压和并联分流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V 1的示数为9伏,电压表V 2的示数为3伏,那么R 1与R 2的阻值之比为( ) A .2:1 B .1:2 C .3:1 D .1:3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10Ω,R 2=20Ω.闭合开关S 后,电压表V 1与V 2示数之比为( ) A .3:1 B .3:2 C .2:1 D .1:1 3、如图所示,V 1和V 2是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压表,都有最大测量值是3V 和15V 两个量程,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度相同,则( ) A .R 1∶R 2=1∶4 B .R 1∶R 2=4:l C .R 1∶R 2=1∶5 D .R 1∶R 2=5∶l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只电流表的规格相同,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 6A 以及0~3A).闭合开关S,电阻R 1与R 2均有电流流 过,两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R 1与R 2的比值为( ) A. 1∶5 ∶1 ∶4 ∶1 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S 1闭合、S 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 V ;当S 1断开、S 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9 V ,则R 1︰R 2为( ) A. 1︰2 B. 2︰1 C. 1︰3 D. 3︰1 。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 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V ;开关S 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6V ,那么电阻R 1:R 2= 。 7、如图电路,若甲、乙均为电流表时,断开开关S,两电流表读数为I甲︰I乙=2︰3,若甲、乙均为电压表时,闭合开关S ,则两电压表的读数U甲︰U乙= 。 8、电阻甲、乙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①若现在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 的电源两端,则甲电阻两端的电压多大 ②若现在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 的电源两端,则干路中电流多大 《 (第8题) [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九年级物理专题汇编电功率(一)

九年级物理专题汇编电功率(一) 一、电功率选择题 1.下列数据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A.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5℃ B. 成年人的步长大约为50cm C. 功率为100W白炽灯正常工作1小时大约消耗0.1度电 D.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50g 【答案】A 【解析】【解答】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两步的距离约1m=100cm,所以步幅在50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功率为100W白炽灯正常工作1小时,大约消耗W=Pt=0.1kW×1h=0.1kW?h的电能.故C符合实际; D、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不符合实际的选项. 2.常用于测量家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多少电能的仪器是() A. 电流表 B. 电压表 C. 电能表 D. 验电器【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电流表是测电流大小的仪表,不符合题意; B、电压表测量电压大小,不符合题意; C、电能表是用来测量家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多少电能(即电流做功)的仪表,符合题意; D、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明确各仪表或仪器的基本作用回答. 3.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路总功率变小 B. 电压表示数变大 C.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D. 电流表示数变大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因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B不符合题意;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R的电流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 由I=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小,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D不符合题意; 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则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C不符合题意;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干路电流变小,由P=UI可知,电路总功率变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电路图,理清元件的连接方式及电表的测量对象,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滑片移动时通过R的电流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变阻器电流的变化,再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进一步得出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化,根据P=UI可知电路总功率的变化. 4.如图,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灯泡上标有“2.5V 1.25W”(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为“20Ω1A”。闭合开关,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 A. 电流表的示数最大为0.6A B. 灯泡消耗的最小功率为0.12W C. 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2.7W D.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电阻为4Ω。【答案】D 【解析】【解答】由电路图知道,灯泡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于灯泡上标有“2.5V1.25W”,所以由P=UI知道,灯泡的额定电流是:I L =P L/U L=1.25W2.5V=0.5A,即电路的最大电流是0.5A,A不符合题意;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当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0.5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且电路消耗的最大总功率是:P大=UI大=4.5V×0.5A=2.25W,C不符合题意;由I=U/R知道,灯泡的电阻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分别是:R L =U L/I L=2.5V/0.5A=5Ω,R总=(U-U L)/I大=(4.5V-2.5V)/0.5A=4Ω,D符合题意;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最小,因串联电路中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紧张忙碌的一学期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三1、7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一学 期来,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 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试用“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 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分利用课堂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 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 节课的活动。 ④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 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 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 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 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 新的能力。此期除做完、做好教学所要求的实验外,还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手 段及远程教学设备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学。实验课题一直是我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选择怎么的课题进行研究,本学期我选择了“开放 物理实验室,学生自主探究”作为本学期的实验课题。虽然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 的问题,但这只是实验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将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以确保实验课题的顺利研究。 3、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一期来,在培养好尖子生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 间辅导、帮助、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赶上先进生,让差生在老师的激励、关心下不断取得进步。一学期下来,好几个同学都在最后有了明显提高。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要测量一个阻值约为几百欧的电阻R x。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为3V)、学生用电流表(量程为0~0.6A、0~3A)、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0~3V、0~15V)、滑动变阻器R1和电阻箱R2(0~9999Ω5A)各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1)小明用伏安法测量该电阻,如图是小明连接的电路。接通电路后,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2V。请你判断: 电路中哪一个元件发生了什么故障?答:______; (2)在排除故障换用新元件后,经检查电路完好。闭合开关,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至最小,电压表有示数,但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偏转,电流太小的原因是______。所以按小明所选的器材不能用伏安法测出该电阻的值; (3)请你帮助小明在实验室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测出该电阻的值; (a)画出实验电路图______; (b)实验步骤:按图连接好电路;闭合S1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显示合适的值;断开S1闭合S2,______;读出电阻箱的阻值R; (c)写出待测电阻R x的表达式:______。 【答案】电流表短路待测电阻阻值太大保持滑片位置不 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示数与闭合S1时相同R x=R 【解析】 【分析】 (1)常见电路故障有断路与短路,根据电路故障现象分析电路故障原因。 (2)根据欧姆定律,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若电路的电阻增大,则电路中的电流减小,若电阻值很大,则电路中的电流会很小。若电流值小于电流表的分度值时,将无法准确地测出电流值。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A V R=10Ω 《欧姆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形成规范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 教 具:干电池2节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变阻箱1个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演示法、巩固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知识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大家根据“让小灯泡变亮”猜想它们的关系怎样?引入:欧姆定律(板书) 二、新课探究 1、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板书) (1)讨论交流:研究方法?电路图? 电路设计:(如右图) (2)实验研究(演示实验) (3)R 一定(R=5Ω)I 跟U 的关系。记录,分析数据,作出曲线图。 电压(V ) 1 2 3 电流(A ) 0.2 0.4 0.6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板书) 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 (1)U 一定(U=2V ),I 跟R 的关系。记录,分析数据,作出曲线图。 电阻(Ω) 5 10 20 电流(A ) 0.4 0.2 0.1 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我们把以上两个实验的结论综合起来即是欧姆定律。 3、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2)公式: I = U/R 。 公式中I 、U 、R 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板书) (3)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 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 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公式I=U/R 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说明: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课后阅读信息窗关于欧姆研究欧姆定律的介绍) 4、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灯泡上标有“2.5V”的字样.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小张根据电路图连接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小王检查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有错误,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表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___ (2)电路改正后,小张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示数接近3V,取下灯泡,两表的示数仍然不变,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故障排除后,开始进行实验,小王根据测出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了小灯泡的电流、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由此可以判断,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此次实验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乙还可以判断,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逐渐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P=UI图略小灯泡断路0.75W改变(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灯丝由金属制成,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析】(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的原理是P=UI;电路图连接如图: 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的开路的地方,而电压表示数接近3 V,取下灯泡,两表的示数仍不变,说明开路的地方在电灯处,即小灯泡断路; 当电压为额定电压2.5V时,对应的电流值为0.3A,则电功率P=UI=2.5V×0.3A=0.75W;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改变(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 (4)当小灯泡的电压升高时,实际功率也变大,温度升高,对于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会变大 2.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思路如下∶接好电路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A、B、C三处,测出第一组数据;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并完成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九年级物理上教学工作总结四篇

九年级物理上教学工作总结四篇 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 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起来看看九年级 物理上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九年级物理上教学工作总结 20xx年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 探索,改革教学,采取“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 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 怎样教物理,《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 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 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 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 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 学生主动探索的无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 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 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 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撰写教案;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 积极进行了实验探索问题的实践。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计算题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典型题 一、串联电路 1.如图所示,电阻R1=12欧。电键SA断开时,通过的电流为安;电键SA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安。问:电源电压为多大电阻R2的阻值为多大 2.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字样,当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读数为安,电压表读数为伏,求: (1)电阻R1和电源电压 (2)滑动变阻器移到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2A”字样,两电表均为常用电表。闭合电键S,电流表示数为安。 求:(1)电压表的示数; (2)电阻R2连入电路的阻值; 二、并联电路 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特,总电阻为欧姆,灯泡L1的电阻为10欧姆,求: 1)泡L2的电阻 2)灯泡L1和L2中通过的电流 3)干路电流 三、取值范围 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R1=5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A、20Ω”,电源电压为并保持不变。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求:①为保护电表,则滑动变阻器的变化范围为多少 ②当滑动变阻器R2为8Ω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多少

四、电路变化题 1、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12V且保持不变,R1=R3=4Ω, R2=6Ω.试求: (1)当开关S1、S2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各是多少 (2)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各是多少 图2 2.如图甲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1=40Ω,电源电压及灯L的电阻保持不变。当S1、S2均闭合且滑片滑到b端时,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如图23乙、丙所示;当S1、S2均断开且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0.4A, 求:(1)电源的电压; (2)R2的电阻;(3)灯L的电阻; 滑动变阻器专项 1、如右图,电源电压为18V,R2是0~50Ω的变阻器,合上S后,A表示数为0.5A,V表示数为5V,求 ⑴、R1和变阻器接入电路中部分的电阻是多少。 ⑵、如果A表的量程是0~0.6A,V表的量程是0~15V,为了使电表 不致被损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多少 2.如图5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伏特且保持不变,已知电阻的阻值为200欧姆,电阻的阻值为300欧姆。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端移到端时,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6伏特至0伏特 B、伏特至6伏特 C、6伏特至伏特 D、6伏特至伏特 练习2 1.如图104所示,电源电压为8伏特,电阻R1=4R2,安培表的示数为安培;求电阻R1和R2的电阻值各为多少欧姆 2.如图105所示,电源电压为36伏特,灯泡L1电阻为10欧姆,闭合电键后,通过L2灯泡的电流是安培,求干路中的电流和电路的总电阻。 3.如图108所示,电源电压为15伏特,电阻R1=R2=10欧姆,求下列情况安培表和伏特表的示数。(1)当K接通时;(2)当K断开时。 4 .如图114所示电路,已知R1=2欧姆,R2=4欧姆,U1=2伏特,求(1)通过R1的电流强度I1; (2)R2两端的电压U2。 5.在图115的电路里,安培表的示数是安培,如果小灯泡L的电阻是10欧姆,整个电路里的电阻是30欧姆。求:(1)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3)伏特表的示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总结(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新人教九年级上册物理总结(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的实验基础、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归纳、应用、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整个一学期,我严格按照自己学期初的实验教学计划进行了初三物理的实验教学工作。 一、本学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物理的探究实验报告册上很多新奇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每个主题设置了学着做、自主做、合作做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增强了物理实验的趣味性。目的是让学生构建基础性的科学知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技能。 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实验教学,一般只给出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的建议: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有一定依据的猜想与假设,避免盲目的探究;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的指导;方案力求使探究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真实环境(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环境);情境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多思多动手,自己去提出假设,验证猜想,严格遵守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让学生做自己的的主人,作学习的主人。 二、取得的成绩 初三的学生好学好动,刚接触物理,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上需要进行培养,安排必要的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三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没有自觉的去探究的意识,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能力,在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实验积极性高,能够保证完成实验任务,并且自己在实验中能够发现问题,有改进实验的初步想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验的进行还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感性的认识记忆深刻不易遗忘。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整个一学期的实验教学我基本也是在学习,跟着许老师学习,包括实验的安排,实验的准备,实验课的组织,边学边教,我自己在实验教学中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特别是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欧姆定律》 一、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I=U/R。 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②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 ③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与R成反比。 ④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 温度等因素决定。 R=U/I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二、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如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开关应断开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教学计划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物理在中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课程改革下,以学生发张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加强学生动手思考能力,由于我们用的是新改版的人教版,物理教学和以前大有不同,在熟悉教材内容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这样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为为本,坚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学根本目标,以常规教研工作和教学常规的落实为主要工作,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精神并落到实处,按照学校教务处指导要求,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学习,加强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使更多的学生提高物理科成绩而不懈努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欲望较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个别同学的独特的学习方法更是值得推崇,学习较自觉,只有少部分同学较懒惰,但发展潜力仍然较大,很有希望带出好的成绩来,学生对一些简单的概念和公式掌握较模糊,基础不牢,导致一些简易的题型也无法答对,但这几班学习中还是有个别的尖子生有培养前途,其余大部分学生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仍然有信心把他们带好,带出好的成绩。 三、教材分析 1、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3、教科书采用了苻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苻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四、目标任务: 1、切实抓好本科教学工作,从工作基础环节入手,从大面积的差生入手,从科学的方法入手,扎实工作,力争使本班的平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都有显着的提高。 2、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作为物理任课教师的我义不容辞,定能和各班班主任互相协作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创造一个舒适的班级育人环境。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欧姆定律(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明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选择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 6V),电流表(0~0.6A)?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 20Ω),滑动变阻器“30Ω 1A”,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出导线完成图乙的电路连接; (__________) (2)同学们先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R所在位置,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记录此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接下来断开开关,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电阻, _____,将对应的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记入表格。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的控制电压值的合理范围是______; (3)小聪同学认为小明的实验操作太麻烦,决定将滑动变阻器和电压表去掉,用两节新的干电池做电源。电路简化为如图丙所示,进行实验,实验中在A?B之间接入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在实验器材完好,操作过程无误的情況下,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小聪分析数据发现无法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请你通过分析数据及实验器材,说明小聪无法得出实验结论的原因_____。 实验次数1 2 3 电阻R/Ω 5 10 20 电流I/A 0.5 0.260.14

【答案】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其处于最大阻值处,再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 使其电压表的示数还是2.5V R 2.4V 3V U ≤≤ 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从图甲可以看到,变阻器与电阻R 串联接在电路中,电压表测的是电阻R 两端的电压,在图乙中,电源的正极与滑动变阻器的左下端相连,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是30Ω,而四个定值电阻中最大的电阻是20Ω,所以定值电阻中的电压不会超过3V ,电压表的量程选择0~3V 即可,电压表的3V 接线柱与定值电阻的右端相连;根据上述连接实物图,如下图所示。 (2)[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就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接下来断开开关,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其处于最大阻值处,再闭合开关,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分类汇编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分类题型汇编》题型一:串联分压和并联分流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V 1的示数为9伏,电压表V 2 的示数为3伏,那么R 1 与R 2 的阻值之 比为() A.2:1 B.1:2 C.3:1 D.1:3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10Ω,R 2 =20Ω.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V 1 与V 2 示数之比为() A.3:1 B.3:2C.2:1 D.1:1 3、如图所示,V 1 和V 2 是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压表,都有最大测量值是3V和15V两个量程,闭合开 关后,发现两个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度相同,则() A.R 1 ∶R 2 =1∶4 B.R 1 ∶R 2 =4:l C.R 1 ∶R 2 =1∶5 D.R 1 ∶R 2 =5∶l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只电流表的规格相同,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 6A以及0~3A).闭 合开关S,电阻R 1 与R 2 均有电流流过,两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R 1 与R 2 的比值为() A. 1∶5 B.5∶1 C.1∶4 D.4∶1 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S 1 闭合、S 2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 V;当S 1 断开、 S 2 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9 V,则R1︰R2为() A. 1︰2 B. 2︰1 C. 1︰3 D. 3︰1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V;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示 数为6V,那么电阻R 1 :R 2 = 。 7、如图电路,若甲、乙均为电流表时,断开开关S,两电流表读数为I 甲 ︰I 乙 =2︰3,若甲、 乙均为电压表时,闭合开关S,则两电压表的读数U 甲 ︰U 乙 =。 8、电阻甲、乙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①若现在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则甲电阻两端的电压多大? ②若现在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则干路中电流多大? (第8题) 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7.2+欧姆定律

17.2 欧姆定律 一、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46分,满分46分) 1.(46分)关于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U/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B.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 2.(3分)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家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写成数学表达式就是,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的单位。 3.(3分)一段导体,若在其两端加上电压U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当所加电压减小为时,该导体的电阻(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三、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4.(3分)在利用欧姆定律I=的一次实验中,测得2Ω电阻的两端电压U=1V,则通过该电阻的电流是() A.0.5A B.0.1A C.2A D.1A 5.(3分)一段导体接在电源电压为8V的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 A.10ΩB.20ΩC.40ΩD.80Ω 6.(3分)一个阻值为20Ω的电阻,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5A,那么此时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A.4V B.10V C.0.25V D.100V 7.(3分)甲、乙两电阻分别接在电压比是2:1的电路中,已知它们的电阻之比是2:3,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 A.1:1B.2:1C.4:3D.3:1 8.(3分)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利用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B.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当导体甲两端的电压为2V时,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为0.2A D.将两导体并联后接在3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6A 四、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 9.(3分)某段金属导体两端电压为4V时,通过的电流是0.2A;当该导体两端电压为12V 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A;当该导体两端电压降为0时,电阻为Ω。10.(3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已知R1=30Ω,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电源电压为。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R1:R2=。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

欧姆定律知识框架 R一定时,I与U成正比 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U一定时,I与U成反比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公式:(变形式,)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成立条件:I、U、R是对应同一个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上的物理量 原理: 伏安法测电阻电路图: 应用实验步骤: 串联电路:R=R1+R2+R3+……+R n 串、并联电路的电阻 并联电路: = = …… = 欧姆定律的规律: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 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人体的安全电压≤36V 安全用电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 注意防雷 (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目的研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实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

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②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 的电压成整倍数变化 ③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读出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与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验电路图 分析论证 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有关,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成正比关系。 图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目的 研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 验电路图 实验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n 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 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②闭合开关后,换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变化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定值电阻的两端电压不变 ④把对应着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论证 电流和电阻有关,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流随 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图 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作用: 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R 两端的电压大小;保护电路,使电路中的电流不至于过高。 注意事项: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