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经典与人文修养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史学史》 ppt 02第二章

古到今的有始有终的变化过程。但他发 现以往在贯穿地理解与记述历史方面存 在着严重的问题。 司马迁在原始察终的历史考察中表现出进 步的思想倾向。
• 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历人 取其年月,数家隆于神运,谱谍独记世谥,其辞略 ,欲一观诸要难。
• ——?史记?卷一四?十二诸侯年表?序 • 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
第一节 大一统政治局面与秦汉史学
一、大一统局面与大一统思想 公元前221年,崛起于西北的秦吞并六国
,结束了战国时代,建立起空前规模的 统一国家——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形成了全国性的多民族统一。 汉承秦制,汉政权再度统一中国后,继 承并开展了秦皇朝的统治规模和皇权专
• 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 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
谊也。 • ——?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
第一节 大一统政治局面与秦汉史学
二、多元的历史观念
• 正宗儒家思想的代表是董仲舒。他根据当时的社会 需要,把先秦以来的神意史观进一步系统化,糅入 阴阳五行学说,建立起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
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 人以豨,故救豨莫假设以忠。三王之道假设循环, 终而复始。
•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后论
第二节 奠定史学宏大规模的?史记?
五、有关 ?史记?的续补 司马迁去世时,?史记?并没有流传开来,
汉宣帝时由其外孙杨恽公布于世。从宣 帝时到东汉初的一百多年间,补续、评 论?史记?形成风气,推动了史学的开展 。 补撰?史记?成绩较大的,是汉元帝、成帝
• 刘向的历史观与董仲舒是相通的。 • 独尊儒术之后,司马迁、王充、王符、仲长统等用
• 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历人 取其年月,数家隆于神运,谱谍独记世谥,其辞略 ,欲一观诸要难。
• ——?史记?卷一四?十二诸侯年表?序 • 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
第一节 大一统政治局面与秦汉史学
一、大一统局面与大一统思想 公元前221年,崛起于西北的秦吞并六国
,结束了战国时代,建立起空前规模的 统一国家——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形成了全国性的多民族统一。 汉承秦制,汉政权再度统一中国后,继 承并开展了秦皇朝的统治规模和皇权专
• 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 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
谊也。 • ——?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
第一节 大一统政治局面与秦汉史学
二、多元的历史观念
• 正宗儒家思想的代表是董仲舒。他根据当时的社会 需要,把先秦以来的神意史观进一步系统化,糅入 阴阳五行学说,建立起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
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 人以豨,故救豨莫假设以忠。三王之道假设循环, 终而复始。
•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后论
第二节 奠定史学宏大规模的?史记?
五、有关 ?史记?的续补 司马迁去世时,?史记?并没有流传开来,
汉宣帝时由其外孙杨恽公布于世。从宣 帝时到东汉初的一百多年间,补续、评 论?史记?形成风气,推动了史学的开展 。 补撰?史记?成绩较大的,是汉元帝、成帝
• 刘向的历史观与董仲舒是相通的。 • 独尊儒术之后,司马迁、王充、王符、仲长统等用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

一、原始文化──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洛民 族 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化、中原文 化的摇篮 、海岱民族 东夷集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 、江汉民族 苗蛮集 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 头,
二、奴隶制文化 ──传统文化的雏型期
三、朱熹集宋明理学之大成
闽学派朱熹把理作为其学说的 最高范畴,认为理是存在于自然和社 会之先的精神本体,万事万物 皆由此而派生出来,他主格物致知,穷理灭欲,并以伦理观 为核心,融儒道释为一体,给传统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 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制,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理为本的天人 合一宇宙观,他发展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并以三从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 相补充,朱熹著作甚丰,且致力于讲学授徒,所注释的 四书五经成为此后历朝的科举教材,实现了对儒学有功 于圣门,有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
四、近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 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开 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 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从鸦 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 统文化既受到严重冲击,又 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化 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 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的特 征,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ZHOU),宗教唯 心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萌发,殷商奴隶主利用 和改造原始宗教,(ZHOU)代以德 损益天 命,论证君权神授 ,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作为构成物质的基础,形成了朴素 唯物主义的宇宙生成论;易经用 - - 爻和 - 爻表示阴阳对立,经过排列组合成64卦,对辩 证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向封建社会 过渡的春秋战国 即先秦 时期,产生了强烈的 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 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 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洛民 族 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化、中原文 化的摇篮 、海岱民族 东夷集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 、江汉民族 苗蛮集 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 头,
二、奴隶制文化 ──传统文化的雏型期
三、朱熹集宋明理学之大成
闽学派朱熹把理作为其学说的 最高范畴,认为理是存在于自然和社 会之先的精神本体,万事万物 皆由此而派生出来,他主格物致知,穷理灭欲,并以伦理观 为核心,融儒道释为一体,给传统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 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制,形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理为本的天人 合一宇宙观,他发展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并以三从四德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 相补充,朱熹著作甚丰,且致力于讲学授徒,所注释的 四书五经成为此后历朝的科举教材,实现了对儒学有功 于圣门,有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
四、近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 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开 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 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从鸦 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 统文化既受到严重冲击,又 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化 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 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的特 征,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ZHOU),宗教唯 心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萌发,殷商奴隶主利用 和改造原始宗教,(ZHOU)代以德 损益天 命,论证君权神授 ,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作为构成物质的基础,形成了朴素 唯物主义的宇宙生成论;易经用 - - 爻和 - 爻表示阴阳对立,经过排列组合成64卦,对辩 证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向封建社会 过渡的春秋战国 即先秦 时期,产生了强烈的 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 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 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鲁人版高二《史记选读》第9课《垓下之战》课件

决战
垓下之战,汉军大败楚军,项 羽自刎。
关键战役和事件
彭城之战
楚军大破汉军,刘邦几乎被俘。
荥阳之战
楚汉两军长期对峙,最终汉军获胜。
关键战役和事件
• 垓下之战:楚军被汉军重重包围,项羽突围失败。
关键战役和事件
01
02
03
项羽分封诸侯
导致内部矛盾激化,为楚 汉战争埋下伏笔。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 发挥,对战争进程产生重 大影响。
通过细腻的人物动作和心理描写,揭 示了项羽、刘邦等人在战争中的心态 和表现。
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塑造
项羽形象
通过描写项羽的英勇善战 、豪情壮志以及最后的悲 壮结局,塑造了一个具有 悲剧色彩的英雄形象。
刘邦形象
通过描写刘邦的机智多谋 、善于用人以及最终的胜 利,塑造了一个具有喜剧 色彩的领袖形象。
其他人物形象
文化
汉朝继承了先秦文化,并开创 了新的文化局面,如儒学成为 官方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影响。
03 文学描写与人物 形象
《史记》中的文学描写
场景描绘
语言运用
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垓下之 战的宏大场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 增强了文学描写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人物动作与心理描写
强调联合作战
现代军事思想强调联合作战的重要性,要求各军 兵种之间密切协同配合,形成整体作战能力。同 时,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 流,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
06 文化传承与教育 价值
《史记》作为文化经典的传承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的杰作 ,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19.1 人文精神之源与重生——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①主张: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鼓励人 们独立理性思考。 ②意义: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①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 最高级的。 ②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知识点二 文艺复兴 1.背景 (1)经济:十四五世纪,意大利一些工商业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
5.影响 (1)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许多 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2)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 生活的世界。
[构图解史]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信息提取: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哲学。自然哲学标志着古 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智者学派将哲学引入社会领域,苏格拉底使哲 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探究点二 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学术前沿]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权思想 [史学新论] 尽管文艺复兴晚期的思想家们对于人权的思考和探 讨的观点并不十分一致,但是相对于文艺复兴前期来说,还是前进了 一大步。他们对于人性的解放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人的发现和存在,而 是发现了人的能力、智慧和聪明才智,相信人可以同命运抗争;可以 争取自己的权利;可以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甚至可以参与到政治领 域中去。不仅如此,这个时期由于学者和思想家们的努力,人们把财 产权也看成是人的一项重要权利。
幸福。 ——朱寰《世界中古史》
[解读]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文艺复兴的特点是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反 对封建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史料二主要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个性解放。 (3)史料三表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和个性 解放等。
[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一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并分析文 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史学史讲义资料(课件)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PPT课件

一、司马迁的历史观与史学认识论
1、秦汉时期的历史观
董仲舒神学目的论历史观的特点:
(1)神学化——历史变化的一切原动力——天意
(2)政治化——君权神授,以神权提高皇权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三纲——君臣、父子、夫妻——天意决定主从
(3)形而上学——君主专制永恒不变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黑白赤三统循环论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 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太史公自序》: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颂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 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 讲业齐鲁之都, 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 以归。
游:二十壮游,随帝巡游,奉使西征——社会实 践。
——提供了创新的基础
二、伟大的历史著作 ——《史记》问世
1949.10.1 毛泽东时而仰望夜空, 时而翻阅他读过多遍的《史记》 ……
1955.12.22. 莫斯科,纪念伟大的文学家 和史学家司马迁诞生2100周年。 苏联学者图曼:“司马迁真正应该在 大家公认的世界科学和文化泰斗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
十 孔陈入居,
世 家
何曾世袭?
: 环辰共毂,
辅拂社稷。
不为解经,
七 可为释纪。
十 人无贵贱,
列 传
有功则记。
: 七十列传,
最重扶义。
考核要求:
1、综合分析:《史记》问世的诸因素 2、总结:《史记》历史编纂学的伟大贡献
第二节 司马迁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
教 学 要 点:
1、理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司马迁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家、思想家、文学家。
史记免费ppt课件

文景之治的表现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实行轻徭薄 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社会经 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具体表现。
汉武帝的盛世
汉武帝时期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推 行新经济政策、开疆拓土等措施, 使汉朝达到鼎盛时期的具体表现。
对后世的影响
文景之治与汉武帝的盛世为后世树 立了治理国家的典范,对后世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孝道观念
推崇孝道,认为孝道是 家庭伦理的核心,也是 社会稳定的基础。
儒家仁义道德观
倡导仁爱、礼制和道德 教化,强调个人修养和 社会责任。
法家思想与法治精神
法治观念
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性。
重刑主义
认为重刑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对犯罪者实行严厉的惩罚。
功利主义思想
注重实际效果和功利,主张以利益为驱动来推动社会进步。
雄才大略
帝王们通常具备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能够制定并执行宏伟的国 家战略,如秦始皇、汉武帝等。
个性鲜明
每位帝王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如秦始皇的残暴、汉武帝的 英明等,这些性格特点在《史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善于用人
帝王们善于识人用人,能够发掘并重用人才,使得国家得以强盛。
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美貌动人
史记免费ppt课 件
目 录
• 史记概述 • 史记中的历史事件 •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 • 史记中的文化现象 • 史记中的思想内涵 • 史记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01
CATALOGUE
史记概述
史记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司马迁
西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而遭受宫刑,后发奋著书, 完成《史记》。
02
CATALOGUE史记中的历史源自件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实行轻徭薄 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社会经 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具体表现。
汉武帝的盛世
汉武帝时期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推 行新经济政策、开疆拓土等措施, 使汉朝达到鼎盛时期的具体表现。
对后世的影响
文景之治与汉武帝的盛世为后世树 立了治理国家的典范,对后世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孝道观念
推崇孝道,认为孝道是 家庭伦理的核心,也是 社会稳定的基础。
儒家仁义道德观
倡导仁爱、礼制和道德 教化,强调个人修养和 社会责任。
法家思想与法治精神
法治观念
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性。
重刑主义
认为重刑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对犯罪者实行严厉的惩罚。
功利主义思想
注重实际效果和功利,主张以利益为驱动来推动社会进步。
雄才大略
帝王们通常具备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能够制定并执行宏伟的国 家战略,如秦始皇、汉武帝等。
个性鲜明
每位帝王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如秦始皇的残暴、汉武帝的 英明等,这些性格特点在《史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善于用人
帝王们善于识人用人,能够发掘并重用人才,使得国家得以强盛。
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美貌动人
史记免费ppt课 件
目 录
• 史记概述 • 史记中的历史事件 •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 • 史记中的文化现象 • 史记中的思想内涵 • 史记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01
CATALOGUE
史记概述
史记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司马迁
西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而遭受宫刑,后发奋著书, 完成《史记》。
02
CATALOGUE史记中的历史源自件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
史学素养与史学理论+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史学理论
(2)《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 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贴。”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贴原 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 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贴,你每(们)户部家出榜, 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意 思是,如果不知道具体的事迹,就算是圣人来读《春秋》,也不理解其中为什 么褒 扬 和 贬 斥 , 说 明 观 点 的得出是从史实出发的,即“论从史出”,故③ 正确;以小见大在材料中未体现,故④排除,因此B项符合题意。
例2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儒学备受尊崇; 而新文化运动期间,倡导科学与民主,儒学被批判抨击;在 20 世纪后 半叶,儒学又被一些人认为是解决人类困境的唯一途径。
影响历史解释(认识、评价)的因素
3. 占有史料不同。人物经历的复杂性,史料选取与应用上的差别, 新材料的发现与解密等。
5. 现实政治的需要。
例1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 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 修史书(修撰的政治性)。
主要的史学史观-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
1.文明史史观(通史顺序) 文明史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 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 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 替促进、共同发展。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题总结优质课件 人民版必修3

【典型例题】 (2014·高考江苏卷)“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
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
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
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D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解题流程]
【技法点拨】 历史选择题的命题多通过新材料、新情境,设 置抽象思维强、具有较强干扰性的选项,以加强对学生迁移知 识、分析比较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往往带有求答项思维方向不 明显、选项混淆性较强的特点。一般需要借用转换法进行解答。 所谓转换法,也就是转换思维角度,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依托, 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特殊的(个性的)变成一般的(共性的),一般 的转化为特殊的。这种方法往往是在对材料和问题的再处理基 础上,从知识和思维的角度进行转换。恰当合理的转换常常会化 难为易,化繁为简,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解题效果。
解析:从材料信息财主喝了美酒并说了不合适的话被判处火 刑,可知教会禁欲;从财主向神父行贿,神父接受贿赂,可知 教会腐败。可见,该故事意在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 的腐败,故选 C 项。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注意关键词“一致性”,也就是这三次运动的共同点。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没有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故含③的选项可排除。
巧用转换法解答新情境、新材料、新观点类历史选择题 【题型特征】 近年高考、学考试题中,新情境、新材料、新 观点类的试题数量大增,此类型试题往往通过陈述、对话、引 言或故事等方式创设出新颖的历史选择题,而要找到解读新内 容的方法,巧用“转换法”不愧是其中的一把金匙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修养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的关系 1,从历史上认识“中国梦”的产生。 2,从现实上认识“中国梦”的历史前途及其重大 意义。 3,提高自己对实现“中国梦”所承担的历史责任 及自身人生价值的自觉意识。
谢谢!
本文档相关内容参见 视频 1-4史学经典 Nhomakorabea人文修养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
引言
1,人文修养在当代的社会意义 2,史学名著的历史价值
一 二 三 四 五
读史学名著与提升历史观念 读史学名著与丰富历史经验 读史学名著与培育历史精神 读史学名著与增强历史责任 读史学名著与感受历史文学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