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开放大学哲学基础第1次作业

JS开放大学哲学基础第1次作业
JS开放大学哲学基础第1次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代码____________ 110006 __________ 课程名称___________ 哲学基础_________ 评阅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 次任务

共_______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哲学基础》

形成性考核作业1 (1-2单元)

_哲学门________ 建制,标志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

2、“理性的 _思考_”构成了哲学产生的主要动力。

3、哲学的产生是以人类把握世界的特定能力一一—实践—为前提的。

4、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所生活的 _原理

_ 和世界之中。

5、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城外以希腊英雄阿卡德摩命名的地方创立

了_学园______ ,提出了著名的_柏拉图洞穴理论________ 。

6亚里斯多德认为第一哲学(所谓—形而上学—)是研究—事物—的学问,即研究—事物—本身及其属性的学问。

7、哲学视域中的现实,是指具有本质意义的存在,即在其展开或实现的过程中表现为—本质__________ 的存在。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

均不能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柏拉图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一一(ABCD )、美学等,阐述了哲学的核心问题和框架,奠定了哲学大厦的基本蓝图。

A.本体论

B.认识论

C.伦理学

D.政治学

2、培根认为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有记忆、想象和理性三种,相应地,人类知识也可分为(ABC )。

A.史学

B.诗学

C.哲学和科学

D.文学3、通常构成哲学对象的有下列基本视域。(ABD )

A.物的世界

B.人的世界

C.神的世界

D.概念世界

4、哲学思维最重要的特性是(BCD )。

A.科学性

B.抽象性

C.批判性

D.反思性

5、哲学的抽象具有以下特征。(AB )

A.超越经验

B.逻辑关系

C.超越理性

D.实践关系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评阅人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学说

答:是指学科的现实形态,是对学科问题的一定解答或反应系统, 是现实中形成 的一定相对独立的思想理论体系。

2、 中国哲学

答:指中国自己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着哲学学说系统。

3、 哲学的形态

答:指哲学在人类生活和文化体系中存在并表现出来的样式。

4、 “有我之思”

答: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和处理结果中,人类必须在场且发挥相对应的作用

答:学科是百家论坛,学说是一家之言,多个学说之间,因其有共同的学科 问题和规范,而共存、共处并相互竞争于同一学科的平台。 任何一个学科的整体 面貌,都是由它的有史以来各种学说成果不断累积和演进的整体所构成的。 哲学 的本质存在于各种学说流派之间内在的、 共同的联系之中。不仅同一学科中可以 有多种不同的学说,一套完整的学说本身也往往不限于某一个学科, 而是设计若 干个学科领域。学科通过学说而存在,学科离不开学说,但并不归结于某个学说, 另一个方面,学说只有根植于学科才能存在,只有从属于学科才能获得生命和归 宿。

2、 哲学的学科特征有哪些?

答:哲学的学科特征有:1、哲学是人类的公共领域;2、哲学是思维的一个层次;

3、 哲学是人类的一种能力;

4、哲学是精神的一种境界。

3、如何树立自觉的学科意识?

答:承认并尊重学科的公共性,自觉地保持科学、严谨、求实、宽容的学风 和永不满足的批判精神,积极吸收人类思想的一切先进成果,以“问题一回答” 的水平来衡量学说的优劣得失,充分地尊重学科发展的逻辑,自觉遵守学科基本 规范,充分尊重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要从学科的高度看待自己和别人的学说,承认并尊重多元学说主体的权利和 责任,客观公正看待多元化的学说。在学术研究中,决不应该学科与学说不分, 只见涓流不见大海。

要处理好学科和学说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真理越辩越明,正常的学术批评 和学术争论,是从尊重学科的共同前提、基础、规范、任务和目标出发,通过各 抒己见,区寻求产生和积累更多的共识,从而促进学科发展。

四、简答题(每小题 1、学科与学说的关系是什么? 10分,共30分)

1、试评析“以西解中,向西学看齐”

答:“以西解中,向西学看齐”主张以“科学”的普遍性为据,强调“学无 中西之分”;不仅充分看到了哲学这门学科的内容博大精深及意义深远,而且进 一步认为,既然引进了西学的形式,就是同时采用西学的规范和标准, 才能建立 中国的哲学。“以西解中,向西学看齐”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学科基础,也有 助于打破僵化模式,解放思想,推动中国思想文化研究进入现代科学的行列。 但 这种方式的最大问题,就是难以充分体现中华文化固有的内涵和个性。 这就意味 着,哲学仍然只是“西学”,哲学与中国固有之学的沟通和衔接问题,并未真正 解决。

2、试述你对进入哲学研究“门槛”的认识

答:这一门槛主要有两个台阶:其一,从“时间在先”转向“逻辑在先” ; 其二,从时间上的“循序思索”转向“从后思索”。时间在先指以对象在时间序 列中的先后次序为根据;逻辑在先是从逻辑上来讲的,指的是从“道理”上看事 物的本质及其相互联系,注意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根据和条件等,并以此为据。 从性质上看,时间在先是经验科学的视野,逻辑在先是哲学的视野。 “从后思索 法”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提出的,是指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出 发,通过“由果溯因”的逆向运动,来把握事物本质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犹如 “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从后思索法”是马克思考察社会历史 现象的基本方法。 评阅人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江苏开放大学政治学基础第一次

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68 姓名婷婷 课程代码 110059 课程名称政治学基础评阅教师 第一次任务 共四次任务 开放大学

平时作业一( 第一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每 小题2分,共20分) 1、( C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2、先生是( A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ABCD )。 A 经济的集中体现 B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4、根据( D )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 B 西塞罗 C哥拉底 D亚里士多德 5、我国政治学分为( ABCD )等。 A 政治学理论 B 中外政治制度 C 行政管理 D 国际政治 6、中国古代的法家强调( ABCC )为核心的政治观,主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 来驾驭人民。 A 法 B 势 C术 D 变 7、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 B )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 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 兵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C )的自上而下的 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 B 民族主义 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 9、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 D )研究高度结合,因此, 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A 管理 B 文学 C 历史 D 社会伦理 10、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

一大学教案

一、《大学》教案 一、《大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三纲”“八目”基本知识, 2、了解《大学》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二)能力目标 1、理解《大学》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大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3、理解《大学》中经典名句的含义,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分析“八目”的基本含义 2、分析《大学》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八目”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理解《大学》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文的内涵,陶冶情操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内容、考试、要求由教师讲解,分析内容和手法采取提问和讲授相结合办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大学 1、导语:大学生涯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之一。在我国古代,有一部经典着作与这一学习、生活阶段同名,这就是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 2、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国学”这一单元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国学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时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按照划分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学科分: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思想分: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又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因此,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儒家的着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着作“四书五经” 3、国学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儒家经典。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 以历史经验为鉴而资治:多取《尚书》《春秋》三传制典修仪多取:三礼——《仪礼》、《周礼》、《礼记》

江苏开放大学哲学基础第一到四次作业答案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2018090800155 姓名胡中贤 课程代码110006 课程名称哲学基础 评阅教师 第 4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哲学基础》 形成性考核作业(5-6单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贯穿于它的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它们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独特形态。 2、佛教到了隋唐,涌现出天台、华严、净土、禅宗等许多宗派。 3、“儒教”本义是指儒家的教化功能,后因与佛教、道教并称“三教”, 而逐渐有了宗教方面的含义。 4、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作出了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5、科学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路径:第一种是从具体到抽象;第二种是抽象到思 维中的具体。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 均不能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A.天人相即 B.体用合一 C.自强不息 D.厚德载物 2、中国哲学的思想源头包括:( ABCD ) A.天道观 B.人道观 C.阴阳五行说 D.《诗》、《书》经典化 3、先秦诸子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ABCD ) A.荀子 B.韩非 C.邹衍 D.吕不韦 4、有人称下列书为“三玄”,因此魏晋之际的思想遂以“玄学”定名。(ABC ) A.《老子》 B.《庄子》 C.《周易》 D.《黄帝内经》 5、法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逐步形成了以( BCD)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A.道 B.法 C.术 D.势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会计专科《基础会计》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会计专科《基础会计》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并将其序号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根据现有的发现,我国会计一职最早出现在()。 A.西周时期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反映和控制 B.预测和决策 C.监督和分析 D.反映和分析 3.会计的反映职能不包括()。 A.连续性B.主观性 C.系统性 D.全面性 4.我国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于()。 A.2007年 B.2006年 C.2008年 D.2009年 5.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主要是利用( )。 A.实物量度 B.劳动量度 C.货币量度 D.工时量度 6.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情况下,会计的根本目标是()。 A.完成受托责任 B.提高经济效益 C.提供会计信息 D.控制和指导经济活动 7.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 A.经营收入 B.经营毛利 C.经营成果 D.经济效益 8.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 A.应收账款 B.运输设备 C.专利权 D.预收账款 9.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可称为()。 A.会计科目 B.会计要素 C.经济业务 D.账户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 )。 A.房屋 B.银行存款 C.短期借款 D.未分配利润 11.正确的会计等式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D.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12. 在借贷记账法下,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B.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 C.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D.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13.账户是根据()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元。 A.资金运动 B.会计对象 C.会计科目 D.财务状况

武汉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和学习意义 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自然界------科学技术----——人 (客体)(中介)(主体) 研究内容 自然观, 科技观, 科学技术方法论 学科性质 哲学 交叉科学(科技哲学) 学习意义 a科学地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需要 b探索中国科技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律的需要 c、提高哲学素养的需要 d、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e、提高科技意识的需要 2自主创新的形式和战略意义 自主创新是指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创新三个方面。 原始创新是科技创新中具有战略突破性的科学活动,是一种超前的科学思维或挑战现有科技理论的重大科技创新。 集成创新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过程。 消化创新是指在引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再创新的过程。 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简述形象思维的特点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的特点 形象思维的“细胞”是形象的意象, 形象思维的一般形式是运用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 形象思维是用个别表现一般,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鲜明性,具有美学价值。 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1)可以形象直观地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科学研究仅依靠逻辑思维是不够的,应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2、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启发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2.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一、故事导入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1、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初读课文 请同学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设疑导引,学生讨论交流。 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明确:人生的境界 2.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找出文中的阐释。 明确: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3.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几种境界呢? 明确: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4.划分这四种境界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觉解。什么是觉解?了解和自觉。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所以,人对所做的事情的觉解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的高低。 四、整体感知 (一)自然境界 首先,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自然境界,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看,自然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该境界的具体内涵。(生七嘴八舌)。 明确:自然境界的人处于一种蒙昧状态,板书:蒙昧。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国家开放大学《基础会计》形考任务三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基础会计》形考任务三试题 "题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核算内容不包括()。 : 盘盈的固定资产 ; 盘亏的固定资产 ; 盘亏的各种存货 ; 盘盈的各种存货" "题目:财产清查的内容不包括()。 : 债权债务的核对 ; 实物、现金的盘点 ; 银行存款的核对 ; 成本费用的核实" "题目: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一般需要()。 : 一次完成 ; 视情况而定 ; 分三步完成 ; 分两步进行" "题目:采购员报销3 450元差旅费,出纳员补付其现金450元以结清其暂借款,这项业务应编制()。 : 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 ; 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 两张付款凭证 ; 收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题目:采用收付实现制,由于没有将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进行配比,因而也就不能正确计算各期的()。 : 经营成果 ; 财务状况 ; 成本费用 ; 财务收支" "题目:对现金进行盘点时,下列人员中必须在场的是()。 : 主管会计 ; 单位领导 ; 财务经理 ; 出纳员" "题目:对于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正确的处理是()。

: 记入“资本公积”账户 ; 记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 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 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 "题目:对账的内容不包括() : 账证核对 ; 账账核对 ; 账实核对 ; 银企核对" "题目: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其分类标准是()。 : 按其填制的方法不同 ; 按其取得的来源不同 ; 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 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 "题目: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 : 设置会计科目的依据 ; 开设账户的依据 ; 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 登记账簿的依据" "题目:将现金存入银行这笔经济业务,按规定应编制()。 : 转账凭证 ; 现金收款凭证 ; 现金付款凭证 ; 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题目:某企业9月以银行存款支付第四季度的办公用房租金,10月末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其他应收款”,该项账务处理属于()。 : 预付费用的调整 ; 其他账项调整 ; 应计费用的调整 ; 期末利润的调整" "题目:某企业本月收到客户偿还上月所欠货款50 000元存入银行,下列账务处理中的哪一种符合权责发生制要求()。 : 借:主营业务收入50 000 贷:应收账款50 000 ; 借:应收账款50 000

全国名校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其他名校【圣才出品】

3.其他名校中西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 2015年武汉大学638哲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60分) 1.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 答: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是指一定数量、质量、密度的人口,此二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认识结构 答:认识结构是指认识系统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认识结构由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认识工具组成。认识主体是在认识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和功能的一方。它是认识系统中的首要因素,对认识系统的形成及其诸要素的结合方式起着决定作用。认识客体是认识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的一方,是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工具是指主体认识客体所使用的手段、方式和方法的总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3.化性起伪 答:化性起伪是荀子的观点,是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改造人的本性,

使之树立道德观念。荀子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化性起伪”的性恶论认为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为善。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 4.四书 答: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朱熹取《礼记》中《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四书蕴含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士 答: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士是指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的方法。苏格拉底在同别人讨论问题时,往往总是说自己对任何问题都不懂,只好向别人请教。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使对方矛盾百出。最后通过启发,诱导别人把他的观点说出来。但苏格拉底认为这些观点不是自己的,而是对方心里本来就有,只是由于肉体的阻碍未能显现出来。他的作用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苏格拉底把最后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形象地称为“思想助产术”。这个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启发式教育的典型。 6.斯宾诺莎的知识分类和真观念 答:斯宾诺莎的知识分类和真观念是斯宾诺莎在认识论方面的基本观点。他在《知性改

《中国思想史》教案

赣南师范学院 教案 2013—2014学年 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课程名称中国思想史 年级班级 2011历史本科 学生人数 60 主讲教师谢敏华 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3年8月30日 赣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类必修课 2、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3、适用专业: 历史学本科 4、课程修读条件: 学生在学习《哲学》、《中国通史》的基础上修读此课程5、课程教学目的:

中国思想史主要讲授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到近代思想的转变过程,包括自百家争鸣以来有代表性的主要思想家的观点或理论,以及思想流派的演变等内容。通过讲授,主要让学生从时空跨度上宏观把握中国上自古代奴隶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下至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懂得一种新思想的出现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并对社会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学习它,还要学会运用正确的历史唯物观来看待各种思想,并对其批判地继承,以服务于当今的现代化建设。 导言(2学时)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对象、范围及学习中国思想史的意义;掌握中国思想史的特点及阶段划分,了解中国思想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中国思想史的对象、范围及意义 2、中国思想史的特点及阶段划分 [教学内容] 一、中国思想史的对象、范围及意义 1、对象:思想史是理论化的人类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史。历史学中的专门史,研究中国思想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2、范围: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想、法律思想、军事思想等等,都是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范围。 3、意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社会作用,另一方面是理论思维的作用。(提高理论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对认识国情不可或缺;批判、继承中国思想遗产,为现实服务) 二、中国思想史的特点及阶段划分 1、特点:(P4-5) (1)重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 (2)重辨证思维 (3)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2、阶段划分: 先秦时期:夏、商、西周(宗教);春秋、战国(诸子) 两汉时期(经学)

开放大学公共关系作业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表格内,每题2分,共20分) 1.公共关系的英文是( A )。 A.public relations 2.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 A )。 A.公众关系 3.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 B )。 A.大众传播 B.传播 C.人际沟通 D.舆论宣传 4.1906年,艾维·李发表的著名文件是( C )。 A.《公众舆论之形成》 B. 《公共关系学》 C. 《原则宣言》 D.《有效的公共关系》 5. 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B )。 A.巴纳姆 B.艾维·李 C.伯尼斯 D.卡特里普 6. 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共关系学著作( D )。 A.《公众舆论之形成》 B.《原则宣言》 C.《公共关系学》 D.《有效的公共关系》7.组织形象的基础是( C )。 A.员工形象 B.管理形象 C.产品形象 D.文化形象 8.组织形象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其中( D )。 A. 60%实干40%宣传 B. 70%实干30%宣传 C. 80%实干20%宣传 D. 90%实干10%宣传9.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 D )的。 A.政府公众关系 B.顾客公众关系 C.媒介公众关系 D.内部公众关系 10. 公共关系部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较高层次的间接( B )。 A.领导部门 B.管理部门 C.生产部门 D.销售部门 11.高美誉度、低知名度属于公共关系的( B )状态。 A.最佳 B.较为稳定、安全 C.不良 D.恶劣 12.分析组织的自我期待形象与实际社会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D )。 A.组织形象地位图 B.形象要素调查表 C.语义差异分析法 D.形象要素差距图 13. 一般开业庆典使用的公关策略是( C )。 A.进攻型公关 B.维系型公关 C.建设型公关 D.交际型公关 14. ( B )是组织最重要的公共关系,也可以说是组织公共关系环境的轴心。 A.社区关系 B.消费者关系 C.政府关系 D.媒介关系 15.( C )是所有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 A.媒介公众 B.社区公众 C.政府公众 D.名流公众 16. 组织与公众沟通的重要途径就是运用( D )。 A.公共关系广告 B.人际传播 C.网络 D.大众传播 17. ( A )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A.媒介公众 B.社区公众 C.消费者公众 D.名流公众 18. 关系营销的理论基础与前提是( C )。 A.4P B.6P C. 4C’S D.CIS 19. 在国内开展公共关系工作,一般不需要提高知名度的是(B )。 A.企业 B.政府 C.事业单位 D.社会团体 20. 当社会发生重大问题时,与有关的公众组织、群体或个人面对面地交流,听取公众的意

2 哲学 哲学类 中国哲学史 武汉大学 李维武 本科

附件: 2005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 一级学科门类 二级学科门类 课程名称 学 校 负责人 层次 1哲学 哲学类 中国哲学史 北京大学 李中华 本科 2哲学 哲学类 中国哲学史 武汉大学 李维武 本科 3哲学 哲学类 逻辑学 西南大学 何向东 本科 4经济学 经济学类 国际金融 中国人民大学 陈雨露 本科 5经济学 经济学类 国家税收 厦门大学 杨斌 本科 6经济学 经济学类 货币金融学 西南财经大学 殷孟波 本科 7经济学 经济学类 政治经济学 上海财经大学 程恩富 本科 8经济学 经济学类 计量经济学 西南财经大学 黎实 本科 9经济学 经济学类 政治经济学 山东大学 于良春 本科 10经济学 经济学类 国际金融学 南开大学 马君潞 本科 11经济学 经济学类 国际贸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薛荣久 本科 12经济学 经济学类 贸易经济学 南京财经大学 徐从才 本科 13经济学 经济学类 运输经济学 北京交通大学 荣朝和 本科 14法学 法学类 诉讼证据法学 湘潭大学 廖永安 本科 15法学 法学类 法理学 武汉大学 汪习根 本科 16法学 法学类 经济法学 西南政法大学 李昌麒 本科 17法学 法学类 民法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陈小君 本科 18法学 法学类 知识产权法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吴汉东 本科 19法学 法学类 国际商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沈四宝 本科 20法学 法学类 武装冲突法 西安政治学院 俞正山 本科

21法学 社会学类 民族与社会 北京大学 马戎 本科 22法学 政治学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二炮工程学院 朱松山 本科 23教育学 教育学类 发展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 林崇德 本科 24教育学 教育学类 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 西南大学 赵伶俐 本科 25教育学 教育学类 教育概论 东北师范大学 柳海民 本科 26教育学 教育学类 教学理论与设计 浙江大学 盛群力 本科 27教育学 体育学类 排球 北京体育大学 葛春林 本科 28教育学 体育学类 竞技教育学 吉林体育学院 宋继新 本科 29教育学 体育学类 排球 福建师范大学 陈铁成 本科 30教育学 体育学类 大学体育 东南大学 陈瑜 本科 31教育学 体育学类 田径 首都体育学院 李鸿江 本科 32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大学英语综合课程 北京大学 黄必康 本科 33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语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王桂珍 本科 34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大学英语 南京大学 王海啸 本科 35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综合英语 湘潭大学 文卫平 本科 36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大学英语 东北大学 赵雯 本科 37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综合英语 华东师范大学 邹为诚 本科 38文学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 涂光晋 本科 39文学 艺术类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 中央音乐学院 王次炤本科 40文学 艺术类 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写生 西安美术学院 刘文西 本科 41文学 艺术类 声乐演唱艺术 上海音乐学院 周小燕 本科 42文学 艺术类 播音创作基础理论 中国传媒大学 张颂 本科 43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国现代文学 北京大学 温儒敏 本科 44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国古代文学 南京大学 莫砺锋 本科 45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古代汉语 北京大学 蒋绍愚 本科

江苏开放大学_政治学基础第四次

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68 姓名婷婷 课程代码110059 课程名称政治学基础评阅教师 第四次任务 共四次任务

开放大学 平时作业四( 第八至第十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每小 题2分,共20分) 1、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AC ) 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A冲突 B 合作 C 竞争D团结 2、( A )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A 自由主义 B 福利社会主义 C 社群主义 D “第三条道路” 3、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 B )。 A福利改革 B 经济干预 C 自由经济 D 自由贸易 4、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 A )过程。 A 现代化 B 开明化 C 清明划 D 法制化 5、( D )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A 发展经济 B 共同富裕 C 政治发展D政治制度化 6、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 )。 A 平等原则B宽容和理性精神 C 自由原则 D 秩序原则 7、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ABCD )。 A 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 B 政府的执行危机 C 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D 利益冲突加剧 8、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害公民自由权利,代议制理论家提出(ACD )等 原则,限制公共权力,还主通过分权与制衡,实现公共权力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 A 有限政府 B 廉洁政府 C 责任政府 D 法治政府 9、的限度包括(ACD )。 A 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 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2018年武汉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2018年武汉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武汉大学自16年起不再对外公布初试真题,所以,18的回忆真题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为此,东湖武大考研网特意整理收集2018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17综合知识考研真题。考生可以在“考研资料”栏目中找到对应的复习资料,如果考生有其他疑问,可以联系官网右侧的咨询老师。 一、填空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40分) 1.师有过,商不及,师是?商是? 2.墨子十事,考的是非命与节葬。 3.唯识,八识,考的是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4.黄帝四经。 5.严复,内籀外籀。 二、名词解释(五选四,每小题5分,合计20分) 1.崇本息末; 2.知难行易; 3.易传;

4.坚白论; 5.先立乎其大者。 三、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合计30分) 1.《老子》中无的思想。 2.张载太虚即气的思想“先立乎其大”。 3.熊十力体用不二。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合计60分) 1.有材料,取自庄子逍遥游,提问,有待的各个阶段以及自己对无待的理解。 2.关于先秦儒家义利关系。 初试指定教材: 《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郭齐勇、冯达文,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国哲学史》郭齐勇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郭齐勇,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专业课不再难】 专业课自主命题,信息少,没教材,真题难,怎么办? 武汉大学考研初试成绩占到总评成绩的50%~70%的成绩,其中专业课成绩占分比重最大,也是考生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东湖武大考研网推出专业课一对一通关班,一个对策解决初试专业课遇到的所有问题,你离武大只有一个通关班的距离! 文章摘自东湖武大考研网!

思想史教案

思想史教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赣南师范学院 教案 2013—2014学年 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课程名称中国思想史 年级班级2011历史本科 学生人数60 主讲教师谢敏华 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3年8月30日 赣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类必修课 2、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3、适用专业: 历史学本科 4、课程修读条件: 学生在学习《哲学》、《中国通史》的基础上修读此课程 5、课程教学目的: 中国思想史主要讲授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到近代思想的转变过程,包括自百家争鸣以来有代表性的主要思想家的观点或理论,以及思想流派的演变等内容。通过讲授,主要让学生从时空跨度上宏观把握中国上自古代奴隶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下至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懂得一种新思想的出现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并对社会产生过一定

的影响。学习它,还要学会运用正确的历史唯物观来看待各种思想,并对其批判地继承,以服务于当今的现代化建设。 导言(2学时)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对象、范围及学习中国思想史的意义;掌握中国思想史的特点及阶段划分,了解中国思想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中国思想史的对象、范围及意义 2、中国思想史的特点及阶段划分 [教学内容] 一、中国思想史的对象、范围及意义 1、对象:思想史是理论化的人类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史。历史学中的专门史,研究中国思想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2、范围: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想、法律思想、军事思想等等,都是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范围。 3、意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社会作用,另一方面是理论思维的作用。(提高理论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对认识国情不可或缺;批判、继承中国思想遗产,为现实服务) 二、中国思想史的特点及阶段划分 1、特点:(P4-5) (1)重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 (2)重辨证思维 (3)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2、阶段划分: 先秦时期:夏、商、西周(宗教);春秋、战国(诸子) 两汉时期(经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 隋唐时期(佛学) 宋明时期(理学) 清代(实学和朴学) 近代时期(西学东渐) 三、中国思想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国思想史与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学术史的关系;中国思想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学习要求及方法 1、将思想史学习研究与社会史的学习研究相结合,注意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2、注意社会思潮的研究,思潮是一个历史时期思想领域内的主要倾向,中国思想史的思潮是接连不断涌现的,如夏人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德、春秋子学、战国百家争鸣、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乾嘉汉学、近代新学。 3、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理论思想的发展,古代的理论思维是综合各种科学成果的科学抽象,所以要结合科学技术史学习研究中国思想史。

《中国古代文化史》教案

邯郸学院 教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分院(系、部):历史系 教研室:中国古代史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文化史授课班级:2009级历史学本科班主讲教师:李傲雪 职称:副教授 使用教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邯郸学院制

1 教 案(首页) 课程名称 中文:中国古代文化史 课程编号 406021060 英文: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学 分 3 授课教师 李傲雪 职 称 副教授 课程性质 学位课( ) 必修课(√) 选修课()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和班级: 2009级 历史学本科班 共 1 个班 课程学时 48 学时 周学时 3学时 起止周 3—17周 学时分配 理论讲授: 48 学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使用 教材 教材名称:《中国文化概论》 作者:张岱年、方克立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年1月 主要参考 资料及指定参考书 1.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至五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至五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至六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6.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审核 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2 周次第周日期节次第5-7节 授课内容绪论授课学时3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文化”、“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涵义、源流、范畴,构成特点与地位。进而使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1.对“文化”一词的来源发展进行阐述。 2.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区别。 3.深入理解“文化是自然人化”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难点文化结构层次说 教具和媒体 使用 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界说 二、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 (一)广义文化 (二)狭义文化 三、文化的功能 四、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唯一存在的实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是世界上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文化。 (一)中国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 五、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目的和意义 (二)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方法 思考题作业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3.文化结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文化体系?试举例说明 4.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文化? 5.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怎么才能学好中国文化概论?

武汉大学马克思哲学本科期末考试试题A

武汉大学马克思哲学本科期末考试试题A 考试试题:马克思哲学考试时间:2000-2001试题类型:本科期末 武汉大学(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A) 院系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2 0分) 1、马克思的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 A.《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神圣家族》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D.《德意志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 A.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3、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 ) A.运动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系统的观点 D.否定的观点 4、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5、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劳动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6、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社会财富的多寡 C.生产方式的性质 D.生产工具的进步 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 A. 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A.时间的一维性 B.时间的持续性

中国哲学史教案第2章两汉经学.

章节二、两汉经学课时6 教学目的了解汉初黄老之学兴盛的原因和目的,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的过程及起因。把握儒学在汉代地位的转变,即由先秦时期与诸子平等的学术地位转变为独尊的官方学术和统治思想。明晰随着儒学的独尊,儒家六经的被表彰,有了儒学经学化的过程,由此也就产生了两汉时期的主要哲学形态——经学。清楚经学内部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及这两种经学学派的各自特点。掌握西汉今文经学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及东汉时期王充的理性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教学重点:明确汉初的黄老之治及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目的及理论自身的支撑因素。了解儒学由先秦至汉代地位的显著变化,及儒学形态的逐渐转变,把握经学内部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论争要点及各自的优劣之处。掌握汉代经学大儒董仲舒的哲学观念及东汉王充的理性哲学。 突出方法:历史演进中的分析法。如从分析历史背景着眼,追溯理论产生的历史根源,探析由汉初的黄老之学到后来儒学独尊的原因,阐述儒学由先秦时的子学上升为经学的历史演变。分析儒学经学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经学内部的纷争;以及东汉时期王充理性哲学形成的理论背景等。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难点:儒学由子学向经学的形态转变对儒学自身的影响;经学内部形成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争论的原因;董仲舒对天人关系的论说,即天人感应论的理解,及其“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王充对东汉“虚妄”之说的批判。 突破方法:对比分析法。如将汉初的黄老之治与汉武帝时的儒学独尊对比,由此挖掘儒道思想运用于政治产生的不同效果;对比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不同。

相关内容素材教材:《中国哲学史》,第125—170页。 参考教材:《中国古代哲学史论》,第113—127页。《中国哲学智慧》,第61—73页。 教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638 哲学基础 考试大纲

《哲学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试内容: 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功能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时代的关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考试要求: 1、理解哲学是什么? 2、了解哲学的功能。 3、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的内容。 4、掌握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理论形态及其相互对立。 5、掌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主要观点。 6、掌握辩证法理论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7、理解马克思主哲学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8、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及其精髓。 9、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的关系。 10、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及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1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成果。 12、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及基本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考试内容:

物质概念的演化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意识的本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考试要求: 1、掌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2、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论及其意义。 3、理解物质和物质形态、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辩证关系。 4、理解运动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5、理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6、掌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7、了解先验时空观和绝对时空观。 8、掌握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9、了解实践的本质、特点及其基本形式。 10、理解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1、理解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 12、掌握实践和世界的二重化。 13、理解意识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 14、理解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5、了解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16、掌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7、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考试内容: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联系发展的基本环节 考试要求: 1、了解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开放大学公共关系作业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复习资料 7.组织形象的基础是 ( C )。 A. 员工形象 B. 管理形象 C. 产品形象 D. 文化形象 8. 组织形象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其中 ( D )。 A. 60%实干 40%宣传 B. 70%实干 30%宣传 C. 80% 实干 20%宣传 D. 90% 实干 10%宣传 9.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 ( D )的。 A. 政府公众关系 B. 顾客公众关系 C. 媒介公众关系 D. 内部公众关系 10. 公共关系部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较高层次的间接 ( B )。 A. 领导部门 B. 管理部门 C. 生产部门 D. 销售部门 11.高美誉度、低知名度属于公共关系的 ( B ) 状态。 A.最佳 B. 较为稳定、安全 C.不良 D. 恶劣 12.分析组织的自我期待形象与实际社会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 ( D )。 A. 组织形象地位图 B. 形象要素调查表 C. 语义差异分析法 D. 形象要素差距图 13. 一般开业庆典使用的公关策略是 ( C )。 A.进攻型公关 B. 维系型公关 C.建设型公关 D. 交际型公关 14. ( B )是组织最重要的公共关系,也可以说是组织公共关系环境的轴心。 A. 社区关系 B. 消费者关系 C. 政府关系 D. 媒介关系 15. ( C )是所有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 A. 媒介公众 B. 社区公众 C. 政府公众 D. 名流公众 16. 组织与公众沟通的重要途径就是运用 ( D )。 A. 公共关系广告 B. 人际传播 C. 网络 D. 大众传播 17. ( A )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A. 媒介公众 B. 社区公众 C. 消费者公众 D. 名流公众 18. 关系营销的理论基础与前提是 ( C )。 A.4P B.6P C. 4C 'S D.CIS 19. 在国内开展公共关系工作,一般不需要提高知名度的是 ( B )。 A. 企业 B. 政府 C. 事业单位 D. 社会团体 20. 当社会发生重大问题时,与有关的公众组织、群体或个人面对面地交流,听取公众的意 见,回答公众问 题, 解释政府立场, 争取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属于政府公共关系中的 ( C )。 A. 收集信息 B. 发布信息 C. 协商对话 D. 办事公开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表格内,每题 1. 公共关系的英文是 ( A 2.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 ( 3.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 A. 大众传播 B. 传播 2 分,共 20 分) C. A. public relations 公众关系 )。 )。 A. )。 人际沟通 D. 舆论宣传 C 公共关系学》 )。 4.1906年,艾维?李发表的著名文件是 A. 《公众舆论之形成》 B. 5. 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A.巴纳姆 B. 艾维?李 6. 1952 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共关系学著作 A. 《公众舆论之形成》 B. 《原则宣言》 C. 《公共关系学》 ( B )。 C. 伯尼斯 C. D. 原则宣言》 卡特里普 ( D D. 《有效的公共关系》 )。 D. 《有效的公共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