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历史人物介绍

秦朝历史人物介绍
秦朝历史人物介绍

秦朝历史人物介绍

{googlead}

50个成语,每个背后都有一位历史名人

50个成语,每个背后都有一位历史名人! 1、鞠躬尽瘁(诸葛亮)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有趣的中国历史事件历史

有趣的中國歷史事件历史 1.歷史上唯一向全世界宣戰的是中國的慈禧太后; 2.中英鴉片戰爭中,清兵和英兵的傷亡比例是600:1; 3.北京人吃過民族英雄袁崇煥的肉; 4.明末滿清屠殺四川人達千萬,不得不移湖南、湖北人填充四川; 5.明末代皇帝崇禎要皇室大臣捐100萬銀子打李自成,大家都哭窮,李自成進京後向他們追銀子,嚴刑拷打後竟然捐出來7千萬兩; 6.和紳在位10多年,家產有2億,相當於甲午戰爭後中國給日本的賠款; 7.三國後的南北朝時代有個皇帝的書童領8000兵,從現在的南京出發,一路打下長安、洛 陽70座城市,擊敗當時北魏的50多萬大軍,他叫陳慶之; 8.秦始皇並沒有真正統一中國,因爲當時還有一個中山國; 10.李自成之所以反叛是因爲讓他下崗(他原來是驛卒,類似郵遞員); 11.歷史上唯一被滅十族的人是明朝的方孝儒; 12.明朝萬歷時,雲南土司思任叛亂,在平叛中明全國70%的軍隊死在雲南; 13.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是隋末文佳皇帝陳碩貞而非武則天; 14.逼死楚霸王的韓信死時被關在籠子裏,籠子外面蒙上布,然後一群女人用竹槍捅死了他; 15.民主鬥士秋瑾被處決前唯一的要求是不脫衣服; 16.中國歷史上唯一掉進糞坑嗆死的國君是春秋的晉景公姬獳; 17.安祿山在楊貴妃面前最常見的扮相就是繈褓裏的嬰兒; 18.李自成曾被明總督陳奇渝困在車廂峽谷,但後者竟然接受他們的投降請求,結果李自成一被放出峽谷馬上就又反叛了; 19.秦滅亡後,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對峙于廣武澗時,項羽用箭射劉邦,一箭正中胸口,劉忍痛撥箭,反唇譏笑項羽只射中他腳後跟,結果項羽羞而退兵,繼鴻門宴後再次錯過除 掉劉邦的難得時機; 20.金熙宗完顔亮曾引兵50萬攻打南宋,宋軍望風而逃,然而金兵卻在採石磯被一個書生虞允文打敗,金國陷入內亂,完顔亮被殺,南宋至少**系了100年; 21.大風改變歷史:元軍10萬在日本九州登陸後與日軍激戰於海灘,大風過後元海軍覆滅;當吳三桂與李自成大戰于山海關外時,大風過後清軍突然出現在吳一方,李大敗。

世界历史著名人物一览表

世界历史着名人物一览表 (7--1) 国 别 重要历史人物 英国20人 1、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着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是最早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 2、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戏剧大师。23年间创作了37部剧本。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等。 3、克伦威尔(1599~1658)。英国历史上“常胜将军”、独裁者。 4、艾萨克·牛顿(1642~1727)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科学上三大成就是: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 5、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之父。代表作《国富论》。 6詹姆斯·瓦特(1736~1819)。蒸汽机发明家。除了发明蒸汽机外,还发明了液体比重计、信件复印机等。 7、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着名古典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是凯恩斯有效需求思想和最优化储蓄思想的革命性先驱,还是地租理论的先驱,还是现代避孕技术的开拓者。代表作《人口论》。 8、迈克尔·法拉第(1791~1867)。电磁学理论先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证明磁场可以产生电流的科学家,也因而被认为是原始电动机的发明家。 9、波西·比西·雪莱(1792~1822)。英国卓越的政治诗人、哲学诗人、抒情诗人。恩格斯说他是“天才的预言家”,马克思说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代表作《西风颂》。 10、查理·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奠基人。生物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经过22年的潜心研究,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

11、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着名女作家。代表作是带 有自传色彩的《简·爱》。 12、佛罗伦萨·南丁格尔(1820~1910)。英国着名护士。冲破名 望世族的世俗观念,从事护理职业终生未嫁。在英俄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1910年去世后,国际红十字会把南丁格尔的生日确定为国际护士节。 13、亨利·福特(1863~1947)美国福特公司创始人、汽车大王, 商界奇才。 14、伯特兰·罗素(1872~1970)。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 之一。一生勤奋,写出上百部着作和数千篇文章,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作家。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5、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首相、民族英雄。与斯大 林、罗斯福并称为二大战“三巨头”。 16、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1955)。英国着名细菌学家。因发 现青霉素(盘尼西林)而获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 17、约翰·凯恩斯(1883~1946)。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 主义创始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消费、刺激私人投资、国家直接投资等),避免失业和经济危机。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国外着名历史人物一览表(7--2) 国 别 重要历史人物 英国20 人 18、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英国着名作家。人性回归讴歌着、性爱描写大师。精品包括《儿子与情人》、《虹》、《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等。 19、贝纳德·洛·蒙哥马利(1887~1976)。英军统帅,二大战英雄。“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克星“沙漠之鼠”(蒙哥马利)。1941年被任命为盟军集群司令,参与了诺曼底登陆战役指挥。(诺曼底登陆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

关于秦朝的故事

关于秦朝的故事 历史是故事的一部分,历史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把历史故事运用到课堂中来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实用性。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关于秦朝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关于秦朝的故事篇一:秦朝统治仅持续了1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结束,中国步入封建大一统.秦国嬴政一统六国,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帝“.今天,我们通常称他为“秦始皇”或“秦朝第一位皇帝”.尽管秦始皇一统中国,功勋卓越,但秦代统治在历史上仅延续了15年,是名副其实的短命王朝.换句话说,秦朝统治时间竟比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修建时间还要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还来不及指点秦代未来江山社稷,就在第5次东巡途中暴毙死亡。令人疑惑的是,秦始皇即位后未立太子,直到死前才在病榻上宣布其继承人。遗憾的是,秦始皇死前宣布的继承人并不符合秦代丞相赵高与李斯的心意。为了帮助秦二世胡亥篡权,他们需要隐瞒秦始皇死亡的事实,于是赵高与李斯将秦始皇的尸体丢在放死鱼的马车上,以死鱼的腐尸味道掩盖秦始皇尸体的气味。 秦二世继承皇位后实施残虐暴政,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随后人民奋起反抗,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直到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人民才能安宁地生活。秦始皇即位后,曾多次宣

称秦朝统治将延续千年,如今想来,不禁有几分讽刺。 关于秦朝的故事篇二: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闻名遐迩。每个陶俑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与迥异的武器配备。事实上,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之宏大远超大家想象,这点从其修建时间便可见一斑: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修建时间共持续37年。 秦始皇陵至今尚未全部发掘,考古学家认为该陵墓绵延56平方千米,共包含各类陪葬坑约有600处。秦代主张以武力强国,因此秦始皇陵中有大量配备马车与双轮战车的陶俑,富有“战国主义”色彩。除此之外,陵墓中还有代表不同风格的陶俑,比如:朝中大臣、演奏乐器的伶官、翻滚跳跃着的杂技演员,甚至用陶俑再现了秦代法庭的模样。 秦始皇自13岁即位,就开始在骊山修建大型奢华陵墓。全国各地的精兵巧匠参与了这场浩大的工程,有72万人被征募参与了陵墓的修建。 尽管秦始皇的“寝宫”陵墓至今尚未发现,但据说其“寝宫”比已发现的陵墓更奢华百倍。传说秦始皇骊山陵有象征汪洋大海川流不息的“水银之河”,是用机械灌注水银而成。唯一令人担忧的是,秦始皇陵附近的土地被检测水银含量超标。为了确保秦始皇的“寝宫”骊山陵的位置能成为永久的秘密。秦二世将参与修建的工人全部埋葬在陵墓之中,无人逃脱陪葬的命运。 关于秦朝的故事篇三:兵马俑可能源自真人出土的几千个兵马俑

西域先秦历史人物

西域先秦历史人物之西王母 西王母简介 西王母,简称王母,尊称王母娘娘。“西王母”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山在西方,又叫西昆仑,故称西王母。在道教神仙体系中,西王母是所有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上古女神,现多传为护佑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的女神。 全真教的祖师。王母娘娘在汉代时成为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长生不老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对长生的追求。 在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中,王母的全称即为西王母,中国几部最古老的著作中都有关于她的记载。历史学有说这是中国西部地区西王母国的一个部落首领或图腾的称号。历史上可能不止一位西王母而是好几代西王母。 西王母在道教中的地位及能力 东汉末年,道教兴起,把作为上古先祖神祇的她纳入道教神话体系,并且逐渐演变为高贵的女神。在后来的许多中国古代著作中,她开始成为天上的一位帝王,人类幸福和长寿之神,还传说她拥有能使人长生不老的神药,著名的月中仙女姮娥就是因为吃了她的神药而飞到月亮上的。 西王母的出处及相关记载 “西王母”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山在西方,又叫西昆仑,故称西王母。又称金母或金母元君,全称:白玉龟台九

灵太真金母元君或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总称: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在道教中地位极高,后因历史演变,民间宗教对她作了新解释,故广受信仰。在中华道教形成和发展之路上,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据《集仙录》载:西王母即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又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系先天西华至妙之气化生! 在中国道书古籍中,多次记载西王母显圣遣使下凡,曾经派她的徒弟九天玄女,帮助黄帝打败蚩尤、授天下地图予舜帝整治国家、遣二十三女瑶姬(封为妙用真人)下凡助大禹治水,而幸睹圣颜者,则有以孝闻名乡里的舜帝、游瑶池拜金母的穆天子以及好神仙之术的汉武帝等。《穆天子传》中:记有穆天子梦游见西王母的故事,这里的应该指历史上的西王母,是一位女王。 西域先秦历史人物之周穆王 周穆王简介 周穆王(约前1054年—前949年),姬姓,名满。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周穆王时作《吕刑》,是中国流传下来最早的法典。 周穆王的统治 穆王致力于向四方发展,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两征犬戎,获其5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还东攻徐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巩固了周在东南的统

著名历史人物故事

著名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长河里有太多激励人心的故事了,几百年前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懂得为追求幸福去努力了,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著名历史人物故事 著名历史人物故事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凿壁偷光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

一时之盛。 著名历史人物故事头悬梁锥刺股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

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但是在618年李渊夺位称帝,定国号为唐,唐朝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唐太宗,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让世界记住了唐朝。朝代功绩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经济得以发展,繁荣了文化、美术、宗教领域,最瞩目的就是唐诗。灭亡最主要原因是君主昏庸无能,战事不断,经济衰退,藩镇割据,经过黄巢起义后,、唐朝的基础被打破,很快就灭亡了。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公元960年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宋徽宗,著名事件就是“靖康之耻”。

手册法历史小故事

手册法历史小故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书法历史小故事 汉字的起源 汉字渊源于象形,它是由图画发展而成的,故称象形文字。这是我国文字的一大特点,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汉字的产生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历史,在上古社会,文字没有产生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结绳”和“契刻”(就是用刀在木片以及陶器上刻符号)来记事。“结绳”的办法是文字的雏形,“契刻”则是萌芽状态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功臣书法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将六国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同,去其各异,以秦国文字做基础加以综合整理,编写仓颉篇、爱厉篇、博学篇作为典范,为官方正式标准字体使用。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统一文字的运动。秦朝以前的篆书统称为大篆,秦始皇时期通过对大篆删繁就简而创制的一种书体叫小篆。小篆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形体匀圆齐整,刚健流美。“临池”的由来 我国东汉书法家张芝从小就爱写字。日日临写,从不间断。他每天在院中的池水里洗刷笔砚,日子久了,池子里的清水都被墨染黑了。后人用的“临池”一词就是指张芝刻苦练字的故事。 “行书”的来历 相传“行书”是东汉书法家刘德升创造的。刘德升少时读书,凡事都爱动脑筋。他感到写楷书太死板、又很慢,写草书虽快,可又太潦草不易辨认。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他终于把楷书与草书的笔法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用笔畅快、字形秀美、又易辨认的新书体——“行书”。 画龙点睛 传说南朝梁代画家僧繇在佛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当时看他作画的人很多,可他画的龙都不点眼睛,说要是点上眼睛龙就会飞上天。大家不信,一定要他点上,他刚把一条龙的眼睛点上,突然天空雷霆大作,墙壁被震破,这条龙便腾空飞起。 王羲之学书 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从七岁起,就跟父亲学字。十二岁时,又游历名山大川,遍览前代大书法家的字,扩展了胸怀,开阔了眼界,书法意境也更高远了。他终于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书体,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 东床快婿 东晋太尉郗鉴有个女儿,才貌双全,郗鉴对其疼爱有加,眼看到了出嫁年龄,郗太尉就派人到丞相王导家为女儿选对象。王家是名门望族,府上的后生都很优秀,一听说郗太尉要为宝贝女儿选女婿,个个打扮一新出来相见。唯有一人躺在东院书房靠东墙的一张床上,坦腹仰卧,无动于衷。郗鉴闻讯后说:“这个东床上的年轻人不做作、很豁达,正是我要找的女婿呀!”遂将女儿嫁给了他。此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东床快婿”一词即由此而来,成为理想女婿的代称。后来又衍生出“东床驸马”、“东床娇婿”等。(摘自家庭百科) 墨汁当蒜泥 一次,王羲之正在专心练字,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馍馍和蒜泥,他却只顾写字。夫人郗氏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把墨汁当蒜泥,用馍馍蘸着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郗氏哈哈大笑,可是羲之还是没有“醒”来,一面濡毫运笔,一面还连声夸赞郗氏做的蒜泥味道可口。 唯有一点像羲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是与父亲被并称为“二王”的大书法家。小时候,有一次临写父亲的一幅字,着急去后花园玩耍,“太”字竟漏写了一个“点”。父亲看到后把这一“点”补写上了。一会儿母亲又看到了这幅字,看到儿子这一“点”写得圆满精到、厚重有力,心中大喜,便在纸上写下两句赞语:吾儿习字费尽三缸水,唯有太字一点像羲之。 唐太宗用兰亭陪葬

高三历史秦朝的统治例题解析 旧人教

秦朝的统治-例题解析 【经典题】 例1 (2000年上海高考题)秦朝时候,郡的临御史主要负责 A收取赋税 B征发兵役 C管理军事 D监察郡守 【解析】本题是有关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考点。本题涉及的这一知识在书上没有直接内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的迁移能力。课本提供的是中央政府内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丞相处理政事,而太尉则管理军事。依照这种职权的分工,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当为郡守、县令之职。管理军事是郡尉之职。郡的临御史自然是负责监察郡守。 【答案】D 例2(2000年广东卷考题)秦朝施政主要依据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道家学说D法家学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教材没有明确提出秦朝时施政所依据的学说,但是秦统一后,实行严刑峻法。教材明确指出了韩非子的理论主张,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施政符合韩非子的主张。【答案】D 例3 (2001年天津卷考题)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 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针对秦始皇的文化措施设计,秦始皇时的统一文字本质上是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的,其他的项都不合史实。 【答案】A 例4 (2000年津赣卷考题)秦始皇“焚书抗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从角度对焚书坑儒的目的加以思考,解题关键是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思考,如“③毁灭文化”是该条措施一定程度上产生的影响,并非是当时统治者的主观意图。 【答案】B 例5 (1995年上海卷试题)简述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并作简要评价。 【解析】本题是一道简述题,所考内容“中央集权制”是教学重点,命题角度一般,难度不大。第一问“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措施”,考查具体内容在教材中有现成的归纳,只要考生记忆准确即可回答出来,能力考查层次偏低。第二问要求在第一问的基础上作简要评价,回答时要能够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要 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 【答案】①建立皇帝制度,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人。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御使大夫、太尉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军事事务。③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负责地方行政。(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的统治。 例6 (2002年广东卷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收泰半(三分取其二)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

古今中外历史著名人物事迹

写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事迹1 观杜甫。闲坐岩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绕清风,一个逍遥的诗人。 叹抉择。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职,他怀念李白,羡慕李白还继续着那种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却不得不跟这种生活告别。人的一生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一颗心,两个方向,双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无奈。转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许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却牵着握笔的双手遨游在书海,无奈,惟独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叹仕途。上帝以胃口为诱饵将一颗颗飘荡的心领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荡荡,起起浮浮,忠的呈现似乎注定要以奸来陪衬,阴谋笼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这种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击,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愤!愤奸臣,这不是一个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当时社会的悲哀,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叹诗才。“诗圣”杜甫用其一生造就“诗史”,他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当杜甫二字成为教科书上的常客,当稚嫩的童音将杜甫的诗读入空际,心中的那份赞叹无法压抑。 叹人格。一首首坚硬的诗源于一个伟大的人格,一双脚触摸这片曾经流血的土地,一双眼看尽战乱的残酷,人生的悲凉,一对耳听尽人间的哀哭,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将这份内心的震撼扬于诗中,摇动了封建这座堡垒,将民愤、民怨、民饥、民寒诉说。 写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事迹2 有这样一个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有这样一个人,雄奇豪迈,潇洒一生;有这样一个人,有酒必有诗。这个人就是李白。 李白诗风感情炽烈,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豪放,有对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深情厚意;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志凌云。

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的事件

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的事件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赵泽宁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下面是有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的事件,欢迎参阅。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它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 农民起义推翻的事件历史背景始皇为了抵抗匈奴,派人修造长城,发兵三十万,征集了民夫几十万;为了开发南方,动员了军民三十万。他又用七十万囚犯,动工建造一座巨大豪华的阿房宫。到了二世即位,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囚犯和民夫,大规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这座坟开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铜熔化了灌下去铸地基,上面盖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坟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样子,灌上了水银。然后把秦始皇葬在那里。安葬完了,为了防备将来可能有人盗坟,还叫工匠在墓穴里装了杀人的设备,最后竟残酷地把所有造坟的工匠全都埋在墓道里,不让一个人出来。 大坟没完工,二世和赵高又继续建造阿房宫。那时候,全中国人

口不过二千万,前前后后被征发去筑长城、守岭南、修阿房宫、造大坟和别的劳役合起来差不多有二三百万人,且不概幼儿和妇女。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逼得百姓怨声载道。 农民起义推翻的事件起义过程失期密谋 公元前209年,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个军官,押着九百名民夫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去防守。军官从这批壮丁当中挑了两个个儿大、办事能干的人当屯长,叫他们管理其他的人。这两个人一个叫陈胜,阳城人,字涉,是个给人当长工的;一个叫吴广,阳夏人,是个贫苦农民。陈胜年轻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用耕田,一次当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时,感慨恼恨了好一会儿,说:“假如谁将来富贵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记了。”和他一起受雇佣的伙伴们笑着回答说:“你是被雇给人家耕田的,哪能富贵呢?”陈涉叹息着说:“唉!燕子、麻雀这类小鸟怎么能理解大雁、天鹅的远大志向呢!” 七月,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了到达渔阳规定的期限。过了规定的期限,按照法津规定是都该杀头的。 陈胜、吴广就商量说:“如今逃走也是死,起义干一番大事业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事而死好不好?”陈胜说:“天下受秦王朝统治之苦已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该他来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规劝始皇帝的缘故,始皇帝派他领兵在外地驻守。如今有人听说他并没有什么罪,却被二世皇帝杀害了。老百姓都听说他很贤德,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原是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故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曲折的故事情节还原历史的真实情景,揭露历史的动态过程,描述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丰富历史事件的内容,这对于改变历史课程的枯燥性,促进历史理论教学的深入浅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为您整理的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篇一:屈原其实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较晚的时候。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历是有关的。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

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篇二:吴承恩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篇三:姜尚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

秦朝皇帝列表及简介画像

秦朝皇帝列表及简介画像 秦始皇赢政,姓嬴,赵氏,名政,又名赵正,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那么秦朝皇帝列表都有谁呢?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秦朝皇帝列表及简介画像,供大家阅读! 秦朝皇帝列表及简介画像秦始皇(前221年;前210年)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在位。 秦始皇赢政,姓嬴,赵氏,名政,又名赵正,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前221年赢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 秦二世胡亥(前209年;前207年)在位3年。 秦二世胡亥,前230年生,嬴姓,赵氏,名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子(最小的儿子),长子扶苏的弟弟,被称作二世皇帝。曾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 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陷害哥哥扶苏,迫其自杀。自立为二世皇帝。在位时,祸害天下,草菅人命。残害兄弟姐妹和忠臣,他赐死扶苏,诛杀,包括蒙恬、李斯等多位旧臣,最后却被赵高逼死。也因此把秦帝国送上了绝路,不出三世而亡。 秦王子婴(前206年)在位47天。 子婴,(?;;前206年),嬴姓,名子婴,或单名婴。胡亥被弑后,

赵高迎立子婴继位。子婴即位五天后设计杀死赵高。 前206年十月,刘邦进入武关,在到达灞上后派人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子婴遂与妻子用绳绑缚自己,坐上由白马驾驶的白色马车,身穿葬礼装束,并携同皇帝御用物品(包括玉玺和兵符) ,在轵道亲自到刘邦的军前投降。子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一个延续550年的帝国灭亡。 樊哙提议杀了子婴,刘邦并没有处死子婴,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一个多月后,项羽亦率领大军到达关中,项羽入咸阳城后,立刻杀死子婴。 秦国君主列表(加上未统一全国的君主)秦朝 秦国君主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国自秦非子开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 秦国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国,至灭亡时,王三十三代 秦非子前891年~前858年在位34年 秦侯前857年-前848年在位10年 秦公伯前847年~前845年在位3年 秦仲前844年~前822年在位23年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秦静公(又作竫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

秦始皇儿时事迹

秦始皇儿时事迹 篇一:一个有关秦始皇的传说故事 一个有关秦始皇的传说故事 从去西安旅游看兵马俑,就想到了小时候听到的有关秦始皇的传说的故事,比如有孟姜女哭长城,有焚书坑儒等,还有一个是废除“六十岁不死就活埋”的统治制度的故事,与朋友闲聊时我说出来,都说“六十岁不死就活埋”的事好象听说了,如此废除的故事从没听说过。对此我曾有意查过资料,就连“活埋”的事也没查到,更没废除的故事了。细分析,最多能和“坑儒”有一点联系,所以我认为就是民间编造和传说,也可说是庶民的一种愿望和智慧。觉得颇有意思,故写出来发在自己的博客上。 传说秦始皇独裁统治,又嫉贤妒能,怕人有本事和造反,因为人到60岁以上更有经验,便颁布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逼得百姓把60岁以上的老人纷纷想法躲藏起来。话说某年夏季,咸阳被洪水淹了,几天后才消退下去,这时在城门附近,发现了一只如牛大的怪兽,可能是随洪水冲过来的,人们都没见过,只是样子有点像老鼠,大伙便合力用绳索将其拴在了城门上,并禀报到官府又转报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下令贴出告示:谁能认出这是什么野兽,就赏赐给他多少地亩和银两。 再说这城里有一家人,父亲已60多岁,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儿子

便将他垒在了墙的里边,留出一个洞每天送饭和水给他吃喝。城门那里发现了怪兽和官府贴出告示后,儿子将这件事告诉了垒在墙里的父亲,父亲让他于袍袖内藏一只狸猫,暗地里到怪兽眼前露一下,如果那怪兽看见猫全身颤抖,那就是一只老鼠,老鼠在某种情况下也会长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猫,这就是证明,你就揭告示,要赏你地亩银两时,你都不要,你只要求朝廷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 儿子照着父亲说的去一试验,果然那怪兽颤抖,便揭告示去领赏,官府里问他是谁指教的这个办法,他如实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要一切奖赏,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咸阳官府禀报朝廷,结果皇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废除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众欢呼“万岁”,还为这位父亲修了一座庙,感谢和纪念他。 篇二:我们身边的名人_秦始皇的故事 创立“皇帝”尊号 公元前246年,13岁的嬴政登基称王。那时正处于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最初即位时,国政由相国吕不韦把持。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把国都定于咸阳,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三皇五

历史人物秦穆公的简介

历史人物秦穆公的简介 秦穆公是一名开明的君主,在秦国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都起着特殊而不可替代的的作用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历史人物秦穆公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秦穆公(?-前621年),部份记载中被称为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及公孙枝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对秦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安葬于雍(今宝鸡凤翔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秦穆公是如何称霸的首先,秦穆公作为一个国君,他能登上这个宝座确实是意料之外,所以他更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自从他登位后,他勤政爱民,与百姓打作一团,经常将百姓的疾苦视为自己的责任,以能减轻百姓的流离失所,振兴弱秦为自己的任务。 其次,他作为一个国君,深深的明白,国家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

肯定不够的,要想让国家变得更为富强,必须依靠百姓的力量,但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是有能力、有才干能推动国家进步的,所以他求才,爱才,惜才。当然在秦穆公时代,秦国的人才虽没有到济济的程度,但还是有不少人才的,比如说百里奚、比如说由余、比如说孟明视。而秦穆公独具慧眼,能辨识人才,最终在他的身边也聚集了很多有才干的人才。 最后,光靠人才是没有用的,还需要野心和称霸的决心,这点上秦穆公可说是有着大大的野心的。他一直觉得秦国被人瞧不起,在诸国中的地位太过于低下,他心里有一股气,攒着一股劲,想法设法想把秦国发展成强国,于是他是有谋略的,他能想,能用才,将想法付诸于实践,不论最后成功与否,他都有着霸主的野心和决断。 当然,秦穆公收复西戎,战胜晋国,这些功绩最终奠定了秦穆公的霸主地位。 秦穆公的小故事秦穆公雄心勃勃,一心想超越其他国家,称霸天下,但苦于身旁没有贤才良臣来辅佐他。为此,他很苦恼。有一天,秦穆公召见了善于相马的伯乐,对他说:“你的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了,不知你的子孙辈中有继承你的相马本领的吗?” 伯乐回答说:“大王,真是可惜得很,我的子孙中没有一个人及得上我,倒是我的好朋友九方皋,他相马的本领高强,大王可以试一试。” 穆公当即召来九方皋,请他去寻一匹好马。过了三天,九方皋兴冲冲地跑来报告,说已为大王觅到了一匹第一流的好马。

具有哲理的历史典故

具有哲理的历史典故 导读:驼背翁捕蝉 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从树林中走出来,看见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拿着竹竿粘捕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 “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对老翁表示称赞后问:“您对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练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掉下,蝉便很少有逃脱的。如垒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会捕住;如能将五粒粘九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单容易了。”捕蝉翁说到此处捋捋胡须,严肃地对孔子的学生们传授经验。他说:“捕蝉首先要学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像竖立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颤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我专心致志,神情专一。精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那还能不手到擒拿,得心应手么?” 大家听完驼背老人捕蝉的经验之谈,无不感慨万分。孔子对身边的弟子深有感触地议论说:“神情专注,专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捕蝉老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 驼背翁捕蝉的故事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学好任何本领都需苦练扎实基本功,专心致志,日积月累,才能取得真功。

秦士好古 秦朝有个读书人非常喜欢古物,即使价值十分昂贵也一定要求购。 有一天,有人带来了一张破席子。亲自上门对他说:“过去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国事,就让孔子坐在这张席子上。”他心里非常高兴,认为这席子很古,就用近郊的田地换了它。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人拿了一根旧拐杖来卖,对他说:“这是周太王逃难时所用过的拐杖,它比孔子坐过的那席子要早几百年,您用什么来报偿我呢?”他就把家 里所有的资金给了那人。又过了一阵,又有人拿来了一只快腐烂的木碗对这好古的读书人说:“那席子和拐杖还不算很古,我这只碗是夏朝时造的,比孔子和周太王时要古得多。”读书人也深信不疑,就把家中所有的东西都给了这人。 三件古物都得到了,可是田地、资金和家产都已失去,无法解决衣食问题。于是,他披上哀公时的破席子,拄着周太王的拐杖,拿着夏朝时造的碗,到街上去乞讨,说:“哪位做好事的施主啊,如果有姜子牙铸造的钱币的话,请赐一文给我吧!”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盲目好古或者崇洋都是不可取的。如果仅仅为好古而好古,为崇洋而崇洋,不考虑自身的实际需要,就会产生拿着宝物讨饭吃的悲剧。 马车夫的故事 齐国的相国晏子有一次外出时,乘坐的马车正好经过马车夫的家门。马车夫的妻子得到了这一信息后,便在家中打开一条门缝,向外

中国古代五大有名秘书

中国古代五大有名秘书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5个秘书 准备写一篇题为“秘书为什么能成功”的博文。在此之前我想跟各位网友认 识一下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5名秘书。他们的成功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史上最牛秘书——NO1 姜尚—公元前1021年字子牙号太公望是我国周初著名军事家。因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南阳宛县西故从其封姓也称吕尚一吕望。新乡市卫辉太公泉乡人。 姜尚青年时期家境穷困曾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屠牛卖肉后又到孟津今河南孟州市司厨卖饭他还在商朝做过官因感商纣王昏残无道辞官而去。游说诸候无所遇遂隐居下来。《孟子》曰“太公避纣乱居于东海之滨。”后来姜尚听说周文王西 伯在西歧崇贤尚老就千里跋涉迁徒陕西。这时的姜尚已是古稀之年但他音识曲籍见闻广博胸怀治国之道心藏用兵之术兴世强国之心不衰。 相传姜尚到陕西后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话语投机周文王听了姜尚侃侃而谈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尊号“太公望”并立为掌管军事的“太师”。 公元前1066年一说1027年武王以姜尚为国师率部伐纣由孟津渡河大战于牧野今新乡市郊纣军纷纷倒戈纣王见人势已去逃回朝歌城中登鹿台自焚。姜尚辅佐武王灭商纣有功封于齐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为齐国始祖。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亦称“齐太公”。成王时曾被授权自以讨伐有罪之小国齐国逐渐强大起来 成为周初大国。相传作有兵书《六韬》。 太公卒后归葬于故里后人在太公泉上修建了太公庙、太公祠以示怀念。 史上最牛秘书——NO2张良—前186宇子房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 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