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分析与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小反刍兽疫应急实施方案

小反刍兽疫应急实施方案

小反刍兽疫应急实施方案一、背景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也可感染人类。

近年来,小反刍兽疫在我国多个地区暴发,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小反刍兽疫的传播,制定应急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小反刍兽疫应急实施方案,明确应急响应的程序和措施,提高应对小反刍兽疫的能力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

三、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范围,将小反刍兽疫的应急响应划分为三个级别:1. 一级响应:疫情暴发地区为单个农场或小范围地区,且疫情控制难度较小;2. 二级响应:疫情暴发地区为多个农场或中等范围地区,疫情控制难度较大;3. 三级响应:疫情暴发地区为多个省份或全国范围,疫情控制难度极大。

四、应急响应程序1. 疫情监测:建立小反刍兽疫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对反刍动物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疫情暴发地点。

2. 疫情报告: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向上级畜牧主管部门报告,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

3. 疫情调查: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暴发地点展开调查,确定疫情传播范围和传播途径。

4. 隔离封锁:对疫情暴发地区进行隔离封锁,禁止动物和人员流动,阻断疫情传播途径。

5. 疫情处置:对疫情暴发地区进行动物的隔离、消毒和灭杀,同时对人员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6. 风险评估:对疫情暴发地区周边地区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五、应急响应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畜牧户和居民的防疫意识。

2. 提高检疫监管:加强对进出口反刍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防止疫情通过国际贸易传播。

3.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小反刍兽疫的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疫情的苗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4. 增加应急物资储备:储备足够的疫苗、消毒药剂、防护用具等应急物资,以备疫情暴发时使用。

5. 加强科研攻关:加大小反刍兽疫的科研力度,研发更加有效的疫苗和防控技术,提高应对疫情的能力。

羊小反刍兽疫的分析与防控

羊小反刍兽疫的分析与防控

nmgxmy2008@组稿\Email:孟丽艳(龙口经济开发区畜牧兽医站,山东龙口265700)摘要:本文对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原因、症状及病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防控疫情的科学方法,以期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分析;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52.65+4文献标识码:B文章顺序编号:1005-5959(2019)07-033-02羊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或假性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

该病的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是相关养殖场在饲养羊只时需要重点防范的疫病。

1基本疫情分析为了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通常兽医工作人员都会选择对患病羊只进行病理分析工作。

针对病情较轻羊只的排泄物进行检查,而对于患病情况较为严重的羊只应当进行剖检,观察羊只的内脏情况。

这种方法能够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并且能够看出羊只的患病阶段,以及是否具有治疗价值等问题[1]。

剖检可见患病母羊的胃肠、膀胱的浆膜和黏膜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皮下和肌肉间发生浆液性浸润,极个别羊还有卡他性或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等[1]。

而公羊感染后则可见睾丸和附睾的结缔组织增生,起初睾丸肿大,到了后期睾丸萎缩,发生坏死。

2有效预防疫情的措施2.1定期对羊只进行健康检查由于羊小反刍兽疫的危险性较大,会对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制定科学的疫病预防方法,有效抑制这种疾病的发生[2]。

首先,养殖场应当聘请专业的兽医工作人员,定期为羊只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其次,还应当采购相应的医疗设备,为羊只接种预防各类疾病的疫苗,比如PPRV 灭活疫苗、PPRV弱毒疫苗和活载体疫苗等等。

接种疫苗时应当制定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做好消毒措施,保证一只针头仅供一只羊使用,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

同时,管理人员应当对羊只进行编号,记录其接种疫苗的具体时间和身体健康状况,确保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控措施
检时可见支气管肺 炎和回盲肠瓣充血 。
小反刍 兽疫是 由小反 刍兽 疫病 毒 引起 的一种 山羊 和 绵羊 的 急性 或 亚 急性 传 染 病 , 也称 羊 瘟 , 以发热 、 口 炎、腹泻 、肺 炎为特征 的 急性接触 性传 染病 。 山羊和 绵 羊易感 ,特别 是 山羊 发病率 和死 亡率均 较 高,给养 殖业 带来 很大 的危害 。因此 ,综合防控该病 是十 分必要 的。 小反刍 兽疫病 毒属 副粘病 毒科 麻疹 病 毒属 。与牛瘟 病毒有 相似 的物 理化 学及 免疫 学特性 。病 毒呈 多形性 , 通常 为粗糙 的球 形 。病毒 颗粒较 牛瘟 病毒 大 ,核 衣壳 为 螺旋 中空杆状 并有特 征性 的亚单 位 ,有囊 膜 。病 毒可在 胎绵 羊肾 、胎 羊及新 生羊 的睾 丸细胞 增殖 ,并产 生细 胞 病变 ,形成合胞体 。世 界动物卫生组织规 定该病为A 类 传
3 病理变化
多数病例 发现 口腔和 鼻腔 黏膜糜 烂坏 死 ;支气管 肺
炎 ,肺尖肺 炎 ;有时可 见坏 死性或 出血 性肠 炎 ,盲肠 、 结肠近 端和直肠 出现特 征性 条状 充血 、 出血 ,呈斑 马状 条纹 :有时可 见淋 巴结特 别是肠 系膜 淋 巴结水肿 ,脾脏 肿大 并可 出出现坏 死病变 。组织 学上 可见肺 部组 织 出现
死亡率等特点。
l 流行病学特点
山羊 和绵羊 是本 病唯 一 的 自然宿 主 , 山羊 比绵羊 更 易感 ,且 临床症 状 比绵 羊更 为严 重 。山羊不 同品种 的易 感性有差 异 。盘 羊 、野 山羊 、羚 羊 、鹿等可 感染 发病 。 该病主要通 过直 接或 间接接 触传 播 ,感染途 径 以呼吸道 为主. 但 多雨季节和 干燥寒 冷季节 多发 。本病潜伏 期一般

羊小反刍兽疫简介及其防控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简介及其防控措施

编辑:王磊*******************畜牧兽医文/ 招远市辛庄畜牧兽医站 王智慧羊小反刍兽疫简介 及其防控措施(二)疫点为生猪屠宰加工场所的。

对屠宰加工场所主动排查报告的疫情,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对其环境样品和生猪产品检测合格后,48小时内疫区、受威胁区无新发病例。

对畜牧兽医部门排查发现的疫情,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对其环境样品和生猪产品检测合格后,21天内疫区、受威胁区无新发病例。

封锁令解除后,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可恢复生产。

对疫情发生前生产的生猪产品,经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销售或加工使用。

五、新方案还提出落实生猪扑杀补助、开展后期评估、表彰奖励、责任追究、抚恤和补助进行明细对强制扑杀的生猪及人工饲养的野猪,符合补助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扑杀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承担。

对运输环节发现的疫情,疫情处置由疫情发生地承担,扑杀补助费用由生猪输出地按规定承担。

六、保障措施各地政府加强对本地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机构队伍和能力作风建设,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宣传,强化风险管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推动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切实化解疫情发生风险。

2020年5月16日,农业农村部通报,经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发生一起小反刍兽疫疫情。

经过及时有效处理,该起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如山羊、绵羊、羚羊等小反刍兽,牛、猪、骆驼等也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诊经过,临床上山羊感染发病比较严重、死亡率较高,在易感动物群中该病的发第7月 下半月刊病率可达100%,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幼年动物发病严重,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严重暴发时,致死率达100%。

一、羊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情况(一)小反刍兽疫的发现及分布。

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措施

22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措施强冬红(甘肃省成县畜牧兽医站742500)摘要:小反刍兽疫是引进的疫病,被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一类动物疫病,对养羊业的危害很大。

本文根据小反刍兽疫的发病情况、流行特点,详细地分析了该病的防控措施,希望能给养羊户提供技术参考,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关键词:小反刍兽医;流行特点;防控措施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小反刍兽瘟,在我国被认定为一类动物疫病,对养羊业的发展威胁很大。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典型的症状为高热、腹泻、肺炎。

此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被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必须上报的动物疫病,同时在我国的《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年-2020年)》中,此病也被明确为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

1发病情况1942年,小反刍兽疫首次在西非的科特迪瓦被发现,此后该病一直呈现流行蔓延的趋势。

据统计,在亚非欧的40多个国家,都流行过此病,尤其是在我国周围地区,如印度、尼泊尔、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疫情严重,表现为地方性流行。

2007年7月,小反刍兽疫传入我国,疫情严重,通过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最终控制疫情,没有引起大面积的流行。

但是自2013年以后,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率有所升高,甘肃、安徽、贵州、新疆、宁夏、陕西、黑龙江等20多个省份都曾经流行,给养羊业造成重创。

尤其是2014年第一季度,小反刍兽疫在全国多个地区暴发流行,在全国呈现蔓延的态势。

2014年1月22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乡黄花滩村发生了小反刍兽疫,有900多只感染发病,111只死亡。

为防控疫情,有关畜牧兽医的多个职能部门联合监测和排查,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6年-2020年)》,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小反刍兽疫已基本得到控制。

2流行特点小反刍兽疫的自然宿主为山羊和绵羊,其中3~8月龄的山羊更易感,其他的动物如牛、猪等也可以感染,但呈亚临床经过。

羊小反刍兽疫鉴别诊断和防制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鉴别诊断和防制措施

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由于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我国将该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2007年该病首次由国外传入我国西藏地区。

2014年辽宁省首例病例发生在锦州北镇市。

目前全省小反刍兽疫为强制免疫,确保该病不会大规模发生,但不排除零散发生的可能性。

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告,2018年5月和2020年5月期间,分别在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和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某羊场发生该病,给当地养羊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笔者将通过简要叙述小反刍兽疫和症状类似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羊小反刍兽疫鉴别诊断和防制措施文│孟凡曜(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症状、剖检变化、鉴别诊断、防制措施等,为畜牧兽医部门做好早期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一、病原1.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病毒呈圆形,单股负链RNA病毒。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在光照、加热、酸性、碱性环境中易失活,对大多数酸性和碱性消毒剂敏感。

2.口蹄疫。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动物RNA病毒。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很强,但对酸性和碱性消毒剂敏感。

3.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革兰氏染色阴性。

二、流行病学1.小反刍兽疫。

山羊、绵羊是常见自然宿主。

该病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传播方式主要为直接接触传播。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频发。

2.口蹄疫。

在自然情况下牛最易感,羊次之。

病毒主要存在水疱皮和水疱液中。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染。

3.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自然条件下,只感染山羊和绵羊。

病羊和带菌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主要通养殖顾问Consultant64☆中国畜牧业过呼吸道感染。

多见于冬季和早春季节,气候多变、饲养环境差等因素易诱发本病。

三、临床症状1.小反刍兽疫。

潜伏期平均为4~5天,最长可达21天。

根据该病临床症状,可分为温和型、标准型和急性型三种,其中标准型最为常见。

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分析与防控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分析与防控措施作者:李洪敏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15期李洪敏(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胜境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曲靖 655500)摘要:羊肉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美食,烹饪方式多样。

在市场对羊肉需求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羊肉的卫生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在羊只饲养中常见的病症问题就是羊小反刍兽疫,这种病症是影响羊只身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一旦发病将会引发大面积感染,导致羊只的死亡,影响养殖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该文对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原因、症状及病理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从中研究出有效防控疫情的科学方法,以保证人们饮食的安全。

关键词:羊小反刍疫;兽疫;疫情分析;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6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5.0160 引言羊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假性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

此病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

是相关养殖场在饲养羊只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种病症问题。

1 基本疫情1.1 发病原因总结饲养工作经验可知,造成羊只感染羊小反刍病症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指的是当地自然气温变化的问题,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段都会出现这种病症,但最明显的就是冷热季节交替时期。

从人为因素分析,引发该病症的原因主要与羊舍的环境通风问题、保暖问题以及饮食卫生问题有极大关系[1]。

因此,养殖场要想解决羊小反刍病症问题,就必须要结合这些病因有针对性的研究相应的防治措施。

1.2 发病症状从兽疫的实际感染情况分析,不同年龄段的羊只都会受到该病症的传染。

其中怀孕的母羊由于机体自然抵抗能力下降,最容易受到感染,严重时有可能会导致母羊流产。

需要相关饲养管理人员分析出羊只感染该病症的主要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策,进而提高羊只的存活率。

在发病时,羊只通常会出现发烧的情况,身体发烫,食欲不振。

小反刍兽疫防疫措施

临 床 金 鉴 

猪感染不排毒.牛感染可产生抗体 高度的直接 接触传染,间接或其他方式传播。眼、鼻和VI腔分 泌物、排泄的粪尿都可以带毒,感染动物的精液和 胚胎中也含有病毒 当患病动物咳嗽或打喷嚏其 他动物吸入感染 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3-6天.最长可长21天 山羊临床 症状比较典型.绵羊一般较轻微.病羊体温升高至 39.5~41℃,突然发病,精神沉郁.呆立,食欲减少 或不食,眼睛、鼻孔和EI腔流浆液性液体,继发细 菌感染时流黄色脓性液体。眼结膜潮红.粘浓性 分泌物:嘴唇和舌面有弥漫性的针尖大小灰白色 区域,口腔恶臭:腹泻,开始粪便变软。后期排水样 带血丝,恶臭难闻: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咳嗽。肺 部哕-日or,腹式呼吸,眼球凹陷。最终因脱水导致死亡。 3 剖检变化 肺的尖叶和新叶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触诊坚 硬。,肝、脾表面及切面有大量针尖至粟粒大小灰 白色病灶.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浆液l生或出血性淋 巴结炎.肠黏膜呈不规则条纹或斑块出血,大肠皱 褶有小的红色出血点.时间稍长汇合在一起,呈 “斑马纹”.以小肠最明显。甚至形成溃疡。 4 诊断 依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特点 可作出疑似诊断.初步诊断为疑似疫情时.样品需 要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进行确诊 5 疫情报告 生羔羊和新补栏的羊要及时补免.并做好免疫记 录.档案管理.常年免疫抗体合格率应达到散养户 70%以上.规模户90%以上 6-3加强疫苗管理各地要加强小反刍兽疫疫苗 的使用管理.要安排专人负责.严格做好疫苗接 收、运输、储存等管理工作,确保疫苗在运输、储存 过程中始终处于冷链状态.甘肃省为每个县(区) 配置了一台冷链车.为每一个村防疫员配置了冰 箱.加强疫苗使用环节的监管.确保疫苗质量和效 果。 6.4调运监管动物卫生监督所机构应结合本地 小反刍兽疫风险评估状况做好产地检疫工作 各 地要加大活羊调运监管力度.做好动物落地监管. 严禁病羊和监测阳性羊只调出产地 对继续饲养 的羊.经产地检疫合格后.可以从非免疫地区调运 至免疫地区,在免疫地区之间、非免疫地区之间也 可以跨区调运.严禁从免疫地区调运至非免疫地 区。对用于屠宰的羊.经产地检疫合格后,应直接 运达目的地屠宰场屠宰.严禁中途卸载或继续饲 养 鼓励活羊就近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 6.5宣传培训要加强对畜牧兽医站和村防疫人 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小反刍兽疫诊断和防控能力 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网络、电视、电台、报刊 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小反刍兽疫防控科普知识。 增强相关从业人员的防疫意识。要引导协会、企 业、养殖者和广大消费者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小 反刍兽疫消灭计划的实施工作

羊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措施

·192·畜 牧 兽 医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3期摘要: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

该病是OIE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也是全球计划根除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2015年被农业部纳入政府强制免疫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

关键词:羊;小反刍;防控;措施1 病原特性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麻疹病毒、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理化及免疫学特性。

病毒呈多型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有囊膜。

自然环境下抵抗力较低,50℃60min即可灭活,在pH<4.0或pH>11.0条件下失活,但是在冷藏和冷冻组织中能存活较长时间。

醇、醚和普通清洁剂可以杀灭病毒,苯酚和2%的NaOH都是有效的消毒剂。

2 流行特点2.1 易感动物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临床症状更严重。

牛、猪等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也不能引起疾病的传播。

在易感动物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可达100%,严重爆发时致死率为100%,中度爆发时致死率为50%。

但是在该病的老疫区,本病常为零星发生,只有在易感动物增加时才可发生流行。

2.2 传染源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组织或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

2.3 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病羊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传染源,处于亚临床状态的羊尤为危险。

病羊的鼻液、粪尿等分泌物和排泄物可含有大量的病毒,与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衣物、工具、圈舍和牧场等接触也可发生间接传播,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羊群偶尔会发生近距离的气溶胶传播。

2.4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

2.5 潜伏期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d,也可达到10d,最长21d,《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为21d。

3 临床症状该病的临床症状常呈急性发作,潜伏期3~10d。

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鼻镜干燥,鼻腔及口腔内充满粘液,甚至鼻孔堵塞、呼吸不畅,口腔粘膜弥漫性溃疡和大量流涎,有时可出现结膜炎,甚至失明,体温高达40~41℃。

羊得了小反刍怎么办

羊得了小反刍兽疫怎么办,如果正确预防和治疗羊小反刍呢?
1,得病的羊跟好羊隔离,羊舍除保持干燥、通风、冬暖、夏凉。

2,羊圈全群消毒,羊场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

定期对羊舍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

(另外再说一下,人不会感染这种病,多见于反刍动物感染),整个羊舍用2%-4%氢氧化钠消毒或用1∶1800~3000的百毒杀带羊消毒。

3,拉稀严重的羊,喝的水里面可以换成糖水或者盐水,防止拉稀脱水死亡。

4,及时用反刍兽疫灵治疗。

减少损失
再次总结下,羊小反刍疫情的发病症状是:
1,腹泻带,水样,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2,高烧,咳嗽,不吃食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
3,羊瘟(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7-21天,起初表现为病羊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消退
4.病羊眼角出现分泌物,在眼部周围出现黄色干酪物,结痂结块。

大群会出现流眼泪,流脓性鼻涕,黄色。

5.中后期之后病羊出现拉稀,拉水样稀便,严重的出现喷装拉稀,最后脱水死亡。

6.死亡率很高,小羊控制不当死亡率高达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分析与防控措施
作者:李洪敏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9年第15期

摘要:羊肉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美食,烹饪方式多样。在市场对羊肉需求不断加大的
情况下,羊肉的卫生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在羊只饲养中常见的病症问题就是羊小
反刍兽疫,这种病症是影响羊只身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一旦发病将会引发大面积感染,导致羊
只的死亡,影响养殖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该文对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原因、症状及病理情
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从中研究出有效防控疫情的科学方法,以保证人们饮食的安全。

关键词:羊小反刍疫;兽疫;疫情分析;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5.016
作者简介:李洪敏(1980-),女,汉族,云南富源人,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乡村
畜牧兽医发展。

0引言
羊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假性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此病易感羊群发病率通
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是相关养殖场在饲养羊只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种病症
问题。

1基本疫情
1.1发病原因
总结饲养工作经验可知,造成羊只感染羊小反刍病症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
因素。自然因素指的是当地自然气温变化的问题,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段都会出现这种病症,
但最明显的就是冷热季节交替时期。从人为因素分析,引发该病症的原因主要与羊舍的环境通
风问题、保暖问题以及饮食卫生问题有极大关系[1]。因此,养殖场要想解决羊小反刍病症问
题,就必须要结合这些病因有针对性的研究相应的防治措施。

1.2发病症状
从兽疫的实际感染情况分析,不同年龄段的羊只都会受到该病症的传染。其中怀孕的母羊
由于机体自然抵抗能力下降,最容易受到感染,严重时有可能会导致母羊流产。需要相关饲养
管理人员分析出羊只感染该病症的主要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策,进而提高羊只的存活
率。在发病时,羊只通常会出现发烧的情况,身体发烫,食欲不振。观察羊只口腔可以发现,
内粘膜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现象。同时,在羊只发烧严重时会引发肺炎,因此许多养殖场
会将这个情况当做肺炎处理,治疗方法不对症,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期。一旦病情进一步恶化,
羊只会出现腹泻情况,四肢乏力,日常表现为大量饮水或绝食,精神恍惚。并造成同一羊舍中
羊群的大量感染现象,最终导致羊只的死亡。

1.3病理分析
为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通常兽医工作人员都会选择对患病羊只进行病理分析工作。针对
病情较轻的羊只,对其排泄物进行检查。而对患病情况较严重的羊只,应进行剖检工作,观察
羊只的内脏情况,这种方法能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并且能看出羊只的患病阶段,以及是否
具有治疗价值等问题[2]。剖检可见,患病母羊胃肠、膀胱的浆膜和黏膜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皮下和肌肉间发生浆液性浸润,极个别羊还有卡他性或化脓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而公
羊感染后,则可见睾丸、附睾的结缔组织增生,起初睾丸肿大,到后期睾丸萎缩,发生坏死。

2预防措施
2.1 定期对羊只进行身体检查
由于羊小反刍兽疫发病情况危险性较大,会对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相关管
理人员必须要制定科学的兽疫疫情预防方法,防患于未然,有效抑制这种病症的产生[3]。首
先,养殖场应聘请专业的兽医工作人员,定期为羊只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其次,还应采
购相应的医疗设备,为羊只接种预防各类疾病的疫苗。如PPRV灭活疫苗、PPRV弱毒疫苗、
活载体疫苗等。而在具体接种时,应制定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做好消毒措施,保证1只针头
仅供1只羊使用,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同时,管理人员应对羊只进行编号,记录其接种
疫苗的具体时间和身体健康状况,确保兽疫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这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
业管理工作能力,相关养殖场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工作,便于消除养殖中由于人为因素
引起的安全风险问题。

2.2 日常居住及饮食管理
在日常的饲养中,养殖场的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对不同种类的羊只进行分别管理,并结合
造成羊只出现羊小反刍兽疫情况的原因制定出科学的日常管理方案。定期对羊舍进行通风,按
时清理羊只的粪便。然后结合兽医对羊只的身体检查结果合理分析出羊只成长所需的营养元
素,适量补喂精料,注意为羊只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增强羊体的抗病能力。同时,管理人员还
需要保证羊只饮用水干净无污染。一旦发现有羊只出现羊小反刍兽疫的病症时,应当及时将病
羊与健康的羊只隔离,以避免出现病毒传染的情况。另外,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清理羊舍中羊只
的分泌物、排泄物,用2%烧碱溶液、0.015%三氯异氰尿酸溶液,严格彻底消毒。以此消灭病
毒的传染源,保证其余羊只的身体健康。

3治疗方法
经过专业兽医工作人员的钻研,以及我国相关动物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已经
研究出了一套科学治疗羊小反刍兽疫的方法。

3.1中药治疗
中药大多以口服为主,这种方式适用于病情较轻、症状不严重的羊只。具体的治疗方法是
将麻黄、杏仁、石膏、桔梗、甘草、板蓝根等中草药以科学的比例混合熬制,具体的比例需要
结合病情进行调整。同时,针对不同年龄的羊只也需要设置不同的草药混合比例,这样才能全
面保证治疗工作的科学性。服用方法是每日1~2次,管理人员需要每日观察羊只的身体健康
情况并适当减少或添加药物用量,直到羊只身体完全恢复为止。

3.2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通常是以肌肉注射的方式为主,这种方式见效较快,适用于病情比较严重的羊
只。治疗方法是羊瘟金针+精品头孢+刀豆素+地米(2支),连续治疗2~3d。如果治疗的对象
是怀孕母羊,则药剂的配方中不得加地米。

3.3注意事项
在具体治疗中,如果工作人员发现上述2种治疗方式都无法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则证明
该羊只患病情况十分严重,无法治愈。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捕杀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目前常见的集中处理方式大多是通过使用专业的设备进行高温焚化,我国许多的养殖场内部都
已经设置了相应的焚烧设备,有效保护了周围的环境卫生。对于治疗有效果或者已经治愈的羊
只,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隔离,定期对羊只进行身体检查。并加强病羊护理,饲喂用柔软草料,
补给清洁饮水。做好防继发病的准备工作,继发肺炎、肠胃炎等情况,可使用青霉素、头孢类
抗生素等药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另外,患病后期,羊只可能出現严重的脱水问题。应注意
为羊只科学补充水、碱、矿物质、能量,并注意保护羊只的脏器。

4结束语
羊小反刍兽疫疫情的发病情况与普通炎症的情况较为类似,许多养殖场会出现误诊的情况
而导致治疗方法不恰当,这样不仅无法治愈病羊,还会导致病情的加剧。基于这种病症致死率
比较高,为保障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科学的养殖工作方法,结合该疫
病的发病原因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具体的预防工作需要从接种疫苗以及日常的羊舍清洁和饮
食管理等方面进行,对出现病症的羊只,应结合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剂量,保证防
治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常帅,张晋召,穆国冬.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措施浅析[J].兽医导刊,2016( 18):
175.

[2]银爱香,高智军.羊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8
(1):69.

[3]孙国华.论述羊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意义[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 (1):133-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