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疫情症状及治疗方法.doc

合集下载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下药,按照患病部位不同,进行针对性治疗。

口腔出现症状的病羊,可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然后涂甘油2~3次/d。

蹄部出现症状的病羊,用2%来苏尔液清洗溃疡位置,同时涂松馏油(1∶10),可以用绷带包扎蹄部。

持续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蹄壳脱落,新蹄壳就会长出。

乳头部位出现溃疡症状的病羊,用3%硼酸液洗净,涂抹青霉素软膏。

3.2 羊肝片吸虫病 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疾病,通常以雌雄同体的肝片吸虫为主。

该疾病不仅仅在羊群中出现,在牛、猪等一些家畜中也会出现。

在对羊肝片吸虫病进行防治的时候,养殖户要对羊群饲喂方面的工作做好科学的安排,保证羊群的水源卫生无污染,同时和潮湿放牧地区保持较远的距离。

当出现感染羊肝片吸虫病的病羊时,要第一时间做好隔离,为其灌服硝氯酚等药物。

除此之外,还要对所有的羊群做好按时驱虫,9月份下旬、10月份分别驱虫1次,第二年2~3月份、10~11月份展开两次驱虫。

用三氯苯唑驱虫,剂量为5~10mg/kg·bw,空腹灌服,5周后重复用药1次。

3.3 羊急性瘤胃膨胀 羊急性瘤胃膨胀是因为羊在进食的时候,食用过多容易发酵的饲料,这些饲料堆积在体内就会产生气体且无法有效排出。

通常情况下,病羊出现急性瘤胃膨胀的症状时,会伴随着呼吸急促、腹部空胀等症状,有些病羊还会出现口吐白沫。

对此,养殖人员要做好对病羊的处理。

首先,可以通过穿刺放气法减轻病羊的症状。

其次,放气后,注入0.5%普鲁卡因青霉素80~240万IU,或者酒精20~30mL。

还可以给病羊服用花生油、棉籽油50~100mL,可以有抑制发酵的作用。

最后,灌服硫酸镁50~100g,或植物油100mL,让病羊可以快速排出胃肠内容物。

4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生活质量提升,人们对肉制品的健康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当前羊群发病率不断上升,使人们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健康安全受到威胁。

所以,寻找动物发病因素,同时制定科学的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羊得了小反刍兽疫怎么办?如何紧急应对-.doc

羊得了小反刍兽疫怎么办?如何紧急应对-.doc

羊得了小反刍兽疫怎么办?如何紧急应对?概述:小反刍兽疫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自然发病主要是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但山羊发病时比较严重。

羊得了小反刍兽疫怎么办?如何紧急应对?羊得了小反刍兽疫怎么办?1、注射小反刍兽疫活疫苗或小反刍兽疫高免血清进行预防。

2、羊舍周围用碘制剂消毒药每天消毒两次。

3、针对发病的羊只使用羊速清和刀豆素混合肌肉注射,0.1ml/kg 体重,一天一次,连用2-3天。

4、针对怀孕的母羊按照治疗量每天分两次注射,两天后化脓的部位出现结痂,结痂后完全恢复正常。

羊小反刍兽疫来了如何紧急应对?一般来讲,小反刍爆发时,死亡率几乎为100%。

尽管有研究称,当轻度爆发时死亡率不足50%,但此说法似乎太过乐观。

至于治疗方案,在真的发生疫情时很难很快治愈。

说白了,一旦患上此类疾病,除了赶紧出售,没有任何好的办法。

当然,按照相关规定,一旦发病,是要隔离、深埋处理的。

如何有效防控小反刍兽疫?(1)依法引羊。

严禁从存在本病的国家或地区引进羊群。

养羊户从外地引羊必须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申报,通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能引羊。

(2)加强免疫,提高抗病力。

对健康羊群免疫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免疫持续期为36个月(3年)。

养羊场对1月龄以上的羊进行一次全面免疫后,适时对未免疫的新生羊进行补免,对免疫满36个月的羊追加免疫。

对健康状况不良的羊,应待康复后免疫。

免疫疫苗时必须注意: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免疫必须在-20℃以下保存,使用前检查包装是否完好,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前认真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瓶签注明的头份,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头份,充分混合均匀;注射前用75%的酒精术部消毒,在羊颈部皮下注射1ml/只;注射器和针头必须保持无菌,尽量做到一羊一针头,或至少一圈一针头;疫苗开瓶稀释后应3小时内用完,严禁阳光照射或接触高温,气温过高时应放在冷藏箱里保存;用过的疫苗瓶,剩余疫苗及接种用注射器等应消毒和作无害化处理。

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及常见诊断方法

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及常见诊断方法

小反刍兽疫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以发热、眼鼻黏膜卡他性炎症、坏死性口炎、腹泻和支气管肺炎为主要特征,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致死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与小反刍兽疫同为麻疹病毒属的成员还包括牛瘟病毒、人麻疹病毒、犬瘟热病毒、海豹瘟病毒和海豚瘟病毒。

其中小反刍兽疫与牛瘟具有相近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两者还具有血清学相关性。

小反刍兽疫是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安全的重大动物疫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目前防控主要依靠灭活苗或弱毒苗,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免疫持续期短、热稳定性差、病毒毒力有返强风险等众多缺陷;目前主要分布在非洲、阿拉伯、中东以及大陆在内的亚洲部分地区。

一、流行病学1.1小反刍兽疫的地理分布小反刍兽疫在1942年第一次在非洲的象牙海岸被报道,随后的调查发现小反刍兽疫广泛流行于撒哈拉沙漠与赤道之间的大多数非洲国家。

后来,小反刍兽疫的分布逐渐扩大到中东、伊朗、南亚次大陆、土耳其以及亚洲中部的部分国家。

在亚洲,小反刍兽疫于1987年首次在印度南部地区出现,于1993年至1995年传入阿拉伯半岛、中东及南亚次大陆部分地区并成为了当地的地方性流行病。

随着小反刍兽疫全球范围内的净化,人们对小反刍兽疫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其警性有所提高,相应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但更为频繁的动物贸易、牲畜的季节性的迁移以及部分地区的游牧风俗为小反刍兽疫的传播创造了许多条件,使之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不断扩大。

近年来,小反刍兽疫跨国疫情多发,于2000年首次在亚洲的塔吉克斯坦、尼泊尔、中国西藏暴发。

在非洲,小反刍兽疫已遍及赤道以南的刚果(2006)、肯尼亚(2006)、乌干达(2007),撒哈拉北部的摩洛哥(2008)。

根据小反刍兽疫F蛋白、H 蛋白和N蛋白基因的序列比对,将世界不同地域的小反刍兽疫流行毒株划分为4个基因群。

其中,20世纪70年代在非洲西部及近年在非洲中部分离的毒株属于小反刍兽疫Ⅰ系;在西非的象牙海岸、几内亚、布基纳法索分离的毒株属于小反刍兽疫Ⅱ系;在东部非洲的苏丹、也门、阿曼分离的毒株属于小反刍兽疫Ⅲ系;在阿拉伯半岛、中东、亚州南部地区及非洲的摩洛哥分离的毒株属于小反刍兽疫Ⅳ系。

小反刍兽疫用什么药?治疗小反刍最好的药.doc

小反刍兽疫用什么药?治疗小反刍最好的药.doc

小反刍兽疫用什么药?治疗小反刍最好的药概述:小反刍兽疫发病率高达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

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一旦发生要及时控制。

小反刍兽疫用什么药?30%氟苯尼考注射液。

羔羊0.1mL/k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d。

病较重的晚上加注射1次双黄连注射液,按0.1mL/kg。

小便不利的羊羔,肌肉注射1次呋塞米注射液,0.1mL/kg。

也可用速尿,肌肉注射。

对拉稀严重的羔羊。

用混感金刚注射液,0.1mL/kg,还可用磺胺注射液,0.1mL/kg,连用3d,1d1次。

对咳嗽严重的病羊羔,肌肉注射每瓶500mg头孢塞呋喃,按0.1mL/kg,连用2d,每日2次。

对肝肾病重羔羊可用肝肾血毒清(双黄连注射液)按0.1mL/kg,1日1次。

对外嘴唇破烂的羊只,喷碘甘油,早晚各1次,如果嘴唇破烂严重延伸到口腔、齿龈舌发炎严重,可在舌头上撒冰硼散,早晚各1次。

外唇烂者可涂紫药水。

治疗小反刍最好的药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2000g,连用5-7天开创一种全新的、全面的羊专用治疗和保健模式。

小反刍病又叫羊瘟,是一类动物传染病,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是捕杀、无害化处理,这个病也不好治,一旦发生第一时间上报,上报后捕杀处理后政府有一定的补贴。

对于有治疗价值的也没有有效治疗药,只能对症治疗。

小反刍兽疫治疗方案国家疫病防控中心建议:针对疫区没发病的羊群紧急接种疫苗,发病的采用血清抗体,能够直接中和羊小反刍兽疫病毒。

新采购的羊进群后使用普克彼大群做紧急预防,净化体内小反刍兽疫病毒,防治外地的羊带毒。

小反刍兽疫防控具体实施方案:方案一:适用时机:新抓进圈羊,及时注射特维舒,净化体内病毒,保护率达98推荐理由:经过长途运输进的羊,一方面防止疫区带毒,另一方面防止长途运输应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此病。

方案二:适用时机:出现疑似小反刍兽疫症状,如高热不退、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鼻镜干燥、脸部肿胀、口鼻腔分泌物逐步变为黏液脓性,呼吸不畅等症状。

小反刍兽疫治疗

小反刍兽疫治疗

小反刍兽疫治疗
小反刍兽疫治疗,作为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的小反刍兽疫怎么治疗好,绝大多数养殖户还是比较迷茫。

小反刍兽疫发生以后一定要即时进行治疗,避免重大疫情爆发,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了解小反刍兽疫治疗以前,首先看看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天,最长21天。

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

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

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

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

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

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

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

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

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

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发病率高达 100%,在严重暴发时,死
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

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为我国划定的一类疾病。

小反刍兽疫治疗,使用羊全清(河南天行健)肌肉注射:0.1ml/kg体重,1次/天,连用2天。

预防剂量减半或遵医嘱。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摘要: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多见于小型反刍兽的传染病,也被称之为“羊瘟”,该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发病急等特征,这种传染病对于养羊业的发展来有很严重的危害,已经被列入常见羊传染疾病行列。

一旦爆发小反刍兽疫,不仅会给威胁羊群健康,甚至还会给养殖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做好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篇文章围绕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诊断;防治措施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最容易感染这一疾病的是绵羊和山羊,而且所引起的后果十分的严重。

该病与牛瘟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伪牛瘟,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死亡性,其中排泄物、分泌物、饲料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对于养羊业的发展有十分严重的危害。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小反刍兽疫,就需要结合该疾病的发病以及流行特点等,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来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减少动物死亡率。

1、小反刍兽疫的概况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的主要症状就是发炎、高热、肺炎、腹泻、脓性角膜炎等,其中绵羊和山羊是最容易感染的,小反刍兽疫给羊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我国已经正式将其纳入一类动物疾病中。

我国最早出现小反刍兽疫是在2007年,随后国内也偶尔会出现。

按照国内外的经验,在小反刍兽疫的防治中,需要以预防为主,同时辅以合理的防治手段,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1]。

2、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小反刍兽疫的主要感染对象就是小型反刍动物,比如说山羊、绵羊、羚羊、野生盘羊、野生鹿等,其中山羊感染后的症状是最严重的。

通常来说,这种疾病的潜伏期最高为4-5天,其中也有个别潜伏期更长的,可以达到21天,而且具有常年发生的特点。

小反刍兽疫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健康羊接触到病羊,就会直接被感染,病羊的口腔、鼻腔甚至眼睛等分泌物中都有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存在,一旦出现一只患病羊,就会给其它的健康羊群带来威胁;在感染这一疾病的后期,病羊的粪便中也会存在大量的病毒,会直接污染养殖环境,加速疾病的传播,从而威胁整个养羊场的发展。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方法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方法

X u m u s h o u y i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对山羊以及绵羊比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它的特点是发病率、死亡率都高,主要临床症状是口炎、发热等。

近来来,我国多地均有羊小反刍感染病例出现,这严重影响了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威胁。

羊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疾病,这样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腹泻、发热、肺炎、口炎,绵羊或者山羊对此病毒最易感。

小反刍兽疫在任何季节都可能会发生,特别是在下雨或者是在干燥寒冷的季节。

羊小反刍兽疫给羊的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防范意识。

一、病原特征羊小反刍兽疫病毒为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的属,与牛瘟病毒具有相似的免疫学特点和物理化特征。

病毒形状是粗糙球状,病毒粒子的大小约为,产生的病毒的颗粒较牛瘟大一些,具有特征性质的亚单位,另外还有囊膜,在囊膜的上面,存在纤突性的特点。

该病毒可在胎绵羊的肾脏、胎羊或新出生小羊的睾丸细胞内生长繁殖,还可在细胞内繁衍,体外培养会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现象,主要病变为形成合胞体。

小反刍兽疫病毒悬液,在温度!" 的半衰期间大约在#个小时;在温度在$% 时,半个小时就会导致病毒死亡;在冷冻或者冷藏的环境下存活,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经过试验得出,在感染了小反刍病毒的山羊尸体中,在温度& 保存'天之后,在淋巴结之内还能检到此类病毒。

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的能力比较弱,在一般消毒的情况下,就能杀死此类病毒,运用苯酚和都具备有效的消毒作用。

小反刍病毒不能传播给人,不属于人兽共患病。

二、小反刍病的危害(一)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特点山羊和绵羊是该病毒的主要自然感染宿主,大羚羊、野山羊、岩羊等野生小反刍种类动物以及亚洲水牛、亚洲骆驼等也易发生此类疾病,该病毒主要流行在亚洲中部、非洲西部地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山羊比绵羊更易感染此类病毒,在临床中表现的症状更加严重;不同品种的山羊对该病毒的易感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日龄的羊,其易感性也有差异,#()'月的幼羊比成年羊更易感,吃母乳的幼羊具有较强抵抗能力。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朱斯荣(四川省大竹县中华乡动物防疫站,四川大竹 635100)摘要:小反刍兽疫是一种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属于烈性传染病之一。

小反刍动物是该病主要感染对象,其中绵羊和山羊感染性较大,患病动物可出现口炎、肺炎、发热和腹泻等,隐性感染及患病动物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较广,可通过胚胎移植或受精等进行传播,也可由间接接触或直接接触传播,经飞沫由呼吸道进行传播。

文章对小反刍兽疫的有效诊断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几点防控措施。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诊断;防控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5-0017-01 小反刍兽疫与犬瘟热病毒、牛瘟病毒和海豹瘟病毒的免疫学特性及物理化学特性相似[1]。

大竹县属四川省达州市,是生猪调出大县,生猪产业所占比例较大。

近年来,大竹县草食牲畜发展迅猛,小反刍兽疫作为小反刍动物易感疾病,对羊群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必须做好该病的有效研究及防控,加强对该病的全面了解,从根本上预防、控制该病。

1 小反刍兽疫有效诊断1.1 临诊症状小反刍兽疫潜伏期较短,最长为21d,一般情况下仅为4~5d。

患病羊只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口鼻干燥,被毛缺乏光泽,鼻液呈脓性,并有恶臭气体呼出。

急性期可出现体温升高、颊部黏膜出现损害,呈广泛性和进行性特点,口腔黏膜内充血,后期可表现为坏死性病灶,病灶出现在下齿龈及下唇部,严重病例可波及舌头、颚和颊部等。

患病后期可出现腹泻,呈带血水样,严重患病羊只消瘦、脱水,体温明显下降。

1.2 病理变化患病羊只淋巴结出现水肿,鼻腔及口腔内黏膜坏死并糜烂。

羊只具有程度不同的支气管炎和气管炎,肺部组织在组织学观察下肉眼可见多核巨细胞,细胞中有嗜酸性包涵体,显示为散在性斑块状实变。

多数患病羊只脾脏梗死或肿大,皱胃糜烂创面出血,呈红色,轮廓清晰,有规则,网胃、瘤胃和瓣胃病变较少见。

直肠、盲肠和结肠近端处出血和充血,呈特征性条状,并有斑马状条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反刍兽疫疫情症状及治疗方法
概述:
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假性牛瘟,2007年首次传入我国,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较为易感,临床症状也较为严重,绵羊次之,野生动物偶有感染;传染源多为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消化道为主;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到21天;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该病对养殖业危害重大,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损失。

山羊临床症状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

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

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

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

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

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

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诊断方面应注意与牛瘟、蓝舌病、口蹄疫、羊
痘等鉴别。

针对小反刍兽疫的治疗方案:
(1)发病前期;使用香港龙达的羊瘟清(羊免疫球蛋白)或者羊血清免疫肽每瓶200体重+刀豆素每支200斤体重配合头孢噻呋钠,肌肉注射,(最好分点注射),打一次。

(2)发病中后期:使用羊血清免疫肽(20ml)每瓶150斤体重+刀豆素并配合3-5mg地米,一天一次,打两天。

预防量减半或尊医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