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系统工程名词解释大全

最新系统工程名词解释大全
最新系统工程名词解释大全

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的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

系统工程: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为系统工程。

系统分析: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的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为选择最优或满意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过程。

系统反震: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的、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量关系的仿真模型,据此进行试验或定量分析,以获得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

头脑风暴法的论述步骤:针对一定问题,召集由有关人员参加的小型会议,在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中,与会者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使创造性设想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做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会者严格遵守规则:1讨论的问题不宜太小,不得附加各种约束条件。2强调提新奇设想,越新奇越好。3提出的设想越多越好。4鼓励结合他人的设想提出新设想。5不允许私下交谈。6与会者部分职务高低,一律平等相待。7不允许对提出的创造性设想作判断性结论。8不允许批评或指责别人的设想。9不得以集体或权威意见的方式妨碍他人提出设想。提出的设想不分好坏,一律记录下来。两个基本原则:1、推迟判断2、数量提供质量。

德尔菲法一般工作程序:1确定调查目的,拟定调查提纲。2选择一批经验丰富而又熟悉该专题的专家。3以通信的方式向选定的各个专家发出调查表,征询意见。4经过一轮德尔菲活动后,把原始资料或专家意见汇总成图表反馈给参加咨询的专家,在一定期限内回收,在进行汇总分析,然后进入下一轮活动。如此反复,经过三四轮,意见比较集中后进行数据处理与综合得出结果。

情景分析法的步骤:1建立信息库。2确定主题目标。3分析并构造影响区域。4确定描述影响区域的关键变量。5探寻各种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6选择并解释环境情景。7引入突发事件,检验其对未来情景的影响。8详细阐明主题情景。

建模的基本步骤:1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以便使模型满足实际要求,不致产生太大偏差。2对系统进行一般语言描述,因为系统的语言描述是进一步确定模型结构的基础。3弄清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便使模型准确表示现实系统。4确定模型的结构,这一步决定了模型方面的内容。5估计模型参数,用数量来表示系统中的因果关系。6实验研究,对模型进行实验研究,进行真实性检验,以检验模型与实际系统的符合性。7必要修改,根据实验结果,对模型作必要的修改。

结构模型化ISM技术的基本思路: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盒计算机技术,对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明确问题额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系统动力学SD结构模型建模步骤:1明确系统边界,即确定对象系统的范围。2阐明形成系统结构的反馈回路,即明确系统内部活动的因果关系链。3确定反馈回路中的水准变量和速率变量。4阐明速率变量的子结构或完善、形成各个决策函数,建立起SD结构模型流图。逐对比较法的步骤:1对各替代方案的评价指标进行逐对比较,对相对重要的指标给予较高的得分,得到各评价项目的权重WJ。2根据评价主体给定的评价尺度,对各替代方案在不同评价指标下一一进行评价,得到相应的评价值,进而求加权和得到综合评价值。

层次分析法AHP基本思想:AHP方法吧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各个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

合有关人员的判断,确定备选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整个过程体现了人们分解-判断-综合的思想特诊。

层次分析法AHP基本步骤:1分析评价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4计算各要素对系统目的合成权重,并对各备选方案排序。

决策分析的四个活动阶段:1为题分析、诊断及信息活动。2对目标、准则及方案的设计活动。3对非劣备选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评价的抉择或选择活动。4将决策结果付诸实施并进行有效评估、反馈、跟踪、学习的执行或实施活动。

模型:模型是现实系统的理想化抽象或简洁表示,描绘了现实系统的某些主要特点,是为了客观的研究系统而发展起来的。

模型化的含义: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筛选后,用一定的方式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

系统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的特征:1、系统工程一般采用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内部详细设计的程序。2、系统工程试图通过将构成事物的要素加以适当配置来提高整体功能,其核心思想是综合即创造。3、系统工程属于软科学。

系统工程方法的特点: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容,这与系统工程主要作为组织管理的方法论和基本方法,在逻辑上市一致的,多领域、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集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协作。

模型三个特征:1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2它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完全信息:可以得到完全肯定的自然状态信息,这样有助于正确的决策,从而使决策结果能获得较大的收益。

冲突分析定义:冲突分析是国外近年来在经典对策论和偏对策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冲突行为进行正规分析的决策分析方法。

反馈型研究模式:这种模式认为,战略是一系列决策的指导思想的积累,并认为战略形成是由意识的总结一系列决策而形成的实施战略。

隶属度:指多个评价主体对某个评价对象在FI方面作出ei评定的可能性大小。

完全信息:可以得到完全肯定的自然状态信息,这样有助于正确的决策,从而使决策结果获得较大的收益。

水准变量:水准变量是由系统内的活动产生的量,是由流的积累形成的,说明系统某个时点状态的变量,速率变量时控制流的变量,表示活动的进行的状态。

聚类分析:按照事物属性的内在联系规律和一定的要求,对事物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叫做聚类分析。

状态:状态时指完全描述t≥t0时系统行为所需变量的最小集合,该集合构成状态空间。

状态变量:上述最小变量集合中的每个变量称为状态变量。

系统分析的原则:1坚持问题导向。2以整体为目标。3多方案模型分析和优化。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模型化作用:1、模型本身是人们对客体系统一定程度研究结果的表达。这种表达式简洁的、形式化的。2、模型提供了脱离具体内容的逻辑演绎和计算的基础,这回导致对科学规律、理论、原理的发现。3利用模型可以进行思想试验。

系统仿真的实质:1、它是一种对系统问题求数值解的计算技术尤其当系统无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时,仿真技术能有效地来处理。2仿真时一种人为的实验手段。它和现实系统实验的差别在于,仿真实验不是依据实际环境,而是作为实际系统映像的系统模型以及相应的

妇产科学名词解释大全教学提纲

妇产科学名词解释大 全

1.阴道穹隆:子宫颈与阴道间的圆周状隐窝,称为阴道穹隆, 按位置分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与盆腔最低的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 2.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为 ~,在非孕期长约1cm,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为解剖学内 口;下端因在此处子宫内膜转变为子宫颈黏膜,称为组织学内口。 3.子宫下段:妊娠后子宫峡部变软,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 成宫腔的一部分,临产后伸展至7~10cm,成为产道一部分,称为~,是产科手术学的重要解剖结构。 4.真骨盆(小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骨产道。 5.月经: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 及出血。 6.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称 为~。 7.围绝经期: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 8.受精:获能的精子与次级卵母细胞相遇于输卵管,结合形成 受精卵的过程称为~。 9.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10.母胎界面:胎儿血和母血不直接相通,之间隔有绒毛毛细 血管壁,绒毛间质及绒毛滋养细胞层,构成~,有胎盘屏障作用。

11.胎膜:是由外层的平滑绒毛膜和内层的羊膜组成。 12.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妊娠晚期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压迫 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血量减少使血压下降,形成~。 13.早孕反应:在停经6个月左右出现畏寒·头晕·流涎·乏 力·嗜睡·缺乏食欲·喜食酸物·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症状,称为~。 14.黑加征(Hegar sign):阴道粘膜和宫颈阴道部充血呈黑 蓝色,停经6~8周时,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为~。 15.胎姿势: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称为~。 16.胎产势: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 17.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 18.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 19.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 为~。 20.分娩: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自 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称为~。 21.早产: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期间分娩者。 22.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259~293日)期间分 娩,称为~。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 2.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5.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7.概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8.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9.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 1.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2.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3.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 4.分组次数分布表: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5.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1)求全距 (2)定组距和组数 (3)列出分组组距 (4)登记次数 (5)计算次数 6.分组次数分布的意义: (1)优点:A.可将杂乱无章数据排列成序,以发现各数据的出现次数及分布状况。B.可显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和差异情况等。 (2)缺点: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即归组效应。 7.相对次数分布表:用频数比率或百分数来表示次数 8.累加次数分布表: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加在一起。最后一组的累加次数等于总次数。 9.双列次数分布表: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安全系统工程》试题及答案3

河南理工大学义马函授站 第二期紧缺人才班通安专业 《安全系统工程》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单位、专业、序号。 2.在试题后答题,可不写题目,但要注明题号。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6分) 1、 安全系统工程,是从 的方法研究解决 过程中的 问题,预防 ,事故 和 损失发生的一门新技术学科。 2、系统工程所采用的一些手段都能用于 问题,系统工程几乎使用了各种学科的知识, 但其中最重要的有 , , 。 3、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事故,其前提条件就是 发现可能存在的 因素。 全面掌握基本 ,明确其对 安全性影响的程度。 4、任何一项系统安全分析技术或系统安全评价技术,如果没有一种强有力的 手段和 ,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基本条件结构重要度 ,它对 事件的影响度就越大,反之 6、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 的时期内,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回的,从 到 地确立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 措施开展 的组织, 指导, 和 活动。 二.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24分) 1、安全人机工程。 2、本质安全。 3、随机变量 4、频率。 5、事故事件 6、结果事件 7、最小割集 8、最小径集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现代管理学理论为( ) A 系统原理 B.整分合原理 C. 反馈原理 D. 弹性原理 E. 封闭原理 F.能级原理 G. 动力原理 H. 激励原理 2、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为( ) A. 地壳 B. 机器 C. 人子系统 D. 机器子系统 E. 人的意识 F. 环境 G. 环境子系统 H. 理化因素 3、利用最小割集确定基本事件重要系数精度最大的公式为( ) A : I ∑=?=k j j n k i 111)(φ B :∑ ∈-=j i k x nj i I 121)(φ C :∏∈---=j i k x nj i I )211(1)(1φ D :∏ ==n i i q T 1)(φ 4、安全检查的内容为( ) A 普遍检查 B 查思想 C 专业行检查 D 查管理 E 查隐患 F 查事故处理 5、人在工作中难免发生差错,这些差错,归纳起来为( ) A 自以为事 B 未履行职能 C 错误地履行职能 D 执行未赋予的分外职能 E 按错误程序执行职能 F 执行职能时间不对 四、 问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2、怎样才能真正解决系统的安全问题? 专业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 ……………………………………密……………………………封………………………………线…………………………..

第八版妇产科学知识点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第二章生殖系统解剖 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妊娠末期达7-10cm。 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子宫韧带: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 输卵管:8-11,间质部(最窄、最厚、易出血)、峡部、壶腹部(受精常发生于此)、伞部(拾卵)。 邻近器官:尿道、膀胱、直肠、阑尾、输尿管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青春期第一性征变化是在促性腺激素作用下 女性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月经初潮,是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规律性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月经血呈暗红色,有血液、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粘稠,不凝血,但有血块。 卵巢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双重功能:即产生卵子并排卵、分泌性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雌激素1) 子宫肌: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使肌层增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2) 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生、修复。 3 )宫颈: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4) 输卵管;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的分泌活动,井可加强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 阴道上皮: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黏膜变厚,井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6) 外生殖器: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7 ) 第二性征: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8) 卵巢: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9) 下丘脑、垂体: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10) 代谢作用:促进水钠漪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孕激素1)子宫肌: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 2)子宫内膜: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 3)宫颈:使宫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 4) 输卵管: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 阴道上皮: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6) 乳房: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7) 下丘脑、垂体:孕激素在月经中期具有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排卵峰释放的正反馈作用;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佳膝激素分泌。 8) 体温: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 5℃。临床上可以此作为判定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 9 ) 代谢作用:促进水钠排泄。 子宫内膜周期:增殖期(主要受E作用,月经周期第5-14日)、分泌期(E,P的共同作用,月经周期第15-28日)、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下丘脑分泌GnRH,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调控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题库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公式

第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一、学习指导 统计学是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它几乎被应用到所有的学科检验领域。本章首先介绍统计学的含义和应用领域,然后介绍统计数据的类型及其来源,最后介绍统计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本章各节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如下表所示。 概念: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统计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的其他应用领域。 概念: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不同数据的特点。 概念:观测数据,实验数据。 概念: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二手数据的特点。 概念:抽样调查,普查。 数据的间接来源。 数据的收集方法。 调查方案的内容。 概念。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 统计数据的质量。 概念:总体,样本。 概念:参数,统计量。 概念:变量,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 型变量,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 二、主要术语 1.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4.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7.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8.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9.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0.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

1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 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12.普查: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13.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5.样本容量:也称样本量,是构成样本的元素数目。 16.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7.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8.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9.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20.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21.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 22.离散型变量: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 23.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 四、习题答案 1.D 2.D 3.A 4.B 5.A 6.D 7.C 8.B 9.A 10.A 11.C、12.C 13.B 14.A 15.C 16.D 17.C 18.A 19.C 20.D 21.A 22.C 23.C 24.B 25.D 26.C 27.B 28.D 29.A 30.D 31.A 32.B 33.C 34.A 35.A 36.A 37.D 38.B 39.B 40.C 41.C 42.D 43.C 44.D 45.A 46.B 47.C 48.A 49.C 50.D 51.A 52.C 53.D 54.A 55.B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安全系统与安全有关的影响因素构成了安全系统。因为与安全有关的因素纷繁交错,所以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很难找到一个因素数及其相关性如此复杂的能与之相比的系统。由于安全系统中各因素之间,以及因素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多数有一定灰度,所以安全系统是灰色系统。安全系统是通过客体的能量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入一流出的非线性变化趋势,确认安全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安全系统具有开放性特点。 2.径集:在事故树中, 当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 顶事件肯定不会发生。然而, 顶事件不发生常常并不要求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 而只要某些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事件就不会发生。这些不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也称通集或路集。在同一事故树中, 不包含其他径集的径集称为最小径集。 3.割集:在事故树中,我们把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也称截集或截止集。一个事故树中的割集一般不止一个,在这些割集中,凡不包含其他割集的,叫做最小割集。4.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5.决策:决策指人们在求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以对事物发展规律及主客观条件的认识为依据,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佳(满意)准则和行动方案而进行的活动。决策通常有广义、一般和狭义的三种解释。决策的广义解释包括抉择准备、方案优选和方案实施等全过程。一般含义的决策解释是人们按照某个(些) 准则在若干备选方案中的选择,它只包括准备和选择两个阶段的活动。狭义的决策就是作决定,就指抉择。 6.系统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系统最佳化为研究目标的科学技术。 7.最小径集 8.最小割集 9.故障和故障类型 10.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分析(FTA) 是一种演绎推理法,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综合题 1.道化学指数评价法的原理。(简答题,11分) 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是以工艺过程中物料的火灾、爆炸潜在危险性为基础,结合工艺条件、物料量等因素求取火灾、爆炸指数,进而可求经济损失的大小,以经济损失评价生产装置的安全性。评价中定量的依据是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措施的状况。 2.安全决策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简答题,11分) 根据决策系统的约束性与随机性原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在一种已知的完全确定的自然状态下,选择满足目标要求的最优方案。非确定型决策:当决策问题有两种以上自然状态,哪种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此情况下的决策称为非确定型决策。非确

妇产科学思考题汇总

妇产科学思考题汇总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妇产科学思考题汇总系统解剖 生理特点 妊娠诊断 掌握早、中、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 掌握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定义。 产前保健 掌握产前检查的方法及胎心监护 正常分娩: 1、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2、三个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异常分娩: 一、名词解释 异常分娩、急产、滞产、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 (1)异常分娩: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以及四个因素间相互不能适应,而使分娩进展受到阻碍,称为异常分娩,又称为难产。 二、问答题 1.产力异常如何分类? (1)乏力:协调(原发、继发)&不协调 (2)过强:协调:急产(无阻力);病理性缩复环(有阻力)。 不协调:强直性子宫收缩(全部肌肉);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局部)。

2.产力异常对母儿有哪些影响? (1)产妇:宫缩乏力、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尿潴留、膀胱阴道瘘、尿道阴道瘘、生殖道感染、产后出血。手术产机会↑ (2)胎儿:①手术助产机会↑;颅内出血及产伤↑ ②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死宫内(不协调性乏力)。 3.缩宫素的使用方法 小剂量:引起子宫节律性收缩,用于分娩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使用方法:小剂量、低浓度、缓慢静滴、专人看护。 大剂量: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用于产后加强宫缩。使用方法:静滴、肌注、子宫注射。(1)浓度:0.5%缩宫素缓慢静滴。 (2)起始剂量:将缩宫素2.5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内,使每滴糖液含缩宫素 0.33mU,浓度为0.5%。 (3)滴速:从4-5滴/分开始,根据宫缩强弱进行调整,15-30分调整一次,通常不超过20mU/min(60滴/分)。 (4)有效宫缩:宫缩时宫腔内压力达6.7~8.0kPa(50~60mmHg),宫缩间隔2~3分钟,持续40~60秒。 对于不敏感者,可增加缩宫素剂量。 以下情况需立即停药: (1)宫缩过强:时间〉1分钟,压力≥60mmHg (2)宫缩过频:宫缩〉5次/10分钟 (3)胎心异常,应立即停止滴注。 4.协调性宫缩乏力与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鉴别 5.原发性宫缩乏力与假临产的鉴别方法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只包括(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限个观察单位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finite population)。假想的,无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称为无限总体(infinite population)。 2. (总体)参数(parameter):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 3.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 4. 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 5. 变量(variable):观察对象个体的特征或测量的结果。由于个体的特征或指标存在个体差异,观察结果在测量前不能准确预测,故称为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简称变量(variable)。变量的取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observation)。根据变量的取值特性,分为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 6. 数值变量(Numerical variable):又称为计量资料、定量资料,指构成其的变量值是定量的,其表现为数值大小,有单位。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的数值,组成的资料。 7. 计数资料: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 8. 抽样(sampling):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称为抽样。 9.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由于抽样造成的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别,特点是不能避免的,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10. 误差(error):统计上所说的误差泛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主要有以下二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11.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α)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1-α的可信区间,又称置信区间。 12. 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率大小估计总体均数所在的范围(CI)。常用的可信度为95%和99%,故常用95%和99%的可信区间。 13. 变异(variation):同质事物间的差别。由于观察单位通常即为观察个体,故变异亦称为个体变异(individual variation)。 16. 平均数(average):也叫平均值,是一组(群)数据典型或有代表性的值。这个值趋向于落在根据数据大小排列的数据的中心,包括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等。 17. 中位数(median):将一组观察值按升序或降序排列,位次居中的数,常用M 表示。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或不规则分布资料和开口资料。所谓“开口”资料,是指数据的一端或两端有不确定值。当n 为奇数时,M=X (n+1)/2;当n 为偶数时,M=[X n/2+ X n/2+1]/2。 18.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一种位置指标,以P x 表示,一个百分位数Px 将全部观察值分为两个部分,理论上有x%的观察值小于Px 小,有(1-x%)的观察值大于Px 。 19.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 CV):亦称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dispersion),为标准差与均数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100%X s/CV ?=, 变异系数没有度量衡单位,常用于比较度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两组或多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20. 频率(relative frequency):在n 次随机试验中,事件A 发生了m 次,则比值 22. 概率(probability):在重复试验中,事件A 的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将愈来愈接近一个常数p ,这个常数p 就称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probability),记作P(A)或P 。 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P 来表示。 23. 统计量(statistic):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 24.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以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的指标,称为相关系数,又称为积差相关系数(coefficient of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总体相关系数用希腊字母ρ表示,而样本相关系数用r 表示,取值范围均为[-1, 1]。 25.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直线回归方程Y ?= a+b X 的系数b 称为回归系数,也就是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表示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平均改变 b 个单位。 26. 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range):也称为正常值范围(normal range),医学上常把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值范围称为该指标的正常值范围。绝大多数:可以是90%、95%、99%等等,最常用的是95%。正常人:不是指健康人,而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又称参考值范围,是指特定健康人群的解剖、生理、生化等各种数据的波动范围。习惯上是确定包括95%的人的界值。 28. 统计推断(statistic inferenc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含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样本的信息判断总体的特征,这一过程称为统计推断。 29.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SE):在统计理论上将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用来衡量抽样误差的大小。据此,样本均数的标准差X σ称为标准误。 30. 参数估计(parameter estimation):由样本信息估计总体参数。它包括两种: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作为对应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区间估计: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α)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1-α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又称置信区间。这种估计方法称为区间估计。 33. 95%可信区间含义:如果重复若干次样本含量相同的抽样,每个样本均按同一方法构建95%可信区间,则在这些可信区间中,理论上有95个包含了总体参数,还有5个未估计到总体均数。 34.Ⅰ类错误(type Ⅰerror):统计学上规定,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 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Ⅰ型错误或第一类错误,Ⅰ型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 35.Ⅱ类错误(type Ⅱerror):统计学上规定,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 0,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Ⅱ型错误或第二类错误,Ⅱ型错误的概率用β表示。 36. 检验效能(power of a test):又称把握度,即两总体确有差别,按α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37. 参数检验:总体分布已知,对其中一些未知参数进行估计或检验。这类统计推断的方法叫参数统计或参数检验。 38. 参数检验:假定比较数据服从某分布,通过参数的估计量(x , s)对比较总体的参数(μ)作检验,统计上称为参数法检验(parametric test)。如t 、u 检验、方差分析。 39. 率(rate):又称频率指标,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40. 构成比(proportion):又称构成指标,它说明一种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 41. 比(ratio):又称相对比,是A 、B 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A 为B 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它是对比的最简单形式。其计算公式为:比=A/B 。 统计学(Statistics ):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 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 ):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 ):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最新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名词解释: 1、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明确目的的有机整体。 2、系统工程: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达到总体最佳效果为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组织、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最新科学成就和知识 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3、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就是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分析、评价及消除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实现系统安全的一整套管理程序和 方法体系。 4、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原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5、生产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6、工伤事故: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 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 7、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 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 8、事故树的割集: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也就是说,事故树中,一组基本事件能够引起顶上事件发生,这组基本事件称为割集。 9、径集:某些基本事件的集合不发生,则顶上事件也不发生,把这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10、最小割集: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11、最小径集:使顶上事件不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12、结构重要度:是从事故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即在不考虑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或者说假定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都相 等的情况下,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发生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13、概率重要度: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是指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对该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 14、临界重要度:它是用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的比,来确定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 15、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设备或元件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其特定功能的能力; 16、可靠度:是指系统、设备或元件等在预期的使用周期(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其特定功能的概率 17、维修度:是指系统发生故障后在维修容许时间内完成维修的概率 18、有效度:是指对于可修复系统在规定的使用条件和时间内能够保持正常使用状态的概率。 19、故障:系统、子系统或元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低劣,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时,则称为故障发生。 20、致命度分析:指对系统进行初步分析后,其中后果特别严重,甚至造成死亡或重大财物损失的故障类型可以单独拿出来进行详细分析的方 法。 21、事故树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事故树也称故障树,它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地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 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分析这些事故原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用逻辑树图把原因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事故树 分析是一种演绎分析方法,即从结果分析原因分析方法。 22、事件树分析:是一种时序逻辑的分析方法。它是按照事故的发展顺序,分成阶段,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每一步都从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 后果考虑,直到最终用水平树状图表示其可能的结果。 23、系统安全预测:就是要预测造成事故后果的许多前级事件,如起因事件、过程事件及情况变化,新的不安全因素、未来的安全生产面貌及 安全对策。 24、系统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 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5、安全标准:经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度是否达到我们要求的(期盼的)安全程度,需要有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进行比较,这个标准称之 为安全标准。 26、安全决策:指解决安全生产的程序、步骤等的决策 27、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8、固有危险源:系指生产中的事故隐患,即生产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和损失的不安全条件,它包括物质因素和部分环境因素 29、灾难性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 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故。

妇产科学专业英语术语汇总

妇产科学专业英语术语汇总

妇产科学术语 妇产科学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产科学obstetrics妊娠pregnancy幼女妊娠precocious pregnancy妊娠年龄小于或等于12岁者。青春期妊娠teenage pregnancy,adolescent pregnancy孕次gravidity未孕妇nulligravi Tags:术语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产科学obstetrics 妊娠pregnancy 幼女妊娠precocious pregnancy 妊娠年龄小于或等于12岁者。 青春期妊娠teenage pregnancy,adolescent pregnancy 孕次gravidity 未孕妇nulligravida 孕妇gravida 初孕妇primigravida 经孕妇multigravida 假孕pseudocyesis 前次月经past menstrual period,PMP 末次月经last menstrual period,LMP 月经龄menstrual age 受精龄fertilization age 孕龄gestational age 早孕反应morning sickness 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 妊娠纹striae gravidarum 妊娠溢液hydrorrhea gravidarum 黑加征Hegar sign 胎动感quickening

四步触诊法four maneuvers of Leopold 脐带杂音umbilical soufflé 子宫杂音uterine soufflé妊娠期trimester of pregnancy妊娠早期early trimester of pregnancy 妊娠中期mi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妊娠晚期late trimester of pregnancy 过期妊娠postterm pregnancy,prolonged pregnancy 单胎妊娠singleton pregnancy双胎妊娠twin pregnancy单羊膜囊双胎monoamnionic twin pregnancy 双羊膜囊双胎diamnionic twin pregnancy单绒毛膜双胎monochorionic twin pregnancy 双胎交锁locked twins,interlocking twins多胎妊娠multiple pregnancy三胎妊娠triplet pregnancy 四胎妊娠quadruplet pregnancy 五胎妊娠quintuplet pregnancy同期复孕superfecundation异期复孕superfetation 产前antepartum产时intrapartum产后postpartum产前保健antenatal care,prenatal care 预产期expected date of confinement,EDC胎方位fetal position产妇parturient,puerpera 未产妇nullipara初产妇primipara高龄初产妇elderly primipara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考研).

1. 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 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 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 城市人口规模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 历史地段 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6. 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 文物保护单位 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 七通一平 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9. 中央商务区 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 城市绿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 城市景观规划 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2. 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13. 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14. 城市规划区

统计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总体:指在同一组条件下所有成员的某种状态变量的集合;或者说是某一变数的全部可能值的集合;或性质相同的个体组成的整个集团. 样本:从总体中取出来用作分析、研究的个体称样本。 随机样本:总体中的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为样本单位,由这种方法抽得的样本叫随机样本.(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出一个部分;等概率抽取的样本。)随机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体在每一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取为样本。 复置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在每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概率被取为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单位数称为样本容量。(样本中变量的个数.) 观察值:每一个体的某一性状测定值叫做观察值。 变数:若干有变异的观察值叫随机变数,简称变数。 连续性变数:指在任意两个变量之间都有可能存在只有微量差异的第三个变量存在,这样一类变数称为连续性变数. 间断性变数:只能取整数的一类变数。 参数:由总体获得的代表总体的特征数.(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如μσ .)统计数:由样本获得的代表样本的特征数。(描述样本的特征数。) 数量资料(数量性状资料):以测量或称重的方式获取的试验资料称为数量资料。 计量资料、质量性状资料 次数资料:凡是试验结果以次数表示的资料称为次数资料。 算术平均数、众数 几何平均数:变量对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反对数, (lg) lg Y G n = ∑ 调和平均数:变量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反倒数, 1 () n H Y = ∑ 中位数:将变量顺序排列,处在中间的变量称中位数,计作M d。极差:一组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极差. 方差:变数变异程度的度量,对于总体 ()2 2i Y N μ σ - = ∑ ,对于样本 2 2 () 1 Y y s n - = - ∑ 。 (描述变量平均变异程度的统计量.定义为 2 1 2 () 1 n j j Y y s n = - = - ∑ 。) EMS:期望均方,是对均方MS的期望值。 标准差:变数变异程度的度量,总体标准差: () N Y ∑- = 2 μ σ ,样本标准 差: () 1 2 - - = ∑ n y Y s .(变数的平均变异量.) 标准误:统计数变异度的度量,12 y y y s s - == 。(统计数的标准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