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门诊诊所技术操作规程

各科门诊诊所技术操作规程
各科门诊诊所技术操作规程

门诊(诊所)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包含:内科/外科/儿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妇科/皮肤科/中西药房/治疗室/医生护士交班制度/会诊/转院/首诊负责制/中医/射片/B超心电图等技术操作规程

内科技术操作规程

一、门诊一般诊疗常规

1、门诊医师为首先决定疾病诊治方案者,应认真负责,不可草率敷衍,必须全面慎重考虑,以保证诊治质量,并尽量缩短候诊时间。

2、热情接待患者,根据主诉重点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或重点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迅速处理。

3、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检查项目及治疗方法时,宜着重考虑简单有效及在门诊条件下安全可行的诊治方案。向患者交代清楚在检查方面和治疗方面应注意的事项。采用特殊疗法时,务必妥善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

4、遇有疑难或不能处理的疾病或经两次复诊尚未确诊者,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邀请会诊,并给以适当的治疗。

5、门诊医师应随时警惕早期肿瘤,防止漏诊、误诊,如有怀疑,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检查。

6、检查患者后应洗手,发现传染病时应按消毒隔离常规处理,并按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

7、病情较重者,尤其是幼儿及老弱病残者应优先诊治或转院,必要时可留观察室进行治疗,防止恶化。病情危重者,尤应简化诊断步骤,迅速给予抢救。如搬动后可能加重病情者,则应抢救至病情允许时,再行搬动。

8、言谈低声。耳聋患者,可酌情采用写读,避免喧嚷。

9、凡在门诊进行化学疗法、放射治疗或使用激素、利尿药、抗生素等特殊治疗的患者,应及时复诊,观察反应与调整剂量。

二、内科门诊诊疗工作

1、分专科的内科门诊,医师除侧重诊治本科疾病外,亦应兼顾他科疾病,

如无必要毋须科内转诊(如有疑问可相互咨询),以免延长诊治时间。

2、内科各专科门诊急诊处理注意点:

(1)消化系统疾病:①慢性腹部疼痛者,应重点询问疼痛的确切部位及特点,注意腹部有无压痛及肿块,并酌情进行X线、内镜、B超、CT及大便隐血试验、AFP等检查,以明确有无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胆囊炎、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及结肠癌等。②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一般可在门诊治疗。症状严重者给予休息或住院。合并上消化道大量或多次出血或幽门梗阻者应转院治疗。如有休克或休克先兆应先在急诊室应急治疗,待血压平稳后再转院。疑为胃癌门诊难以确诊或确诊胃癌可以手术者应转院。③起病急,有腹痛、呕吐、腹泻者,应根据病史、体征及大便常规检验,以鉴别是否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食物中毒,必要时进行碱性蛋白胨培养以除外霍乱。重症者应转院治疗,不能排除菌痢及霍乱者,可留观察室诊治或邀请传染病专家会诊。④原因不明的腹痛,如一般情况良好,症状较轻,经检查又无阳性发现,白细胞及分类正常,可予对症处理门诊随访。如症状较剧、疑有外科或妇科情况者,应请外科或妇科会诊;仍不能确诊者,留观察室观察或转院诊治。⑤慢性腹泻患者,应重点询问腹泻特点及伴随症状,并根据病史、体征及大便常规检验、培养结果,在除外慢性菌痢等后,酌情行纤维结肠镜、钡剂灌肠等检查,以进一步确定病因。轻症患者可在门诊检查。待病因明确后作相应处理,重症患者则应转院进一步诊治。⑥有厌食、恶心、上腹胀痛、乏力等症状者,应询问有无肝炎接触史及输血史,查肝脏是否肿大或压痛,并验肝功能及HA V、HBV及HCV等有关指标,以除外无黄疸型肝炎或慢性肝炎。⑦腹胀患者应首先查明系胀气、腹水或腹部包块,再进一步检查其病因。门诊难以确诊的腹水或包块可转院检查。⑧黄疸患者应查尿三胆、肝功能,必要时查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结合珠蛋白、游离血红蛋白及尿含铁血黄素,并结合体征区别黄疸性质。肝外胆汁郁积转外科,病毒性肝炎转传染病院,其他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可酌情在内科门诊或转院诊治。疑为肝昏迷早期的患者,须立即转院抢救。

(2)呼吸系统疾病:①咯血患者应着重心肺体检,可予胸部X线检查,留痰查耐酸杆菌及癌细胞,疑为肺癌者可予纤维支气管镜或CT检查。少量咯血者可在门诊处理观察;中等量以上的咯血须转院治疗。②细菌性肺炎轻者可在门诊治疗,重症肺炎应转院治疗。处于休克状态者,应先在急诊室应急处理,血压平稳后再转院。③自发性气胸患者宜住院治疗。张力性气胸或显著呼吸困难者,应

立即吸氧并作抽气减压、闭式引流等处理后,再转院。④支气管哮喘患者,如不易控制的顽固发作、哮喘持续状态或伴有心力衰竭者,宜入院治疗。一般发作可予解痉药如氨茶碱、舒喘灵、博利康尼、美喘清等片剂及舒喘灵、喘乐凝、喘康速等气雾剂或博利康尼等吸入剂等。同时可给予祛痰药。成人首次发作者须注意除外心源性哮喘;有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的气喘患者应除外气胸;并应除外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⑤胸腔积液患者,应首先查明积液性质。若为脓胸或血胸,则请胸外科会诊处理;其他住院诊治。

(3)心血管系统疾病:①心力衰竭:1)各种心脏病患者,如有呼吸困难、心悸、发绀、水肿等明显心力衰竭表现,应优先就诊。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者应住院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者应先在急诊室作应急处理:给氧;静注或肌注呋塞米(速尿)20~40mg;酚妥拉明5mg加入25%葡萄糖20~40ml缓慢静注(10min,并观察血压变化);神志清楚者可用盐酸吗啡10~15mg皮下注射;毛花甙丙0.2~0.4mg加入25%葡萄糖20~40ml缓慢静注(10min),待症状稍缓解,立即送入病史抢救。慢性心力衰竭者,可酌情在门诊予以洋地黄类药物及利尿剂治疗。2)洋地黄类药物使用前必须了解患者以往用药史,结合病情选定制剂,应详记药名、用法、剂量,以便查考,并注意随访、复诊。3)根据病情选用利尿剂,用药不宜过久,注意补钾,以免引起电解质紊乱;宜每周复诊1次。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多为40岁以上患者,如有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或心律失常,应查心电图、运用试验、血脂等以明确诊断。2)心绞痛发作不频繁,程度较轻,或偶发早搏、或房颤而室率不快者,可在门诊治疗,多源性多发性室性早搏应住院治疗。频繁严重的心绞痛发作,常为心肌梗死的先兆,应及时入院治疗。3)疑有急性心肌梗死者,应急查心电图、心肌酶谱以明确诊断,并及时严格卧床休息,吸氧,应用镇痛、镇静剂如盐酸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度冷丁)50~100mg肌注,或罂粟碱30~60mg肌注,含服硝酸甘油。有室性早搏而无心动过缓或传导障碍者,予利多卡因50~100mg静注。必要时可用50mg 重复2~3次。早搏消失后改用利多卡因5%~10%葡萄糖液500ml,以1~4mg/min 静滴,待病稳定后视情转院;如有休克、急性左心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就地抢救,防止突然死亡。如出现室颤,用除颤器除颤;心室率过慢或传导障碍者,静注阿托品或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出现三度房式传导阻滞、双侧束支传导阻滞时,应用临时起搏器起搏;待血压稳定、心律失常控制、心力衰竭好转后,方可由医师护送去转院。③心肌疾病:患者如有心动过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表现,

应作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摄心脏X线片,以明确诊断。门诊不能确诊者,宜住院检查。④高血压病:1)凡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肾功能检验,胸部X线、心电图、眼底检查或有关内分泌检查等,以明确病因。2)高血压病患者如合并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或肾功能不全者,应予住院治疗。3)舒张压持续在16KPa(120mmHg)以上,有眼底出血、视乳头水肿者,应及时住院治疗。4)一般的高血压病患者可在门诊治疗。指导其服降压药及合理安排生活与工作。

(4)泌尿系统疾病:①凡有尿色异常、尿急、尿频、尿痛或水肿者,应检验尿常规。必要时组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药敏试验以及肾功能检查等,以求明确诊断。②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应住院治疗。③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一般可在门诊治疗观察,并应定期检查肾功能。肾盂肾炎患者,应注意检查有无尿路畸形或梗阻。④血尿患者,应着重考虑泌尿系结核、结石肾炎、肾盂肾炎及泌尿系肿瘤等。根据病史、体检情况。可查血沉、尿常规、肾功能、腹部X线平片、肾图、核素肾显像、静脉肾盂造影等,必要时请泌尿外科会诊。

(5)血液系统疾病:①贫血患者,应进行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血清铁总结合力、血清铁饱和度测定及血清铁蛋白放射免疫测定,骨髓检查(包括细胞外铁和铁粒幼细胞)及尿、便常规检验,以明确病因。贫血严重或病因不明者,应住院治疗。一般贫血患者,可在门诊治疗观察。②出血患者,除检验血常规外,应作血小板计数及出血、血凝功能方面的有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出血症状显著者,应住院诊治。③白血病及粒细胞缺乏症,应住院治疗。缓解后可在门诊治疗观察或定期住院强化治疗。④表浅淋巴结肿大疑有淋巴结核、淋巴系肿瘤或转移癌者,除检验血常规外,应作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及(或)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重症患者应住院诊治。

(6)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①一般糖尿病患者可在门诊治疗。重症者应住院治疗,待症状稳定后可在门诊继续治疗,注意调整胰岛素及降糖药物剂量并给予饮食指导。并发酮症酸中毒者应住院。糖尿病昏迷者应先在急诊室给予应急处理,待病情允许,尽早转院。②一般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在门诊治疗,重者转院。垂体、肾上腺或其他内分泌系统疾患一时诊断难以肯定者,应住院检查。

(7)中毒:①凡遇急性中毒患者,不论其神志是否清醒,均应留下陪送人员咨询有关病史。必要时应保留呕吐物备查。②体格检查应首先注意神志、呼吸

状态及循环状况,然后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及时作紧急处理。③维持呼吸及循环功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给氧、人工呼吸、输液、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或给予呼吸循环中枢兴奋剂。心跳骤停者,应立即采取复苏措施。④根据毒物性质及进入途径,分别采取相应措施,迅速清除毒物,并给予解毒剂,情况严重者经急救处理后转院。⑤精神狂躁者或神志清楚繁荣自杀患者,应细心观察,注意患者举动,防止再发生意外。

外科门诊技术规程

一、门诊一般诊疗常规

1、门诊医师为首先决定疾病诊治方案者,应认真负责,不可草率敷衍,必须全面慎重考虑,以保证诊治质量,并尽量缩短候诊时间。

2、热情接待患者,根据主诉重点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或重点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迅速处理。

3、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检查项目及治疗方法时,宜着重考虑简单有效及在门诊条件下安全可行的诊治方案。向患者交代清楚在检查方面和治疗方面应注意的事项。采用特殊疗法时,务必妥善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

4、遇有疑难或不能处理的疾病或经两次复诊尚未确诊者,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邀请会诊,并给以适当的治疗。

5、门诊医师应随时警惕早期肿瘤,防止漏诊、误诊,如有怀疑,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检查。

6、检查患者后应洗手,发现传染病时应按消毒隔离常规处理,并按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

7、病情较重者,尤其是幼儿及老弱病残者应优先诊治或转院,必要时可留观察室进行治疗,防止恶化。病情危重者,尤应简化诊断步骤,迅速给予抢救。如搬动后可能加重病情者,则应抢救至病情允许时,再行搬动。

8、言谈低声。耳聋患者,可酌情采用写读,避免喧嚷。

9、凡在门诊进行化学疗法、放射治疗或使用激素、利尿药、抗生素等特殊治疗的患者,应及时复诊,观察反应与调整剂量。

二、外科门诊诊疗工作

1、详询病史,细致检查。尽量采取简单、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对复杂

病例,可根据初诊印象进行有关的特殊检查,包括检验、X线、放射性核素、超声、内镜、CT及活体组织检查等,务求早期确诊,为进一步诊治提供必要依据。

2、涉及其他专科的疾病,应及时请有关专科医师会诊。

3、诊断确定后,须在门诊治疗者,应作出治疗计划(如理疗、药物治疗、门诊手术等)及具体安排(如疗程、药物用量、手术日期、人员等)。

4、外科门诊常见疾病处理注意事项

(1)疖、痈及蜂窝织炎等软组织感染。如全身症状较轻,一般可在门诊治疗;如炎症已局限形成脓肿者,应及时切开引流,亦可用穿刺抽脓或贴敷中药等方法治疗;对全身症状严重或疑有败血症、脓毒血症等者,应及时住院治疗。

(2)深部脓肿及特殊部位的脓肿(如腘窝、肘窝、腹股沟等部位),在切开引流前应先穿刺或超声检查,除外动脉瘤或肿瘤伴液化的可能性。如有困难应住院治疗。

(3)体表良性小肿瘤或囊肿可在门诊手术,如门诊治疗有困难时,应住院手术。疑有恶性可能者一般应住院治疗,有时亦可先作活检,确诊后尽早住院。

(4)便血患者应常规作直肠指诊及直肠镜检查,以免遗漏直肠肿瘤。对痔、肛裂、肛瘘等一般可在门诊治疗。较为严重的环形混合痔、复杂肛瘘及病变性质不能确定者,应住院进一步诊治。疑有直肠、结肠疾病可先在门诊作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通过结肠镜摘取息肉时,基底部应仔细电灼止血,取下之活组织应送病理检查。

(5)遇进食不畅、吞咽困难、胸骨后堵塞感及消瘦患者,应警惕食管肿瘤的可能性,可作食管X线钡餐检查及食管镜检查等。

(6)对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表浅淋巴结肿大者,如疑有转移癌可能时,除作淋巴结活检或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7)疑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肿瘤者,应反复作痰、尿的脱落细胞学检查,必要时X线摄片或纤维内镜检查等。

(8)门诊手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一般以局麻为宜。手术后固定包扎必须有效,并向患者讲明注意事项,如取出引流物及拆线的时间、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及时复诊等。填写预约单嘱患者按时复诊。手术者应将手术经过、创口内引流物的种类与数量、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等在门诊病历上详细记录。术后应注意血压、脉搏、有无创口出血等。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复诊或留观察室观察。

5、外科门诊、急诊常见急症处理注意事项。对外科急症的处理,除见各科

常规有关章节外,应特殊注意下列各点。

(1)休克及出血:凡患者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即为休克的征兆,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①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留取标本,检验血型。配血及有关各项准备工作,必要时安放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同时迅速补充血容量,根据检测指标随时调节输液的量和速度(参见第十三篇)。②给氧及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③对严重休克或休克长达6h以上者,应注意DIC及心、肾、肺、脑等并发症,做好抗凝疗法、气管内插管、心肺复苏等准备。④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检查,尽快查明休克原因。如有明显的外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疑有内脏破裂大出血时,应立即作体腔穿刺证实,并应在输血的同时即送手术室。如出血性休克急剧加重,虽经输血仍无好转,常表示内出血速度很快,应立即进行探察手术止血。⑤休克患者原则上待血压回升后尽早住院,如病情不允许搬动,应在原地请有关专科医师协同抢救。

(2)创伤:创伤往往为多发性,必须作全面检查以免遗漏。①颅脑损伤:1)伴有休克时应即查明原因,积极处理。2)注意神志改变,瞳孔大小,肢体活动情况,以及脉搏、呼吸、血压等,并准确记录,如出现颅内血肿征象,应立即手术。3)保持呼吸道通畅。4)有头皮裂伤者,一般须作清创缝合。②腹部创伤:有内脏损伤、急性腹膜炎表现时,应立即住院,若有休克应同时予以处理。有内脏脱出者,应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及棉垫覆盖后再护送住院,严禁将脱出的内脏复纳入腹腔。③胸部创伤:伴有休克者应迅速查明原因,特别要注意有无大量血胸、张力性气胸或开放性气胸、急性心包填塞等。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应检查与处理其他合并损伤。④尿道损伤:可先试放导尿管,如能放入并有尿液流出,则须留置并妥为固定;如不能将导尿管放进膀胱,切勿勉强或盲目放置,以免造成新的损伤,应收入院治疗。⑤烧伤:对四肢轻度小面积烧伤,可立即将局部浸入冷水中30min左右,以减轻组织损伤,然后敷以75%乙醇纱布或其他有效的中西药物,并包扎。必要时给予镇痛剂。中、小面积烧伤均应住院治疗,检查时须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小儿对烧伤反应差,其Ⅱ度烧伤5%时即应住院。

(3)急腹症:①详询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是否放射及有无呕吐、腹泻或便秘、排尿异常等。女性患者应询问月经史、妊娠史。过去有无腹部手术史或腹股沟疝史,有无结核、消化性溃疡、黄疸、肠寄生虫、痢疾等病史。

②进行全面体检。注意全身一般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卧姿、痛时表现等。详查腹部,注意检查腹股沟部及阴囊,并作直肠指诊。除外肺炎、胸膜

炎、心脏疾病、脊髓神经疾患等。③查血、尿常规。疑有急性胰腺炎时应查血、尿淀粉酶。疑有内出血时应测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血型,有腹泻或便血时,应作大便常规检查及直肠指诊。④疑有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或泌尿系结石时,应作腹部X线检查。疑有肠套叠或乙状结肠扭转时,可作钡餐低压灌肠检查。小儿肠套叠,早期可用钡剂灌肠法或控制性结肠注气法复位;如复位失败应及早住院手术治疗。急腹症早期应慎防误诊。对腹部阵发性绞痛,一时难以确诊者应予留院观察或住院。⑤幼儿腹部检查不合作时,可酌予镇静剂——地西泮(安定)、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钠,待安静后再检查。⑥急腹症患者伴有脱水、休克、高热等症状者,在检查的同时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如防治休克,纠正脱水几电解质紊乱,应用抗生素,防止腹胀等。在未曾确诊或决定治疗方案之前,切勿轻易给吗啡类止痛剂。

(4)骨折:①凡多发骨折、严重的骨盆或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首先应检查有无休克,有休克者应积极抗休克。同时判定有无合并伤,尤其是颅脑伤、胸部伤及腹部伤等。对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应优先处理,病情稳定后再处理骨折。检查患者时动作应轻柔、敏捷与快速(尤其是在大批患者来诊时),并按一定顺序进行。搬动患者前应予临时固定;已经急救固定者,不可随意移去固定物,但对不合要求者应及时予以纠正。②对开放性骨折,应在急诊室用无菌敷料包扎及固定,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情况允许时送手术室进行清创缝合;对严重创伤患者,应预先通知手术室作好准备,并酌情配血、输液或输血。有休克者,使血压回升>13.3kPa(100mmHg)时方可搬动。对骨折端哆出体表者,切勿任意复位,只用无菌敷料包扎,然后送手术室消毒清创后方可进行复位等处理。③临时固定须注意:1)选用长度和宽度较适合的夹板;2)骨折上下端关节均需固定;3)皮肤与夹板间必须放置衬垫以防压伤;4)患肢应抬高(一般超过心脏平面),注意观察伤肢远端血运,如有发绀、肿胀、疼痛等,应适当放松固定物。④可在门诊处理的骨折、小儿青枝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腕踝部无移位骨折、掌骨骨折及单纯的指趾骨骨折等外,尚包括某些适宜在家中卧床休养或家庭病房的损伤,如外展型股骨颈骨折、无移位的粗隆间骨折、腰椎横突骨折等。经妥善处理后应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并预约2~3d内来骨科门诊复查或定期去家庭随访。如有石膏过紧或疼痛剧烈等,可随时复查。

皮肤科门诊工作常规

一、门诊一般诊疗常规

1、门诊医师为首先决定疾病诊治方案者,应认真负责,不可草率敷衍,必须全面慎重考虑,以保证诊治质量,并尽量缩短候诊时间。

2、热情接待患者,根据主诉重点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或重点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迅速处理。

3、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检查项目及治疗方法时,宜着重考虑简单有效及在门诊条件下安全可行的诊治方案。向患者交代清楚在检查方面和治疗方面应注意的事项。采用特殊疗法时,务必妥善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

4、遇有疑难或不能处理的疾病或经两次复诊尚未确诊者,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邀请会诊,并给以适当的治疗。

5、门诊医师应随时警惕早期肿瘤,防止漏诊、误诊,如有怀疑,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检查。

6、检查患者后应洗手,发现传染病时应按消毒隔离常规处理,并按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

7、病情较重者,尤其是幼儿及老弱病残者应优先诊治或转院,必要时可留观察室进行治疗,防止恶化。病情危重者,尤应简化诊断步骤,迅速给予抢救。如搬动后可能加重病情者,则应抢救至病情允许时,再行搬动。

8、言谈低声。耳聋患者,可酌情采用写读,避免喧嚷。

9、凡在门诊进行化学疗法、放射治疗或使用激素、利尿药、抗生素等特殊治疗的患者,应及时复诊,观察反应与调整剂量。

二、皮肤科门诊诊疗工作

1、初诊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并作全面体检,复诊患者应重点询问治疗效果及病情变化。

2、详细记录病史,确切地描述皮疹的特征,体检时应让患者充分暴露病部位,注意光线和室温,男医师检查女患者时应有第三者在场。

3、对疑难或危重患者应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收治入院。

4、涉及其他专科疾病,应及时请有关专科会诊。

5、凡需带药回去使用者,应将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详细向患者交代清楚,必要时应予示范。

6、诊断明确后,须在门诊治疗者,应做出诊疗计划,激光冷冻等特殊治疗应做好具体安排。

儿科门诊工作常规

一、门诊一般诊疗常规

1、门诊医师为首先决定疾病诊治方案者,应认真负责,不可草率敷衍,必须全面慎重考虑,以保证诊治质量,并尽量缩短候诊时间。

2、热情接待患者,根据主诉重点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或重点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迅速处理。

3、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检查项目及治疗方法时,宜着重考虑简单有效及在门诊条件下安全可行的诊治方案。向患儿家属交代清楚在检查方面和治疗方面应注意的事项。采用特殊疗法时,务必妥善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

4、遇有疑难或不能处理的疾病或经两次复诊尚未确诊者,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邀请会诊,并给以适当的治疗。

5、门诊医师应随时警惕早期肿瘤,防止漏诊、误诊,如有怀疑,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检查。

6、检查患儿后应洗手,发现传染病时应按消毒隔离常规处理,并按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

7、病情危重者,应简化诊断步骤,迅速给予抢救。如搬动后可能加重病情者,则应抢救至病情允许时,再行搬动。

8、言谈低声。耳聋患者,可酌情采用写读,避免喧嚷。

9、凡在门诊进行化学疗法、放射治疗或使用激素、利尿药、抗生素等特殊治疗的患儿,应及时复诊,观察反应与调整剂量。

二、儿科门诊诊疗工作

1、初诊患儿应详细询问病情及全面检查,合并营养缺乏症者,应询问喂养史及生长发育情况,幼婴及新生儿要问分娩史(有无产伤、窒息)、生长史、传染病接触史及预防接种史。复诊时如病情好转又无其他变化,可重点复查。如病情复杂,须全面检查。

2、小儿腹泻病,应向家长详细交代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注意大便次数及性质的变化、呕吐情况及精神状态等,防止病情加重。同时须注意除外急性菌痢。疑为小儿肠炎者,应争

取在治疗前送大便做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鼠伤寒沙门菌等培养,如有条件可行肠道病毒抗体或行轮状病毒电镜检查者,应住院治疗。

3、一般肺炎患者可在门诊治疗,2~3d内无效者应转院。婴幼儿肺炎、毛细支气管炎、重症肺炎、新生儿肺炎,或合并肺大泡、肺不张、肺脓肿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者,应立即住院。

4、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及哮喘性支气管炎,门诊治疗不见效的患者,应住院治疗。

5、急性肾炎及肾盂肾炎患者,应予住院治疗;但病情较轻、血压正常、尿常规变化不大、浮肿轻微或发病已1~2周以上而病情较稳定者,可在门诊治疗,定期复查;并向家长说明应卧床休息、低盐或无盐饮食等注意事项。并发高血压、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和急性肾衰者,应立即送急诊室急救后转院。

6、先天性心脏病准备行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检查者,急性心肌炎,心脏病并发心衰者,活动性风湿病或疑有感染性心内膜炎者,心脏病合并其他较重感染或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予住院诊疗。

7、贫血患儿,应检查血常规、血小板、红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及便常规;并详询病史,查明原因,进行治疗。重症贫血或原因不明者,应住院诊疗。

8、出血、溶血性疾病病情不重者,可在门诊查血常规及有关出血、凝血或溶血机制的有关检验,然后考虑入院检查治疗;重症应急处理。

9、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住院治疗,待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后,可在门诊继续治疗。

10、黄疸患儿应考虑病毒性肝炎的可能,高度疑似者应转院。新生儿黄疸排除生理性黄疸者,应予住院诊治。

11、肠蛔虫病、蛲虫病患者可在门诊治疗。蛔虫性肠梗阻时可请外科会诊。其他如绦虫病及较重的钩虫病患者确诊后入院治疗。

12、小儿阑尾炎、骨折、肠套叠等小儿外科疾病患者应及时请相应科室会诊或转院治疗。

13、重病者应在观察室治疗观察或转院治疗。

三、儿科急症处理注意点

1、高热

(1)应详询病史及全面检查,检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查明病因,适当处理。

(2)患儿若有前囟饱满紧张、颈有抵抗、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克尼格征及布氏征阳性,且经眼底检查无视乳头水肿时,应予腰椎穿刺以助诊断。如颅内压高,宜先行脱水治疗后再作腰穿。

(3)疑有败血症者,在应用抗菌药物前,取血或病灶分泌物培养。高热逾3~5d,疑沙门菌属感染者,同时送检血培养及肥达反应。

(4)有传染病接触史者,慎重考虑是否为传染病前驱期,必要时留观或邀传染病科会诊处理,病情较重须住院时,联系转传染病院观察治疗。

(5)高热伴腹痛而疑为菌痢者,虽无腹泻及脓血便,应用冷盐水灌肠或行流动灌肠查大便,以期确诊。疑为急腹症者应请外科会诊。

(6)伴有尿频尿急者,应查尿常规以除外肾盂肾炎,女婴尤为重要。

(7)高热应注意检查咽、喉、耳、口腔及皮疹(注意皮疹出现的时间和分布特点)防止漏诊、误诊。

(8)体温39.5℃以上或有高热惊厥史者,应予物理降温或予解热镇静药物,用药应依当时测定体温为准。

2、惊厥

【诊断】

(1)病史注意惊厥发作情况、时间、次数及伴随的症状。有无发热、外伤、咳嗽、腹泻。有无寄生虫病、颅内外感染,包括急性传染病、结核病、脑炎、脑膜炎、尿路感染等。有无因细菌性痢疾、败血症、中毒性肺炎、百日咳等引起的中毒性脑病。有无破伤风、食物中毒或毒物中毒可能。有无颅内出血、血栓形成、肿瘤、癫痫、脑发育不全可能。有无营养障碍如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血糖、低钠或高钠血症、维生素B6缺乏、肝昏迷、尿毒症的可能。新生儿惊厥应注意有无产伤、核黄疸、维生素B6依赖症、新生儿破伤风、败血症的征象。婴幼儿应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维生素D缺乏等。

(2)体检立即作简要体检,注意意识状态、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征,病理反射、运动障碍。皮肤瘀点、心肺情况。惊厥停止后作详细体格检查,注意有无黄疸、损伤、皮下出血、浮肿,特别注意全面神经检查,必要时检查眼底。呼吸节律、心律等应予重视。

(3)检验血常规,血涂片找疟原虫。尿常规,必要时查酮体,粪常规,必要时直肠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注意有无脓血便。必要时检查脑脊液,或行血钙、血糖、尿素氮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或血气分析测定。有服毒物史者,应送洗胃液、呕吐物及大小便作毒物鉴定。

(4)特殊检查必要时作胸部X线、脑超声波、脑电图、头部CT等检查。

【治疗】

(1)速予下述方法止痉,可以单用或酌情合并使用。①安定0.3-0.5mg/kg,肌注或缓慢静注,对惊厥持续状态有效,必要时1-2/d,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心率。②苯巴比妥钠7-10mg/kg,肌注。③水合氯醛50mg/kg,以10%溶液(5ml/kg)或6%水合氯醛合剂(0.5-1ml/kg)

灌肠。以上二药4-6h后再用。④副醛0.1-0.2ml/kg。肌注,或0.3ml/kg灌肠,有呼吸衰竭者禁用。⑤氯丙嗪及异丙嗪各1mg/kg,肌注。⑥硫喷妥钠2.5%溶液1ml/kg肌注,可抑制呼吸,宜慎用,3月龄以下者勿用。⑦安宫牛黄丸注射液,可酌情应用。⑧惊厥持续状态首选安定静注,无效时递次选用副醛、硫喷妥钠、乙醚吸入等,密切观察呼吸改变。

(2)病因治疗如疑有急性感染,及早采用适当抗感染疗法。血糖过低者立即静注葡萄糖溶液。低钙血者,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维生素B6依赖者可肌注维生素B610-50mg,以后每日口服较大剂量。

(3)高热者按高热常规处理。

(4)有中毒史者按急性中毒诊疗常规处理。

【昏迷】

(1)应立即检查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反应、昏迷程度,有无发绀、苍白、呼吸困难、出血与皮疹等。如有呼吸循环障碍时,应迅速给氧,注射呼吸兴奋剂、血管扩张药、升压药及洋地黄类等。如有脑水肿,应行脱水疗法,并注意保暖及呼吸道通畅。

(2)在急救同时,询问病史及体检,着重了解昏迷为骤发抑缓起,昏迷前有无发热、惊厥、头痛、呕吐等前驱症状,有无外伤、服药、癫痫、糖尿病、肝肾疾病等病史,同时应作必要的检验,查明原因,作出诊断。

(3)伴有高热或惊厥者,,可按各类常规进行处理。

(4)有休克症状者,应按病因进行抗休克处理。

(5)有脱水及酸中毒症状者,应取血测定钾、钠、氯、二氧化碳容量及PH等,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拟定初步补液计划,纠正脱水及酸中毒。

(6)疑颅内病变时,行腰椎穿刺查脑脊液。

(7)如有感染,在留取血及(或)脑脊液培养标本后,即予抗感染治疗。

(8)经初步检查及急救处理,病情好转后可入院诊治。

4、心跳与呼吸骤停

【适应症】

因心脏疾病、脑卒中、颅脑外伤、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过敏反应、药物中毒、气道异物、喉头水肿、窒息、心血管介入性操作、手术及麻醉意外、溺水、电击、自缢等引起的心跳骤停与呼吸停止。心跳骤停的心电图可表现为心室颤动、“电-机械分离”或心室停顿,此时心脏虽然丧失了泵血功能,但并非心电和心脏活动完全停止。

【诊断注意点】

(1)具有上述可引起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的原发疾病病史。询问病史时应简明扼要,

切忌因详细了解病史而贻误抢救时机。

(2)症状和体征依次表现为:①心音消失;②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全身短阵抽搐;④叹息样呼吸,呼吸间断,随后呼吸停止;⑤心脏停搏30-60s后出现瞳孔散大。强调突然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

(3)气道异物、喉头水肿、溺水、窒息、脑卒中、脑外伤和药物中毒等可先发生呼吸停止,因气体交换中断,心肌和全身严重缺氧而导致心脏骤停。

【复苏方法与步骤】

(一)第一期复苏(人工有效循环的建立)

Ⅰ、畅通气道:通常将、手置于患者前额部加压使头后仰,便可使下颌前移而使舌根离开咽喉后壁,气道便可畅通,或用一手抬举后颈部,另一手指将下颌推向前上方,注意避免软组织压迫气道。

Ⅱ、人工呼吸:对自主呼吸已经停止者,应迅速作人工呼吸,以口对口呼吸效果最好。

Ⅲ、人工胸外按压

【适应症】

各种创伤、电击、溺水、窒息、心脏疾病或药物过敏等引起的心搏骤停。

【方法】

(1)患者仰卧硬板或地上(如系软床应在背部加垫硬木板)。

(2)术者以一掌根部放于患者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将另一手掌压于其上,前臂与患者胸骨垂直,以上身前倾之力向脊柱方向作有节奏的带冲击性的按压,每次按压使胸骨向下压陷3-4cm左右,随即放松,以利心脏舒张。放松时,术者的手不要离开胸骨接触面,以免移位。

(3)按压约70-80/min(小儿约100/min),直至心跳恢复。

【注意点】

(1)按压位置要正确,偏低易引起肝破裂,偏高影响效果,偏向两侧易致肋骨骨折、气胸、心包积血等。

(2)按压用力要适宜,以能扪及股动脉搏动或瞳孔不散大为满意。

(3)在本操作的同时,应行人工呼吸。

(二)第二期复苏(维持生命活动、恢复自主心博)

Ⅰ、进一部维持有效换气和循环;条件允许时应尽早给纯氧并加强通气,可用面罩或气管插管法,后者效果好且便于吸痰,并能防止胃胀气和胃内容物返流入肺。插管时间一般在30s内完成。在给予面罩或气管插管后,给予人工球囊挤压或用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辅

助呼吸。在维持有效换气的同时应坚持人工胸外按压,尚可酌情使用人工胸外按压器、主动加压-减压胸外按压器或开胸心脏按压。抬高下肢和腹部加压以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复苏成功率。

Ⅱ、建立静脉通道和应用碱性药物:按常规方法行静脉穿刺,或作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扩张后插管,固定后连接输液管道,各种复苏抢救药物均可从该通道直接滴注或推注。静脉通道建立后,常规给予碳酸氢钠1mmol/kg,在有效循环恢复前,每10min重复给予0.5mmol/kg。应用碳酸氢钠后应注意保持有效通气和监测血钾浓度。

Ⅲ、促进自主心搏恢复,改善有效循环:心脏骤停后酌情选用以下药物以促进心肌的兴奋性,改善传导,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量,改善有效循环。可酌情选用以下药物:①肾上腺素1-3mg静脉注射,必要时3-5min重复1次,如静脉通路未建立,可经气管插管内给药。自主心跳恢复后也可用该药1-3mg溶于5%葡萄糖液250ml中持续静滴,以增加心排量和维持血压。②异丙基肾上腺素1-2mg,自主心搏未恢复前静注。③阿托品1-2mg静注可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④钙制剂,可用10%葡萄糖钙10ml或5%氯化钙10ml加等量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注,该药非心脏复苏常规用药,主要用于高血钾、钙通道阻滞剂过量、低钙血症引起的心脏骤停,对电-机械分离伴QRS综合波宽大用其他药无效者也可试用。⑤甲基强的松龙80-120mg或地塞米松10-20mg静注,可提高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复苏药物的敏感性。⑥多巴胺80-200mg、多巴酚丁胺20-40mg加入5%-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可增加心肌兴奋性与收缩力,提高心排量。⑦阿拉明10-20mg,往往在心脏复跳后血压仍然低于正常时,溶于含有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的葡萄糖液中静滴,可提高血压,改善组织灌注。

⑧去甲肾上腺素1-2mg溶于5%-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一般在用阿拉明效果不理想时改用该药。

Ⅳ、心电监护和抗心律失常治疗,建立人工呼吸和循环后尽早记录心电图,明确心脏骤停性质,并连续检测,针对不同心律失常药物或电技术治疗。如心电图显示室颤,应首先电击除颤(一般从200J开始,不成功可加至300-400J重复电击除颤,重复2-3次仍不成功,应继续人工胸外按压)。如室颤波细小,可选用肾上腺素1mg,待室颤波增大后再行除颤。如除颤不成功或复发可选用利多卡因100mg或溴苄胺250mg静脉注射,也可静注普鲁卡因酰胺。如心电图示反复室颤发生于缓慢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基础上,宜用阿托品、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有起搏条件时可试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第二期复苏有效的标志是自主心跳恢复并可扪及大动脉搏动,继而散大的瞳孔缩小,出现自主呼吸,意识恢复。但全身重要脏器可因缺血缺氧和代谢紊乱而发生急性损伤,功能严重受损,因此需要第三期复苏。

(三)第三期复苏(心搏恢复后的处理)

Ⅰ、稳定有效循环,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自主心跳恢复后,及时应用气囊漂浮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心排量、肺楔压和血管阻力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条件时可行氧代谢动力学监测,结合临床表现,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在适当扩容基础上应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异舒吉等。如经上述处理心排量以加强心排量仍然低下,则宜选用洋地黄药物以加强心肌收缩力,药物效果效果不满意且有条件时可试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以辅助循环。

Ⅱ、呼吸管理:对心跳恢复而不出现自主呼吸者,可静注呼吸中枢兴奋剂,可拉明0.75-1.5g,或洛贝林3-6mg或回苏灵4-8mg。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前需用呼吸机维持。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应进行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气分析监测,并酌情调整呼吸机的通气模式与参数。气管插管通常应用3d左右,如需继续人工机械通气,则应作气管切开。在进行通气过程中注意及时在无菌操作下吸痰,加强气道管理,预防感染。

Ⅲ、脑复苏;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好成功的关键。主要措施有:①保证充分供氧,控制过度换气使动脉血氧分压控制在13.3kPa(100mmHg)以上,二氧化碳分压在 3.3-4.7kPa (25-35mmHg)之间。PH在7.3-7.6水平。②亚低温与冬眠疗法:降温开始越早越好,可用冰帽进行头部重点降温,在体表大血管处置冰袋,用冰水毛巾全身擦洗。冬眠药物不但有助于降温且可防止降温中的寒战反应。可选用异丙嗪50mg,氯丙嗪50mg,哌替啶(度冷丁)100mg溶于5%葡萄糖液100ml静滴,应注意氯丙嗪的降血压作用和哌替啶的抑制呼吸作用。降温一般掌握在33-34℃,维持3-5d恢复听觉痛觉即可逐步复温。注意低于31℃可诱发室颤,降温过程中避免起伏。③利尿脱水:可静滴20%甘露醇125-250ml,静注呋塞米(速尿)20-100mg,静滴白蛋白5-10g或静滴甘油果糖250-500ml,每12h1次,交替使用。④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甲基强的松龙80-200mg或地塞米松10-30mg,8-12h静注1次。一般使用3-5d。目前对激素用量意见不一,以上为中等剂量。⑤高压氧治疗:对生命体征稳定、脱离呼吸机后而脑功能未恢复的患者应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⑥镁制剂应用:25%硫酸镁20ml,溶于5%-10%葡萄糖液中静滴,1/d。⑦胞二磷胆碱0.5-1.0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1/d。⑧脑活素5-10ml溶于5%-10%葡萄糖250ml中静滴,1/d。⑨能量合剂:三磷酸腺苷(AFP)20-40mg、辅酶A100-200U、加入5%-10%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滴,1/d。⑩1,6-二磷酸果糖(FDP)5-10g静滴,1/d。其他也可选用维生素C、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尼莫地平等。

(四)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时测定和复查肝肾功能,避免使用损害肝肾功能的药物,注意加强肝肾功能的保护,对心肺复苏患者应避免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出现少尿或

检查肌酐升高时停用甘露醇。

(五)保持内环境稳定注意营养补充,严密检测血常规、红细胞比容、电解质、血糖、渗透压、血气分析等项目,根据监测结果及时纠正失衡。复苏24h以后应注意营养补充,除计算热能外,应补充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六)防治感染心搏骤停后易并发感染,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及败血症最为多见。一切治疗均须注意无菌操作,在病情许可时应尽早拔除气管插管、导尿管等,并应根据临床症状及检验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

(七)护理复苏后护理极重要,应记录24h出入量,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加强口腔护理,防止褥疮等。

【注意点】

(1)目前并未停止应用心内注射术,但心内注射可损伤冠状动脉,现多主张静脉和气管内给药。

(2)过去曾主张在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前先行心前区叩击,认为通过机械-电转换产生-低能电流而终止异位心律的折返通路。但研究表明,心前区叩击虽然可能使有些心动过速终止,但也可能使之转为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室颤。而心前区叩击对室颤与心室停顿无效,又不具有胸外挤压推动血流的作用,故不宜作为常规措施。仅在有心电图监护和备有除颤器的条件下才可试用。

(3)在复苏的同时,采取针对病因的治疗。

(4)抢救心肺复苏患者应加强组织领导,必要时成立抢救小组以保证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

5、急性中毒

【诊断】

(1)病史注意患者家属或陪送人员询问下列事项。对服毒者应向单位和当地派出所报告,协助调查原因。

Ⅰ、毒物种类或名称,进入的剂量、途径及时间,出现中毒症状的时间。注意有无呕吐及原先的饮食情况。

Ⅱ、中毒后的处理经过,是否及时脱离中毒环境;曾否采用催吐,洗胃是否彻底;用过何种解毒剂。

Ⅲ、索取存留毒物,以便检验。请陪送员在患者衣袋中或卧室中寻找可疑物品以备鉴定,询问现场情况。

`Ⅳ、了解患者原有常用药品。

(2)体检首先了解生命体征改变,后做系统检查,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Ⅰ、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有无肌肉抽搐、痉挛等。

Ⅱ、呼吸速率、节律、幅度有无改变,肺部啰音。

Ⅲ、血压、脉搏。

Ⅳ、心音强弱、心率及节律。

Ⅴ、体表温度、湿度、皮肤弹性及干燥脱水程度。腹部有无压痛。

Ⅵ、皮肤、口唇颜色改变(发绀、樱红、苍白、灰白色等),口唇周围及口腔内有无腐蚀痕迹,有无药渍及气味,皮肤有无炎性损伤、伤口等。

Ⅶ、观察呕吐物及排泄物(尿、便)的颜色,有无特殊气味。

Ⅷ、衣服有无药渍,颜色及气味。

(3)检验应尽量收集血、尿、便、呕吐物、洗胃液体和遗留的毒物等进行特殊化学分析(依中毒种类斟酌送检)。可疑毒物化学定性、定量分析。检验申请单宜注明可疑毒物种类。

(4)特殊检查视病情需要可作血液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脑脊液,胸片,心电图,脑电图(疑为急性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及血胆碱脂酶(疑为有机磷中毒时)等检查。

【治疗】

(1)根据病情需要按内科各级护理常规,患者清醒而有自杀企图者,应专人护理。

(2)卧床休息,避免烦扰,注意保暖,防止外伤。重症暂停饮食,以后视情况给予流食、半流食或饮食。

(3)排除尚未吸收毒物。

Ⅰ、吸入性中毒:应尽快使患者脱离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解开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以3%硼酸、2%碳酸氢钠或清水拭洗鼻咽腔及含漱,必要时吸氧及人工呼吸。

Ⅱ、接触性中毒:除去污染毒物的衣服,一般用清水洗净体表、毛发及甲缝内毒物(不用热水,以免血管扩张,增加毒物吸收)。

Ⅲ、食入性中毒:

Ⅰ)催吐:对神志清楚,且毒物口服时间不久(4-6h内)者,可采用:①机械性催吐,可嘱病人服温开水、生理盐水或1:2000高锰酸钾液200-300ml,用压舌板或手指触咽腭弓和咽后壁刺激呕吐反射。②药物催吐,可口服吐根糖浆15-20ml,15-30min后发生呕吐;成人也可皮下注射阿朴吗啡3-5mg(无禁忌时)催吐。

Ⅱ)、洗胃:对神志不清、不配合或催吐效果不佳,服毒时间在4-6h内的病人,可采用1:2000-1:5000高锰酸钾或温水4000-5000ml洗胃(每次不超过300ml),继用药用炭20-30g 加温水200ml注入胃内并以25%硫酸钠30-60ml(昏迷)或50%硫酸镁40-50ml(神志兴奋时)导泻。昏迷患者洗胃应先插气管导管,防止误吸。

Ⅲ)、口服刺激性或腐蚀性毒物中毒者,可服牛奶、生蛋清、花生油米汤、面粉糊等。

(4)排除血液内毒物

Ⅰ、强化利尿:静脉补液及静注呋塞米(速尿)、甘露醇等可促进与血浆蛋白结合力小的毒物排出。碱性利尿(PH7.5-9.0)对下列药物排泄效果好:长效巴比妥类、磺胺等。酸性利尿(PH4.5-6.0)对苯丙胺、奎宁、苯胺、奎尼丁、锂效果好,而对巴比妥类、甲喹酮(安眠酮)、导眠能、吩噻嗪、三环类抗忧郁剂、苯妥英钠等效果不佳。

Ⅱ、血液透析。

Ⅲ、有条件可采用血液灌肠排除毒物,对毒物分子量,非水溶性与蛋白结合的毒物,比血液透析效果好。

Ⅳ、换血疗法。

(5)特殊性解毒药物。

(6)休克的治疗针对休克原因进行抗休克治疗。

(7)呼吸衰竭的治疗

Ⅰ、针对毒物的解毒治疗及并发症(如脑水肿等)的治疗。

Ⅱ、呼吸道如有分泌物阻塞,应反复吸引,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宜用带气囊导管)。

Ⅲ、吸氧(一般氧流量成人为2-4L/min)或人工呼吸。

Ⅳ、酌情选用呼吸兴奋剂,如哌醋甲酯(利他林)、山梗菜碱、回苏灵等。由巴比妥类的引起的呼吸衰竭,不宜应用呼吸兴奋剂。

Ⅴ、针刺疗法:可取穴人中、太冲、内关、涌泉等。还可用电针。

Ⅵ、人工呼吸:呼吸浅、慢而弱,且有明显发绀、烦躁或呼吸停止时,应行人工机械呼吸。

(8)心搏骤停。

(9)纠正酸中毒有明显酸血症者,可给碱剂。

(10)镇静止痉药物烦躁不安或痉挛者,可选用镇静止痉药物,如地西泮(安定)10-20mg/次,肌注或静注,或副醛2-4ml肌注;苯巴比妥钠0.1-0.2g肌注,必要时4-6h 后重复。

(11)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适当补液、应用利尿剂,加速毒物排泄。注意心肺情况,防止发生肺水肿。

(12)止痛剂剧痛者给予适当止痛药。伴有中枢抑制及呼吸困难者,禁用吗啡类。

(13)抗感染有继发性感染可能时,及时使用抗生素。

(14)高压氧疗法主要用于一氧化碳中毒、巴比妥类中毒、中毒性肺水肿及中毒引起心搏骤停经抢救复苏后脑缺氧患者。

6、腹痛急腹症:①详询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是否放射及有无呕吐、腹泻或便秘、排尿异常等。女性患者应询问月经史、妊娠史。过去有无腹部手术史或腹股沟疝史,有无结核、消化性溃疡、黄疸、肠寄生虫、痢疾等病史。②进行全面体检。注意全身一般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卧姿、痛时表现等。详查腹部,注意检查腹股沟部及阴囊,并作直肠指诊。除外肺炎、胸膜炎、心脏疾病、脊髓神经疾患等。③查血、尿常规。疑有急性胰腺炎时应查血、尿淀粉酶。疑有内出血时应测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血型,有腹泻或便血时,应作大便常规检查及直肠指诊。④疑有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或泌尿系结石时,应作腹部X线检查。疑有肠套叠或乙状结肠扭转时,可作钡餐低压灌肠检查。小儿肠套叠,早期可用钡剂灌肠法或控制性结肠注气法复位;如复位失败应及早住院手术治疗。急腹症早期应慎防误诊。对腹部阵发性绞痛,一时难以确诊者应予留院观察或住院。⑤幼儿腹部检查不合作时,可酌予镇静剂——地西泮(安定)、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钠,待安静后再检查。⑥急腹症患者伴有脱水、休克、高热等症状者,在检查的同时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如防治休克,纠正脱水几电解质紊乱,应用抗生素,防止腹胀等。在未曾确诊或决定治疗方案之前,切勿轻易给吗啡类止痛剂。

妇科门诊工作常规

一、门诊一般诊疗常规

1、门诊医师为首先决定疾病诊治方案者,应认真负责,不可草率敷衍,必须全面慎重考虑,以保证诊治质量,并尽量缩短候诊时间。

2、热情接待患者,根据主诉重点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或重点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迅速处理。

3、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检查项目及治疗方法时,宜着重考虑简单有效及在门诊条件下安全可行的诊治方案。向患者交代清楚在检查方面和治疗方面应注意的事项。采用特殊疗法时,务必妥善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

卫生院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 (一)目的及洗手指征 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修剪指甲。 2、物品准备:擦手纸巾、消毒毛巾、皂液。 (三)操作程序 1、将手表摘掉,白大衣衣袖拉至距手腕10㎝。 2、流动水下、涂抹皂液、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3、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4、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8、一手握另一手腕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9、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毛巾或纸巾擦干。 (四)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得佩戴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消毒毛巾。 二、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一)准备用物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镊子筒及持物钳包一套、标签、笔。 (二)操作程序 1、检查包外灭菌日期,包皮有无破损,潮湿等。 2、遵无菌原则打开无菌钳包,检查灭菌指示卡,取出镊子筒臵于操作台面上,无菌持物钳臵于筒内,包皮放于治疗车下层。

3、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 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三)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持物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 取用无菌溶液法 (一)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溶液、纱布、弯盘、2%碘酊、75%酒精、储槽(内盛治疗碗)、治疗盘、瓶启子、无菌棉签。 (二)操作程序 1、取无菌溶液、擦去尘、核对药名、检查有效期、瓶盖是否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溶液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等。 2、启开瓶盖,用拇指、食指或用双手拇指翻起橡胶瓶塞并松动,常规消毒瓶颈及瓶塞,取下瓶塞。手握无菌溶液,标签向上,先倒少量溶液冲洗瓶口于弯盘内,再由所冲洗的瓶口处,倒所需浓液量于治疗碗内。 3、取用后立即塞上橡皮塞,消毒瓶塞盖好。注明开瓶日期时间,已打开的溶液有效使用时间是24小时。 (三)注意事项 1、不可以将无菌物品或者非无菌物品伸入无菌溶液内蘸取或者直接接触瓶口倒液。 2、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容器及物品。 (二)操作程序 1、查看无菌容器标识和灭菌日期,封闭情况。 2、打开无菌容器盖,内面朝上,查看灭菌指示卡。 3、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中取出无菌物品,放于治疗盘内,然后将容器盖严。 4、注明打开无菌容器的日期和时间。 (三)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和内面。 2、无菌容器打开后,有效使用时间为24小时。 铺无菌盘法 (一)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护理技术 、手术区皮肤准备 手术区皮肤准备()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包括剃除毛发、清洁手术区皮肤。 择期手术患者,当医生开出手术医嘱后,护士应在手术前1d为患者备皮;急症手术患者应 立即备皮。一般患者在换药室内备皮,卧床患者用屏风遮挡后,在病室床上备皮。 【目的】清除皮肤上的污垢、毛发,禾U于消毒,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评估】 1 .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 2 ?皮肤准备范围,有无感染或皮肤病。 3.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术前准备相关知识了解及配合程度。 【准备】 1 .操作者准备 (1)护士素质: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姿势规范,展示出护理职业良好的风采。 (2)洗手、戴口罩。 2. 患者准备向患者家属解释备皮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愿意合作、有安全感。 3.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安全剃刀、弯盘、换药碗(20%肥皂液)、软毛刷、纱布、 绷带、棉签、75%乙醇溶液、汽油、手电筒、治疗巾、脸盆(盛温水)、毛巾等。 4.环境准备将患者移至换药室,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患者,如需在病房备皮需用屏风遮挡。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 【实施】 操作步骤要点说明 1.备齐用物推之床旁,核对、解释?确认患者,取得合作 2.关门窗、围屏风,暴露备皮部位?注意保暖、照明 3.铺巾?保护床单位 4.剃除毛发?用肥皂水纱布涂局部皮肤 ?一手持纱布绷紧皮肤,另一手持安全刀剃毛 ?刀架与皮肤呈45度角,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剃去毛发 5.清洁皮肤?用温水毛巾擦净皮肤 ?脐孔用松节油棉签清除污垢后,再用酒精擦净 6.检杳?用手电筒照射,在水平视线上,是否剃净,皮肤有无刮 伤 7.整理?取出治疗巾,整理患者衣服和床单位,帮助患者取舒适 卧位 8.清理用物 9.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 备皮应按顺序,自上而下,避免出现盲区。并应顺行剃除毛发,用力均匀,动作轻柔,以免损伤毛囊。 2. 随时清除刀内毛发,以免影响刀片锐利。 3. 备皮范围:原则是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周围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 1 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 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 3 4 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 5(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 6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

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 操作要求 1 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 2(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 3 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 4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内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范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 5

6 1 病情及具体操作规程决定,如腹腔穿刺及肝穿后应以腹带包扎,腰穿 2 3必要的交班,书写病程记录及护理交班报告,并应注意观察及处理可能发生的反应与并发症。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 一.流程图 操作前: 自我介绍→仪表端庄,着装整洁→评估病人(了解病情),做好解释采取有针对性的告知(告知此项操作的目的、名称、效果及采取的方法可能引起的不适及挽救措施,并 耐心解答病人的质疑)→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操作中:详见各项操作 操作后:妥善安置病人,助病人卧位→整理床单位→评价操作后效果→清理用物→返回处置间→进行分类处理→擦车→车返回原处→洗手(告知考官操作结束请提宝贵意见)

三.告知流程 操作前:自我介绍 告知:操作的名称、目的、所需时间、可能发生的不适及后果以及病人所采 取的配合,并取得病人的同意。 解答质疑 操作中:每项操作动作可能病人不适的,应提前告之。 操作后:评价结果及时告知病人。 四.擦车程序 1.用清洁抹布:擦拭治疗车上层、栏杆及抽屉四周,根据情况清洗抹布。 2.以干净抹布:擦拭治疗车下层(污物存放面),清洗抹布,在擦车栏杆,最后擦拭车轮。注意应保持抹布干净,以及接力的原则。 五.评价 内容:此操作的效果、病人的感受及仪器显示的客观数据。操作中注意与病人的沟通。

正确的洗手方法 一.程序 1.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表,打开水龙头,浸湿双手。 2.接取肥皂液或擦洁净的肥皂于手掌表面,双手互相摩擦。 3.双手手指交叉摩擦,并将右手掌覆盖于左手背摩擦,然后交换。 4.手指掌面与手掌摩擦。 5.左手手指屈曲于右手掌中进行摩擦,然后交换。 6.右拇指于握拳状的左手掌中摩擦,然后交换。 7.右手指尖与左手掌磨擦,然后交换。 8.以上部位充分搓洗10~15秒,注意指尖、指缝、指关节等处,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 。9.流动水冲洗。 10.用纸巾或干净毛巾擦干双手。 二.图示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诊疗操作规则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

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内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 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 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

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洞巾的固定。 4.需局部麻醉时,用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内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范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后即可开始进行操作。

最全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基础护理操作常规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要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入无菌容器内。 4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无菌技术的几种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1)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02%强化戊二醛)的大口容器内,容器底部垫无菌纱布,液面需浸没钳轴节以上2—3cm或镊长的1/2,每个容器只能放置 1把无菌持物钳(镊)。 (2)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应将钳(镊)齿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钳端,用后立即放回容器中。如果到远处夹取物品,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 (3)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触碰未经消毒的物品,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如有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应重行消毒。 (4)无菌持物钳及浸泡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1次。 2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盛放无菌物品的容器称为无菌容器。其使用方法:①打开无菌容器盖时,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朝上,放在稳妥处,手不可触及容器的内面,用毕即将容器盖盖严,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②从无菌容器中取物时,无菌持物钳不可触碰容器的边缘。③手持无菌容器时(如无菌碗)应托住底部,不可用手指触及容器的边缘或内面。④无菌容器应每周消毒1次。 3取用无菌溶液法: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护理技术 一、手术区皮肤准备 手术区皮肤准备(surgery skin preparation)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包括剃除毛发、清洁手术区皮肤。择期手术患者,当医生开出手术医嘱后,护士应在手术前1d为患者备皮;急症手术患者应立即备皮。一般患者在换药室内备皮,卧床患者用屏风遮挡后,在病室床上备皮。 【目的】清除皮肤上的污垢、毛发,利于消毒,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评估】 1.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 2.皮肤准备范围,有无感染或皮肤病。 3.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术前准备相关知识了解及配合程度。 【准备】 1.操作者准备 (1)护士素质: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姿势规范,展示出护理职业良好的风采。 (2)洗手、戴口罩。 2.患者准备向患者家属解释备皮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愿意合作、有安全感。

3.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安全剃刀、弯盘、换药碗(20%肥皂液)、软毛刷、纱布、绷带、棉签、75%乙醇溶液、汽油、手电筒、治疗巾、脸盆(盛温水)、毛巾等。 4.环境准备将患者移至换药室,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患者,如需在病房备皮需用屏风遮挡。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 【实施】 操作步骤要点说明 ◆确认患者,取得合作 1. 备齐用物推之 床旁,核对、解释 ◆注意保暖、照明 2. 关门窗、围屏 风,暴露备皮 部位 3. 铺巾◆保护床单位 4. 剃除毛发◆用肥皂水纱布涂局部皮肤 ◆一手持纱布绷紧皮肤,另一 手持安全刀剃毛 ◆刀架与皮肤呈45度角,从 左到右,从上到下剃去毛发 5. 清洁皮肤◆用温水毛巾擦净皮肤 ◆脐孔用松节油棉签清除污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 2.备齐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扳手、(中心供氧除外)、治疗盘内有弯盘、鼻导管1根、胶布、棉签、蒸馏水(或凉白开)、小水杯、污物碗、别针、湿化瓶、胶皮管。 3.核对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 1.打开氧气筒总开关放出小量氧气,以冲净气门上的灰尘,随即迅速关好总开关。 2.装氧气表并用扳手旋紧,检查有无漏气。 3.湿化瓶内装1/3—2/3蒸馏水(或白开水)与氧气装置连接。 4.用胶皮管连接氧气表及湿化瓶。 5.将氧气筒及用物放置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6.用棉签清洁鼻孔。 7.调节氧气流量,检查氧气是否通畅,连接鼻导管。 8.将鼻导管沾水润滑后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长度约是鼻尖到耳垂的2/3。9.用胶布固定鼻导管于鼻翼两侧,用别针固定胶皮管于病人肩部衣服上观察有无呛咳等情况。 10.记录吸氧时间、签全名。 11.停用氧气时,先分离鼻导管,从鼻腔中拔出,取下别针、胶布,用纱布擦拭病人鼻翼。 12.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再次开流量表,放出余气之后再关紧流量表。13.记录停氧时间,签全名。 四、操作后: 1.正确放置氧气装置。 2.整理用物,将鼻导管毁形并浸泡消毒;湿化瓶浸泡消毒;蓝芯管用75%酒精擦拭消毒。 鼻饲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 二、操作前准备:

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手术室护理操作技术规范 一、正确装、卸手术刀片 1.安装刀片,用持针器夹持刀片前端背侧,将刀片与刀柄槽对合,向下嵌入。 2.取下刀片时,再用持针器夹持刀片尾端背侧,稍稍提起刀片。向上顺势推下。 二、穿针引线 1.根据所用锋针种类、型号选择不同的持针器。 2.右手握持针器,用距持针器尖端2-4mm处夹持缝针。 3.左手接过持针器,握住中部,右手拇指、食指夹线,线从中指、环指缝间穿过。 4.衔头对准针眼、右手中指靠在持针器上,线穿过后立即用拇指压住针眼处。 5.右手食指绕过持针器于拇指夹住线并拉出线头,回头线长度至持针器1/2处。 6.线绕过针尾,夹在持针器尖端。 三、止血钳钳带线 1.右手握18cm止血钳,左手拇指、食指持缝线一端。 2.张开钳端,夹住线头约2mm线头必须夹在钳端的中部。 3.血管钳尖端夹持缝线应以不滑脱,不移位为准。 四、手术器械、敷料、用物的传递方法 1.手术刀片传递法:手持刀柄背,刀刃面向下,柄尾向术者水平传递或用弯盘传递。 2.血管钳、手术剪传递方法:右手拇指握住器械凸侧上1/3处,食指、中指、环指握住器械凹侧中部,器械的尖端向上,通过腕力将器械柄环部拍打在术者掌心上。 3.手术镊传递方法:右手握住镊子尖端,闭合开口,尖端向下,通过腕力垂直传递。 4.持针器传递方法:缝针的针孔朝向医师的虎口,缝线搭在手背或用左手夹持缝线传递。 5.拉钩传递方法:传递拉钩前用生理盐水浸湿,右手握住拉钩的前端,将柄平行传递给术者。 6.纱布垫的传递方法:纱布垫浸湿打开,用镊子夹其一角传递。 7.脑棉片的传递方法:脑棉片浸湿后,分开放在治疗碗内,一手用无齿镊夹持非带线的一端,一手牵住带线断,术者用镊子夹持棉片的非带线端使用。 五、外科手消毒(一)操作方法 1.清洁指甲。 2.用皂液或普通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至肘上10cm.?3用水彻底冲洗净皂液,擦干双手。 4.取2ml洗手液于右手掌心,左手指尖于右手掌心内擦拭,用剩余的洗手液均匀涂抹于左手的手掌及手臂上10cm。 5.取2ml洗手液于左手掌心,右手指尖于左掌心内擦拭,用剩余的洗手液均匀涂抹于右手的手掌及手臂上10cm。 6.最后再取2ml洗手液,掌心相对进行搓擦,双手沿指缝进行搓擦,弯曲指关节,双手相扣进行搓擦;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用剩余的洗手液均匀涂抹双手至腕部,揉搓双手至洗手液干燥即可。 (二)注意事项 1.用皂液清洗双手冲洗一定要擦干后方能取洗手液。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常用各种注射法 (一) 1 2 旋转涂擦,直径应在5cm 3 4 不漏气;针头应选择型号合适、无钩、无锈、无弯曲的锐利针头。注射器和针头 5 6 注射前,须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同时要防止药液浪费。 7 8紧并下压折针周围皮肤,以露出断端,迅速以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 9 (二) 1 将安瓿尖端药液弹至体部,用酒精棉签消毒安瓿颈及砂轮后,在安瓿颈部划一锯痕,然后重新消毒,拭去细屑,折断安瓿,用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放入安瓿内的液面下,抽动活塞,进行吸药。吸药时不得用手握住活塞,只能持活塞柄。抽 2 除去铝盖的中央部分,用酒精棉签消毒瓶塞,待干。向瓶内注入和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以增加瓶内压力,避免形成负压),倒转药瓶及注射器,使针头在液面以下,吸取药液至所需量,再以食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然后把针头垂直向上,轻轻拉动活塞使针头中的药液流入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稍推活塞,驱出气体。有的注射器乳头偏向一侧,驱出气泡时,应使注射器乳头朝上 3 可用无菌等渗盐水或注射用水将药溶化(某些药物有专用溶媒),待充分溶解后吸取。注射粘稠油剂时,可先加温(药液易被热破坏者除外)或将瓶用两手对搓后再抽吸。如为混悬液,应先摇匀后再吸药。油剂混悬剂使用时应选用稍粗的针头,刺入要深,并固定好针栓部,以防用力推注时,注射器和针头脱开,药液外 (三)皮内注射法(ID) 1 2:

3 注射盘内放70%酒精、棉签或酒精棉球、无菌持物钳、弯盘、试敏药物、无菌1ml注射器和4 1/2—5号针头。0.1%肾上腺素1支。 4 (1) (2)选好注射器及针头,吸取药液,排除注射器内空气,用70%酒精棉签消 (3)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几乎平行地刺入表皮和真皮之间,推药0.05—0.1ml,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发 (4)拔针时勿按揉针眼。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按时观察反应。 (5)局部反应可疑时需二人判定,必要时作对照试验,在另一臂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 (四) 1 用于预防接种、局部麻醉、需迅速达到药效和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2 3 注射盘内放2—5ml无菌注射器、针头盒内盛5号及6号针头、无菌持物镊、 4 (1) (2)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呈30—40℃角,迅速进针2/3 (3)注射毕,用棉签或干棉球轻压针刺处,迅速拔针,整理用物。 (五)肌肉注射法(IM或im) 1 2 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常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 (1) ①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身体外侧引一水平线,再过髂嵴最高点向该线作一

护理操作规程(护理常规)

目录 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 - 1 - 二、无菌技术操作............................................................................................ - 2 -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 6 - 四、口腔护理技术.......................................................................................... - 11 - 五、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 12 - 六、协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 - 14 - 七、鼻饲技术................................................................................................. - 16 - 八、导尿技术(女病人) ............................................................................... - 19 - 九、灌肠技术................................................................................................. - 23 - 十、皮内注射技术.......................................................................................... - 25 -十一、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 27 -十二、静脉留臵针输液技术............................................................................... - 29 -十三、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 30 -十四、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 .................................................................... - 32 -十五、氧气吸入技术(中心供氧装臵)............................................................. - 34 -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技术............................................................................... - 35 -十七、心电监测技术.......................................................................................... - 37 -十八、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 - 38 -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高热 3 神昏 4 中风 5 中暑 6 急性出血 7 痛证 8 暴泻9 脱证10 中药中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风温 3 感冒 4 内伤发热 5 咳嗽 6 哮喘 7 悬饮 8 肺痈 9 肺胀10 胃脘痛11 呕吐12 便秘13 泄泻14 黄疸15 积聚16 水臌17 水肿18 肾衰19 淋证20 癃闭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疖 4 疔 5 痈 6 发 7 丹毒 8 疔疮走黄 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19 噎膈20 烧伤 ... 更多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 月经不调 5 痛经 6 崩漏 7 绝经前后诸证 8 带下病 9 妊娠恶阻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12 子痫13 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15 产后缺乳16 阴挺17 癥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肺炎喘嗽 3 鹅口疮 4 泄泻 5 疳证 6 惊风 7 痫证 8 水肿 9 麻疹10 水痘11 痄腮12 顿咳13 小儿暑温14 疫毒痢15 遗尿16 紫癜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痔 4 肛痈 5 肛漏 6 肛裂 7 脱肛 8 直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2017最新版)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1) 第二节口腔科体检操作规范 (6) 第三节口腔科门诊病人的护理操作规范 (7) 第四节口腔科四手操作范 (17) 第五节口腔修复操作规程--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20)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第一步: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 1.1收集 1.1.1 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在收取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科别。 1.1.2 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1.1.3 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收取、发放登记表。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致无误。 1.2 分检、毁形 1.2.1 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检,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1.2.2 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机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如遇传染病(肝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1.2.3 传送 a、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指消毒、清洗、干燥、检验、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由清洁区进入无菌区需摘取、更换手套并换鞋,以确保预防交叉感染。 b、传送要求:器械物品的传送要由污到净,单向循环,不得逆流与交叉穿梭。第二步:清洗消毒 凡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不易洗涤的器械(如玻璃板、带残留水门汀的器具和调和刀、托盘等)在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前,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再用手小心翼翼的去除剩污材料,同时进行预清洗一遍,再统一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选择操作程序彻底清洗。 2.1去污:污物除不净不仅影响去除热原效果,对于仪器也有损坏作用,因此须高度重视。 2.1.1玻璃板、调刀洗涤:玻璃板上的粘固剂很难去除,清洗要求高,清洗时用竖刀将玻璃板及调刀上残留的水门汀粘固剂去除,并用竖刷蘸适量的洗涤剂(去污粉、消毒液等)初步处理。 2.1.2拔牙钳洗涤:首先将带血器械上的血污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再用竖刷将血迹冲洗刷掉。 2.1.3牙科车针的洗涤:牙科车针(特别是外科手术车针)由于操作中软组织卷覆表面,刷洗时用小牙刷或钢丝刷清洗车针工作端,必要时用镊子去除覆盖软组织,使工作端没有任何异物。 2.2摆放:按要求将污染手机/器械分别码放入清洗/消毒机内的手机插座、插入架、网盒及下层蓝筐内。 2.2.1摆放要求: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装载框码放器械。例如:玻璃板摆放需要成排、直立、有空档,并充分固定;车针放在密闭小盒内,牙钳、挺子、口腔器械直立码放,戴关节的器械要打开。

最新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目录 28 29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1) 30 第二节口腔科体检操作规范 (6) 31 第三节口腔科门诊病人的护理操作规范 (7) 32 第四节口腔科四手操作范 (17) 33 第五节口腔修复操作规程--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20)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7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68 69 第一步: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 70 1.1收集 71 1.1.1 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在收取72 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科73 别。 74 1.1.2 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75 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76 1.1.3 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77 收取、发放登记表。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致无误。 78 1.2 分检、毁形 79 1.2.1 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检,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80 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81 1.2.2 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 82 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机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如遇传染病(肝83 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 84 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85 1.2.3 传送 86 a、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污 87 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指消毒、清洗、干燥、检验、88 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由清洁区进入89 无菌区需摘取、更换手套并换鞋,以确保预防交叉感染。 90 b、传送要求:器械物品的传送要由污到净,单向循环,不得逆流与交叉穿梭。 91 第二步:清洗消毒 92 凡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不易洗涤的器械(如玻璃板、带残留水门汀的93 器具和调和刀、托盘等)在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前,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94 再用手小心翼翼的去除剩污材料,同时进行预清洗一遍,再统一进入加热清洗/ 95 消毒机,选择操作程序彻底清洗。 96 2.1去污:污物除不净不仅影响去除热原效果,对于仪器也有损坏作用,因此须97 高度重视。 98 2.1.1玻璃板、调刀洗涤:玻璃板上的粘固剂很难去除,清洗要求高,清洗时用99 竖刀将玻璃板及调刀上残留的水门汀粘固剂去除,并用竖刷蘸适量的洗涤剂(去100 污粉、消毒液等)初步处理。 101 2.1.2拔牙钳洗涤:首先将带血器械上的血污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102 再用竖刷将血迹冲洗刷掉。 103 2.1.3牙科车针的洗涤:牙科车针(特别是外科手术车针)由于操作中软组织卷覆表104 面,刷洗时用小牙刷或钢丝刷清洗车针工作端,必要时用镊子去除覆盖软组织,105 使工作端没有任何异物。 106 2.2摆放:按要求将污染手机/器械分别码放入清洗/消毒机内的手机插座、插入107 架、网盒及下层蓝筐内。 108 2.2.1摆放要求: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装载框码放器械。例如:玻璃板摆放需

XX医院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眼科病房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送至床位休息。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与有关制度,介绍主管医师、主管护士以及护士长的姓名,及时通知医生诊治。 2.病房保持整洁、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偏暗,保证病人充足睡眠。 3.遵医嘱进行分级护理。对视力极差及双眼包扎的患者协助日常生活。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以免烫伤、摔倒等意外发生。 4.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忌烟酒,忌喝浓茶。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视网膜血管痉挛,导致视神经缺血,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大量吸烟还可引起咳嗽,发生伤口裂开、前房出血。大量饮酒可造成眼球毛细血管扩张,眼部充血加重。喝浓茶由于过度兴奋,影响睡眠,易引起眼压升高。 5.新入院患者每日2次测体温、脉搏、呼吸,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4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每日记录二便1次,便秘者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入院时测体重和血压,每周一次并记录。 6.严格执行医嘱,按时使用眼药。 7.严格执行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内眼手术患者与外眼手术患者分开病房收住。传染性眼疾应严格隔离,注意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清洁消毒,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8.加强心理护理。对心理负担重、焦虑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 9.健康指导: 1)指导并协助患者安排好生活,做到生活规律、禁烟酒。应充分休息,少阅书报,尤应避免在强光或弱光下阅读。必要时佩戴有色眼镜保护。 2)疾病恢复期应选择丰富维生素、蛋白质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抵抗力。 3)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4)按时服药。坚持按时使用眼药,点眼前应洗净双手,预防交叉感染。 5)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第二节眼科门诊护理常规 眼科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眼科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直接给人民群众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眼部疾病的场所。必须由专科护士担任,其主要任务是做好开诊前准备、安排病人就诊、协助医师进行检查、搞好卫生宣教与护理指导等。 一、开诊前的准备 1.诊室准备:保持诊室的清洁、整齐、明亮、通风,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备双层遮光窗帘。检查视力表,裂隙灯及诊疗器械是否清洁、功能完好。备好眼药、75%酒精、棉签;补充办公用品和清洁消毒手溶液、擦手纸。保证医师能够集中精力询问病史,书写病历和诊疗工作。 2.预检分诊: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询问病史,观察病情,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作出初步的判断,给予合理的分诊指导。做到尽可能按专业就诊,分诊准确,以免患者来回走动延误病情。3.视力检查:向患者耐心说明检查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取得配合。检查后,把患者的视力分左、右眼准确的记录在病历本上,告诉患者诊室的位置。在检查视力的同时,应初步预诊。如为急诊患者,应按急诊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二、就诊秩序 1.候诊护士指导患者了解就诊流程:挂号→查视力→分诊→医生诊疗→交费→检查、治疗或住院等。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总4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护博医疗培训中心护士岗位技能训练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目录第一节、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标准........................................... 一、手卫生 .................................................................. 二、无菌技术 ..............................................................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 四、血氧饱和度监测术....................................................... 五、血糖监测术.............................................................. 六、口服给药法............................................................. 七、轴线翻身法.............................................................. 八、患者搬运法................................................................ 九、物理降温法................................................................ 十、患者约束法................................................................. 十一、冷热疗法................................................................ 床上擦浴、更衣 第二节、专科护理操作规范及质量标准................................................ 一、口腔护理技术......................................................... 二、鼻饲技术 ............................................................ 三、导尿技术及护理 ....................................................... 四、......................................................... 五、灌肠技术................................................................. 六、氧气吸入技术.............................................................. 七、雾化吸入疗法............................................................... 八、经鼻/口腔吸痰法.............................................................. 九、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十、换药技术..................................................................... 十一、密闭式输液技术............................................................. 十二、静脉留置针技术............................................................. 十三、静脉注射法................................................................ 十四、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十五、肌内注射技术.............................................................. 十六、皮内注射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