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

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
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

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

摘要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瑰丽璀璨的明珠,而它又是一类较特殊的课文。因为古诗虽然读来朗朗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它的语言含蓄凝练,句子间跳跃性大,写的又都是古人古事,其中许多生活意境跟学生的实际相距甚远,这些特点为古诗的教学带来不少困难。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古诗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进入课堂。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的不可替代性,它能使“静态”变成“动态”,使“抽象”变为“直观”,使看不见的、摸不着的物象变得有“声”、有“色”、有“形”。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能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

一、优化“解题导入”环节——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语文课堂上,导读课文始于题目,因而“解题”是学文的第一步。而古诗的“解题”则又不同于其他文体。“解诗题,知诗人”是古诗“解题”的重要内容。有位教师在教学《草》这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出这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画像,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学生纷纷急切地举手,畅谈自己对这位诗人已有的了解。紧接着,教师播放了一段自己制作的动画片,配

《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设计(全套)

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 第一节走进多媒体世界 新世纪从“多媒体”开始 【教材与教学目标分析】 “什么是多媒体技术”是本章第一节中第一小节的内容,其中包括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两部分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开始本册书学习的一个起点,学生是否能被吸引住,关系到学生对本册书的学习态度和下一步的选择,所以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设计,要开一个好头。通过这一小节的学习要让学生:1.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了解其特征 2.认识多媒体对于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作用,知道人类应该科学合理地应用技术 【教学设计思路】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科技观察能力,对目前日常生活中比较流行科技产品比较有趣,所以可以借助这个特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开展相关内容的学习。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都属于概念,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会把有趣的知识变得很枯燥,所以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内容做了这样设计,让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通过观看目前流行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实例以及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什么是多媒体技术,总结出多媒体技术的特征,感受多媒体技术对于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作用,知道人类应该科学合理地应用技术。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各学科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习的软件,上网查找一些大量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网站和虚拟现实作品下载下来或者直接把网址提供给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1.观看多媒体技术应用资料,思考其中应用的技术课上,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最新图片或

资料,在演示之后引出其中所应用的共性的技术——多媒体技术。然后请同学谈论一下多媒体技术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学生在浏览中会被这些应用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及给人们带来的方便、舒适所深深吸引,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最近几天,我收到了几个朋友发来的彩信,其中还有用手机拍摄的图片,非常清晰,现在彩信手机非常时髦,我发现不少同学都有手机,很多还是最新型的。我这里有几款数码相机手机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吧,看起来是不是十分迷人,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手机多媒体短信的介绍吧。大家阅读一下书中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书中关于手机多媒体短信的介绍。 [教师]我们再来看看现在许多城市比较流行的数字家居。(通过大屏幕展示数字家居的介绍资料),我 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未来的数字家居。 [学生]想象未来数字家居。 [教师]上面这两个事例中主要应用了那种技术?不用说,大家一定知道,这就是多媒体技术,那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人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同学在初中使用PowerPoint 制作作品时,就已经感受过了多媒体的魅力,从上面这两个应用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另外,在我们周围其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事例也随处可见,那么哪个同学愿意谈谈多媒体技术应用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学生]上面两个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事例使人们生活更舒适、方便。 [学生]…… [教师]是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方法,使我们可以更有效传递信息。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2.从分散的应用到集中的具体概念——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请学生阅读书第3 页什么是“多媒体技术”部分的内容。通过前面观看多媒体技术应用事例和书中的介绍,学生很容易实现从直观的事物到抽象的概念,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教师这时可以把多媒体的概念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 二、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2021年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欧阳光明(2021.03.07) 信息技术逐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交互性、动态性等多种优势,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与信息技术优势,从多方面讨论信息技术如何运用到小学古诗词教学中。 【关键词】 信息技术古诗词教学运用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将古诗词引入小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由于古诗词与当代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别,表达意义较为抽象,表达方式较为含蓄。小学生认知能力与自身知识水平所限,往往在学习古诗词时遇到阻碍。同时教师在讲解时缺乏趣味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早已走近每个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优势,能很好地弥补传统古诗词教学方式带来的不足,促进课堂质量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古诗词字词凝练、句子跳跃较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往往难以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与内涵。同时传统教学以教师逐字逐词分析为主,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难以产生兴趣。恰好信息技术能很好地帮助教师缓解这一难题,教师巧妙利用多媒体资源,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唐代诗人张志和所写的《渔歌子》一词,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春景,表达渔夫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但由于距学生现实生活较为遥远,学生难以产生共鸣。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正好体现出来,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与互动性,能较为完好的呈现作者想要表达的画面意境。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解《渔歌子》时播放相关图片、视频,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利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展现古诗词的魅力,借助外部条件营造良好的试听氛围,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二、利用网络资源拉近学生与诗人距离 每首诗词都有独特的创作背景与表达思想,有着当时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详细了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www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 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21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诗略) 三年级上册第六组学习导语: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课后思考: 1.我能把这两首诗背下来,还能默写《望天门山》。 2.我们来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象一下这些诗句描写的画面。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选做题我还知道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我要读给大家听。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亦”“妆”2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整体通读。 1.导入: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到祖国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这节课,我们先跟随诗人去欣赏两大景点。齐读课题,要求读准确。 2.学生自由读古诗。 3.指名学生各读一首诗,帮助正音。(“淡妆浓抹”的“妆”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重点正音。)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学习《望天门山》。 1.读题,结合课文注释说说“天门山”在什么地方。 2.作者望天门山看到什么景色?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自由读这首古诗,结合课文中的注释,想想诗意,画出不懂的字词。

3.引导质疑,师生合作学习难懂的字词。 (1)“开”是什么意思?(“断开”的意思。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长江把它从中间断开,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 (2)“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画面就明白了。(播放课件,学生观看课件。)两山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汹涌的长江水流到这里就产生回旋,水势更猛,非常壮观。(学生齐读:天门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3)“相对出”的“出”中什么意思?诗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才会有“相对出”的感觉呢? “出”就是出来的意思。诗的最后一行是“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应该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门山,船在前进才会感觉两岸青山相对出。 过渡:帆船随着激流快速前进,诗人望着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进眼帘,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让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后面两句诗。(学生齐读: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老师范读整首诗,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听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交流感受,如: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旷神怡,两岸的青山仿佛是热情的主人站在两旁迎接我。我感受长江特别有气势,越靠近天门山水流越急,帆船随着水流摇晃,发出哗哗的巨响。) 5.齐读整首诗。 6.出示课文插图,练习背诵整首诗。 (二)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导入:汹涌的长江水渐渐远去,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涨含情的西湖水。(课件出示西湖全景,淡去,呈现古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想一想诗的意思。 2.学生自由读古诗,领会诗意。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饮”是饮酒的意思,题目的意思:诗人在西湖上饮酒,刚开始是晴天,后来下起雨来了。 “潋滟”的意思是“波光闪动的样子”。西湖的水慢慢流动,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一闪一闪的,很美。 诗中说“山色空蒙雨亦奇”,书上解释“空蒙”是去雾迷茫的样子,再看书上的插图,远处的青山、小桥,近处的亭台楼阁在雨雾的笼罩之下就像蒙上了一层薄纱,蒙蒙胧胧的,很美。 阳光下的西湖很美,雨中的西湖也很美,难怪诗人会说:雨亦奇,雨中的西湖真是别有一番风韵呀。(播放西湖风光的课件,学生诵读第一、二行诗句。) 4.引导想象。 诗人坐在游船上,欣赏到晴日雨中西湖的不同风情,不禁联想到了古代有名的美女西施。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是很漂亮的,而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独特的美,所以在诗人眼里,西湖和西施一样美丽。诗人的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吧。(学生齐读整首诗。)5.试着背诵。 三、回读全诗,比较异同。 1.将两首古诗放在一起再读读,比较异同,向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老师点拨:第一首古诗描绘的是长江的雄壮,第二首诗描写

《多媒体技术》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教学大纲 说明 课程性质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一门主要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并有极广泛的实用性,多媒体技术把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和可视化的真实感结合起来,使其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的多媒体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多媒体软件开发和多媒体制作,了解一些多媒体数据压缩的知识,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术、系统开发和应用三部分,基础理论知识部分讲述了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等基本概念,以及声音卡、视频卡、CD-ROM驱动器、触摸屏和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操作技术部分介绍了声音、文字和图像的组合应用,数字电影的获取与编辑,多媒体著作工具和多媒体程序设计等几方面的内容,系统开发和应用部分重点阐述了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相关概念、系统开发的流程和系统界面设计等内容。 教学时数 课堂教学时数:2×20学时实验时数:2×16学时 教学方式 1.本课程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 2.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上机机时不少于32学时,建议在windows Xp或Windows2000系统上完成实验。 3.对关键性概述、技术及整体实现思想方面的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考核方式 第一篇基础理论知识 第1单元多媒体技术概论 教学要点 本单元主要介绍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的含义,关键特性,多媒体系统层次结构、多媒体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多媒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三节多媒体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在多媒体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

古诗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信息技术让古诗教学“春色满园”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同时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和思想观念,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审视当下“古诗教学”教学现状,三大现象或许需商榷:1.串讲多,品悟少。2.泛读多,品读少。3.拓展多,关注少。为切实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古诗教学”进行了问题梳理,提出了几点实践:1.创设氛围,营造古诗词意境;2.品词析句,唤醒古诗词意境;3.提升底蕴,再现古诗词意境。 【关键词】: 多媒体古诗词教学意境语文素养提升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颗瑰丽璀璨的宝珠,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了50多首经典古诗,《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小学阶段安排如此篇目众多的古诗,其目的是通过古诗教学,让学生在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同时,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然而纵观整一个小学古诗教学的现状,笔者以为我们需要对此有更为理性的思考。 几个问题 问题一:串讲多,品悟少 教师花大量时间串讲诗词,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层面,逐词逐句牵引,而串讲式古诗教学模式,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制约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学生难以体会到古诗文的意境美。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问题二:泛读多,品读少 学生能背诵许多古诗词,但诵读水平不高。教学中教师对诗句的诵读缺乏必要的引导,把词句的诵读、意境的品味、情感的熏陶三者割裂。由于没有“以读带情,以读悟情”,造成学生古诗词读的量多,品的质差,学生很难以心灵的语言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其深远的意境。 问题三:拓展多,关注少 教学中“庖丁解牛”肢解完一首诗歌,急功近利于形式各异的表演秀:如既介绍作者生平,又介绍生活环境;既讲政治思想,又说写作特点和主要成就,令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几点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弥补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与乏味,使学生跨越千年时空,进入诗文意境,触摸诗文脉搏,倾听诗人情思,体会古诗神韵呢?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古诗教学,使古诗教学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呢?信息技术以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为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学手段。为此笔者对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运用中作了以下尝试:

多媒体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先进的科技手段已经大踏步进入教育领域。单凭理论教学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多媒体教学以无可争辩的优势出现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它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可能体验到成功感,使课堂教学从单纯的教,学生被动地学转变为师生合作、共同提高。目前,多媒体教学进入教学课堂,正在全国普遍推广,它以其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性,学生反映的强烈性,应用范围的广泛性,正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现代教育中,怎样在教育教学中把教学目标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起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环境与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现代化教学中需要考虑的课题。 多媒体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又称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以提供的互动功能。还可以使视听与启发、理解相结合,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其优势可见性强。多媒体的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也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也使得学生的主题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把多

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去,更有利于发展全新的现代化教育教学。在当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做为职业教育一线上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在不断的探索多媒体对现代化教育的促进作用,逐步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就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多媒体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优越作用。 一、目前现状 当前很多人对教育技术装备缺乏全面认识,设备利用率不高。很多学校盲目追求教育设备的高档次,将其视为门面或装饰,盲目攀比;很多学校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只是摆设,没有发挥到实质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已经广泛的用于教学领域,这是目前国内刚开始起步的领域,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学校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非常形象直观的讲述清楚过去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而且学生可以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自学,自考等。教学领域是最适合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领域。多媒体的辅助和参与将会使教学领域产生一场质的革命。 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以前“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目前很多老师都开始使用Powerpoint软件来制作课件,并且将其应用到课堂上,从而优化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是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的趋势。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可见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何让无味的古诗文教学变得不枯燥呢?信息技术能帮忙做到!它可以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只要我们把它合理地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质量。概括起来,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生古诗文课堂学习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利用信息技术导入课堂,分析题意。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古诗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古诗文中的情景,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题意、主旨。 信息技术具备多种呈现方式,可以用情景模拟、游戏、动画、视频来展现各种学习材料,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活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离不开情,离不开趣。 古诗文作者能把景化为一首诗,把情隔于一首诗。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孩子,我们也可把古诗文化为一首旋律熟悉的歌舞,深情地吟唱,动情地演绎。例如《泊船瓜洲》适合配以优美的曲调来导入,如此娱乐化的古诗词导入方式,一定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受与收获。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探究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诗词是人类最简洁最美丽的语言,是文学的桂冠。诗人高洪波说“诗的声音是天籁。”叶嘉莹先生说“人生天地间,心物相接,感受频繁,真情激动于中。”诗咏情言志,怡情益趣。中华民族是诗词的故乡,诗词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10篇。优美的诗,丰富了孩子的视野,陶冶了孩子的情操,滋润了孩子的童年,为孩子终生打下诗意的基础。 可惜,我国目前的诗词教学现状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从2009年起,我跟踪本校学生,做了如下跟踪调查。 在我校,一二年级要求必背古诗19首,学生实际背诵超过19首的有100%,达到《标准》要求的50首的有20%;三四年级必背古诗21首,达标的100%,达到《标准》要求的50首的有10%;五六年级32首,达标的90%,达到《标准》要求的60首的有2%。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兴趣是在递减的。 如何在诗歌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

化?我从2010年开始,进行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诗歌教学探究。 二、破解难题 (一)“请君为我侧耳听”――吟诵诗词谈古论今 我国的诗歌,产生于周代,那时先民们在劳动中口口相传,故有《诗经》。此后千年,从《楚辞》到《乐府》,从唐诗宋词到元代小令,明清诗词,直到现代诗、朦胧诗和先锋诗,无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奇葩。诗,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子孙。 在我们的课本选入的课本里,从《诗经》到《乐府》歌谣,无一涵盖。人教课本十二册,读了辛弃疾的《西江月》以后,我问学生,你喜爱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贵遗产吗?想不到学生答,不喜欢。我问原因,学生答,读不懂。南宋的辛弃疾距离我们现代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宋的时代背景,辛弃疾的情怀,今天的小学生们很难感同身受。借助多媒体,我先播放了徐健顺先生吟诵的《西江月》,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吟诵,当他们懂得用最古朴的声音来吟诵,一个披发行吟、被贬乡间的诗人形象,一个在举国上下“暖风熏得游人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寂寞英雄的形象呼之欲出。 “不读诗,无以言”,中国诗词既是诗又是歌,可吟诵,可传唱。它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深深地扎根在民族文化的血脉里,生生不息。决不能让她在我们这一代断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李克东)。 2.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 3.教学设计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过程的设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过程。当前,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媒体的应用形式和教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和基于Internet的教学等。 4.在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由于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的影响,普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教学方案没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反映不出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仍然是经验型的思路。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3)教学结构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学模式的四个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等四方面的转变),也反映不出学科教学的规律。

(4)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 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都是由若干个章节(或单元)组成,每一节(或课)又可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根据加涅的学习内容分类方法,可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点的知识内容是属于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等哪一类别。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包括广义的概念,如社会的责任,国家的需要等等。 2、学生的特征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先分析学生的特征,明确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基础水平。 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认知能力。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在自己头脑里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系统。原有的认知能力是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小学语文古诗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古诗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图片、录音朗诵、古筝曲。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传说白居易十六岁时自江南赴长安应试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访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他的姓名,笑说:“长安米介正

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开白居易的诗作,读到《古原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声大振。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草》(板题)。这是从原诗中截取的一部分。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师范读古诗,生认真听生字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古诗,要把字音读准。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 2.幻灯出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生诵读诗句。 (2)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把“枯”和“荣”分别贴在相应图片的下面,并说出理由。 (3)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离离”。 (4)谁知道“岁”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读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 (6)生练读、指读、评价读。 3.幻灯出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你怎么理解“烧不尽”、“吹又生”? (2)指导朗读,读出野火的无情、野草的顽强。 4.配乐诵读全诗。 (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信息技术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4页word文档

信息技术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是一个极为有用的基础工具。自然语文教学一直受到多方面的关注,许多人都为之探讨,希望找到一条语文教学的好路子。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激发和维护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那些令学生感到头疼枯燥的古诗词,甚至已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计算机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有的内在魅力。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结合起来,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媒体都是以实在的物质形式出现的,它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学所需要的。因此,进行古诗教学时,我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学《雨霖铃》这首词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已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开始上课了,只见同学们小声地议论着今天老师会讲些什么呢。此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被调动起来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离别词并结识它的作者。这首词离别的对象有点特别,不是亲人不是友人而是情人。”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又立刻议论开来。由此看来,学生的兴趣已经调动起来了。这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朗读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 教学《雨霖铃》这首词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弦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充满激情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在练习时都特别认真。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揣摩着、品味着诗句。这时,我悄悄地点击电脑,教室中再次响起舒缓的古曲。惊奇的是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情地朗诵起来。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运用信息技术,再现诗中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把握情感。 诗是抒发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意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意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那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往往效果不好,学生学起来感觉无趣,只有通过课件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教学成功率才会大大提高。 实习时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教授初中第二册中的《陋室铭》,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8-07-30T11:41:20.33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作者:杜会迎[导读] 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髓。学习古诗词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文化精髓,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着深远的意义(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小学) 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髓。学习古诗词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文化精髓,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着深远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古诗词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此可见,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长期以来,由于古诗词本身与现代社会存在着时空距离和文化距离,加之小学生认知层次较低,思维狭窄,生活经验少,对古诗词的历史背景缺乏认识,因而对古诗的诗意,诗情的体会与感悟较肤浅,难以达到透彻理解。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教师一味地分析、讲解,学生只停留在机械的背诵上。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已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在古诗词教学中,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进行了有机地整合,营造了浓厚的诵读氛围,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古诗词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仅靠教师个人的主观讲解、分析,那么就会出现耗时多,效率低,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的现象。而如果能将抽象、凝练的语言转化为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么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江南》一诗时,利用多媒体展现出莲叶圆润鲜碧的样子,以及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加深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 古诗词中有不少千古名句,饱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思,如果将诗中的情与悦耳动听的韵律结合起来,将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旋律,不但会营造诵读古诗词的氛围,而且利于学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而融入到诗歌当中。久而久之,会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渔歌子》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首舒缓、轻悠的曲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诵读。音乐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音乐将他们带到了诗歌所描绘的悠闲自在的意境之中。 二、以课件为载体,加深理解、感悟 现代信息技术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意深刻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从而对诗歌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诗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诗文的内容,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古诗文的乐趣。如古诗《望庐山瀑布》,诗中涉及的许多事物是学生未曾见过的,因此,为再现庐山“真面目”设计课件时,选择若干个相互连接、前后呼应的镜头,运用信息技术,使远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现,把学生带进庐山瀑布的真实情景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景。又如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时用信息技术制作一段“闪烁”、“勾边”和“遮盖”等的视频,并配以表示诗眼的字、词,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妙处。现代信息技术也可以在进行诵读训练时,播放相关的动画场景,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提高学生诵读、理解的乐趣。而通过设计教学、制作课件等,也培养了教师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储存、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和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 三、学科有机整合,促进师生创新 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是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获取知识以及进行终身学习,都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整合有利于提高师生的整体素养。古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科目进行整合,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读诗时让学生进行歌咏、伴舞,在歌声和舞蹈中体会诗意。在课后创作中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作画,一张张充满童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通过为诗作画,用实物投影展示,反馈他们对诗词的理解,这既调节了教学气氛,又使学生在学中探究,在学中创新,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另外,通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性的教育环境进行探究性诗歌教学,使学生间接接触社会,完善了健全人格,构建了新型探究性教学模式,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现代教育环境中学诗、吟诗、赏诗、作诗,写些“文包诗”作文等,促使学生欣赏诗词,知书达理,学会做人,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四、借助网络学习,拓宽知识面 古诗词往往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等密切相关。在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这样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当时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等,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做好知识铺垫。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拓展学习。例如,在学习了《春晓》一诗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有关的诗文、诗句等。此外,可以利用古诗词专题学习网站,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古诗词教学,为学生创建一个与诗中描述相适应的虚拟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利用QQ等聊天工具,为学生搭建对古诗词理解、探究的交流平台。教师可利用QQ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辅导、评价等。 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诵读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古诗词中的诵读不容忽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对诗文的领会,诵读、精读至关重要。在古诗词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古诗词诵读的音频,让学生在欣赏名家诵读的基础上进行模仿、体味,这样既避免了传统的朗读训练,又解决了有些老师朗读时普通话不标准,节奏感不明显,情感表达欠缺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运用朗读素材时,应该做到合理、适时,按教学的进度引导学生进行倾听、跟读、自读,同时要结合素材及学生朗读的情况适时进行指导。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倾听了自己的朗读之后去发现问题,矫正读音,把握对情感的处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议,为同学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实践证明,这个办法效果显著,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高速公路也已迅速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将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的框框里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观点和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探索、建构知识的引导者,由课堂的主宰者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建构知识意义的。所以在课堂上积极创建合适的情境,对于促动学生建构知识,展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多媒体技术因为具有生动性、开放性和动感性的特点,能够说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仅仅将多媒体技术用来代替黑板和粉笔,未免大材小用。所以,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再多也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这与新课程实施标准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不过根据本人的实际经验和多年观察,觉得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此提出,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商讨。 当前新的课程改革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新的契机、动力和平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将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的展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于是投影仪没用了,投影片被束之高阁,粉笔基本上已成为摆设,长期服役、朝夕相处的黑板也基本上光荣下岗了,教室经过一番整修,全副武装,迅速变成了多媒体的天下。教师原来精心备课的笔记变成了打印的教案,原来的板书也换成了一张张精美的多媒体投影片。然后教师继续站在讲台上按照一贯的教学方式完成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老师仍然是课堂的主角,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仅此而已。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惊叹:我们花这么大的代价添置多媒体设施,仅仅代替了黑板和粉笔的作用?这是不是有点暴殄天物,过于浪费了?不过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在很多课堂上的应用现状。 多媒体课件是顺利展开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永远不可能成为课堂的主角。不过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这个点,以多媒体为中心,为课件而教学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作者在教研活动中就听过一节课,是关于“新陈代谢与酶”内容。这堂课教师精

2020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3 古诗三首 公开课教学设计

3 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文本简析: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有关描写传统节日的。《寒食》一诗借禁火的习俗讽刺宦官得宠;《迢迢牵牛星》一诗借民间故事抒发了内心痛苦忧伤的心情;《十五夜望月》一诗借望月抒发游子的思亲之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依据课标理念,依据三首古诗的内容特点,本课教学以一首古诗为例,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联系故事理解古诗―→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这样的学习过程,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这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其他两首古诗。有扶有放,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感悟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教学中,根据古诗教学的特点,注重“读”的学习方式运用,将品析与朗读紧密结合,以读促讲,以读加深感悟。 教学目标: 1、会写“侯、章”等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大意,了解古诗中的传统习俗,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诗中的传统习俗,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又有哪些习俗?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是丰富文化的一种体现,也使传统节日有了更大的魅力。 【课件出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请齐读诗的题目。 设计意图:由畅谈中国的传统节日来开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醒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了解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掌握情况。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同学们,请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同学们,请同桌互相读古诗,检查古诗中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 【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