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窦桂梅简介

特级教师窦桂梅简介
特级教师窦桂梅简介

特级教师窦桂梅简介

class=“text_body” id=2XXX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在六年的实验中成绩突出,1999年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的一等奖。1995、1997年两次参加国家级的教学比赛都获一等奖。1998、1999、2XXX年《人民教育》分别在“教师风采”、“新星舞台”“世纪演讲”“今天怎样当老师”等专栏介绍她的先进事迹、教改经验及教学思想,并先后到全国许多地方做专题报告和观摩教学几百余场。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爱是一堆细节》《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四本个人专著以及《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主编或参编7本著作,发表文章近百篇。

窦桂梅先后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政府命名的“省管专家”,省首届“五四奖章”获得者,省三八红旗手,省师德标兵……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

赴京得到江泽民、朱?基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XXX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以及全国各地做专题报告。2XXX年作为国家西部义务讲学团成员到内蒙等地讲学。相信,新的工作环境也会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当你翻开《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时,你会强烈地感受到我在天天阅读着75个孩子的75本天书,阅读和欣赏着人类最伟大的生命杰作。在和孩子的生命交流中一同成长,和孩子一起享受着生活和生命的快乐。

一、追求就是用积极的行动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

——摘自我的《读书笔记》

我明白,自己一辈子从事的是教师职业,这意味着我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在课堂度过,也意味着自己的生命价值和自身的发展要在课堂实现。

1986年我刚分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时,教学一线岗位已满,我被安置在教务处打杂儿。我强烈要求登台上课,曾先后教过音乐、数学、自然、思想课。在我的再三请求下,领导终于允许我教语文课。作为替补人员,我经历了将近5年,起步太晚了!“一定要让自己的生命在课堂焕发亮丽的光彩,一定要让孩子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真正的人生就从这次严肃的思考开始了!向书本学,我靠的是“勤劲儿”,几年的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

记,5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向实践学,我靠的是“恒劲儿”,记下了10余万字的教后记;向名师学,我靠的是“赖劲儿”,几年中竟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1992年,我主动争取到了一次公开课的机会。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太珍贵了,一次次试教,一次次推翻。明天就要登台了,下班后,我一个人对着空荡荡的教室做最后一次演练,竟忘了去托儿所接孩子。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带到我学校就走了。孩子还在不停地哭,可课还没有讲完。于是,我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拿着粉笔继续演练。公开课讲的是《王二小》,因巧妙的情境创设,生动的语言描述,感人的配乐朗读,使学生置身在王二小被敌人残忍杀害的场景中,孩子们哭了,老师哭了,听课人也哭了,“三情共振”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从此,校级、市级、省级乃至全国性公开课接踵而来,我先后两次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教学大赛都获一等奖。一位资深特级教师这样评价我的课:“小学语文课,如此有声有色,有文有画,有静有动,知识、技能、审美浑然一体,可谓美妙绝伦。”

“竹高千尺因有节,梅香四野为凌寒。”我获得了同行、家长、学生一致的鲜花和掌声,可我并没有陶醉。要提升生命的意义,必须敢于否定自己。在实践中,我不断反思语文教育中学生主体失落的现状,感到以往的成功多是在“三中心”的传统土壤中结出来的未必十分健康的小花,充其量只是教学改良的产物。语文教改不是枝节问题,要走出历史困境,放眼世界,在大文化的背景下,对语文教学进行根本性反思,重新树立创造性的大语文观念才行。于是,新一轮大刀阔斧

的改革从我1994年接手的一年级开始了。

二、我不能沉湎于荣誉这温暖的港湾,我一定要走向教书育人的更高境界。

——摘自我的《教学随笔》

如果说追求是我事业的生命之根,那么改革便开出了成功之花。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弊端。首先,教材陈旧贫乏,政治性强,忽视了母语教育的人文性和民族性;其次,教法繁琐僵化,普遍存在技术主义形式主义倾向;第三,培养目标忽视学生个性养成和人格发展。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着眼于人的发展,冲破传统的“三中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才能解放人的心灵,开掘人的潜能,培养人的智慧。这是汉民族语言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应该是我们这一代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思路决定出路。我用“语文教学要着眼于人的发展”之理念进行小语改革,确定如下改革目标: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我又把改革思路确定为五个转变,即:变给予为探究;变分析为感悟;变束缚为民主;变单一发展为全面发展;变少慢差费为整体优化。最后,我建立了“积淀—感悟—创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我大胆对教材进行增删调换,加工处理。仅就课文来说,

精读180篇,泛读80篇,新增72篇。其次,让诗教永驻语文殿堂。我选取从古代到毛泽东的诗词,让孩子们背诵。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到李白的“明月出天山”,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到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孩子们感受着诗的情怀,积累着诗的语言。

12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