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皇帝顺序及名号

中国历代皇帝顺序及名号
中国历代皇帝顺序及名号

中国历代皇帝顺序及名号

中国古代皇帝顺序及名号,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2000多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00多位。

中国古代皇帝顺序列表大全

秦赵氏 [4] [5] (皇帝之名由此始)始皇帝讳政 二世皇帝讳胡亥 三世皇帝讳子婴 汉刘氏 太祖高皇帝讳邦 孝惠皇帝讳盈 太宗孝文皇帝讳恒 高宗孝景皇帝讳启 世宗孝武皇帝讳彻 孝昭皇帝讳弗陵 中宗孝宣皇帝讳询 高宗孝元皇帝讳奭 统宗孝成皇帝讳骜 孝哀皇帝讳欣 元宗孝平皇帝讳衎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 显宗孝明皇帝讳庄 肃宗孝章皇帝讳炟 穆宗孝和皇帝讳肇 孝殇皇帝讳隆 恭宗孝安皇帝讳祜 敬宗孝顺皇帝讳保 孝冲皇帝讳炳 孝质皇帝讳纘 威宗孝桓皇帝讳志 孝灵皇帝讳宏 孝献皇帝讳协 魏曹氏 太祖武皇帝讳操 祖文皇帝讳丕 烈祖明皇帝讳叡 邵陵县公讳芳 高贵乡公讳髦 元皇帝讳奂 蜀汉刘氏 昭烈皇帝讳备 孝怀皇帝讳禅 吴 高祖武烈皇帝讳坚 世宗桓皇帝讳策 太祖大皇帝讳权 会稽王讳亮 景皇帝讳休

末皇帝讳晧 晋司马氏 太祖高皇帝讳懿世宗景皇帝讳师 太宗文皇帝讳昭世祖武皇帝讳炎孝惠皇帝讳衷 孝怀皇帝讳炽 孝湣皇帝讳邺 中宗元皇帝讳睿 肃宗明皇帝讳绍 显宗成皇帝讳衍 康皇帝讳岳 孝宗穆皇帝讳聃 哀皇帝讳丕 废皇帝讳奕 太宗简文皇帝讳昱烈宗孝武皇帝讳曜安皇帝讳德宗 恭皇帝讳德文 南朝 宋刘氏 高祖武皇帝讳裕 少帝讳义符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世祖孝武皇帝讳骏前废帝讳子业 太宗明皇帝讳彧 後废帝讳昱 顺皇帝讳准 南朝 齐萧氏 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南齐世祖武皇帝讳赜前废帝讳昭业 後废帝讳昭文 高宗明皇帝讳鸾 炀皇帝讳宝卷 和皇帝讳宝融 南朝 梁萧氏 高祖武皇帝讳衍太宗简文皇帝讳纲元皇帝讳绎

敬皇帝讳方智 南朝 陈陈氏 高祖武皇帝讳霸先 世祖文皇帝讳蒨 废帝讳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讳顼 後主讳叔宝 隋杨氏 高祖文皇帝讳坚 炀皇帝讳广 恭皇帝讳侑 唐李氏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讳治 则天顺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讳曌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讳显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讳适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讳诵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讳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 敬宗睿武昭湣孝皇帝讳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讳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讳炎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讳忱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讳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讳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 昭宣光烈孝皇帝讳祝 宋赵氏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讳匡胤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讳炅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讳恒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讳祯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讳曙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讳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讳煦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讳佶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讳桓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列表大全 一、中国古代皇帝概况: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目录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二)…………………………()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三)…………………………()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四)…………………………()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五)…………………………()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六)…………………………()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七)…………………………()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八)…………………………()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九)…………………………()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十)…………………………()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

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所以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商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多则百多里,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有周密的规划布局。陵区的设置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陵区一般都选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根据《史记》的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再未迁都",在这期间共立了八世十二王。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以后的帝王都埋葬在安阳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隔河与小屯宫殿区相对。洹河的南岸是宫殿区、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北岸是王陵区,总面积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陵区内已经发现的大墓有十三座,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五座,西区八座,其中一座是建好后并没有使用的空墓。由于文献资料不足,不能够考证它们各自的墓主。这些大墓中只有几座的墓道之间有互相打破的现象,但绝没有墓室相互打破的。由此可见,这些大墓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在陵墓区域内还发现有少数中型墓和大量的小型墓,应该是属于这些大墓的陪葬墓和殉葬坑。另外,还有大量的祭祀葬坑。 这些墓都属于土坑竖穴墓,按照平面形状可分为:亚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三种。亚字形大墓的墓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中字形大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甲字形的大墓只发现了一座,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传说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出在这里。墓道有斜坡状和台阶两种。墓室和墓道的面积大部分是四百到八百平方米,深度都在十米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1217 号墓,墓室平面呈亚字型,总面积达到了一千八百多平方米,规模是同期普通墓葬的一千多倍。 墓室中放置着棺椁葬具。椁室平面是方形或亚字型。椁室的底部铺设了木板,四壁用木板搭接,木板外面雕刻着花纹图案。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高祖李渊于 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在其鼎盛时的公元7世纪,一度建立了南至罗伏州、北括玄阙州、西及安息州、东临哥勿州的辽阔疆域. 在690年,67岁的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李显 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力达到极盛,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 年(907年)灭亡。唐共历经21位皇帝(若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 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 唐朝重要历史人物: 李世民: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武后四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哲),四子李旦。 代宗:不哑不聋,不做家翁升平公主郭暧《打金枝》 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病死于846年 唐懿宗: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宠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对内忧不知其危,遭遇外患 不觉其难,把宣宗在位期间重新点燃起来的一点希望之光彻底熄灭了。 唐昭宗?一个聪明而又有才能的年轻人,他充分了解阻碍恢复唐朝力量和权威的形势, 并发誓自己要复兴王朝。但是唐朝已经积弱难返, 回天无力。这种境况恰恰是昭宗的哥哥僖 宗(公元873—888年在位)造成的。 唐宪宗贬谪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李白(701年2月28日一762) 杜甫(公元712 —公元770) 白居易(772年?846年?)

你认为唐朝在哪个皇帝最有作为?C李渊,唐高祖,唐朝开创者; C李世民,唐太宗,开贞观之治; 李治,唐高宗,开永徽之治; 武则天,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 欧阳学文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

1、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2、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性寡断。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3、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4、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5、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6、英宗朱祁镇(qí)(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以及各朝皇帝的顺序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 (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共432年妣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年 2、帝启9年 3、太康29年 4、仲康l3年 5、帝相40年 6、少康22年 7、帝抒17年 8、帝槐26年 9、帝芒l8年 lO、帝泄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2l年 l3、胤甲2l年 l4、帝孔甲3l年 l5、帝皋l1年 l6、帝发l9年 17、履癸53年 【周】——西周、东周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姬姓 l、武王发7年 2、成王诵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5l年 5、穆王满55年 6、共王紧扈l2年 7、懿王囏25年 8、孝王辟方15年 9、夷王变16年 l0、厉王胡37年 ll、宣王靖46年 12、幽王宫湼ll年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5l年 2、桓王林23年

4、厘王胡齐5年 5、惠王阆25年 6、襄王郑33年 7、顷王壬臣6年 8、匡王班6年 9、定王瑜2l年 1O、简王夷14年 11、灵王泄心27年 l2、景王贵25年 13、悼王猛1年 l4、敬王匈44年 15、元王仁7年 l6、贞定王介28年 17、哀王去疾1年 18、思王叔1年 19、考王嵬15年 20、威烈王午44年 2l、安王骄26年 22、烈王喜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59年 26、东周君杰7年 【春秋战国】——秦、汉 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12年 2、二世胡亥3年 3、子婴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新朝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12年 2、惠帝盈7年 3、少帝(吕后专政)8年 4、文帝桓23年 5、景帝启l6年 6、武帝彻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始元 l3年 8、宣帝询本始 25年 9、元帝爽初元16年 lO、成帝骜建始26年 ll、哀帝欣建平 6年 12、平帝珩元始 5年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一、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 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 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 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 第5任子太甲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格及历代皇帝排列顺序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及历代皇帝排列顺序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两汉 三分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邦)->汉文帝->汉景帝(启)->汉武帝(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备、操、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渊->唐太宗(世民)->唐玄宗(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匡胤)南宋(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两汉, 三分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奇数月i=0,偶数月i=6,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表示取整。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清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清溥仪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己酉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乙亥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壬戌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辛亥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辛巳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丙辰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丙辰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癸卯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壬寅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甲申年 明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年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辛酉年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庚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癸酉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壬午年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丙寅年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戊申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公元1466年丙戌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丁丑年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庚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丙辰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丙午年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乙巳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癸未年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己卯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戊申年 元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至正元年公元1340年庚辰年

中国古代帝王谥号谥法全解

中国古代帝王谥号谥法全解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谓号谥。 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以始之。 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 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 叡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 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 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 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 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 执心决断曰肃。言严果。 不生其国曰声。生于外家。 爱民好治曰戴。好民治。 典礼不愆曰戴。无过。 未家短折曰伤。未家,未娶。 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夭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 不显尸国曰隐。以闲主国。 见美坚长曰隐。美过其令。 官人应实曰知。能官人。 肆行劳祀曰悼。放心劳于淫祀,言不修德。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 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险圮。 凶年无谷曰荒。不务耕稼。

中国历代皇帝顺序表

中国历代皇帝顺序表: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昏庸、荒淫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中华上下五千年皇帝顺序及略记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顺序及略记 华夏族(黄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046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046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汉朝皇帝的排列顺序(不包括王莽建立的新朝)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①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九年壬辰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 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 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二○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 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岁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 ②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帝,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惠帝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 ③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生于公元前二〇二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吕后死,周勃等杀少帝吕产,迎恒公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登基。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励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在位二十三年,卒于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霸陵。 ④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

中国历代皇帝年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表 秦朝 秦国君主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国自秦非子开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 秦国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国,至灭亡时,王三十三代 秦非子前891年~前858年在位34年 秦侯前857年-前848年在位10年 秦公伯前847年~前845年在位3年 秦仲前844年~前822年在位23年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秦静公(又作竫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时去逝,赐谥号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长子赢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秦宪公前715年~前704年在位12年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 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在位12年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 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 秦康公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 秦共公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 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 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 秦哀公前536年~前501年在位36年 秦夷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 秦厉共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 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 秦怀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 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 秦简公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 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 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 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 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 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

中国皇帝顺序大全

中国皇帝顺序大全,16朝225位,收藏这张表就够了!下(唐朝-清朝)2018-02-01 00:08:27 唐朝(长安) 简介: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汉朝后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王朝,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可以概略分成数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击败强敌东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 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建立永徽之治。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于690年建国周,即武周,女主政治达到高峰。唐玄宗时进入盛唐时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与转折,开元时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威服四周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到天宝时期,政治逐渐混乱,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中唐时,唐朝受到河朔三镇、吐蕃的侵扰、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等内忧外患的影响而衰退。其间虽然有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与唐宣宗的大中暂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内忧外患。 在晚唐时因为政治腐败,爆发了唐末民变,其中黄巢之乱破坏江南经济,使唐朝经济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镇割据,唐室最后被藩镇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并于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

宋朝(北宋<开封>、南宋<临安>) 简介:宋朝(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十九年。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而此时也有西夏、大理、吐蕃、契丹、女真并存,也给宋朝的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至宋真宗时期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了靖康之耻,宋室被迫南迁。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后期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归纳整理完整版)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 夏、商、周、秦、汉、三国、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 唐尧前2357~前2258 虞舜前2257~前2208 夏前2207~前1766 禹,启,后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履癸,夏桀。 商前1765~前1122 商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商纣。 西周前1121~前771 文王姬昌,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伊扈,懿王姬囏,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宣王姬静,幽王姬宫生。 东周前770~前249 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 ,惠王(阆) ,襄王(郑) ,顷王(壬臣) ,匡王(班) ,定王(瑜),简王(夷) ,灵王(泄心),景王(贵),悼王(猛),敬王(丐),元王(仁) ,定王(介) ,哀王(去疾),考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 秦前248~前207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嬴子婴 西汉前206~8 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吕后(吕雉),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病已),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孺子(刘婴)。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公元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新莽9~23 王莽 更始帝23~25 东汉25~220 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献帝(刘协)。 三国 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 还要有时间,姓名,年号,按顺序等

中国二十五史历代皇帝名字年号 秦朝历代皇帝年号 始皇帝赢政 (前259-前210年) 秦二世胡亥 (前230-前207) 6 汉历代皇帝年号 6.1 西汉历代皇帝年号 汉高帝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高后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刘恭 汉少帝刘弘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 汉元帝刘奭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衍 孺子刘婴 更始帝刘玄 6.2 新朝 新朝王莽 6.3 东汉历代皇帝年号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后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7 三国历代帝王 7.1 魏 魏武帝曹操 (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睿 魏少帝曹芳(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曹髦 魏元帝曹奂 7.2 蜀汉 汉昭烈帝刘备 汉后主刘禅 7.3 吴 长沙桓王孙策 吴大帝孙权 吴废帝孙亮 吴景帝孙休 吴末帝孙皓 8 晋朝 8.1 西晋历代皇帝名字 宣帝司马懿 景帝司马师 文帝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8.2 东晋历代皇帝年号 元帝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康帝司马岳 穆帝司马聃 哀帝司马丕 海西公司马奕 简文帝司马昱 孝武帝司马曜 安帝司马德宗

恭帝司马德文 8.2.1 十六国 8.2.1.1 成汉 (成)景帝李特(成)武帝李雄(成)哀帝李班(成)幽公李期(汉)昭文帝李寿(汉)末主李势 8.2.1.2 汉(前赵)(汉)光文帝刘渊(汉)昭武帝刘聪(汉)隐帝刘粲 (前赵)刘曜 8.2.1.3 后赵 明帝石勒 海阳王石弘 武帝石虎 义阳王石世 新兴王石尊 石鉴 石祗 8.2.1.4 前凉 武公(明王)张轨 元公张实 成王张茂 忠成公(文王)张骏敬烈公(桓王)张重华哀公张耀灵 威王张祚 敬悼公(冲王)张玄靓悼公张天锡 8.2.1.5 后凉 懿武帝吕光 隐王吕绍 灵帝吕纂 建康公吕隆 8.2.1.6 西凉 武昭王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

中国历代皇帝年表讲解

中国历代皇帝年表 一、上古时代(没有权威的在位时间记录) 1、炎帝神农氏 2、黄帝轩辕氏 3、少昊金天氏 4、颛顼高阳氏 5、帝喾高辛氏 6、帝挚高辛氏 7、唐尧放勋 8、虞舜重华

二、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约400余年姒姓,历17王 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13年 5、帝相 28年--(后羿篡位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18年 10、帝泄 16年 11、不降 59年 12、帝扃 21年 13、胤甲 21年 14、帝孔甲 31年 15、帝皋 11年 16、帝发 19年 17、履癸 53年

三、商:约公元前17世纪-约前1046年约600余年子姓,历32王 建都:殷(今河南安阳) 1、子(商)汤 13年 2、太乙 1年 3、外丙 3年 4、仲壬 4年 5、太甲 23年 6、沃丁 29年 7、太庚 25年 8、小甲 36年 9、雍己 12年

11、仲丁 11年 12、外壬 15年 13、河亶甲 9年 14、祖乙 19年 15、祖辛 16年 16、沃甲 25年 17、祖丁 32年 18、南庚 25年 19、阳甲 7年 20、盘庚 28年 21、小辛 21年 22、小乙 21年 23、武丁 59年 24、祖庚 7年 26、祖甲 33年 27、廪辛 6年 28、康丁 8年 29、武乙 35年 30、太丁 13年

32、商纣 52年 四、周;分西周、东周,姬姓 西周:约公元前l046年--前770年共约400年,历12王建都:镐京(西安) 1、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1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1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以及各朝皇帝的顺序(简表和详表)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 夏约前2146-1675 年 安邑夏县 商①约前1675-1029 年 亳 周西周 约前1029-771 年② 镐京东周前770-256年洛邑 前221-207年 汉西汉③前206—公元25 长安东汉25—220 三国 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建业西晋265-317 东晋十六国 东晋317-420 建康 十六国④304-439 —— 南朝宋420-479 建康齐479-502 建康梁502-557 建康 557-589 建康 北朝 北386-534 平城 东534-550 邺临漳 北齐550-577 邺临漳 西535-557 长安 北周557-581 长安 隋581-618 大兴 唐618-907 长安 五代十国 后梁907-923 汴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汴 后汉947-950 汴 后周951-960 汴 十国⑤902-979 —— 宋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临安临安辽907-1125 皇都 (上京) 巴林右旗西夏1038-1227 兴庆府 金1115-1234 会宁() 中都

元1206-1368 大都 明1368-1644 清1616-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 附注: ①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 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④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成(成汉)、前凉、 后()、前燕、前、后燕、后、西、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 史上叫做“十六国”。 ⑤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 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具体年月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两汉, 三分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 (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妣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今雯县) 1、宗神夏禹?年 2、帝启 9年 3、太康29年 4、仲康l3年 5、帝相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