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电子版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电子版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电子版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本节内容概述】

本节内容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入门课,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和精美的图画,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化学的发展史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利用化学的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2.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索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过多采用直接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组织学生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理解化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化学、了解化学的激情。

2.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态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

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氢氧化钠溶液(用啫喱水瓶盛装好)、用酚酞试液写有“神奇的化学”字样的纸(表面为白纸)。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

甲:(试管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学们惊讶的表情中)

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

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试管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乙:[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

乙:我的节目叫“清水变红酒”,可是也不能喝!

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试管展示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

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

丙:同学们,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也不能吃的。

师:谢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同时感谢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这些有趣的现象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将啫喱水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的“神奇的化学”字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神奇的化学”。

二、教学新课

1.介绍什么是化学

教师播放课前制作的有关化学的一组图片。让学生边欣赏图片边思考问题:什么是化学(针对上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本1—2页内容,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能否做出比较科学的解释。)

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3.播放多媒体简单介绍化学的发展史

(1)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学科。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学科。

(3)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可循。

(4)纳米技术:标志着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5)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

4.组织活动

(1)小组竞赛

①列举生活、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②说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家。

③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展示图片

①印度漏油事件造成孟买海岸污染。

②一些尾气排放不达标的巴士,成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③泰国首都曼谷拥挤的汽车排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④堆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

⑤工业废料“红尘”滚滚。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现象了解一些有关化学的知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也初步了解了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第一单元作为化学的启蒙教育,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在化学学习中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获取化学知识也起着先导的作用。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使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特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化学,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使学生开始初步接触化学实验,感受实验,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生活中的典型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识别哪些是化学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化学实验为媒介,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概念及区分。

难点物质化学变化的特征,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分。

【教学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正确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

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教学新课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1(2) 先展示胆矾,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

师:实验1-1(1)、1-1(2)有什么共同特征

[结论]这两个变化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我们日常看到的冰融化成水,瓷碗打碎等都是物理变化。

[演示]实验1-1(3)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讲述]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1(4) 向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过一会儿用手触摸一下试管外壁(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师:实验1-1(3)、1-1(4)有什么共同特征

[结论]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的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讲述]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1—1(3)、1—1(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

(比较各物质性质的异同,归纳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概念)

[结论]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蜡烛(纸张、木材)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自学课本第8页关于物理性质的内容)

[小结]变化和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眼:能、易、会、可以、难等。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3.实践活动

[演示]实验1-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结论]物理性质:两者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一般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怎么区分它们,并将自己的看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教学反思】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玻璃杯(烧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在化学科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人体感觉器官——视、听、嗅、触来进行观察体验。下面我们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的“探究”内容。学生完成阅读后,引发思考:

(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如何验证

2、[实验]学生分组(两人一组)实验,边做实验边记录实验现象。

点燃蜡烛前: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闻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看其是否沉入水底。

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

[小结]燃烧前蜡烛是白色圆柱状固体,略有气味,硬度较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点燃蜡烛时:

教师巡回指导,各小组学生观察燃烧过程,记录燃烧现象。

(1)取一根火柴梗迅速放入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前后的情况。

(2)取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杯壁出现的现象;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1)蜡烛熔化并发光发热,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火柴梗从中间到两端逐渐变黑。(2)烧杯壁上出现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小结]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蜡烛熔化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火柴梗两端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后:

[现象]熄灭后从烛芯处冒出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小结]烟是固体小颗粒,并且可以燃烧,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3、[总结]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受热时是否熔化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探究]1.对教材第13页图1-11操作的改进。

(1)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在火焰外不同距离可观察到不同的现象。

(2)用石灰水润湿烧杯内壁。如教材图1-11罩在火焰上方……

填写实验报告

教材第13页“探究(或实验)报告”,仅供同学们参考。

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学会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难点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学准备】

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生1: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生2:吸入的是空气

师: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课

1.在进行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四条信息:

(1)二氧化碳可以使过量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3)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具体步骤如下:

(1)“呼出的气体”——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

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呼出的气体”就收集好了。

(2)另取两个空的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吸入的空气”就收集好了。

(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

3.组织学生组内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并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1)分别向一瓶吸入的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滴入澄清石灰水后,吸入的空气瓶中无现象,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现象]插入人体吸入的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体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

[结论]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了什么

[现象]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

[结论]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4.引导学生结合上述实验,思考:以上实验说明了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5.按要求填写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1课时药品的取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2、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连接仪器、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的教学应采用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并学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药品的取用。

难点药品的取用。

【教学准备】

锌粒、食盐、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等药品,教科书附录I中的常用仪器及药匙、镊子、试管架等仪器(纸槽学生自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因此要想学好化学,就必然先要了解化学实验室。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

二、教学新课

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它们是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室规则”图片。

指导学生阅读附录I中的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分类介绍药品的取用规则。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师: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展示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1)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

[分析]常用工具:镊子。

取用方法: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2)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分析]常用工具:药匙或自制的纸槽。

取用方法: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自制的纸槽,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

教师演示实验1-6和实验1-7后,让学生分组操作。

[强调]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分析]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①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②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倒还是缓慢地倒

③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④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

师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做出具体解答:

①由于细口瓶塞子上沾有试剂,如果正放在桌面上,可能会腐蚀桌面。

②为了防止液体外洒或飞溅,试剂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应该由慢到快地倒。

③为防止试剂顺瓶口流出腐蚀标签,所以有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④有些试剂有挥发性,有些试剂吸水,还有些试剂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这些都将导致原试剂浓度发生变化或变质,因此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3.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注意事项:(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

(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时,一般取1~2毫升。

[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读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结论]仰视将导致读数偏小,俯视将导致读数偏大。

(4)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以用滴管。

演示:滴管的使用

注意事项:①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

②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③滴管用过后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以备再用。

④严禁用未经清洗、润湿的滴管吸取别的试剂。

【板书设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1课时药品的取用

一、实验室的规则

二、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容器:广口瓶

取用:(1)块状:用镊子

(2)粉末状:用钥匙或纸槽

2、液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容器:细口瓶

取用:(1)大量:用直接倾倒法

(2)少量:用胶头滴管

(3)定量:用量筒量取(配合胶头滴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物质的加热和玻璃仪器的洗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2.能正确地给液体物质进行加热。

3.学会常见仪器的洗涤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总结规律,形成一定的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重点难点】

重点药品的加热、洗涤仪器的操作要点。

难点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形成

【教学准备】

酒精灯、教科书附录I中的常用仪器及药匙、镊子、试管架等仪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烧水做饭和洗刷碗碟是很平常的事情,相信同学们都做这些事情。但是生活中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应用到化学实验中来吗在实验室中给物质加热和洗涤仪器时,所用的器具和生活中是不相同的,因此有些不同的注意事项,需要我们牢记并遵守,否则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发生火灾、爆炸等危险事故。为了我们的人身安全和实验的成功,就让我们快些来学习这些知识吧!

二、教学新课

物质的加热

(一)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或播放课件,学生讨论分析出图中提供的知识信息和技能要求。

1.引导学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处理,归纳出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加入酒精,以免失火。

(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酒精灯从“点灯到熄灯”的全过程。

[思考]如果酒精洒出失火怎么灭火并分析灭火的原理。

(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与空气隔绝)

3.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实验1-9],然后分组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尝试判断各层温度高低的方法。

4.请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观察到的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以及各层温度不同的验证方法和理由。

(对于火柴伸入的方式不同,造成的异常现象,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给物质加热

1.由瓦特观察水壶内蒸汽将壶盖冲起、掀开提出假设:

(1)若水壶内的水只有壶容积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会有什么现象若达到五分之四又会怎么样

(2)若将水壶的壶嘴堵上一个软木塞,并盖紧壶盖,可能有什么现象出现

让学生结合日常的生活经验讨论、分析。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1页“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弄清实验的内容和操作要求。

学生分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3.小组汇报

(1)实验的结论;(2)四个讨论题的结果;(3)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结论]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住试管(大约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加热前要擦干试管的外壁;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材[实验1-6]进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巡回指导,强调规范操作。

洗涤仪器

1.学生自由交流生活中洗玻璃杯、碗、盘等的方法,并说说洗干净的标准是什么

2.学生自学仪器洗涤有关内容。

[思考](1)试管洗涤的一般程序;

(2)使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应注意的问题;

(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什么;

(4)洗净的玻璃仪器如何存放。

3.让学生尝试用试管刷刷洗试管,并学会观察试管是否已经洗干净。

4.同学交流仪器洗涤的体验。

【板书设计】

第2课时物质的加热和洗涤玻璃仪器

一、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2.给物质加热: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二、仪器的洗涤

1.方法

2.标准:玻璃容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内容概述】

空气和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又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对空气到底是什么不十分清楚。因为在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流动形成风等,所以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此外,还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课题1空气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理解什么是纯净物、混合物,并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了解空气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燃烧匙、酒精灯、集气瓶、水、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红磷。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空气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可对空气的组成,相信大家都不十分的清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二、教学新课

[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

空气的主要成分

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为了搞清楚这一问题,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借助天平,以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用定量的方法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图片展示]

[分析]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探究 1.实验导入 师:下面仿照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没有物质。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进行实验,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分析讨论

师: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提问](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

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

体积小于1

5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2)红磷熄灭,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3)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倒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a :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b :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1)水面上升不满1

5的原因可能有:①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足;未充分冷却就打开止水

夹等。

(2)没有,如果还有氧气,红磷还能继续燃烧。

(3)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

[结论]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强调]特别注意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可以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另外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

3.纯净物和混合物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27页最后两段内容,填写下表:

注意:自然界的海水、河水中均存在一些除水以外的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而蒸馏水则属于纯净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分析]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 气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 (2)实验现象

(3)实验原理:红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

(4)实验结论

2.混合物与纯净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教学反思】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教学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回答]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最新人教版 初三化学上册 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OH- NO3- CO32- SO4 2- PO43- NH4+ 2、化合价口诀 (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 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甲烷) 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还原性的物质:C、H2、CO 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 助燃性物质: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 最轻气体:H2也是唯一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 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 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 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 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可燃物燃烧条件:⑴是可燃物;⑵与空气(或O2)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用 CO2灭火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空气质量日报:污染物主要指标是:总悬浮颗粒、SO2、氮氧化物(如NO2) 六、基本反应类型

九年级上册化学试题(人教版)

2011-2012九年级化学月学情检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K—39 Ca—40 C—12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l、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米酿成醋B.空气液化C.矿石粉碎D.酒精挥发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碘”、“钙”应理解为() A.元素B.单质C.分子D.氧化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和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78%,含有氧气21%,含有其他气体和杂质1%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 5、已知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原子核内有12个电子B.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 C.镁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6、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 + CO2→Li2CO3 + X。则X的化学式为( ) A.H2 B. H2O2 C.O2 D. H2O 7、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不可能是纯净物 B. 该物质一定含氧元素和碳元素 C. 该物质一定是碳的单质 D. 该物质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8、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9、“3H2SO4”中有“1、2、3、4”四个数字,下面叙述其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 C、“3”表示分子个数 D、“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 10、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关系归纳错误的是() A、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C、金刚石与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性质完全相同 D、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5.1 金属的性质 教案

《金属的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不同现象,认识金属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也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2、以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为例,初步认识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3、认识置换反应的特点,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对比及区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研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对化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金属性质的探究性学习,深化了解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重点:金属与算反应的化学性质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设计: 旧知回顾: 【教师活动】在上一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认识了化学里的一个新的小伙伴——金属,学习了金属所具有的物理性质,以及人类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在不同的领域里对金属的应用;也通过铁、镁、铝、铜四种金属在氧气中的变化,学习了金属能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性质,知道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反应的剧烈程度也不相同。 【多媒体展示】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汞除外,汞是液体) 2.有金属光泽 3.金属都能导电、导热 4.有延展性 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利用家里的各种资源,查找和金属有关的新闻事件或者化学小故事,相信大家肯定都完成得很好,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他们查找到的金属的小故事。 【学生活动】学生甲、乙、丙分享自己所查找的与金属相关的新闻事件或者化学小故事。【教师活动】大家查找得都非常的好,非常的认真。当然老师自己回去也做了功课,也查找了几个和金属有关的事件,我发现这几个事件特别的吸引我的眼球。 【多媒体展示】金属的遭遇 著名的美国纽约港自由女神像,钢筋混凝土外包的薄金属片因酸雨而变得疏松,一触即掉(而在1932年检查时还是完好的),因此不得不进行大修(已于1986年女神像建立100周年时修复完毕)。 波兰的托卡维兹因酸雨腐蚀铁轨,火车每小时开不到40公里,而且还显得相当危险。 【教师活动】通过上面的例子,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活动】金属会受到酸雨的腐蚀! 【教师活动】很好,大家抓住了关键字眼!金属竭尽所能地为人类服务,但是人类的活动引发的“酸雨”,却使得金属“伤痕累累”。那么,金属能与酸反应吗? 新课讲授:金属的性质——金属与酸的反应 【教师活动】实验室检验猜想的唯一标准,要解决刚才大家产生的猜想,还得是实验来说话。【演示实验】探究实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1、分别取镁、锌、铁、铜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对比观察反应现象。 2、分别取镁、锌、铁、铜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对比观察反应现象。 【学生活动】思考:几种金属药品的取用方法,稀盐酸、稀硫酸的倾倒方法。 【教师活动】强调实验的正确操作,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问题。 【教师活动】演示第一组实验,用实物展台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第二组实验。 【学生活动】根据反应的实验现象,思考以下问题: (1) 哪些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哪些金属不能与酸发生反应? (2)铁、镁、锌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____反应最剧烈,其次是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元素周期表

九年级下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寄语同学们 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 附录Ⅱ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上海教育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

A、是一种氧化物 B、由三种元素组成 C、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3、下列化学符号①2CO ②③④⑤中的数字“2”表示(填序号) (1)离子个数的是________;(2)离子所带电荷数值的是________。 (3)分子个数的是________;(4)元素化合价数值的是________。 14、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____; ④具有优良导电性的非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⑤年产量最多的金属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15、(3分)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则该元素 的质子数为_________,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它在化 合物中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16、(3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 体现性质。”根据这一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所以酒精可用作__________________;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这一事实体现了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CO分子和分子的_________不同,导致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17、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40g的纯净物B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 当B物质反应完时,可生成44gC物质和9gD物质。 ①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 ②c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8分) (7分)18.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建造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子“鸟巢”,就是用了大量的钢铁。 (1)钢铁属于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厂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涂刷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 请写出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问题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问题答案(完整版) P7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P10习题1、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举例见第2题) 2、(1)(4)(6)(7)(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3、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4、(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 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 cm露出顶部。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 s~3 s即可点燃蜡烛。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2 s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P15步骤2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变化,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 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仪器的识记;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教学难点】 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片段。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播放视频】憨豆先生的故事。 【总结】遵守实验呈规则是成功实验的关键。 【简介】实验室规则: 1. 了解实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 2.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3.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 4.严禁在实验室吃食物或尝药品味道; 5.废液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废液缸。 【简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注意事项】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2、割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难点:识图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 识图简述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图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和实验目的;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知识框架图: 实 验 室基本操作加热 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填>或<)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 )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烧杯垫石棉网加热,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 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 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俯视(),仰视()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实验室基本操贮存 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广口瓶贮(),()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它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集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集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 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 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 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 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 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 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那么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一章小结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

第六章溶解现象 6.1物质的溶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食盐、蔗糖、食用油、泥土分散到水中的现象。 2、讨论掌握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不同特征,掌握溶液概念。 3、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知道为什么食盐、高锰酸钾、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 4、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发生的热量变化。 5、通过活动探究,了解水溶液与纯水的性质是不同的,知道固体物质溶解于水后水的沸点、凝固点 的变化;导电性的变化。 6、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观察、归纳、类比的能力和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溶液的基本特征,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水溶液与水性质的不同。 2、难点:物质的溶解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课时一] 第§-1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解 1 2、物质的溶解:一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3、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4、可溶性的固体、液体、气体分散到水中均能形成溶液;不溶性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分散到水中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5、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物质溶解时要放出热量,如:氢氧化钠;有的物质溶解时要吸收热量,如硝酸铵。 [课时二]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物质溶解于水中时,水的性质要发生改变: 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2、某些物质溶解于水中时,水的导电性会发生改变。 例如:食盐水能导电,而水则不能导电。――原因:食盐水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金属导体能导电是金属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会冶铁、炼钢。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红约1S后取出。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见书本P15)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量液体体积--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读数只能精确到0.1毫升。 (三)称量物质的质量--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游码先归O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内(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用湿抹布扑盖。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离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