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中考总复习导学专题3透镜及其应用

2013届中考总复习导学专题3透镜及其应用
2013届中考总复习导学专题3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三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梳理

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比边缘 的是凸透镜,它对光有 作用。中间

比边缘 的是凹透镜,它对光有 作用。如图3-1、3-2。

2、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透镜的两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通过两个球

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透镜中有一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都不变,这个点叫 ;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 (凹透镜的是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

3、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过焦点的,

平行于主光轴,如图3-3。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折射光线总是向 (厚/薄)的一边偏折。

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1、凸透镜成像的五种情况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及实例

正倒 大小 实虚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2f> v>f

照相机、眼睛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u=2f 找焦距 2f>u>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和投影仪 u=f

不 成 像 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2、图形(图3-4)识记:物三像二倒小实; 物二像三倒大实; 物一同侧正大虚。

三、区别实像和虚像

1、实像:实际的光聚成,可用屏幕承接,小孔成的像、照相机和投影仪(幻灯机)成

的像都是实像。

图3-4 2F F O 2F F 一区 一区 二区 二区 三区 三区

图3-3

图3-1 图3-2

2、虚像:光没有会聚,但眼睛沿着反射光或折射光的反方向看去,感觉光是从某个位

置发出来的,这个位置所成的就是虚像,虚像实际是反射光或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聚成的。虚像只是眼睛看得见,屏幕接不到。平面镜和放大镜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四、眼睛和眼镜

1、眼球相当于一个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它把来自物

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 、的 像。

2、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

太 ,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聚在视网膜前。近视眼患者应戴 透镜予以矫正。

3、远视眼:与近视眼相反,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 ,

折光能力太 ,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来处近处一点的光聚在视网膜后。远视眼患者应戴 透镜予以矫正。 中考链接

1、(2012江苏南京)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

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 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2012浙江绍兴)图3-5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 .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 .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 .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3、(2012四川自贡)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 移到距凸透镜18cm 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

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6cm

B .10cm

C .16cm

D .20cm

4、(2012山东泰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

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3-6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

5、(2012贵州铜仁)如图3-7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

所用照像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A .大于100mm

B .大于50mm 小于100mm

C .小于50mm

D .等于50mm

6、

(2012湖南衡阳)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2cm 处,则

图3-5

图3-6 图3-7

所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7、(2012河北)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8、(2012甘肃兰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

3-8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显微镜

9、(2012湖北恩施州)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和蜡

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3-9所示。则在光屏上( )

A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 .像距大于10cm 小于20cm

10、(2012江苏南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

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

A.像距增大,像增大

B.像距减小,像增大

C.像距减小,像减小

D.像距增大,像减小

二、填空题

11、(2012重庆)如图3-10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2、(2012山东烟台)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

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

3-8 图3-9 A 区 B 区 图

3-11 图

3-10 图3-12

老师的眼镜属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3-11所示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 区厚薄均匀,B 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 看远处同学(填“A 区”或“B 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13、(2012四川宜宾)如图3-12所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

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 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 ,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14、(2012山东菏泽)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

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15、(2012湖南衡阳)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矫正视力,

近视眼眼镜的镜片常用 透镜,它对光线起 作用。

16、(2012陕西)(4分)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

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戴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的_____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三、作图题

17、(2012福建福州)请在图3-13的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18、(2012江苏泰州)如图3-14作出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19、(2012四川广安)请完成如图3-15甲所示的光路图。

20、(2012四川凉山)在图3-16中,画出入射光线。

四、实验题

21、(2012福建福州)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调整好后,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6cm 时,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的实像;再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要获得清晰的实像.光屏应

_________(选填“靠

图3-14 图3-13 F F

图3-15 图3-16

近”或“远离”)凸透镜。

22、(2012江苏连云港)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

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物距u / cm 像距v / cm 物高l / cm 像高h / cm

1 35 14 5 2

2 30 15 5 2.5

3 20 20 5 5

4 1

5 30 5 10

5 12 60 5 2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rn.。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1(选填“大于”

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1(“大于”或“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

关系。他的结沦是。

23、(2012江苏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上或

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厘米处,调节光屏可得到

倒立、(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要在光屏杀上得到清晰的像应

将光屏(远离或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图3-17

新人教版《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A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A 卷及答案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如图所示,为两个透镜的示意图,则 ( ) A.a 为凸透镜,b 为凹透镜 B.a 为凹透镜,b 为凸透镜 C.a 、b 均为凸透镜 D.a 、b 均为凹透镜 2.修理精密仪器的工人往往会在眼睛上嵌一个带镜头的筒,以便于更仔细地观察零件,这 里的镜应该是一个 ( ) A.凹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3.一根蜡烛从很远的地方逐渐移向凸透镜的焦点,关于其像的大小及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 离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像逐渐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 B.像逐渐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大 4.如右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 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光束; C.变为会聚光束; D.无法确定。 5.如图纸筒A 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 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 个简易照相机,观察时应 ( ) A.眼睛应对着B 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应把A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应把B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应把B 端向外拉 6.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总是缩小的 B.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 C.虚像只能通过眼睛观察,实像通过光屏后也可看到 D.光的反射成虚像,光的折射成实像 7.在光屏上能成等大像的镜子是 ( ) A.只能是平面镜 B.只能是凸透镜 C.凸透镜平面镜都行 D.凸透镜平面镜都不行 8.下列哪一个是凸透镜不能成的像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9.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一倍焦距后,蜡烛通过凸透镜 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则蜡烛原来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放大、正立的 B.放大、倒立的; a b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知道照相机、眼睛、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二、重点、难点: 重、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 一、整体把握(一网打尽) \ 。 。 ? ①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②作用: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①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②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 透 镜 (1)凸透镜 ; (2)凹透镜 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②光心:透镜的中心 ③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④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⑤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 ⑥像距:像到光心的距离 ~ (3)几个 概念 ①F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②2F点是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③物体越靠近F点,像越大,像距越大 2、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①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为f<v<2f ②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为v>2f ③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为|v|>u — (1)几个 特殊点 (2)成像 规律

— · ? 二、相似对比(火眼金睛) / ①原理: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操作:物体离F越近,像越大;一般情况下,为了使像变得更大,物 原因:晶状体太薄了,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 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需要佩戴远视眼镜,它是凸透镜 < 原因:晶状体太厚了,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 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 眼球的结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眼睛的工作原理: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眼睛的调焦: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改变焦距 ①眼睛 > ②近视眼 ③远视眼 3、 凸 透 镜 的 应 用 # (1)眼睛 (2)照 相机 (3 : (幻灯机) (4)放 大镜 (5)显微镜:由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而成 (6)望远镜:常用的望远镜是由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而成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考点一、透镜 1、透镜分类:1、凸透镜:。 2、凹透镜:。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的特殊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的距离叫焦距,用“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作用。凹透镜:对 光起作用。 例1、如图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属于凹透 镜的是_______。对透过的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是_______,对透过的光线有 发散作用的透镜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例2、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如图2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 个,具有聚光功能,灯泡的灯丝应位于其处。 例3、完成下列光路图 例4、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并完成光路 考点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变小”。 口决二: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例5、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长沙八年中考分类汇编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

长沙八年中考分类汇编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C.放大镜的成像图 D.近视眼的成像图 2.我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 ) 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不能看到人的脚 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3.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 C.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 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4.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

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5.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二、实验题 6.小红家有一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她利用该相机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太阳光正对镜头,可将太阳光会聚成一点,说明镜头相当于_____.(2)用该照相机镜头当作放大镜来观察地上的蚂蚁时,发现蚂蚁被放大了.此时镜头距蚂蚁的距离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50mm. 7.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光屏向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清晰的像. 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初中物理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另一种为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 2.照相机能够成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能够成倒立、放大、实像;放大镜能够成正立、放大、虚像。 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与焦距的关 系 像的性质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倒正大小虚实 u>2f 倒立缩小实像f2f u=f 不成像 u

八年级(3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A. (1) 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2)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所有照相机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3)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人 站立时头在上面,而像的头在下面)。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像是放大、倒立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B. (1) 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 (2) 实像是来自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出射后会聚而成的,所以 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平面镜所错误!未指定书签。 成的像是虚像,放大镜所成的像也是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通

过凸透镜出射的光没有会聚,只是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置物体那一侧成虚像处发出的,所以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3)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都遵循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近视眼矫正用凹透镜,远视眼矫正用凸透镜。 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 f 1 =φ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 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1-m ,它的焦距是1m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C. (1) 显微镜中,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 凸透镜叫做物镜。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物镜。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由于光线通过它的两侧表面发生两次折射造成的。 (2) 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都是一定的。 (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新人教版2012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初二物理备课组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简析 本章主要讲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本章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一定的了解,这些知识对学生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际应用,感受“物理是有用的”,以及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都是很有价值的。 本章先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 透镜的发散作用,然后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准备,接着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从而进一步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最后通过对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及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搞清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初步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放大作用。 3、通过交流评价提高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会应用图表法、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猜想验证法等解决物理问题。 4、通过视力缺陷产生原因和矫正方法的复习,进行用眼卫生保护视力的情感教育。 5、在知识整合过程中,运用物理规律,拓展求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资源分析 1、本章结束,学生在知识方面已具有了透镜以及凸透镜成像结论的认识,并了解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几种应用,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以及望远镜和显微镜有了一些感性的体验,初步了解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在能力方面学生经历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分析论证的能力。经过 前阶段的学习,虽然学生在不同章节运用过控制变量法、图表法、图象法、猜想验证法等解决物理问题,但综合能力有待于提高。 3、在器材使用方面,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用过光具座,生物课上使用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过人眼球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借助计算机课件模拟物理图景,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4.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7.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透镜及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它单列一章。本章中的重点考点是: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透镜的应用。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选择题出现。 1.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及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透镜,并且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为透镜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本章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用处也比较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但初中生对其理解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因其成像原理比较抽象,也难看到内部结构,教师可采用渐进的模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基础,并通过实验应用和作图讲解使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探究实验之后,再以“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 2.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课本上提供的简单模型和分析手段,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透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要注意结合实际去认识,学以致用。 4.本章在讲课时,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探究和完成一些教材上的实践性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1节透镜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透镜及其应用专题(答案版)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 一、选择题 1.(2019哈尔滨,18)关于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小猫叉不到鱼,是因为看到鱼变深的虚像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 D、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答案】C 2.(2019杭州,6)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答案】A 3.(2019天津,1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 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 则() A. 实验②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B. 实验②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15cm C. 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大 D. 若使该透镜成虚像,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答案】ABD 4.(2019北部湾,8)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内安装监控摄像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摄像机的镜头后形成()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A 5.( 2019深圳,2)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 A. 放大镜 B. 近视眼镜 C. 监控摄像头 D. 投影仪 【答案】 C 二、填空题 1.(2019吉林,8)“5G时代”已经来临,手机功能日益强大。人们在使用手机通话是是靠来传播信息的,使用手机拍照是利用来成像的。 【答案】电磁波、凸透镜 2.(2019北部湾,25)小明同学经常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物理的奥秘。在某次实验中。 (1)用一只透镜正对太阳光,如图甲所示,纸板上出现的现象表明该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 (2)用如图乙的装置进行实验,调节纸板与透镜的距离,纸板上会出现最小的光斑,用刻度尺测量该光斑与透镜的距离。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cm,透镜与纸板的距离为_______cm。 (3)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放置在光斑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增大,说明光能可以转化为______能;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3.第3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 全国视野分点练 命题点1透镜透镜的作用 1. (2019宜昌)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示).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第1题图 A. 平面境 B. 三棱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 2. (2019永州)关于透镜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 凸透镜只能成实像,凹透镜只能成虚像 C.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 放大镜是凹透镜 3. (2019盐城)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命题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4. (2018益阳)如图所示,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红旗图案放在凸透镜之前,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则红旗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像可能是右下图中的()

第4题图 5.(2019湘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 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 cm 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4 cm B. 7 cm C. 10 cm D. 16 cm

6. (2019徐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 A. 是放大的 B. 是缩小的 C. 是等大的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7. (2019温州)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第7题图 A. 缩小的虚像 B. 放大的虚像 C. 缩小的实像 D. 放大的实像 8. (2019自贡)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8题图 A. 照相机的镜头与远视眼镜属于同一类透镜 B. 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9.(2019德州)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精修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精品文档?人教版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并能将二者区分。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3.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会完成光路图。 4.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会用此规律解决问题。 5.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7.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学具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邮票、直尺、手电筒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教师拿出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等器材。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哪些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透镜及其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回顾透镜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为下一步基础知识掌握做好铺垫。后面的复习就是依照体系按专题展开的,这样容易理清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透镜 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 (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这 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透镜焦点: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 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4)焦距: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凸透镜又称为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因此凹透镜又称为透镜。。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本章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强化了基础知识记忆,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重点知识讲解做好铺垫。同时为培优补差做好准备。 学以致用:在上述学生自主活动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下一步设计一组完成光路图题,以加强学生对三条特殊光线的认识及加深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理解。 练习题: 请在图5-1和图5-2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图5-1 图5-2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知识点归纳: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练习: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于一点,叫,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一个凸透镜有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边。凹透镜能使光线,凹透镜的焦点是,有个。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经凹透镜后__________,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________(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__;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照相机:1、镜头是_______;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分析提高训练第三讲透镜及其应用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分析提高训练第三讲透 镜及其应用 一、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镜。此类透镜对光有作用;中 间、 边缘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一点,那个点叫做。这一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3.凸透镜有三条专门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通过;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主光轴;(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 向。 4.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u> 2f)时,能 成、的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u=2f)时,成、 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倍焦距与焦距之间(f

(填成或不成);物体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u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题练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练习(多套题附答案) 第一节透镜 一、作图题 1.(2012泰州)如图5-1-1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2.(2012广东)如图5-1-2所示,根据图中的光的传播方向,在虚线框内画上凸透镜或凹透镜。 3.(2012福州)如图5-1-3所示,请在图的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4.(2012广安)请完成如图5-1-4所示的光路图。 5.(2012泰安)如图5-1-5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一条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另一条过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6.(2012凉山)如图5-1-6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 7.(2012南充)如图5-1-7所示,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8.(2012遵义)如图5-1-8所示,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9.(2012大理)如图5-1-9所示,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10.(2012淮安)如图5-1-10所示,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11.(2012桂林)如图5-1-11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12.(2012资阳)如图5-1-12所示,画出光线ab和Oc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 13.(2012揭阳)如图5-1-13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这束入射光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4.(2012徐州)如图5-1-14所示,一束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请作出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作图题答案】 二、填空题 1.(20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答案】小于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选择题 1.(2012宜昌)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 A.平面镜B.凸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 2.(2012宜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像3.(2012河北)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点梳理

图1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梳理 ☆复习目标 1.能通过实例或实验,认识和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会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透镜及其原理;了解透镜的其他应用。 ☆重点: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复 习 过 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透镜及透镜作图 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有关透镜的科学术语: 主光轴,光心,焦点(F ),焦距(f ),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三条特殊光线:(如图1所示,比较两透镜的异同) (1)凸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焦点; B.通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凹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反向延长线通过同侧虚焦点; B.正对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射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表(将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物 距(u ) 像 距(v ) 像 的 性 质 应 用 大 小 正 倒 虚 实 无限远 v=f 极小 \ 光斑 测焦距 u >2f 2f >v >f 缩小 倒立 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等大 倒立 实像 测焦距

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 (投影仪) u=f 无限远\ \ \ 获取平行光源和测焦距 u<f 同侧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 适时总结 焦点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分居两侧倒,虚像则是同侧正,物 考点三眼睛和眼镜 1.构造 人眼的主要构造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可以改变焦距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 屏。 2.视物原理 光线由所观看的物体发出,外界的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经过角膜及晶状体的折射,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通 过视神经将这个信号传给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 3.近视眼、远视眼的比较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教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4.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7.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透镜及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它单列一章。本章中的重点考点是: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透镜的应用。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选择题出现。 1.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及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透镜,并且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为透镜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

备。本章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用处也比较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但初中生对其理解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因其成像原理比较抽象,也难看到内部结构,教师可采用渐进的模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基础,并通过实验应用和作图讲解使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 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探究实验之后,再以“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 2.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课本上提供的简单模型和分析手段,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透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要注意结合实际去认识,学以致用。 4.本章在讲课时,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探究和完成一些教材上的实践性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1节透镜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透镜及其应用》学案

3.1 透镜 要点梳理 一、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及其主光轴、光心。 1、如图3-1所示,属于凸透镜的有 ,属于凹透镜的有 (填序号)。 2、透镜的主光轴、光心,如图3-2,透镜的两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CC′);透镜中有一个特殊的点O ,凡是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都不变,这个点叫 。 二、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1、如图3-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如图3-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如图3-3,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 ,常用大写字母 表示;如图3-4,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同样叫焦点,只不过是虚焦点。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3、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用小写字母 表示。 三、知道三条特殊光线及相关作图。 1、凸透镜: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于主光轴。如图 3-5(上)。 2 、凹透镜: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长线过焦点的,与主光轴平行。如图 3-5(下)。 6 1 2 3 5 4 图3-1 图3-3 图3-4 图3-2 图3-5

3、向厚偏的特点:仔细观察图3-3、3- 4、3-5,你一定能发现,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折射光线总是向 (选填“厚”或“薄”)的一边偏折。 轻松演练 1、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三穗中学的同学用图3-6的方法测凸透镜焦距,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2、舞台上用的一种追光灯,是由凸透镜和点光源组成的。如果要产生平行的绿光,光源应放在凸透镜的 处,凸透镜上应贴 色的滤光片。 3、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 盛水后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4、图3-7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5、会聚光束经过一凹透镜折射后( ) A .可能变成平行光束 B .可能变成发散光束 C .可能仍是会聚光束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在图3-8中画出恰当的透镜。 7、将图3-9、3-10中的光路补充完整。 图3-7 A B C D 图3-6 图3-8 图3-10 图3-9 F F

2020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检测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 命题点1透镜的基本性质(8年2考) 1.(2014·河北)如图所示是小明眼镜的照片.小明是近视眼,所用的镜片是__凹__(填“凸”或“凹”)透镜. 2.(2013·河北)小明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凸透镜对光有__会聚__作用. 命题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8年9考) 3.(2018·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 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 D.更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多选)(2017·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 cm 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在了照相机上 C.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蜡烛,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烛焰像 5.(2016·河北)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D)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6.(多选)(2014·河北)如图所示是甲凸透镜(f甲=20 cm)的成像情况.此时,用乙凸透镜(f乙=10 cm)替换甲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继续实验.下列关于乙凸透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BD)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D.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7.(2011·河北)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当物体距透镜5 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8.(2012·河北)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9.(2015·河北)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_放大__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__会聚__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__靠近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重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类型1静态规律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