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第一单元 走进树林

一、填空。

1、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观察发现,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2、叶的细胞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_______。它是“______生产车间”。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______能利用______和_______制造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释放出______。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为__________。

3、蘑菇既不是_______物也不是______物,它属于________。

4、自然界生物,除了_____、_____和______外,还有______和______。

5、______和________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在显微镜下人们都能观察到_________,在电子显微镜下人们都能观察到________。

6、使用显微镜时,要将标本放到______上,然后调节_______和________,看清标本。

7、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__________。 8、在食物链中,_______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做_________。 9、_________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_________。

10、李时珍,______人,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_________。 11、鲁班受到茅草叶边上的“齿”的启示,发明了_______:人们受到鸟飞行的启示发明了__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用肉眼就能看见。 ( )

2、细菌总使人生病,因此细菌对人类没有益处。 ( )

3、病毒对人类只有害处,没有益处。 ( )

4、病毒只能在细胞里生存。 ( )

5、病毒是寄生在生物体内的一些微小生物。 ( )

6、所有的鸟都能在空中飞,但不能在水中游。 ( )

7、鸟都是用蛋繁殖后代的。 ( )

8、燕子的翅窄而尖,适于快速飞行。 ( ) 9、人与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非常复杂。 ( ) 10、动物都是肉食性的。 ( ) 11、有的植物与能以动物为食物。 ( ) 12、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 ( )

三、看图填空。

四、选择题

1、下列属于药用真菌的是( ) A 、香菇 B 、灵芝 C 、银耳

2、细菌是一类( )的生物。 A 、单细胞 B 、没有细胞 C 、双细胞

3、狂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 、吃狗肉 B 、和狗玩耍 C 、被狗咬伤

4、病毒在( )生存。 A 、肌肉里 B 、细胞里 C 、骨骼里

5、下列对食物链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食物链一般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B 、食物链中的一种生物遭到毁灭,其他生物也要受到影响。

C 、只有四种以上的生物因食物关系联系在一起,才能叫食物链。 6、草、狼、兔,用食物联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草→狼→兔 B 、草→兔→狼 C 、草←兔←狼

五、连线

翅长面宽适于长途滑翔锯子鸡蛋

翅长而窄适于快速飞行飞机鱼鳍

翅宽而圆适于在空中翱翔船桨茅草

翅窄而尖空中停留,薄壳结构鸟

短程快速飞翔

六、观察与研究。

1、通过对自己身体的测量与观察,将有关数据和特征填写在下表中。

2、通过比较3-4年级和

4-5年级全班男同学和

女同学的生长变化情

况,你发现在这两个时

期,男同学和女同学和

生长变化有哪些不同?

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3

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从这个实验中,你有什

么发现?

4、做下图实验,用黑纸将一片叶的正反两面遮盖严实,然后放在阳光下,过一段

5、观察下图中的年轮,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6、树木中生活的各种鸟,它的外形特点总是与它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相适应。

请观察啄木鸟、猫头鹰的喙和爪,说说它们的特点与它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相适应

的?

七、拓展与应用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的自下而上提供了哪些物质?

2、像蘑菇这一类的生物你还知道哪些?(请至少举6例)

3、有的蘑菇能食用,有的蘑菇不能食用,请你各举两例。并写出你的辨别方法?

4、细菌和病毒对人有哪些益处和害处?请各举例说明>

5、树木为什么会出现纹路?怎样得知一棵大树大约生长了多少年?

6、稻田里生活有青蛙、田鼠、稻飞虱、蝗虫、蛇等生物。根据它们之间的食物联

系,你能写出几条食物链?请一一写出。并结合食物链说说捕食青蛙、捕杀蛇对农

作物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和蛇?

7、鸟是人类的朋友。说说我们怎样保护鸟?

第二单元池塘群落

一、填空

1、鱼终生生活在______中,用_____呼吸,用_____游泳,皮肤上有______,大多数长有_______。

2、青蛙的一生经过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阶段。

3、蛙小时候生活在______中,用_____呼吸,长大以后既可以生活在___中,也可以生活在______,用_____呼吸。

4、像蛙和蟾蜍这样的动物属于______动物。像龟和鳖这样的动物属于______动物。

5、池塘里的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_______,相互______,组成了“_________”,保持着生态平衡。

6、鱼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三部分,鳃孔以前是____部,鳃到肛门之间是____部,肛门以后是____部。

7、凡是身体表面有______,头部有___,靠____运动,终生生活在______,用____繁殖的动物都是鱼。

8、食物链的特点是:一般从______开始到凶猛的_______终止。

9、龟和鳖用___爬行,爬行时____贴着地面。

二、看图填空。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

2、麻雀很多,又偷吃粮食,我们应该尽量捕杀它们。( )

3、病毒只有在侵入细胞以后才表现出生命现象。( )

4、农民喷洒的农药只会杀死害虫,不会对鸟类产生什么影响。

5、凡是通过爬行运动的动物都是爬行动物。( )

6、凡是鱼都只能生活在水中。( )

7、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 )

8、人的肠道内也充满了细菌,这些细菌有的可以使人生病,有的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保持肠道健康。()

四、选择

1、鱼缸中的金鱼总是不停地大口吞水,原因是()

A、滤取食物

B、平衡身体

C、进行呼吸

2、龟卵孵化的时间大约是()

A、三到四个月

B、三到四个星期

C、三到四天

3、下列植物是水生植物的是()

A、睡莲

B、樟树

C、松树

4、下列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牛→草

B、草→鼠→蛇

C、鼠→蛇→鹰

5、做好的生态瓶应摆放在()

A、光照充足的地方

B、阴暗的地方

C、都可以

五、把下列动物分类。

海豚鲸武昌鱼黄鳝龟中华鲟蟾蜍乌龟鳄蝾螈

娃娃鱼泥鳅蛇壁虎大鲵晰蜴

鱼类:____________两栖类:_________

爬行类:____________

六、观察与实验。

1、按下图方法,用纱布或木板分别绑住不同的鱼鳍,观察、研究鱼的运动情况,并将观察到的情况和自己的发现填入下表。

2、观察龟和鳖有哪些特点?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相关信息记录在下表中。

3、下面这些动物属于哪类动物?并说明理由。

泥鳅属于_____动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鲵属于_____动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鳄鱼属于_____动物,因为4、根据池塘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完成下列问题。

(1)至少写4条食物链。

(2)指出食物链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

(3)在这些食物链中,如果某个链环上的生物灭绝了,会对整修食物链产生什么影响?

(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

七、拓展应用

1、池塘中的生物之间,除了食物联系之外,还有哪些依存关系?

2、制作小生态瓶,你用到了哪些材料?并写出你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使用材料:

制作过程和方法:

3、怎样防治有害细菌侵入人体?

第三单元公路

一、填空。

1、抬起木板的一端形成的斜面,就是一个简单的___。它有___的作用,斜面越___越___。

2、利用斜面向上搬运物体比直接垂直向上提起物体要___。

3、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广泛应用了斜面___的作用,可以降低___强度,提高劳动____。

4、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①观察木炭的颜色和状态;②将木炭放入水中;③点燃木炭;④把木炭砸。在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只改变了物体形态的变化是___,产生新物质的是___。

5水泥加水干燥后,变成了坚硬的快状,__变回原来那种粉状的水泥,这是一种_____变化。沥青加热后会由固态逐渐变成液态,冷却后,又变回原来的状态,这是一种_____变化过程。

6、描述一个运动的物体,常常从___、___、___进行描述。

7、自行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上的齿轮一大一小,中间用链条连接,当一个齿轮转动时,另一个齿轮的转动与它方向___,速度___。它能传递动力,还能改变____。

8、我们研究过的____、___、___、___等,都是简单机械。

机器就是由这些简单____组成的。

二、选择。

1、下列做法中能够产生新的物质的是()

A、将大块的木头劈成烧柴

B、将木头加工成各种家具

C、用木柴烧火做饭

2、下列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A、打碎玻璃

B、点燃酒精灯

C、将鸡蛋放在醋中

3、()没有产生新物质。

A、水沸腾

B、食物腐败

C、铜器表面生一层铜绿4、要把一大桶油用人工的方法从地面运到汽车上,最简单的方法是()

A、斜面

B、杠杆

C、滑轮

5、下列利用了斜面原理的是()

A、向下拉绳将旗子升到杆顶

B、汽车绕盘山公路开上山项

C、轻转方向盘控制汽车转弯

6、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

A、更加美观

B、节省材料

C、更加牢固

7、一辆车陷在泥里,轮子飞快地在转动,车也不能移动。下面哪种解决方法是不可行的()

A、在车轮下铺一些破布、碎石子;

B、把车轮前面的烂泥挖掉

C、车上的乘客都下车,使车尽量轻一点。

8、变速自行车是通过()使运动快慢发生变化的。

A、改变大小不同的齿轮

B、大小不同的链条。

三、看图填空。

自行车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在图中标出

自行车各部分简单机械的名称。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将黄金等贵重金属做成首饰,只是改变了它们的形状。( )

2、木头经过加工,做成各种家具,就能产生新物质。( )

3、金属暴露在太阳下,风吹日晒生锈,仅仅改变金属的形态

而没有产生新物质。( )

4、将大个的面包切成小块会有新物质产生。( )

5、任何斜面都有省力的作用。( )

6、为了省力,应当尽量增大斜面的坡度。( )

7、螺钉的螺纹是变了形的斜面。( )

8、引桥、盘山公路都应用了斜面原理。(

)

9、使用斜面既省力,又省距离。( )

10、圆顶形具有拱形承受压力大的优点,又没有了拱形受压时向处推的力,所以承

受的压力大。( )

11、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强与纸的厚度有关,没有其他原因。( )

12、拱形与其他形状相比,相当于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

13、要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

也可以改换材料。( )

14、齿轮和定滑轮一样只能改变运动方向。( )

15、不是什么样的齿轮在一起都能啮合的很好。( )

16、齿轮既能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又能传递动力。( )

17、当两个齿轮在一起啮合转动时,它们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

五、请把下面物品和应用的简单机械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汽车方向盘斜面螺丝刀

斧子省力杠杆盘山公路

螺丝钉费力杠杆火钳

开瓶器轮轴扳手

六、观察与实验。

1、用右面的材料研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我要研究斜面的问题是:

(2)我设计的实验方法是(可以用简图画出来)。

(3)我发现的现象和规律是:

2、你在研究“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是否一样”的实验中,把你的实验方法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并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比较,你发现哪种形状的桥承受力更大一些?

3、做下面的实验研究齿轮的作用,当1号轮转动时,2号轮是怎样转动?将2号轮的转动情况填入下表。

七、简答题

1、当作为动力的齿轮较大时,要使车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应该怎样改变和它咬合的齿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你的做法。

2、制作2个齿轮,使一个齿轮转动一圈,另一个齿轮转动2圈。写出(或画出)你的制作方法。

3、下图是自行车上用链条连接的齿轮,请分析比较:用链条连接的齿轮转动与咬合的齿轮转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同样高的两座山,爬比较陡的那座山感觉费力,为什么?

第四单元农田

一、填空

1、水稻是一种__、__的农作物和。

2、冬小麦是一种__、__、季节生长的农作物和。

3、棉花是___的农作物,适宜生长在___良好,土层__的土壤里,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地温是___。

4、花生是一种___、___、___的农作物,发芽期适宜地温为___,开花期适宜地温为___。

5、最适宜种植花生、薯类的土壤是___;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的土壤是___;适宜种植水稻的土壤是___。

6、常见的化肥一般分为__、__、__三大类。

7、___能促进农作物叶色加深,叶面积增大,有利于产量增加,品质改善。

8、钾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___,还能提高农作物对___的吸收、利用。

9、长期施用化肥,易使土壤___,所以人们提倡多施经无害化处理的___。

10、为了使化肥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实验,在一个盆里施用适量尿素,另一个盆里不施尿素,这是在___。

11、在农田里,人们常常搭建___种植蔬菜。

12、进行大棚种植时,应控制大棚内的___和___。

13、人们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的多少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和粘土大致相同的是____,含黏土多的是____,含沙多的是___。

14、为了减少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在现代农业中人们大力提倡____防治。

二、选择题。

1、萝卜是耐寒性蔬菜,整个生长期适宜地温为( )。

A、15℃~20℃

B、25℃~28℃

C、℃2、玉米是( )的农作物,多在春天播种。

A、喜温好光

B、喜温喜湿

C、耐寒耐旱

3、为了使某省西部地区的农作物增强抗寒、抗旱的能力,你建议最好施用( )。

A、磷肥

B、钾肥

C、氮肥

4、某果园苹果树枝叶生长不茂盛,叶色淡黄,可施加( )。

A、磷肥

B、钾肥

C、氮肥

5、为了防止水稻倒伏需要施加( )

A、磷肥

B、钾肥

C、氮肥

江汉平原一般在( )播种小麦。

A、4月上旬

B、6月上旬

C、10月下旬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扬子鳄是很危险的动物,为了防止对人类的伤害,应该捕杀它们。

( )

2、企鹅能潜水,但它也是鸟。 ( )

3、病毒在死后的细胞内也能生活。 ( )

4、两栖动物小时候像鱼一样在水中用鳃呼吸,长大后可以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 )

5、人类在田地里施用化肥、农药,也会对生物界造成不良影响。

( )

6、斜面是简单机械的一种。 ( )

7、土壤的颗粒大小不同,透气性和保水性也不同。 ( )

8、使用农药治虫比生物治虫的效果好,所以应该大力提倡农药治虫。

( )

四、观察与实验

1、用下面的方法研究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七天后,3个盆里的玉米生长情况:1号盆里的玉米_______,2号盆里的玉米_________,3号盆里的玉米______。

(2)我的发现:

2、用一块塑料薄膜模拟做一个“大棚”,研究大棚为什么能生长反季节蔬菜?(1)测量“大棚”内外的温度和湿度,比较有什么不同?

(2)分析大棚里能生长反季节蔬菜的秘密:

(3)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比,大棚蔬菜有哪些好处和不足?五、连线。把下列化肥的类型与作用用线连接起来。

氮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提高农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

磷肥能促进农作物叶色加深,叶面积增大,有利于

产量增加,品质改善。

钾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和地上部分加快生长,促进

花芽分化,提高果实品质。

六、简答题。

1、写出几种常见的大棚蔬菜的名称,这些蔬菜在自然状态下正常生长大多在什么季节?

2、大棚里为什么能生长反季节蔬菜?

3、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比较,大棚蔬菜有哪些好处和不足?

4、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哪些影响?生活中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在哪些?期中哪些是利用自然力量防治病虫害?

5、为了饮食安全,在食用蔬菜、水果等食物前应做怎样的处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题

填空: 1.地壳由()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岩石 2.科学家利用()、()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地震波 \磁力3.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4、1980年5月18日()受地震影响喷发。圣海伦斯火山 5、20XX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 )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试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这次地震的原因。汶川 6、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 ),打开逃生出口。来不及逃出时,应该选择到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以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电源和煤气、 7地震前常发生一些异常的现象,如地下水位的突然( ),( )动物惊慌不安等。改变\改变8、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风化作用 9、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矿产。铜铁等属于()矿产。石墨石英硫黄等属于()矿产。矿产、能源、金属、非金属 10、飞机,钢精锅,钢勺、铁叉、刀,钢笔,轮船,汽车,自行车的原材料都来源于铁矿石。 11、杀虫剂、消毒剂、燃料、染料、医药、合成材料的原材料都来源于煤。 12、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的许多信息。遗体或遗迹、历史及生物进化 13、地球表面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14、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重大影响:① 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如,填海造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② 破坏地表形态。例如,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等。 15、()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京杭16.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振动 17、()都能够传播声音。液体、固体和气体 18.声波向()传播。四面八方 19、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这说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真空 20、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等组成。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21、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儿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2、怎样保护听力:一是尽量避开噪音。二是避免乱挖耳朵。三是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四是鼻、咽部发生炎症时及时治疗,以免引起中耳炎。五是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23.人耳听不到的声波有()和()。次声波、超声波 24.声音的大小与(用力大小)有关,(用力大)声音大,(用力小)声音小。 25.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振频快)声音高,(振频慢)声音低。 26、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到()赫兹。20000 27、蝙蝠利用()探测障碍物,医院用()探测病灶,潜水艇利用声纳导航。超声波、B超、 28、声音分(乐音)和(噪音),(乐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噪音)对人造成危害。 29.(噪音)、(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30.噪音的来源有哪些?答:(1)交通运输(2)工业生产(3)建筑施工(4)社会生活 31、噪音有哪些危害?答:(1)影响听力。(2)影响工作、学习。(3)影响心血管功能和内分泌系统。(4)危害中枢神经系统。(5)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32、如何消除噪音污染?答:(1)改进设备和工艺流程,消除噪音源。(2)将噪音源与生活区分开。(3)采用吸音与隔音系统来降低噪音。(4)植树造林。 33、在学校里,要减少噪音,你是怎样从我做起的?答:如:轻声关门、阅览室里不大声喧哗、楼道里放轻脚步…… 34、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网页版 第1单元 一、填空题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 4、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

5、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 6、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 8、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 9、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10、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11、未受精的蛋是一个细胞,受过精的蛋同样也是一个细胞。(×) 12、人类可以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 13、细胞很小,只能用显微镜才能观察。(×) 14、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选择题 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 A )。 A、乳酸细菌 B、结核杆菌 C、双球菌 2、细菌对人类( C )。 A、有益 B、有害 C、有益和有害 3、“脓”就是死亡的(B)和病菌等的尸体。 A、红血球细胞 B、白细胞 C、神经细胞 4、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 A )衰老、死亡引起的。 A、细胞 B、细菌 C、病毒 5、霉有( C )种颜色。 A、1 B、2 C、多 6、生命体大都由( A )构成。 A、细胞 B、细菌 C、霉 四、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

最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 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 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 、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辘轳;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0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精选】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精选】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复习题 一.填空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4、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7、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1 9、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就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高速、平稳、安全的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磁铁的作用,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3、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 14.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15.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题 3、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体的影子的长度与位置和地面上的气温也随着而变化。 2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位置自西向东(西?东),长度由长到短在到长(长?短?长)。 5、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6、现存最早的日晷是秦汉时期的赤道日晷。最早在隋朝年间,中国就有了关于日晷的文字记载。 7、影子方向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方向的变化相反。 8、人看太阳的视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角度叫做太阳高度。 9、夜间出来活动的动物有蛾、蝙蝠、老鼠、猫头鹰等,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牛、羊、蝴蝶等。 10、在白天开放的植物有太阳花、向日葵等,在晚上开花的植物有昙花等。 11、有的动物适于白天活动,有的动物适于夜晚活动。大多数动物一般在白天活动。 12、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3 13、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昼夜是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而形成的。 14、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有公转和自传,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15、法国傅科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后来人们把傅科实验的装置叫做“傅科摆”。

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

第一单元 第一、二课种子实验 一、填空 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时,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3、实验说明,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绿豆种子发芽必需要有阳光。( ×) 2、只有把种子放在土壤中才能发芽。(×) 3、放在冰箱里冰冻的种子是不会发芽的。(√) 4、种子发芽与水没有关系。( ×) 5、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一、填空 1、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2、绿豆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和适宜的阳光。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 一、填空 1、蚯蚓生活在地下,说明它喜欢黑暗的环境。 2、在干燥的土壤里很难发现蚯蚓,说明蚯蚓不喜欢干燥的环境。 3、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4、当环境不适宜动物生存是,它们会重新选择适宜的环境生存,否则它们难以生存。 5、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适应环境的本领。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填空 1、自然界的动植物之间实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肉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它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生物。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各种动物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 2、能够自己制造食物的叫捕食者。( ×) 3、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会影响很多种生物的生存。(√) 三、名词解释 生产者: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存者叫做生产者。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存者叫做消费者。 食物网:同一种食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第一单元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7、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8、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9、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10、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1、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4、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5、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版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6、我们认识的常用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和斜面等。 7、滑轮可以根据能否随重物移动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其中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固定在支架上不能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技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8、轮轴由一个较大“轮”和一个较小的“轴”组成,在“轮”上用力时省力。 9、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一种比较方便的交通工具。 10、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不费力也不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11、运用杠杆原理:镊子、钉锤拔钉、老虎钳、筷子、跷跷板、火钳、剪刀 运用轮轴原理:汽车方向盘、扳手、水龙头、螺丝刀刀杆和刀柄、门把手运用斜面原理:斧子、盘山公路、螺丝钉螺纹、滑滑梯、菜刀、剪刀 运用滑轮原理:起重机吊重物、旗杆顶部装置 12、会标出杠杆三个点的位置,会用线连接动滑轮、定滑轮和滑轮组。 第二单元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增加横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要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3、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6、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7、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8、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9、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10、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11、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

【配套K12】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单元一:《工具和机械》 ★要求:①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②黑体字打头的只提示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 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望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 ④背诵是为了积累、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自觉低理解性背诵,按时完成。 ——————————————————————————————————————— 第一课使用工具【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_】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或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 ———————————————————————————————————————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_】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有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

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的距离和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_】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和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在轮上用 力时,在轴上用力时。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按要求制订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试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一首儿童歌曲《小种子》。 2.提问,植物的一生是从什么开始的呢?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二、设疑探究

1.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种子发芽的条件是什么呢? 例如:空气、水、温度这些都是种子发芽的外部环境。还有什么呢?看一段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种子发芽还需要具备: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这些是种子发芽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 2.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让学生做出思考和猜测。我们可以设计几个种子发芽实验,探究一下改变其中一个条件,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以绿豆种子为例,做几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探究实验: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的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的不同条件:水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一组种子得不到水,叫对照组。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1)将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编号,便于以后的比较、观察和记录。(2)每个盒内至少要三粒种子,因为一颗种子带有偶然性,科学实验要严谨。 结论:种子发芽要有一定的水分 第二个探究实验

有用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

1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一、填空 1、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一般地说,具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2、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3、根据土壤中的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4、通过实验发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在黏质土里生长较好的植物有水稻、芦苇,适合在沙质土里生长的有西瓜、大豆、花生,适合生长在壤土里的植物有小麦、玉米。 6、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土壤、阳光、水、空气、温度、肥力。 7、通过观察我们认为根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一般都长在地下。 8、"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9、根据事实分析,我们认为根有以下作用:固着,吸收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贮藏营养物质,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功能。 10、我们大家的结论,植物茎的作用是: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 11、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牛、羊、马,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叫肉食性动物,如狮子、老虎、豹子,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如猩猩、蚂蚁、鼠。 12、砖厂烧砖的土之所以选黏土,是因为黏土的颗粒小,黏性好,砖的硬度大且非常牢固。 13、豆苗适合在沙土里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沙土疏松,透气性好。 14、茎有:土豆、莲藕、姜、芋、蒜、洋葱、水仙、荸荠,属于根的有:山药、甘薯(红薯),胡萝卜。 15、葱根、小麦根、狗尾草根是须根,白菜根、油菜根、棉花根是直根。 二、判断 1、萝卜的食用部分是茎。× 2、茎是植物身体的一部分。√ 3、只要有水,种子就会萌发。× 4、种子萌发需要阳光。× 5、种子不干燥,就有可能萌发。√ 6、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7、动物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 8、壤土的保水能力最高。× 三、问答 1、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生长这些农作物? 答:有花生,大豆,因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氮气,使作物生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 2、我们应当给周围的植物创造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采取哪些行动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答:我们可以根据植物所需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给它创造合适的生活环境。 可以给植物定期除草,除虫,松土,浇水,施肥,给攀援植物搭架等,这些措施都可以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3、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答:草食性动物的犬齿退化,门齿发达像铡刀适于切草,腿较长,趾端有蹄,便于快速奔跑,可以躲避敌害和觅食。肉食性动物的牙齿十分尖利,便于撕咬猎物指趾端长着能伸缩的利爪,便于抓捕食物。杂食性动物既有发达的犬齿又有像铡刀一样的门齿既可以吃肉类,又可以吃植物类的食物,爪较长,便于攀援,可以帮助它们摘到更高处的果实,还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 4、举例说明"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六年级科学测试六年级科学上册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测试六年级科学上册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10% 1、改变材料的(),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颜色 B、亮度 C、硬度 D、形状 2、()具有稳定性,利用()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A正方体框B 长方体框架C三角形框架D四边形框架 3、()的物体稳定性好。A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B上小下大 C上重下轻D上大下小、上重下轻 4、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横卧桥墩的巨大框架都是由横切面为“()”形的钢材构成的。 A、“V” B、“L” C、“U” D、“T” E、“工”字 二、多项选择题。8% 1、()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A圆顶 形 B圆锥形 C圆柱形 D 球形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 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 力。 A、“V” B、“L” C、“U” D、“T” E、“工”字 三、填空题。19%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和“()”, ()比()容易弯曲。 2、拱形可以向()和向()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

能够承受很大的重量。 3、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的材料(柱子)和 ()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 ()比()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 强()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4、像这样弯曲的纸的形状叫()。 5、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6、()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 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7、()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8、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人的头骨近似于(),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 ),足拱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9、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 四、连线题。4% 1、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五、判断题。24% 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辘轳;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最全版)

《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到西。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西到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2、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是根据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制造出来的。 3、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认为_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 娥眉月→新月。 6、刺猬、蛾、猫头鹰等动物是在夜间活动的,公鸡、蝴蝶、蜜蜂等动物是在白天活动的。牵牛花是凌晨开放,_芍药花_是上午开放,万寿菊花是下午开放,昙花是晚上开放的。(这个题目答案不唯一) 7、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8、林奈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花钟”。 二、选择题 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乌云的遮盖 C地

球的自转、 2、月相的周期变化是(B) A 一年 B 一个月 C一周 3、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C) A月牙 B满月 C不出现月亮 4、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B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 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 6、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 A早晨——下午 B中午——晚上 C傍晚——早上 7、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C)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8、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C) A上午 B下午 C夜晚 三、问答题: 1、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在北京召开,想一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间收看?(举出几个例子,不要求学生写具体发的时刻。) 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2、怎样用拳头测量太阳的高度? 答:(1)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2)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的高度。 四、画图并回答问题 1、根据自己对月相变化的观察,画出三个月相图,并写出大约农历什么时间的月相。(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就可以了) 2、你在观察月相时纪录了哪些内容? 答:除了画月相外,还要纪录观察时间、观察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多套)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人脚蹬的力通过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更_______。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等。我们使用 的煤、石油能源,它们的能量最终来自。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没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不一致时,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3、安全帽的承受压力性能很好,它是利用了()的原理。 A、拱形 B、圆顶形 C、球形 D、框架结构 4、下列关于物体抗弯曲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与材料的厚度有关 B、只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C、既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又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5、下列能源中,()是可再生能源。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测试题及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的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 1.很多材料可以通过改变( ③ )增强抗弯曲的能力。 ①形状②厚度③形状或厚度 2、我国着名的赵州桥至今结实完好,主要原因是(①) 拱形结构②石料抗弯曲能力强③石料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3加固正方形框架的最好办法是增加( ② )。 ①横杆②斜杆③竖杆 4、下面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是(①)。 ①增加纸的厚度②减小纸的厚度③增加纸的光滑度④让纸变得更粗糙 5、下面不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形状改变是(①)。 ①、—②、W ③、T ④、U 6、下面(③)物品没有利用到拱形原理。 ①圆顶屋顶②赵州桥③金字塔④乒乓球 7、下面(①)框架最牢固。 ①Δ②□③◇④∏ 8、空塑料瓶在(③)情况下最不容易倒。 ①瓶口向下②瓶口向上③瓶口向上瓶里装一些沙 9、钢索桥主要由钢缆、桥塔、和桥面组成。(①)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 ①钢缆②桥塔③桥面 10、增加梁的厚度可以(②)能力。 ①增加抗弯曲②大大增加抗弯曲③减小抗弯曲 三、我的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形状不同的一种材料,抗弯曲能力也会不同。 ( √ ) 2、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提高材料抗弯曲能力。 (√) 3、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 4、利用三角形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5、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6、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 7、宽度比厚度更能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 8、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 9、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 10、把薄形材料弯折成“工”字形,实际上是增加了材料的宽度。(×) 三、我的研究。用筷子做一个稳固的正方体框架(20分) 1、我的框架草图为: 2、我需要多少根横杆、竖杆、斜杆? 答:横杆8、竖杆4、斜杆6. 3、思考哪些地方最需要斜杆,哪些地方不一定需要斜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