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辣椒中色素的分离与鉴定
提取辣椒色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辣椒色素的提取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辣椒色素提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3. 评估不同提取方法对辣椒色素提取效率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成熟的干燥红辣椒- 丙酮、正己烷、异丙醇、正己烷等有机溶剂- 水浴锅- 索氏提取器- 烘箱- 离心机- pH计- 色谱仪2. 仪器:- 分析天平- 超声波清洗器- 移液器- 滤纸- 烧杯- 试管三、实验方法1. 红辣椒预处理:将红辣椒去蒂、去籽,然后粉碎成粉末状。
2. 提取方法:- 方法一:丙酮提取法1. 称取一定量的辣椒粉末,加入适量的丙酮,混合均匀。
2. 将混合物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在90℃下进行提取。
3. 提取完成后,将提取液过滤,滤液用离心机分离固体杂质。
- 方法二:正己烷提取法1. 称取一定量的辣椒粉末,加入适量的正己烷,混合均匀。
2. 将混合物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在90℃下进行提取。
3. 提取完成后,将提取液过滤,滤液用离心机分离固体杂质。
3. 精制过程:- 将提取得到的辣椒红粗产品用一定量的丙酮进行溶解。
- 将溶液在90℃、0.09MPa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浓缩,同时回收丙酮。
- 使用pH计监测溶液pH值,调节至中性。
- 将中性溶液过滤,滤液用离心机分离固体杂质。
4. 色素含量测定:- 使用色谱仪对提取得到的辣椒色素进行含量测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丙酮提取法:- 提取率:根据辣椒红粗产品重量与提取液重量之比计算,提取率约为15%。
- 纯度:提取得到的辣椒色素纯度较高,颜色鲜艳。
2. 正己烷提取法:- 提取率:根据辣椒红粗产品重量与提取液重量之比计算,提取率约为12%。
- 纯度:提取得到的辣椒色素纯度较高,颜色鲜艳。
3. 精制过程:- 通过减压蒸馏浓缩,辣椒色素的纯度得到进一步提高,颜色更加鲜艳。
4. 色素含量测定:- 使用色谱仪对提取得到的辣椒色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辣椒色素含量较高。
五、实验结论1. 丙酮和正己烷均可作为辣椒色素的提取溶剂,其中丙酮提取率更高。
辣椒红色素的检测方法

万方数据
2 ’
辣椒红色素的检测方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王丽霞, 庞杰 王丽霞(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院,福州,350002), 庞杰(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技 学院,福州,350002) 辣椒杂志 JOURNAL OF CHINA CAPSICUM 2003,1(1) 3次
的检测 $食品科学 * = 4 4 3 * ,= . N 2 ’ G3 # 3 杨 本 宏 $无 辣 味 辣 红 素 的 制 备 及 检 验 $安 徽 农 业 科 学 * = 4 4 4 * 4 = G4 H 张松岩 * 唐 丹 舟 等 $辣 椒 及 其 制 品 中 红 色 素 测 定 I 宋金凤 * G 分光光度计法 $食品研究 与开发 * H # # = * , % . N 3 ’ G3 4
质量指标分析辣椒素含量1残留溶剂砷e铬重金属测定分别按fghiejfghefgi方法测定k灰分及干燥失重分别按l342gm3el34gm3测定0展望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也相应达到了先进的水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再满足于过去的温饱型而要求营养e卫生e色形香味俱全现代研究表明合成色素大都有不同程度取色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而天然色素则是人们必须的维生素来源辣椒红色素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可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中但为了控制产品质量许多国家对其进行限量因此辣椒红色素色价及其他指标的测定是必不可少的文中所述为目前常用的辣椒红色素的检测方法溶解性试验和显色反应反映该色素是否油溶性类胡卜色素可见光谱则测定最大光吸收范围薄层层析法测分析其基本组分可见光谱法鉴别辣椒红色素需要和溶解性试验e显色反应e薄层层析法结合使用才能保证准确性但是该种方法对辣椒红色素进行半定量测定的结果比较准确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的辣椒红色素实际是胡萝卜色素的混合物测定的色值称之为总色值或粗色值1针对这些方法中存在的不足还需研究者的努力工作在此基础上探索更简便e更快速e更准确的检测方法参考文献日本e墨西哥对辣椒中红色素合同规定h凌关庭王亦芸唐述潮食品添加剂手册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4m4李嘉瑞食品化学轻工业出版社4mn42高蓝李浩明褚雪松等冰淇淋和汽水中辣椒红色素的检测食品科学443
辣椒红色素的分离提取及测定

实验七辣椒红色素的分离提取及测定综述:辣椒红色素为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是以辣椒为原料,用石油醚、丙酮、正己烷等有机溶剂提取得到的天然色素。
主要由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辣椒酮、辣椒红呋喃素、玉米黄质等化合物组成,,依据来源和制法的不同,因含有辣椒碱而具有不同程度的辣味。
辣椒红素几乎不溶于水,可任意溶解于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易溶于乙醇,稍难溶于丙三醇。
紫外光可以使辣椒红素褪色,但辣椒红素对热稳定,160℃加热两小时几乎不褪色,Fe3+、Cu2+可使之褪色。
pH对色素色度无影响。
辣椒红素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为自主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几人一些小组,自己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讨论通过后进行实验。
通过对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分离及测定,初步了解和掌握食品中某些成分的提取技术、分离技术以及测定方法,从而对食品有效成分的分析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为能灵活运用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实验还拟通过这种方式,使同学们了解一个研究性试验的基本过程,从而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为今后创新性实验的开发奠定一定的能力基础,同时也在于培养大家团队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实验原理辣椒红色素为脂溶性色素,选用适当的方法提取后,可采用不同的分离技术对色素进行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材料:干红辣椒2.试剂: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乙醇、氯仿、甲醇、柱层析用硅胶、薄层层析用硅胶、0.5%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3.设备:粉碎机、超声波清洗机、旋转蒸发仪、薄层层析板、柱层析、层析缸等。
四、实验步骤1.色素的提取:称取1-2g 干红辣椒,掰开去籽,放入粉碎机中粉碎。
将粉碎好的粉末倒入一干燥洁净的三角瓶,加入50-100ml 丙酮,用保鲜膜封口,并在保鲜膜上扎几个眼儿。
将三角瓶放入超声清洗机20-30min ,过滤后放入旋蒸瓶内旋蒸,直至完全蒸干。
向内壁附着有辣椒红色素的旋蒸瓶内加入3-4ml 左右的石油醚,轻摇将辣椒红色素溶解在石油醚中,最后把石油醚倒入小试管,密封好放入冰箱保存。
辣椒红色素的检测方法

取样量 的确 定 :先 称取 1克 样品 ,精确 至 o0 0 ,0 1 ( 上 页 )析速 度慢 。而 L MS GC MS具 有精确 可 接 C— 、 -
速 度 快 、 品 用量 少 、 样 操作 简 便 、 价格 低 廉 可实 现 连续 的在线 检测 和反 复使用 , 但稳 定性 很难 控 制 , 以实现 难
浓度 mgL / 1 O 1 O 1 0 1 O 1 0
2 8 77
本 方法 采用 索 氏提 取法 进行 提取 ,用 高效 液相 色
谱进 行检 测 。
1 高效液相色谱 条件选择 、
经 过 多次试验 ,我们 确定 了辣 椒红 色素 的检 测条
件为:
1 0
2 .8 78
提取温 度的 确定 : 回流速 度控 制在 5 5~6 0滴 / n mi
的温度 为 6  ̄ 。 5( 2
目标物在 线性 范围 内线性关 系 良好 , 并且在 不同 的 实验 室能 够得到 满意 的重现性 及再现性 等结果 。( 者 作
单 位 : 票 市 产 品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所 ) 北
40 5 nm  ̄4 0n 。 7 m
辣 椒精深 加工 产品辣 椒红 色素 在国 内外 应用 前景 十分 广阔 。目前 , 国还没 有辣椒 精深加 工产品 的国家 我 标准 , 没有辣椒 深加 工产品检 测 的相关标准 。 也 为了填 补 国家 此项空 白 , 究辣 椒红 色 素简 便 、 速 、 研 快 准确 的 检验方 法尤 为必要 。 辣椒红 色素 主要 成分主 要 由辣椒 红素 组成 ,纯 的
3 建立辣 椒 红色素 的 高效液 相 色谱检 测方 法 、
本研 究考察 了方 法的精 密度 、 线性 范围 、 出限 、 检 添 加回收 等技术 参数 。 标准 曲线 := .1+ .1 相关 系数 为 097 。 y 22x 55 , .9 8 精 密度实验 :实验 以 1mgL的标准溶 液平行 测定 0 / 6次 , 结果 见下表 。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验 结果 表 明 , 小米椒辣 椒 红 色素含 量 最 高 , 氯仿 提 取 效 果较 好 , 佳提 取 时 间 为 5 i ; A 1 用 较 0m n X D 6
树 脂 可吸 附无 水 乙醇溶 解的 红 色素 , 饱和 吸 附为每 g树脂 可 吸 附 0 0 7g 椒 提取 物 中的 色素 , 其 . 1 辣 氯仿 为较佳 洗脱 剂 ; 剂 萃取 分 离辣 椒 红 色素 的较 佳 条件 为 :0 乙醇 , 取 3次 , 取 时 间 6 溶 8% 萃 萃 0 mi.另 外 , n 弱碱 性金 属 氧化 物有很 好 的除辣 效 果.
朝 天椒 、 米椒 、 椒 、 小 线 美人 椒 , 场 购 买 ; 油 市 石
收稿 日期 : 0 1 7— 8 2 1 —0 0
作者 简 介 : 张 艳 , ,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 农 产 品 加 工 及 贮 藏 工 程 ; 女 硕 研 仝 其 根 , , 教 授 , 士 , 要 从 事 蛋 品 加 工 及 食 品 添 加 剂 方 面 的研 究 .通 讯 作 者 男 副 硕 主
子 天 平 , 熟 双杰 测 试 仪 器 厂 ; F 8 A 型 旋 转 蒸 常 ZQ5 发 器 , 海 医 械 专 用 机 械 厂 ; H一 0 上 D 1 1型 电热 恒 温
烷 、 脂等 有 机 溶 剂 , 油 目前 提 取 色 素 的方 法 有 溶 剂
法 、 溶法 、 临界 c : 油 超 o 萃取 法 、 声波 溶 剂 提取 法 、 超
V0. . I29 NO 6 NO . 2 V 011 45
文章 编 号 :6 11 1 (0 1 0 -0 50 17 —53 2 1 )60 4 —5
辣 椒 红 色素 的提 取 与分 离
2红辣素色价及辣素含量的检测(3)1

公式应居中,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做不到这点,在数学符号(如“+”、“-”号)处转行,数学符号应写在转行后的行首。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在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可按全文统一编序号,公式序号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缺。重复引用的公式不得另编新序号。
辣椒红色素是以优质辣椒为原料,采用科学方法提取、分离、精制而成的天然色素。主要成份为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产品为深红色油状液体,流动性好、溶解性好、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该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饲料等行业,是方便面、酱菜、水产品、肉类、糕点、色拉、奶油、糖果、饮料理想的调色着色剂括、简短。
[12]孔学,王加宁,尹继刚,邱维忠,等.辣椒碱的制备与应用概述[J].山东科学,2006,19(4):26-27.
[13]陈思浩,赵伟.合成辣素的制备与应用[J].农药,2006,45(6):405-406.
4结果
本公司根据颗粒的色价检测出成品的色价,根据国标的要求。一般红色素的色价在200以上,辣度在0.2-0.4之间,具体如有要求就根据客户的要求来进行调配红色素的色价及红辣素的辣度
5结论
结论:标题为三号宋体加粗居中,内容为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二个字。
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还应包括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本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见解,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文章价值的体现
1.2 实验试剂一览表
试剂名称 规格 生产厂家
氢氧化钠 AR 天津市化工厂
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标题: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摘要:红辣椒是一种辣椒品种,具有辛辣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其中的辣椒红色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探讨其最佳工艺条件,以期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辣椒红色素是从辣椒中提取的一种红色天然色素,具有良好的色泽和稳定性。
它不仅能够提高食品的色彩鲜艳度,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如抗氧化、抗菌等。
因此,辣椒红色素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方法1.材料准备:选取新鲜的红辣椒作为实验材料,将其洗净,并切碎备用。
2.提取液制备:按照一定比例将无水乙醇和纯净水混合,制备合适浓度的提取液。
3.提取操作:将切碎的红辣椒与提取液混合,进行搅拌和浸泡,然后进行过滤,得到辣椒红色素提取液。
4.进一步纯化:采取某种纯化方法对提取液进行纯化处理,去除杂质,得到纯化的辣椒红色素。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1)提取液浓度: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出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液浓度为30%。
(2)提取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辣椒红素的提取时间需要在30分钟左右,过长或过短时间均会导致提取效果下降。
(3)提取温度:提取温度对辣椒红素的提取效果有一定影响。
在本实验的条件下,辣椒红素的最佳提取温度为50℃。
2.辣椒红色素的纯化效果:(1)通过纯化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成功去除了提取液中的大部分杂质,得到了辣椒红色素的纯化产物。
(2)纯化后的辣椒红色素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稳定性,具备更好的应用性能。
四、结论与展望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纯化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的辣椒红色素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稳定性。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提取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从红辣椒中提取

从红辣椒中提取、分离辣椒红色素综合实验第一组组员:杨善丽 201004034037 陈盼盼 201004034032袁锐 201004034031 高尉钟 201004034044一、实验目的1.通过从红辣椒中提取红色素,了解提取天然产物的原理和实验方法;2.进一步掌握薄层层析和柱层析技术;3.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学会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验过程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4.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二、实验原理辣椒红色素别名辣椒红、辣椒色素、椒红素、辣红素,,是一种存在于成熟红辣椒果实中的四萜类橙红色色素,属类胡萝卜素类色素。
辣椒红色素是辣椒的主要显色物质,其中主要含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具有辣椒香气味的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耐光、热、酸、碱,且不受金属离子影响;溶于油脂和乙醇。
纯的辣椒红色素是有光泽的深红色针状结晶,呈橙红、橙黄色调,属类胡萝卜素类色素,主要成分及含量为:辣椒红素约50%,辣椒玉红素约8.3%,玉米黄质约14%,β-胡萝卜素约13.9%,隐辣椒质约5.5%,此外还有辣椒黄素、辣椒色素脂肪酸酯、辣椒红素乙二酸酯、辣椒红素二软脂酸酯等,可用作食用红色色素,未酯化辣椒红素的生物利用率高于酯化辣椒红素。
辣椒果实在成熟过程的不同时期,各种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辣椒红素)含量不同,其中在其生长过程的第9周时(自开花起计算),辣椒红素的含量为19 000 μg/100 g,占总类胡萝卜素的60%。
纯的辣椒红色素熔点为175 ℃左右,易溶于极性大的有机溶剂,如:丙酮、二氯甲烷、植物油、乙醚,溶于乙醇,不溶于甘油和水。
与浓无机酸作用显蓝色。
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在p H为3~12,温度在25~70℃较为稳定,在糖类溶液中稳定性较好,耐还原性好,耐氧化性差,金属离子K+、C a2+、N a+、M g2+、Z n2+对其无影响,可以与这些添加剂一起使用,而A l3+、F e3+对其影响不大,C u2+、F e2+对其有显著影响,使用时应注意避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辣椒中色素的分离与鉴定
一:授课知识点
1.红辣椒中的主要成份、应用现状
红辣椒中含有多种色素,已知的有辣椒红色度、辣椒玉红素和β-胡萝卜素;
辣椒色素具有安全无毒、抗癌美容等功效,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辣椒红色度又名椒红素,分子式为C40H56O3,纯的辣椒红色度为深胭脂红针状晶体,熔点181~182℃,易溶于极性大的有机溶剂。
2.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天然色素的方法、应用现状
由于合成色素的安全性问题,不少合成色素在各国允许使用的程度被大大限制,尤其是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行业,所以,天然色素的提取和应用是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以下几种提取方法:
A,有机溶剂提取法
这是目前从动植物中提取色素的一种普遍常用的方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
萃取剂便宜,设备简单,操作步骤简单易行,提取率较高,其提取的某
些产品的质量较差,纯度低,有异味或溶剂残留,影响产品的应用范围。
B,碱提取法
主要是应用了碱对多种生物物质的影响作用。
由于碱提取法加工过程
需消耗大量酸碱,且废液较难回收,近年来对碱提取法的研究也较少。
C,微波萃取法
微波萃取是用微波加热,将待测物质组分从样品基体中提取出来的一种
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多种样品组分的萃取,溶剂用量少,结果重
现性好,变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应用潜力。
D,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
此方法工艺简单,能耗低,萃取剂便宜,提取的产品纯度高、溶剂残留
少、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但一次性设备费用投入高。
3.红辣椒中色素提取方法;分离原理及方法
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提取红辣椒中的色素,主要是利用色素在二氯甲烷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将红辣椒粉末和二氯甲烷放于圆底烧瓶中回流后用水浴浓缩混合色度,再用柱层析分离色素。
4.柱层析
A,原理:吸附柱层析法是利用各组分在吸附剂与洗脱剂之间的吸附和解吸能力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
B,层析柱的选择
(1)活塞的芯最好是聚四氟乙烯制作,这样可以不涂真空油脂,以免污染产品;如果用玻璃活塞,则真空油脂要小心涂薄均匀。
(2)层析柱的尺寸根据被分离物的量来确定,其直径与高度之比则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分离难易而定,一般在1:8到1:50之间。
柱身细长,
分离效果好,但分离的量小,且分离所需的时间长;柱身短粗,分离
效果差,但一次可以分离较多的样品,且所需的时间短。
C,吸附剂的选择
(1)柱层析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或硅胶,其用量与待分离样品的性质和吸附剂的极性有关,通常吸附剂用量为被分离样品量的30~50
倍,对于难分离的混合物,吸附剂的用量可达100倍或更高。
(2)氧化铝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
酸性氧化铝是用1%的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到其浸出液的PH为4,适用用分离酸性物质;碱
性氧化铝PH值为9~10,用以分离胺类、生物碱及其他有机碱性
化合物;中性氧化铝的PH值为7.5,适用于醛、酮、醌、酯等化
合物。
(3)硅胶略带酸性(能与强碱性有机物发生作用),所以适用于酸性和中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离。
(4)硅胶一般为80~200目,颗粒太粗,溶液流出太快,分离效果不好;
颗粒太细,表面积大,吸附能力高,但淋洗速度太慢,因此需根
据实际需要选择。
D, 淋洗剂的选择
(1)根据淋洗剂的极性和对分离物各组分的溶解度大小等因素选择
(2)根据在常温至沸点的温度范围内可与被分离物长期共存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也不被吸附剂或被分离物催化而发生自身的化学反应
(3)毒性小,操作安全
(4)适当考虑价格是否合算,来源是否方便;
(5)回收溶剂一般不应作为最终纯化产物的淋洗剂;
(6)淋洗剂的用量往往比较大,故最好使用单一溶剂以利回收。
1,实验流程及操作注意点(具体操作参照实验教材P53)A,色素的萃取和浓缩
(1)控制回流速度(约1滴/秒);
(2)有机溶剂的过滤,需控制真空度不能过高;
(3)蒸馏装置的安装(参照P147)
(4)浓缩至看不到液体为止。
B,薄层分析
使用活化硅胶板。
硅胶板活化:放在玻璃仪器干燥后进行。
一定要待烘箱冷至室温后再集中放入薄层板慢慢升温于105-110℃活化半小时,活化期间不得开启烘箱。
活化毕,在烘箱中冷至不烫时取出使用。
派一学生负责计时。
薄层分析安排在装好层析柱并用溶剂淋洗时进行。
注:如果样点分不开或严重拖尾,可酌减点样量或用少量二氯甲烷稀释样品C,柱层析分离
(1)硅胶浆需在实验前先用二氯甲烷浸泡起来(至少浸泡30min);
(2)柱子不需要洗,也无需在活塞处涂凡士林,用少量二氯甲烷检漏及检验其流速。
用完后除去硅胶,不要用水洗交上来,统一由小丁处理。
打坏到411
室于海燕处登记。
(3)装柱时,要使柱子垂直(用两个自由夹固定),砂芯孔里及附近的空气要排除干净,硅胶尽量一次性加入,柱子装到3/4处,上部离磨口处约6cm左右;
(4)柱子装完后,表面要平整,无气泡、断层,然后加2min左右石英砂(用来防止淋洗剂冲洗柱子上表面)。
(5)加样:先打开柱下活塞放出柱中液体,待液面降至吸附剂顶端时关闭活塞,用滴管吸取混合色素的浓缩液沿柱壁滴加入柱顶。
(混合色度浓缩液应留出1~2滴作薄层检测用)
(6)淋洗和接收:控制流出速度为1滴/秒。
D,柱效和色带的薄层检测
用薄层层析鉴定每份洗脱液,每块板上点两个样点,其中一个是混合色素浓缩液,另一个分别是第一、第二色带,仍用二氯甲烷作展开剂。
(如果分离的不好,可将合并的红色素组分再进行一次柱层析);
E,干净溶剂回收至干净的瓶中,黄、红色素各个单独分开,中间色素全班混合浓缩,回收二氯甲烷。
黄和红色素贴好标签保存在橱柜中。
F,实验完成后,用过的硅胶板,刮掉硅胶至垃圾桶,玻璃板洗净回收。
黄、红色素鉴定:第三周做UV、IR分析;
实验毕集体大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