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知识概述及讲解课件

合集下载

艾灸基础理论知识-医学课件

艾灸基础理论知识-医学课件
雀啄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3cm,均匀地向前移动或左右移动,使局部产生温热感。
回旋灸
对于实热症、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身体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宜施灸。
禁忌
施灸时要保持艾条燃烧充分,避免烫伤;施灸后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任其自然吸收;施灸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艾灰脱落,以免烫伤。
注意事项
艾灸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准备用物
操作流程
规范操作
艾灸的操作流程与规范Leabharlann 03艾灸在临床上的应用
感冒
艾灸大椎、风门、风池,可祛风散寒,缓解感冒症状。
脾胃虚弱
艾灸中脘、脾俞、胃俞,可温中散寒,改善脾胃功能。
艾灸在内科中的应用
颈椎病
艾灸大椎、风池、颈部夹脊穴,可活血通络,缓解颈椎病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
艾灸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泛、疗效显著等特点,被誉为“绿色疗法”。
艾灸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温热刺激、经络调节、艾叶的药理作用等,同时心理、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艾灸的治疗效果。
艾灸的治疗作用与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同时艾灸的温热刺激可以缓解身体的应激反应,从而减轻疼痛和炎症。
基于现代医学视角的艾灸评价
艾灸肾俞、命门、腰阳关,可补肾强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艾灸在外科中的应用
艾灸气海、关元、子宫穴,可活血化瘀,缓解痛经症状。
痛经
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可调理气血,促进产后恢复。
产后恢复
艾灸在妇科中的应用
04
艾灸的实证研究
艾灸的化学成分研究
主要成分是挥发油以及其他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历史渊源
艾灸的定义与历史

艾灸的应用PPT课件

艾灸的应用PPT课件

05
艾灸的推广与普及
艾灸的推广策略
建立艾灸宣传平台
开展艾灸培训课程
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建立艾灸宣传平台 ,能。
合作推广
举办艾灸活动
与医疗机构、养生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广 艾灸的应用。
举办艾灸体验活动、义诊等,让更多人了 解艾灸的益处。
艾灸治疗不仅改善患者的 症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对日 常生活的干扰。
艾灸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艾灸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疗效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慢 性疾病和虚寒体质的患者。
缺点
然而,艾灸也存在一些缺点,如 疗程较长、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等 。此外,对于实热证和皮肤敏感 的患者,艾灸可能不太适用。
艾灸的普及途径
家庭应用
鼓励家庭使用艾灸进行日常保健,提高家庭 健康水平。
社区推广
在社区开展艾灸宣传和培训,让更多人了解 和掌握艾灸技能。
学校教育
将艾灸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体系,从小培 养学生对艾灸的认识。
媒体传播
利用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艾灸的知识和技能, 扩大受众范围。
艾灸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促进健康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起源于中国远古时代,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古代,人 们发现燃烧艾叶可以驱散寒气、舒缓疼痛,于是开始用艾灸 治疗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逐渐发展完善,成为中医的重要组成 部分。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艾灸的疗效和科学性,使得艾 灸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艾灸的原理与作用机制
为了评估艾灸的治疗效果,需要进行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设计,包 括对照试验、随机分组等方法。
艾灸的效果评价
01
02
03
症状改善情况
艾灸治疗后,患者的症状 得到明显改善,如疼痛减 轻、咳嗽缓解等。

中医艾灸讲座教材教学课件

中医艾灸讲座教材教学课件
消毒措施
施灸前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防止感染;艾灸器 具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艾灸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正常反应
01
艾灸后可能出现皮肤潮红、微痒、轻微刺痛等正常反应,一般
无需特殊处理,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
异常反应
02
如出现大水泡、皮肤灼伤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艾灸,并进
行相应处理,如涂抹烫伤膏、就医等。
表现为胃内容物经口吐出等症状。可选取中 脘、内关、足三里、公孙等穴位进行艾灸。
04 艾灸养生与保健
四季养生艾灸方法
春季养生艾灸
以养肝为主,可选择肝俞、 太冲等穴位进行艾灸,以调 和气血,促进阳气生发。
夏季养生艾灸
重在养心,可选择心俞、 神门等穴位进行艾灸,以 宁心安神,清热解暑。
秋季养生艾灸
以养肺为主,可选择肺俞、 太渊等穴位进行艾灸,以养
艾灸疗法原理与作用
艾灸疗法原理
艾灸疗法通过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特定穴位,激发经气活动,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艾灸疗法作用
艾灸疗法可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扶阳固脱、升阳举陷等,对于多种疾病如风寒湿痹、 痛经、胃痛、泄泻、阳痿、遗尿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艾灸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起 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等。
注意事项
强调艾灸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如防止烫伤、保持通风等。同时, 介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 方法。
禁忌症与慎用情况
明确艾灸的禁忌症,如高热、昏迷 等情况不宜施灸。同时,针对孕妇、 儿童等特殊人群,提出慎用建议。
03 常见病症艾灸治疗
感冒咳嗽艾灸治疗

艾灸基础理论知识医学课件

艾灸基础理论知识医学课件
康调理、康复保健等。
随着科研技术的进步,对艾灸的 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将更 加深入,有望为艾灸的发展提供
更多科学依据。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推广与应用艾灸文化
普及艾灸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艾灸的 基本知识和作用机制,提 高公众对艾灸的认识和接 受程度。
建立品牌形象
通过优秀的品牌形象和专 业化的服务,建立消费者 对艾灸的信任和认可。
拓展应用领域
将艾灸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如家庭保健、美容养颜 、情绪调节等,以拓展艾 灸的应用领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艾灸的操作技巧与注意事 项
艾灸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01
02
03
准备材料
准备好艾灸条、艾灸盒、 酒精灯、镊子等器材,以 及被灸者的舒适体位和毛 巾等。
选择穴位
根据病症选择适当的穴位 ,如足三里、神阙等。
点燃艾条
使用酒精灯点燃艾条一端 ,注意火候,不要过猛或 过弱。
艾灸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放置艾条
将点燃的艾条放入艾灸盒中,用毛巾盖住 盒子,避免烟熏。
痛难忍。通过艾灸治疗,患者的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并恢复了正常的
工作和生活。
02
案例二
一位女性患者患有严重的痛经,每次月经来潮时都需请假休息。通过
连续几个月的艾灸治疗,患者的痛经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
高。
03
案例三
一位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严重影响了
Hale Waihona Puke 日常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并
艾灸的禁忌症
虽然艾灸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但并非人人适用。孕妇腹部不宜艾灸;高热 患者不宜艾灸;皮肤破损处不宜艾灸;体内植入金属或硅材质的患者不宜艾 灸。此外,醉酒、疲劳过度等情况下也应避免进行艾灸治疗。

《艾灸基础知识》ppt课件

《艾灸基础知识》ppt课件

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 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 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 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 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 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 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 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 瘰疬等慢性疾病。
【操作方法】 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切成厚约0.2 ~ 0.5cm厚的姜片, 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 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 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 红为度。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 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
《孟子》
“七年之痛,求三年之艾。” 《神灸经论》 “夫灸取于人,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清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 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 《本草纲目》
“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用生艾,则易伤人肌脉。
灸疗的功效
灸疗 作用
回阳固脱,扶脉救急; 疏散风寒,调和营卫; 活血散血,温通经络; 升提中气,固胎止痛; 祛风除湿,温寒通痹; 固沥冲任,调转胎位; 消瘀散结,祛腐生肌; 引导实热,附火外发; 养阴清热,散火祛瘀; 培补脾胃,强壮元阳; 强身保健,祛病延年。
48艾灸排病反应归纳类型典型症状伴随症状排风寒喷嚏流涕浑身肌肉骨节酸痛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冷气甚至全身或半身发冷多穿不暖但体温正常排郁气烦躁易怒悲伤或委屈哭等多伴有打嗝肛门排气等咳痰呕吐或腹痛腹泻水样稀便或黏液样便头面四肢浮肿或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尿液浑浊刺鼻全身冷汗多疮疡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大小便火烫灼烧等反应排淤血在胃肠大便深黑色或酱黑色在心肺痰中带血丝血块在胞宫女性经期中有包块或烂肉体表发青皮下有固定不动的肿块口唇指甲青紫睡眠变化有的重灸后先是浑身无力嗜睡之后连续续失眠数天有的先失眠十来天之后转入一天到晚都想睡艾灸失眠时没有疲乏无力头脑昏沉不思饮食的感觉发热反应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强盛是机能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艾灸基础知识课件

艾灸基础知识课件
艾卷灸
直接灸 间接灸
温和灸 雀啄灸 盘旋灸 温针灸
间接灸
艾卷灸
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艾条灸
是取纯洁细软的艾绒,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 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l.5厘米圆柱形的 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 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 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 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那么成为药条。施灸的方 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黄帝内经?论灸 “阴阳皆虚,火自当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大病宜灸〞。
?庄子?论灸 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古代医家用灸
三国时期著名医家华佗(约145―208年)用艾灸养生,为他 人治病。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581年―682年),50岁之前体弱多病, 知晓艾灸的妙处后,每日艾火遍身烧,90多岁仍能“视听 不衰,神采甚茂,身轻如燕。〞年过百岁,精力充分,篡 写?千金药方?、?千金翼方?
【操作方法】 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切成厚约0.2 ~ 0.5cm厚的姜片, 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 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 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 红为度。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 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成效。
假设有疾,体难安。 去病法,有多端。 取艾叶,日曝干。 搓成球,名艾炷。 家常备,解急难。 艾炷灸,着肤燃。 得脓坏,成效显。 顽痞症,方可痊。 温通经,热驱寒。 虚可补,实可泻。 闭可开,脱可敛。 治百病,反掌间。 起病急,病症险。 速灸治,病不掀。 怕风寒,风门关。 痰咳喘,肺俞痊。 肠绞痛,苦不堪。 急灸脐,肚中暖。 脓疮疖,肿热痛。 灸患处,自然平。 脓血去,肺气通。 心有疾,灸后背。 肝血淤,寻肝俞。 黄疸消,肋痛除。 免疫低,灸中脘。 肾病重,灸腰眼。 便不舒,灸天枢。 溲淋漓,寻中极。 带不止,暖小腹。 乳有痞,乳根取。 婴幼儿,苗初长。 擅投药,易受伤。 除百疾,保安康。 治乙脑,百会烤。 结核病,甚烦心。 对患处,日日薰。 灼肝俞,配三里。 气缺乏,气海补。 肝气上,太冲降。 肾水寒,烤涌泉。 崩漏恼,隐白好。 休息痢,肠俞愈。 畏寒人,补命门。 头眩晕,百会薰。 上星专,清鼻渊。 迎香攻,嗅自通。 诸般疹,一灸无。 胸中闷,寻内关。 命将休,关元灸。 气欲散,神阕敛。 常著艾,正气存。 欲长寿,灸三里。 灸从久,莫间断。 此一言,值万贯。 护万民,登鹤年。

艾灸基础理论知识-医学课件

艾灸基础理论知识-医学课件
一定的缓解作用。
腰痛
艾灸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位 ,可缓解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 出等疾病引起的腰痛。
关节炎
艾灸关节附近的穴位,如膝眼、阳 陵泉等,可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 和炎症。
艾灸在妇科中的应用
痛经
艾灸气海、关元、子宫等穴位 ,可缓解痛经症状,特别适合
寒凝血瘀型痛经。
产后调理
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有 助于产后恢复、调理气血、促
05
对艾灸的认知与结论
对艾灸的理解与思考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治疗方法,使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通过燃烧刺激人 体穴位,以达到温通经脉、散寒祛湿、调理气血等功效。
艾灸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和预 防疾病的目的。
艾灸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泛、疗效显著等优点,被誉为“绿色疗法”。
艾灸的临床试验与案例分析
艾灸治疗常见疾病
如感冒、咳嗽、痛经等,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
艾灸对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艾灸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 活质量。
艾灸的科学依据与争议
艾灸的理论基础
艾灸的理论基础为"寒热温凉",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
艾灸的争议与反驳
有些人认为艾灸存在风险,如过度艾灸可能导致皮肤损伤、感染等。同时, 对艾灸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和扩展。
03
艾灸在临床上的应用
艾灸在内科中的应用
01
02
03
感冒
艾灸大椎、风门、风池, 可有效治疗感冒和缓解症 状。
胃痛
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能够温中散寒、理气止 痛。
哮喘
艾灸膻中、定喘等穴位, 可平喘、止咳、舒缓呼吸 道。

艾灸课件

艾灸课件
艾 灸 与保健
主讲:朱轶
1
主要内容
一、灸法的基础知识 二、灸法分类及操作方法 三、常用穴位介绍 四、保健灸法 五、实用艾灸养生方 六、常见疾病的艾灸穴位
2
第一部分
艾灸的基础知识
3

利用某种易燃材料(如艾绒等)和某种药 物放在体表穴位上或患处进行烧灼、温熨 或贴敷
借助火的温和热性以及药物的功效 通过经络穴位的作用 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生理功能
8
艾灸盒
9
不同灸盒的适用法
单孔灸盒:
用于单穴位,适用于腹腰背部等宽区域穴位,火力适中
多孔灸盒:
用于多穴位,适于任督脉、腹腰背部,火力较猛 节省时间,烟大
随身灸盒:
用于关节、身体的小区域部分,火力温和 携带方便,烟小,适合保健灸
10




壮 艾每
炷灸
灸一
中个
的艾
计炷
数 单 位
称 为 一
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22
2、瘢痕灸
又称化脓灸,临床上多用小艾炷 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液,以增加
黏附性和刺激作用, 然后放置艾炷,从上端点燃 烧近皮肤时患者有灼痛感,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
疼痛 应用此法一般每壮艾炷须燃尽后,除去灰烬,方可换炷, 每换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再涂少许凡士
8、灸三阴交穴:
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每月灸10 次。
9、灸涌泉穴:
灸法同三阴交。
38
第五部分
常见疾病的艾灸穴位
39
胃痛,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便秘,可以艾灸天枢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都是胃经的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