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合集下载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医学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

以下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原理和应用:1. 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DNA聚合酶酶在体外模拟DNA的复制过程,从而快速扩增目标DNA片段。

PCR技术在基因克隆、基因检测、DNA指纹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是将感兴趣的DNA片段插入到载体DNA 中,构建重组DNA分子的过程。

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目的基因的DNA序列,用于研究基因功能、表达调控等方面。

3.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蛋白质表达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目的蛋白质的过程。

通过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纯净的蛋白质样品,用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功能等。

4.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系统、TALENs和ZFNs等,可以实现对基因组特定区域的精准编辑。

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治疗、植物育种等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

5. RNA干扰技术:RNA干扰是一种通过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机制,可使目标基因的mRNA水平下降,从而抑制基因表达。

RNA干扰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6. 蛋白质亲和纯化技术:蛋白质亲和纯化技术利用蛋白质与其结合物质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对目标蛋白质的选择性富集和纯化。

该技术在药物筛选、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7.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生物芯片技术,可同时检测上千个基因的表达水平。

基因芯片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谱分析、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

8. 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主要包括蛋白质质谱分析、蛋白质组芯片等,用于研究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等。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诊断、药物靶点鉴定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以上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原理和应用。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一种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它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生物体内分子水平的研究,为医生提供了更准确、快速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原理、临床应用及其优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原理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测序等。

其中,核酸提取是从样本中提取出核酸分子,PCR是通过扩增特定DNA片段来检测目标基因的存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则可以定量检测目标基因的数量,基因测序则是对DNA序列进行测定。

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体外模拟生物体内的核酸复制和扩增过程,从而实现对目标基因的检测和分析。

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1. 基因突变检测: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可以对致病基因的突变进行检测,从而帮助医生确定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例如,通过PCR技术可以检测乳腺癌基因BRCA1/BRCA2的突变,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乳腺癌的遗传风险。

2. 微生物检测: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各类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利用PCR技术可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等病原体的存在,帮助医生确定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 肿瘤标志物检测: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可以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存在和表达水平,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类型、分级和预后。

例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表达水平,辅助诊断和监测前列腺癌。

4. 基因型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可以对个体基因型进行鉴定,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例如,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可以确定患者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能力,从而避免不良药物反应或提高药物疗效。

三、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优势1. 高灵敏度: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可以在非常低浓度的样本中检测到目标基因的存在,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概述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应用广泛的一系列技术方法。

这些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从分子水平上理解生物学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促进相关研究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并详细探讨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原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合成DNA的方法,通过循环性反应使DNA的数量迅速扩增。

该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

在变性步骤中,DNA双链被加热使其解旋成两条单链。

在退火步骤中,引物与模板DNA序列互补碱基配对。

在延伸步骤中,热稳定DNA聚合酶将新的DNA链延伸。

•应用:PCR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基因克隆、基因突变分析、DNA测序、DNA指纹鉴定等。

此外,PCR还常用于检测病原体、肿瘤标记物以及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2. 凝胶电泳•原理:凝胶电泳是一种分离DNA和蛋白质的常见方法。

该技术基于物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利用电势差将分子分离开来。

DNA片段在凝胶中迁移速度与其大小有关,大片段迁移较慢,小片段迁移较快。

•应用:凝胶电泳广泛应用于DNA分析、蛋白质分析以及核酸杂交等实验中。

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凝胶电泳可用于确认PCR扩增产物的大小,并进行DNA片段的分离和纯化。

此外,它还可以检测基因突变、遗传关系等。

3. 蛋白质电泳•原理: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分离和分析蛋白质的技术。

该技术基于蛋白质的大小、电荷和形状差异,利用电势差将蛋白质分离开来。

在电泳过程中,蛋白质样品被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并通过电场迁移。

•应用:蛋白质电泳在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于鉴定蛋白质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以及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与否。

此外,蛋白质电泳还用于分离和纯化重组蛋白质。

4. 核酸杂交•原理:核酸杂交是一种通过互补碱基配对而发生的分子相互作用。

通过标记的探针DNA或RNA与靶序列相互结合形成稳定的双链或三链结构,从而可进行检测和定位。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分析已知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蛋白质功能域的分析 分析未知蛋白相互作用 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系统图 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返回
返回
三 种 印 迹 技 术 的 比 较
返回
实时PCR技术原理 实时PCR技术原理 PCR
返回
返回
返回
(略 )
第六节 遗传修饰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eredityhereditymodified animal model
一. 转基因技术
采用基因转移技术使目的基因整合入受精卵细胞或胚胎 干细胞,然后将细胞导入动物子宫,使之发育成个体。 干细胞,然后将细胞导入动物子宫,使之发育成个体。
医本<生物化学> 医本<生物化学>周爱儒 第六版
第二十二章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 及其应用
The Popular Technology in Molecular Biology: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第一节
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and Blotting 库
是指一个包含了 某一生物体全部DNA 某一生物体全部 序列的克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Clo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relative gene
分子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一. 分子杂交
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经退火形成双链结构的过程。 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经退火形成双链结构的过程。
DNA DNA DNA RNA
基础:核酸的变性与退火 基础: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一、PCR技术1.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扩增DNA片段。

2.PCR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添加DNA模板、引物和DNA聚合酶,以及一系列特定的温度循环,迅速扩增目标DNA序列。

3.PCR技术的应用广泛,如基因克隆、基因突变分析、疾病诊断等。

二、蛋白质电泳技术1.蛋白质电泳技术是用于分离和定量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2.蛋白质电泳技术包括SDS-PAGE和蛋白质西方印迹等。

3.SDS-PAGE是一种蛋白质分子量分析方法,通过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

4.蛋白质西方印迹则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并通过特异性抗体与该蛋白质结合,产生特定的信号。

三、原位杂交技术1.原位杂交技术是研究基因表达和基因组结构的重要工具。

2.原位杂交技术通过结合特异性探针和标记物,用于检测目标序列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分布。

3.原位杂交技术有多种类型,如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非放射性原位杂交等。

4.原位杂交技术在遗传学研究、疾病诊断和生物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基因克隆技术1.基因克隆技术是将特定DNA片段插入到载体DNA中的技术。

2.基因克隆技术的关键步骤包括:DNA片段的切割、载体DNA的选择和连接、转化等。

3.基因克隆技术在基因工程、重组蛋白质的表达以及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五、DNA测序技术1.DNA测序技术是用于确定DNA序列的方法。

2.DNA测序技术包括Sanger测序和高通量测序等。

3.Sanger测序是一种经典的测序方法,逐个位置确定DNA序列。

4.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并行测序大量的DNA片段,实现快速高效的DNA测序,并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

六、蛋白质质谱技术1.蛋白质质谱技术是分析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方法。

2.蛋白质质谱技术包括质谱仪的使用和蛋白质样品的制备等。

3.蛋白质质谱技术能够快速鉴定蛋白质样品中的蛋白质组分,并定量分析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检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检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检测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检测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水平的生物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生物分子的研究,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

本文将重点讨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检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个性化医疗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潜力。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检测中的基本原理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提取、PCR扩增、DNA测序和基因芯片等技术。

其中,PCR扩增技术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核心,通过放大目标DNA片段,使其达到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DNA测序技术则可以对PCR扩增的片段进行测序,从而了解其具体的碱基序列。

基因芯片则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同步检测数以万计的基因,实现高通量的检测和分析。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在临床诊断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基因突变的筛查等方面。

例如,在肿瘤早期诊断中,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循环肿瘤DNA,可以实现无创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检测各种致病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为疾病的迅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个性化医疗中的应用个性化医疗是指根据患者个体基因组信息,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个性化医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测序患者基因组,可以了解患者的遗传背景,并预测其对特定药物的反应。

在癌症治疗中,个性化医疗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化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此外,个性化医疗还可以用于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和婴儿先天疾病的早期诊断,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疾病预防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预防中则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人群中的突变基因和易感基因,可以预测患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例如,在遗传性疾病的预防中,可以通过检测携带者来引导家族规划和生育决策。

第20章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20章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20章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调控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具有识别、分离、纯化、检测和重组生物分子的功能。

在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DNA测序、原位杂交、Northern和Southern blot杂交等。

下面将介绍这些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1.核酸提取:核酸提取是从细胞或组织中获得目的核酸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细胞破碎及蛋白酶消化等步骤,将细胞内的核酸释放出来,并进行纯化。

核酸提取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基因组学研究、医学诊断以及法医学中的DNA分析等领域。

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CR是一种体外合成DNA的技术,通过多轮的循环温度反应,可以快速扩增一段特定的DNA序列。

其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酶活与特定引物的作用,在一系列温度循环中,使DNA序列通过链分离、引物结合、DNA合成循环进行扩增。

PC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分型、基因克隆、突变检测、DNA测序等领域。

3.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RFLP是一种检测DNA序列多态性的方法,通过限制酶切割目的DNA,在凝胶电泳中观察DNA片段的长度差异。

其原理是利用限制酶对特定序列的识别和切割,形成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经凝胶电泳分离,通过核酸探针杂交或染料染色等方法来观察差异。

RFLP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分型、基因组学研究、变异检测等领域。

4. DNA测序:DNA测序是一种确定DNA序列的方法,通过测定DNA的碱基顺序,揭示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常用的DNA测序技术包括Sanger测序和高通量测序。

Sanger测序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引物和一种特殊的停止链终止剂,在DNA合成过程中随机终止,形成不同长度的DNA片段,通过电泳分离后,通过染料或探针检测碱基顺序。

高通量测序技术基于快速测序平台和大规模并行测序,提高了测序效率和准确性,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领域。

分子生物学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分子生物学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三)基因突变
利用PCR技术可以随意设计引物在体外对目的 基因片段进行嵌和、缺失、点突变等改造。
T G C
(四)DNA序列测定
将PCR技术引入DNA序列测定,使测序工 作大为简化,也提高了测序的速度;
待测DNA片段既可克隆到特定的载体后进 行序列测定,也可直接测定。
(五)基因突变分析
PCR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基 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 。
▪ 分子杂交: 不同来源的单链核苷酸链根据碱基互补原则形成
杂种双链的过程。
▪ 分子杂交的目的: 检测DNA和RNA
▪ 探针: 分子杂交中和待测核苷酸链碱基互补的被标记的
核苷酸链。
待测DNA或RNA
探针
碱基对间氢键
增色效应: DNA变性伴随260nm吸收值增高
减色效应: DNA复性伴随260nm吸收值降低
Taq
5’
Taq
5’
R
R
R Taq
R
Taq
R
l
R
3’
Extension Step
1. Strand Displacement
3’
5’
2. Cleavage
3’
5’ 3. Polymerization
3’
Complete
4. Detection
5’ 3’
PCR衍生技术
▪ 反向PCR ▪ 逆转录PCR ▪ 原位PCR ▪ 重组PCR ▪ 不对称PCR ▪ 多重PCR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基于对真核生物转录激 活因子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真核生物转录激活因子
DNA结合结构域 转录激活结构域
BD
AD
组件式:结构可互相分开 功能互相独立 空间较近时表现活性 中间序列对活性无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
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and Blotting Technique
目录
一、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的原理
核酸分子杂交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在DNA复性过程中,如果把不同DNA单链
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或把DNA与RNA放在一 起,只要在DNA或RNA的单链分子之间有一定 的碱基配对关系,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之间形 成杂化双链(heter一定条 件下所表达的全部mRNA经逆转录而合成的 cDNA序列的克隆群体,它以cDNA片段的形 式贮存着该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信息。
目录
第五节
生物芯片技术
Biological Chip Technique
目录
一、基因芯片
基因芯片(gene chip) 是指将许多特定的DNA片段有规律地紧密排
目录
PCR体系基本组成成分 • 模板DNA • 特异性引物 • 耐热DNA聚合酶 • dNTPs • Mg2+
目录
PCR的基本反应步骤
变性 95˚C
延伸 72˚C
退火 Tm-5˚C
目录
二、PCR技术的主要用途
(一)目的基因的克隆
• 利用特异性引物以cDNA或基因组DNA为模板获 得已知目的基因片段, 或与逆转录反应相结合,直 接以组织和细胞的mRNA为模板获得目的片段;
目录
标签融合 蛋白沉淀 实验流程
示意图
目录
(二)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用途
目录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 证明两种已知基因序列的蛋白质可以相互作用 的生物信息学推测。 • 分析已知存在相互作用的两种蛋白质分子的的 相互作用功能结构域或关键的氨基酸残基。 • 将拟研究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与BD基因融合成 为“诱饵”表达质粒,'
上游 5' 引物
R
Q
R
Q
3'
5'
5' 下游 3' 引物
5' 3'
目录
第三节 核酸序列分析
Nucleic Acid Sequence Analysis
目录
核酸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 • 化学裂解法 (Maxam-Gillbert法) • DNA链的末端合成终止法 (Sanger法)
目录
一、DNA链末端合成终止法
• 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是将RNA的逆转录反应和PCR反应联合 应用的一种技术。
• RT-PCR是目前从组织或细胞中获得目的基因 以及对已知序列的RNA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 析的最有效方法。
目录
(二)原位PCR技术
• 原位PCR(in situ PCR)是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 上的单个细胞内进行的PCR反应,然后用特异 性 探 针 进 行 原 位 杂 交 , 即 可 检 出 待 测 DNA 或 RNA是否在该组织或细胞中存在。
目录
克隆疾病相关基因的策略 • 功能克隆(functional cloning) • 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
目录
(一)功能克隆
定义 从对一种致病基因的功能的了解出发来
克隆该致病基因。 应用
生化机制已明确、基因表达产物较易得 到部分纯化的遗传性疾病。
目录
利用酵母系统从功能学角度鉴定致病基因。 用不同人的DNA片段转化与人类遗传疾病具有 类似表型的突变酵母,可以恢复(rescue)正常表型 的片段中所含有的基因即可能为致病基因。这种实 验称为功能互补试验 (functional complementation assay)。
目录
Hale Waihona Puke 其他: 斑点印迹 (dot blotting) 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DNA点阵 (DNA array) DNA芯片技术 (DNA chip)
目录
三 种 印 迹 技 术 的 比 较
② ③ ①
分子杂交实验
放 射 自 显 影 照 片
目录
DNA点阵
目录
第二节
目录
(四)DNA序列测定
将PCR技术引入DNA序列测定,使测序 工作大为简化,也提高了测序的速度;
待测DNA片段既可克隆到特定的载体后 进行序列测定,也可直接测定。
(五)基因突变分析
PCR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基 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 。
目录
三、几种重要的PCR衍生技术
(一)逆转录PCR技术
目录
凝胶迁移实验结果示意图
未标记探针
10X
核蛋白提取物
1X 10X 10X
标记探针 1X 1X 1X 1X
结合有蛋白的探针 未结合探针
放 射 自 显 影
目录
(二)染色质免疫沉淀法
染 色 质 免 疫 沉 淀 技 术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是目前可 以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 主要• 利用随机引物从cDNA或基因组中克隆 基因。目录
(二)基因突变
利用PCR技术可以随意设计引物在体 外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嵌和、缺失、点突 变等改造。
(三)DNA和RNA的微量分析
PCR技术高度敏感,对模板DNA的 量要求很低,是DNA和RNA微量分析的 最好方法。
四、基因转移和基因剔除在医学 发展中的作用
建立动物模型 ① 单基因决定疾病模型 •基因剔除 •获得性突变(gain-of-function mutation) ② 多基因决定疾病模型
目录
第八节
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Clo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Relative Genes
目录
DNA序列自动分析原理及结果图
蓝色
绿色 荧光
红色 荧光
荧光
ddG ddA
ddC
ddT
黄色 荧光
电含了某一生物体全部DNA序原位PCR方法弥补了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 的不足,是将目的基因的扩增与定位相结合的 一种最佳方法。
目录
(三)实时PCR技术
实时PCR(real-time PCR)技术通过动态 监测反应过程中的产物量,消除了产物堆积 对定量分析的干扰,亦被称为定量PCR。
目录
实时PCR技术原理
荧光标记引物
目录
二、印迹技术的类别及应用
(一)DNA印迹 (Southern Blotting)
用于基因组DNA、重组质粒和噬菌体的分析。
(二)RNA印迹 (Northern Blotting)
用于RNA的定性定量分析。
(三)蛋白质的印迹 (Western Blotting)
用于蛋白质定性定量及相互作用研究。
目录
一、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常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 • 酵母双杂交 • 各种亲和分析(标签蛋白沉淀、免疫共沉淀等) • 荧光共振能量转换效应分析 • 噬菌体显示系统筛选
目录
(一)标签蛋白沉淀
标签融合蛋白结合实验是一个基于亲和色谱 原理的、分析蛋白质体外直接相互作用的方法。
标签融合蛋白结合实验主要用于证明两种蛋 白分子是否存在直接物理结合、分析两种分子结 合的具体结构部位及筛选细胞内与融合蛋白相结 合的未知分子。
目录
复性
RNA
DNA
目录
(一)印迹技术
利用各种物理方法使电泳胶中的生物大分子 转移到NC等各种膜上,使之成为固相化分子。 这一技术类似于用吸墨纸吸收纸张上的墨迹,因 此称之为“blotting”,译为印迹技术。
目录
(二)探针技术
用放射性核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标记其 末端或全链的已知序列的多聚核苷酸链被称为 “探针”,探针可以与固定在NC膜上的核苷 酸结合,判断是否有同源的核酸分子存在。
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目录
一、PCR技术的工作原理
Template DNA
5
5
5
Cycle 1
Primer 1 5 Primer 2
5 5
5 5
5 5
5 5
Cycle 2
5 5
5 5
目录
5 5
5 5
Cycle 3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25~30 次循环后,模板DNA的含量 可以扩大100万倍以上。
目录
链末端合成终止法测定DNA序列的原理
G
ddG
测序反应
电泳
A
T
C
ddA ddT ddC
正极
AACGTGGACT AACGTGGAC AACGTGGA AACGTGG AACGTG AACGT AACG AAC AA A
负极
3'
5'
目录
二、DNA自动测序
采用荧光替代放射性核素标记是实现DNA序 列分析自动化的基础。用不同荧光分子标记四种 双脱氧核苷酸,然后进行Sanger测序反应,反应 产物经电泳(平板电泳或毛细管电泳)分离后, 通过四种激光激发不同大小DNA片段上的荧光分 子使之发射出四种不同波长荧光,检测器采集荧 光信号,并依此确定DNA碱基的排列顺序。
目录
(二)定位克隆
定义 从一种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出发逐步缩
小范围,最后克隆该基因。
系统的定位克隆工作 ① 遗传学分析(确定致病基因染色体定位) 交换分析、连锁不平衡分析 ② 分子生物学分析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分子分析技术
(一)电泳迁移率变动测定
电泳迁移率变动测定(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 EMSA) 或 称 凝 胶 迁 移 变 动 实 验 (gel shift assay) 最 初 用 于 研 究 DNA 结 合 蛋 白 与 相 应 DNA序列间的相互作用,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已经成为转录因子研究的经典方法。目前这一技 术也被用于研究RNA结合蛋白和特定RNA序列间 的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