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医学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

以下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原理和应用:1. 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DNA聚合酶酶在体外模拟DNA的复制过程,从而快速扩增目标DNA片段。

PCR技术在基因克隆、基因检测、DNA指纹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是将感兴趣的DNA片段插入到载体DNA 中,构建重组DNA分子的过程。

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目的基因的DNA序列,用于研究基因功能、表达调控等方面。

3.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蛋白质表达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目的蛋白质的过程。

通过蛋白质表达与纯化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纯净的蛋白质样品,用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功能等。

4.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系统、TALENs和ZFNs等,可以实现对基因组特定区域的精准编辑。

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治疗、植物育种等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

5. RNA干扰技术:RNA干扰是一种通过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机制,可使目标基因的mRNA水平下降,从而抑制基因表达。

RNA干扰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6. 蛋白质亲和纯化技术:蛋白质亲和纯化技术利用蛋白质与其结合物质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对目标蛋白质的选择性富集和纯化。

该技术在药物筛选、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7.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生物芯片技术,可同时检测上千个基因的表达水平。

基因芯片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谱分析、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

8. 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主要包括蛋白质质谱分析、蛋白质组芯片等,用于研究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等。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诊断、药物靶点鉴定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以上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原理和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概述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应用广泛的一系列技术方法。

这些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从分子水平上理解生物学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促进相关研究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并详细探讨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原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合成DNA的方法,通过循环性反应使DNA的数量迅速扩增。

该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

在变性步骤中,DNA双链被加热使其解旋成两条单链。

在退火步骤中,引物与模板DNA序列互补碱基配对。

在延伸步骤中,热稳定DNA聚合酶将新的DNA链延伸。

•应用:PCR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基因克隆、基因突变分析、DNA测序、DNA指纹鉴定等。

此外,PCR还常用于检测病原体、肿瘤标记物以及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2. 凝胶电泳•原理:凝胶电泳是一种分离DNA和蛋白质的常见方法。

该技术基于物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利用电势差将分子分离开来。

DNA片段在凝胶中迁移速度与其大小有关,大片段迁移较慢,小片段迁移较快。

•应用:凝胶电泳广泛应用于DNA分析、蛋白质分析以及核酸杂交等实验中。

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凝胶电泳可用于确认PCR扩增产物的大小,并进行DNA片段的分离和纯化。

此外,它还可以检测基因突变、遗传关系等。

3. 蛋白质电泳•原理: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分离和分析蛋白质的技术。

该技术基于蛋白质的大小、电荷和形状差异,利用电势差将蛋白质分离开来。

在电泳过程中,蛋白质样品被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并通过电场迁移。

•应用:蛋白质电泳在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于鉴定蛋白质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以及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与否。

此外,蛋白质电泳还用于分离和纯化重组蛋白质。

4. 核酸杂交•原理:核酸杂交是一种通过互补碱基配对而发生的分子相互作用。

通过标记的探针DNA或RNA与靶序列相互结合形成稳定的双链或三链结构,从而可进行检测和定位。

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细胞分子生物学是指研究细胞内发生的生物分子互作及其调控的学科。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许多技术和方法得以应用于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一、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它可以通过将感兴趣的DNA序列插入载体DNA上,构建含有特定目的基因的重组DNA,最终将重组DNA引入宿主细胞中来研究某一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基因克隆技术的核心是重组DNA技术,其中最常用的重组DNA方法包括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连接、转化及放大等步骤。

特别是在近年来的分子克隆技术中,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使得基因克隆技术更加得到精细化和精确化。

二、蛋白质结构分析技术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极其重要的分子之一,其结构对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三维结构,因此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是细胞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蛋白质结构分析技术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电子显微镜等。

其中,X射线晶体学是目前分析蛋白质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X射线的衍射来确认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三、荧光素酶标记技术酶标记技术是研究酶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的重要方法,其中荧光素酶标记技术则成为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荧光素酶由日本学者O. Shimomura于1962年首次发现,可以发出明亮的荧光,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

目前,荧光素酶标记技术被用来研究蛋白质的定位和运动等生物学过程,其原理是将荧光素酶标记的免疫球蛋白等物质与荧光素底物结合,从而通过荧光显微镜来研究生物分子的动态变化。

四、蛋白质互作筛选技术蛋白质在细胞中的互作是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蛋白质互作筛选技术则可以用来鉴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目前常见的蛋白质互作筛选技术包括酵母双杂交法、共免疫共沉淀、荧光共聚焦显微镜等。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一、PCR技术1.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扩增DNA片段。

2.PCR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添加DNA模板、引物和DNA聚合酶,以及一系列特定的温度循环,迅速扩增目标DNA序列。

3.PCR技术的应用广泛,如基因克隆、基因突变分析、疾病诊断等。

二、蛋白质电泳技术1.蛋白质电泳技术是用于分离和定量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2.蛋白质电泳技术包括SDS-PAGE和蛋白质西方印迹等。

3.SDS-PAGE是一种蛋白质分子量分析方法,通过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

4.蛋白质西方印迹则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并通过特异性抗体与该蛋白质结合,产生特定的信号。

三、原位杂交技术1.原位杂交技术是研究基因表达和基因组结构的重要工具。

2.原位杂交技术通过结合特异性探针和标记物,用于检测目标序列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分布。

3.原位杂交技术有多种类型,如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非放射性原位杂交等。

4.原位杂交技术在遗传学研究、疾病诊断和生物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基因克隆技术1.基因克隆技术是将特定DNA片段插入到载体DNA中的技术。

2.基因克隆技术的关键步骤包括:DNA片段的切割、载体DNA的选择和连接、转化等。

3.基因克隆技术在基因工程、重组蛋白质的表达以及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五、DNA测序技术1.DNA测序技术是用于确定DNA序列的方法。

2.DNA测序技术包括Sanger测序和高通量测序等。

3.Sanger测序是一种经典的测序方法,逐个位置确定DNA序列。

4.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并行测序大量的DNA片段,实现快速高效的DNA测序,并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

六、蛋白质质谱技术1.蛋白质质谱技术是分析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方法。

2.蛋白质质谱技术包括质谱仪的使用和蛋白质样品的制备等。

3.蛋白质质谱技术能够快速鉴定蛋白质样品中的蛋白质组分,并定量分析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分子生物学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分子生物学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三)基因突变
利用PCR技术可以随意设计引物在体外对目的 基因片段进行嵌和、缺失、点突变等改造。
T G C
(四)DNA序列测定
将PCR技术引入DNA序列测定,使测序工 作大为简化,也提高了测序的速度;
待测DNA片段既可克隆到特定的载体后进 行序列测定,也可直接测定。
(五)基因突变分析
PCR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基 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 。
▪ 分子杂交: 不同来源的单链核苷酸链根据碱基互补原则形成
杂种双链的过程。
▪ 分子杂交的目的: 检测DNA和RNA
▪ 探针: 分子杂交中和待测核苷酸链碱基互补的被标记的
核苷酸链。
待测DNA或RNA
探针
碱基对间氢键
增色效应: DNA变性伴随260nm吸收值增高
减色效应: DNA复性伴随260nm吸收值降低
Taq
5’
Taq
5’
R
R
R Taq
R
Taq
R
l
R
3’
Extension Step
1. Strand Displacement
3’
5’
2. Cleavage
3’
5’ 3. Polymerization
3’
Complete
4. Detection
5’ 3’
PCR衍生技术
▪ 反向PCR ▪ 逆转录PCR ▪ 原位PCR ▪ 重组PCR ▪ 不对称PCR ▪ 多重PCR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基于对真核生物转录激 活因子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真核生物转录激活因子
DNA结合结构域 转录激活结构域
BD
AD
组件式:结构可互相分开 功能互相独立 空间较近时表现活性 中间序列对活性无影响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简化版)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简化版)

Northern blot
类似于 Southern 印迹杂交的方法,用于 RNA 检测
in situ h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特定 mRNA 的组织细胞分布
FISH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特定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反 Northern 杂交与 DNA 芯片
DNA解旋解链
DNA的体内复制
ATCGCGATAGCGTAGCTGCGACCTAGC
5’
3’
TAGCGCTATCGCATCGACGCTGGATCG
3’
5’
GGAUCG
5’
AUCGCG
5’
引物酶
引物酶
RNA引物
RNA引物
DNA解旋解链
引物合成
DNA的体内复制
ATCGCGATAGCGTAGCTGCGACCTAGC
核酸:测序、印迹、杂交、体外扩增技术 蛋白质:电泳与印迹、组学技术、相互作用
基本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 转基因生物与基因敲除技术
综合技术:
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
应用技术:
第一节:核酸分子杂交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利用已知核酸序列 (探针/probe) 检测与其互补的未知核酸序列 用途: 确认核酸序列间同源性 对特定核酸序列进行定量 自核酸混合体中辨认特定核酸序列
1.什么是耐热 DNA 聚合酶
早期 PCR 曾使用 DNA 聚合酶 I
在高温时发生变性,每一循环都需要重新添加酶 延伸反应温度为 37℃,非特异性太多
目前常用 Taq DNA 聚合酶
纯化自嗜热水生菌 (Thermus aquaticus) 可耐受 95℃ 高温,最适反应温度为 72℃ 左右

生物化学第12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生物化学第12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第十二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应用【授课时间】3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基因工程与重组DNA技术相关概念,核酸分子杂交、探针、PCR、DNA 芯片技术、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概念。

2.熟悉重组DNA技术、PCR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反应步骤。

3.了解基因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PCR 的主要用途。

4.了解DNA芯片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的应用。

【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基因工程2.一般介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3.一般介绍:聚合酶链反应4.一般介绍:DNA芯片技术5.一般介绍: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授课学时】3学时第十二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应用第一节基因工程第二节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第三节聚合酶链反应第四节 DNA芯片技术第五节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第一节基因工程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感染细菌的一类病毒,因其寄生在细菌中并能溶解细菌细胞,所以称为噬菌体。

用于感染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改造成的载体应用最为广泛。

(一)目的基因的制备目的基因是指所要研究或应用的基因,也就是需要克隆或.基因组DNA文库cDNA文库.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化学合成(二)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将目的基因或序列插入载体,主要通过DNA(二)Northern 印迹杂交Northern 印迹杂交是指将待测RNA 样品经电泳分离后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检测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与印迹杂交主要用于检测各种基因转录产物的大小、转录的量及其变化。

(三)斑点及狭缝印迹杂交分子杂交实验①②③目录三、探针的标记(一)探针的特征探针的特点:①要加以标记、带有示踪物,便于杂交后检测,②应是单链,若为双链用前需先行变性为单链;③具有高度特异性,只与靶核酸序列杂交;④标记的探针应具有高灵敏度、稳定、标记方法简便、安全。

(二)探针的种类及制备探针第四节 DNA芯片技术第五节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对细胞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生命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手段。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是在研究这一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这些技术。

一、DNA 提取技术DNA 提取是分子生物学中的基本技术之一,通常用于从生物样品中提取纯净的 DNA。

提取后的 DNA 可以用于 PCR 扩增、基因测序、构建谱系树和基因克隆等研究。

常用的 DNA 提取方法包括:SDS 法、酚-氯仿法、纯物直提法、磁珠提取法等。

二、PCR 扩增技术PCR 扩增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精确的 DNA 复制技术,它可以将少量模板 DNA 扩增到数百万份,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PCR 扩增实验包括:反应体系的准备、扩增程序的设置、扩增产物的分离、测序和定量分析等步骤。

三、蛋白质电泳技术蛋白质电泳技术是一种将蛋白质分离、纯化、鉴定和定量的常用技术。

常见的蛋白质电泳实验包括:SDS-PAGE,氨基酸序列鉴定,二维凝胶电泳(2-DE)等。

蛋白质电泳技术可用于研究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分布、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

四、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修改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组序列。

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是 CRISPR-Cas9 技术,它基于靶向特定 DNA 序列的小RNA和 Cas9 蛋白的结合,从而在特定的位置切割 DNA 分子,实现基因组修饰。

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医药、生物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五、RNAi 技术RNAi 技术是一种利用 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机制抑制基因表达的技术。

RNAi 技术可以通过向细胞中导入或合成RNA 分子,干扰靶向基因的 mRNA 转录和翻译,从而抑制靶向基因的表达。

使用 RNAi 技术可研究基因功能、探索新型药物和开发生物技术等领域。

六、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一种将 DNA 或 RNA 分子序列确定下来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3′
P— A A T T C********* OH— —OH *********C T T A A — P 3′ 5′
DNA连接酶
EcoR I
5′ **********GAATTC********** **********CTTAAG********** 3′
EcoR I
3′
3′ 3′ 5′
5′
A A T T C********* OH—G*********
作用模式图: 2. 产生3′突出粘性末端
5′ 3′ 5′
3′ 5′
3′
5′
**********CTGCAG************** **********GACGTC**************
Pst I
Alu I
5′
3′
5′ 3′
3′ 5′
*************A —OH —P G
P — CT************* OH— GA*************
*************TC 3′ 5′
限制性内切酶用途:
1.基因重组过程中切割DNA以获取目的基 因片段,切割载体形成切口,使目的 基因能插入载体中。
3′
3′
5′
3′
5′
*********C T G C A —OH *********G — P
OH— A C G T C***********
P — G***********
作用模式图:
3. 产生平末端(blunt end)
5′ 3′
*************AGCT************* *************TCGA************* 5′ 3′
病毒把某一细胞的DNA带至另一细胞, 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表型
DNA片段从染色体的某处移位到另一处。
四、基因重组(recombinant) 不同DNA分子间发生的共价连接 重组的类型: 1. 位点特异性重组 (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2. 同源重组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第十二章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及其应用
序言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物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最活跃、 对社会 与经济的发展有巨大推动力的高科技领域。其 中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
世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技术
我国政府将其列为信息通讯、航天、新能源、 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的第二位。可见其战略地位。
2.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ysms, RFLP)分析:遗传病的诊断,法医 DNA指纹分析等。 3.构建DNA的物理图谱,基因定位,DNA的 同源性分析等等。
(二)DNA连接酶(DNA ligase) ——基因工程的缝纫针
催化两条双链DNA分子的互补粘性末 端或平末端的5′磷酸基团与3′羟基形成磷 酸酯键。
功能: 2. 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核糖核 酸酶H活性;DNA解旋酶活性等。 用途: 1. 反转录酶的最主要作用是以mRNA 为模板合成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cDNA)。 2. 以单链DNA或RNA为模板制备探针。
是免疫球蛋白多样性的分子机制。
第二节
基因工程的工具 ——工具酶和载体
一、 常用的工具酶
(一)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切——基因工程的手术刀 没有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和应用,就 很难有今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快 速发展。
识别双链DNA中特异序列,该序列的特征为 4-6个核苷酸的回文结构,并在识别序列内或附 近特异切割DNA,产生粘性末端或平末端。
功能: 根据需要在特定的位点精确切割 双链DNA分子
作用模式图: 1. 产生5′突出粘性末端(sticky end)
5′ 3′ 5′ 3′ 3′ 5′ 5′
P **********GAATTC******** **********CTTAAG********
*********G —OH *********C T T A A — P
1. 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机制
A B a b
同源区
A
B a b A B a b
B
A
b
a
B
a
b
A
功能 1.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 进行交换,形成生物个(群)体的多样性。 2. 是DNA损伤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2. 位点特异性的基因重组 由整合酶催化,重组仅在特定的基 因片段和位点上进行。
3′
5′
作用模式图: 2. 连接平末端
5′ 3′ ************TC —OH ************AG — P 3′ 5′ 5′ 3′ P — CT************* OH— GA************* 3′ 5′
DNA连接酶
Alu I
5′ 3′ *************AGCT************** *************TCGA**************
3′ 5′
(三) 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1. 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 功能: 以RNA为模板,以带3′-OH末端的 DNA片段为引物, 沿5′至3′方向合成 DNA链。 3′AAAAAAUCUGUCCUA……5′ 5′TTTTTTT—OH 3′ dNTP 反转录酶 Mg2+ 3′AAAAAAUCUGUCCUA……5′ 5′TTTTTTT AGACAGGAT……3′
生物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观念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接近完成及后基因组计划的 开展,借助计算机处理复杂信息的强大能力,21世 纪的生物技术将会有更大发展,有些领域甚至可能 有重大突破。
第一节 自然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
一、接合 二、转化 三、转导 四、转座
质粒DNA从一个细胞转移至另一细胞 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 DNA,使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
功能: 将两条双链DNA片段连接起来, 实现 DNA的体外重组。
DNA连接酶催化平末端连接要比粘性末 端 效率低得多。
也可将双链DNA分子内部的单个切 口(无核苷酸空缺)连接起来。还可作用 于RNA,但效率很低。
如需连接单链DNA或RNA,则需用 RNA连接酶。
DNA连接酶
作用模式图:
5′
1. 连接粘性末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