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21年中考语文《综台性学习类》试题解题策略分类例析

中考语文《综台性学习类》试题解题策略分类例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综合性学习应运而生。这种学习模式,强调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旨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实践能力和创新探索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纵观2018年各地中考综合性学习类考题,基本在突出时事政治、乡土气息、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内容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多变,实践性、操作性强,旨在考查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下面,就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常见的几个题型进行分类解析。

此类试题的主要类型有:(1)拟写活动方案或计划;(2)设计活动主题或主题语;(3)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例1. (2018·四川南充)初三某班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一:拟写主题。请围绕“微笑面对生活”结合语境,补全下面主题标语。

,学习有乐总需放歌。

(2)活动二:设计形式。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①办专题板报②写话题作文

(3)活动三:畅谈感悟。面对挫折,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解析】此类试题先创设一个具体的活动情境,然后要求学生按要求参与活动,可设计活动方案,可撰写活动宣传语,可设计活动形式……几乎所有语言运用方面的题型都可揉合进这类题。所以,解答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要善于总结答题经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第(1)题补全主题标语,学生要参看后半句的字数、句式特点以及修辞手法等,围绕“微笑”写出上半句。第(2)题学生结合所给的①②两个活动形式,按照其句式特点写出易于开展的活动即可。第(3)题谈看法,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围绕“微笑面对生活”这个主题谈谈自己积极向上的观点即可。

【参考答案】(1)生活很美记得微笑(切合主题,字数相同,意思对即可)(2)③讲励志故事④开展辩论赛(切合主题即可)(3)在人的一生中,难免遇到挫折打击,我们应把失败看作成功的垫脚石。微笑面对生活,这样我们就会树立信心,迎接成功。(意思对即可) 【活动参与类试题解题策略】

这类题目主要是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去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出现频率较高。正确解答此类题目,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解容设计活动主题或拟写主题语的题目时,可从题目和材料中筛选重要信息,并按要求处理好这些信息,针对题目做出简明的回答。注意如有前后句,应做到字数相同,句式一致,主题明确。

2.关注社会热点,丰富答题信息。活动参与类试题有许多是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而设题的,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社会热点事件构成了活动参与类试题的背景材料,如果平时留心这些热点事件,对热点事件有自己的思考,解答时就能更加从容。

3.掌握实践方法,增强实践能力。平时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多参与、多探究,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践方法。这样在拟定活动方案、设计宣传语、制定活动计划时就可以做到紧扣主题,且拟定的方案或计划具有可行性。

4.根据题目情境,恰当表达。答题时,除了结合现实生活和过往经验,还要围绕题目创设的具体情境进行设计、构思,语言表达要准确、简练、生动。

二、图文转换类

图文转换类试题是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中的一个亮点题型。此类题目一般是对漫画、示意图、统计图、图标等的考查,让考生解说图标的内容、寓意,提取图表蕴含的信息,发表对图表所反映问题的看法或感受等。

例2.(2018·湖南邵阳)综合实践。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2)材料二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解析】第(1)题概括主要信息,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语段,抓住关键的词语,围绕“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美丽中国”等概括即可。第(2)题标志图解析时,首先,观察表象,抓住特点,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其次,由表及里,展开联想。徽标是(像)什么,由徽标联想到什么,与主题有什么关联。最后,分析寓意,文字表达。在联想的基础上,对徽标的创意要联系具体对象做出合理解释。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避免遗漏。采用规范、准确、简明、平实、清晰的说明语言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1)示例:我们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2)示例:构图要素有橄榄枝、地球、太阳、山、水以及字母ZHB。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象征绿色在召唤。地球代表地球只有一个,这是我们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太阳代表宇宙空间。山和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ZHB为“中国环保”的缩写,表明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徽标。

例3. (2018·江苏宿迁)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2月21日“人民网”) 材料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

(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2018年3月20日“教育部网站”) 材料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且统计

【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

(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

【解析】第(1)题考查了考生图文转换能力,考生阅读图表时,多角度感知和把握图表所传递的信息,围绕“增长率大幅度提高”解答。第(2)题要求根据给出的材料进行劝说,应围绕“坚持就是胜利”等方面回答,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整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1)2017版较2013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1倍。学生年平均阅读篇数增加近1倍,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其中,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增长率比小学高。(2)小明同学,古诗文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有一些难度。但是不要急,坚持学,当你走进古诗文,领略了它的风采,你会发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而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围绕劝说言之有理即可)

【图文转换类试题解题策略】

解答此类试题时,主要按照以下四步进行。

第一步,全面解读。整体阅读图表,尤其要关注图表的标题,多角度感知和把握图表所传递的信息。

第二步,注重联系。分析图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及时筛选有用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

第三步,仔细揣摩。在全面阅读的基础上,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想象和推论,透过表面内容和统计信息,把其背后隐藏的信息挖掘出来。

第四步,准确表达。无论是阐述画面内容,还是概括图表的主题含义,都要力求准确无误,表述简洁扼要。

三、语言创作类

此类试题的主要题型有:(1)编拟、欣赏广告、宣传语;(2)拟写对联及创作赏析;(3)心愿表述;(4)主题访谈;(5)话题辩论;(6)景点介绍。

例4. (2018·四川巴中)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某校九年级开展“家·国·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家】幸福的家

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根据示例,为活动再设计两个内容。

①讲成长故事②看新旧照片

(2)【国】强盛的国

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禅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

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

(3)【梦】复兴的民族

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厉害了,我的国!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自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要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

【解析】本题根据材料,考查学生设计活动内容、拟写对联和座右铭的能力。第(1)题设计活动内容,要结合示例①②,用动宾短语拟写。第(2)题拟写对联,我们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把握对联形式与特征。(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对联的传统书写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第二,注意对联拟写要求。(1)注重构思。一般要从所写的对象本身出发,考虑采取适当的表现手法,或正反相对,或虚实相衬,或俗中见雅,以期更好地表现客观对象,抒发主观情感。(2)讲究格调。对联要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奋发向上的精神,充实而真挚的感情,雄放而高昂的格调,还要体现出时代特色。(3)锤炼语言。对联的语言要精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还要富于音乐美。第(3)题拟写座右铭,要求在拟写时不要用名言,而应用具有高度概括性及富有哲理的语言写,不用太多的字数,有激励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1)示例:忆点滴关爱集孝亲名言(2)示例:看今朝,黄大年弹精竭虑“深探”写传奇(3)示例:让困难在我面前低头,让挫折在我面前转弯,让悲伤在我的生命里消失!

【语言创作类试题解题策略】

这类试题,往往是结合最新时政新闻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正确解答此类题目,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此类试题一般不设统一答案,但答题时要合理发挥联想或想象。

2.此类试题一般形式多样,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多加练习,做到厚积薄发。

3.不同类型的语言创作试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学生在解答时应该围绕主题内容,结合材料去回答,不要脱离语境。如拟写标语(口号),学生在答题时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然后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4.答案要有创意。此类试题往往没有设置标准答案,它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意的空间;语言表述要简明、准确、得体、有层次感。最好能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文学色彩。

四、地域文化类

此类试题的主要内容有:(1)名人典故;(2)家乡风俗;(3)旅游文化;(4)家乡特色节日。

例5. (2018·湖北襄阳)流淌在荆楚大地的汉江,清澈、安宁,她传承了悠久的秦楚文化,抚育了一江两岸的儿女。让我们一起参加班级“背起行囊走汉江”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我“走”我策划】为使本次专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帮助班长策划并完善下面活动项目。(本专题中已设计的活动除外)

项目一:探寻母亲河源头

项目二:调查汉江水资源现状

项目三:

(2)【我“走”我发现】在行走汉江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了同学们作为汉江儿女的自豪感。请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

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我的发现:

(3)【我“走”我抒怀】顺流而下,汉江美景入眼帘。请以“汉江风光无限”为主题,完成句子,抒发对汉江的赞美之情。

汉江是美的,美在其山,;美在其,……汉江之美令我陶醉!

(4)【我“走”我参与】活动结束后,班级根据襄阳市近期颁布的《襄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条。(格式大体一致,字数不限)

示例:拒绝抛洒,净化汉江。

我的设计:

【解析】这是一道地域文化类试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家乡各方面文化资源的了解,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感情。第(1)题,学生结合所给的项目类型,写出适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即可。第(2)题,学生细读两则材料,从中概括出相同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第(3)题,学生可以按照题干的句式,从“山”“水”“景”进行写作。第(4)题考查学生拟写公益广告语的能力。拟写广告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指向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具体明确地表达出来。第二,用语温馨。尽可能用“美”和“善”的语言进行引导,激起他人的崇高感。第三,多用修辞。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广告语生动形象,增强宣传效果。第四,力求简洁。结构简明醒目,语言简练通俗,既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又便于记忆。第五,讲究押韵。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

【参考答案】(1)示例:走访汉江两岸居民(2)汉江赋予了我们民族名字,而且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3)示例:连绵起伏水碧波荡漾(4)示例:让垃圾远离汉江水,让清澈伴随母亲河。

【地域文化类试题解题策略】

地域文化已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之一,也应在考试中得到充分体现。带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试题主要有以下题材:(1)历史人文。即以地方的历史人文材料入题。选取地方典型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风土人情等文化信息,巧妙地将家乡文化的熏陶与语言技能的考查结合在一起,具有教育意义。(2)名胜景观。将语文具体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考查附着在学生熟知的地方名胜景观上,改变了过去机械而枯燥的考查方法,显得更为实用。(3)会议活动。重要的集会、体育活动等也是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以此入题,语文的“生活化”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正确解答地域文化类试题,主要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多关注、学习有关家乡的文化,熟悉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内容组成,多收集相关资料,注重积累,这样在答题时才能举一反三,把握做题规律。

五、传统文化类

此类试题的主要内容有:(1)中国书法;(2)饮食文化;(3)戏曲文化;(4)诗词歌赋等。

例6.(2018·山东德州)柳公权的楷书用笔出自颜真卿,但又改变了横细竖粗的态势。柳体笔画匀称瘦硬,爽利挺秀,结体严紧,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属于柳体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名家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解答这类试题,首先结合题干进行逐一分析:A项结合书法运笔特点应该属于隶书。B项属于颜体,颜体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C项属于行楷,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草书规整。

【答案】D

【传统文化类试题解题策略】

传统文化反映的是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一个民族的特质和风貌,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曲、国画、书法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要求,更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做好传统文化类试题,学生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多阅读,多积累;多了解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掌握其基本形式、内容、代表人物等主要信息。在平时有意识地搜集整理一些相关知识,做到有备无患。

2.重点关注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合点,特别关注与语文关联较大的传统文化。

3.近年考查传统文化的试题众多,且形式多样,考生在平时应多研究中考试题,了解一些常考常见的题型,总结这些题目的答题要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