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电大古代汉语专题

1310电大古代汉语专题
1310电大古代汉语专题

中央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 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主要是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即运笔时横、捺等笔画有如波浪起伏之状,某些笔画在收笔时,作向上挑起状。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正方。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教材第1页---2页) 答:早在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效用提出了自己说法。如《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这个时期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周宣王时,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主要依据是文献的记载。 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教材第3页---4页) 答: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3、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教材第5页---6页) 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由郑樵率先提出,而后经过戴侗等人的传承和不断完善,最后成为一个体系完整,组织严密的汉字结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汉字整字是由一些基本字(即基本部件)通过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这种组合,不仅是多方式的,而且是多层次的。这种理论还认为,在字与字的产生关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种次第相生的关系,一些字是产生另一些字的基础,另一些字是在这些字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全部汉字就可以通过它们的组合与相生关系,排列出一个系统的谱系,成为一个相互联系、次第相生的有机统一体。这种理论符合汉字的实际情况,符合现代系统论的思想,从而把汉字结构理论推向了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高度。用系统方法来研究汉字系统,比现代学者使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汉字早了七百多年。这在汉字学史乃至语言学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4、从唐代起,“《说文》学”流传至今的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最负盛名的是什么?(教材第7页) 从唐代起,就有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说文》进行研究,有研究其所收字者,有进行文字校订者,有注释者,还有研究其体例者,等等,从而形成了一个?说文学?流派。流传至今的代表性著作有:(1)南唐末徐锴《说文解字系传》;(2)宋初徐铉《校订说文解字》;(3)明赵頤光《说文长笺》;(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5)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6)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说文释例》等等,其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最负盛名。 5、简述戴侗《六书故》的特点和贡献。(教材第8页)戴侗的《六书故》是一部探究?六书?本义的著作,他把《说文》部首改造后,按义类归为九大类,每类又包括若干的部首。然后把所收字按义类编排。戴侗的贡献有:第一、开创了把《说文》部首按义类归纳为大类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人们更容易看到各有关部首在表义效用的方面的相互关系。第二、从《说文》部首中分析出了最小的表义构件与复合部件,建立了汉字表义最小部件系统。《六书故》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学者也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6、19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80年代,汉字学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教材第9页----第14页) ⑴文字学的名称发生了变化。章太炎把研究文字的学问改称?语言文字之学?。 ⑵文字学与语言学分家。唐宋以来的?文字之学?,包含着音韵学和训诂学,学科混淆,界限不明,现代一些学者试图廓清文字学与语言学的界限,逐渐地把训诂学、音韵学从?文字之学?中分离出去,这时,才有了?文字学?这个名称,并用为研究文字的学科的专称。 ⑶文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传统的汉字学研究,一直都是以形音义俱全的汉字为对象的,汉字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字形、字义、字音三个方面。近代的汉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为只限于字形。(4)研究领域的拓展。这一时期的汉字学研究领域拓展主要表现在古文字学的独立与汉字现代化的研究。 7、简述古文字学的独立过程和集大成的著作。(教材第11页----第14页) 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古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缣帛文字。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我国自宋代以来,就有金石学的研究,金石学虽然涉及到古文字,但它以金石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的古文字并未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甲骨文的发现与金文、陶文、玉石文字和简帛文字等材料的陆续发现,与学者治学方法的现代化,使它从金石学中独立出来,科学的古文字学得 以建立,迅速成为汉字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对于古文字的研究重点,主要是资料的搜集、整理、刊布文字和考释。20世纪80年代后,对于古文字的研究则主要是成果的汇集、理论阐释、古文字学史与古文字学知识的推广和应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结集前人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著作。于省吾、姚孝遂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1-4册,是甲骨文字考释的集大成之作。金文研究在资料汇编方面有: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还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1963),收青铜器照片845件,铭文500多件。这三部书大体包括了1950年之前流传于世的金文资料。另有徐仲舒主编《商周金文集录》(1984),收解放后新出土的铜器铭文九百七十三件。邱德修《商周金文集成》。台湾严一萍编《金文总集》艺文印书馆1983。这是一部集中前人研究成果,带有总结集成性的著作。在金文考释方面,主要有:吴闿生《吉金文录》(1933)、柯昌济《金文分域编》(1929)。汇集各家考释的有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75年出版。《金文诂林附录》香港中文大学1977年出版。《金文诂林补》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1年出版。日本白川静《金文通释》(1962—1984年)已出五十六辑之多,在考释方面亦可谓集大成之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陈公柔等先生,在夏鼐先生的指导下集体编纂而成的《殷周金文集成》,是一部收录金文著录的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则是对《集成》文字的考释。《睡虎地秦墓竹简》,集中了学术界对秦简文字的考释意见。高明编著《古陶文汇编》,是迄今收录陶文资料最为丰富的总集,代表陶文著录的最高成就。 8、什么是刻划记号?汉字起源与刻划记号是什么关系?(教材第30页末段) 刻划记号是古代刻划在某些实物上用来记事的符号。从古籍记载及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看,刻划记号是汉字的直接来源之一。刻划记号有多种,书契即是其中之一。书契符号最初用来计数或表达某种意义,后来与一定的言辞结合起来,有了固定的读音和写法,就演变成了文字。刻画符号还包括陶器符号。我国远古时代的先民在烧制陶器时,往往在上面刻划或绘制一些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_______________,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_______________。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文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文字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字改革从_______________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字主要来源于。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一个是。 8、商代文字指的是。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 表意方式属于。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 11、简帛文字指。 12、秦文字指。 主要特点 。 13、今文字属于文字;主要特点 。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 16、隶书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 。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 。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 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 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 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 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 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 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 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文字的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有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汉字学的创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汉字学萌芽于先秦,创建于东汉。先秦时期,一

2017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390;资料整理于2020年10月8日。 一、填空题 1.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是东汉____所撰写的____,该书开创了____编字法,此外,该书是按照____字形系联的。 许慎;《说文解字》;部首;小篆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繁体字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要具备识繁写简的能力,繁体字“橙”、“舆”、“後”相对应的简化字分别为____、____、____。 礼;与;后 3.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形式与现代汉语稍有不同,不但可以通过____、____等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也可以在谓语动词前面加____字表示被动。 于;为;见 4.古今汉语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方面。 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 5.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____、____、____。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二、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 (一)说明下列黑体字词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 6.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吝惜;喜爱。 7.厉王虐,国人谤王。 谤:批评;诽谤。 8.罢师而去之。 去:离开;前往。 9.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倒下;死亡。 10.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葆。 丈人;老人;妻子的父亲。 11.于是乘其车,揭其一,过其友。 揭:高举;揭发。 过:访问;经过。 12.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高兴;说话。 13.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 景:影子;景色。 14.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河:黄河;河流。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5.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相:察看;本义。 16.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暮:年老;引申义。 1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考答案汇编

学习-- 好资料 二、解释下列名词:(10分,每个2 分) 1、图画文字:图画文字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为原始文字,它是文字画经过长期发展而来,这是一次人类文明史上质的飞跃。它与有声语言有直接的联系,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 2、籀文:西周末年,周宣王大史籀作《史籀篇》,作为教授学童之书,并用以统一周王朝的文字,叫籀文,即大篆字体。也叫史籀大篆。 3、甲骨卜辞:甲骨卜辞及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汉子体系。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是刻在甲骨上的卜辞,所以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 4、钟鼎文:古代称铜为金,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为钟鼎文。 5、隶定:汉末人用隶书的笔法来写古文字的字形,人们称之为“隶古 定” 。后来有人把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为“隶定” 。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类型? ①文字所属的类型,是由构成这种文字的字符的特点来决定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字符的特点,判定他所属的类型。 ②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字符,某些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来的。所以汉字从其所属类型看,是意音文字。表音字符大多含有意义,因此,汉字也可以径称为表意文字。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 ,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 ①因为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字符,某些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来的。所以汉字从其所属类型看,是意音文字。表音字符大多含有意义,因此,汉字也可以径称为表意文字。 ②这种提法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西洋人认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但我们认为表意、表音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西洋学者的文字发展阶段论是以研究印欧语的文字体系为标准而得出的理论,不是一般文字的发展规律。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 ①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②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变为小篆。特点是:笔画圆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小篆形体正齐。 ② 从小篆变为隶书,这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特点是: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半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这一阶段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形成。③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不再有波势挑法,笔画横平竖直,一般以顿笔收笔。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①隶书是在战国末期产生的,它是在秦国篆书的基础上产生的。秦地处宗周故地,文字较保守,但到战国后期,文字应用越来越多,而隶书笔势圆转,费力费时,人们书写时,为求快,多有草率急就之处,久而久之,形成所谓草篆。其实,其中所孕育的新字体就是隶书。它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形成的。隶书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使广大民众应时代需要共同创造的,并不是某个人独自创造的;是民众创造后被官府采用,而不是官府制成施之于民众。 ②意义:篆体演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隶变的结果是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了。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三种情况是什么? 甲词本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为甲词另造字。如,“我”、“而”。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如,“辟”、“戚”。表示乙词意义的词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如,“孰”、“莫”、“然”等。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那种情况的假借? 1、说(悦)属于由本字的假借 2、耳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3、之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4、辟(劈)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5、辟(僻)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6、戚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7、止(只)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8、剥属于有本字的假借 9、蚤(早)属于有本字的假借 10、厌属于有本字的假借何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五、写出下列加横线字的本义,如果属于分别字,则说明属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许慎,说文解字,14篇,30卷,540部首,9353单字,1163重文。 2.尔雅,释诂,释言,释训。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4.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5.部首,笔画。 6.读若(读如),直音,反切,反切。 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8.王引之《经传释词》,杨树达《词诠》,刘淇《助字辨略》,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 9.阮元《经籍纂诂》。 10.刘熙《释名》。 11.《方言》。 12.顾炎武,段玉裁,三十部。 13.王先谦,郭庆藩。 14.陆法言,193韵,陈彭年。 15.流水对,借对 16.精清从心邪,知徹澄娘。 17.仄仄平平仄仄平。 18.颔联,颈联 19.《诗经》,《楚辞》。 20.《切韵》。 21.帛,金。 二、单项选择填空。 1.C。 2.A. 3.C。 4. D。 5. A。 6. A。 7. D。 8. B。 9. C。 10. D。 11. C。 12. C。 13. A。 14. C 。 15. A。

16. D。 17. D。 18-27:A、A、A、D、C 、A、D、A、C、A 三、名词解释。 1.省声 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声符。 2.省形 用省略了笔画的偏旁做形声字的形符。 3.亦声 汉字中合体字的意符兼有声符的作用。 4.反切 用两个字来拼另一个字之音读的注音方法,其原理是:切上字与被注字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注字韵母、声调相同。 5.同源词 由一个母词所派生出来的词群,它们之间有音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6.阴声韵 古代学者称纯元音韵母为阴声韵。 7.阳声韵 古代学者把鼻音韵母称作阳声韵。古代的阳声韵有n、m、nɡ三类韵尾,现代普通话则只有n、nɡ两类韵尾。 8.双声 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双声,判定古代汉语的双声现象,一般应以上古音为依据。 9.叠韵 两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叫做叠韵,判定古代汉语的叠韵现象,一般应以上古 音为依据。 10.重唇音 指双唇音帮旁並明四个声母。 11.舌头音 指舌尖中音端透定泥四个声母。 12.浊音 发音时声带颤动的音。 13.古无轻唇音 上古不存在轻唇非敷奉微四母。这条论断是钱大昕提出来的,见《十驾斋养新录》。 14.七音 指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七类发音部位。 15.清音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音。 16.全清 古代学者把不送气的清音声母称作全清。例如:“帮非端知见”之类。 17.洪音 古代学者把开口、合口一、二等韵称作洪音;后世把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称作洪音。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字鼎堂;,字彦堂;,号雪堂;,号观堂。 2.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研究汉字的学问被称为____,唐代注《汉书》日:“小学谓文字之学也。” 3.古代学者所说文字之学,不仅包括研究汉字的学问,而且包括和。 4.宋代兴起了,这是一门以传世和出土的古代铜器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40分) 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7.班固、郑玄、许慎所说的“六书”异同是什么? 8.什么是结绳记事?汉字的起源与结绳记事有什么关系?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每字1分,共10分) 9.都: 10.朋: 11.壶: 12.寇: 13.基: 14.徒: 15.歪: 16.本: 17.鼓: 18.珑: 四、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构字部件构成今字(每宇2分。写出古字1分,具体说明1分,共10分) 19.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诗经·豳风·伐柯》) 20.疾止。(《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21.召彼故老,讯之占梦。(《诗经·小雅·正月》) 22.爰始爱谋,爰契我龟。(《诗经·大雅·绵》)

23.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经·小雅·绵蛮》) 五、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写出规范字,并说明它们的造宇结构特点(15分) 24.缝人掌王宫之缝缘之事。(《周礼·天官·缝人》) 25.凡火,人火日火,天火日炎。(《左传·宣公十六年》) 26.厝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27.清泉洗黼煎山茗,满榻松风清昼眠。(陆游《午枕》) 28.汉王伤智,乃扪足日:“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六、说明句中黑体字的意义并写出对应的繁体字(每字3分,共15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 2.小学;颜师古 3.训诂;音韵 4.金石学;石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文字理解,就是对字形所代表的意义和字音的理解。(2分)字形不是单纯的视觉图形,它还是一定的意义和语音的载体,它的根本使命在于表意和表音,因此,字形的变化要适应表意和表音的需要。(2分)汉字增强表意表音功能的主要办法就是增加笔画或者增加表意与表音部件,这就使得字形趋向繁化: (1)增加笔画使字形增繁。(2分) (2)增加意符使字形增繁。(2分) (3)增加声符使字形增繁。(2分)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古汉语专题

第一次作业 一, 1. 《说文解字》以“六书”理论为中心的文字学正式创立。 2. 3. 古代的文字,秦以前流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如:甲骨文、金文。 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4. 卢戆章卢戆章《切音新字序》,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简字全谱》 5.结绳说、书契说、八卦说、仓颉说、画图说。 6.图画文字 7.图画刻划符号 8.甲骨文龟甲、兽骨。 9. 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0.金文 11.战国时代 12. 小篆形体匀称,笔画婉转流畅,象形程度不断降低。 13. 14 15.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16. 秦国篆书改篆书的形象化而为点划符号化;字形改篆书的圆长而为方扁;笔划有折无转,并有波挑。方笔和圆笔兼用。 17. 小篆隶书 18. 碑刻、砖刻、简牍 19. 笔画横平竖直,不再有波势,收笔不再上挑,以顿笔收笔,左撇不再有粗的收笔,采用了草书的细尖,右捺不上挑,但有捺脚,楷书较为集中,稍显竖长。 二,简答 1.东周已有些探索汉字学的零星材料了。“六书”之名始见《周礼》,而学者大多认为《周礼》是春秋时期某人所作。仓颉造字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文献《世本》、《韩非子》等。周代出现了童蒙识字课本《史籀篇》,旧说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编者选取了当时的常用字,编成章句、韵语行文,以便儿童学习,象后来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千字文》一样。秦代天下一统后,文字也统一了。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博学篇》,这些都是推行小篆的范本。但还没有系统研究汉字的著作出现,先秦只能说是汉字学的萌芽时期。 2.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 1.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2.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区别是通假字是本字的替代字;假借字是本字的音同或音近的字。 3.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 4.六书是分析汉字形义关系的基本理论,其具体的名称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5.古代汉语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三个方面。 6.词类活用是指在句子中临时改变词性,偶然用为别的词。 7.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 8.古今汉语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方面。 9.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第一次解释了六书的含义。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的是造字法;转注、假借讲的是用字法。 10.通假字和假借字的主要区别是通假字是本有其字,假借字是本无其字,这就是通假字和假借字的主要区别。 11.古今汉语的词义差异可以从词义程度、词义范围、词的感情色彩方面来考察。 12.通假字是本字的替代字;假借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13.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的主要区别是词类活用是临时改变词性,偶然用为别的词;词的兼类是词固有的用法。 14.通假字和假借字的主要区别是通假字是本字的替代字;假借字是本字的音同或音近的字。 15.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16.六书中讲造字法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用字法的是转注、假借。 17.通假字是本字的替代字;假借字是本字的音同或音近的字。 二、解释字词 (一)说明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国都;国家。 2.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考试大全)

简答 1.如何认识汉字的历史贡献?从一下几各方面认识汉字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的功绩和巨大的贡献。 (1)汉字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稳定,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2)汉字保存了悠久的古代文明。 (3)汉字本身体现着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 (4)汉字的各种字体形成了特有的书法艺术。文字本是一种符号,它的基本功能是交际,但汉字除交际之外,还是一种可供欣赏的书法艺术品。 2.汉字书写为什么能成为一种艺术?汉字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艺术,是与它的字形以象形为基础分不开的。所谓象形,就是象物之形,而物是有灵气的,这种灵气就蕴涵了艺术的原始形态,是产生艺术的重要因素。古人所谓书画同源,也就是这个道理。书法艺术在甲骨文中即有充分表现,甲骨文讲究对称的质朴自然的书法。铸在钟鼎铜器上的铭文,更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此后的隶楷行草,产生大量的艺术珍品,也出现很多大书法家。曹魏时代的钟繇,晋代的王羲之,他们是历代公认的大书法家。他们不但在书法艺术上有很大成就,同时对楷书字体的形成作出了贡献。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具有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素质、陶冶人的情操等作用。许思园先生说:“从古迄今,书法为最普遍、最实用之艺术,中国人审美修养实基于此,因而陶冶成世界上最能鉴赏形式美之民族。旧中国之篆、隶、行、草、山、水、花、鸟画幅,陶瓷、玉器与园庭布置皆无上美妙,发扬民族文化,必经恢复此艺术境界始,而其根本则在书法” (见许思园《中西文化回眸》)许思园先生学通文理,贯中西,(1945 年出版《相对论驳议》英文版后,爱因斯坦邀请他到寓所交谈)此言决非耸人听闻,只是其中的道理很少有人理解罢了。3.什么是假借字?什么是通假字?假借是文字记录语言时,与词汇发生关系的一种现象;假借是意义上毫无关系的词,只是由于语音上的联系而借用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意义的一种现象。离开具体的语言,就无所谓假借。根据本字的有无,假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本字的假借,叫假借字;一类是有本字的假借,叫通假字。没有本字的假借,就是起初没有为语言中的某个词造字,它的意义借用另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 4.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是怎样产生的?所谓古今字,是指在某一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不同字形。古今概念是相对的,时代在前的为古字,时代在后的为今字。清儒段玉裁说:“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古今字的产生,多是文字分化的结果。(参见分化字的问题) 2、为什么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教材所说的表意文字不同于西洋学者贬低汉字时所用的表意文字的概念,必须与他们划清界限。他们认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我们则认为表音、表意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西洋学者的文字发展阶段论是以研究印欧语的文字体系为标准而得出的结论,不是一般文字的发展规律。独立形成的文字体系如古代埃及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汉字,都是以表意为主的意音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和楔形文字,后来都消亡了。腓尼基人曾借用古埃及圣书字,取其表音字符,扬弃其表意字符,向表音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文字后来广泛地影响了印欧语各国的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拼音文字。汉字不但没有消亡,而且一直沿着固有的方向发展,突出其表意功能。这是文字发展的不同方向,不是不同阶段,不是西洋学者所说表音优于表意,表音、表意没有优劣之分。当然,表意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正如表音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一样。有时这个缺点可能又正是它的长处。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后五种字体的基础都是篆书,只是在形体上加些艺术色彩而已。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古隶是指早期的隶书,汉隶则指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隶书当在战国末期就产生了,它是在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是广大民众适应时代需要共同创造的,并不是某个人的独力创造;是民众创造以后被官府采用,而不是官府制成施之于民众。 篆书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中外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隶变。隶变的结果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的阶段。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了。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1、汉语古音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特点是什么? 一般讲三个时期: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填空 1、说文解字汉字学是创建 2、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从商代文字到秦小篆阶段的汉字,历时1400余年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卢戆章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原始绘画 7、创制期,约距今10000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是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使用的文字甲骨文、金文、陶文 9、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金文 11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符号表意文字的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字体的变化 15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导性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16篆书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小篆隶书18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增加波势和挑法 19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和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字的的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 二、简答题 1、答案见课本P1倒第一行至P2第一段止。 2、答案见课本P3倒第二行至P4第6行止。

2017电大《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成绩: 古代汉语专题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汉语言本科 学号: 16130012500139 姓名:闫兵爱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__《说文解字》_____________,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__汉字学的创建_____________。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_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__甲午战争之后_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个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 表意方式属于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 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中央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历年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教材所说的“汉字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与西洋学者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的概念有什么不同? 2.清代学者戴震对传统六书提出了什么质疑?有什么意义? 3.汉语史分期的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各包括哪些时代的音系?各时期的代表音系是什么? 4.为什么对待词义要有一个历史观点? 二、标出诗的韵脚和韵部 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韦应物 万木丛云出香阁,西连碧涧竹林园。 高斋独宿远山曙,微霰下庭寒雀喧。 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条空掩门。 时忆故交哪得见,晓排阊阎奉明恩。 三、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并说明古今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有区别字,也请写出 1.终日不获一禽。(《孟子。滕文公下》) 禽: 2.耕、渔与陶,非舜官也。(《韩非子·难一》) 官: 3.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世说新语·方正》) 。

4.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5.近臣谏,远臣谤。(《国语·楚语》) 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原来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 1.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妻: 2.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甲: 3.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庸奴: 4.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5.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 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谁: 。 2.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郑风·褰裳》) 我: 3.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荀子·正论》) 变: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之: 5.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我: 六、翻译下列古文(46分) 原文1: ①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各言尔志?”③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④敝之而无憾。” ⑤颜渊曰:“愿无伐善,⑥无施劳。”⑦子路曰:“愿闻子之志。”⑧子曰:“老者安之,⑨朋友信之,⑩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原文2: ①齐景公问政于孔子。②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③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原文3: ①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②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③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⑤

ls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试题 一、填空(10分) .1.“小学”本来是对从事初级教育的学校的称呼,因为文字是小学所学的主要内容,所以汉代用“小学”这一名称指称---------。 2.汉字改革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主要有卢戆章、王照、劳乃宣。1892年卢戆章出版了--------- ,创造了最初的 -----文字。1900年王照出版了-------,1905年劳乃宣出版了 3.假借造成的用字后果有两种情况:________。 4.汉字形体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20分) 5.如何认识仓颉造字说? 6.唐兰、陈梦家、裘锡圭提出的“三书说”具体名目是什么? 7.字形感知活动的要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8.为什么说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每字1分,共10分) 9.皿: 10.苛: 11.朱: 12.景: 13.林: 14.册: 15.忝: 16.伐: 17.须: 18.基: 四、写出下列黑体字的读音(每字1分,共10分) 19.龟裂 20.大宛 21.吐谷浑 22.土蕃 23.阿房官 24.会稽 25.哑然失笑 26.德发扬,诩万物 27.抨击时弊 28.毗邻 五、解释句中黑体字的宇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 借义(每字2分。解释句中义1分,说明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 假借义1分。共10分) 29. -气专定,则傍通而不疑。《管子,兵法》 30.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苟子·不苟》 31.飞腾何限云中鹤,寂莫空余涧底鳞。汪懋麟《送梦敦学士假归桐城》 32.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鲍照《结客少年场行》 33..通人圈于好恶兮,岂爱惑之能剖。<后汉书·张衡传》 六、按照要求说明句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宇、繁简字(40分) 34.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构字部件构成今字?(每字2分。写出古字1分,具体说明1分,共10分) (1)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论语·尧日》) (2)疾止。(《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3)召彼故老,讯之占梦。(《诗·小雅·正月》) (4)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左传·宣公二年》)“ (5)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 35.写出句中通假字所通之字及其意义(每字2分。写出句中通假字1分,说明意义1 分。共10分) (1)立适以长不以贤。(《公羊传·隐公元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