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期末考试复习 水分析化学第三章配位滴定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讲解学习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复习 水分析化学第三章配位滴定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讲解学习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复习 水分析化学第三章配位滴定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讲解学习

第三章配位滴定法

一、配位滴定法概述

配位滴定是以配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它以配位剂作标准溶液直接或间接地滴定被测溶液,形成配位化合物,并选用适当的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

--等和有机配位剂如氨羧配位、用于配位滴定的配位剂:无机配位剂如CNF 剂使用较广泛:

氨基三乙酸(NTA) 乙二胺四丙酸(EDTD) 乙二胺四乙酸(EDTA)

EDTA的性质及配合物二、 EDTA的离解平衡 1.2+相TA这样EDY的两个羧酸根可再接受质子,形成HY—,在强酸溶液中,H64级离解平衡当于一个六元酸,有6

O Y+2HHEDTA具有中强二元酸的性质-- HY+2NaOH====Na 可见,2224:3—

1)( EDTA在水溶液中有七种存在型体表4-2--+2+3-] [HY]+[Y+Y+Y+Y]+Y+Y=Y)C(H[H][H][H[H][H]2446531

—3表值下的主要存在型体pH在不同

EDTA.

4- 4- 1Y。的分布分数δ≈ pH≥12时,只有Y型体,此时y4-,难溶于酸和一般有℃)/100mL水(22 EDTA微溶于水,其溶解度为0.02g2 Y·也简称EDTA(NaH 机溶剂,易溶于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故常用它的二钠盐,22;L3mol/℃),浓度为0.(2224),M=372.,其溶解度为11.2g/100mL水HO28。pH溶液的值为4.0.01mol/L EDTA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特点 2.EDTA;配合物稳定;配合物易溶于水;1配位性广泛;配位比简单的为1:

与无色的金属离子生成无色配合物,与有色金属离子生成更深的配合物。三、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 1型配合物时:形成与配合剂(L)1:金属离子 (M)

θθ越大,K对于相同配位数的配离子,K值越大,该配离子在水中越稳定,df表示配离子越易离解。型配合物时:n:1形成(L)与配合剂(M)金属离子

θ表示。——总稳定常数以βK fn 3.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

的浓度为C,根据物料平衡:C溶液中金属离子M的总浓度为,配位体L LM] [ML[ML[ML]+]+…+[M]C=+n2M n 2根据分布分数定义,则各级配+β [L]+…+β [L]) [L]+β= [M](1 n11合物的分布分数:

可见,配合物的分布分数δ仅是[L]的函数,由δ和C可求各级配合物的平M1衡浓度。

4.平均配位数

四、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MYEDTA进行反应,生成配合物在EDTA配合滴定中,被测金属离子M与

+- 或 L、HY,产物MY都可能与溶液中的OH、其他配合剂M称为主反应;反应物和的稳定性受到影响。N等发生副反应,使配合物。MY其他金属离子

的副反应有利于主反应的的各种副反应不利于主反应的进行,而MYM和Y 进行。以上副反应对主反应——配合反应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副反应系数的大小。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1.配合剂Y (1)EDTA的酸效应与酸效应系数αY(H)+的存在,使配位体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酸效应:由于H+Y(H)引起的副反应的系数。a 酸效应系数:H

式中[Y]——表示未参加配合反应的EDTA的总浓度;总4-4-离子的浓度称为有效浓度。——能与金属离子配合的 [YY] δ——EDTA的分布分数。Y

溶液的pH值增大,酸效应系数α数值减小,EDTA的分布分数δ越大,即YY(H)4-+引起的副反应的程度越小。H ]增大,表示Y[Y受 (2)共存离子的配合效应共存离子效应:当M与Y发生配位反应时,共存离子N也与配合剂Y发生副反应生成NY,其副反应系数用α表示。Y(H)α=1+K [N]=1+β[N] NYY(H) (3)配合剂Y的总副反应系数

α=α+α>-1

Y(H)Y(H)Y 2.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1)配合效应及配合效应系数

- 等的存在,使金属离子参加主反应能力,OH 配合效应:其他的配合剂如L 降低的现象。

配合效应系数α:配合剂L引起的副反应的系数。M(L)

金属离子的总的副反应的系数α(2)M1

+α-α=αM(CH)MM(L)可能形成酸式配MYMY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α较高酸度下,3.配合物MY+H]

1=表示为αMHY合物,其副反应系数α+K [H MHYMY(H)MY(H).

较低酸度下,MY可能形成碱式配合物MOHY,其副反应系数α表示为αMY(OH)MY(OH)OH-]这些配合物称为混合配合物,这些副反应称为混合配合效应, [OH=1+K MOHY其对主反应有利。

' K 4.条件稳定常数MY在一定条件下,校正了各种副反应以后,生成配合物的实际稳定常数称条件稳定常数。

一般情况只因为酸式或碱式配合物不太稳定,所以在多数计算中忽略不计。考虑酸效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所以

五、配位滴定原理 1.配位滴定曲线pMEDTA的加入量而改变,绘制配位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 M的浓度随滴定剂 EDTA曲线称为配位滴定曲线。—的计算 2.计量点pM

的平衡浓度;——计量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式中 [M]M sp C——计量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M的分析浓度,即各种型体的总浓度。Msp [M] 计量点时很小 sp

[MY]——计量点时形成配合物的浓度; sp C——原始水样中金属离子M 的浓度;M'——条件稳定常数。 K MY3.影响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

'越大,滴定突跃越大; (1)K MY(2)C越大,pM突跃越大,滴定突跃越大;M(3)pH 越大,酸性越小,α越小,K越大,突跃范围越大。Myy(H)4.金属指示剂

'的条件——考虑了指示剂的酸效应和金属离子的配合效应的式中 KMIn ino稳定常数; MIn的稳定常数; K——显色配合物MIn——指示剂的酸效应系数;α (H)ln的副反应系数。α——金属离子M M pM值——该溶液被滴定时金属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用[In][MIn]=,pM 当t表示。' 1gαlgK pM=(H)一α一MtlnMIn而酸碱指示应该指出,金属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随滴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剂只有一个确定的理论变色点。.终点误差的计算

5.

值之差。pM为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时pM △pM=pM一式中spep.直接准确滴定判据6

7.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公式法(1)直接准确滴定的最小pH值的计算

α对应的酸度,即最小pH值。最高酸度:1g Y(H)最低酸度:金属离子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酸度,其计算如下:

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之间的范围,在此范围滴定,终点误最适宜酸度范围:%|。差TE≤|±0.1时所在最适宜酸度范围内,当pM=pM 最佳酸度:使用指示剂指示终点时,tsp对应的酸度。) 查图法或曲线法值 (2)利用酸效应曲线估计最小pH( 查出金属离子M单独滴定所允许的最小值;pH 1) 范围内哪些离子可以滴定,哪些离子干扰滴定;查出在一定 2)pH 值,实现连续滴定或分别滴定。pH控制溶液 3).

六、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溶液中有多种金属离子,必须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常用的方法有:控制酸度和使用掩蔽剂的方法。

1.控制酸度分别滴定

(1)分别准确滴定的判据若溶液中有M、N两种金属离子,当△pM=±0.2,TE=±0.1%时,若

则可61gCK≥M离子,N离子不干扰。滴定M离子后,若则可准确滴定NY'N,sp离子。准确滴定N 分别滴定酸度控制 (2) 离子的最高酸度:与单一离子滴定最高酸度的求法一样。 M离子常常可以被准确滴离子的水解酸度中,N M离子的“酸度下限”:在M离子终点,考虑到金属指示剂指示M定,因此只有滴定M离子的“酸度下限”

N离子显色的干扰,利用指示剂的酸效应进行处理得时消除1

-=1gCK 1gαNyY(H)N,sp离在适宜酸度范围滴定M离子的酸度下限。α对应的酸度作为选择滴定M y(H)'αlgK—lg子时1gK= (N)MYMY离子的最高酸度,最低酸度及适宜离子后,滴定N N离子的酸度:滴定完M 酸度范围,与单一离子的求法相同。 2.掩蔽和解蔽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只离子。能采用掩蔽的方法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掩蔽作用:加人一种试剂,它只与共存的干扰离子作用,降低干扰离子的平衡浓度以消除干扰,这样的作用称掩蔽作用。这种试剂叫掩蔽剂。

(1)掩蔽方法

1)配位掩蔽法配位掩蔽法在M,N混合体系中,加入配合掩蔽剂L后,使N与L形成稳定配合物,降低体系中N的游离浓度。此时

,达≥6降低了α倍,使△lgC 即KC KN,spNYN(L)的目的。掩蔽剂应满足以下条件:到选择性滴定M形成配EDTA即干扰离子N与掩蔽剂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性大于与A.K>K,NYNL无色或浅色,不影响终点判断。合物的稳定性,且NL不形成配合物或者即使形成配合与掩蔽剂MLK<K,即待测金属离子. B MYML EDTAM可被MY,这样在滴定中,ML中的待测金属离子物ML,其稳定性也小于置换出来。范围一致。pH值与测定所需pH.掩蔽剂所需的 C在使干扰离子浓度降低,沉淀掩蔽法该法是在溶液中加入一种沉淀剂, 2) 不分离沉淀的情况下,直接滴定。它不是一种理想的掩蔽方法。若沉淀有沉淀完全且是无色的晶形沉淀。该法要求生成的沉淀的溶解度小,颜色,又吸附待测金属离子,影响观察终点和测定结果。而新价态离子不 3)氧化还原掩蔽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干扰测定,以此消除干扰的方法。用一种试剂从某些离子与掩蔽剂形成的配合物中重新释放出 (2)解蔽方法来的过程叫解蔽。这种试剂叫解蔽剂。七、金属指示剂

,“突跃”pMEDTA配位滴定中,金属指示剂:滴定剂滴定至计量点前后发生该范围内发生颜色变化和滴定终点的试剂叫金属指示剂。能指示出这一“突跃”指示剂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配合物,又叫显色剂。

1.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的计算。金属指示剂理论变色点pM t形成显色配合物的反应达到平衡时,其条件MIn与金属离子当金属指示剂稳定常数

'的条式中 KMIn——考虑了指示剂的酸效应和金属离子的配合效应的:Mln件稳

定常数;的稳定常数; K——显色配色物MIn Mlnα——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Mα——指示剂的酸效应系数。ln(H)值为该溶液被滴定时金属指示剂的pM[MIn]=[In]时,:当理论变色点pM T理论变色点。ααlgK pM=一lg-1g ln(H)MlnTM但是酸碱指示剂只有一金属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随滴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个确定的理论变色点。.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2.

(1)金属指示剂In的颜色与显色配合物MIn的颜色应有显著差异;

42;10 /K的稳定性适当,K>10>,K (2)MIn MlnMYMlb (3)显色反应应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可逆性;

(4)In有一定的选择性;

2020智慧树知到《分析化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分析化学(山东联盟)》 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分析化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通常用于高含量中含量组分的测定,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点。以下哪个选项是重量分析法的优点。 答案: 准确度较高 2、分析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化学分析又可以分为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答案: 对 3、分析化学依据分析的目的、任务可分为: 答案: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4、组分分析中的组分包括元素、分子、官能团、化合物以及其他复合物组分组成的物相。 答案: 错 5、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结构分析和成分分析,成分分析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答案: 对 第二章 3、用 25ml 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 答案: 25.00 4、置信度越高,则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大。

答案: 对 5、滴定分析法要求相对误差为±0.1%,若使用灵敏度为0.0001g 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 答案: 0.2g 第三章 5、对于速度较慢的反应,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式进行测定( ) 答案:返滴定法 第四章 1、下列物质中,能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 A.苯酚 B.氯化氨 C.醋酸钠 D.草酸 答案:D 2、下列物质不能烘干的是( ) A.碳酸钠 B.重铬酸钾 C.邻苯二甲酸氢钾 D.硼砂 答案:D 3、下列对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主要因素错误的是( ) A.指示剂用量

B.温度 C.溶剂 D.试液的酸碱性 答案:D 4、下列物质不能在溶液中共存的一组是( ) A.Na2CO3+NaHCO3 B.NaOH+Na2CO3 C.NaOH+NaHCO3 D.Na2HPO4+NaH2PO4 答案:C 5、在NaOH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盐酸中,若酚酞指示用量过多则会造成终点( ) A.推迟到达 B.正常到达 C.无影响 D.提前到达 答案:D 6、用0.1mol.L-1NaOH滴定0.1mol.L-1的甲酸(pKa =3.74),适用的指示剂为( ) A.甲基橙(3.46) B.百里酚兰(1.65)

山东大学2017年无机化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大学2017年无机化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无机化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3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应掌握坚实宽广的化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深入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的专门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及时了解无机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科技协作管理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应的产业部门承担教学、科研、高新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无机材料化学 2、配位化学 3、能源与环境材料 4、无机材料制备 5、无机/有机复合材料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博连读研究生学制5年,学习年限为5-7年。 四、培养方式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 五、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其中硕士研究生阶段应修学分不少于30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分(含前沿讲座2学分与社会实践2学分)。博士阶段应修学分不少于10学分(包括博士阶段前沿讲座4学分)。 六、课程设置 硕博连读培养研究生在修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后,应修本专业博士研究生除外国语以外的课程。 (一)必修课 思想政治理论3学分(硕士阶段)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博士阶段) 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 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 社会实践2学分 社会实践:硕士生在读期间应参加一定量的教学实践工作,可辅导本科生课程、参加实验室建设、承接横向课题、参与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或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结束后写出总结报告,导师根据报告评定成绩,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成绩及格以上记2学分。 前沿讲座6学分。 前沿讲座贯穿硕博连读培养的全过程。 (1)前沿讲座的目的和内容: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了解本学科相关研究方面的重大学术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提高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前沿讲座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 (2)前沿讲座的形式:“研究生前沿专题讲座”形式有两种: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参加的、指导教师主持

山东大学工程化学复习考试总结

工程化学总结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约20分)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1、系统和环境 2、状态和状态函数 3、内能 4、热和功:正负号规定 5、能量守恒定律:ΔU =Q +W 6、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 )T,V 时, p =Σp i ,p i /p =n i /n 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焓变 1、Q ν=ΔU (W ’=0) 2、Q p =ΔH (W ’=0) ;H =U +PV 3、Q p =Q ν+Δn (g)RT 三、盖斯定律 反应式相加减对应着热效应相加减。 四、标准摩尔生成焓和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 ((必考 计量系数不可漏)) Δθ 298H =∑νB Δf θ298 H (生成物)-∑νB Δf θ 298H (反应物)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自发过程 二、混乱度、熵和熵变 1、S =k lnΩ 2、熵值大小的判断 3、热力学第三定律 4、化学反应的熵变: ((必考 计量系数))Δθ 298 S =∑νB θ 298 S (生成物)-∑νB θ 298S (反应物) 三、吉布斯函数和反应方向的判断 1、ΔG =ΔH -T ΔS 2、恒温恒压、不作非体积功条件下: ΔG < 0 反应正向自发 ΔG > 0 正向不自发,逆向自发 ΔG = 0 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四、标准状态下吉布斯函数变的求算 Δθ T G ≈Δθ298 H -T Δθ 298S 五、非标准状态下吉布斯函数变的求算

b a d c p p p p p p p p RT G G ] /)B ([]/)A ([]/)D ([]/)C ([ln θ θ θθθ T T +?=? 第三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 b a d c p p p p p p p p K ] /)B ([]/)A ([]/)D ([]/)C ([θ θ θθθ = 二、平衡常数的热力学求算 ln K θ =-Δθ T G /(RT )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吕·查德理原理 四、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只要求简单计算。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t c d t c c t c b t c a ??= ??= ??- =??- =/)D (1 /)C (1/)B (1/)A (1υ 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基元反应:υ=kc a (A)c b (B) 2、复合反应:υ=kc α(A) c β(B) 3、反应级数 三、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k =Ae -ε/RT 四、活化能的物理意义 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普通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值。 五、控制反应速率的具体步骤和催化剂 浓度、温度、催化剂 六、链式反应 ( 填空 三选一 )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 重点习题:5、7、8、9、10、12、15 第二章 溶液和离子平衡(约30分) 第一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摩尔分数浓度、体积摩尔浓度、质量摩尔浓度及其换算 第二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B m k p vp =? 2、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bp bp B m k T =?、) (fp fp B m k T =?

山东大学无机化学精彩试题大一下

第一学期无机化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30分) 理想气体;过热现象;钻穿效应;状态函数;盖斯定律;活化能;盐类水解;溶液;反应级数;氧化数;电负性;电离能;化学键;晶格能;镧系收缩。二.问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有哪些?用其中之一,设计一最合理的实验测定葡萄糖的莫尔质量。 2.试判断下列过程熵变的正负号 (1)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 (2)水蒸气和炽热的碳反应生成CO和H2; (3)冰熔化变为水; (4)石灰水吸收CO2; (5)石灰石高温分解。 3.解释下列事实: (1)AgCl在纯水中的溶解度比在盐酸中的溶解度大; (2)BaSO4在硝酸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 (3)Ag3PO4在磷酸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大; (4)PbS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大; (5)Ag2S易溶于硝酸但难溶于硫酸; 4.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碱: NO2-、SO42-、HCOO-、HSO4-、Ac-、CO32-、S2-、ClO4-。 根据酸碱电子理论,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下列各酸: Li+、Na+、K+、Be2+、Mg2+、Al3+、B3+、Fe2+。 5.在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中,电子的运动状态要用几个量子数来描述?简要说明各量子数的物理含义、取值围和相互间的关系。 6.试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元素有哪些?写出它们的电子排布式、元素符号和中文名称。 (1) 有6个量子数为n=3、l=2的电子,有2个n=4、l=0的电子;

(2) 第五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 (3) 第四周期的第六个过渡元素; (4) 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5) 基态4p 轨道半充满的元素。 7.根据共价键理论,说明下列分子或离子的成键情况和空间构型: H 2O ;CO 2;PCl 4+;SO 3;NO 2-。 8.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判断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磁性大小和稳定性高低: CO ;O 2;O 22-。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向含有Cd 2+和Fe 2+浓度均为0.020 mol ·dm -3的溶液入H 2S 达饱和,欲使两种离子完全分离,则溶液的pH 应控制在什么围? 已知K sp ?(CdS)=8.0×10-27,K sp ?(FeS)=4.0×10-19,常温常压下,饱和H 2S 溶液的浓度为0.1 mol ·dm -3,H 2S 的电离常数为K a1?=1.3×10-7,K a2?=7.1×10-15。 2.为了测定CuS 的溶度积常数,设计原电池如下:正极为铜片浸泡在0.1 mol ·dm -3 Cu 2+ 的溶液中,再通入H 2S 气体使之达饱和;负极为标准锌电极。测得电池电动势为0.67V 。 已知 Cu /Cu 2+E =0.34V , Zn /Zn 2+E =-0.76V ,H 2S 的电离常数为K a1?=1.3×10-7,K a2?=7.1×10-15。求CuS 的溶度积常数。 3. 已知 ++Tl /Tl 3E =1.25 V , Tl /Tl 3+E =0.72 V 。设计下列三个标准电池: (a)(-)Tl ∣ Tl + ? Tl 3+∣ Tl (+) (b)(-)Tl ∣ Tl + ? Tl 3+,Tl +∣Pt (+) (c)(-)Tl ∣ Tl 3+ ? Tl 3+,Tl + ∣Pt (+) (1)写出每一个电池对应的电池反应式; (2)计算298K 时,每个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 ? 和标准自由能变化△r G m °。 第一学期无机化学试题(1)平分细则及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30分) 理想气体;过热现象;钻穿效应;状态函数;盖斯定律;活化能;盐类水解;溶液;反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复习-水分析化学[第三章配位滴定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配位滴定法 一、配位滴定法概述 配位滴定是以配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它以配位剂作标准溶液直接或间接地滴定被测溶液,形成配位化合物,并选用适当的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 用于配位滴定的配位剂:无机配位剂如CN-、F-等和有机配位剂如氨羧配位剂使用较广泛: 氨基三乙酸(NTA) 乙二胺四丙酸(EDTD) 乙二胺四乙酸(EDTA) 二、EDTA的性质及配合物 1.EDTA的离解平衡 在强酸溶液中,H 4Y的两个羧酸根可再接受质子,形成H 6 Y2+,这样ED—TA相 当于一个六元酸,有6级离解平衡 可见,EDTA具有中强二元酸的性质-- H 4Y+2NaOH====Na 2 H 2 Y+2H 2 O EDTA在水溶液中有七种存在型体(表3—1): C(H 4Y)=[H 6 Y2+]+[H 5 Y+]+[H 4 Y]+[H 3 Y-]+[H 2 Y2-]+[HY3-]+[Y4-] EDTA在不同pH值下的主要存在型体表3—1

pH≥12时,只有Y4- 型体,此时Y4- 的分布分数δ y4- ≈1。 EDTA微溶于水,其溶解度为0.02g/100mL水(22℃),难溶于酸和一般有 机溶剂,易溶于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故常用它的二钠盐,也简称EDTA(Na 2H 2 Y·2 H 2 O,M=372.24),其溶解度为11.2g/100mL水(22℃),浓度为0.3mol/L;0.01mol/L EDTA溶液的pH值为4.8。 2.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特点 配位性广泛;配位比简单的为1:1;配合物稳定;配合物易溶于水;EDTA 与无色的金属离子生成无色配合物,与有色金属离子生成更深的配合物。 三、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金属离子(M)与配合剂(L)形成1:1型配合物时: 对于相同配位数的配离子,K f θ值越大,该配离子在水中越稳定,K d θ越大, 表示配离子越易离解。 金属离子(M)与配合剂(L)形成1:n型配合物时:

2017年山东大学山大理论化学考试大纲

628理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理论化学》是2014年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理论化学》考试要力求反映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专业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腾飞培养综合素质高、复合型的化学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考生应掌握本科目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具备对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理论化学》试卷满分150分。其中,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合计100分为必答,另外50分可选择无机化学(50分)或分析化学(含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50分)作答。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答题时允许使用计算器。 四、考试内容: 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100分) 该科目大纲共计十九章,其中第一至第十章考题占75分,第十一至第十九章(结构化学部分)考题占25分。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概论 1.1 热力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1.2 热力学基本概念:体系与环境,体系的性质;热力学平衡态和状态函数 2.热力学第一定律 2.1 热和功 2.2 热力学能 2.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与数学表达式 3.体积功与可逆过程 3.1 等温过程的体积功 3.2 可逆过程与最大功 4.焓与热容 4.1 焓的定义 4.2 焓变与等压热的关系 4.3 等压热容和等容热容 5.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5.1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 5.2 理想气体的Cp与Cv之差 5.3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6.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实际气体的应用 6.1 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效应 7.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相变过程的应用 8.化学热力学 8.1 化学反应热效应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反应进度; 8.2 赫斯定律与常温下反应热效应的计算:赫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与标准摩尔燃烧焓

山东大学《无机化学》课后习题2-5

第二章物质的状态 习题 2.1 什么是理想气体?实际气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理想气体模型处理?实际气体方程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实际气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理想气体模型处理? 2.2 为什么家用加湿器都是在冬天使用,而不在夏天使用? 2.3 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形式存在的单质、以液体形式存在的金属和以液体形式存在的非金属单质各有哪些? 2.4 平均动能相同而密度不同的两种气体,温度是否相同?压力是否相同?为什么? 2.5 同温同压下,N2和O2分子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平均动能是否相同? 2.6试验测得683K、100kPa时气态单质磷的密度是2.64g·dm-3。求单质磷的分子量。 2.71868年Soret用气体扩散法测定了臭氧的分子式。测定结果显示,臭氧对氯气的扩散速度之比为1.193。试 推算臭氧的分子量和分子式。 2.8常压298K时,一敞口烧瓶盛满某种气体,若通过加热使其中的气体逸出二分之一,则所需温度为多少?2.9氟化氙的通式为XeF x(x=2、4、6…),在353K、1.56×104Pa时,实验测得某气态氟化氙的密度为 0.899g·dm-3。试确定该氟化氙的分子式。 2.10温度为300K、压强为 3.0×1.01×105Pa时,某容器含640g氧气,当此容器被加到400K恒定后,问当容器内氧气的压力降到1.01×105Pa时,共放出多少克氧气? 2.11为什么饱和蒸气压与温度有关,而与液体上方空间的大小无关?试计算 (1)303K、空气的相对湿度为100%时,每升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2)323K、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0%时,每升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已知30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4.23×103Pa;32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1.23×104Pa。 2.12 在303K,1.01×105Pa时由排水集气法收集到氧气1.00dm3。问有多少克氯酸钾按下式分解? 2KClO3 === 2KCl +3O2 已知30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4.23×103Pa。 2.13 298K,1.23×105Pa气压下,在体积为0.50dm3的烧瓶中充满NO和O2气。下列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瓶内总压变为8.3×104Pa,求生成NO2的质量。 2NO +O2 === 2NO2 2.14一高压氧气钢瓶,容积为45.0dm3,能承受压强为3×107Pa,问在298K时最多可 装入多少千克氧气而不致发生危险? 2.15将总压强为101.3kPa的氮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通入盛有足量P2O5干燥剂的玻璃瓶 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瓶内压强恒定为99.3kPa。 (1)求原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 (2)若温度为298K,实验后干燥剂增重1.50g,求瓶的体积。(假设干燥剂的体积 可忽略且不吸附氮气)

山大无机化学试题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 一.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配平(20分)。 1.用氢碘酸处理CuO; 2.朱砂溶于王水; 3.向磷与溴的混合物中滴加水; 4.五硫化二锑溶于烧碱溶液; 5.光气与氨气反应; 6.单质磷溶于热烧碱溶液; 7.氯气通入含有氢氧化铋的烧碱溶液; 8.砷化氢通入硝酸银溶液; 9.向磷酸二氢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10.用烧热的铅除去酒中含有的醋酸。 二.述下列制备路线,并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30分)。 1.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生产氢氟酸、盐酸和氢溴酸?如果用H2和Br2直接燃烧法生产HBr而又不降低HBr的产率,实际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2.以硼镁矿为主要原料制备乙硼烷。 3.以铬铁矿为主要原料制备铬黄。 三.回答下列问题(40分)。 1.向Hg2+溶液中加入KI溶液时生成红色HgI2沉淀,继续加入过量的KI溶液,HgI2沉淀溶解得无色的HgI42-配离子溶液。请说明HgI2有色而HgI42-无色的原因。 2.什么是自旋-禁阻跃迁?为什么Mn(H2O)62+配离子几乎是无色的? 3.一些顺式铂的配合物可以作为活性抗癌药剂,如cis-PtCl4(NH3)2、cis-PtCl2(NH3)2、cis-PtCl2(en)等。实验测得它们都是反磁性物质,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它们的成键情况,指出它们是内轨型配合物还是外轨型配合物。 4.KClO3固态受热,在360℃时出现一吸热过程,500℃时出现一放热过程,580℃时再次放热并显著失重,770℃时又发生一吸热过程。请加以解释。 5.常见的金属硫化物中,哪些易溶于水?哪些可溶于稀盐酸?哪些可溶于浓盐酸?哪些可溶于硝酸溶液?哪些可溶于王水? 试用6种试剂,将下列6种固体从混合物中逐一溶解,每种试剂只能溶解一种物质,并说明溶解次序。 BaCO3,AgCl,KNO3,SnS2,CuS,PbSO4。 6.写出下列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毒重石,孔雀石,绿柱石,萤石,天青石。 7.分析说明NH3、N2H4、NH2OH、N3H的酸碱性变化规律。 8.设计实验方案分离下列离子:

历年(部分)山东大学分析化学考研试卷(记忆版)

2001年分析化学简答题部分 1.有Zn2+与Mg2+离子的混合溶液,浓度均为2×10-2mol/L,如何分步滴定?若控制pH6.0以上,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计算滴定的终点误差。 2.某学生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某一弱酸,当酸的一半被滴定时,溶液的pH为5.0,当滴定到6.0时,他错误的停止了滴定。此时被滴定了的弱酸的百分率是多少? 3.简述分析化学中“显著性差异的检验方法”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4.E0I/I-=0.54V,E0H3As3O4/HAs6O2=0.56V,为何能通过调节pH,用As2O做标准物质滴定I2标准溶液? 5.如何得到纯净且已过滤、洗涤的沉淀?

6.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Cl-,为什么在滴定过程中先生成AgCl沉淀,终点时才生成Ag2CrO4?(给出了两者Ksp) 7.气相色谱分析法定量分析可以采用“外标一点法”和“内标对比法”,试简述何种情况下使用该法。 8.屏蔽常数大的氢核,应出现在NMR图谱的哪一端? 9.紫外可见光谱法定性时,为什么将测定最大吸收波长改为测定该波长处的吸光系数并用来作为定性的依据

2008年分析化学 一、简答 1.酸碱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是什么?如何选择指示剂? 2.质量检测器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3.HPLC的检测器类型有哪些?哪些是通用检测器,哪些是专属检测器? 4.荧光分析法与紫外分析法各有哪些优点? 5.毛细管电泳法与气相色谱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6.为了确定一个新的分析方法,制备了5个空白样品,怎样判断方法是否准确可行?7.什么是检出限?什么是分析化学?

8.色谱分析法定性定量的方法有哪些? 9.直接碘量法与间接碘量法加碘的顺序? 10.电位法与指示剂法的优点? 11.非水滴定如何选择指示剂? 12.比较醇,醚,酚的红外光谱 二、计算 用EBT做指示剂,pH=12的50ml溶液,用0.01mol/L的EDTA滴定,共消耗15ml。后改用Ca指示剂做指示剂,Ph=9的50ml溶液,用0.01mol/L的EDTA滴定,共消耗10ml。10.Mg2+及Ca2+的总量是多少 11.Mg2+及Ca2+的各自的量是多少

山东大学网上作业答案 工程地质答案

1、火成岩的产状中,一般来说,面积规模最大的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岩墙 2. B. 岩盆 3. C. 岩株 4. D. 岩基 5. E. 岩床 2、下列岩石种类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卤盐类岩石 2. B. 硫酸盐类岩石 3. C. 碳酸盐类岩石 4. D. 花岗岩 3、松散岩石(如粘土、砂土、砾石等)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存在的空隙,称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溶隙 2. B. 裂隙 3. C. 缝隙 4. D. 孔隙 4、在松散沉积层中进行深基础施工时,往往需要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若降水不当,会使周围地基土层产生固结沉降,轻者造成邻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的不均匀沉降;重者使建筑物基础下的土体颗粒流失,甚至掏空,导致建筑物开裂和危及安全作用。这种工程问题称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地基沉降 2. B. 流砂 3. C. 基坑突涌 4. D. 潜蚀 5、大雨或融雪水将山区或高地的大量碎屑物沿冲沟搬运到山前或山坡的低平地带堆积而成为:√此题回答正确 1. A. 坡积物 2. B. 洪积物 3. C. 冲积物 4. D. 残积物 6、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称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断口 2. B. 节理 3. C. 解理 4. D. 裂隙 7、占地壳岩石体积最大的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A. 火成岩 2. B. 沉积岩 3. C. 变质岩 8、承受建筑物全部重量的那部分土和岩层称为: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持力层 2. B. 基础 3. C. 下部结构 4. D. 地基 9、若岩层、岩体、岩脉的片理等沿走向突然中断、错开而出现不连续现象,则此处存在的地质构造可能有()存在 √此题回答正确 1. A. 褶皱 2. B. 断层 3. C. 节理 4. D. 单斜构造 10、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分选和磨圆度最好的是 √此题回答正确 1. A. 残积物 2. B. 风积物 3. C. 洪积物 4. D. 冲积物 5. E. 坡积物 11、静力载荷试验可以确定: √此题回答正确 1. A. 地基承载力

山东大学无机化学测试试题大一下

山东大学无机化学试题大一下

————————————————————————————————作者:————————————————————————————————日期:

第一学期无机化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30分) 理想气体;过热现象;钻穿效应;状态函数;盖斯定律;活化能;盐类水解;溶液;反应级数;氧化数;电负性;电离能;化学键;晶格能;镧系收缩。二.问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有哪些?用其中之一,设计一最合理的实验测定葡萄糖的莫尔质量。 2.试判断下列过程熵变的正负号 (1)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 (2)水蒸气和炽热的碳反应生成CO和H2; (3)冰熔化变为水; (4)石灰水吸收CO2; (5)石灰石高温分解。 3.解释下列事实: (1)AgCl在纯水中的溶解度比在盐酸中的溶解度大; (2)BaSO4在硝酸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 (3)Ag3PO4在磷酸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大; (4)PbS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大; (5)Ag2S易溶于硝酸但难溶于硫酸; 4.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碱: NO2-、SO42-、HCOO-、HSO4-、Ac-、CO32-、S2-、ClO4-。 根据酸碱电子理论,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下列各酸: Li+、Na+、K+、Be2+、Mg2+、Al3+、B3+、Fe2+。 5.在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中,电子的运动状态要用几个量子数来描述?简要说明各量子数的物理含义、取值范围和相互间的关系。 6.试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元素有哪些?写出它们的电子排布式、元素符号和中文名称。 (1) 有6个量子数为n=3、l=2的电子,有2个n=4、l=0的电子;

山东大学网络学院分析化学1

分析化学模拟题1 一、填空题 1、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样品,在可见光区光源用____氢灯或氚________灯,吸收池可选择___石英_________材料的吸收池。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单色器配置在___原子化器_________后,原因是_选用原子化器将试样变为基态原子后才可用单色器进行分离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下列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增大、减小或无影响): (1)同离子效应 减小 ; (2)酸效应 增大 ; 4、HPLC 的洗脱技术主要有 等强度 和 梯度 两种。 5、某次测量结果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表示为:%03.0%79.108,05.0±=±n s t x ,它表示置信度为 95% ,测量次数为 9 。 6、在吸附薄层色谱法中,根据Stahl 设计的规则,若分离极性物质,应选择 不活泼 的吸附剂和 极性 展开剂。 7、紫外吸收光谱主要是反映分子中__生色团和助色团_________的特征,而不是整个_分子____的特征。 8、氢核磁共振谱(1H-NMR )主要提供_氢核类型、__化学环境 、氢分布、核间关系_ 方面的信息。 二、问答题 1、Lambert-Beer 定律下列两种数学表达式: (1)A=εLC (2) A=1% 1cm E LC 可知:ε= LC A ,1%1cm E = LC A ,由此可得出结论:ε= 1%1cm E ,试问:此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此结论不正确。ε是摩尔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mol/L ,厚度为1cm 的吸光度。E 1%1cm 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W/V ),厚度为1cm 的吸光度。两种表示方式之间的关系是ε=?10 M E 1%1cm 2、用电位滴定法进行酸碱滴定,写出电极的组成,并写出两种确定终点的方法。 答:pH 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山大认可的核心期刊

医学部分 特类 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 1 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 2 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会 A类 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 1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医科大学 2 解剖学报中国解剖学会 3 卫生毒理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会 4 药物分析杂志中国药学会 5 药学学报中国药学会 6 营养学报中国营养学会 7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8 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卫生经济学会 9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药理学会 10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心理卫生学会 11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医学会 12 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13 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医学会 14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华医学会 15 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医学会 16 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医学会 17 中华核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 18 中华护理杂志中华护理学会 19 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华医学会 20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 21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医学会 22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 23 中华理疗杂志中华医学会 24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医学会 25 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华医学会 26 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华医学会 27 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医学会 28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会 29 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医学会 30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医学会 31 中华眼科杂志中华医学会 32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中华医学会 3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 34 中华肿瘤杂志中华医学会 35 中医杂志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36 中国卫生统计中国医科大学 37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研究院 38 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医学会 39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华医学会 40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医学会 41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医学会 4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医学会 43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医学会 4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医学会 45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医学会 46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医学会 47 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医学会 48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华医学会 49 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50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5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医学会 52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医学会 53 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54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医学会 55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中华医学会 56 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会 57 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会 58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医学科学院 59 中国公共卫生中华预防医学会 60 亚洲天然产物杂志(英文)中国药学会 61 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国预防医学会 62 实用护理杂志卫生部 B类 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 1 癌症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 病毒学报中国微生物学会 3 护理学杂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4 基础医学与临床北京生理科学会 5 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 6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7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上海铁道医学院 8 口腔正畸学杂志北京医科大学 9 临床儿科杂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儿童医院 10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11 临床检验杂志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 12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13 临床皮肤科杂志江苏省人民医院 14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

山东大学 药学(无机化学)网络教育答案

? 班级:2019年上学期高起专成绩: 90分 一.单选题(共30题75.0分) 1 在乙炔(C2H2)分子中,碳碳原子间的化学键情况为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 2.5分 2 pH=5.75的HAc-NaAc缓冲溶液,其缓冲比是()(已知pKa,HAc=4.75)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 2.5分 3 下列各缓冲体系缓冲容量最大,缓冲能力最好的一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 2.5分 4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认为,下列全部是酸的是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 2.5分 5 向CrCl3·6H2O溶液中加入AgNO3,经测定有2/3的氯被沉淀,据此推知溶液中存在的配离子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 2.5分 6 下列化合物中,可作螯合剂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 2.5分 7 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一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 2.5分 8 难溶电解质Ca3(PO4)2,若用S表示其溶解度(mol?L-1),则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为 ?A、 ?B、

?D、 我的答案:C得分: 2.5分 9 在氨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H4Ac后溶液的pH值将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 2.5分 10 在Fe—Cu原电池中其正极反应式及负极反应式正确的为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 2.5分 11 用奈斯特方程式计算MnO4-/Mn2+的电极电势E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 2.5分 12 n,l,m确定后,仍不能确定该量子数组合所描述的原子轨道的()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 2.5分 1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分析化学(食品)

分析化学(食品) 一、名词解释 1. 有效数字 2. 校准曲线 3. 膜电位 4. 共振线 参考答案: 1. 有效数字:实际能测量到的有意义的数字或所有准确数字和一位可疑数字。 2. 校准曲线: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它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3. 膜电位:电极敏感膜形成2个界面,与溶液接触后形成两个相间电位,二者差。 4. 共振线:原子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所吸收的一定波长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由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所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均称共振线。 二.填空题 1.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OH-的共轭酸是;HAc 的共轭碱是。 2.按滴定反应的类型分,滴定分析方法通常可分为滴定法、滴定法、滴定法和滴定法四类。 3.计算一元弱酸HA溶液中[H+]的最简公式是。 4. 在碘量法中常用的专属指示剂是。 5. 生成难溶性银盐的沉淀滴定法称为。 6.按固定相的种类不同可将气相色谱法分为、。 三、选择题▲ 每题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在正确答案前打“√” 1. 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数据,要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可疑值,应采用 A. F检验 B. t检验 C. Q检验 D.H检验 2. 液体样品的分析结果用物质的质量浓度ρ表示时,其单位的正确表示为 A. mmol/kg B. mmol/cm3 C. mg/L D. mol/L 3. 共轭酸碱对的K a与K b的关系是 A. K a K b =1 B. K a K b = K w C. K a /K b = K w D. K b /K a = K w 4. 标定NaOH 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 A. 无水Na2CO3 B. CaCO3 C. 硼砂 D. 邻苯二甲酸氢钾 5. αM(L)=1表示 A. [M]=[L] B. M与L副反应相当严重 C. M的副反应较小 D. M与L不发生副反应 6. 二苯胺磺酸钠是Ce4+滴定Fe2+的常用指示剂,它属于 A. 氧化还原指示剂 B. 自身指示剂 C. 专属指示剂 D. 金属离子指示剂 7. 一般要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观测荧光强度,这是由于 A. 荧光强度最大 B. 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大 C. 只有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才有荧光 D. 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可减小透射光的影响 8. 气态原子吸收光辐射被激发后,再发射与原吸收线波长相同的荧光称为 A. 共振荧光 B. 斯托克斯荧光 C. 反斯托克斯荧光 D. 敏化荧光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减小分析测量中的随机误差。() 2. 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是相同的。() 3. NH4NO3溶液的pH 值小于7。() 4. 沉淀重量法中的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必须不同。() 5.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6. 某溶液的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式是:A=-lg T () 7.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火焰原子化法的灵敏度比石墨炉原子化法高。()

中级无机化学[第七章元素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元素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1.周期表与元素 周期表的分区:按原子最后一个电子占据的轨道,周期表中元素可分为5个区。s区的价电子构型为ns1~2,p区的价电子构型为ns2np1~6,d区的价电子构型为(n-1)d1~9ns1~2,ds区的价电子构型为(n-1)d10ns1~2,f区的价电子构型为(n-2)f0~14(n-1)d0~2ns2。 构造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的电子填充原子轨道的一般次序为 1s→2s→2p→3s→3p→4s→3d→4p→5s→4d→5p →6s→4f→5d→6p→7s→5f→6d→7p 构造原理的前提条件是连续轨道间具有较大的能级差,而电子间的排斥作用相对较小。对于d区元素与f区元素,由于价轨道间能级差较小,当电子间排斥作用超过轨道间能级差时,原子的价电子构型就会出现提前到达全满、半满的不符合构造原理的特殊构型。通常,亚层轨道为全满或半满时比较稳定。 2.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1)原子半径一般规律: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镧系收缩:从镧到镥,原子半径和三价离子半径逐渐减小。镧系收缩造成镧系后第三系列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一般的增大幅度小,与第二系列过渡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接近。 d电子也具有较差的屏蔽效应,造成d区元素半径收缩。 原子半径存在不同的类型,主要有金属半径、离子半径、共价半径、van der Waals半径,使用时需要注意。 (2)电离能元素第一电离能的一般规律: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大体上依次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为周期表左下角的Cs,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周期表右上角的He。该规律一般可 的变化规律来解释。 用原子有效核电荷Z eff (3)电子亲和能电子亲和能的周期性变化比较复杂,变化趋势不很清晰。粗略的规律为: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电子亲和能依次增大,这可用原子有效核电荷Z 的变化规律来解释。 eff 同族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变化幅度不大。第1族元素的电子亲和能从上到下依次减小。13族,14族,16族,17族元素,同一族元素的电子亲和能是第3周期元素最大,并且由此向下依次减小。第2周期的B和O的电子亲和能在本族中最小,C和F位于本族第3周期元素之下。主族元素Be,Mg,N及18族元素的电子亲和能为吸收的能量。第2族与第15族元素的电子亲和能由吸能变为放能,并且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4)电负性一般规律: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大;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变小。电负性大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电负性小的元素位于为周期表的左下角。 电负性也存在不同的定义与标度,例如Pauling电负性,Mulliken电负性,Allred—Rochow电负性,Allen电负性,使用时也需注意数据的一致性。 3.主族元素性质变化的一般规律 (1)单质 熔点和沸点: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熔点和沸点趋向于依次降低,非金属熔点和沸点趋向于依次上升。 单质晶体结构:周期表从左到右晶体结构由金属晶体逐渐过渡到分子晶体。 (2)氧化态 s区元素:价电子构型为ns1~2,常见氧化态为M+,M2+。

山东大学材料成型技术复习题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2.缩颈现象发生在拉什图上哪一点?如果没有出现缩颈现象,是否表示该试样没有发生塑性变形? 3.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σb,σ0.2,Ψ,HR,KIC,σ-1,δ,σs 4.布氏和洛氏硬度法各有什么缺点?下列情况应采用那种硬度法来检查其硬度? 库存钢材硬质合金刀头 锻件台虎钳钳口 5.比较金属与高分子材料的拉伸曲线特征,分析其异同点。 6.简述过冷度的意义,并简述结晶基本过程。 7.金属结晶时,液体的冷却速度如何影响固体金属的强度? 8.金属的晶粒粗细对其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 9.常见的金属晶胞类型有几种? 10.何谓同素异晶转变?室温和1000℃时的纯铁晶格有什么不同? 11.简述铁碳合金相图中的主要点、线、区的内容。 13.试绘简化的铁碳合金状态图中钢的部分,标出各特性点的符号,填写各区组织名称。14.根据铁碳合金相图,简述含碳量分别为0.3%,o.77%,1.2%,2.6%的合金从高温冷却下来,其组织的基本变化过程。 15.简述碳素工具钢、合金结构钢和合金工具钢牌号的含义。 16.仓库中混存了相同规格的20钢、45钢和T10圆钢,请提出一种最为简便的区分方法。17.为汽车连杆选材,可有哪些选择,为什么? 18.请为下列产品选出实用的金属材料: 汽车齿轮,六角螺栓,车床主轴,活扳手,脸盆,重要的桥梁。 19.简述各类不同工程材料的特点与应用范围。 20.从微观结构分析,不同种类的铸铁的根本区别何在? 21.试从石墨的存在分析灰铸铁的力学性能和其性能特征。 22.灰铸铁最适于制造哪类铸件?试举车床上十种灰铸铁件名称。 23.HT100、HT200、HT150、HT300的显微组织有何不同? 24.为什么球墨铸铁是“以铁代钢”的好材料?球墨铸铁是否可以全部取代可锻铸铁?25.下列铸件宜选用哪类铸造合金? 车床床身,摩托车汽缸体,自来水管道弯头,减速器蜗轮,压气机曲轴。 26.何谓高分子材料? 27.比较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分析其微观组织结构有何不同? 28.什么是热处理?有何用途? 29.金属热处理时为何要进行保温? 30.什么是退火?什么是正火?两者的特点和用途有什么不同? 31.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何是Ac3+(30~50℃)?过高和过低有什么弊端?

山东大学无机化学

2003-2004第二学期无机化学试题1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配平(20分)。每题2分,仅仅写出反应物及产物的化学式而未配平,则得1分;化学式写错不得分。 1.用氢碘酸处理CuO; 2HI +CuO=CuI +H2O 2.朱砂溶于王水; 3HgS +2HNO3+ 12HCl =3H2[HgCl]4+2NO+4H2O+ 3S 3.向磷与溴的混合物中滴加水; 2P+ 3Br2 + 6H2O 2H3PO3+ 6HBr↑ 4.五硫化二锑溶于烧碱溶液; Sb2S5+8NaOH=Na3SbO4+Na3SbS4+4H2O+Na2S 5.光气与氨气反应; 4NH3 + COCl2=CO(NH2)2+ 2NH4Cl 6.单质磷溶于热烧碱溶液; P4+ 3NaOH + 3H2O= PH3 +3NaH2PO2 7.氯气通入含有氢氧化铋的烧碱溶液; Cl2+ Bi(OH)3+3NaOH =NaBiO3 +2NaCl+ 3H2O 8.砷化氢通入硝酸银溶液; 2AsH3+12AgNO3 + 3H2O=As2O3+ 12HNO3+12Ag↓ 9.向磷酸二氢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H2PO4- +3Ag+ = Ag3PO4↓+2H+ 10.用烧热的铅除去酒中含有的醋酸。 Pb+2HAc=Pb(Ac)2+ H2 二.简下列制备路线,并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30分),每题10分。 1.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生产氢氟酸、盐酸和氢溴酸?如果用H2和Br2直接燃烧法生产HBr而又不降低H Br的产率,实际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氢氟酸主要是通过氟化钙与浓硫酸反应制得:

CaF2 + H2SO4 = 2HF+ CaSO4 盐酸主要是通过氢气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生成HCl,然后用水吸收: Cl2+ H2光照2HCl 氢溴酸主要是通过单质溴和白磷在加热条件下加入水生成HBr,在用水吸收得到: 2P+ 3Br2 + 6H2O ? 2H3PO3+ 6HBr↑ 直接燃烧法由氢气和溴蒸气合成HBr,主要存在的问题是HBr在高温下容易分解,产率较低,而降低温度虽然能提高HBr的产率,但是反应速率太低,无法实现实际上生产。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寻找、合成专用的催化剂,催化剂的作用就是在较低温度下提高氢气和溴蒸气的反应速率,目前,用于该反应的专用催化剂已经投入实际生产。 2.以硼镁矿为主要原料制备乙硼烷。 ①用烧碱溶液浸取硼镁矿 Mg2B2O5?H2O+ 2 NaOH = 2NaBO2 + 2Mg(OH)2↓ ②过滤除去Mg(OH)2和其他难溶杂质,然后向滤液中通入CO2调节溶液pH使AlO2-、CrO2-等沉淀为氢氧化物: 4NaBO2 + CO2+10H2O = Na2B4O7?10H2O +Na2CO3 ③过滤并将滤液浓缩重结晶得到硼砂,后用H2SO4处理使硼砂转化为难溶于水的硼酸: Na2B4O7 + H2SO4 + 5H2O=4H3BO3↓+Na2SO4 ④过滤、洗涤、晾干硼酸晶体,加热分解得到B2O3 2H3BO3 ? ===B2O3 +3H2O ⑤在高压及三氯化铝催化下,用铝和氢气还原B2O3制得乙硼烷 B2O3+ 2Al+ 3H2 ? ?→ ?32Cl Al B2H 6 +Al2O3 3.以铬铁矿为主要原料制备铬黄。 (1)高温煅烧 4Fe(CrO2)2+ 8Na 2CO 3 +7O2==8Na2CrO4 +2Fe2O3 + 8CO2 加入纯碱和白云石使SiO2变为CaSiO3、Al 2O3变为NaAlO 2 。 (2) 水浸、过滤、除渣,滤液用酸调PH =7~8 Al(OH)4-+H+=A(OH)3 (3)过滤除区Al(OH)3,滤液中加入PbCl2溶液,反应得到铬黄 Na2CrO4+ PbCl2=PbCrO4↓+2NaCl 过滤、洗涤、干燥、研磨即可得到黄色颜料铬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