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中国人口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老龄化与少子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山西为例

老龄化与少子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山西为例

文章编号:1005-9679(2021)03-0034-06老龄化与少子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山西为例陈志涛史清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30)摘要:老龄化与少子化已经是中国明显的趋势,在促进经济内循环的今天,有必要深入研究“两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基于山西农村固定观察点2008—2017年的微观农户家庭数据,对家庭成员进行细致的定义,并构建家庭人均消费关于年龄结构的函数,估算了家庭成员的广义边际消费倾向。

研究发现:家庭中受抚养者的消费能力较高,在这个群体中又以14岁以上学生的消费能力最高;受赡养者的消费能力最低。

由此可见,少子化和老龄化将给农村消费带来较大冲击。

因此,中国需要做好应对逐渐到来的消费低迷的准备。

关键词:年龄结构;消费;农村固定观察点;边际消费倾向中图分类号:F063.2文献标志码:AThe Influe n ee of Aging and Decli ning Birthrate on Rural Reside n ts'Consumption:Take Shanxi as an ExampleCHEN Zhitao SHI Qinghua(Antaf College of Economics&Management,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030,China)Abstract:The aging and declining birthrate are already obvious trends in China.Today,as the internal eco-nomiccycleispromoted,itisnecessarytothoroughlystudytheirimpactonhouseholdconsumption This paperusestheMicroeconomicdatafrom2008to2017inShanxiruralfixedobservationpointstodefineand distinguishdi f erentfamilymembers,andconstructsafunctionoffamilypercapitaconsumptionontheage structure,and estimates the generalized marginal consumption of family members.The results show that young dependents have higher spending power,and in this group,the spending power of students aged14 and above is the highest;old dependents have the lowest spending power.It can be seen that declining birthrateandagingwi l bringgreaterimpactonruralconsumption Therefore,Chinaneedstobeprepared tocopewiththeslumpingconsumptionKey words:age structure;consumption;rural fixed observation point;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中国少子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在2018年已经快速滑坡的基础上继续减少了58万人。

苏宁金融-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报告及展望-69页

苏宁金融-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报告及展望-69页

苏宁金融研究院监管出手◆银监会: ✓2016年4月份,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 ✓2016年8月份,银监会发言人“对校园网贷拟采取“五字”整治方针,‘停、转、整、教、引’” ✓2017年4月,《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补充说明》,集中在畸高利率和费率、高不良、暴力催收等乱象清理◆地方监管机构: ✓2016年8月份,重庆、深圳等地方金监管部门先后表态,对校园贷列出负面清单;•消费金融行业整体业务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服务的客户不断下沉,客户群平均信用水平下降。

•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逐步加强和完善,消费贷款小额、分散的特点符合监管要求,因而大量P2P平台的资产端业务向消费金融转型,其中许多平台风控水平较差,无法识别信用不良的借款人,缺乏对资金流向监控及贷款催收的能力,从而形成不良贷款。

苏宁金融研究院•专门从事消费金融欺诈的黑色产业猖獗,一旦黑客通过违法冒用客户信息申请到一笔消费贷款,这笔订单注定违约。

芝麻信用2016年三季度发布监测数据:超过40%的逾期订单发生在疑似诈骗的用户群中(有过10次以上跨平台申请)。

苏宁金融研究院•风控缺失导致的不良率高企,导致了催收的虚假繁荣,也为非法催收和暴力催收提供了土壤为做大规模,选择客户下沉 无还款能力的借款人获得贷款 待催收不良资产增多 为非法催收提供土壤 回收资金继续放贷 逆向选择 惩治不力(一)现金贷概念的正本清源•广义上讲,没有限定资金具体用途的贷款都属于现金贷,包括企业向银行申请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提供的信用消费贷款(工行融e贷)、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商品现金贷、互金巨头提供的现金分期产品(如借呗、微粒贷、任性贷)、P2P平台的现金借款产品,以及民间高利贷等。

苏宁金融研究院•在互联网金融语境下,现金贷通常指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消费(非房、车)需求,直接将资金发放给借款者的贷款。

中国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率

中国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率

中国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率
王蒙;李亚楠;许江山
【期刊名称】《征信》
【年(卷),期】2017(035)012
【摘要】中国较高的居民储蓄率是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而人口结构一直被经济学家认为是解释中国较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计量分析研究证实:在我国老年抚养率对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影响很大,不管是在全国层面的数据分析还是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都显示出显著正影响,同时计量结果表明在养老制度不完善时,老龄化程度越高,储蓄率越高.
【总页数】4页(P86-89)
【作者】王蒙;李亚楠;许江山
【作者单位】国务院办公厅,北京10001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格林大华期货有限公司,北京10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22;C924.24
【相关文献】
1.人口结构变动与中国城乡居民储蓄率 [J], 陈如;李杏
2.人口结构、房价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代际交叠模型和我国省际面板的分析 [J], 熊超
3.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内地省域的空间计量模型 [J], 王锋;秦豫徽;李紧想
4.人口结构、消费倾向与中国居民储蓄率\r——基于多模型的组合预测 [J], 乔继红;张建平;景祥云;金博
5.人口结构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分析
——基于2001-2018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 [J], 袁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医疗保健消费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医疗保健消费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医疗保健消费
王学义;张冲
【期刊名称】《统计研究》
【年(卷),期】2013(0)3
【摘要】本文借助中国2001-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
方法,考察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少儿和老年抚养系数)变化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少儿抚养系数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老年
抚养系数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正影响,即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会带动居民人
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加.此外,本文还发现,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滞后一期系数都为正,系统GMM两步估计系数为0.51,表明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存在较强的惯性;人均收入增长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总页数】5页(P59-63)
【作者】王学义;张冲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812
【相关文献】
1.人口年龄结构、GDP等变动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 [J], 王学义;张冲
2.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中国居民消费率吗?——人口年龄结构、婚配竞争与居民消
费的实证分析 [J], 刘长庚;戴克明;张松彪
3.人口年龄结构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率及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黄彩虹;张晓青;陈双双
4.中国城镇居民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文化消费 [J], 张冲;张丹;朱鹏
5.人口年龄结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基于201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王翠琴; 李林; 薛惠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高考政治真题--必修1 经济生活--真题解析(分到章节)

2018年高考政治真题--必修1 经济生活--真题解析(分到章节)

2018年高考政治真题精编精析精解(分到章节)必修1经济生活(2018·全国卷Ⅱ·T12)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变动如图4所示。

这表明( )①甲与乙是互补品②甲与乙是替代品③甲与丙是替代品④甲与丙是互补品⑤乙与丙是替代品⑥乙与丙是互补品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⑥(2018·江苏单科·T10)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2018·北京文综·T31)如图13所示,航空公司正确的是( )A.机票折扣的目的在于乘客数量的最大化B.机票价格的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C.预订机票早的乘客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D.航空公司预收机票款获得的投资收益高(2018·全国卷Ⅰ·T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推断出( )①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②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下降( )A.未改变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B.不利于国有经济的整体发展C.使非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D.使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控制力上升(2018·天津文综·T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4分)出( )A.民间资本投资逐年增长B.企业投资回报率逐年提高C.企业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D.新增就业人口与新增就业岗位缺口逐年加大(2018·全国卷Ⅱ·T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图9 2013-2017年全国公共财产收入与税收收入资料来源:《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年)》材料二 为推进供给结构性改革,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截止2017年底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

2018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为企业降税减负,全年要再减税8000亿元。

共同富裕下的消费趋势研究

共同富裕下的消费趋势研究

个人奢侈品零售增速疫情期间不降反升、与社零形成反差
2016年以来中等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高收入户
35% 30% 25% 20% 15% 10%
社零YOY
奢侈消费YOY
个人奢侈品零售YOY
16% 14% 12% 10%
8%
20%低收入户 20%中等收入户 20%高收入户
20%中等偏下收入户 20%中等偏上收入户
证券研究报告
共同富裕下的消费趋势研究
分析师:李敬雷 执业编号:S1130511030026 联系人:叶思嘉
November 3, 2021
报告逻辑
◼ 现状:人口转型背景下,激发消费增长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在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人口转型对消费意愿形成压力,中 等收入群体占比不足、收入增长放缓或为消费承压重要原因,消费提质扩容更多需要通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实现。
◼ 亮点:农村及部分省份、新兴世代对消费增长的贡献度更高。区域视角看,2014~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收入弹性为1.09, 高于城镇的0.88,区域间差异较大,预计共富下城乡、地区间收入差距缩小将推动该部分地区消费意愿更好释放。代际视角看, 共同富裕畅通向上流动通道、防止社会阶级固化,与日本不同,我国新兴世代消费倾向仍较高,预计青少年时期/工作黄金期处 于共富时期的人群有望拥有更强消费能力。
变化: 共同富裕促进橄榄型社会形成,
推动居民消费能力&意愿上升
10
共同富裕或为我国未来30年最重要政策背景
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YOY
GDP支出法居民最终消费支出YOY
20% 15% 10%
5% 0% -5%
-10%
4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在这30年的时间里,计划生育政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

本文重点研究了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的影响问题,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将该问题分为两个问题来讨论。

对于问题一,我们通过对中国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见附录1)的分析,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灰色序列预测模型。

用该模型来分析计划生育在改革前对中国人口数量的影响,最后我们预测出了中国未来10内的人口变化。

并用了差分方程模型预测并分析未来人口结构。

结合预测数据,我们对《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2》[1]中的一些假设与结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问题二关键词:SPSS分析灰色预测GM(1,1)模型差分方程模型 MATLAB编程一、问题重述1.1 问题背景人口的数量和结构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

该政策实施30多年来,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

如小学招生人数(1995年以来)、高校报名人数(2009年以来)逐年下降,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开始步入下降通道,人口抚养比的相变时刻即将到来,这些对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一系列影响,引起了中央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开放单独二孩,今年以来许多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具体的政策。

政策出台前后各方面人士对开放“单独二孩”的效应有过大量的研究和评论。

人口问题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也有不少经典的理论和模型。

这些理论和模型都依赖生育模式、生育率、死亡率和性别比等多个因素。

上海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GM(1,1)和主成分分析

上海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GM(1,1)和主成分分析
(n)〕,和 X(1)=〔x(1)(1),x(1)(2),…,x(1)(n)〕,则 称 x(0)(K)+ax(1)(K)=b,为 GM(1,1)模型的原始
形式。
定义 2 设 Z(1)=〔z(1)(1),z(1)(2),…,z(1) (n)〕,其中 Z(1)(K)=05x(1)(K)+05x(1)(K-1), 则称 x(0)(K)+az(1)(K)=b,为 GM(1,1)模型的基
误差概率 P,当 C值 越 接 近 于 “0”,P值 越 接 近 于
“1”,精度就越高。
表 1 灰色模型精度检验对照表
精度等级
Ⅰ级(好) Ⅱ级(合格) Ⅲ级(勉强合格) Ⅳ级(不合格)
C值
≤035 035<且≤050 050<且≤065
>065
P值
≥095 080≤且<095 070≤且<080
<070
表 2 2010~2017年上海市总人口和 65岁以上人口及老龄系数统计表
年份
2010
总人口(万)
230191
65岁及以上人口(万) 23298
老龄化系数(%) 1012
2011 234746 23522
1002
2012 238043 24527
1030
2013 241515 25663
1063
2014 242568 27006
22 老龄 化 人 口 预 测 及 趋 势 特 征 分 析 根 据 《上 海市国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统 计 公 报 》和 《上 海 统 计 年鉴》整理了 2010~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数、65岁 及以上的人口数及老龄化系数比的数据(见表 2), 对上海市未来 20年的 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及老龄 化系数比进行了预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人口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分析报告 1 2017年中国人口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分析报告

2016年12月出版 2017年人口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分析报告

2 正文目录

1前言........................................................................................................................... 3 2人口结构对消费的影响 ............................................................................................... 3 2.1生命周期假说..............................................................3 2.2中国人口结构变迁历程......................................................4 2.3老年人口消费:未来5年市场规模或将超过4万亿元..............................6 2.4新生人口消费:人口出生率增长有限,新一轮婴儿潮难以超预期.................13 3劳动力人口拐点,性别消费总量和结构双向升级 ....................................................... 15 3.1教育水平升级刺激居民消费能力的快速增长,教育消费前景广阔.................18 3.2需求的持续放量与结构的再升级实现性别消费的快速转型.......................21 4城市化下人口消费:城镇化加速城市消费结构转型 .................................................... 24 4.1一、二线城市人口消费:高价值型消费规模增长,发展型转型加速...............24 4.2三、四线城市人口消费:城镇化扩大消费群体辐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路径清晰...29 4.3农村人口消费:收入增长驱动农村消费,渠道升级放量消费需求.................31 5品质服务成为新兴消费诉求,习惯升级带动居民消费结构转型 .................................. 34 5.1五层次消费模式:从品质到品牌,再到品位...................................34 5.2居民消费的核心诉求转变培育新增长点.......................................36 5.3消费机构升级重塑消费习惯,渠道渗透形成线上线下消费新格局.................37 5.3.1产品组合丰富,消费模式多样化...........................................37 5.3.2中高端消费者增加,居民消费能力迈入发达水平.............................38 5.3.3线上网购与线下零售渠道并存,实现多场景下的消费模式融合.................40 2017年人口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分析报告

3 1前言 消费是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它既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目的。人,作为消费主体,直接影响了整个消费水平的变化,特定状态下的人口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前和预期的消费模式,由此可见,国家的人口是影响该国整体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人口因素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口年龄结构、城市化人口流动以及居民消费行为三个方面。 人口年龄结构方面,短期内,高人口生育率会增加人口总量,提高少年儿童抚养系数;长期内,高生育率将会冲击劳动力人口,带来就业高峰以及人口老龄化。密集的劳动力人口进一步降低市场中劳动力资源成本,降低人均资本存量,从而抑制消费。另一方面,人口总量的增加直接扩大了消费群体规模,为消费带来了增量人口资源。城市化人口流动方面,人口城市化增加了部分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水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升了该部分居民的消费水平;同时,城市化人口消费水平的增 长替代了原本农村地区的部分消费,导致了该部分居民的农村消费降低。消费行为方面,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居民 的消费行为。消费倾向的变化重新调整了传统居民人口的消费结构,消费价格的波动以及消费渠道的多元化也将逐渐改变当代居民人口的消费选择行为,定义该时代下全新的消费模式。 因此,针对于人口因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人口因素方面的变化规律及未来趋势,从而判断人口因素对于未来居民消费的主要影响。

2人口结构对消费的影响 2.1生命周期假说 根据Modigliani和Brumberg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在处于不同年龄结构的 居民拥有相异的消费特征。生命周期假说认为,理性的消费者会根据其一生的收入合理安排自身的储蓄与消费,使得个人一生的收入总量与消费总量相等。 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时期分为少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三个时间阶段,在每一特定的阶段中,个人的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特征。 2017年人口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分析报告

4 在少年时期,一般来说个人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但是预期未来时期个人收入会增 长,因此在少年时期阶段个人消费往往占据收入的大部分,有时候甚至会呈现超前消费的特征,少年时期的个人消费一般大于当期的收入。 在中年时期,个人收入明显会增加,由于在少年时期的部分超前消费,部分的负债个人会在该时期利用增加的收入进行偿还;同时,考虑到老年时期的收入下降,部分增长的收入同时会以储蓄的方式为后期的消费提供支持。因此,综合来看,在中年时期,个人的收入会呈现明显的上升,但是由于负债、养老等因素的影响,中年时期的收入大于消费,消费所占收入的比例也会较少年时期有所降低。 在老年时期,收入方面会有明显的下降,加之中年时期的储蓄来源,该时期在总体上仍然表现出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的消费特征,老年时期消费所占收入的比例又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图表1:生命周期假说

从生命周期假说中可以看出,当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着当前消费群体的消费水平,如果一国的人口结构青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大时,那么居民整体消费水平则会相应的提高;反之,如果当前中年人口占据大部分人口总数时,那么此时群体消费倾向则会有所下降,储蓄水平则会有明显的上升。 综合考虑,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必将影响到不同个体的消费行为,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分别代表着特定的消费特征。

2.2中国人口结构变迁历程 随着国内宏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卫生等资源供给不断增加,自建国以来 国内人口总数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变化趋势。纵观国内人口增长模式,根据国内人口出 2017年人口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分析报告 5 1949 1951 1953 1955 1957 1959 1961 1963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统计,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国内人口增长主要经历了三个 阶段:年轻型阶段、成年型阶段和老年型阶段。

图表2:1949年-2014年中国年末总人口(万人)、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

年末总人口(万人)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150000 100000 50000 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0.00%

年轻型阶段(1953年-1964年)该阶段主要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是高少年抚养比,少年儿童人口占比不断上升。 从人口数量来看,在该阶段时期内,人口出生率明显高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增加,人口总量不断增长。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建国初期国内整体经济水平迅速恢复,人均收入和居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同期相关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进步也为国内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人口死亡率在该阶段内有了明显的下降,人口出生率稳定在较高的水平,少年儿童人口占国内总人口比例显著上升。 成年型阶段(1965年-2000年)该阶段主要的结构特点是高劳动年龄人口比,人口年龄步入中年化阶段。在1963 年-1967年期间,我国人口历经了第二次出生率高峰,人口年龄结构总体仍然呈现年轻化趋势,但是随着计划生育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兴起,人口出生率开始迅速下滑,随之少年儿童抚养比也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可以看出,1964年-2000年期间,国内少年儿童抚养比从73%的水平迅速下滑到33%的水平,6年间下滑了约40%。 在该种变化模式下,人口结构中少年儿童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劳动力人口占比较大,形成成年型的年龄结构,与之而来的则是所谓的“人口红利”,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部分促进了国内的经济快速发展。 老年性阶段(2000年-至今)该阶段主要的特点是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大,人口步入老龄化阶段。在该阶段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